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完美很好,但生活更迷人
生活比所有大片都精彩。吵架,野餐,一起制作飛機模型,給花澆水,在晴朗的公園里拍照,就是這些東西讓我無法對生活厭煩。生活不需要精心策劃然后如履薄冰一步一個腳印的走。生活可以不交作業,可以跑不完馬拉松,可以長青春痘,可以摔破玻璃杯,可以睡懶覺,可以認錯人可以被甩,因為生活有好多做不到也沒關系的寬容和犯了錯還是可以得到的笑容。所以比起高級定制,我更喜歡把心事告訴舊睡衣。比起堪薩斯的鵝肝醬,我更愿意拿幾瓶老干媽去收銀臺。
如果以后人口爆炸,優秀全能的人要送去火星,我大概沒資格去,但我也愿意永遠生活在地球。因為我喜歡有點果汁漬的桌布,稍微走音氣息不穩的地鐵歌手,和清晨有幾個人比我更早來的大圖書館。
人生的瑕疵就像是化成水然后蒸發掉的冰,剩下的空白是用來放自由的。
2 ) <摩登家庭>的美味大雜燴
美劇<modern family>在2009年應該算是一部比較成功的美劇了,在老將新秀的雙重夾擊下依然取得了自己的不錯的收視率,而且在同類型的家庭喜劇中也找到了自己的優勢定位,可喜可賀啊.
先來分析下電視劇的獨特模式,模擬的人物采訪做旁白和注解,既增加了電視劇情節的可信度,也給很多角色和情節的沖突背后的動機理由等以很好的詮釋,使得該劇非常的獨特和有意思,至于三個家庭的多線交叉敘事,應該已經是很熟絡的家庭喜劇表現方式了.
角色的多樣性,
角色的選取這點上,該劇絕對是可以稱得上摩登家庭這一劇名,富翁美女老少配不算,還要加上異國戀的文化沖突,同性夫妻還要是一個弱小一個肥胖的平民形象還領養了亞裔孤兒,相比之下,有著傻乎乎兒子,女科學家一樣的小女兒,招蜂惹蝶的大女兒的一團亂麻的claire家就顯得無比正常了.聚集剛開始,角色的定位還只是大方向上的文化差異和性取向差異,但是隨著劇情的進展,每個角色的性格都得到了深度的細化,像Gloria從最開始的大胸拉丁花瓶,發展到后來獨立,經歷亂世渴望平靜生活的異國母親,她面臨融入異國文化和家庭的困難,面臨眾多的來自社會和家庭內部流言蜚語,面臨兒子和老公的協調問題,使得她的角色性格異常的突出,而且她很清楚自己在外人看來就是個胸大的花瓶,她正為此努力改編自己的給別人留下的印象,很有層次和深度.
同性夫妻的角色也很出彩,一個瘦小軟弱怕這怕那的Mitchell卻擔當著父親的角色,在外面掙錢,保守,害羞,含蓄,一個典型的小男人,而又壯又胖且勇敢自信的Cam卻擔當著母親的角色,在家照料孩子,收拾家務,但是同時卻和一家之主老爹Jay有著很多共同語言,對球類的熱愛,雖然這不太符合大多數真實的Gay特性,但是卻極大的豐富了角色之間戲劇沖突的可能性.
四個孩子中,小大人manny和叛逆的姐姐haley比較有特點,但傻乎乎的luke更討人喜歡,只有小妹妹的學究特質不太出彩,以后的劇情中可能會對角色多下力度.
普通的中年中產夫婦phil 和 claire 相比在后面才浮現出彼此的特點,phil逐漸走傻乎乎的老好人形象,跟孩子們站在統一戰線,跟jay的關系也處理的很吃力,儼然一個沒長大的大男生,而claire是家里面協各種勢力均衡的中間節點,她每天都有太多的事情要操心,盡管是家庭主婦卻每天忙的不可開交,性格也是后面才逐漸發掘出來的好強和成熟穩重,但同時她也想懷念無憂無慮的日子,想要有自己閃光的時刻,卻也舍不得家庭的繁雜豐富的溫馨,這種現實和理想的沖突和取舍也顯得她很溫暖親切,她是全家人的交流樞紐,作用會在以后的劇情中更加凸顯
老爹jay很有錢卻在劇集開始很冷淡,逐漸的隨著gloria和claire和cam等溫暖角色的逐漸感化,使他更好的表達了對家庭成員的關愛,使得整個家庭更加和諧溫暖.
戲劇沖突
文化沖突和性取向沖突時全劇的兩個賣點,gloria和jay時常爆發的文化沖突以各種玩笑的形式展開,加之gloria頑皮的個性,很有看點,cam和mitchell兩個GAY 自身就有著各種通性伴侶間的沖突,主外主內的分工,敏感麻木,新潮傳統,各種個性都有很多可以講的故事,此外,他們對外界的各種傳統的gay與社會之間的沖突就更不用多說了,家里面的人對這一對已經很接受,只有個別特例的情況,也有很多戲可以挖.
此外,還有一些傳統的戲劇沖突,父母和孩子之間的代溝問題,而且是三代之間的復雜關系,繼父母和孩子的相處問題,早戀問題,孩子的教育問題,外遇等等,都有很多很多的孔家可以挖掘.
總的來說,該劇提供了相當廣闊的挖掘空間,同時卻一直圍繞著溫馨和睦的主題,在摩登邊緣的題材外表下,依然是傳統的和睦的家庭觀念,這給了該劇很好的定位,很容易長久的發展下去.
最后想說,看他們一大家子人在一起熱熱鬧鬧的,真的很溫馨,很想回家跟爸爸媽媽們好好吃頓家常便飯啊...
3 ) 摩登家庭每集結尾經典語錄Season1
1.1我們來自不同的世界,但我們彼此相容 ,愛將我們緊緊相連,共度風風雨雨.我到你的前面,只有一事相許,我的心只屬于你。we're from different worlds, yet we somehow fit together. Love is what binds us, through fair or stormy weather. I stand before you now with only one agenda:"to let you know my heart is yours.
1.2那么,成為好父親的秘訣是什么,有時候事情會如你所愿,有時候則事與愿違,但你要堅持,因為當一切塵埃落地,一個好父親的大部分特征就會自然出現。Okay, the key to being a good dad? Sometimes things work out just the way you want. Sometimes they don't. You gotta hang in there. Because when all is said and done,90% of being a dad is just showin'up.
1.3不覺得好像伸出手臂就能擁抱全世界嗎?Doesn’t it feel like these arms could go around the world?
1.4你們都極力想護住些美好的東西.You’re reaching out, trying to hold on to something awesome.
1.5【大家一起跳進泳池】
1.6 我是故意輸掉讓他開心點的嗎?也許吧。但在今天,他需要這一場勝利.我們常常為了深愛的人做些稀奇古怪的事,我們對他們撒謊,我們為他們撒謊。或許生活中難免坎坷顛簸,但我們總希望他們過得盡善盡美。就像是肩負著最沉重的負擔,但卻是世上最甜蜜負擔。Did I lose the race to make him feel better? Maybe. But it just seemed like he could use a win today. We do strange things for the people we love. We lie to them, we lie for them. There may be some bumps along the way, but we never stop waiting the best for them. That’s what makes it such a tough job. Kind of the best job in the world.
1.7我們教育孩子們說,輸贏無所謂。但平心而論,勝利的感覺好極了。他們在陽光下的那一刻是無與倫比的美麗。也許每位家長都希望孩子能有這樣的時刻,甚至希望自己也能這樣。有時我們太苛求結果,結果導致許多怨恨和愧疚,怎么才不算過分呢,我的想法是:愧疚總會過去,獎牌才是硬道理。We tell our kids it doesn’t matter if you win or lose. But let’s be honest, winning feels pretty great. There’s nothing like that golden moment in the sun. I think every parent probably wants that for their child, and maybe a little bit for ourselves too. Sometimes we push too hard, and that leads to a lot of resentment and guilt. So, how much is too much? Here’s where I come out: Guilt fades. Hardware is forever.
1.8【Phil請樂隊唱定情歌給Clair驚喜】
1.9如果你在派對舉辦之前問我是否希望發生一系列災難的連鎖反應,導致Luke摔傷了胳膊,我很可能會說不。但是,不管怎么樣,Luke在他生日這天是眾人關心的焦點,而且全家人都聚在一起,那正是家庭生日會該有的樣子。If you’d asked me before the party if I wanted there to be a chain reaction of disasters that led to Luke breaking his arm, I probably would’ve said no. But, one way or another, Luke was the center of attention on his birthday and the whole family was together just the way it should be.
1.10每年的這個時候,我們就會經常談論傳統,盡管我們深愛著自己的傳統,但有時候我們最美好的回憶,卻來自最顛覆傳統的時刻。We talk a lot about tradition this time of year. But as much as we love our traditions, Sometimes our best memories come from the times that are the most untraditional.
1.11如果要我有點大人樣,是讓我像世上正常的大人那樣,還是像家里的這些大人。如果要我像家里的大人一樣,那么也沒什么難的。【Phil跟Luke在玩水槍】If I’m supposed to act like an adult, is that act like adults I see in the world or the adults in my family? ‘Cause if it's the ones in my family,then,how hard could that be?
1.12【狗管家】
1.13不管是為自己還是為了所愛的人改變,15%,有時候這樣就足夠了 Whether it’s for themselves or for the people they love, yeah,15%, sometimes that’s just enough.
1.14那會兒我只想回家,但回去呀肯定要想辦法道歉我說話太重傷了他們,他們原本大可以記恨我為難我,但他們沒有。愛死他們了。 At that moment all I wanted was to be with my family. But of course, that meant finding a way to apologize to the people that I had belittled and rejected. They could have been petty. They really could have made me pay, but they didn’t. Never loved’em more.
1.15【情人節Phil夫婦鬧笑話】
1.16每個人都有怕的東西,不是嗎?怕高,怕小丑,怕窄小的空間,這些都可以克服,然后我們還有孩子。他們是否合群?是否安全?我們注定要擔心一輩子。所以有時我們只能深呼吸,擁抱他們希望一切安好。。Everybody’s afraid of something, right? Heights, clowns, tight spaces. Those are things you get over. But then there’s our children. Will they fit in? Will they be safe? Those are fears you never get past. So sometimes all you can do is take a deep breath, pull’em close and hope for the best.
1.17【Jay向Manny道歉】
1.18為什么梵高會創作《星空》那幅畫呢?或許是因為天空很美麗,每個人都喜歡仰望星空,那提醒我們天空中有東西在時刻盯著我們.Why did he paint The Starry Night? Maybe because the sky is beautiful, and everybody likes looking at it, and it reminds us that something’s up there watching over all of us.
1.19【Clair最終買到了IPAD給Phil當生日禮物】
1.20【Clair怕Alex學習壓力太大】
1.21【狗跟著Phil的老爸回家】
1.22【全家準備去度假】
1.23【全家回LA】
1.24【全家穿白衣服抹泥巴拍全家福】
4 ) 因為有愛,不得不愛
我終于知道了,不管是看什么電影也好電視劇也好,最能打動我的還是那些最小的最細膩的情感,這就是為什么我看源代碼的時候,看到主人公坐在最后一班他永遠也回不去的火車上給他爸爸打電話的時候我會掉下淚滴的原因了。
好高興又看到這么有愛的劇了。我記得我大一的時候看過一本書,叫《相約星期二》,里面有一段關于家庭的對白讓我十分有印象。摘錄于此。
"好吧,我的朋友,"他說,"今天我們談什么?"
談家庭怎么樣?
"家庭,"他思考了一會兒。"嗯,你已經看見了我的家庭,都在我的周圍。"
他點頭示意我看書架上的那些照片,有莫里小時候同他祖母的合影,有莫里年輕時同他弟弟大衛的合影,還有他和妻子夏洛特以及兩個兒子的合影。大兒子羅布在東京當記者,小兒子喬恩是波士頓的電腦專家。
"我覺得,鑒于我們在這幾個星期里所談的內容,家庭問題變得尤為重要了,"他說。
"事實上,如果沒有家庭,人們便失去了可以支撐的根基。我得病后對這一點更有體會。如果你得不到來自家庭的支持。愛撫。照顧和關心,你擁有的東西便少得可憐,愛是至高無上的,正如我們的大詩人奧登說的那樣,'相愛或者死亡。'"
"相愛或者死亡,"我把它寫了下來。奧登說過這話?
"相愛或者死亡,"莫里說,"說得真好,說得太對了。沒有了愛,我們便成了折斷翅膀的小鳥。
"假設我離了婚,或一個人生活,或沒有孩子。這疾病--我所經受的這種疾病--就會更加難以忍受。我不敢肯定我是否應付得了它。當然,會有人來探望的,朋友,同事。但他們和不會離去的家人是不一樣的。這跟有一個始終關心著你、和你形影不離的人不是一回事。
"這就是家庭的部分涵義,不僅僅是愛,而且還告訴別人有人守護著你。這是我母親去世時我最想得到的--我稱它為'心理安全'--知道有一個家在守護著你。只有。家庭能給予你這種感覺。金錢辦不到。名望辦不到。"
他看了我一眼。
"工作也辦不到,"他又加了一句。
尤其是上大學以后,這樣的感覺越來越強烈,家庭是支持你向前的最大原動力,你永遠不必要擔心這個世界會拋棄你,因為不論怎么樣,你的背后還有一個家庭在支撐著你。我稱這個為愛的原動力。
我沒什么別的好說,或許有些看這部劇時產生的歡喜感覺無法用言語再現,你們知道這種感覺吧,從心底里蔓延出那種高興而幸福的感覺。
那些愛的影子~
5 ) 《摩登家庭》之“摩登”之處
質量與口碑在經過“艾美獎”和收率的雙重“試金石”錘煉與檢驗,《摩登家庭》這部2009年出品、至今已經播出四季的美國家庭情境喜劇依舊創造著叫好又叫座的電視情景喜劇類的神話。家庭情境喜劇是情境喜劇類的經典,八十年代曾風靡一時的《成長的煩惱》和《人人都愛雷德蒙》占據了美國電視傳媒界的主流影響位置。被九十年代至新千年時期被異軍突起的新型情境喜劇——《老友記》、《生活大爆炸》占據后,家庭情境喜劇發展可謂蕭條,直到2009年由美國廣播電視公司推出的家庭情境喜劇《摩登家庭》(Modern family)問世,實現了藝術上的商業上的雙重成功,可謂“復興”了家庭情境喜劇。
在新式情境喜劇排山倒海之勢的潮流中站穩腳跟并成為“黑馬”與“常青樹”,《摩登家庭》作為一部傳統類型的家庭情境喜劇必然有迎合時代潮流滿足現實訴求的“摩登”之處。富于時代性的多元化的組合家庭模式、愛和理解的價值觀與搞笑和無厘頭的審美觀完美結合、拍攝制作方式的創新,可謂《摩登家庭》的“三大法寶”。
時代性的多元化組合家庭模式
在最初觀看《摩登家庭》時,觀眾腦海中所習慣和熟知的美國家庭結構被突破,父母兄妹孩子最基本的元素依舊存在,但交織錯落的親緣關系、家庭性別的錯位和跨越年齡、種族的家庭模式設置,一方面是對新時代美國現實社會的一個濃縮中的縮影,具有強烈的時代意義和受眾接受度;另一方面也是作為故事的發展和源源不斷笑料的生命之源。
相較八十年代《成長的煩惱》向觀眾展現的一個美國郊區的多子女家庭的生活,《摩登家庭》則傳達給觀眾一個二十一世紀變化中的美國中產階級社會幾乎能涵蓋各式各樣的“新式”家庭結構。跨國婚姻、同性戀家庭、老少戀、二次家庭、領養家庭,都在普瑞契特為核心家庭而拓展的三個家庭中呈現。已到耳順之年的杰有一女一子克萊爾和米歇爾。離異之后的杰與小他二十多歲的哥倫比亞火辣的單身媽歌洛利亞和她青春期的兒子曼尼重組了新家庭。克萊爾家庭是典型的美國中產階級家庭,當家庭主婦的妻子和房地產經紀人的丈夫以及三個性格迥異孩子海麗、阿萊克斯和盧克。米歇爾與同性戀愛人卡梅隆領養了越南小女孩莉莉。
杰的家里結構元素中,杰是參加過越戰的退役軍人,現在擁有大量的財富;歌洛利亞是從哥倫比亞偷渡而來美國,最初住在貧民窟的單身母親——二人的結合本身就充滿了社會象征意義。在移民背景的美國內,新舊移民的文化沖突、種族歧視等現實問題依舊突出,在經歷長時間的社會革新的美國社會,這些依舊是國人十分敏感的“雷區”。《摩登家庭》并沒有回避這個社會熱點與敏感點,而是通過人物性格設置化腐朽為神奇。
最具有“看點”的家庭結構莫過于米歇爾與XXX的家庭了。何謂“看點”?就是影視劇的得天獨厚的優勢,可以將生活中一點細枝末節放大到熒幕上,讓觀眾在熒幕里釋放被壓抑的感受、感知。在《摩登家庭》的三個家庭里,“摩登”之最的米歇爾家庭不僅在于此,另一個“摩登”之處便是被收養的越南女孩莉莉。Asian adopted kids也是近幾十年時興在美國的一種社會現象。劇情設置中lesbian家庭、African adopted kids家庭也作為配角出現,和米歇爾卡梅隆一家碰撞出頗具時代氣息的火花。
克萊爾一家是傳統的美國中產階級家庭結構,“原裝”父母和三個孩子,是傳統的純粹血緣關系聯系起社會共同體。如果沒有克萊爾一家,就有編劇挑選描寫新式家庭的刻意之嫌,“摩登”家庭就要改名為“奇葩”家庭了。而加入克萊爾一家作為主角,整部情境喜劇則是自然、真實的反映社會的“摩登”家庭。
新式家庭情境喜劇的第一個“摩登”之處是人物設置中,三個家庭既接軌了新潮,也涵蓋了傳統,深且全的剖開了美國當今社會的家庭架構的面紗。
主題彰顯愛和理解的價值觀
近些年來,從《真愛如血》到《初代吸血鬼》,《欲望都市》到《絕望主婦》,美國電視劇界充斥著巨大數量的同類型作品。以《欲望都市》為例,它的主題是在充滿欲望和誘惑的現代都市里,愛情到底是情欲還是色欲。而在各式各樣的肥皂劇(如《吸血鬼日記》《破產姐妹》、《媽媽》)中,主角群類近乎排列組合式的戀愛、頻繁的one night stand和隨意式出軌情節也在一定程度上混淆了大眾的視野——美國社會真的如他們電視劇里表現的那樣“開放”、“后現代主義”,擯棄了傳統價值觀嗎?在大眾審美充滿改變甚至革命的今天,傳統的家庭情境喜劇以傳統家庭觀做為主題,是否還擁有市場?
電視評論者赫斯特曾經說過:“美國情境喜劇為其文化提供了一系列的規則——如何談戀愛的規則,如何分辨真實與欺騙的規則,如何培養小孩的規則,如何舉辦晚宴的規則等等。”
《摩登家庭》便是一部成功的拾起傳統價值觀并廣受好評的劇。在《摩登家庭》中,沒有出軌、one night stand的“爆點”,沒有sex jokes、情欲暗示的“興奮點”;有的是家庭成員之間沖突后互相包容的溫情、孩子成長時的惱人和溫馨、和他們價值觀沖突時因為愛而學會的理解與寬容。在2009年《摩登家庭》推出之際是美國經濟疲軟蕭條之際,人們在現實生活中已經經歷了經濟黑幕灰暗的殘酷。《摩登家庭》一方面是當時美國人民的心理慰藉,在他們經濟危機之際一劑“家庭”正能量,另一方面引導了傳統價值觀回溯的潮流。
父親杰是傳統的美國硬漢老頭,而他的兒子卻偏偏是他最不能接受的同性戀人群;妻子克萊爾是有強迫癥的控制狂,丈夫而菲爾是極端自由的浪漫主義者;姐姐海莉是美麗受歡迎的交際花,而妹妹艾利克斯是嚴肅的學霸......。格格不入的是個人的性格與秉性,而潤滑融合的是愛與理解。
親情無價是這部劇作傳遞的核心價值觀。在作品所描繪的凌亂喧囂的家庭生活中,處處充滿了或隱或現、可貴的親情。④例如克萊爾并不喜歡歌洛利亞,這個比她還要漂亮年輕的繼母。她處處回避著與歌洛利亞親密的相處,但她卻有些嫉妒弟弟米歇爾與歌洛利亞的和諧的關系。在第x部x集中,她滿含醋味兒對米歇爾抱怨他與歌洛利亞的親密關系而被歌洛利亞聽見,歌洛利亞則回復她“確實,我喜歡米歇爾超過你。因為我不是這個家你最喜歡的人,甚至不是你最喜歡的哥倫比亞人。你有我的電話,但是你從沒打過電話給我”,在克萊爾目瞪口呆于歌洛利亞的直率后,“提前給我電話,我檔期很滿的。”歌洛利亞又給了示好的臺階。當這種約定俗成的尷尬關系中,歌洛利亞用愛坦率而真誠打開了克萊爾的心門,也真正給觀眾上了一課——在我們覺得無法逾越的鴻溝面前,唯有愛是能力與勇氣,尤其是家庭中。
相反于“高大全”式的主人公,《摩登家庭》里的人物是普通人,甚至在某些性格是引人反感的“奇葩”。例如米歇爾的“分享障礙癥”,每一個屬于他的物件他擁有著絕對的使用權。卡梅隆不能用他的專屬碗、專屬枕頭,甚至在睡覺時枕頭會被卡梅隆抽走,一句“MY PILLOW! ”自私的性格著實讓人內心生厭。卡梅隆同樣不是完美的人,在“搜狐視頻”的觀眾評論中他被形容成“拉低劇情進程,職業惹麻煩”的人。此言不虛,卡梅隆是個熱心、敏感的人,熱心到路人甲可以在他家舉行婚禮,敏感到他的創意只要不是贊揚就能瞬間飆淚。諸如此類,在我們這些“正常”的觀眾看來,每一個人物是“奇葩”。在普通的人性,甚至是不那么可愛的人性中,觀眾之所以被打動、感動的是,我們可以看到包容和力量——人不必完美,因為總有人可以包容你的怪癖。每一個人都是破碎的碎片,一家人拼起來才是完整的圓。
充滿歡歌笑語的“A big family”,也是“A big love family”。在這部家庭情境喜劇中,令觀眾在歡笑過后收獲的正能量并不僅僅限于血緣之間的親情,而是在重組家庭、收養家庭、同性戀家庭中充斥的非血緣的愛。“愛與理解”是永恒不變的主題,它隨著時代家庭結構的變化而堅固的堅守,體現它強大的生命力。
拍攝方式的創新
最初的情境喜劇帶著電視欄目劇的特點,比如大部分都在攝影棚內搭景拍攝,場景集中,機位固定,多機位拍攝,有現場觀眾看演出等等。但《摩登家庭》在制作方式和拍攝方式上展示了更多新的特點。⑤
“偽紀錄片”風格、人物訪問甚至是偷拍的拍攝是本片制作方式的創新點以及亮點。 搖搖晃晃的推鏡頭、人物偶爾的目視攝像機都營造了一種寫實的氛圍。仿佛觀眾看的不是一部團隊制作的專業的電視劇,而是家庭DV拍攝的紀錄片。在這種刻意經營的“非專業”的拍攝中,觀眾內心固有的對電視節目的保留態度被潛移默化的改變,而是有一種“真實性”的共鳴,這也是《摩登家庭》主題價值的教化作用發揮的技術層面的原因。有一個經常重復的場景:前一個鏡頭是菲爾經常拿著家庭手持DV拍攝三個孩子,下一個鏡頭就是DV所拍攝孩子們的畫面。這是劇作人員的“迷魂藥”——混淆了觀眾的認知,菲爾本是拍情境內的演員,但他拍攝的畫面也成了播放的畫面的一部分,那他又成了電視劇的“制作者”。“偽記錄片”風格的親近感、真實感是本片的突破。
傳統的情境喜劇一般在室內固定景別拍攝,場景集中,多以固定鏡頭、全景為主。通過多種鏡頭的運動也起到了展現人物性格、推動情節發展的作用,尤其是在情節出現大反轉的時候。例如在第三季第22集里,克萊爾邀請了她朋友的侄子與全家一起去迪士尼玩耍,中景內海莉和艾利克斯不耐煩和互相推諉的抱怨,鏡頭馬上轉到了克萊爾的特寫她無奈的表情,鏡頭馬上轉向門外的男生——帥氣、成熟,運動鏡頭轉向艾利克斯興奮、花枝亂顫的近景,還未等艾利克斯做出自我介紹她被海莉一把推出鏡頭外,然后鏡頭拉近海莉興奮攀談的特寫,簡單幾個鏡頭、景別的切換,將艾利克斯、海莉青春期的心思和小把戲揭露無疑,最后海莉對著攝像頭春心萌動的特寫讓人忍俊不禁。相比較傳統情境喜劇大量依靠言語的戲劇性制造笑點相比,利用景別的切換、多種鏡頭的交替制造出無聲的笑料顯得更為新潮、高明。
插入人物訪問的制作方式與保持敘述流暢性的剪輯大相徑庭,在故事發展的中間甚至的高潮插入主人公的訪問,訪問內容多是內心獨白,這是劇本創作的一部分,更多制作方式的創新。個個人物可以在鏡頭面前剖析自我,展現內心的真實想法。它具有以下的幾種作用:
首先,快速塑造人物形象、性格,省去了大量篇幅的鋪成設計。克萊爾與非爾的人物專訪,菲爾洋洋得意自己受女性的歡迎甚至是閨房內的能力,一下子勾勒出他頭腦簡單、隨性的性格。這是在“臺面”需要很多雙關語、潛臺詞才能塑造的形象,而人物訪談的設置,菲爾放佛是進入了一個單獨與觀眾溝通的世界,他卸下了好父親、好女婿的的身份,單單成了克萊爾的愛人,或是單單成為他自己。人類本性的流露本身就是十分可愛的,尤其是菲爾炫耀時克萊爾在一旁尷尬而無所作為的表情襯托下更為真實、可笑。
其次,人物訪談時人物內心流露與現實的反差也是戲劇性的體現。例如卡梅隆內心不希望工作,在人物訪談時他透露不能忍受離開莉莉一秒,而在“現實”生活中他不得不“照顧”米歇爾的感受,鼓勵米歇爾在家休息。米歇爾表面欣然接受,但在人物訪談中,他快要崩潰的叫喊他實在忍受不了Baby whispering.兩人都自以為是的顧全大局,誤解了伴侶卻做了無用功。一方面觀眾能以全知視角看到兩人因為誤會而鬧出一系列的笑話,這便達成了喜劇的目的——逗樂觀眾;另一方面也營造了全劇獨特的喜劇氣氛——真實可以更具有戲劇性。
“偽紀錄片”風格、多鏡頭切換和人物訪談,這無疑是家庭情境戲劇的新突破之一。
美國情境喜劇一直都是中國情景喜劇的模版,從《成長的煩惱》影響到中國一代收視黑馬《我愛我家》、《家有兒女》,從火遍大江南北的《愛情公寓》與《老友記》“神似”現象,我們可以推斷出中國情景喜劇界是受美國情景喜劇潮流的引導。而這當中多有幾年的時間間隔。如果未來的中國本土情境喜劇能在時代性的多元化組合家庭模式、傳統家庭價值觀的回歸和拍攝制作方式上多多借鑒《摩登家庭》,將“摩登”之處本土化、時代化,必將有繁榮、廣闊的前景和未來。
《Learning English - Words in the News》BBC news published in 17 September, 2007
第62屆艾美獎 最佳劇集獎
最佳劇本獎
最佳導演獎
第63屆艾美獎 最佳劇集獎
最佳劇本獎
最佳導演獎
最佳男配角
最佳女配角
第64屆艾美獎 最佳劇集獎
最佳導演獎
最佳男配角
最佳女配角
第65屆艾美獎 最佳導演獎
Marc,D.(2005)“Origins of genre”, In M.M.Dalton , &L.R. Linder Editor (Eds ), The sitcom Reader:America Viewed and Skew ed (PP. 14一19).Albany , New York: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④《試論美國情境喜劇<摩登家庭>的藝術風格和文化意義》 呂曉志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⑤《情景喜劇的現實主義訴求——淺析美劇<情景喜劇>》 段婷婷 貴州大學學報 2011年12月 25卷第4期
6 ) 摩登的家庭總相似
在《摩登家庭》斬獲六項艾美獎之后,奧普拉在自己的秀上訪問了全體演員。同時她還邀請了一個現實中的真正摩登家庭。她們是漂亮的“蕾絲邊”夫妻,Christine和Lisa。兩人全是金發長腿,依偎著坐在一起,如花美眷。Lisa剛剛通過人工受精獲得一對雙胞胎寶寶,夠摩登了吧?這還不算完,Christine原來當了三十年的Chris,從錄像上來看,身穿海軍制服的Chris風神俊朗,就連最親密的親人也不知道這個裘馬輕狂的少年郎心里的迷惑,他想做一個女人。
后來他變成了一個女人,又愛上了一個女人。在變性手術之前,Chris冷凍了自己的精子,這也就是后來通過人工手段成功著陸在她的愛人Lisa子宮壁上的精子。沒錯,從基因學的角度來說,Christine和Lisa是這對新生兒如假包換的父母。奧普拉一邊通過大屏幕衛星連線采訪戲里的摩登家庭,一邊和兩個女人閑聊,聊誰先對誰表白,聊如何給孩子喂奶,聊家人如今的態度。Lisa很坦白的承認自己的父親還不太接受她們的小家庭,她說:“我們依舊在一些原則問題上有分歧,這沒關系,他不愿意上節目談論這事,但我們還是一起過感恩節,你知道的,我需要的并不是他的批準,而是他的愛。”
我承認,吸引我沒有立刻轉臺的觸點是這個變性媽媽給孩子喂奶,但把我釘牢在沙發上看完40分鐘節目的,是這對年輕媽媽之間的家庭感,是她們,和我們,其實并沒有什么不同。就像《摩登家庭》的妙處不僅僅在于展示“不同”,而是在于在夸張的喜劇橋段里一直默默傳遞著“相同”的信號。偽紀錄片的形式也好,老少配,南美移民問題,男同性戀夫妻,領養的亞洲嬰兒也好,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再怎樣獵奇的素材,也很難保證穩定的收視率。早在18世紀末,意大利戲劇家卡羅柯齊將當時存在的戲劇劇情概括為36種模式,到了上世紀70年代,美國劇作家赫爾曼又把它濃縮為九大類型。對于未來的電影工作者來說,一切都是新瓶裝舊酒。何況如今觀眾胃口已經被無處不在的網絡資源哄的又高又刁,咱什么沒見過?你就算演一出外星人大戰關二爺加蝙蝠俠三角戀,也未必有人買賬,更別說爭取到全家人買賬。
我總在大笑著看過《摩登家庭》之后想起梁左先生的《我愛我家》,至今在我心中依舊是華語情景喜劇的第一高峰。我們也曾經有過那樣一家人,胖乎乎的自來卷毛小孫女和老干部爺爺賭氣吃大肥肉,游手好閑的小舅舅,干活麻利自有志氣的小保姆,一對平淡相愛的中年夫妻,和他們操不完的心。這種家與家之間的聯想,竟然帶來一些傷感。
上小學時候作業寫到一半就丟開筆去看《我愛我家》,爸媽裝模作樣的象征性趕我兩聲,也就窩沙發上一起看了,現在幽默大師梁先生已去,我也離了家。在洛杉磯上學的這兩年,一直分租一位白人老太太家的一間小客房,一是房租比學校宿舍便宜,二來我也習慣和老人作伴,清靜安全。老太太退休后又找了份工作,每天和我一樣早出晚歸,一兒一女都在別州工作,每年節假往來數次,周末視頻。家里養過許多貓,離了兩次婚。喏,這不就是我們想像中的理所當然的美國老年人生活,冷冷清清凄凄慘慘切切,哪里有咱們中華民族頤養天年,含飴弄孫之樂?站在海岸線兩邊的人,往往都默契的拒絕相信,其實,他們比想像中的還要相似。我的朋友們在國內大城市打拼努力還房貸,一年也只顧上和父母見上幾面,鮮有婚后與雙方父母同住的;我的房東太太抱怨起兒媳婦的好吃懶作,就是一模一樣的婆婆臉色。時間越往前走,我們的家庭都無可避免的摩登化,但就像托爾斯泰的那句老話,“幸福的家庭總是相似的”,摩登的家庭也一樣。唯有這相似的脈脈人情,才是真實和溫暖的。
《摩登家庭》第二季也順利的開播到第十集了,這一家子接下來會發生什么樣的故事呢,lily要上幼兒園了,這個幸運的小女孩一懂事就會遭遇身份認知問題,畢竟兩個金發碧眼的爸爸不是一般亞洲小孩的傳統家長配置。兩個少女要進入青春期和叛逆期,夠她們的爹媽去頭疼,外公年邁又剛做了小手術,他和蜜糖小妻子真能走到結尾嗎?你看,不是編劇也可以猜個輪廓,一家人生的活永遠如此,不是英雄夢想,而關乎一蔬一飯,就像你家我家一樣。
7 ) 好到會讓一個懶人寫評論
它用短短的20分鐘告訴了我們什么是愛。
它用短短的20分鐘告訴了我們怎么去愛。
它用短短的20分鐘控制了我們又哭又笑。
它用短短的20分鐘吸引了我們欲罷不能。
是,只有愛,可以讓人們摘去歧視,勢力,封建的滑稽眼鏡,去看清世界的顏色。它竟是如此五彩繽紛,美好的可以讓包圍內心的冰塊悄悄融化。
8 ) 我們來自不同的世上,但我們彼此相容,愛將我們緊緊相連,共度風風雨雨,我到你的前面,僅有一事相許,我的心只屬于你
《摩登家庭》(Modern Family)是一部以偽紀錄片(Mockumentary)形式敘述與拍攝的情景喜劇,由二十世紀福克斯電影公司朱麗·鮑溫出品,克里斯托弗·勞伊德(Christopher Lloyd)和斯蒂芬·勒維坦(Steven Levitan)創作,泰·布利爾、艾德·奧尼爾等主演。于2009年9月23日由美國廣播公司(ABC)首播,已連續蟬聯五屆艾美獎喜劇類最佳劇集。
該劇講述了三對各有不同的美國家庭:一對普通父母與三個孩子、一對同性戀夫夫從越南領養了養女組成三口之家,一個60歲的老頭迎娶了位熱辣的哥倫比亞異國美女,美女還帶著個搗蛋的11歲胖兒子。最奇妙的是,其實他們是一個大家庭。
這部喜劇,每集圍繞一個有關家庭元素的主題展開情節,其間穿插數段主角們記錄式的采訪。雖然沒畫外音襯托笑點爆出,但是這種態度嚴肅講喜劇的方式,也讓人忍俊不禁。《摩登家庭》走的實最傳統的倫理劇路線,一大家小沖突不斷,卻又其樂融融,精致的劇本把眾多個性鮮明又彼此不同的人物巧妙地融合在了一部劇當中。這部劇總是在我笑過之后又有想哭的沖動,又總是在劇尾恍然大悟,而且拿了那么多獎也不是沒有道理的。
10歲拉美男孩很早熟
克萊爾必須是俺們處女座!
有些笑點不太易get,劇情簡介很容易讓人miss掉,such a good show at so far
如果覺得生活不美好,那來看看這個片子吧,看得心里暖暖的。家就應該是這樣的。
每當我需要寫論文的時候,我就情不自禁地開始看起了電視劇
第一季很棒!每一集都是很賤很有愛,不管怎么爭吵和不爽,家庭成員都還是能團結在一起。期待第二季。
好想有個Jay那樣的繼父、Gloria那樣的繼祖母和Phil那樣的親爹
gay couple的獅子王太有愛啦~笑死了
我怎么這么愛看生活劇! 太他媽逗了!
豆瓣的劇情簡介是屎!
就是各種很中我的笑點。。。Gloria很像一朋友,拉丁女孩適合做閨密。Mitchell很gay但是我喜歡的型說話跟EX一樣一樣的。。。
第一季還是比較搞笑的
我太熱愛哥倫比亞和基佬那倆家了。
單是第一集就足夠驚艷。雖然能觸到我笑點的笑料不至于遍布全劇,但也足夠有趣讓我能看完。每個角色都如此有特點惹人喜歡。一集一個主題的模式也保證了觀賞性。期待第二季。
100%我的菜!! Warm, funny, no sex, family stories, everyone loves each other, happy ending everytime. Can't love it more!
《成長的煩惱》現代版
我喜歡《Modern Family》的原因,是因為Claire這個角色“完美主義”強迫癥的個性總讓我想起Monika,也許有生之年,再沒有一部喜劇能超越《Friends》在我心中的地位了。
We all do strange things for the people we love.
擺脫了偽紀開始的不適感,totally上癮,笑點淚點并存,贊賞這種智慧喜劇
你想要什么口味的:忙碌主婦味,gay couple外加收養味,火爆拉丁味,老夫少妻味,蘿莉早熟味,公婿難調味,蠢蛋正太味……每一集都爆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