1 ) 好的演員,爛的導演
前段時間剛看過古天樂的《逃出生天》,同樣是火災,和這個幾乎如出一轍。不知道為啥香港和火災杠上了。
其實這兩部片子的演員表現都不錯,只是劇情有差別而已。整體而言,《逃出生天》的邏輯和選景要比這部片子好得多。這部片子中,明明一個電話就可以避免的火災,非要工程師跑來跑去,還去現場關閉閥門,愣是不打電話說明一下情況。就算說電力公司有壓力,一定要開閥門,也要把這個矛盾凸顯出來才行啊。這群憨貨直接開車去現場,要和互聯網拼速度。。。。
還有那個長頭發的工程師,莫名其妙的說什么”神經病啊“,另外幾個人竟然沒反應,靠!都是精神病吧~
還有那個老太燒紙也太快了點吧,孩子剛救出去倆小時,就說馬上掛掉,也得在病房哭一會,料理一下吧。丫的啥也不管就奔火災現場燒紙去了,是專門去放火的么?
這里面的演員說的話都是什么跟什么啊,裝得很牛逼很深刻似的,其實都是狗屁不通的道理,編劇也是夠爛的。憑個一般也就是看在這些演員的份上。
2 ) 站著就把電影給拍了
元旦和朋友一起去電影院,一水的國語電影里面看到郭子健和謝霆鋒,在沒有更好的選擇的情況下,果斷選擇看這部電影。但是救火英雄這個名字,多多少少讓人對電影沒有什么期望。根據以往的經驗,不外乎又是一部騙票房,走俗套的爛片。
但是這部電影從一開頭就讓人提起了十二分精神,現場的特效和開場導演把握節奏的功底,都讓人出乎意料,首先是這部片的特效,相比同類的國語片,實在要好上太多。在看電影的過程中我一度感覺自己是在看好萊塢大片。不得不提的是,在國內各種電影3D化的時候,這部特效做的如此優秀的電影沒有做成3D,這是個很有誠意的選擇。在各種低劣的3D電影充斥電影院的時候,有這樣一部用2D拍攝,做工精良的誠意之作。似乎是在告訴觀眾,什么叫“站著就把電影給拍了。”
導演的節奏把握的也很老到,對每個主演的性格刻畫,讓觀眾不經意的就代入到主演的生活當中。緊接著的每次鋪墊,牢牢的抓住觀眾的注意力。兄弟感情,同事斗爭,領導無能,水火無情,小懸念,大高潮,一段接著一段,導演的功力可見一斑。
不過雖然有很多出彩的地方,但是因為導演想要表達的內容太多,太滿,刻畫了好幾個角色,講了許多背景。最后導致故事主線不明顯,缺少一根從頭到尾的線索或者重點刻畫的主角,讓人沒法跟著一條線走下去。中間有十幾分鐘的時間,雖然有各種爆破和特效,卻讓人感到有點無聊。尤其是這一段的畫面異常昏暗,幾大主角穿戴一模一樣,分辨幾個主角都有困難的情況下,我甚至一度沒法跟上電影的節奏。
昏暗的場景有助于提高電影的真實性,但是卻必須要照顧到電影的可看性,不應該讓觀眾跟著一起摸黑。電影的真實性和觀影的美感,這兩者的平衡是另一個問題。我贊成為了電影的效果,犧牲一定的真實性。這一點相信借鑒好萊塢大片的手法,可以很容易做到。
無論如何,這是一部站著拍的電影,沒有迎合主旋律的歌功頌德,沒有迎合票房的需求去做3D。是一部值得去電影院看的誠意之作。
3 ) 救火救人救香港
提《救火英雄》,必然繞不開之前那部《逃出生天》。相距不過三個月,同樣的制作規模,同為救火題材,同由不同世代的香港男星擔任主打,撞題材都撞得這么正,實在不好解釋。
無可避免的“重復消費”,加上檔期和宣傳不利,《救火英雄》也蒙受了負面影響。
可是,《救火英雄》顯然比《逃出生天》好多了。
一來它是個良心電影,不搞3D。2D能講清楚的濃煙,沒必要靠張牙舞爪的劣質3D來唬事。二來在劇作編排上,《救火英雄》顯得更有章法,層層推進,懸念迭起,幾乎沒有離開過救火這回事。三來,相比較于多數合拍片(《逃出生天》完全是廣州消防的主旋律),即便還有內地演員的參與,但這部電影只是在講香港的事,帶有濃厚的本地意識。
回到《十萬火急》時代,很容易看出香港電影在制作上的變化。杜琪峰跟銀河映像注重人物的性格豐滿(個人情感及家庭),制造火場的高潮大場面,呼喚時代的英雄。郭子健已經把救火這回事放在了最低的層面,接連死人不說,好看與驚險不再是首要追求。他拋出對官僚體制的質疑,人浮于事。在濃煙中直面人心陰暗,以及一眼可見的救香港寓意。影片高潮段落,索性是一個“過度抒情”的場面調度,完全交給了主人公的內心戲。
與《風暴》相似,這部電影也主動制造災難,不乏夸張之處。在圣誕夜和最熱冬天的催化下,電站危難和香港命運劃上了等號。你當然可以批評,郭子健不過是一廂情愿,刻意去制造了一場超脫現實的災難,然而,加上濃煙的鋪墊和人心的迷失,《救火英雄》所要摸索跟尋找的東西其實已經足夠明白。
弦外之音還來自片中人物操持的語言:葉志輝的英文、海洋的蹩腳粵語、電站女員工的國語,這些語言交織一起,更加佐證了《救火英雄》所要反映的背景,那就是2013年,當下時刻的香港。并且,這些語言在片中產生了劍拔弩張的沖突,此外還有直截了當的調侃——這在合拍片浪潮中都是很少見的案例。以往,電影制作者跟演員都在試圖藏拙,結果兩邊不靠。盡管《救火英雄》也沒能完好地處理這個問題,然而,導演卻主動跟觀眾示了個好,并不露怯。
《救火英雄》還有個亮點,一般救火片都是往塑造英雄的路子上去,積極正面主旋律。結果,這部電影走了一個反英雄的模式。火被撲滅了,但觀眾卻高興不起來。何永森從頭到尾都是失魂落魄,陰郁不得志,缺乏傳說中的主角光環。不過粉絲們也松了一口氣,謝霆鋒終于不再需要表演用力(撞門那里除外)。由于故事的時間和空間都被急劇壓縮,何永森到底還掩藏了什么秘密,電影并沒有明示。但所有人都看出來了,他就是奔著自我犧牲的心思去了,舍我其誰。
多數時候,火場不再是火光烈焰,《救火英雄》一再制造濃煙,無論是酒廠還是電站,濃煙制造了匪夷所思的恐怖片氣息。也不是說,一般災難片就沒有恐怖或驚悚的成分,但往恐怖片里拍的,《救火英雄》倒還是真是少見。這般路數也令《救火英雄》在一堆賀歲檔電影里顯得氣質獨特,借助匠心獨到的濃煙,郭子健的個人想法得到了充分的表達。
而按照個人理解,《救火英雄》確實也跟所謂的賀歲喜慶沾不上邊。這是一部雖敗猶榮的電影——無論是在電影里,還是電影外。【南方都市報 http://epaper.oeeee.com/C/html/2014-01/18/content_2011366.htm】
4 ) 《救火英雄》:一根我不抽的煙
很詫異這部片子居然沒轉3D,當然不轉是業界良心,可視覺效果做到如此程度,可轉而不轉,實在有些可惜——《泰坦尼克號》轉得,《救火英雄》也轉得。再說了,市面上這么多粗制濫造的偽3D電影,《救火英雄》若轉3D,也算良幣給劣幣做出的一次良好示范。
別誤會,沒說《救火英雄》到了《泰坦尼克號》那個層次,肯定不是一個檔次的,但《救火英雄》絕對是一部值得稱贊的電影。影片的題材不稀奇,港劇里頭乃至前倆月剛剛放映過的《逃出生天3D》都是這個題材,講消防員滅火的故事。擱世界電影的坐標來看,美國1970年代有部《火燒摩天樓》,韓國人2012年也拍了一版《摩天樓》,講的都是一棟大樓里面失火的故事,韓版還把故事時間放在了平安夜晚上,這跟《救火英雄》的故事時間一模一樣,看來本片的編劇(之一)和導演郭子健應該受到了韓版《摩天樓》故事的影響。
《救火英雄》的故事很緊湊,主要故事就是發生在平安夜當天,不過郭子健沒有直接套用摩天大樓的空間設定,而是另辟蹊徑搞了一個發電站,火勢集中在發電站里面,因為這里失火導致全港大斷電,由此來鋪墊出《救火英雄》的大片格局。主要的人物糾葛也放在消防隊內的幾個兄弟之間,大家互有心結,每個人面對火場的時候,歸根結底都是要面對自己內心的魔障。影片從一開始強調,火場里最致命的其實不是火,而是煙,由此,滾滾黑煙也成了片中火場的最主要意象。
于是乎,戒煙的消防員成了一個吊詭的形象,面對火場,煙是他們最大的敵人,但是煙癮發作起來,又搞得他們心煩意亂。煙這東西吧,很大程度上是凹造型用的,你看《花樣年華》里面,周慕云坐在燈管子底下抽煙,鏡頭跟著煙霧繚繞一直晃到上頭,多有情調?而在好萊塢動作片里,以施瓦辛格為代表,也常常是吊著雪茄煙示人,粗壯的雪茄跟鼓起的肱二頭肌相得益彰。
《救火英雄》里的謝霆鋒就是這樣銀幕留影的,壓抑了那么久,終于在片尾找到了一個點煙的機會,酷帥的慢鏡頭配以考究的畫面呈現,男性魅力便也溢滿影院——《救火英雄》的畫面層次很豐富,不同的明暗、煙霧,都表現得很到位。
另,看這片要看粵語版,郭子健利用了國、粵雙語的區隔,通過一個內地消防員的形象,巧妙的用語言差異推進了劇情,也值得贊賞。而巧妙植入成龍的“警察故事”廣告,也讓人忍俊不禁。
港片其實近些年來境況不是特別好,面對內地的文化差異,原有的優勢不在,在這方面,郭子健倒是拜托了狹隘的“港味”,前途無量。
中南海已經發文,要求領導干部帶頭禁煙。以后電影里還能有毛澤東抽煙的鏡頭么?——他可是條大“煙槍”喲。
5 ) 一部浪費演員,浪費優秀題材的爛片
好吧,昨天剛看完,就來這里看了一下評論,發現一片大好,還有人說攢了大半年的溢美之詞原來是留給這部片子的!實在不敢茍同啊!
看這部電影完全是沖著題材和演員去的,這兩星也是給演員和題材的
對電影本身我是硬著頭皮看完的.
下面純屬吐槽電影本身,演員和題材我都很喜歡:
編劇導演你能告訴我整個消防局沒人了嗎?一個新報到的老消防員和一個無任何經驗的新消防員居然在火災現場來回穿梭,比訓練有素的消防員還牛逼.有點常識好不.就算是一個老消防員那還是個退役9年重操就業而且還有心理陰影的,你能設置的在牛逼點不?還別說真還有更牛逼的,影片最后他居然還給現場指揮官一個大大的忠告,就因為這個忠告,他理所當然的克服了心里障礙.小BOSS逆襲?是不是正好可以升個區長當當了!
編劇導演人物的對話能不能正常點,順暢點,別搞的那么突兀.安志杰和謝霆鋒見面就無厘頭的針鋒相對,人家謝啥話都沒說,安就說每次都搞他,想他死.也真神了,他們兩個隨便扯兩下,他就死了.我就想問安死的意義在哪里,就為了讓謝接管現場?可下面的劇情完全不是謝如何牛逼的指揮現場,取得勝利呀!I服了YOU 還有余文樂要去救他兒子和謝霆鋒說的那句話 “森,森,我兒子真的在里面,你讓我試試,我覺得可以進去”說這句話的時候你前面好歹給句鋪墊啊,之前和謝的對話沒有任何和他兒子有關的話.360度旋轉就是這么牛逼!
最后再吐槽一個
編劇導演看過電影之后我完全不知道這是一個什么題材的電影了...
謝穿梭與濃煙之中的瀟灑與飄逸(你是救人呢,還是耍酷呢?),舍己為人的大無畏精神(有必要嗎,你是為失手害死安和被女票拋棄覺得活的沒意思了想去陪他們的吧。),任與謝與余與陳之間的纏綿故事(大哥,這是在救火,救人,你那么纏綿,香港人民知道嗎?)
現實中的救火英雄那么多,你拍之前就不能去好好學習學習嗎?媒體上報道的消防員拎著著火的煤氣罐轉身就跑不是很好的題材嗎?
最不能忍受的還是常識性問題,電廠爆炸了,全香港都停電了,你能告訴我那門禁你是怎么用卡刷開的嗎?
不好意思說好了最后一條,一不小心沒忍住又多加了一條.莫怪!
好了,就說這么多吧.
第一次寫這東西,太粗糙,將就點看吧!不對的地方,請指正,包涵.
6 ) 救火,亦是懾服心魔(咦,跟伏地魔是親戚嗎?)
看過許久,初時躍躍欲試要寫些什么,甚至連標題都已早早定好。現在看來這名字中二得很,不過總歸是當時心情的真實反映,便不改了。
一直未曾動筆是因為頗為喜歡此劇,作為Nic的真愛路人甚至覺得金像有望,奈何提名寥寥捧獲寥寥,終歸澆熄了當初蠢蠢欲動的一腔熱血,而這篇早該截稿的影評也一直延宕至今。時值歲末,這樁心事,也就不留著跨年了。
時隔一年有余,最深刻的印象是——這是一部不一樣的消防題材電影。不同于其他類似題材影視劇聚焦于火場救援的緊張激烈驚心動魄,本片卻更多著墨于“心火”,而火場也從情節展開的最關鍵平臺,變成了“心魔”的具象。在這部電影里,對“人性”這種“物”的層面上的探討,要重于對“救火”這種“事”的方向上的論述。
如果說同類型的其他電影是“熱烈緊湊”,那這部電影的氣質就是“詭異綿長”。確如豆瓣網友的評價——從不知道消防片還能拍出鬼片的氛圍,可戳中我的,或許正是這樣奇詭的獨特。<圖片2>
影片開頭是濃煙滾滾的長鏡頭+悠長而詭異的詠嘆調,當時獨自去的影院、又因著是工作日舉座寥寥,委實被嚇了一跳。現在想來,這應該就是本片壓抑基調的第一個預示吧。類似的長鏡頭、詠嘆調和低沉的旁白貫穿全劇,時不時就會冒出來撩撥我脆弱的神經。回頭想來,這樣的設置對于明確基調、烘托氛圍而言著實大有作用。
而低沉壓抑的,卻遠不止色調。
首先是主角的人設:謝霆鋒飾演的阿森并非一般意義上的完美男主——他有(強烈的)上進心和仕宦意(話說一般這種人不是做不了主角的嗎2333),卻于升遷途中幾經輾轉郁郁不得志;余文樂飾演的阿邦屬于港片比較常見的路數——講義氣、灑脫率性、勇于承擔。這樣的兩個人與昔年好友而今上司——更精于升官一途的阿輝(安志杰飾演)之間,自然有種種暗流洶涌。影片的第一個情節是一次救援后的問責,阿邦主動承擔了全部責任與升職漸行漸遠,而阿森在猶豫糾結后,或許出于不辜負好友好意的考慮,或許是對升職的渴望戰勝了義氣和擔當。無論如何,他并沒有站出來與好友共同擔責。奈何事與愿違——他面對的是一紙“調任令”而非“升職令”。
雖可以理解也十分常見,但男主角總歸是一個不同以往的、第一個情節就點出了他的強烈欲望和“道德污點”,而且之后由于和阿輝的爭執間接導致了昔年知交的喪命(不過我堅持認為阿森對此沒有責任)這對于“主角道德潔癖癥”患者的我而言,真的是一處從開篇就一直不尷不尬卻不舒服的存在。乃至最后阿森做出自我犧牲的抉擇時,雖然明知這屬于“為死而死”自己找死,是為了讓Nic有機會在粉塵繚繞中好好地抽根煙耍個帥;即便知道這個情節不合理且沒必要,但仍舊讓我長出一口氣,對于有些偏執的我而言,或許只有這樣,才算是這個人物最徹徹底底的“洗白”與救贖。
此外還有很戳中卻又細思恐極的一個設定——消防員在高溫空氣稀薄能見度極低的環境下,所要克服的最大困難是自己的心理障礙。那些痛徹心扉此生再不愿憶及的片段,會在一定場景的觸發下閃回。由于這個設定,很多人物的性格經歷被巧妙地展現了出來,不落俗套地豐滿了角色,同時·也不出所料地貢獻了一些亮點和淚點。
破除心魔的過程是無疑是壓抑而揪心的,但對有些痼疾而言,破局的唯一方法,就是再次入局。
還有就是同行者的死亡,和無時無刻不罩在頭上的被困者死亡威脅(尤其被困者中還有阿邦的女兒)。從阿輝的意外墜亡,到任達華飾演的老消防員的殉職,乃至最終阿森反鎖房門在煙霧繚繞中走向終結的畫面。那些曾經鮮活的生命,都變成了阿邦抱著女兒劫后余生時手中拿著的消防頭盔。
這些與色調配樂打光鏡頭共同營造了一個詭譎可畏的火場,所有為了拯救其他人的性命主動踏入此間的人,無論最后出來與否,都是英雄。
向所有消防員致敬!
厚顏無恥的分割線
歡迎關注筆者微信公眾號——混吃等死不想死
掃碼沒什么驚喜...也沒驚嚇...嗯就醬。
7 ) 《救火英雄》:真正的敵人不是煙,而是語癌
一連幾個月在中港兩地先後上過《掃毒》、《風暴》,然後是這部《救火英雄》,都錄得不錯的票房,但實際上三者都有通病。誇張失實、煽情、空口講白話的兄弟情,顯得有點審美疲勞之外,更加對香港電影有點失望,不論是新手還是老手,對感情的演繹是如此兒戲,對男性的情誼是如此的拖拉與婆媽。縱使三者的劇情均不一樣,但觀眾的眼透視到的是這些香港電影的論述能力病入膏肓,證實患上「語癌」。
《救火英雄》雖然與前兩者在題材上不同,但實則意義卻有異曲同工之處,《掃毒》不離三兄弟,《救》起初的目的也是以三個青年人為基礎,同樣也是三個只能活一個的結尾,兩部電影同樣都是有關犧牲精神、兄弟間的情感角力與信任危機,而透過一宗事故把他們的命運改寫。只是換湯不換藥,由毒品、由大佬化為大火與濃煙,警察換成消防員罷了。至於《風暴》與《救火英雄》的關係就可謂是相輔相成,兩者都徹底玩殘香港,一個玩佔領中環,猶如外星人侵襲地球的爆破,一個玩佔領電廠,危城恐慌,突然驚覺原來香港很危險。但更加危險的不是電影本身的內容,而是為了遷就合拍片與進入內地市場的制度,香港的影人著重浮誇、用一些華而不實的技術修飾電影,而不是腳踏實地做好一件事。這才是最讓人感到接近無限的失望。即使票房高又如何,那種香港情懷、香港的味道都已經「被消失」。
講到有關消防題材的香港電影,真正的就只有一部。又到翻舊帳的時間,回到一九九六的《十萬火急》,杜琪峰用了一百萬拍攝,他講到拍攝的時候是用真正的石油氣爆炸,演員與攝影師身處的環境也實在很危險。《十萬火急》至今絕對是消防類型片的始祖,同樣它是優秀的,不只是它是屬於香港的,而是它是實在的講述消防員的工作,從游繩救人到滅火都有他們的身影。而片中也側寫了消防員的家庭生活,其中一點要講的是劉青雲與李若彤的感情線,似有還無又一見鍾情。同時,杜琪峰也有先見之明,戲中有女消防隊長的出現,講到女生的不安。
而彭氏兄弟的《逃出生天》,只能夠稱得上是偽裝的電影,香港人裝成廣州人,成為廣州消防隊的宣傳片,更敗筆的是電影裡愚弄觀眾,當消防員的家屬會身處火海,而消防員的妻子則會埋怨丈夫不先去拯救她。而《逃》片最重心的命題不是以救火為先,而是賣弄那些的技術,天秤、水底拍攝,十分的鋪張。
到郭子健的《救火英雄》,至少有一點比《逃》優勝的是回歸到香港的消防局內,穿上香港消防員的制服、看到香港的消防車,總算是有一點「港味」。但這種「港味」也只是表面的,戲裡那種不切實際的「末日想像」命題顯得大並且不合理,由獨立的消防員到電廠人員的層遞關係也是兒戲,演員都是過客而已。香港電影的「港味」建構主要是在香港的街景、建築物、文化,但在這部電影卻把城市抽乾,看不到香港的本位與文化,只有為誇大而誇大,為遷就劇情而顯出的沙石與接駁。其中一個敗筆之處與《逃出生天》同出一徹,記住別當消防員的家屬。故意要拍出一幕強加又俗套的親情。而事實上,這部電影的接連「死亡」也與《風暴》很相似,在一個團隊裡就只有一個人可以活著,其餘的必須死。這種的「死亡風潮」十足「馬上瘋」,一個一個的死亡就像玩電子遊戲似的。
死也不是問題。但有必連死也文藝化嗎?難道是「死了都要愛」上身?連死亡也一下子變得華麗了。這種外加的處理手法表面上是內心戲、獨腳戲,但這種玩法難免是有點裝扮。這種「英雄」電影最主要的應該是要強調男人的「艱險我奮進」,文藝的戲法還是放在文藝電影,詠嘆調還是省下來吧,倒不如多用眼神、動作交待手足之情。
這部電影的男人認真有問題,首先男人們的關係未能疏理得好,在拯救的大前題下還在考量兄弟之間的心事,在重大事情發生之時仍然糾結在私人事情上,到底是團體重要還是個人的英雄主義重要?消防員工作以外的事情單單以一些沒整理過的鏡頭交待就算,感情與工作的衝突沒有很明確的展示出來,事實上那些婆婆媽媽的兒女私情戲份,直接刪掉就是,既然沒法連貫,就不用節外生枝,製造煽情。男人的電影也要有男人味,男人的本質根本不需要花巧的包裝,不需要著重浪漫化。同樣也不需要把男人的情義與香港的命脈牽扯在一起,這不是製造「人民英雄」的形象,而是對香港超人的想像,實在沒有這個必要。
在電影裡,郭子健告訴大家消防員最怕的是煙,而這重煙不只是火場裡的煙,更是心裡的煙,既要戰勝心魔又是戰勝火災,有雙重意義。論娛樂性的話,《救火英雄》具備年輕偶像的元素,也有到位的特效,在某程度上也很有錢途的。但要知道一個故事的藍本才是最基本的,消防電影是災難片,不是恐怖片也不是科幻電影,描述救災的場面與人與事才是正經事。對於香港電影,更重要的是不需要討好任何人,即使有創意也要弄清自己的目標,香港需要的是有自己想法的電影,而不是從內到外「毀掉」香港的東西。創作人也要治療一下「語癌」,煽情狗血、硬加的元素真是讓人看得很辛苦。
文/Dorothy
場面和演員都很出色,尤其任達華!劇本略有瑕疵,內容壓縮在一天內擁擠了點,很多點不能放大有些遺憾。獨白的設置也讓人有點不解。開頭剪輯十分出色,滿是沖鋒隊的味道。總體還是不如杜琪峰的《十萬火急》,但比年初那部《逃出生天》強上百倍!而且沒用3D糊弄,2D效果出眾,郭子建和英皇真乃業界良心!
結尾謝霆鋒抽煙的鏡頭,讓我第一次覺得男人抽煙原來可以這麼帥。
75分。本來只是沖著小謝去捧場,沒想到完成度遠超乎預料,小謝回頭找余文樂之前的節奏和氛圍都很贊。配樂和鏡頭感很有郭子健的個人風格,懸疑中帶著幾分驚悚推力(很容易想到西游降魔篇里面讓人驚艷的幾處設計,郭導的鮮明竟然能從周星星風格中脫穎而出?)。對小謝Po朝霆的特效相當滿意。胡軍扣分!
謝霆鋒最后點煙的鏡頭真是帥到“爆”!!!
最后謝霆鋒在面粉飛舞中抽煙的鏡頭性感極了
電影播完,門口小賣部大媽說香煙已經全部賣斷貨了。
1.我在心里有3次淚眼婆娑;2.謝霆鋒果然越來越贊了,配角各種精彩;3.配樂佳,鏡頭拍出了不一樣的火災感,很有新意,最后謝霆鋒的抽煙和耍帥鏡頭實在是迷死人了,有些電影就是可以這樣無理由放肆的表現和刻意。
情節緊湊刺激扣人心,場面高端大氣上檔次,演繹認真創意不忽悠,內心戲充足感人無多餘。
主旋律的題材拍出了恐怖片的即視感,好幾段戲完整、豐富且揪心感十足。只是導演既然對構圖、配樂這么有想法,又何苦找這種高大全題材來拍,完全是好刀用來切豆腐。
繼廣州市消防大隊宣傳片后 香港消防大隊也來了
我覺得是完成度較高的電影,細節做的不錯,人物性格尚可,但是無論是故事還是人物都有脫節的地方,導演也說了每個人性格背景都有,只是電影沒交代。比中規中矩要好一些。希望安志杰有天能演好人。
共赴患難絕望里,緊握在手,良友
分明是韓寒。
昨天剛剛看的,那些所謂的賀歲片是無法與之相提并論的,挖掘了一些關于人性與現實的東西,人終究是要回歸道德自律的。真的感慨,每個人的表演都很入戲,每一個表情都很到位。很贊!
戰勝心魔,這個主題很不錯,但是作為類型片太多的東西差強人意,比如功能性太差缺少辨識度的配樂,糟糕的特效場面,過于平面化的主角,還有調理不夠清晰的敘事,甚至編劇的主觀計劃已經嚴重左右了人物的命運,就是為了最后那個唯美又詩意的結尾嗎?工業屬性差了點,好在立意加分。★★★
導演在電影里還是實現了些浪漫主義情懷,完成度很高,情節緊湊。但這一切發生的太過集中,感覺更像是劇情在馬不停蹄的為他們安排死亡。針對人心和煙的關系重復的次數太多,反而負累。不適合賀歲檔啊
撇開特效不談(火災片最基本應該具有的),本片幾個主演的關系比火場特效更有看頭。sam在門那邊對阿潮說學校已經選好的時候,我眼淚都流下來了。今年最美的畫面是sam、培總和葉sir在小麥粉里抽煙(誤)。導演用全香港身材最好最會打的男星穿禮服噴古龍水去跟上司搞social,用漂亮的美式口音發完脾氣最
題材不新鮮立意卻另辟蹊徑,災難片讓我們看得心跳如看鬼片,全片讓人籠罩在黑蒙蒙的濃煙之中,不停地提示不要相信你所看見的。我們看到是救火救人其實是在救人心,想贊一下超寫實風,配樂一起卻文藝十足。每一個人物內心刻畫得很細致入微,結局處理得很果斷。最后,沒做成3D絕對是良心之舉。
唯一的感受就是謝霆鋒真的很帥,特別是最后抽煙的那段!
可給7分。開頭隕石砸中環,以為科幻片,笑爆。“你還是說普通話吧”,粵語+英語+普通話。遠離十萬火急,圍繞濃煙來做文章,故事完整流暢,華語片比較短板的特效也很合格,中間合伙突圍,拍出了緊張感。遺憾沒能拍一場正面的濃煙搜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