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就算不是經典,這也不是爛片。
這是一部多么標準的劇情片。有起因、有鋪墊、有高潮、有反轉。開頭點題,結尾再次點題。居然還有那么多人在短評里寫看不懂影片要表達什么!Value啊!狹義點說是CIA探員的價值,廣義點說是人生的價值。
我認為評論一部影片,不能按照自己想的劇情去評論。電影沒按照自己的意愿出現高科技裝備,沒出現飆車、槍戰、火箭筒,就是爛片?這部電影一開頭就清楚地告訴了我它要表達的是CIA的價值理念,那臺詞再清晰不過了。那人犯下那么多殺人罪狀,難道就因為他病了就不抓他了?我不評論這個美國價值觀或者影片是不是主要目的是黑綠教就不好。它把它要表達的東西展現清楚了,我認為這就不是部爛片。
評論一部影片好壞,主角的表演肯定也要占大部分內容。凱奇的表演我認為是無懈可擊的。那個病態演的跟真的似的。眼神、語氣都是一如既往的認真。倒是那個男配角有點讓我困惑了,他把那個人切喉的時候,那個表情和利索勁兒,讓我以為有什么陰謀呢。
本片的背景音樂也很得體,比很多電影都強多了。至少不減分吧。
總之,我也不擅長寫影評。但是看到豆瓣上的大家對這部電影評價如此之低,覺得十分說不過去。超過一半的人給出1-2星,我十分不解這些人給《富春山居圖》怎么打分。這些年凱奇的電影多被大家說是爛片,我覺得有些人云亦云了。更多人用商業大片的期待去看凱奇近些年的電影。但我覺得故事片更有感染力,也更能體現出凱奇的演技,特別是《喬》 Joe (2013)。那部電影大家打分也不高。
2 ) 寫在電影上映之前
2013年7月底,在紐約電影節上,Paul Schrader透漏自己的下部電影計劃,是和凱奇一起,名叫《Dying Of The Light》。
這部電影是Schrader在2010年的時候寫的,原定是在當年年底,由Nicolas Winding Refn執導,哈里森福特和錢寧塔圖姆主演,后來由于哈里森反對主角最后死亡,而Refn和Schrader認為在這一點上沒有溝通的余地,所以這個計劃最終崩潰。
不過到了13年,這個計劃又死灰復燃,但這次卻是Schrader自己執導,他告訴IndieWire自己將會在冬季開工,Refn可能會作為監制,并且已經有位A級演員同意加盟,只是還在談薪酬。
當時流出的梗概是講一位C.I.A警探在卸任前最后一次任務中失明的故事。
2014年1月10日,Schrader在Facebook上宣布選角結束,1月27日開拍。人選為Anton Yelchin, Irene Jacob(兩生花、藍白紅三部曲之紅)以及瑞士演員Alexander Karim,主角還是凱奇。
1月27日,影片在羅馬尼亞開拍,預計5周拍完。
2月2日,伊蓮娜·雅各布進劇組。
2月22日,Alex Karim結束他的拍攝。
2月26日,劇組結束羅馬尼亞的拍攝,途經迪拜后轉至澳大利亞。
3月3日,在RACV皇家松樹度假村拍攝片尾。
3月4日,Schrader宣布主要拍攝結束,之后二聯前往肯尼亞和美國。
4月19日,Schrader透漏自己正在剪輯中,稱他正嘗試用一種顛覆性的視覺和聲音技術來配合主題,但是在第二次剪輯過后他意識到做不尋常的事情沒人會注意到(暗指制片方不欣賞他的剪輯?)觀眾如此習慣于看到"錯誤"的視覺效果,(失焦,不恰當的配樂,跳躍式剪輯,糟糕的連續性) 他們只是在心中糾正錯誤,卻不怎么去留意。
現在可以知道,當時Schrader和制片人已經起了矛盾,第二次剪輯是因為初剪沒有通過。
5月3日,有人在FB上問Schrader片子的進展怎樣,Schrader回答說正在做導演剪輯版,主要發行商告訴他片子要在年底出來,二聯仍在非洲工作。(問的這個人是個配樂的,他希望Schrader能讓他來為本片配樂)
8月19日,獅門旗下的子公司Grindstone宣布買下《光逝》的美國版權,Grindstone的CEO Barry Brooker稱Schrader捕捉到了凱奇生涯中最棒的表演之一。
9月4日,Variety發了一條新聞,名叫“神秘的Facebook請愿書號召粉絲拯救保羅施耐德的電影”
這個請愿書中寫道:
關于《光逝》的真相是...這部片子已經被從Schrader的手中拿走了!片子現在已經被重新剪輯了并且在兩個月前就已經被拿走了,由于這片子是由施耐德先生構思、編寫以及執導的,我們在互聯網上請愿,希望制片人、磨石電影、 獅門以及Red Granite影業能確保施耐德和凱奇的版本能夠如導演所愿被公眾看到。這部電影的命運現在躺在磨石/獅門以及Red Granite的手中,每個喜歡此頁面的人都會被加到請愿書中。
有權威消息證實制片人和Grindstone確實重新剪輯和配樂了Schrader的版本,紐約電影節的主席Kent Jones曾經看過Schrader的版本,稱他對本片參加今年的電影節非常感興趣,但是當他聯系獅門時,對方卻聲稱對此片一無所知。Kent同時還高度贊揚了凱奇在片中的表演,稱其是一個很強大的演員。
還有消息證實本片原本是被邀請去10月份舉行的羅馬電影節上首映的,同時Schrader會被授予終身成就獎,但當電影節了解到意大利發行方Barter(從Red Granite手中買的版權)提供給他們的不是Schrader的版本后撤回了邀請。
9月23日,Variety聯系到了Schrader和Refn以及制片人來談論《光逝》遇到的困境。
“我簽約成為這個項目的一部分,只為一個原因,就是盡可能的給Schrader提供幫助”Refn說 “我一直覺得Schrader執導這部影片是正確的選擇,即使曾經是由我去執導,這是一個很棒的劇本,但他是理想的人選。”
根據制片人Todd Williams和Gary Hirsch的說法,Schrader的第一個版本引起了他們大量的注意,“Schrader提交了他的剪輯后,我們和發行商看了后認為這部電影可以變得更好(結果就是變成B級片隨便出來坑點錢?)”Hirsch說“我們提出了建議,但Schrader在很大程度上都不贊同,所以他拒絕按照我們的意愿做出改變,盡管我們所期待的改變是非常符合他的劇本的。”
“Schrader的剪輯大幅度的偏離了他自己的劇本”Williams補充道“這和之前討論的以及允許開拍的影片完全不同”
Schrader確實和剪輯師Tim Silano重新回到過剪輯室,最終提交了第二個剪輯版本,這個版本只納入了幾個小的建議,而此時,Williams和Hirsch說,Schrader實際上已經退出了這部片子,留下了一個沒有配樂、沒有混流的樣片,讓他們沒有選擇只能自己去完成后期制作,他們找了一個新的剪輯師按照他們的意愿重新剪了片子,并且請了Frederik Wiedmann來為片子配樂。
但是Schrader記得的可不是這樣,他在提交了第二個版本后確實有離開,但卻是在制片人炒掉了剪輯師Silano并且告訴他不再負責剪輯過程之后,與其浪費整個夏天在LA看其它的剪刀手碰他的電影,他選擇回到紐約,“我從未被叫回去過” Schrader說道,他還強調由于合同中某些條款的限制他能說的很少“ 最終他們給我看了他們的剪輯版本,是在進入最終的后期制作時,這時這個版本已經既成事實了”
和紐約電影節的主席一樣,Refn也看過Schrader的剪輯版本,認為其“毫無疑問的棒極了”并且特別稱贊了凱奇的表演,他稱之為“一個絕妙的展示為什么他是如此偉大的一個演員” Refn還稱對片子的重剪是對藝人不尊重的行為,他搞不懂為什么制片人和發行商愿意弄出一部自己導演都公開不支持的片子,你要知道這是Paul Schrader,Schrader參與了兩個最具有影響力的電影 - 《出租車司機》和《美國舞男》,這曾影響了幾代人,沒有《美國舞男》就不會有《亡命駕駛》。
但Williams和Hirsch堅決認為,《光逝》的最終版本仍然是非常Schrader的電影。他們說,這兩個版本有8成的相似度,主要的變化在于加快節奏,一些動作場面的重剪,并取消畫外音旁白的形式(最SB的地方)。他們還強調說,因為當時沒有任何的補拍,所有版本中的素材都是Schrader拍攝的。
“這里諷刺的事是,當人們看到這部電影,我想他們會說,你知道嗎?這是一部好電影!”Hirsch說。 “凱奇的表演真的很棒,安東的表演真的很棒,伊蓮娜的表演真的很棒。我認為人們會喜歡這部電影,真不知道Schrader在抱怨什么。他了拍一部好電影,我們當然希望所有的參與者都支持它。”(這傻缺真的想太多了。。。)
然而,另一個熟悉兩種版本的說制片人的版本外表上很像導演剪輯版,但最終只是一部常規電影,在節奏和腔調上缺乏特立獨行導演的“指紋”。
雖然凱奇拒絕評論這篇文章,Refn說他的理解是凱奇很沮喪,因為在他心中,他和Schrader做了一部很棒他們都為之驕傲的影片,但是卻被從他們手上剝奪走了,這簡直沒道理。
這個新聞過后,原以為這事會鬧上法庭或者是片子被雪藏,沒想到20天后獅門就發布了《光逝》的海報,兩天后又急忙發布了預告片 ,可是這海報和預告片怎么看怎么都像一粗制濫造的B級片,并且匆匆定檔12月5日,只在極少的影院走下過場,同時發布VOD。
10月16日,Schrader在FB發文稱:我們輸掉了這場斗爭,《光逝》,一部我編寫及執導的影片,被從我手上拿走了,在沒有我參與的情況下重新剪輯、配樂和混流了,昨天Grindstone(獅門的一個子公司)發布了海報及預告片,片子馬上就來了。現在凱奇、安東、雷弗恩以及我自己,穿上我們的“非貶低”T恤,藝人合約中的非貶低條款讓影片的所有者在他們認為藝人說了有損于影片的話時有權起訴藝人,我對這片子沒有任何可說的,也沒有任何其它的關聯。
┄┅┄┅┄┅┄┅┄┄┅┄┅┄┅┄┅┄┄┅┄┅┄┅┄┅┄┄┅┄┅┄┅┄┅┄┄┅┄┅┄
更新:
11月27日,Schrader在臉書上轉發了一個關于《光逝》片段的新聞,并寫道:一些人厚顏無恥,將一部導演/編劇致力于工作6年的影片從其手上奪走,在沒有他同意的情況下重新剪輯、配樂,并且宣傳說是“傳奇導演Paul Schrader的作品” 。用“厚顏無恥”來形容真是太仁慈了。
下面有人問導演工會在這問題上能不能起到調解的作用,保羅回答說:導演工會就是一紙老虎,只保證你有初剪權,除此之外什么也沒有。
還有人問保羅為什么不發行個導演剪輯版,保羅說:發行導演剪輯版?我又不擁有這個片子,只有擁有者才可以這樣做。如果我試了,即使是通過種子(老爺子竟然知道種子→_→ ),我將被合法的起訴,因為會對他們的版本造成經濟損失。
保羅在下面還接著說道:任何有興趣看到導演剪輯版的,應當向Rob Friedman(獅門老總)提議。那些欺騙和蔑視藝術家的人或者委員會不應該被免除罪過。
┄┅┄┅┄┅┄┅┄┄┅┄┅┄┅┄┅┄┄┅┄┅┄┅┄┅┄┄┅┄┅┄┅┄┅┄┄┅┄┅┄
PS.作為一名文辭拙劣的工科男屌,只能以記流水賬的方式來寫這篇文章,不足之處請各位看官輕噴~~
之所以花了一下午的時間翻了一大堆新聞來寫,主要是想告訴大家,在你們看完片子后準備打差評的時候,請知道這片子本不該是這樣的,謝謝!
3 ) 逝者如斯
首先,也許看的不是導演剪輯版的緣故,的確很不明白影片講訴的是什么,對白亂七八糟,情節沒有張力,多次關閉播放器,但想想凱奇,又堅持看完了。一個復仇的故事,沒有潛入,沒有逃離,幾乎就像出門旅游一樣就找到了人。最后的槍戰,是為了讓凱奇找到一個殺死那個恐怖分子的理由而刻意演的吧,太莫名其妙了!總之,看這部片子,只是為了緬懷一下,英雄易老,美人遲暮,不知凱奇還能否為我們再獻上一部高水平的電影……
4 ) 原來還存在“導演剪輯版”?
無論從電影名稱還是故事設定以及臺詞,《光逝》都不應該淪為爛片之流,這次真的不是尼古拉斯·凱奇的錯了。片子剛開始就已經讓人足夠產生興趣,但越往后看越別扭,恐怖分子、CIA等這么高大上的元素被拼得連七八糟,情節前后不對稱草草結尾,儼然成了一出無聊的復仇劇,后來仔細查閱才發現,還存在172分鐘的導演剪輯版本,個人估計是因為完整版的內容有違和諧被閹成了94分鐘的爛片,哎,尼古拉斯·凱奇這次算是被爛片了吧。
5 ) 尼古拉斯凱奇真的老了,動作戲演不動了!
尼古拉斯凱這顆“票房毒藥”后半生只能靠拍爛片撈金過活了。故事老套乏味的有如老太太的裹腳布般又臭又長。充斥著大量與情節走向無關的對白,平淡無高潮,隔靴搔癢,味同嚼蠟。不過凱奇片中幾近全白的頭發造型讓人有種恍如隔世的錯覺,一聲嘆息!
不太明白這個歲數的他還演這種片子干嘛?還是離開拉斯維加斯適合他啊!
6 ) 獨白是片中的精髓所在
《光逝》,看完這片子說不出的感覺。一個還有八年生命而且記憶慢慢消退,情緒無法控制的老探員,為了尋找并殺死二十二年前的敵人班尼爾。故事不算緊湊,但是可以看到,一些政策的黑暗,而且影片中有一大段的獨白,臟話連篇抨擊惡俗政治,相當刺激!當局對于所謂結案的班尼爾事件的做法是,隨之而去。但是老探員當終于找到班尼爾并且能殺死他的時候,并沒有,因為探員意識到,班尼爾還是會因為家族遺傳的貧血而死。但是結局很慘。從影片的角度看,尼古拉斯凱奇近些年來經常演這種略帶歇斯底里的人物。但是刻畫相當之深入。似乎是第一次看他演白頭發的人物,感覺好滄桑。。又返想他最為經典的《靈魂戰車》,真是對角色的塑造很是游刃有余。雖然不是很推薦本片,但是可以看出,尼古拉斯凱奇的電影道路如今不可缺少的幾個元素:政治,宗教,信仰,疾病。還是祝愿這位已經謝頂極其嚴重的老牌兒演員多拍出好電影
2015.02.16影院版有很多內容沒交代,線索之間的聯系要靠腦補,補著補著我就想打瞌睡了。凱奇兄演得還是很認真的,愿他以后選劇本也能認真一點。
這紀實嗎?
可能本身就當打發時間選了這個存在硬盤角落的凱奇的片,看完居然覺得沒想象的那么爛。兩個要死的人還有血海深仇,結果沒想到就這樣不了了之了,看完評論才知道還有近三小時的導演剪輯版……
要說特別爛吧,比起年初看的那個神神叨叨的飛機末日片要好多了,但是這個電影想講什么呢?我不知道將近三個小時的導演剪輯版會是怎樣,這個版本就是莫名其妙的故事走向(兩個病人對峙的段落我都笑出來了)和僵硬的表演,Anton Yelchin那是演的什么鬼,比大凱奇還老氣,面癱了整部戲。
可能那一年凱奇還沒有拍爛片。演技是沒有什么挑的,劇情真是毫無激情。不知道導演為什么要安排男主角跟女配角親吻,說他們有一腿吧又沒有展開,就算把這個鏡頭砍掉了也不影響劇情。這個片本來就可以不需要女角色。快到結局的時候,明明面對的敵人,又放過了,非要等對方反殺過來再去反殺。內容沉悶又沒意思的不行╮(╯_╰)╭,不管怎樣,在反恐反極端活動上,我們也算是精神上支持的。結局是老年退休特工,死于交通意外。對頭相見時,雙方老對手也一樣絕癥,大概算整個片子里唯一的亮點了。
老年癡呆癥的探員,就老年癡呆這一點來說,凱奇真是本色出演
開篇鋪墊做得足料,可后續故事過于平淡,好在Cage演得很賣力
凱奇的演藝事業危機,部分原因來自于他的發型危機。而發型危機的根源則是他錯誤評估了這種頂發稀疏高額頭與鬢角、背頭無層次感堆積的形象適配性。很顯然,此款發型更適合于魚尾紋小瞇縫眼動輒一臉壞笑的哈克曼,而非凱奇這種濃眉大眼一臉正義感的偶像明星。
不知所云的一部敘事片
保羅施耐德大導拍網絡電影,凱奇演技一直在線,安東葉利欽生前遺作,無奈劇本實在是太爛
劇本設計很棒,表演相當出彩,堪稱最陰郁的一對CIA,不過總是有些莫名其妙的片段或缺失,看起來像是故意拉低整體水平一般,似乎應該重新剪輯。
確實不咋地。
差點兒睡著了
爛片之王又來了,這次還是不能免俗啊。
從劇情上能看出來這是一部想用心的特工電影,但沒辦法,這不是導演能說的算的了。保羅老爺子的作品被強制加工最后成了二流消費品。說說這個獅門版本,劇情混亂,剪輯跳躍,結局莫名其妙。但是電影質感還好。而且我們幸運的看到變糙的是電影的質量,而不是凱奇的演技。我可以說這電影除了凱奇一無是處。
平庸劇情暫且不說,全員角色造型和動作的CG既視感是什么毛病,盡管只有90多分鐘,卻感覺一個世紀般的無聊和漫長。
+,坍陷在兩束光的褶皺中/我看見了另一個世界。
基本確定又一部爛片,但我依然愛凱叔,繼續期待凱叔崛起
真希望我的Anton Yelchin還活著嗚嗚。我爸媽看到《灰色警戒》預告感覺很好看,我說:「聽說他是爛片代表。」我爸:「他破產了。」我:「難怪什麼片都接。」接著在播這個《微光復仇》,我一看到安東葉爾欽就說:「這個演員現實中在自己家庭院自撞死了??」我媽:「剛剛不是說他破產?怎麼變死了?」我爸:「她說的是另外一個。」哈哈哈哈哈
只能說是一種很常規的特工片套路 唯一就是主角似乎患上阿茲海默這件事有些新意//特工片的主角從青年到中年再到老年 同樣的是他們都能拯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