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空]播放記錄
視頻
關于身份認同的老話題了,走的依舊是青春片的路子,除了拍得比較生硬外總體還過得去。酷酷的Amber太討喜了,無論是跟Eddie的假情侶,還是和Sarah的真CP,都好甜好有愛。OST很贊。愛爾蘭口音毒性太大。 關于身份認同的老話題了,走的依舊是青春片的路子,除了拍得比較生硬外總體還過得去。酷酷的Amber太討喜了,無論是跟Eddie的假情侶,還是和Sarah的真CP,都好甜好有愛。OST很贊。愛爾蘭口音毒性太大。
我十分向往追求自由,灑脫,率性,大度的Amber,她一直在為了長大后逃離那座城市而前進著,為了避免再受人指點,她找到了男主,那部分是簡單愉快的。
但是這種關系遲早會有結束的一天,男主想繼續假戀愛,Amber比他現實,比起受人指點,她更不想違背自己的心,男女主“分手"了。男主沒有反叛精神,在同學議論下,他找了個女朋友繼續掩人耳目。影片最后,男生放棄進軍隊,離開了那里。
在我看來男主像個沒長大的孩子,但他遇到了Amber,在退縮的時候陪在他身邊,并鼓勵他勇敢追求自己的生活,可能她覺得,男生更需要那盒錢,最終把象征著未來的盒子給了男生,青春中總有些難忘的奮不顧身。
初次的接觸到愛情時,才會發現其實對于異性,表現的并不是那么的自如,可以說自己緊張,第一次嘛。但我們繼續下去會發現心里并不是那么的快樂,總像有有著什么東西堵住一樣,得不到宣泄的難受。慢慢的會發現自己看待同性的人時,有著超出友情的一些東西出現,可能我們并不能很好的去形容這出現的東西,但卻不是那么好趕走的,總會在心里占著那么一些地方,生根發芽長起來。 其實那時根本就不懂為什么會喜歡同性,就好像先來的一樣。這些年同性的電影越來越多,人們從一開始的不能接受,到漸漸的不反對,這是一個進步。
我們是什么時候發現自己喜歡的是同性?
初次的接觸到愛情時,才會發現其實對于異性,表現的并不是那么的自如,可以說自己緊張,第一次嘛。
但我們繼續下去會發現心里并不是那么的快樂,總像有有著什么東西堵住一樣,得不到宣泄的難受。慢慢的會發現自己看待同性的人時,有著超出友情的一些東西出現,可能我們并不能很好的去形容這出現的東西,但卻不是那么好趕走的,總會在心里占著那么一些地方,生根發芽長起來。
其實那時根本就不懂為什么會喜歡同性,就好像先來的一樣。
這些年同性的電影越來越多,人們從一開始的不能接受,到漸漸的不反對,這是一個進步。
朋友推薦過來觀看的電影??,電影一句話概括就是在不包容同性戀的愛爾蘭(90年代),男性和女性對于自己是同性戀做出的選擇和態度,對比現實,我不禁感慨女性在出柜這方面真的比男性勇敢太多了,在20年代的中國校園我們也會發現很多青少年有這樣“性向不同于平均水平的困擾”,他們身邊會有很多幼稚沖動的青少年將同性戀認為是病態,并成群去孤立這個群體,而作為當事人會將同性戀的事實隱藏至深或者偽裝成異性戀,可能是看過《模仿游戲》讓我堅定要給這個群體更多的包容和體諒,愛為什么要分性別呢?能碰到一個愛的人本就是一件很千載難逢的事情,愛情也只是一個人多維面的其中一個平面而已,怎么可以因為同性戀就毀掉一個人呢,愛爾蘭近幾年來的同性作品越來越多,也希望如《禁色》里所說的“愿某地方 不需將愛傷害 不需苦痛忍耐”,他們可以在這方面活的自由,在“讓世界變得更好”這件事上能更投入。
電影《拍拖故事》是一部同志題材的影片。故事發生在1990年代的愛蘭小鎮,講述兩個在學校被迫邊緣化的少男少女的青春故事。艾迪和安伯對自己的性取向深藏不露,為了阻止大家的猜測,他們決定建立一段關系。艾迪渴望隨父親參軍,而安伯則夢想搬到自由主義的倫敦中心。然而,他們的理想安排開始瓦解,迫使艾迪更加否認,因為安迪意識到除非他插手,否則他最好的朋友將面臨危險未來。影片還是有很多地方挺搞笑的,說到同性戀,這個話題還是比較尖銳的,一個人的性取向異于常人,他便會得到異于常人的眼光,如果不想被這種眼光傷害,你是不是會選擇隱藏自己的性取向呢?
女主amber則顯得更成熟,她討厭綠洲,喜歡激動地談論波伏娃,對每一個指點她的人豎起中指,隨著電影的推進,她對自己的認知也越清晰,不同于男主,在遇見Sarah之后,她越來越主動,從一開始她就通過租場地給發情的少男少女來賺錢,最終攢到了滿滿一個披薩盒子的錢,有足足2000鎊,她本來計劃靠這筆錢來逃離這個讓她窒息的小鎮,可在影片最后她并沒有離開,因為她已經不要靠逃離來保護自己,她足夠自信,也足夠愛自己,即使在這樣一個小鎮她也可以繼續安然的生活。
愛爾蘭要在1995年才好發生的故事,這邊看來仍是當下與未來的主題。能夠不懼眼光做自己是多么英勇和舒服啊,可惜大多數人體驗不到那種滋味,畢竟人情網完全可以反殺安全。格外喜愛Amber這種人,自重,清醒,勇敢,仗義,因此看到她把逃離生活的本錢就這樣拱手相讓,心里反倒一陣難過。Eddie為了掩飾自己而反復刺傷別人,我大概已經過了會為他們悲傷的階段了,真的,做弱者可以,但轉嫁傷害太過分了。看到最后一段,也想坐到Amber坐的那個小山坡上,對著眼前的空曠,理理情緒。
電影前多半段十分美好,同志身份認同mix了北愛糾紛的時代背景以及小鎮青年的困局,不禁想到了《 德里女孩》和《Normal People》 ,Amber很像《Sex Education》的女主。遺憾的是結尾有些垮,過于抒情反而失了真摯。
3.5 演員好
遇到Amber是Eddie這十幾年來最幸運的事了。友誼萬歲。
年度感人TOP3預定,好看死了
原來愛爾蘭高中生的音樂課會在教堂集體唱U2
結尾還是忍不住哭崩了,Fionn和Lola都超棒的!六月看的第一部電影,Happy Pride!
哇,居然挺喜歡。gay和les假裝情侶,互相取暖,在人前擁抱、親吻,帶著好友的抗拒,但蜷縮至此,依然逃不過被言語中傷的命途,身份在周遭環境的擠壓和圍剿下變得躁動,隱蔽。當Amber決定勇敢推開世界的門,直面自己,Eddie在凝固的當下繼續緊縮,可少年越是頑固,便越陷入窠臼。結尾有些許突兀,又何嘗不是明媚的,帶著“驕傲”高飛遠走。(覺得全片最gay的場景來自硬漢直男父親裸身。
亞馬遜vs網飛,愛爾蘭口音印象太深了
3.1分。小成本LGBT片,1995年愛爾蘭同性戀生存報告。軍官家的gay兒,父親自殺女權意識強勁的les女,兩個同性少年為了不在校園里被人嘲諷鄙視,談了一場假戀愛蒙混過青春。這片子教導我們,謊言和虛偽害死人。你說小gay不痛苦嗎?肯定痛苦,但從不承認自己是gay,還一個勁地拉踩les女。鄙視他們的賤男不痛苦嗎?貌似也有不為人知的房中糗事,但是還人模狗樣,裝作自己是個正常人,嘲諷所有的同性戀群體。還好,這片子總歸是明媚的感傷,最后讓成功出柜的les女拯救小gay,后者能不能正視人生呢?不知道,但最起碼他不用忍受閹割性取向的軍隊生活了。
男主像青春期的我自己一樣讓人討厭,但是男主遇到了Amber。再沒有比這更幸運的事情了
如果你很害怕,那就對了,因為出柜是一件太TM嚇人的事了。看過不少愛爾蘭電影,結尾總是要離開,倫敦、都柏林,這些地方仿佛都是遙不可及的燈塔,逃離家鄉總是成為唯一的出路,“這地方會殺了你的,這地方會消磨掉你的”,amber一定要Eddie離開,是因為她有自信能在家活的很好,而他沒有,對他來說,遇見amber可能就是他這輩子最幸運的事兒了。
結尾差評結尾差評!安伯你怎么能把自己的夢想給艾迪!!!那是你要開報社的錢啊!渣男不值得嗚嗚
有一些些激動
To thine own self be true. Happy pride, peeps!
拍的太像電視劇了,乍一看還真有《去他*世界》的感覺。
同志和拉拉假拍拖的設定,居然拍出了粉紅泡泡!前半段很美好,有看校園青春片的感覺,后半段感覺就像是故意在虐男主了,所幸結局扳回一城。該成長的終究要成長,感謝陪我玩過家家游戲,我們一起走過青春期。細細碎碎的愛爾蘭小情調~
You are the only boy in the world I'm glad I dated.
誰能想到normal people里直男癌的jamie在這部片子里能演一個如此可愛的gay!說實話我覺得這部比《真心半解》要好看。
拉起你的手,一起走出青春的灰暗角落PS:數學老師我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