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空]播放記錄
視頻
在一次對治某村莊食尸鬼的超自然事件時,平凡女警女警西洛斯·維多利亞遭到襲擊,奄奄一息,關鍵時刻吸血鬼殺手阿爾卡特出現,鏟除食尸鬼,并將西洛斯變成了吸血鬼的一員,她順理成章也接觸到了阿爾卡特背后的神秘組織,即為維護英國基督新教、與反基督怪物作戰的皇家國教騎士團(Hellsing),在現任當家伊塔古拉·方布魯克·維英格茨·赫爾辛的率領下,他們接手一樁樁危險且陰謀重重的任務。在這一過程中,與食尸鬼有關的事件層出不窮,死后背后有另一個神秘組織正在策劃驚天陰謀。梵蒂岡特務局第十三課Iscariot機關局長安利哥?馬克斯威爾、安德魯森神父等重要人物相繼現身,為了保護英國本土和基督新教,第九次十字軍成立,而他們的對手則是納粹余孽少校所率領的1000頭食尸鬼組建的千禧年大軍。 倫敦上空陰云密布,前所未有的正邪之戰拉開序幕……
這不是一部可以以正常人邏輯來觀看的動畫,里面的角色都狂熱的追求著自己所向往的東西。A叔對被人類殺死的向往,神父對信仰的向往,少校對戰爭與人類身份的向往,馬克思威爾對權力的向往,管家對打敗A叔的向往。為此他們不惜粉身碎骨,不擇手段。為了內心的渴望不顧一切前進的這些家伙不是很帥嗎
一年前看完寫的,隨便放一放。 ----------------------------------------------- 兩只酒杯,一只盛著紅色液體,一只空著倒扣在桌。 一番動蕩不息,一剎豁然沉寂。于誰人手中怦然碎裂? 這個數次出現的畫面,在腦海里停留。 忘記讓我在被其畫風嚇退的十年后突然想起來補這個作品的契機是什么了,總之雖然只看了OVA,覺得這就是部看了根本停不下來的,呃,就不用被用濫了的神作二字了吧。 作為吸血鬼文化及哥特文學愛好者,對流行文化中相關的表現一直頗有微詞。美國佬那邊不說,日系里接觸的吸血鬼題材作品,確認作者功課和良心俱佳的只有兩部,作者沒了的TB,以及根岸京子的《直到死亡把我們分開》(注1),而《HELLSING》比兩者年代都早。出于這種視角,試從其與吸血鬼經典《DRACULA》的聯系出發寫這篇評論。 Alucard就是Dracula伯爵,并且作者愛玩文字游戲來炫耀文化底蘊:Alucard字母倒過來是Dracula,暗示角色真實身份,也暗示某種逆轉;Hellsing是Van Helsing的變體,從家族到機構,傳承之中有了割裂式的新變。(注2) 然而我要提到的遠不止這些表面功夫,事實上,就核心設定來看,才更加有理由斷定這是一部完全基于《DRACULA》的腦洞之作。 對特定時代作品的解讀離不開社會歷史背景下對身份的追問、于幻想的面紗下去辨識其后的意志。在基督教的文化語境中,吸血鬼往往被詮釋為以縱欲為旗幟的反叛者,而從《失樂園》起,這種宗教同時也是社會層面上的反叛者本身就具備著迷人的二重性。盡管《DRACULA》在角色塑造上的單薄常為人詬病,但這一缺陷完全可看做其對哥特文學美學傳統的遵守,并恰恰給出了在它的廢墟上構筑新篇章的突破口,使得作品得以以別樣的方式生生不息。 由此時過境遷,如《HELLSING》這類的后作,直接將吸血鬼這個曾經的異類當做敘述的主體,他們甚至不再是“他者”,而是在新社會里作為文化的勝者,面對著比從前更復雜的內化的斗爭(極致就是Anne Rice的吸血鬼編年史系列)。Alucard從出場就是無敵的,不停地殺殺殺,日光之外,仍無新事,早知的結果可仍有意義? 這實際上是在問,我們追求解放,那么解放之后呢?你曾經反叛的早已入土,剩下的只有你自己。無限的強大只會走向無限的缺陷,除了孤獨以外,還有很多。 “血液就是生命。”(注3)《DRACULA》里的這句用特殊字體突出的話,借伯爵狂熱的追隨者、一名精神病人之口說出,奠定了傳統吸血鬼故事世界觀的基礎,血族生命的長度和驚人的力量,都簡單粗暴地疊加自那些被攝取的身體。到了《HELLSING》中,這一理論被放大成矛盾中心,并被進一步詮釋:“血液是靈魂的通貨。” 多巧妙的以市道為喻。 吸血鬼的血本是冰冷的,人的血才是熾熱的,無論古代現代,故事一半的篇幅,都在講人的心情與掙扎;離合悲歡,總歸無情,生命的易逝和冗長的強烈對比之下,它的意義又無處放置。吸血鬼始終渴慕的、人類本擁有卻在歷史長河中丟失的那個喚作靈魂的東西,在提及它時,血族的唇角總是嘲諷地上揚。這種取笑的對象涵括了彼此。 Alucard說,只有人類能殺死他。而《DRACULA》講的,正是肉體弱小的人類如何憑借勇氣、信仰與團結,戰勝活了數百年的怪物,用理性的原則去終結瘋狂。那個早已入土的Dr. Van Helsing,是唯一讓伯爵甘愿臣服之人。而一個匪夷所思的問題,在漫長的回憶中早給出答案,只是人類習慣了遺忘。 遺忘所有珍貴的品質,所有深沉的感情,遺忘歷史、書本、真相;遺忘此身的渺小,也遺忘自己的強大。正如吸血鬼常常遺忘了,自己曾是人。(注4) 似乎是見過一篇評論,講到擁有不竭力量的Dracula其實是有意縱容人消滅自己,接近臆測,然而被其注意到的自毀傾向問題在吸血鬼題材作品中一直是繞不開的論題,到了《HELLSING》中,它更與戰爭狂心理背景下另一種動機和表現的同樣傾向形成比照。除了對生命的完整形式的執著,吸血鬼式的追求死往往又是為了超越死,正如那些古代作品所傳達的,只有超越死才能抵達愛。 愛與死的永恒主題,在此被提出。反叛者與被反叛者,也在此迎來必然的融合。 一朝是人,永遠是人。盡管現代作品在經典原著表面上涇渭分明的善惡之外增添了對主體在人與非人間“變形”過程及因果的思考,但角色們對抗到頭,仍發覺自己便是敵人:HELLSING本是借助怪物獵殺怪物的組織;而Alucard在基于現代科技量子物理原理的攻擊下,不得不將體內三百余萬冤魂一個個消滅掉,直至確認和找回自己。 殺戮是宿命,是自毀的掩飾,殺光了之后,又一個新的黎明才會降臨。盡管對于生活在現實瑣屑中的人類全體,連這種降臨也是暫時的。 Stoker原著中的Van Helsing只是一名看似迷信的醫生,獵人家族都是美國佬拍電影YY的(注5)。在人們記得的Van Helsing之名下,Mina才是一群人的精神支柱。尤其從我們的時代看來,她不是一些批評者筆下那個作為維多利亞時代女性性權力被控制象征的死物,而是一個真正活著、擁有思考和精神力量的人,Lucy的美貌和脆弱的純潔贏得男人們的傾慕,而Mina的智慧與堅韌贏得他們(包括Dr. Van Helsing在內)的尊敬。 因此,從角色因襲上看,與其說Integral擁有Hellsing的高貴血統,不如說是繼承了Mina的個性——《DRACULA》結尾,老醫生把Mina的孩子抱在膝上說,他的母親是位勇敢而高貴的女士,而這個孩子的名字中包含了這個小小團隊中所有男子的名字。這是另一種血緣延續的形式。 在OVA最后,管家看到了被納粹挖出來做研究的Mina的枯骨,她的神魂實際上卻正站在敵人面前與之對峙。只不知,百年前用力拒絕的那個初擁,而今可接受? 兩只酒杯,一只盛著欲望、罪愆、邪惡的生命力量,一只什么也沒有,并且封閉、孤獨、自足、自由——于時空上都有限的自由:Alucard和Integral,鏡子兩面的黑與白、長生與短生,分享同樣的強韌和同樣長久的等待; 它們也是Alucard的兩種永生,“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Dracula的名諱顛倒,酒杯傾覆,不過是一種回歸。秩序(有)—失序(萬物)—秩序(無),風暴之后最終的寧靜,是悄然滑過的無形羈絆的影子。 幾百幾千年過去了,時間流逝哪曾如此緩慢。可他一去一回,便是三十年,恰好是一道歲月滄桑的縫隙。龐大的過去已被粉碎,龐大的未來則方才到來。 三十年,壯年政客已成碑石,襁褓中嬰兒已為人父,災難的傷痛已痊愈無痕。 而他的紅眼睛,還如Stoker筆下的Lucy在一個多世紀前的夜里所嘆息的那樣恐怖,且美。 注: 1.一個巨著,一個中篇,不幸都爛尾。后者多半沒人看過,但是真心不錯,講Van Helsing的后人被吸血鬼咬了,發誓要干掉對方,一路追殺一路被虐(不。在線只有臺版: http://www.1kkk.com/vol1-104945/ 2.改變名字字母順序這種玩法,其實可追溯另一部維多利亞時代的中篇吸血鬼小說《CARMILLA》,《HELLSING》TV版有致敬這部作品。另外諸如Wingates與eating my wings的呼應,暫時看來意義不大。 3.“惟獨肉帶著血,那就是它的生命。”(《創世記9:4》)希伯來人的傳統觀點認為血液就是生命和靈魂,也是災厄的象征,從而人面對它的情緒既包含崇拜也包含恐懼。 4.寫這段的時候想到《歷史學家》,另一部衍生自《DRACULA》的優秀作品。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776856/ 5.有人說民間傳說里有這個驅魔人式的人物,不過沒看見證據。另外Stoker的真名是Abraham,Abraham Van Helsing這個主導行動的智者形象也許可以和作者本人聯系起來。 附記: 1. 從文學史的高度來對一系列文藝作品共同的主題和現象、特征進行研討,往往忽略它們與具體作品自身系統的聯系及于其中呈現的特殊意義,利用整個文學史及文藝理論來研究某一作品,又顯然容易弱化作品歷史性,限制理論視野的開拓。因此我搞了這樣一篇不倫不類的評論出來……難度最大的地方在于如何平衡對兩部作品討論的主次。 就不寫參考文獻了,因為多數資料看了半天基本沒用,大部分還靠吃老本。本來就是寫著玩也看著玩的,所以不了解的領域就繞道走了,比如宗教,希望不會導致整個文章覺得缺點什么。 2.重翻譯林的《德拉庫拉》,發現這么一段,Jonathan差點被三個女吸血鬼強X,伯爵趕回來怒道:“你們竟敢去碰他!……我警告你們,這個人是我的!”然后女吸血鬼放蕩一笑說:“你從來沒有愛過,你也永遠不會愛。”伯爵在她們的嘲笑中“轉過身來,盯著我的臉端詳了一會兒”后說:“我也會愛……在我完事以后,你們怎么親吻他都可以……” 后來呢?后來Jonathan就嚇暈過去了。 新世界大門好像打開了呢……我是說指不定實際上Harker夫婦都被咬過,早就是伯爵同伴,偽裝成人類等著黃雀在后干翻醫生他們……(。 另外Seward醫生是真愛。 3.查設定資料的時候發現,齋賀彌月配的那個修士(不)是女的……就是臉被自己人射穿了然后一輩子纏著繃帶的那個短毛的,是女的。作者你造齋賀有多努力么。 Feb.2014
1,筆者的癖好是堅持用譯名來稱呼作品,沒有譯名的除外。至于這樣的譯名特別帥的更要如此了。 2,然后是筆者慣例的開場白,我是鈴簫,豆瓣知乎的超業余ACG影評人。我很可愛請點一下人家主頁上那個關注好不好(bushi 3,本來是想寫成正常的影評文章的,后來發現腦子里思緒萬千,亂得很,只能這樣了。觀感估計不會很好。 4,進入正題,首先這個片子的中心到底是什么? 相信我,大多數觀眾在看的時候都不會有這樣的思考,因為顧不過來。瘋狂的作戰伴隨著理論的轟炸相得益彰,根本喘不過氣來,賣萌段落基本也都是在換氣了。 但是看完就該想一想了,這個片子要表達什么?私以為,還是老一套的人性謳歌,但是酷炫的表現手法之下,讓很多人目眩神迷了。 5,阿卡多是怪物,仍有人的一面,面對大小姐時的忠誠于難以察覺的愛,面對女警的更多是憐愛,這時候他就不再是一個怪物,也與他的怪物形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大小姐代表的是人類許多的高尚品質,果敢決斷,面對敵人沒有心慈手軟,即使是曾經的管家,作為指揮官的基本素養很棒。三方混戰中大小姐也是相對正義的,守護國家,碾碎納粹邪惡勢力。跟戰爭瘋子和狂信徒比正常多了。女警和隊長是風暴中心里頭最像正常人的,處處都有流露,高票影評寫這對寫的太好了,高山仰止,筆者就徒此揖清芬了。管家讓人尤其唏噓,個人戲即使放在最后大爆發的階段仍然讓人不可忽視,相當精彩!他身上最多體現的是一種人類在價值判斷,價值選擇,價值觀上的迷茫。管家追求作為人類的自我價值的徹底實現,途徑是打倒阿卡多,這和少校有異曲同工之處,可惜氣場手腕還是比少校這種真正的老謀深算弱上許多。 6,大主教的話筆者和觀眾看到的也都差不多,也沒有特殊的感想。神父有意思的對,他絕對不是簡單的狂戰士,盡管整天喊著要殺光異教徒,但真的面對大主教這種無差別射擊的陣仗,他選擇的是替天行道,盡管那是他自己的學生。包括神父其實也沒有什么濫殺無辜的鍋(筆者印象中是沒有),他本性很善良,包括違抗命令護送大小姐,包括阿卡多在南美濫殺jc時,所以人物里面只有神父是咬牙切齒的表情,與其他人的狂笑對比很鮮明。就是這些人類的善良和最后他爆發出的決心,一往無前的氣魄交織在一起,這種人類信念讓他在被圣釘刺穿心臟后還有一氣殘存,阿卡多的血淚,還有阿卡多和神父對打用的皮膚(霧)是對這個對手最大的肯定。打神父時和他孤身一人進攻倫敦是一套,和管家打時就是羞辱管家專用套。什么外形毫無意義明明就是假的吧!你其實超在意的! 7少校。少校是我最后決定補番的動力。起因是一個少校粉簡單介紹了少校對于自己“真正的人類”身份的驕傲。真抱歉,我對這種人類反殺的戲碼完全無法抗拒,像是開著最后的大和號勇闖宇宙啦,開機器人給外星侵略者扔炸彈啦,摟著小姑娘開著機炮轟鳴的戰斗機沖向外星人的千軍萬馬啦,根本無法抗拒啊!(囧,怎么都是外星人)雖然過程中我覺得喜歡隊長和女警,后來還做了太刀修女的顏控,之所以是顏控因為小姑娘戲份沒多少……最后還死的特別慘,現在想想都還有點揪心……私心覺得最出彩的,不是諸君我喜歡戰爭,因為那是他策動部下成為他的棋子去送死的表演性質更多,他確實熱愛戰爭,但是那一串排比總不會是即興的吧。最后一集臨死前他對于人類的定義(或者說,宣言?)才是即興的成分更多,也出彩的多,那是他真正的真情流露啊,為了版面筆者就不摘了,雖然我都差不多全背下來了……這段的精彩直接導致大小姐的反駁顯得事后諸葛亮。其實大小姐只要反納一下就可以出彩了啊,這一定是作者的屁股問題吧!還有一個細節,倫敦大戰參戰者的遺物一個個閃過去的時候,只有少校沒有遺物,閃現的是少校自己的腦袋,這好比是在說,少校從來就是他自己,一個為人類身份驕傲的人,帶感啊。 8,第十集精彩部分很多,但是給筆者一種劇情進度有些趕的感覺,看時間感覺也像是已經超出來了(67mins啊),管家和博士那里交代的有點稀里糊涂,不過也可能是我水平不到家,沒有理解,各位見笑了。 9空中機動十字軍集合的時候本來以為要來個割海成路,結果一轉頭全TMD給我跳上了直升機,囧…… 10納粹軍設計成吸血鬼很有藝術色彩,和歷史上納粹的嗜血瘋狂有相似,藝術性可以堪比使命召喚的納粹僵尸。不過少校的指揮筆者挺想吐槽,這簡直像是和招核軍閥一起在克萊登大學進修過的。 11十字軍勢力的設計……簡直審美突然爆炸,猶大科那群人和你們比起來有多像正常人你們有數么…… 12阿卡多棺材上面的赫爾墨斯之鳥的話語,貌似是出自煉金術文獻,盡管赫爾墨斯確實是希臘羅馬神話體系的,但是中世紀教會和煉金術關系也是很密切的,布魯諾被燒死似乎也有點干系,所以這話和全片基督教背景也是吻合的,不是ooc。 13沒有十三了,基督教背景的片子,第十三個不大吉利,就打住吧。話說筆者看完真是又興奮又后悔……這么好看的片子看一部少一部的啊嚶嚶嚶。
阿卡多反復說“果然人類是值得欽佩的”“能打敗怪物的只有人類”,但當神父為了信仰犧牲軀體甘愿淪為神罰的工具時,他卻對這在一般價值觀中可稱為“高尚”的行為感到了徹底的失望。他的信仰是人類自身——這也與他的遭遇有關。當祈禱走到盡頭時神也不曾顯現,他自身也逐漸走向空虛的瘋狂。阿卡多對人類的敬佩是對神的失望,也是對自己的絕望。他說,神不會向請求慈悲的弱者施以悲憫,因而只有不斷地戰斗和去死才是真正的祈禱。所以在神父的彌留之際,他在所有鏡頭里第一次哭了,既是因為他的信仰又一次在眼前崩塌了,也是因為他又一次感到對自身命運的絕望。所以啊,惡鬼就不要哭了,正是因為不想再哭泣才變成惡鬼的,不是嗎?那樣的話就笑吧,狂傲地瘋狂地笑吧。在第三集時看到阿卡多面對millennium計劃、面對人類突然暴走時本來感到很奇怪——他不再是前兩集里穿著禮服、戴著帽子、優雅地在太陽鏡后面吸煙的吸血鬼,而是一個戰斗時不忘舔舐死者血液的瘋狂的怪物——但到了最后便明白了,阿卡多的瘋狂是絕望的呻吟,是向死的吶喊。我常常想到空鏡里式姐在夜里、在黑暗恐怖的小巷里的游蕩,那也是將要熄滅的心在最后的吶喊吧。在瘋狂的殺戮中尋找光明和神的寬恕,在無人的夜巷里尋求他人的理解和回響,越是不可能的道路我們反而扎得越深。聽起來挺中二的,但不負責任地概括一下,后現代性便是如此——許多人在重壓和內心的渴求下卻選擇了成為日子人。麻木地過日子又和阿卡多的瘋狂有什么差別?
隨便扯了點對阿卡多的感想,其實也是想說Hellsing完全不是什么無腦爽片。少佐的心理要分析起來其實也很有意思,他一方面是常規價值觀下徹底的“瘋子”,另一方面他又對自己對“自我”的堅守深信不疑——他十分信任自己作為一個人的完整性。他和常規的滅世反派也不太一樣:他坦率地承認他的計劃“手段重于目的”;他坦白地說明戰爭就是他純粹的渴求,他要“讓你們看看這世界上有些東西是你們的哲學解釋不了的”。當然最初開始看Hellsing也是因為對這類題材沒有絲毫抵抗力:賣番茄醬的暴力美學,怪物,夜,人,鬼。有許多戰斗場面也相當讓人熱血沸騰,比如阿卡多折斷阿罕布拉的四肢讓他“學會豬嚎”、塞拉斯爆發后將索林的頭硬生生地貼著墻壁摩擦掉、死河的初次解放等等。就算單純地當作爽片來看也相當不錯,和當時看斬服少女和落水狗時的心潮澎湃有的一比。
大概和許多人相反,我比較不滿意的是塞拉斯和隊長的感情線。雖然在第四集就專門給了兩人室外打情罵俏的鏡頭作鋪墊,雖然我不否認隊長大概是個在女性眼里很有魅力的不錯的男人,但是我還是幾乎生理性地厭惡這種喜歡裝x、話很多、刻意賣弄“男子氣概”,而且一副我就要赴死了小姐我對你的愛不求回報只求死前一吻我不指望你愛我只要我愛你就好了只要我承受就好了的賣弄樣(另一個同類型的讓我厭惡的典型角色是素晴日里的皆守,這種類型總是如出一轍但又總能吃香)。或許我是為這種在我看來很作的男人卻總受到好評而感到憤懣吧。相比之下我還是更喜歡絕望的瘋子,AI這對cp我還是很喜歡的,嘻嘻。
懷疑昆汀看過這部cult動漫 各種歷史梗 強大的dialogue 宗教和神秘主義貫穿全劇 有對personhood/笛卡爾靈魂身體二元論的討論 還有宗教和戰爭狂熱的視覺解讀 “精英主角”的角色設置竟然巧妙的不討人厭 對女性角色的sexualization也在合情范圍 十分喜歡
除了劇情節奏都很棒,像一出戲劇。
活過2012年真是太好了,竟然能看到Hellsing完坑. 接下來的人生就是等火鳳燎原完結,星際爭霸拍電影,入江紗綾下海了
[2010.01.07]血腥依舊,不過居然還有奸尸的場面,這也太重口味了吧(-_-|||),沒想到女警Seras還有這么悲慘的過去o(╥﹏╥)o,更悲劇的是傭兵隊長居然掛了,直接導致Seras暴走……話說Alucard還是不是主角啊?上一話淪為龍套,這一話更慘,完全沒有出場機會囧
這不是動畫了,是歌劇。字字珠璣,句句戳心,少校演講只是其中之一。平胖的臺詞功,服就一個字。歷史梗用的極好。心目中和雙面騎士比肩的神作(私心嘛,諸君我喜歡戰爭,諸君我喜歡革命
大毒草呀,戰爭殺戮宗教死亡各種狂熱,對得起地獄之歌這名字。香吉士傭兵隊長:讓這樣的女孩死掉,我們男人會名譽掃地下地獄的不是嗎?就這樣赴死吧惡犬們,肚子吃了子彈疼得地上打滾,一邊罵著Fuck一邊赴死。/少校:諸君,我最喜歡戰爭了!這世上的斗爭對我來說就是一切,人就是為此而來到這個世間的
7/10。好久未看到如此病態迷戀血腥的作品了,沒有憐憫,只有殺戮和盡忠的思想,吸血鬼在嘻嘻哈哈的氛圍中收拾傭兵的尸體,吵著分食物和猜尸體的血型,更有甚者當納粹汽艇飛過時,處于大轟炸的行人紛紛引火燒身,被吸血鬼軍團咬飛的脖子爆炸,一時間血流成河,恐怖至極,但胖子少校目中無人地站在高空指揮死亡樂章,反派不只是把無辜的生命當成強大的陪襯,戴著貓耳的納粹少年也享受自己腦漿、眼球被子彈射穿的時刻,暴力場面的喜劇精神不僅中二、狗血,看久了也審美疲勞,大把宗教、人生哲學一本正經的胡言亂語,更是讓人想把這些說廢話的角色拖出來槍斃。女警好可愛,砍手+瞳孔黑化酷勁驚悚,除了小短腿、豆豆眼的萌系畫風,還大膽使用了當年罕見的、下面用一根棍子撐著紙片人運動、配上詼諧臺詞的手法,取得了不俗的趣味性,但緩沖氣氛的作用并不高。
豆娘竟然把10話OVA合并成1個條目,WTH?
諸君、任務ご苦労。
太裝了
讓我直接說吧 少校是所有動漫中最牛逼的BOSS。里面的演講極度牛逼。
有生之年系列 少校最后的確打倒了那個沒擁有自我的A叔 三十年后迎來一個擁有自我的A叔 真是越幫越忙 "能打倒怪物的,只有人類" 大小姐干掉了上校 上校卻沒干掉A叔 誠可見 上校只是一堆堅持自己是人類的可憐零件罷了
羅里吧嗦的
女警和管家道別那一幕挺感人的啊,片尾阿卡多和管家都變成了小孩兒也不錯。
差不多片頭放點往集回顧吧。。。細節都不記得啦|||||
自以為高級 劇設人設都太KUSO了
大概是今年看過最炸裂最爽快最帥氣的動畫吧。同為非正常人類設定+叔控+動作戲,黑街和hellsing大概差了100個xxx 前幾集一氣呵成狂氣畢露,歌劇納粹軍歌交響樂配暴力血腥到極點的畫面,贊美詩一樣的臺詞,有種讓人顫栗的癲狂美感。但最后兩集換了監督力道稍弱太平靜了,遺憾。吸血鬼打納粹很扯很帶感
拖了這么久終于完結,吊足胃口,看完老實說沒啥感觸,就是精彩,A叔狂拽炫酷叼霸天,這還不夠嗎。
太贊了!!!當年在b站蹲的10,你現在去哪找這種沒暗牧卡司爆表劇情不拖泥帶水的新番??喜歡A叔女警這對父女檔!!
恩,開了個好頭,但也埋下了隱患,角色的啰嗦重復對白有時候很難忍。結局也就這樣了,事實證明拖得太久的片子不一定都是好片子,對于倉田英之編劇的作品,可能我永遠也愛不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