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照顧和取悅一個能力都不能少
一個會說法語,會通過大量閱讀得以盡展自身浪漫主義談吐的高中男孩,對一個高度社會化思想成熟的女性產生激情愛欲,不難理解,哪怕對方比他大個二三十歲。
博得一個女性的好感,照顧和取悅都需要,照顧不是被動的,聽媽媽的話式的,不是女方說讓去干什么再去做什么。取悅也不是當自己個演員賣力表演說個單口,唱首歌之類才藝展示。照顧按北京話就是要有眼力價兒,想及所想,力所能及。取悅更像是一種達到共情后的默契,使得雙方都能發出會心的笑聲。
雖然不是每個遇到激情愛欲的人,都會是一生的愛侶,卻都會是一段難忘且深刻反思自己的成長之旅。
我想當男孩兒kiss了繼母之后,他們一下子都知道了,其實他們并不合適吧,性幻想立馬醒了,恰巧他爸也正好回家,戛然而止一切都剛剛好。
2 ) 也許就是青春期簡單的迷茫與自視甚高
在開始影評之前,感謝《西方文明與電影解讀》這門課程及張在新老師,要不是這門課程的壓力,可能我永遠不會真正開始認真評價一部電影。其實每次看完一本書或一部電影,都會來打分、寫短評,但長評還未寫過,第一是怕自己才情不夠,寫到一半就有中斷的危險,第二是怕自己耐性不夠,還未完篇就棄“筆”斷章。所以呢,這也算是一個開始。
———————————————————————————————————————————
一部電影可能包括萬象,但即使是一部百科全書式的史詩級電影,也一定有唯一一個最直擊人心的主題。放到《蝌蚪》這部電影中,就是“戀母情結”,即老師在提示中著重強調的“俄狄浦斯情結”。那么,什么是俄狄浦斯情結呢?
通俗地講是指人的一種心理傾向,喜歡和母親在一起的感覺。戀母情結并非愛情,而大多產生于對母親的一種欣賞敬仰。是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男孩女孩都可能有戀母情結。大部分人多多少少都會在某一年齡段有戀母情結,而在兒童時期幾乎所有人都有戀母情結。因為“戀母情結”的父母不是我們生理意義上的父母,而是心理意象,父母的形象都是經過加工后保存在意識領域里的虛像,這個虛像總是集多種優點于一身,具有超現實的完美性、崇高性,是現實個體的理想化。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會主動對這些形象加以修改,使其符合不同時期的心理需求和現實需要。我們大部分人都否認自己有或曾經有戀母情結,是因為大多數人的戀母情結,只是一種隱性的對父母親的依賴,由于學習或成長的需要,他們會逐漸遠離父母,與家長的實際距離變遠……走上獨立的道路。
在我看來,Oscar的心理雖然符合戀母情結的表面現象,即愛上自己的母親,但其實他戀的并不是“母”,而是Eve本身,一個獨立的人,她的身份并不是母親,而是一個Oscar熟悉的中年女性。
首先,Oscar當年15歲,不管是他的朋友還是家人都在鼓勵他找一個女朋友,至少是女性的玩伴,他自己確實也已經到了有這種心理需求的時候。正如很多同性戀者所說的,“我愛上的就是那個人,只不過他(她)剛好和我性別相同”,在我看來,Oscar對Eve的愛恰好就是這樣“剛好”。如果不是Eve而是另一個擁有同等學識同等風采的女性,他照樣會墜入愛河。
1、恰好愛上那個人
2、不是依賴,而是欣賞,從其心理年齡出發
畢竟還是個15歲的孩子,能夠體現這一點的情節。
有些事情,沒我們想象中重要。
If we don't find anything pleasant, at least we shall find something new.
3 ) Eve為什么回應Oscar的kiss?
顯然EVE對其好友DIANA的行為很不理解。但是輪到Oscar向她表白時,為什么還要回應他的kiss呢?
4 ) 比較喜劇亦溫情
蝌蚪是什么,就是還沒成年的青蛙。天資甚高的15歲小伙子,竟然愛上了豐姿綽約的繼母,不過,繼母的女友也沒放過他,活活,比較喜劇亦溫情。且幕間經常閃現的黑底白字的泰戈爾詩句,如同墜入默片時代,質感十足。
最后還要說一句,臺灣的中文字幕翻的真TM傳神!屢有神來之筆,場內爆笑不已(看得教學電影)
5 ) 結尾太草率了
伊芙和黛安,我選黛安,喜歡她那張臉,看著不像40歲。
我跟男主差不多,但是不是因為同齡人不夠成熟,而是她們沒有那種韻味,沒有那種感覺。我十幾歲的時候好像喜歡20左右的,現在二十歲了,喜歡30歲左右的。這里的喜歡更多的是性沖動。
跟男主更不能比的是,他看了很多文學作品,人也很溫柔,有才華;而我,雖然女人緣還不錯,但是我還是感覺自己像個屌絲。男主15歲就讀了《國富論》,我現在也只是聽過而已,哈哈
片尾,那個開頭出現的女生也拜讀了男主喜歡的作品,但是我說一個個人觀點:男主喜歡伊芙是因為她和他有共同愛好嗎?不是的。
6 ) 一個誤入成年世界的少年
“她有一雙完美的手。”小男孩這樣形容他的繼母。她在他的心里,成熟、有力、完美,像他應該屬于的成年世界。早熟的孩子承受了孤獨,也許因為太年輕,他的孤獨也是漂浮的,甜絲絲的,像稀疏而又清楚的鋼琴音。
7 ) 音樂背后的成長
love slows signs that cannt be mistaken.
----voltaire
one should always aim at being interesting rather than exact.
the progress of rivers to the ocean is not so rapid as man to error.
we must cultivate our garden.
common sense is not so commom.
the more esteemable the offender the greater the torment.
the composition of a tradge requires testicles.
every man is guilty of always seeing things as they are.
It is not enough to conquer, one must know how to seduce...
Cherish truth,pardon error
Reason consists of always seeing things as they are.
一部描寫15歲小男孩Oscar戀母情結的輕喜劇,完全可以淡化其內容,從其音樂的結構來連綴這樣的一個成長故事,有些少年維特之煩惱的調調,而導演幽默地把一個少年期待成長的做作,通過戀物癖及臆想世界里的亂倫影像淺嘗輒止地表現出來,溫情而內斂,把苦悶和不安適時地宣泄完.
一部情節平淡無奇的片子,唯一出彩的是片中零零落落的音樂,把人物與環境很合拍的掌控其中--慢搖的激揚的,很有戲劇化效果.
或許成長路上If we don't find anything pleasant at least we shall find something new.
??????真的一時間很無語
書上看到提到這電影,道德底線守不住。
三星半啦,故事其實不算糟糕,演員也還行,就是看起來確實像DV拍的一樣= =Kate Mara在里面.......不能更......青澀......
這個電影本來可以拍的更好
if we cannot find anything pleasent at leastwe shall find something new,這樣的故事,我喜歡的都是結尾,豁然開朗的感覺
情節類似《畢業生》。
一部評分嚴重偏低的好片!
What a weird movie.
無公害的成長喜劇。但是主人公的心理變化做得不很到位。
看的時候會下意識想象如果本片正常用16mm膠片拍攝,效果會怎樣,一部普通的好萊塢情節電影硬是拍出了些許獨立片的感覺,仿佛不是mumblecore的mumblecore
我腦子里充滿了迷惑
話說拍的真平淡,結尾突兀,愛一個人能那么快就放得下嗎?還是導演想說只是男主青春期的性迷惘?
結局挺好的,Bebe阿姨太好看了呀,她一出來眼睛都挪不動!
把一個聽起來很亂的事兒敘述的很清新,喜歡!PS許男的喜歡小女人就不許男的喜歡老女人了!怎么說這天下也是XY系的丫←.←
這個譯名不如蝌蚪啊…一個思想早熟行為稚嫩的少年重新回到世俗愛情觀的故事
可惜了這個題材,很多探討點都沒拍出來。
holy shit!
看完不禁會心一笑。我曾經就是Oscar,可是我以后會成為Diane和Eve嗎?很喜歡這樣morally simple的片子。Bebe Neuwirth已經成為我的信仰。
哈哈 有點意思。另外 電影原名本來叫“蝌蚪”...... 男孩很魅力啊 女二也是。不懂怎么愛上他媽的。我覺得他媽的閨蜜更NICE。
只看了個開頭 演員長得太重口 看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