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空]播放記錄
視頻
Netflix+青少年=《怪奇物語》。Netflix+青少年+德劇=《暗黑》。Netflix關于青少年的劇層出不窮,特別是出現幾部爆款后,可以說在青少年電視劇這方面,Netflix拿捏得死死的。《生物黑客》作為Netflix又一部新出的青少年德劇,其科幻、驚悚的設定讓人心生期待。
《生物黑客》開場非常抓人。一輛正在高速行駛的列車上,突然有一位中年女性疑似心臟病發作。在這位女性剛倒下接受緊急治療時,又有一位乘客倒地不起。接二連三,整節車廂的乘客都昏迷不醒。場面猶如生化危機。
開場就挖大坑,一個宛若黑洞一樣深不見底又讓人心生向往的深坑。雖然略顯俗套,但不得不承認它成功的吸引了觀眾視線,讓你有了看下去的動力。
時針調回到兩周前,從米婭入學開始說起。本劇也正式開始三線敘事。一條是米婭入學后的校園生活。一條就是開篇列車疑似爆發生化危機。第三條則是女主米婭童年回憶。
三條時間線相輔相成,給我們呈現了事件的前因后果
《生物黑客》是一部科幻風濃烈的生物基因倫理劇。在新生派對上紅色與藍色交相輝映,電子科幻風鋪面而來。
體內有熒光蛋白基因的小綠鼠孟德爾也映射出后期基因改造的主旨。
《生物黑客》從劇情上來說不算多么緊湊,雖然開局結尾高能,但中間敘事未免有些平淡。除了科幻與基因,本劇最大的升華無異于科技發展所帶來的的道德倫理問題。
科學家洛倫茲秘密進行一項不為人知的基因實驗——人類上帝實驗。
劇中對于這個實驗的核心探討有些類似于著名的思想實驗“電車難題”。
所謂的電車難題就是你面前有兩條軌道,一條軌道上綁了一個人,另一條軌道上綁了五個人。此時一輛失控的列車正行駛在綁了五個人的軌道上。但你可以選擇讓列車切換軌道,使列車最終壓過一個人而不是五個人。也就是用一個人的命換五個人的命。此時你會如何選擇?
選擇的難度就在于你是站在道德主義還是功利主義。
不殺人是道德義務,救人亦是道德義務,當兩者產生沖突,為了救人必須選擇殺人,從道德主義上來說,應當不作為,順其自然。即人命不能物化,以數量來定奪。
功利主義即從數量上看,五>一,那一定是選擇死一個,救五個。
其實在我個人看來,所謂的道德主義還是功利主義并不存在,每個人都是利己主義。打個比方,如果那一個人的軌道上綁的是你至親至愛的人,相信大部分人,甚至是所有人都不會選擇切換軌道。
很多人會說有病,人一輩子也不會碰到電車難題這種變態的處境。其實不然,很多人都碰到過類似的處境。例如你在街上遇到一個摔倒的老太太,如果你不扶,她可能會因為沒有及時得到幫助而逝世。但是扶了,可能會被訛。
好比劇中的人類上帝實驗。這個實驗本身絕對是正確且利于人類未來健康發展的。想想看,從此以后不會再有新生兒受到遺傳病的困擾(據相關統計,目前新生兒患遺傳病的比例高達3%—10%)。甚至可能會營造出一個沒有任何疾病的社會,一個不再會有新冠困擾的社會。沒人不會支持這個實驗。
但是如果在這個實驗能正常開展前加一個條件——你的孩子必須成為實驗對象,并且死亡概率高達99%,那么你還會接受這個實驗嗎?顯然不會。
劇中幫助洛倫茲工作的賈斯珀就具有很好的代表性。他知道洛倫茲所進行的實驗可能會產生倫理問題而被調查,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甚至一度懷疑米婭是不是倫理委員會派來的間諜。
不知情的賈斯珀完全支持洛倫茲的生物基因實驗,因為他相信這會給人類發展帶來幫助。在他得知人類上帝實驗讓兩百多位孩子死于非命后,他最終選擇了堅守道德底線。
但其實讓賈斯珀選擇堅守道德標準并不是因為那犧牲掉的兩百多個孩子,即使當他得知洛倫茲不準備救助列車上的數十條人命,他仍然處于左右搖擺的狀態,看似還是愿意繼續跟隨洛倫茲進行實驗。真正讓他決定幫助米婭的原因還是洛倫茲最后時刻的背叛。
說直白點,還是利己主義。為了實驗犧牲幾百人沒事,為了實驗讓我親手殺死一節車廂的人也沒事,但為了實驗讓我被警察抓去坐牢,不好意思,我不接受。
關于科技進步所帶來的道德倫理問題早在現實生活中出現,最著名的莫過于克隆羊多莉的問世。不難想象,在未來的某一天,克隆人必然會被重新提及。
想象一下,有一個跟你在基因上完全匹配的克隆人。當你遭受重大變故需要心臟、腎等重要器官移植的時候,無需等候,克隆人立刻可以幫助你移植器官,煥然新生。
當你需要緊急輸血奈何血庫存量不足時,克隆人可以立刻為你輸送新鮮的血液。
如果真的能夠完美克隆人,那究竟該以什么態度對待克隆人?是只為本體服務的工具人,還是算作一個新獨立個體成為平等公民。
毫無疑問,克隆等相關生物工程會為人類發展取得重要貢獻,但反之,技術進步所帶來的道德倫理等問題永遠無法避免。當到了為了救人而必須殺人的時候,是否該拉下改變列車軌道的扳道,很快將成為人類必須面對的現實。
作為一名醫學碩士、生物學博士在讀的28歲單身阿宅,平時唯一的愛好也就看看動畫(最近的國漫不錯!),心情不好自己去逛逛漫展,有事兒沒事兒當當工具人和電燈泡。。。對這位哥們真的是感同身受,真的是周圍誰都能坑咱們,就因為咱們好說話,就因為咱們容易相信別人。。。然后慢慢慢慢誰都不再相信了。
咱就看完很郁悶,來吐個槽。。。希望有下一季的話,給阿宅哥們個好結局吧QAQ
本來也沒對劇情抱太大期望,主要是為了拓寬視野。生物黑客還是最近才了解的詞。至于里面的生物內容是否專業,我是不懂。對一般觀眾,其實也不重要。
前半段節奏太慢了,后面節奏突然加快了。生物黑客的門檻并不高,威力堪比核爆,成本低廉,是人類毀滅自身的高效方式。這方面題材比較少,《生化危機》講的是病毒感染后的情況,而不是重點講如何感染的。
今天看了一些怪人卡辛斯基(就是那個高智商炸彈客)寫的《論工業社會及其未來》,結合這部劇,借題發揮下。
劇中的洛倫茲,就是卡辛斯基所言那種科學家——沒有所謂的醫學倫理。而且我們看到劇中很多研究者均無倫理概念。比如拿自己做植入實驗的學生,開發傳播疾病的蚊子。在他們看來,倫理是科研的羈絆。
電影其實稱不上是科幻,很多科技現在都可以實現。
工業發展到最后,必然會對人本身進行徹底改造。如果有某種技術,人類如果一直礙于倫理而不使用,那是不可能的。必然會有人無視倫理,進行實驗,乃至最終投入使用。
工業社會的未來是,人類因為無用然后被拋棄還是被奴役?
前三張是女主,后四張是怪奇物語里面另一個小主演
這兩個長的太像了吧,我一直覺得在哪見過似的
不過一個是金發,一個是紅發
分割線—
劇評太短了,等我看完六集再來寫
我看完啦,其實劇情挺俗套的
下面湊字數用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一直以來,對于喜歡追國外劇集的觀眾來說,觀看范圍主要以英美劇以及日韓劇為主。
但隨著Netflix進軍海外市場,獲得更多歐洲、印度、以及東南亞地區的份額后,加快了海外內容的建設,創作了大量本地化原創劇集。
讓人驚喜的發現小語種劇集也有極優秀的作品,西班牙犯罪懸疑劇《紙鈔屋》、青春懸疑劇《名校風暴》、德國科幻懸疑劇《暗黑》等都是口碑收視皆爆的佳作。
就在上周,Netflix推出了一部題材新穎的德國懸疑新劇《生物黑客》,生物科學題材配以一個復仇故事,不管是劇中展現的各種「硬核」生物科學內容,還是故事本身都足夠吸引人。
生物黑客
Biohackers
「生物黑客」對大部分人來說是一個非常陌生的詞,這個詞是生物學與黑客的結合,指的是一群類似電腦黑客的生物學研究者。
他們熱衷于自己動手,并將生物技術帶出實驗室,打破常規實驗室的限制,讓普通人也能接觸生物技術,并以此激發創新。
生物黑客對科學技術有著強烈探索欲,希望憑自己能力使用生物技術,小則改善自身需求,大則改變社會現狀。
他們的研究范圍也相當廣,營養基因組學、電子器材的人體植入、基因工程等。
簡單的可能只需要通過記錄分析飲食對身體的影響,復雜的則可能涉及到備受爭議的基因改造。
Biohackers
《生物黑客》的故事主角就是這樣一群大學生生物黑客。
劇中出現大量利用生物知識DIY出來的有趣產物,讓人眼前一亮。
將綠色熒光蛋白基因導入到白鼠身體里,研究出的熒光鼠
大幅提高夜間視力的眼藥水,
觸摸植物就能發出聲音的生物鋼琴,
以及各種熒光植物。
這群生物黑客真的會玩。
《生物黑客》的故事采用倒敘與插敘的方式講述。
劇集一開始,女主米婭正乘坐一輛高速行駛的列車,突然一名女性乘客好似心臟病發般昏迷過去。
因為車上沒有其他醫護人員,米婭作為醫學院學生對其進行急救。
但隨后,一位接一位的乘客倒地昏迷不醒,只有米婭一個人沒事。
列車進入山洞,在忽明忽暗的鏡頭中,米婭無助的看著倒地的人們,說出一了句“該死”。
不到3分鐘的開場給觀眾們留下一個巨大懸念,牢牢抓住了觀眾的眼球。
這場危機究竟是怎么回事?病毒爆發還是人為投毒?
隨后時間回到2周前。
米婭是一名弗賴堡大學醫學院的新生,她帶著行李入住了自己的大學公寓,并與3名校友成為了鄰居。
在整理自己的房間時,米婭偷偷將許多有關大學女教授洛倫茲報道的報刊與雜志藏進了音響里。
米婭大學的第一堂課就是洛倫茲的課程,她致力于使用合成生物學來改變醫學乃至人類的未來,并稱“人類將成為造物主,淘汰掉上帝”。
課程結束,洛倫茲讓自己的得力助手賈斯珀來完成剩余的工作,為學生留作業以及回答問題。
米婭則開始主動接觸賈斯珀,她先尾隨賈斯珀來到圖書館,并制造偶遇機會;之后兩人又相約參加新生派對,單獨約會...
米婭通過賈斯珀的社交媒體賬號來深入了解他,然后不斷的制造機會接觸他,再加上一些欲情故縱的小手段,逐漸引起加斯帕的興趣。
在米婭強烈的攻勢下,她如愿獲得了賈斯珀的好感與信任,不僅知曉了對方的小秘密,還成功接近了自己的目標洛倫茲,還加入了她正在進行的實驗項目。
除了火車上的事件與米婭的校園生活外,劇集用插敘的方式帶入了米婭的童年回憶,這也是米婭想方設法接近洛倫茲的原因。
米婭小時候還有一個雙胞胎弟弟班,兩人從小就都參加了洛倫茲的研究項目。
在研究過程中,弟弟班意外死亡,米婭的父親與洛倫茲大吵一架,并聲稱要起訴她。
之后米婭父母遭遇車禍死亡,而造成車禍的正是洛倫茲,她的目的就是拿走米婭父母掌握的對其不利的證據。
之后米婭一心想要報仇,揭露洛倫茲研究項目的真相,讓其身敗名裂,得到應有的懲罰。
作為一部融合了校園生活與生物科學內容的懸疑劇,《生物黑客》的故事節奏把控還是相當到位。
米婭與同學之間的相處劇情內容讓人感覺輕松愉快,而進入尋找證據的劇情時,又很好的呈現出緊張感。
米婭在復仇的過程中遇到了一系列危機,雖然總能機智的化險為夷,不過也會留下一些漏洞。
劇集還充滿極客風,不僅米婭的室友都是一群動手能力極強的學霸,校友們也都“玩”的非常硬核。
一頭金發的歐雷思維跳脫,一心想成為社交媒體紅人。他不僅在自己體內植入各種電子芯片,還研究出了各種功能有趣的藥物(夜視加強、延長閉氣時間)。
來自中國的陳露是個語速極快的小話癆,專業技能極強(實操能力比米婭還厲害),喜歡自己搗鼓各種與植物相關的東西,比如自己研制了熒光植物、植物鋼琴。
賈斯珀雖然是米婭接近洛倫茲的跳板工具人,其本身的能力也非常強,是洛倫茲最中意的學生,他為自己研究治療亨廷頓舞蹈癥(遺傳病,目前無藥可治)的基因療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生物黑客》有著非常多優秀的點,但也有其硬傷。
劇集故事開頭優秀,結尾高能反轉留下更大懸念,但中間部分對比經典懸疑片還是有差距。
劇中主要角色雖然塑造的都是超高智商,但在劇情需要時也會智商下線,而且各種懸念的制造有很明顯的套路化,讓觀眾能夠輕松猜到故事接下來的發展。
相較而言,在懸疑之外,該劇對人類基因工程面臨的道德問題的討論更值得稱道。
現實生活中生物黑客的行為就處于法律的灰色地帶,對于人體的基因編輯在各個國家一直都是限制比較嚴格的,而生物黑客大多以自己為實驗樣本,鉆了法律的空子。
而在劇中,洛倫茲的研究項目就是以兒童為對象,所以她進行的研究在法律上來說是應該被禁止的。
但從另外一方面來看,洛倫茲的研究可能對整個人類發展有益。
她的研究導致兩百多個無辜的孩子的死亡,但成功的“創造”出了米婭,一個完美的不懼病毒的個體。
這就好像經典的“電車難題”,洛倫茲害死了兩百多個孩子,但在未來可能拯救成千上萬人,她的做法正確嗎?
無論你心中的答案是怎樣的,米婭肯定站在反對方。
朋友讓我看,現在覺得被坑了,浪費時間,幸虧不長。這個片告訴我德國作為西方國家的代表,至少在本片中編導、劇本沒有體現求實求精的專業性。另外就是neflix一樣出爛片。從整體故事而言,該片只是講了受害人如何阻止瘋狂科學家,并沒有深入討論倫理等問題。從細節來看,本科生就能在信手拈來的做疫苗,就能像007一樣各種潛入?還有三角戀、出軌,簡直雷點滿滿。越到后來越雷。從第一集開始,就糙點滿滿,心肺復蘇的按壓不是隨便擺個姿勢,手上下動動就可以混過去的。如果病人都需要除顫儀了,女主昏過去后3、5分鐘這個人也就蹬腿了,不需要再去醫院了。因為心臟不正常跳了,一般人類是堅持不了5分鐘的,也就不需要后來女主費盡周折找疫苗了。醫藥公司看似門禁森嚴但都沒有個保安對臉么?女主在火車里醒過來,工作人員問她出了什么情況,女主說了,結果工作人員覺得她神經失常?到底誰有病?既然穿著防護服說明工作人員懷疑是病毒,女主提供線索稱病毒是蚊子攜帶的,多么合情合理的懷疑,你就找個傻大個把她撂倒完事兒?一個莫名其妙的人就能在醫院給護士一瓶莫名其妙的溶液,護士第一反應不該報警么?第二瓶容液竟然是女主自己打進病人的輸液袋,女主是醫護么?隨便路人甲就可以在醫院里如此胡來?這怕不是恐怖片?靜脈給液就從這么一個看起來非密封的容器里直接就抽出來給了?不需要恒溫?該溶液穩定性如何?唯一說得過去的事第六集女主被匿名者—那個記者抓走了,我簡直要大吼一聲太過癮了,終于有一個符合邏輯的事兒了。再也不要看垃圾了。如有言辭失當之處,請多包涵,因為我在為我浪費的時間哀傷、憤怒。
今日上線,大推薦!冷艷姐在課上對學生說的話非常硬派科幻: 你們就是明天的造物主,至于上帝,我們淘汰上帝。配樂好聽,攝影機位也很舒服 旁觀視角!Clair de Lune好評
合成生物學把我們從生物變成創造者,它不僅僅是醫學的未來,還是全人類的未來
技術快速推進,生物駭客:自己給自己植芯片,
三星半~下一季應該還會看下首集吧。不是太吸引人。科技是很酷~
硬核少女復仇記。故事比較簡單,我是對片子里那些基因操縱的成果比較有興趣,像熒光老鼠或者鋼琴植物之類的,算是挺有創意的。只可惜主線沒做好,女主有些綠茶化的傾向,最后這是還有續集??個人評價:B
有些細節太離譜了,比如疑似生化危機的列車現場,女主角居然從另一邊用個逃生錘就跑了。。。
【2020/09/03】一口氣六集不費力,出乎意料的好看。劇情的懸疑部分處理得還不錯,除了主線的懸疑劇情外,米婭的幾位室友也很有趣,例如說話的語速 max、自己種出了可以彈琴的植物、還可以在短短幾小時之內就分解讀基因細胞的中國人室友。教授的本意是通過實驗使得今后人類的下一代不會再有基因缺陷的孩子產生,對如果真的用人體來實驗,倫理又該如何判定?而根據最后一集的最后三分鐘劇情看,還是有 boss 在后頭的,期待第二季的展開。
弗萊堡大學充滿了biohackers的設定好酷 | 看到主角們每每不把事情一次講清楚就好著急
被第一集騙進來了,但劇情發展一般般
一口氣看完——爽。21世紀的確是生物的時代!
作為一個生物?? 滿懷期待的一天追完了這部劇,覺得并沒有那么驚艷。是德劇一貫的水平,結局留下了懸念,還是會期待第二季的。p.s 別人的大學生物狗能搞出來綠色熒光基因改造的小老鼠,而我上大一的時候只搞出來了以培養皿的綠色熒光大腸桿菌
還挺好看
好看!!
將目前生物藝術里討論的話題作為元素揉在里面,關注生物藝術的肯定能從里面看到很多梗,感覺現在做「生物藝術」的藝術從業者水平還沒這個娛樂化的電視劇好呢。我覺得這些「娛樂/藝術」領域里最大的弱項就是只浮于表面現象的探討沒有科學訓練的世界觀,導致討論的其實都是一些不成立的問題。而這些領域的從業者最大的強項就是調動觀眾的情緒往潛意識里植入這些「未經驗證的結論」。
生物黑科技,一旦掌握在錯誤的人手中……
10分鐘的片尾也是夠扯的
最后那群黑衣人一下子真的把我嚇得翻了一個身。
This is right up my alley! High stake drama? Check. Sci-fi horror? Check. Strong female lead? Double, triple check.
怎么說呢,可能不會很期待第二季了吧。其實劇本身還行,只不過在生物學上有點太扯了…徒手一小時在小作坊里合成一瓶抗體?莫不是黑科技?醫學方面真的做的太不細致了,不是擺幾臺離心機就是很科學的實驗科學劇了…不懂生物學的可以看看,理念是對的,利用病毒感染替換病人本身問題序列以治療先天遺傳病,是真的。
生物黑客:刻進D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