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空]播放記錄
視頻
前所未有的東日本大地震以及隨之引發的海嘯、核泄漏摧毀了無數人的生活,這其中包括15歲的中學生住田祐一(染谷將太 飾)。災難過后,他與母親(渡邊真起子 飾)以及夜野(渡邊哲 飾)、田村(吹越滿 飾)等災民住在自家的租船場,間或忍受濫賭的父親(光石研 飾)和討債的黑社會金子(點點 飾)的騷擾。同班同學中,茶澤景子(二階堂富美 飾)是唯一欣賞住田的人,她記錄住田每一句精彩的語錄,自顧自闖入對方的生活。他們心甘情愿做一名毫無成就的普通人,卻無法避免殘酷的生活對他們無情碾壓。在一個血腥的夜晚,住田犯下不可饒恕的罪行,由此展開了自毀的人生……
本片根據漫畫家古谷實的同名原著改編,并榮獲2011年第68屆威尼斯電影節最佳新人獎(染谷將太 & 二階堂富美)。
“我都知曉,蒼蠅掉進牛奶,黑白一目了然;我也知曉,我都知曉。憑借裝束便知身份,這點我也知曉;天氣好壞,我也知曉,我都知曉;看到蘋果樹就能識別蘋果,這點我知曉;勤者與懶者一看便知,任何事情都了然于胸,除了自身以外。總而言之,我都知曉。健康的臉色和蒼白的臉色大有不同,我也知曉;死亡會給萬物帶來終結,任何事情都了然于心,除了自身以外。”
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美麗的花,不是也有在山谷中無人看到而獨自凋零的花嗎,花是因為夢想而美麗嗎,因為夢想而活著就一定對嗎? 無論世界如何支離破碎都無所謂,緊閉雙眼,關上心門,沒有事是重要的,沒有人可以傷害,默默平凡的活著。在這樣一個如同假寐的安寧里,還是要不斷忍受尖銳的刺激和傷害,世界已經搖搖欲墜,沖向崩潰和破滅。 是自殺還是贖罪,自我制定出的規則,在充滿罪惡和傷害的世上,用這種方式面對自己面對世人而活下去嗎? 蒼蠅混入牛奶,黑白分明,我是知道的,除過自己;懶人和勤者,一看便知,除過自己;我知道一切,除過自己。靈魂在這荒蕪世間顛沛流離,跌跌撞撞,如同行尸走肉般的人生,“我是誰,我存在的意義是什么,誰能告訴我?”心靈已經絕望,世界如此黑暗,自己設定的規則,套牢了靈魂,愈掙扎愈感到束縛的力量。在泥濘污穢的現實繼續沉溺下去嗎, 舉起槍放手一切嗎,唯有充滿勇氣,直面現實的心靈才能看得到人生的未來。無論如何,努力活下去吧,帶著夢想,重新出發吧!因為每一個人的生命本就是一朵獨一無二美麗的花。
片頭是一個女孩在地震之后的廢墟里念著一段獨白:“我都知曉,蒼蠅掉進牛奶,黑白一目了然;我也知曉,我都知曉。憑借裝束便知身份,這點我也知曉;天氣好壞,我也知曉,我都知曉;看到蘋果樹就能識別蘋果,這點我知曉;勤者與懶者一看便知,任何事情都了然于胸,除了自身以外。總而言之,我都知曉。健康的臉色和蒼白的臉色大有不同,我也知曉;死亡會給萬物帶來終結,任何事情都了然于心,除了自身以外。” 是的,世間的東西也許我們都知曉,卻獨獨不能真正知曉自身。 我們應當如何給自己定位? 影片背景建立在東日本大地震后的無秩序現象上,人們處于混亂迷茫的狀態,所以影片中不時出現受虐女人、無所事事的混混、神經質的犯人、公交車上的極端青年。災后重建不僅僅意味著城市設施的重建,也包括社會人崩壞后脆弱心靈的重建。 作為男女主角的茶沢景子與住田都是家庭暴力的受害者,然而茶沢卻崇拜住田,認為他是天才,住田像看怪物一樣看茶沢,因為他覺得自己是庸才。他們是不合群的邊緣人,他們被當做“不應該存在的存在”,家庭暴力讓兩個孩子的性格變得古怪孤僻,并且沒有同齡人愿意跟他們一起玩。除非他們兩人相互依偎相互取暖。 住田被父親一次一次質問,為什么當初沒有溺死?母親拋棄他跟別人私奔,而茶沢的父母總是逼她,對她說,絞刑架做好了你就去死吧。以至于,兩個孩子不得不懷疑自己存在的合理性,懷疑自己是否真的不應該存在,懷疑自己是社會的敗類。住田不止一次想要殺死父親,對他來說,父親的存在只會帶給他災難。他要替父親還債,要受父親的辱罵和踢打,要被父親質問為什么活著。終于,他一怒之下殺死了父親。 泥濘的道路,荒蕪的場景,下雨的夜晚,廝打之后渾身的污泥,這些意象讓父親的死顯得荒誕而合理。面對父親的死,他有一瞬間不知所措,只是拼命地將父親的尸體拖到一片空地里,挖一個坑將尸體掩埋。然后茫然地坐在屋門口的凳子上。他雖然想要殺死父親,但父親真的被殺死后,又并沒覺得輕松。他覺得自己果然是罪惡的化身,不應該存在的存在。 電視里播放著白天與他交談過的殺人犯。于是他崩潰,黑化,一聲釋放性的吼叫,充斥著自己的憤怒和迷茫。鏡頭切換至次日白晝,他從河水里出來,用各種顏料涂滿全身,對著錄音機說: “今天是五月七日,附贈人生的第一天,我沒有自首也沒有自殺,看來我比自己料想的要卑劣得多,反正也是賤命一條我想有效的利用一次,哪怕只有一次,為社會做出貢獻。” 住田用這種極端的方式來表現自己的壓抑和無助,越是極端越是證明他渴望被拯救。他在活下去與自殺之間幾度徘徊,最終沒有按下手槍扳機的勇氣,活著的人往往比死者背負的東西更加沉重,于是他只好自暴自棄,打著為民除害的幌子,將匕首裝在口袋里尋找他以為的社會渣蟲。 導演運用這種災后的無秩序崩壞現象來警醒世人,關注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讓觀眾在看到這種可想見的崩潰混亂混亂的社會后能夠反思自己的過錯,給自己一個明確定位,重塑自己的心靈,至少不因自己的崩潰來摧殘下一代。園子溫導演對原著的背景設定改動,將這種警示效果做得更足更有噱頭更高明,且不談電影與原著的情節區別和人物設定,單看警示目的便知其是成功的。況且,文學作品與電影本身就有不同方式的表現技巧,不必要計較故事設定和情節刪改,而應關注兩者之間是否有著同樣的“神”。 只是重鑄自身需要相互扶持,需要相互溫暖。若社會溫暖,那便不會再存在崩潰的社會體制,也不會再存在扭曲的人格。 故事最后是開放性的美好結局,住田被茶沢說服,決定第二天去自首,也在這之前的一晚訴說著彼此對未來的美好設想。兩個人說著,一邊哭一邊笑,那種溫情而悲傷的場面不禁讓人嘆息,青少年的心智并未發育成熟,還存在諸多可能性,存在尚未泯滅的人性,所以,有新生在,希望就在。就像最后兩個主角向著前方奔跑著吶喊著“加油”一樣,一切都再會有新生。 2013年3月21日 ps:一直想寫這部電影的影評,一直沒機會。今天有機會寫了,但是覺得自己想表達的東西有沒有表達出來。還需努力。
園子溫是日本導演的新希望。如果說我之前還有所懷疑,在《庸才》后,這已毋庸置疑。古谷實的原作避開不談,在更有原創力的導演面前,原作只是拿來做參考的靶子。電影中,園子溫探討了一個困擾全人類的問題——我是誰、我在哪里、我應該做些什么。這看似三個問題,實則都是一個“自我認知”的問題。住田君因為荒唐的父親和母親,加上地震的背景,開始懷疑生存的意義。他不相信有什么出類拔萃的人類,他覺得一切都再普通不過。
換言之,這個世界沒有所謂的驚喜或希望之類的東西存在。在自認的殘酷現實中茍活的住田最終拿起石頭殺死了父親,他殺了人,殺人后的時光對其來說都是上帝附贈的日子。他決定用這附贈的日子去當個“路魔”,但只殺那些危害社會的渣滓。這是無數人都會偶爾犯的一個錯誤,你期待社會能夠和諧友愛,但和諧友愛的對立面是混亂與罪惡。混亂與罪惡反過來催生了和諧友愛,如果混亂與罪惡消失掉,和諧友愛失去參照物,而變成了另外一種東西(而不再是所謂的和諧友愛)。況且混亂和罪惡不可能被消滅掉,一個不足10平米的房間任憑你每時每刻都在打掃,塵土也不會消失,反而它們會因為相對的潔凈而更明顯更骯臟。
住田君在茶澤的守護下,漸漸明白了這一道理。住在租船社院落中的老人為了住田所做的一切,和茶澤所做的一切都出于一個目的,要讓住田的疑惑和彷徨持續下去。他們在電影中并非想要住田獲得永恒的寧靜,住田自殺是會獲得永恒的寧靜的。但他最后也放棄了這一行為,因為在地震后的日本(心靈創傷普遍的當今社會),一個總是對現世抱有疑惑的人是絕對的正面力量。他比那些都市中要求讓座兒的人們更具有推動人類進步的動力,反之在既定社會規則里行動而津津樂道的人們淪為了行尸走肉。住田當然不平凡,他為此會付出遭受痛苦折磨的代價。他的人生選項里永遠存在著“崩潰”、“發瘋”、“死”的按鈕,但同時他也隨時可能大徹大悟,發現真義。更多的時候,他會像電影中表現出來的那樣,在兩極之間搖擺。他一方面想要洗滌自己的丑陋,一方面又樂于在身上撲滿污泥……
電影中的配角幾乎匯集了園子溫的愛將軍團,其中既有《愛的曝光》中的男主角(街邊賣唱的少年)以及男主角的繼母(片中住田君的母親),也有《冰冷熱帶魚》的全體主角,甚至很少再見的洼冢洋介也露了一面。園子溫對演員的選擇自有一套,這次出演住田和茶澤的兩位日本年輕演員實在是良才,尤其是住田君的飾演者。唉,感嘆日本年輕導演勢頭強勁的同時,不禁對天朝年輕一輩導演和演員的提不起氣而搖頭頓足。
以為他死了。他卻突然走出來說,去警署吧。有女人等的男人不會死。
從覺得染谷將太根本就是液化版楊臣剛到完全接受他的好看(過)并且會停下來仔細截他睫毛長長的側臉,花了差不多一年時間。菅田將暉,菅田將暉可能需要十年吧。
我都知曉,蒼蠅掉進牛奶,黑白一目了然;我也知曉,我都知曉。憑借裝束便知身份,這點我也知曉;天氣好壞,我也知曉,我都知曉;看到蘋果樹就能識別蘋果,這點我知曉;勤者與懶者一看便知,任何事情都了然于胸,除了自身以外。總而言之,我都知曉。
加入了大地震的背景之后,為影片賦予了新意,為此幾個配角也與原作做了修改。不過,新意未必是好的,尤其是結尾的變化,未免有些太應景了。仍延續很多園子溫元素,重疊畫外音,晃動與不安、家庭關系等。說到遺憾,竟然沒有慣用的很黃很暴力。
園子溫這廝絕對是戈達爾腦殘粉
《庸才》的拍攝,或許稱得上是世界上對重大事件反應最迅速的電影生產過程。3月11日,9級大地震沉重打擊了日本,隨之而來的福島核電站泄漏威脅讓全世界晝夜難眠。也在那時,圓子溫剛剛改編完這個劇本,他決定嘗試著加上這場特大國難以作為新的故事背景,于是住田佑一和搭建帳篷的鄰居被賦予了災難生還者
1、看過最好的一部園子溫。2、洼冢洋介還是那么帥。3、二階堂富美怎么那么像宮崎葵。
幾巴掌打出感情來
在大地震和孩子面前,就連園子溫都變得光明且溫情起來,相信無論過去發生了什么,孩子永遠都是未來的希望。這個殘酷且具象征性的命題,像篇命題作文,結局在道德和價值觀上有先入為主的必然,即使邊緣、犯罪、絕望和弒父等一貫的情節和一貫的風格細節都在。園子溫變了,值得鼓勵。★★★☆
還是很厲害的,很爛的勵志的立意被石頭和詩句組織起來,獲得了一種形式上的美感。然后這部電影一半的愉悅在于看到所有的老面孔(其實之后一直想起這部片子,終于在161015重看,感覺是スルメ神片,果然老了;殺人變救人是對出租車司機的致敬對吧;后面二階堂哭著說教的特寫用得和愛的曝光的滿島光一樣)
開篇是我的type,為了開篇幾乎都要打五星了,中間部分有點“庸才”了。男女主角的氣質好像小一號的綾野剛和宮崎葵,表現都超齡的精彩,前途不可限量。
園子溫的“命題作文”。早期的癔癥狂躁,中期的荒誕幽默,現階段的極端人格與色情暴力。三個時期皆有,借古谷實漫畫的殼與東日本大地震之機,回顧反思影像詩的道路。對形式美無抵抗力,步步擊碎人心。我們需要童話世界里的粉色城堡,也需要精神病人的冰冷刺骨,園子溫幫我們圓夢,望威尼斯柏林好運。
蒼蠅落進牛奶,黑白一目了然。一切我都知曉,除了自身之外。
大地震面前園子溫也從善了
T T
口味變淡了嘛園子溫,我好喜歡兩人互扇耳光的橋段。結尾不喜歡,不過也沒辦法,既然引入了大地震的背景,也只好加入積極向上的主流價值色彩,園子溫也不敢在國民痛苦上表演黃賭毒的重口味戲份。兩個小孩都表現不錯,看好。
憑弒父這一段長鏡頭,完全可以給四星。奔潰后往臉上涂油彩這一段,會想起戈達爾《狂人皮埃洛》,陳英雄的《三輪車夫》。二階堂富美這女娃真漂亮,有些宮崎葵的感覺,可以期待。
你看著這世界滿目蒼夷滿眼絕望,可是你拒絕不了別人愛你,生活未曾絕望。實現一個不平凡的夢想:平凡的活下去
多年過去窪冢洋介還是那么標準的菜。
在園子溫的電影中真的是很難看到希望的存在。正因為導演是園子溫,很難去打五星。原聲方面,希區柯克之后有兩個人讓我拜服,一個是與胖子同源的諾蘭,另一個是園子溫。這部的原聲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