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空]播放記錄
視頻
一直以來習慣了屎尿屁無厘頭的蠟筆小新,劇場版立意之高后勁之大想象力之豐富超乎我意料,有一天能看蠟筆小新看哭是我沒想到的。
它看起來那么不合理,比如過去是一種氣味,可以把大人們攫住,而回到現實也要依靠氣味,這種氣味還能通過儀器測量。它看起來又是那么合理,因為現實中確實就有人靠造夢獲得無數擁躉。
過去真的就那么好嗎?我不知道。其實當小孩的時候也很羨慕大人吧,小孩某種程度上是自由的,但又是最不自由的,因為一切行為都要受制于大人。廣志想要去看月之石的時候,父母以排隊太長拒絕了。就算如此,廣志啊,為什么你還是想留在過去呢。或許正應了那句歌詞,“如孩兒能伏于爸爸的肩膊,誰要下車。”
“以前外面的世界和這個城市一樣的人一樣,滿懷著理想與希望,即將來臨的21世紀充滿了耀眼的光芒,現在的日本充滿了執拗、骯臟的金錢和沒用的樂色,這哪是當時向往的21世紀。活在外面世界的人,心靈都太空虛了,就像跟物質生活結了婚一樣,每個人只知道拼命的制造東西,世界也因此變得越來越丑陋。一定要回到擁有靈魂的,那個時代去。回到那個,對未來充滿希望的時代去。”
曾經看過一張著名的圖片,清晨的電車上上班族穿著西裝擠在電車里東倒西歪的睡著通勤,像沙丁魚般擠在一起拼命的呼吸。他們的臉依然年輕,印在面無表情的車窗上。
看到廣志的一生我直接淚奔。見過一張圖描繪人的幸福指數曲線,是u形,隨著年齡增長越來越不快樂,孩提時代和暮年是最快樂的階段。廣志負35年房貸,社畜,經濟拮據,一家五張嘴等著吃飯,可廣志寧愿選擇臭烘烘的現實也不愿意留在無憂無慮的孩童時代,美伢小新小葵小白是他人生里珍貴到可以抵抗現實的家人啊。小人物平凡又不起眼的一生在短短的幾分鐘被道盡。在20c小鎮他哭著說,出口到底在哪里,這里,這里實在太讓人懷念了。
結尾茶子和小新的對話:——為什么?為什么現實那么丑陋還要回去?!——因為我只想和粑粑麻麻小葵還有小白在一起,我要長大變成大人!
逃亡時的臺階致敬楚門的世界,yesterday once more的首領說夕陽總是讓人懷念。他們回到家后也是黃昏,到底哪里才是現實,哪里才是虛幻?至少小新一家在一起便是幸福。低幼畫風,成人立意,bgm美到失語,哲學意義不同身份可以多角度詮釋。十年后再看我又是什么角色?
被小新叫醒的廣志抱著小新哽著淚水,不知道是在為重逢而感動還是在為夢醒而泣
op,ed,bgm美啊
這是一首昭和與平成交替的懷舊曲,這是一篇20世紀與21世紀更迭的抒情詩。
很難有國人能夠get到日本人對于時代更替的嘆息與痛點。
1970年的日本舉辦了為期183日的首屆日本世博會。吉祥物與精神圖騰是那個看起來怪怪的太陽神像雕塑。
1970年的世博會,標志著日本進入了高速發展后收割財富的20年,1970年也是日本泡沫世代出生的最后一年。也在差不多20年后,日本從昭和年進入了平成年。
1985年的廣場協議,日元大幅升值,對外貿易全盤失守,在吃了最后五年的老本后,日本進入了被稱為“失去的二十年”的時期。它的第一年是1990年,也是泡沫破滅的一年,這時候日本剛從1988年昭和末年進入了1989的平成初年。在面臨了差不多10年的經濟衰退和就業壓力以后,這部《大人帝國》誕生了。2001年,也正好是新千年誕生的第二年。
你知道為什么片中的大人們喜歡20世紀而不喜歡21世紀嗎?因為20世紀隱喻了有工作有希望的昭和年代,21世紀則暗示著艱苦衰退的后廣場協議時期,平成年代。
當黃昏的暮光隨著木隔墻的社區映入眼簾的時候,在新千年的第二年里,30-35歲泡沫世代正在經歷著日本最艱苦的泡沫時期,野原廣志,不巧,正是這一個世代。所以無憂無慮的昭和年代,勾起了野原廣志的回憶,讓他們流連忘返。
沉浸在過去的榮耀,還是迎頭面臨未來的困苦,這是一個很困難的選擇。特別是對于一個大功已成卻一場大火家徒四壁的民族來說更是如此。
對昭和時代的情感是日本人對自己過去光輝的留念,是固執的,也是對未來的羈絆。昭和時代的美夢如同宣告死亡的天使一般,美麗,但也束縛了日本人前往未來的雙腳,把他們一步步拖向深淵。
2001年的日本,面臨失去的二十年,日本才走了一半,身處2001年,日本人看不到泥潭的盡頭。經濟改革方面,日本則全面陷入盲區,一心想要重復昭和的繁榮,而無法直面世界情況已經發生了變化。美蘇冷戰從中受益的日本無法再享用冷戰紅利,但國家和公司卻不愿意做出策略的改變。
日本人在掙扎著,像小新一家一樣攀爬著無盡的東京鐵塔的樓梯,而昭和的英靈卻像乘電梯一樣步步相隨,可笑的是廣場協定簽訂在昭和年間,卻讓平成年間的日本人吃盡了苦頭,昭和的英靈們還時不時回頭告訴在泥潭中的平成上班族們,我們創造了輝煌,你們只是在拖后腿。
所以當幼年的野原廣志想去看月石的時候,小新告訴他,爸爸,咱們回家吧,我是來接你的。
因為石頭不過就是塊石頭,即便是月亮上的,即便大家都對他趨之若鶩,它也不過是塊石頭,看到它又能得到什么呢;就如同創造了那高高泡沫的經濟一樣,追求它的日本人,又得到了什么呢?
于是乎只有勞動者踏踏實實辛勞一天的腳臭,才讓野原廣志一家擺脫了昭和的幻影。
回望過去,總不如腳踏實地的面向未來。
野原廣志回望了前半生,回想起一路走來的家人,新千年的日本又何嘗不是回望20世紀的兩度輝煌。
歷史的車輪總是不會停歇,昭和曾經就是大和。
名為昭和的大和無法面對自己的失敗,想要跳下結束自己的時候,在名為昭和的大廈樓頂卻有一窩新生的鴿子飛起阻止了他。在名為昭和的大樓頂上,孕育出了新的生命。
于是昭和的大和顫抖著說我還不想死,但他知道自己已經完結了。就如同那美好夕陽鎮,永遠沐浴在昭和年的夕陽中,美麗,懷舊,溫馨,但也日薄西山。
新時代總需要有人開創,即便再艱難。
二十世紀的昭和緊緊相擁,而二十一世紀的平成終于舒了一口氣。
一個時代告別了。新的千年也來到了,日本,總要告別過去,走向新生;也只能告別過去,走向新生。臼井儀人用這部《大人帝國反擊戰》呢喃著,告別著,并用膠片和賽璐珞,無比溫暖的書寫了一部日本在世紀之交中,歷史交替的抒情詩。
《蠟筆小新》劇場版的核心主題可以籠統歸結為拯救世界和捍衛未來兩類。前者也可以被理解為保衛現在,也即小新一家和朋友們為了安寧的生活不被打擾,要與有野心的陰謀家、大財閥、童年不幸的專家、想要征服宇宙的外星人等等作戰。在這個過程中,要么是小葵的屁股上被放了炸彈,小新具有超能力,要么就是野原家地下有溫泉、仙人掌可以吃人。總之奇思妙想居多。后者捍衛未來的主題則現實向更多一些,生活氣息也非常濃厚。除了主角光環開掛以及動畫片中沒有疾病死亡這類黑色情節外,影片幾乎都在復刻我們的生活。典型的是《大人帝國的反擊》、《呼風喚雨我的新娘》以及《機器人爸爸》、《B級美食大作戰》還有《夢境大作戰》這幾部片子。這其中《大人帝國的反擊》質量最優秀,也是所有劇場版中含義最豐富的一部。我們不妨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看一看這部動畫片中隱藏了什么。
1、美好的舊時光
《大人帝國反擊》其實是一部非常灰色乃至黑色的影片,片中一男一女兩位大反派試圖通過釋放某種懷舊氣體,讓全日本的大人都放棄進入21世紀而回到八十年代。且不說這與真理教東京地鐵事件有著某種“呼應”或關聯,單是他們企圖用一種理想化的生活替代所有人各自的生活而言,就足有深意。
與現實中的“政治強人”不同,兩位反派在片中不是許諾一個未來,而是提供了未來的替代:美好的舊時光。那是日本召開東京博覽會的日子,經濟繁榮,不景氣的場景壓根兒還沒有在人們腦海中出現,也正是許多70后無憂無慮的童年生活。在反派許諾的過往中,日本的街道上熙熙攘攘、穿梭的人群、緊密的人際關系,雖然古樸但又開放的生活風氣——影片特意提到,一男一女這兩位反派并非夫妻,但也不止于情侶,他們正在“同居”,是80年代日本年輕人流行的起居方式。
不過反派召喚大家回到舊時光的方法卻并不是用過往的美好來替代當下的糟糕。他們修建了20世紀博覽會展覽館,在其中復制了80年代的生活景象,凡是進入展覽的成年人都會受到影響而不再愿意承擔成年人的責任。影片中開篇用了十多分鐘的時間鋪墊小新的爸媽在展覽館中玩兒的如何開心。父母難得和孩子一起玩兒想象中的游戲,十分溫馨。但一轉頭,鏡頭回到家中日常生活,一切變得恐怖起來。美伢不再做飯,廣志沉迷錄像帶,兩人也不照顧小葵,抱著小新的零食吃起來沒完沒了。這一強烈對比非常有趣。它似乎在說,如果我們厭倦現在而試圖回到過去,其實是我們在放棄自己的責任、逃避自己的職責。
進一步往下來,情節的發展更加具有現實感。大人們都去做了小孩子,沉迷于自己的童年。小孩子們就需要擔負起責任。小新不得不照顧小葵,還要和幼兒園朋友們試圖拯救大人。生活對他們而言不再快樂,完全成為一切人對一切人的戰爭:霸道的孩子搶占了超市,不允許他們吃東西;父母們為了20世紀博覽會的門票竟然可以出賣自己的孩子,要把他們也抓到反派陣營。這好像是說,如果社會不正常地回到一部分人的天堂時,那對另一部分人而言這就是地獄。
2、贏得未來的代價
影片中一開始小新的父母受到反派的蠱惑或者說中了他們釋放的懷舊氣體,變得不再認識小新和小葵。這里有兩個細節很有趣。第一個細節是童年或潛意識對人的影響。在吸入懷舊氣體后,廣志只要別人許諾給他一張博覽會門票,就會對自己孩子下手;美伢只要別人稱贊她是美少女戰士,她也可以不認自己的孩子,哪怕小葵抓著她的褲腳祈求母親的愛。我們常會覺得前輩們經歷過一些事情,可能會將之看透看破,讓這些事情不再重演。但是這個故事好像在說,如果有人真的一心想讓某段歷史重演時,經歷過這些事情的人們反而不會阻止,而是深受其蠱惑。并且更知道應該怎么做才能夠取悅主宰自己命運的人,而對任何妨礙到自己利益的人痛下殺手。就好像廣志、美伢還有小新幼兒園的園長為了獲得反派的信任,在高速路上和小新一行人展開的“生死追逐”一樣。夢魘的可怕并不在于它的后果,也不在于它再次發生的可能性,而是遭遇過夢魘的人會成為夢魘的一部分或者別人的夢魘(Yue Xin's mothoer and advisor, OK?)
第二個細節是小新拯救了大家的未來,讓21世紀如期而至,沒有讓大人們沉湎于20世紀80年代。當然這是主角光環,沒啥稀奇之處。不過影片在結尾高潮部分有非常燃燒的5分鐘,小新沖上博覽會的高塔,越向上跑自己就越孤獨,最后是一個人連摔帶跌最先跑到控制懷舊氣體的閥門面前。在為未來而戰的過程中,小新的朋友們早早被抓住,父母也被控制,更多的人通過電視屏幕看著他無動于衷。作為一部動畫片當然最好的辦法是讓主角這樣沖下去,直到最后的勝利。在實際生活中,是不是每一個人都要這樣去做?這樣做有什么樣的后果?
3、生活一點兒也不文藝
《蠟筆小新》很多梗都來自“屎尿屁”,比如廣志的臭腳、美伢的大屁股、小新時不時脫褲子、小葵愛帥哥等等。影片中核心橋段是小新找到了80年代時自己的父親,脫下他的鞋子,讓他聞自己的臭腳味而把他拉回到現實。這個橋段也貢獻了小新27年映畫來最感人的3分鐘片段:
在這個片段中,有一個細節,是廣志勞碌一天回家,進門后脫鞋把小新和小葵熏到躺倒在地上。看似很平淡甚至有點兒“俗”的片段,卻是非常真實,細想一下還略微感人:只有一個工薪上班族才會每天奔波不得閑,為了薪水還要西裝革履看似人生贏家其實民工一般跑業務。辛苦的勞作撐起一個家,而孩子們對他的印象就是:爸爸腳太臭了。因此臭腳作為戲謔和調侃,是在家人看來能夠體現廣志生活真是境況的代表。這是最真實的廣志。用它將廣志喚醒,在影片中出現了多次。只要懷舊氣息來襲,廣志馬上開始聞自己的鞋子,以此地獄反派的哄騙。
4、過去就讓它過去,走向未來是當下的責任
誰不想過簡單的生活、永遠無憂無慮、永遠沒有責任,不會出汗、腳臭、挨罵、擠電車……但這是我們的生活,沒有人可以逃避。我們懷念某種過去,如果不是別有用心那便是逃避生活的責任。影片中的反派在看到自己的舊時光計劃失敗后,想要從博覽會塔上跳下去,放棄生命。但最終還是沒有勇氣這么做。遇到不愿面對的事物,回到過去是最簡單的,面對和選擇徹底放棄才是最難的。兩位反派看似灑脫的人生選擇(影片中他們的衣食住行都模擬80年代新潮青年),其實充滿了文藝的逃避。永遠沒有放下過去,也就永遠過不好現在,當然就會厭惡未來。現實生活中也一樣,很多人試圖回到美好的那個年代,甚至不惜付出巨大代價。雖然這種行為連動畫片編劇都不贊成,但還是祝你們成功!
結束一天的安排后,我端上一杯冷飲,看了這部據說打了9.1分的蠟筆小新劇場版。
不算太新穎的劇情,一些傻乎乎的壞人,以及拯救世界的春日部防衛隊。本次出場的反派,阿健留著一個列儂式的鍋蓋頭,復古圓框眼鏡,上衣扎進紅色皮帶,極喜歡銀白色老爺跑車(2000GT)。懷抱著回到20世紀,重建這個他認為的骯臟的世界的目的。壞人總有些莫名其妙卻又令人同情的目的,這也是蠟筆小新系列中反派一貫的特點。
同伴是位漂亮的女性,名叫茶子,穿著樸素的短裙,總是面無表情。但這位反派令人同情之處,便在于她對阿健單方面的愛戀。一直支持著阿健不可理喻的夢想,和阿健一樣保持著冷漠的表情(實際上茶子是感情豐富的,這從她的羞澀和自殺未遂后吐露出自己的害怕看得出,長久以來,她只是一直在模仿阿健而以。)在結局處,害怕死亡的茶子,也以非常平靜的表情,與阿健十指緊扣,牽手自殺。中間處廣志問阿健:“你倆是情侶嗎?”他果斷說不是,細心的觀眾會發現女方的模樣有了令人唏噓的變化。直到一同自殺,這個一直支持阿健異想天開不可理喻的夢想的女人,也未曾真正得到他的愛。
過去因為這部動畫一些明顯或暗喻的成人內容,使得蠟筆小新一直帶有某種意義上的少兒不宜的標簽。這部劇場版仍舊沒有擯棄這一特征,只是稍微弱化了些。但作為一部動畫電影,爆笑的對話、異想天開的劇情、趣味十足的追車動作戲,這些都為進影院的孩子們值回了票價。能想象到公映時,影院中此起彼伏的笑聲和叫聲。
另一方面,這次的劇場版也給成人,尤其是為人父的男人很好的觀影體驗。我相信,無論有意或被逼無奈陪著孩子看這部電影的父親,在看到廣志追憶從兒童到一名父親的經歷時,都會有所觸動。在這個有雙臭腳的男人的腦海里,不斷放映這一幕又一幕:坐在爸爸單車的后座上同去釣魚、背著書包一個人騎車上學、認識了女伴一同推車回家、分手后一人落寞地推著車、畢業后獨自一人乘車來到陌生城市、得到工作不安地向新同事問好、工作出錯受到領導批評、認識美伢兩人共步在櫻花盛開的路上、小新出生......尤其是在最后一幕,廣志加班疲憊不堪,回到家后,小新和小葵來到門口聞爸爸的臭腳。當時原本愁眉苦臉的廣志見到這倆便馬上露出溫馨的笑容,這又何嘗不是大部分父親的親身體會呢?在外再苦再累,見到家里的孩子,聽到他們童言無忌的話,心里的疲憊一掃而光。
列儂男的計劃泡湯,并不是出于其自身的悔改,實際上直到他預備與玲子結束生命時,他也未曾意料到自己夢想的不可理喻。他所傾心的20世紀:夕陽、低矮樓房、咖喱飯、騎自行車送外賣的人.....這些他所癡迷的過去,我想大概不過是他對自己生命稀缺的彌補。列儂男一直說這個世界充滿金錢和欲望,是那么的骯臟,即使是孩子,也是些對著自己銀色跑車撒尿的壞孩子。錯的不是這個時代,而是他內心世界的荒涼,遍體鱗傷的小新不斷地抱著他的腿,試圖阻擾他按下開關時,他那冷漠的遲疑讓觀眾心痛。可以看出,直到最后他即將成功按下“回到過去”啟動鍵,他也沒有一絲高興,即使看到“過去氣體”的氣壓減到零,他也不過平靜地對自己世界的居民說:“你們想回21世紀了嗎?好,你們去吧。”結局即使是按其所想,成為了人人兒童化的“20世紀”,列儂男大概也不會有任何滿足感。反倒是與玲子自殺未遂后,看到玲子為自己的軟弱而蹲在地上,抱頭哭泣時,列儂男才慢慢從小新一家人身上明白些事,才伸出雙手去擁抱玲子。
整個電影,卻還是面向著孩子的,善良的導演在安排完一場苦情的自殺戲后,讓小新出來解釋了反派的舉動——“怎么你們蹦極不帶我?”用笑聲緩和了結局沉重的氣氛,也讓孩子回到家后仍能帶著笑做個好夢。而大人們明白,今夜卻將要思考許多。幾年前看的部名叫《午夜巴黎》的電影,同樣探討了過去好還是現在好的問題,主角在一場夢過后,才發覺所有人都覺得過去好,別人都羨慕著前人的時代。這部《大人帝國的反擊》,卻從另一個角度回答了這個問題,用小新的話說就是:“我要和爸爸媽媽、小葵、小白他們生活在一起,永遠也不分開,然后變成大人,娶像大姐姐一樣漂亮的人!”
所以,諸君,過去的終究已過去,現在我們只需懷抱著愛好好地在這個時代活下去,即使帶著一雙臭腳和27年的房貸。
成長是一筆交易,我們都是用樸素的童真與未經人事的潔白交換長大的勇氣。
動漫《蠟筆小新》走到今年已經整整三十年了,我很喜歡那句口號:永遠五歲,一萬年。這是一種堅持,因為不放棄所以可貴;這是一種信念感,是團隊對本動漫系列工作的信念感;這也是一種承諾,對粉絲及已去世的臼井儀人大師的承諾;這當然也會是一種責任、是一種熱愛、是一種真誠……所以在三十年之際我現在回看《蠟筆小新》劇場版的巔峰,也就是本部電影。
《蠟筆小新》作為成人動漫,顯而易見給成人看的,主角野原.新之助與其說是個小孩不如說是個故意撒野的大人,天天唱反調做壞事,這也是原作者真實心理的反應——希望可以像個小孩子一樣逃避生活的苦去為所欲為。而在新之助父母身上,特別是父親身上我們更可以看見很多生活的苦悶與無奈,這些灰暗從工作到生活隨處都有影子。里面所有的主角都有一堆缺點:新之助的任性、好色、臉皮厚;美伢的小氣、虛榮、暴躁;廣志的懦弱、色情、腳臭等等。但是我很喜歡夢露的那段話:我自私,缺乏耐心和安全感。我會犯錯,也常會在狀況外而難以控制。但如果你不能應付我最差的一面,那么你也不值得擁有我最好的一面。有缺點自然有優點,看久了自然懂,這是友愛善良的一家人,每個都有很多缺點,但是也更多可愛的優點。
在此系列動漫也一直可以看出來作者的矛盾心理:一方面他確實希望如同新之助一樣任性自在,永遠不長大,這其實也是一種對現實世界的逃避,是悲觀的避世心理;另一方面無論野原一家人經歷了多少挫折,有過多少矛盾,生活依然會繼續,新的篇章依然會翻開,這又是充滿希望的,對未來依然是有溫度的。如同作者在自己四面圍上高墻依然要展望星空,對立而統一。
這部劇場版就是與這種矛盾心理和解的代表作,也是整個《蠟筆小新》系列的精華,無論從喜劇還是立意或是表達方法來看就是集系列的大成者。來簡單談一下劇情:某組織因為懷念20世紀不想進入21世紀,于是收集了大人們對20世紀留念的情感,將這種情感擴散出去以此操縱大人們。新之助由于是兒童不受舊時代情感的影響聯合春日部防衛隊解救大人們,在新之助解救父母后,野原一家人通過努力讓人們看見了現在生活的美好面,從而使大人們沖淡了懷舊情緒打倒了自身對舊日時光的沉迷而迎接了新一天。
從劇情發展設定上看,這部劇場版是運用的最好的。前半段是春日部防衛隊去反派大本營解救父母,后半段是野原一家人解救依然沉迷于過去的眾人,合理且工整。這部劇場版利用了所有主角,也是人性刻畫最立體的一部,無論是春日部防衛隊還是野原一家人都貢獻了系列一流的笑點。春日部防衛隊開娃娃車那段更是系列中的經典,不僅展現了每個人性格的不同更是密集笑點大轟炸,減少了以往惡搞低俗的部分,并且在過程中還穿插了野原夫婦的登場,進行了一段搞笑合家歡旅程。這也使得這部劇場版用90分鐘的時長達到了其它劇場版兩個小時都達不到的含量,因為時間利用的合理,劇情飽滿,笑點多且不老套低俗。至于笑點以外的那些更可貴的特質后面再細說。
我們會有疑問,為什么這么多大人都沉迷過去不愿意面對現狀,難道僅僅是因為處于世紀之交嗎?讓我們來看看《蠟筆小新》系列的創作背景。《蠟筆小新》于1990年8月,在《weekly漫畫action》上開始連載。1992年,根據漫畫改編的同名動畫在朝日電視臺播出。那么上世紀90年代初是個什么年代——經濟大動蕩年代。1985年日本政府發表了《關于金融自由化、日元國際化的現狀與展望》公告,揭開了日本經濟、金融全面自由化、國際化的序幕。日本經濟在1986年12月開始至1991年1月以來,曾出現了58個月的景氣局面,也是戰后最長的一次大型景氣,因為正處于新天皇明仁的平成年間,所以被稱為“平成景氣”。在1985年的日本《經濟白皮書》指出:出口導向型的經濟增長模式已經不可持續,日本必須擴大內需,以緩和與國際社會的關系。由此導致這次發展主要依靠內需,是內需主導型,也埋下了日后危機的伏筆。在這段時期日本經濟景氣時間不僅持續長、經濟增長快、日本經濟也進入高度化、全球化、資產化的新時代。這當然也是日本人戰后最美好的一段時間,但是我們知道哪里有契機哪里就有危機。
隨著日本經濟實力的增強、國民總資產的急劇膨脹以及貨幣發行量增長率超過國民生產總值的增長率,虛擬成分增加,而過多的貨幣流向股票和土地買賣,引起了社會虛假需求的擴大,這就是所謂“泡沫經濟”。
1989年時這段景氣時期已經明顯走了下坡路。在平成景氣時期日本國內的投機氣氛非常高漲,但是資產價格的上升是需要實業的支撐。投機者喪失了投資欲望后,各種投資產品的價格將會進一步下降反而導致帳面資本虧損,但是企業和投機者之前將上升的帳面資本考慮在內而進行了過大的投資,這些投資遠遠無法得到預期回報,最后帶來大量負債。加上日本政府人為的急剎車和日本銀行的的金融政策由夸張變為緊縮導致日本經濟的泡沫徹底破滅,土地價格和股票價格極速下跌,銀行的不良貸款大量暴露等對日本的經濟造成了巨大打擊,日本人的生活質量一落千丈,泡沫危機的破壞至今都無法徹底恢復。而且在經濟高速發展中,日本傳統文化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沖擊,這也是以文化自豪的日本人所不能接受的。
而《蠟筆小新》就是在這個動蕩年代誕生,也不難理解其所具有的矛盾性和諷刺性,這樣一個時代,任誰都有逃避的想法,但是如果看待未來呢?現在回到劇場版中去,我們可以整理出三個主旋律——懷念、直面與和解。
首先便是懷念。前面說過泡沫經濟影響深遠,直到新千年之后都有不可磨滅的傷痕。自然有很多人會回憶往昔,回憶過去更美好的時光。第一個值得懷念的時代就是“平成景氣”時代,那是個充滿機會和希望的時代,日本經濟有了可能位居第一的可能性,那是屬于大和民族的榮耀與憧憬。那時的日本人不會那么留戀過去,他們更關注的是偉大的未來,那泡沫中的海市蜃樓。
第二個年代就是70年代,那是日本經濟恢復后的騰飛年代,大量的日本本土品牌涌現,二戰的創傷終于慢慢磨滅。我們在這部劇場版中隨處可見日本世博會的場館太陽之塔形象,簡直是這部電影的標志。太陽塔上有四個大面具:塔頂是光芒四射的“黃金之面”,塔中央有“太陽之臉”和“暗黑之星”注視著節日廣場,最底端“地底之星”則照耀著“逝去的世界”。太陽之塔本身四個面具寓意世界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正好符號這部劇場版的立意。
1970年日本世博會對日本影響頗大,它標志著日本的經濟再次列入世界一流大國行列,也標志著未來有更多的機會和發展潛力,入場超過六千萬人次的世博會足以撐起日本人的民族自豪感。太陽塔的太陽也不僅僅是日本的象征,更是日本的榮譽感,畢竟一千多年前,推古女皇在致隋煬帝的國書開篇問候語就是:日出處天子致書日末處天子無恙。一個在隋朝時就敢對中華帝國自稱旭日東升的國家該是何等的自信?該有多大的野心?
也不難理解為什么這些日本成年人那么懷念舊日時光,比起之前的動蕩十年明顯更久遠的歲月更值得回憶,那時候有更多的希望,更多的可能性,何況還有更好的傳統文化氛圍。而這十年卻消磨了人的意志和生氣,新之助的爸爸廣志就是這樣子一個人。廣志有著難以忍受的腳臭,腳臭可不是單純為了搞笑,那是生活的重負呀!為了養家糊口這個家中唯一的勞動力只好謹小慎微、加倍努力以防在這個不景氣的年代被裁員,可以說腳有多臭,生活就有多惡臭。他的懦弱,安于現狀的性格由此而來,沒有人生來就沒有心氣,沒有遠大夢想,只不過等到日后受盡了生活的磨煉才明白了也許這樣就好,詩和遠方從來都無暇顧及。這自然是個人的悲哀,也是群體的悲哀,生活最終讓人喪失了最美好的那面。我始終記得當新之助問廣志:這樣子不會不甘心嗎,廣志的回答是:你的爸爸這樣子就好了。
所以這群大人沉迷于小時候的時光不愿醒來,那時的社會有更多的希望更安逸的生活,那時的自己有很多的夢想很多的歡樂。可是難道應該一直留在過去中沉睡嗎? 總不可能永遠守著不落的夕陽過日子吧?
其次就是直面。《蠟筆小新》系列始終有個觀點就是直面問題,所以這個動畫系列中的矛盾總是赤裸裸的,難以掩飾的。春日部防衛隊最后準備前去基地解救父母就是直面問題的表現,野原一家人最后沒有逃跑而是選擇抗爭當然更是直面問題的表現。畢竟在成年人的世界里,哪有那么多可以逃避的?我們最終都要回到生活中,舊日斑駁時光里的美好只能是午覺時的一場夢。
那么為什么要用廣志的腳臭來喚醒廣志和美伢呢?前面提到了這是生活的重負,但是同時也是一種責任感,是對全家人的一種承諾。這個抽象的現實生活的味道只能用廣志的腳臭來具體化,廣志的奔波是為了什么?只能是為了全家人的生活,為了全家人的未來,因為肩膀上的重擔使他不得不面對現實的苦悶,哪怕曾經無數次有了辭職的想法。所以比起過去時光,責任感使父母終于認清了事實,更為重要的孩子們的未來、是全家人的未來。這個劇場版的精華也正是小新喚醒廣志的那段,那段有著柔和配樂的往事回憶涵蓋的是廣志這個普通人的半生,也是千千萬萬普通人的半生縮寫。因為普通所以才有代表性,我們所真正難看待的往往是平凡的一生。但是這段明顯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也許有遺憾,但是一定也會有幸福時光。至少定格時那一家人的畫面是幸福的,那也就是半生辛苦的意義,也是需要面向未來的必要性。
所以無論多懷念過去,多想變成撒野的小孩,我們終究要直面過去、現在與未來。找到了現在生活的意義就是最重要最可貴的,誰不是負重前行呢?各有各的意義罷了。
那么就剩最后一部分和解——與歲月和解、與自己和解、與別人和解。我們終將長大,如我們幼年時期待的那樣,雖然現在的自己估計大部分都不是當年所愿,但是終究走到了今天。曾經的美好自然應該深埋于心,快樂回憶永遠不應該被拋棄,它會治愈你一生。日后的歲月也許不那么如意,但是總會有希望,總有可以期待的地方。那么就請努力,讓現在這么多的期望都有成真的可能性,這才是現實生活的可貴處,雖然不確定但也充滿新希望。
我很喜歡《亂世佳人》最后一句話:明天又是新的一天。只要活著,人生總有無數的機會去翻開新的篇章,畢竟蓋棺定論,只要不蓋棺,就有很多可能性。也許我們有很多的不滿,對自己、對他人,但是不滿歸不滿,正如新之助所說:哪怕會吵架,會生氣,我也要跟他們在一起。因為這才是最重要的,那些細碎的不滿意終究只是當下的,何必為了一棵樹忘記了身后的山?不如放過自己,也放過別人,哪里會有什么盡善盡美呢?
和解也正是《蠟筆小新》系列溫情感的來源,無論這家人如何爭吵,如何鬧矛盾,生活還是會回到正軌,還是得攜手看夕陽,這是真正現實意義上的美好——哪怕有很多個理由去分開,但是總有一個最重要的理由讓一家人在一起,這就夠了。這應該也是作者所愿,無論社會壓力如何之大,你也總會有塊小天地去療傷,總有理由會讓你去堅持。還是那句話,也許會有很多遺憾,但是也一定會有幸福時光,我們為了重要的東西妥協之中一定會收獲一些幸福的光景。
最后,也許《蠟筆小新》終究會隨著時代的變遷而完結,畢竟現在的《蠟筆小新》也失去了當年的靈魂。因為這部動畫是立足于泡沫危機后的日本社會生態的,在日本經濟穩定發展的今天已經失去了其生長的土壤。但是作為反應日本人一個時代生活狀態縮影的《蠟筆小新》必將會在日本動漫史上留下姓名,他所具有的諷刺精神和溫情色彩都是不可忽視的。
想不到蠟筆小新可以這么感人.
有一種味道,能讓人回到過去!
“我什么都不要,我只要和爸爸媽媽小葵和小白在一起。”
感動的無以復加,飆淚N次,燃了N+1次
真的,2001年上映的劇場版,講述了20世紀和即將邁入的21世紀的兩個日本,從第二大強盛的經濟體到衰弱。也是同年,中國加入WTO,開始逐漸取代日本成為第二。而廣志逐漸長大的時候,正是日本由盛到衰的時候。所有的元素的融合和體現,手法實在太高超了。
蠟筆小新如雷貫耳,我今天才第一次看。節奏非常明快,導演水準挺高。編劇水平比較高,能夠用動畫或者是漫畫實現這樣的一種設想,大人回到童年,孩子要自己成長,甚至帶領家長成長。不要貪戀過去,未來雖然未知,但是也會美好,因為只要跟家人一起。
看哭了嗚嗚嗚嗚嗚我要我媽媽。
因為這部片子買了蠟筆小新所有的劇場版。卻發現其它的都是蠟筆小新,只有這部才不是。
哭著看完,時代的幽靈,懷舊的枷鎖。
最后那段野原廣志的一生看完直接哭成狗
音樂到立意都無敵了……
居然忘記加上這部!!!我要打十星!!!它給我的爆笑不亞于加勒比海盜,它給我的感動不亞于泰坦尼克號!!!每個人,十年后再來看這部片子,再聽一聽片尾曲,一定一定一定都會放聲大哭……
劇情設定也好復古情懷也好搞笑段落也好,小孩想裝大人大人卻想變回小孩,笑到哭又哭到笑,蠟筆小新最精彩劇場版,沒有之一
最讓我為之動容的是廣志一邊離開充滿回憶的20C小鎮一邊流淚喃喃自語道為什么離開那么痛苦 也許人都是不愿意改變的生物卻又自我矛盾的期盼著美好的未來 因為一方面時間的流逝和某些物質的淘汰本來就是值得傷感的事另一方面我們又不停被迫被時間驅趕著前進 但就算這樣生活依舊要繼續啊
獨裁者(在片中有克制的故意影射)試圖創造“原始烏托邦”,但是被一家人對時間的理解瓦解,這是一部有童趣有寓意的拯救世界片(好萊塢或動漫常見)。當他們傾盡全力逃出“夕陽城市”,片尾的夕陽讓人懷疑自己又被困入了另一個虛構的時空,這是楚門和全人類的迷思。這是一部充滿政治和哲學意味的動畫片
(9/10)過去是美好的,但不必回到過去…… 非常推薦這部劇場版,即使你對本篇和原作動畫不熟悉、不感興趣,也可以來看下本作,它只是一部有小新一家登場的原創故事,本質上首先是原惠一的獨立作品,然后才是《蠟筆小新》。而把魔幻和現實問題結合得很巧妙,一直就是原惠一所擅長的。
臭氣熏天的現實讓人清醒過來——寧可要真實的地獄而非幻想的天堂。
“過去最好”其實一直都是自己騙自己吧
蠟筆小新劇場版中最喜歡的
蠟筆小新最高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