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老湯是OK的
老湯固然合適不得善終、不可奪志的猛士形象幫派片。但最適合他的角色,應該是早婚早戀北愛游擊隊員和中老年愛爾蘭酒鬼詩人。前者現在演正當時,后者可于十年后出演。并且片中其可以吹噓一下拳擊經歷兼順勢睥睨一下作為末流拳手的同儕、海明威先生。
當然話說回來、本片中衣襟大敞動輒往桌子上拍槍、良知未泯功過對半開的中級蘇聯軍官形象已經屬于刻意修正美化過的不公正認知。大有為審美意義已臻極度僵化無趣的利維坦帝國貼金改觀的重大功效。
2 ) 被刪掉的核心劇情
記一段被刪除的原著劇情:
電影開頭并沒有清楚的交代整個故事最初的起因,小說中里奧和弟弟生活在饑荒的年代,經常有人吃人!里奧和弟弟在森林里捕捉一只貓時,哥哥被一對吃人的夫婦帶走了,弟弟因為近視并沒有發現。里奧因腦震蕩失去記憶,但后來這對夫婦良心發現反而收養了里奧。這段可以呼應電影結尾——里奧為啥要收養那兩個孩子。
而里奧的弟弟因為年紀小,加上有非常嚴重的視力問題,在當時殘酷的環境下和里奧相比無法對這個家庭做出貢獻,母親也因此發了瘋,在母親神志不清時,就把弟弟當成是哥哥百般愛護,而在神志清楚時對弟弟則是殘酷的苛責。
弟弟殺人手法就是當初里奧教弟弟殺貓的方法,喪心病狂的要把孩子的內臟喂給貓吃。
ps:干翻納粹德國后,蘇聯紅軍挺進柏林,強奸了12萬婦女,近一成被強奸致死。波蘭則有200萬,也是近一成被強奸致死。
3 ) 叛國追兇
喜歡另一個譯名《叛國追兇》,背叛謊言堆砌成的“完美”國家,追查真兇捍衛良知,揭露黑暗極權的政治片安插懸疑兇殺案主線,奇卡提羅食人案被移植到50年代。感覺受片長所限,編導們在政治、驚悚、懸疑的比重上搖擺不定詳略不當,導致主線的懸疑驚悚被過重篇幅的極權主義揭露喧賓奪主,還造就眾多莫名其妙:如瓦西里瞬間就變頭號反派、莫名其妙地和男主搶女主....需要觀眾自行腦補。
4 ) 44號孩子
44號孩子
MGB)的特工,他盡忠職守、熱愛自己的國家,充滿理想主義。作為一名戰斗英雄,Leo享受國家給予的特別待遇,不僅他自己一家住在莫斯科的豪宅區,他的父母也分到了很好的公寓。盡管也秘密逮捕和刑訊逼供,但Leo認為這都是為了國家利益。
------若是故事就到這里結束,該是多好呢?
回頭看,難道當下,歐美俄們的特工都改行體育運動員和面包師了?電影只是電影,騙取觀眾90分鐘的注意力罷了!
5 ) 44號孩子,湯姆哈迪的演技秀
本片只有一個人在演,那就是湯姆哈迪,因為其他人的角色更本就沒有邏輯可言,所有劇情全為哈迪的角色服務,其他人淪為炮灰,這貌似是一個嚴肅正經的故事,但骨子里依然是美帝的個人英雄主義,雖然嫁接時代背景,但男主角的超能力已經強到不需要配角的存在,劇情的發展莫名其妙,導演似乎認為不需要向觀眾解釋什么,觀眾只能從后面的發展去猜前面的劇情,因為影片對自己的敘事手段實在是太有信心了,觀眾只能自己腦補空出來的部分。本片似乎在批判現實,看哈姆在片中心系天下的樣子似乎也確實是這樣,但導演就是不解釋現實為什么會這樣,到了裝逼絕癥晚期,讓人恍惚以為在看沒有旁白的紀錄片,但即使是紀錄片也能拍的比這清楚得多,因為主人公做著讓人類不能理解的事情,所有人用嚴肅臉演著一個智商是硬傷的故事,我們能看的,唯有哈迪,認真的彪著引以為傲的演技,因為在導演神秘莫測的世界里,這是我們唯一能感到這是一部電影而不是猜謎游戲的部分。
6 ) 這不是一部懸疑片
1953年的3月5日,斯大林死了,在他死前,蘇聯處在一個極端集權的領袖掌控之下,契卡、克格勃逮捕的對政府持異見者,“革命的敵人”,不是被處死,就是被送往了古拉格島這樣的集中勞改營。1953年后,赫魯曉夫上臺,推翻了斯大林的一些定論,在集權的政府框架上打了一個有益的補丁,政治上趨向開明專制,讓蘇維埃又持續了40年的生命。44號孩子,正是發生在這樣一個歷史的轉折點,陰郁的基調,似隱還現的斯大林似政治手腕,理解這種時代,理解這個背景的人,才能感受這種不寒而栗的 恐懼,這樣說,這不是一部懸疑片,你能明白。同時,這也是一種時代的情懷,因為我們曾經也有過。相比時下的漫畫改編電影,碟中諜5,豬玀記6,蝙蝠俠7的賣座,這樣的反思和情懷被大眾嗤之以鼻,可見歷史的悲哀,我給該片點贊,雖然他還有很多不足。
7 ) 原著中令人震撼和感動的情節被刪去與修改了
先看的小說,電影和書的感覺相差很大,小說是比電影描寫的環境更加殘酷黑暗的.小說中里奧在莫斯科的時候也不像電影里那么華麗,而是一種更加富有壓力,緊張,單調,貧窮的氛圍,生活拘謹且小心翼翼.作為蘇聯暗黑時代三部曲的第一部,也是最精彩的一部,這個故事中44號孩子這個案件是真實存在的,但電影版并不令人震撼,里奧也不讓人感動.
電影開頭并沒有清楚的交代整個故事最初的起因,小說中里奧和弟弟生活在饑荒的年代,甚至會有人吃人的事件發生。里奧和弟弟在森林里捕捉一只貓時,里奧被一對準備吃人的夫婦帶走了,弟弟因為近視并沒有發現哥哥被襲,里奧當時也因為腦震蕩失去了記憶,但是后來這對夫婦良心發現反而收養了里奧,里奧也就因此離開了他的弟弟和母親。
而里奧的弟弟因為年紀小,加上有非常嚴重的視力問題,在當時殘酷的環境下和里奧相比無法對這個家庭做出貢獻,母親也因此發了瘋,在母親神志不清時,就把弟弟當成是哥哥百般愛護,而在神志清楚時對弟弟則是殘酷的苛責。
如果沒有這個前提,看電影的人是很難理解兇手的殺人手法是當初里奧教弟弟殺貓的方法,也沒辦法感受到為什么兇手要把那些孩子內臟喂給貓吃。
這些是比較重要的情節竟然都被刪減了,個人感覺整個故事里最讓人緊張和有感想的結局,里奧和兇手真正見面并殺死兇手場面也被刪改。
8 ) 人性的打磨
怎么會在這里被如此慢怠!看來人性的光芒真的要靠人性本身去感知和體味。出乎意料的情節,跌宕起伏,人設完整邏輯關系清晰。雖然已做好準備品嘗男女主角的演技,但還是有意外的驚喜;tom的氣場依然醇厚,隨著整個影片的節奏和劇情的發展,更顯得相得益彰。中間幾次竟有真實故事的錯覺,人類在任何歷史條件下,在任何zhuanzhi政治環境下顯得那么的脆弱,無論你曾經為這個社會做出過什么,終究要靠自己最后的心智體力去贏得生存的機會和權利,任何安逸的暫時只是表面的錯覺,常備不懈,居安思危才是生存的王道,能詩酒田園的熱愛生活,也能驚悚懸疑的捍衛自己的自由與尊嚴,才是人生第一必配能力。人性的光芒才會有機會燃亮自己并照亮他人……
浪費了原著的好本子,改編得亂七八糟,一群歐美人用俄式口音的英語來演前蘇聯的故事也蠻難入戲的。湯老師做得最好,一副俄羅斯硬漢范。文森叔又演了一個壞蛋,他穿軍裝太帥了,但還是法國人,怎么也不像社會主義的虛偽高官,他說“斯大林”如何如何時感覺很好笑。
假俄語口音引人發笑,對蘇聯的想象也充滿自以為是,但這個故事并不難看,拍出了冷峻肅蕭荒蕪絕望,還有兩位主角的患難見真情,從猜忌恐懼到相互扶持,是我會欣賞的有點意思的感情戲
根據英國作家同名小說改編,講的是斯大林時期一個受迫害的MGB(蘇聯國家安全部)特工追蹤連環殺人犯的故事,其最大障礙不來自兇手,而是黑暗時局,因此,港譯《叛國追兇》其實更貼切。
Noomi一點也不適合這個角色,鏡頭很暗,即使是白天也不容易看清演員們的臉
重點不突出,風格非常自由地變來變去。本來可以入圍梅菲斯特(!)的原作被拍得辣么平辣么無聊一定是編劇的錯。音樂可以一聽,演員們可以一舔。
沒有達到理想的預期效果,拍得不夠冷靜嚴肅,整個觀影過程可用浮躁和急促來形容,導演一直在制造一些完全沒有必要的高潮,讓它看上去局促而緊張,以至于到了最后連回味的空間都沒有。話說演員陣容倒是足夠的強大,也可以說是本片唯一的賣點,但大家都跟打亂了陣腳似的,哪還顧得上演技啊!兩星半。
西方人,請給你們臆想中的蘇聯人一點最起碼的尊重,給他們加上父稱!
好多北歐熟臉 改編不太好導演也不太好 一部分表演和瘸子口音也產生不了好感…總體還是比較糟 打醬油的明星真是…╮(╯▽╰)╭ 最后一段說教也令人反胃。
社會性質及其帶來的人性的泯滅并不是絕對的;戰爭造就英雄,勝方可以以絕對的正義為所有之后的治國謳歌頌德;然而當生命失去起碼的尊重和價值,當真相被所謂天堂所惡意掩蓋…我不由想起了高堡奇人中那個虛構的納粹贏了這場戰爭以后的世界,這樣的社會別無二致,和戰爭中的正義邪惡的站隊毫無關系。
天堂沒有謀殺,這種匪夷所思的邏輯暫且不論。全片就是《潛伏》和一集柯南劇場,說是《犯罪現場調查》的東歐歷史版也說得過去,故事線索也像片中秋林中穿梭的火車鐵軌一樣雜亂不堪,但影片緊張而陰郁的氣氛營造得很好,湯老濕甜心的表演依然是威風凜凜。瓦西里最后居然一個人出現在密林里真難讓人信服。
一開始那場槍戰戲就暴露了導演的掌控能力,動作戲一來,這導演的調度能力簡直就是一鍋粥,整部電影的節奏也是一片混亂。大時代背景的懸疑偵探故事,可惜支線都弱的讓人感覺多余,這可不是化繁為簡處理腦殘商業片的能力,是這位導演的功力估計就僅限于駕馭腦殘單細胞商業片了,其他的倒都還好。★★
當時的蘇聯=今天的中國。“天堂里沒有謀殺”=“不要給國家抹黑”/“不要給境外勢力遞刀子”/“家丑不可外傳”......
沒有吃人背景不開熏。裝什么大舌音啊,反正你們怎么演都一點毛樣都沒。是不是毛子還不讓你們入境黑所以取景都在鈣片國2333。湯哈迪豬頸肉矚目。制服漏(警察,司機,毛子兵什么的)比普通漏還要再帥1.3倍惹,所以病嬌基佬變得和異形的品味一樣也就忍了。導演每部片子里漏都是慫逼,這是真愛嗎。
果然編的不行,這俄國口音真的太出戲了。
內容很大支線很多感覺略散,加上氣氛沉重陰暗所以觀影有點累,但是沒錯我就是沖著Tom Hardy去,湯老濕的表現一如既往業界良心撐起全劇靈魂,以后要繼續做湯老濕的迷妹。
我不是英雄,在沒有英雄的年代,我只想做一個人
怎么會評分這么低?基本上是在一個毫無正義,道德和信任的情景下追求正義,堅持道德和建立信任的故事。從臺詞到人物設定到劇情設置都在體現這種反諷。說這片子是懸疑是驚悚,絕對是沒有抓住人文情懷。
片子沉長乏味,分了好幾次才能看完,別說美國觀眾了,就是我這么有耐心也忍不下來,而且一部俄國影片全片下來都講英語真是詭異的超級違和感,導演處理的極為平庸,要懸念沒懸念,要氣氛沒氣氛,好像從原著改過來時,根本無從下手,本片唯一能過硬的就是演員不錯,再加上大制作!
原以為主題是批判體制,其實重點是私人恩怨+破案?片中重現了葉甫蓋尼·哈爾代那張著名的照片《攻克柏林》,算是為數不多的亮點之一
竟然沒評過這部 別的不記得了 想扒joel kinnaman的軍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