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空]播放記錄
視頻
白天,憂郁的帕西瓦爾在父親的殯葬店里幫死人上防腐劑,他是家族生意的準繼承人;晚上,靦腆的帕西瓦爾會躲在地下夜總會的鋼琴后面,用他給死人抹香料的手指彈出靈動的音符喚醒夜晚騷動的靈魂,他是天才卻不敢出世的音樂家。
給帕西瓦爾提供宣泄天才和創作欲望機會的如斯特是地下夜總會的經理。相比自己沉湎于音樂世界又溫柔內向的童年玩伴,如斯特名副其實地像只驕傲華麗的公雞,夜夜笙歌美酒佳人就是他夢想中的一切,人生只在乎揭幕與謝幕之間那段高潮迭起縱情歡樂。
愛上了年輕的歌女安吉爾,帕西瓦爾意識到自己必須在夢想和父親中選擇。一個人選擇太痛苦,帕西瓦爾用自己的理想感動及時行樂主義者如斯特與他同行,讓他明白他們的天才和使命是為了在更廣闊的音樂天地里開辟自己的風格、影響一個音樂時代。
兩個年輕的音樂人走出了民風保守的喬治亞州。他們為夢想和愛踏上的路印證了30年代美國黑人音樂發展的軌跡。
◇ 幕后制作
不斷變化的檔期安排、主演二人單飛的傳聞不絕于耳,《愛德懷德》的發行無論對OUTKAST的粉絲還是片方都算是了卻了懸在心頭兩年的一樁大事。《愛德懷德》也因為它的歌舞題材和全黑人組合在暑期檔中極為耀眼。
影片的主演正是來自亞特蘭大的饒舌組合OUTKAST兩位成員,這兩位曾獲兩次格萊美音樂獎的當紅饒舌明星在片中扮演和自己身份相當吻合的黑人音樂人,但對比起《8英里》和《要錢不要命》這類傳記片,OUTKAST無意模仿同行EMINEM們年紀輕輕就策劃回憶錄,編劇兼導演-更是OUTKAST御用MTV導演-布萊恩·巴伯量身訂造的故事發生在美國30年代的舞臺,一個處于保守和開放、禁錮和爆發夾縫的時代,而那個時代正好是黑人音樂發展而成的爵士樂遍地開花的時代,帕西瓦爾和如斯特的勵志故事發生得極具戲劇性和典型了。
故事萌發的前傳是1998年剛憑專輯“Aquemini”聲名鵲起的OUTKAST產生制作與專輯同系列的電影,MTV認可了這個創意但要拿當時名氣更大的Missy Elliott 和Busta Rhymes代替OUTKAST出演。自己的電影作了人家嫁衣兩兄弟士氣遭到打擊。隨后他們再構思的《愛德懷德》,終于在兩人如日中天的時候面世了。
布萊恩·巴伯撰寫這個故事的初衷是為了在被饒舌和街舞塞滿腦子的年輕人心中培養他們對爵士時代的感情,讓他們知道嬉哈、R&B是怎么從威靈頓公爵、Cab Calloway這些天才的作品衍生出來的;OUTKAST推動了嬉哈音樂的發展,自然也要擔負起教育年輕人娛樂不忘本的責任,影片也瞄準了OUTKAST的廣大粉絲,而為了在教育前先把目標觀眾抓在手中,OUTKAST同時擔任影片音樂監制,親自操刀所有曲目創作乃至編排,也正因為二人在音樂水準上精益求精,影片才一再修改背景音樂而姍姍來遲。
OUTKAST的90分鐘MTV
布萊恩·巴伯顯然不想把《愛德懷德》拍成黑人音樂發展史,為了讓影片因為現代而更好理解,30年代實際上純粹被簡化成一個舞臺背景,布萊恩·巴伯賦予了它許多《紅磨坊》式的-甚至《天使愛美麗》式-的美術效果:OUTKAST的音樂在Cab Calloway的腔調上混合了騷靈、散拍和說唱等風格,安德烈·本杰明和安東萬·安德魯·巴頓的唱腔也游走與爵士時代的回憶和嬉哈之間;
而影片中最招人眼的舞蹈場面更是邀請了三度獲東尼獎的Hinton Battle與其“代表著美國多元化文化傳統“的舞臺實驗室的演員們一同為影片設計了一整套混合舞步,于是在30年代的酒吧舞臺搖擺舞、踢踏舞、嬉哈街舞將融合在一體出現,跨越近八十年的音樂與舞蹈在影片中重疊了,似乎把歷史界限也模糊了,加之不時出現的動畫效果,在不能追討如何還原歷史真相的條件下,《愛德懷德》把歌舞表演片段反復推上激情頂峰,布萊恩·巴伯對OUTKAST的知根知底、情誼深重把這個故事作為最好的宣傳片送給了將在8月22日上市的電影原聲。
可以說是一部以靈魂樂為切入,概括了黑人宗教信仰中的愛恨情仇。太好聽了,黑色人種的音樂天賦讓人嫉妒。
三星半給電影,另外半星給配樂。
挺好看滴
作為一部歌舞劇,每一首歌都難聽的讓你如坐針氈,而且歌詞莫名其妙,我質疑整個劇拍攝出來有什么意義,既不感動也不震撼,既不現實也不科幻,歌舞劇難看又難聽。最重要的是,時-長-2-個-小-時-。。。
跳舞場面滿棒的,音樂也好聽。對于一歌舞片,批評故事性不強就有點吹毛求疵了
電影看得少,還是第一次看犯罪和歌舞標簽組合在一起的電影,讓我大開眼界,原來拿到中國來很沉重的事,比如死亡,不公,苦難,親子隔閡,生存危機,在音樂的加持下,能變成另一番光景,如果我能學到這種沒路造路,另辟蹊徑的思維心理,不說少了些煩惱,還能能發揮更的潛能。換了日本人,遇到這些事不知道自殺多少次了??。美術和拍攝風格都很強烈,很有娛樂性,評論兩極分化的原因我想應該來自主觀的審美,對電影這個概念的理解。對我來說,這就是美好肉體大賞啊,身材比例,肌肉脂肪的分布,肉體動態,古希臘人沒見過黑人真是可惜了,不然他們該多興奮吶??。最后,我想說,我不信一屏幕全是天賦型選手,用天賦抹殺演員們的努力是不公正的。但凡自己擼個鐵,練個琴和歌就知道了,天賦到底有多大影響。
每個人都要在人生舞臺上扮演角色,有時還沒準備好就被迫扮演了主角。搞不清是被別人還是被自己的人生推著走,無法回頭。但是God don't make no mistakes,所以不要怨聲載道,自暴自棄啊
三十年代的黑人音樂真美妙
ANDRE 3000風度翩翩呀!
我沒有給它三顆星的道理,因為故事并不是核心奧義,這部分也基本說得過去。這是個很難得的近乎于人類視角的黑人電影,似乎美國的主流文化很少用這樣的模式來記錄黑人的生活本身。歌舞流暢,爵士自由,多美!
整體一般般,但我很喜歡在殯葬店裡幫死人上防腐劑這個角色設定。
黑人音樂真歡快
開頭多好玩啊,可是劇情演著演著就灰主流了。。歌舞不夠養眼,要看百老匯風格的。
2019.9.7 美國30年代黑人爵士樂,歌舞很好看,后半段劇情就有點。。。
音樂太好聽了
很少給五星,但必須給五星, 非常好的一部歌舞片,《一酷到底》里的大布,非常好聽的音樂,帶給我的是非常美好的記憶
全黑人的模式會讓人有一瞬間的恍惚故事的主場是不是在美國,然而紙醉金迷爆發味兒,確實有明明白白的回答著是的。這是美國,也不是美國,人生如劇場,男男女女,皆是演員,所以認真與不認真之間,夾著的那點空的意味格外有趣了。電影完成度平平,故事性一般,但是可看度不錯,還是挺舒服的。
太帥了!
就是一個大MTV~
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