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鈴蘭花的花語是幸福的回歸
按理說劇情,畫風,都不是我的愛,因為不夠美,個人認為的復古華麗系就應該和我人生中第一部漫畫:凡爾賽玫瑰 一樣,華美精華到極致,然而這不影響我把 艾瑪的第一部從頭看到尾.因為除了洛可可的奢靡之外維多利亞時期也是個人非常推崇的穿越點.
假如還需要個理由支持我看完,想必應該是梁邦彥的配樂了,配樂的起承轉合都緊緊地抓著劇情和人物。假如沒有這天人旋律,那么我沒有理由看完它,或者說聽完它,閉上眼睛聽著那些旋律,甚至幻想要不要跳一曲。
故事的節奏很慢,講的也就是一個灰姑娘的故事吧。然而女主角不是傲嬌的簡愛,也不是唯唯諾諾的言情受虐癖,她的人物形象很簡單,有自知之明的小女仆,這種淡淡的,沒有什么企圖的女主角,很大層面上不太遭人討厭,但是基本上也留不下什么印象,照比那種淡淡的外表內心氣場強大的故事女主角來說,這個人物形象不夠豐滿。不過,與世無爭,有眼力見兒,帶著萌系眼鏡的小御姐女仆,確實是我的菜呢.
看這部片子前,看了好多對于男主角的影評,看了動畫之后才覺得確實有道理,男主角確實窩窩囊囊,患得患失,甚至看起來沒有什么勇氣,然而放在舊時代,這種富二代的公子哥豈不就是如此,盡管癡情,但是沒有什么能力左右自己的人生,更沒有機會和社會的桎梏搏斗一番,倘若需要自由的愛情,那么盡管娶了老婆之后,再搞三搞四好了,這就是一個時代的愛情觀,盡管我討厭這個男主角,可是安插到后維多利亞時代,那種奢華帝國繁華的背后,這是一個時代愛情的悲哀,倘若太理想化,這部片子就叫做格林童話好了。
這部片子里,印度王子的角色安插的很好,因為不是英國人,所以他的看法可以無盡的表達著現代人的吐槽點,這樣,既表達了作者的感慨,也反襯出了男主角的苦處。個人很喜歡這種想愛就去愛,不能愛就收手的男人,游戲人生的同時有著自己的主見和計劃,外表活潑灑脫,沉思的時候卻又有自己的一套見解。
第一季的第七集可以跟隨男女主角游歷一下傳說中的水晶宮,第11集有點小虐。
在第一季的結尾,女主角手持鈴蘭回去了家鄉,同樣拿著鈴蘭的男主角等待著鈴蘭花實現它的話語,那收拾收拾情緒我去觀望第二季了。假如失望那就不回來吐槽了 :-D
2 ) 第三篇影評 從此愛上英倫風
優酷的動漫板塊一直是一個人類止步的存在,不知是廣電蓄意排擠日漫還是受賄國漫,類似喜羊羊的盜汗作品總會占滿“熱門頁面",讓筆者甚是心寒。第一次觸目英戀正是在優酷動漫專欄里,封面是一個長滿胡須的紳士后擁一位表情凝重的女傭,色彩單調的畫風以及萎縮大叔的姿勢令人頗有些不快,便心想可定又是一部渣片,毫無吐槽點的狗血作品。到了后來,嚼爛了后宮,惡搞,只能搜略純愛作品時,英戀才得以逆襲。
言歸正傳,故事發生在維多利亞時期的英國,也是工業革命和大英帝國的峰端,年輕的威廉姆斯在探望家庭教師凱利夫人時一見鐘情的愛上了的女傭艾瑪。雖然出身卑微,艾瑪身上卻有著一種淡淡的高潔氣質。帶著萌系眼鏡的御姐女仆設定也讓她萬般迷人。在水晶宮美麗的噴泉旁,兩人彼此表露了心扉,但因階級的差異,他們遭到了家屬以及世人的攻擊與反對,經過一番悲喜交加的離別與重逢,最終走到了一起。
作為冷門作品,聲優的表現給了我很多驚喜, 對角色細膩的情緒拿捏十分到位,尤其在重逢時的艾瑪的哽咽以及威廉在陽臺上的真情告白都得到了恰到好處的詮釋。作品內容細膩緊湊,富有張力,雖然是短劇制也做到了高潮迭起,再加上配樂精準到位,起承轉合都緊緊地抓抓住了劇情和人物,把整部動畫帶到了電影的高度。這里在補充一點歷史背景知識,故事發生在英國維多利亞時期,是保守派被商業自由派所替代的過渡時期。片中瓊斯家族是自由派代表,坎貝爾家族則是保守派代表。超越門第的愛戀不僅成全了這對戀人,也讓自由派脫離了束縛,這一點可以從最后那段威廉父親的表述中看出。
整部動畫宣揚了愛情的平等與尊重。愛情可以跨越傳統,跨越階級,甚至跨越性別,不論生病或是健康、富有或貧窮,都可以忠於彼此,相伴到老。
3 ) 《英國戀物語》:舊瓶裝新酒
當我看到導演是小林常夫時,對這部作品的興趣大為增加,自從《12國記》后,我就開始關注小林執導的影片。而給本片配樂的,依然是梁邦彥,我們小時候看過的電視劇《精武門》(甄子丹主演),就是他配樂的,他還擔任過B安的音樂監制。
《英國戀物語》的原名是《艾瑪》,很多人因此誤以為本片是改編自世界名著《艾瑪》,但其實并不是。
不過這部愛情劇本身卻也很有古典文學意味,故事傳統但不庸俗,敘述風格樸實毫不做作。而劇中的維多利亞風格亦令人稱嘆。現在的日本動漫,已經很有少有這么嚴肅認真的作品了,之前也就只看過《蟲師》等少數片子。
小林常夫對鏡頭的把控能力無疑是一流的,始終不緊不慢,原本很多應該是很煽情的場景,也被平穩地表現出來。
《英國戀物語》一片要我作一下總結的話,那就是“舊瓶裝新酒”,作者并沒有單純地注重于男女主角之間的戀情,而是花更多的篇幅,去描述愛情對周圍所產生的各種影響、以及擋在愛情面前的阻力——即“傳統觀念”,這樣的視角堪稱另類。
如何敘述好一段三角戀是一門大學問,很多三角戀的故事,作者都沒能平等把握好各個角色的尺寸,經常將一號主角的情敵演繹成“障礙物”,他(她)們的存在只是給男女主角的戀情增添了一點麻煩,而不是作為一個更為鮮活的角色去打動觀眾,包括一些經典的愛情劇都免不了有這毛病,像《東京愛情故事》,幾乎每個粉絲都在替女主角的失戀叫苦而痛恨女二號,而《橙路》又讓很多人為女主角的“勝利”而歡慶,作者對情敵雙方的刻畫,并不是一種平等的關系,經常是徹底地偏袒了其中一方,而讓另一方的特點不夠突出。相比之下,《太空堡壘》(《超時空要塞》)才是真正意義上的三角戀故事,作者同時給了男主角和兩位女主角大量的話語權,無論是活潑可愛的中國少女林明美、還是外剛內柔的女軍人莉莎,都很深入人心,甚至讓雙方的粉絲多年來大打口水戰未能分出勝負,在這場戀愛交戰中,沒有一個角色是作為物件存在的,彼此的表現都精彩之極。
《英國戀物語》也是講述三角戀,而且是“兩段”,即圍繞著男主角展開的“艾瑪——威廉姆——艾蓮諾娃”、以及圍繞著女主角展開的“威廉姆——艾瑪——漢斯”,當然還有哈奇姆,但他早早就退出了。
老實說,我很不喜歡男主角威廉姆,在第一季的第1集,就隱隱感到他不會是個很有趣的人,果不其然,而到了第二季,更讓我對他的印象跌到谷底。反抗傳統固然令人贊賞,可對婚姻不負責任,只能說操蛋!看到他口口聲聲一句“我現在愛上了艾蓮諾娃”進行求婚后又很快反悔,還一副自己是受害者的模樣,真令人作嘔。既然他不想和艾蓮諾娃結婚,為何又要求婚呢?而且還等到擺宴席了才又蛋疼地說自己反悔了,對婚姻如此不負責,這無論放在哪個階級、哪個時代,都是對求婚對象的最大污辱!
(那些給威廉姆唱贊歌的人,祝你們等到被告白后才被甩掉。)
片中我最喜歡的男性角色,是印度人哈奇姆,在我看來他比威廉姆要有個性多了,是一個貌似始終置身于事外、但又一直滲入其中的特殊人物。他追求艾瑪之所以失敗,大概還是操之過急吧。
漢斯不像哈奇姆那樣急,也不像威廉姆那樣拖拉,不過他也失敗了。然而漢斯又有什么不好呢?只是沒有主角威能罷。
艾蓮諾娃是令人同情的角色,她追求著一段從一開始就不屬于自己的戀情,本來有了一線希望,終于等到了對方的主動求婚,但又因對方的優柔寡斷化為泡沫。她努力過了,可人家只把她當消遣罷。不過正如我一再堅持的觀點,失戀是一種悲劇,但不是“結局”,艾蓮諾娃以后也許會遇到真正愛她的人,況且,我并不認為威廉姆值得她去愛。看到艾蓮諾娃最后重新振作起來,我認為她已經不是個悲劇人物。
至于女主角艾瑪,千人眼中有千種形象,不多說了,只是我個人認為,她還是放下頭發比較好看,平時的造型不符合我的審美觀(好吧,我承認我是庸人,不懂得欣賞)。
和眾多的三角戀故事一樣,我絲毫不在乎男主角最后選了誰,何況我本來就不喜歡這個角色,而女主角和那些失意的配角們,我也只是將其視作一個獨立角色看待罷。
4 ) 細節處無聲勝有聲
王子和灰姑娘的故事在文藝作品里面已經屢見不鮮,在現實當中門當戶對的婚姻從古至今總是占據著主流,因此,跨越階級的戀愛總是有一種神往的魅力。故事本身并沒有多少新意,講述男主和女主從相識、相知到相戀,再到想努力沖破階級的束縛在一起。
維多利亞時代,不用說英國,整個歐洲的階級觀念非常根深蒂固,王子必須娶公主,婚姻不是個人問題,更是關系到整個家族、甚至整個國家。婚姻更像是一種維系貴族之間的系帶,背后充滿著政治、經濟的聯系,因此,當時貴族之間的婚姻更多的是一種象征,這也導致貴族結婚之后往往會各自尋找自己情婦、情夫,甚至一方會為另一方打掩護。
當婚姻和家庭、家族聯系在一起,戀愛必然不自由。為什么封建社會的中國結婚必須講究經過父母同意,講究媒妁之言,因為古代經濟的落后,父母的養老往往需要依靠兒子,因此,兒子娶老婆不是一個人的問題,更是上一代的切身問題,所以父母才會在婚姻方面強加自己的各種意識。隨著社會的發展,當經濟發展以后,自由戀愛的土壤才逐漸成熟。
了解到這一背景之后,動畫中和男主和女主要在現實中在一起幾乎是不可能,而文藝作品顯然要高于生活。讓我對這樣一部作品動心的原因在于動畫在細節的處理可謂是十分用心和周到。老師的房子漏雨開始提示老師的身體將會每況愈下、懷表停止提示生命的終結,讓人不知不覺中進入到動畫的場景中。動畫用一集的時長表現了女主的聰明能干,卻在男主的父親攜男主登門拜訪的時候失誤頻發,見到男主的父親的緊張以及當父親表達了對男主婚姻的希望后的震驚和失落,及時當時女主沒有說一句話,但是細節表現明確無誤的讓人感受到了女主的心情。
當女主在老師離世之后女主想要向男主告別,隨著女主的視角見識了男主住處的豪華,無聲的視角讓人感受到了女主心中的絕望,哪怕遭受到了男主的妹妹的無端指責,沒有憤怒,只有淡然的一笑,也讓感受到女主心中明明確確知道彼此的不可能。
諸如此類,動畫的細節的用心表達達到了無聲勝有聲的作用,讓人在這樣一個俗套的故事當中仍然感受到了跨階級戀愛的震撼。
5 ) 水晶宮
這部動漫的時間背景是和倫敦舉辦第一次世博的時間吻合,讓我知道了水晶宮的存在,原來它是第一屆世界博覽會會址,令人惋惜的是它被燒毀了。“這幢建筑是一個以鋼鐵為骨架、玻璃為主要建材的建筑,是十九世紀的英國建筑奇觀之一,也是工業革命時代的重要象征物。它原先是世界博覽會首次于1851年在倫敦舉行時的展示館,這場世界博覽會的正式名稱為萬國工業博覽會。水晶宮于1854年6月10日由維多利亞女王主持向公眾開放。它作為倫敦的娛樂中心存在了82年。1936年11月30日晚上6點,在中央大廳的員工廁所內突然著火。很快大火燒遍了整幢建筑,第二天早上,除了一堆扭曲的金屬和融化的玻璃,其它什么都沒有留下。水晶宮的焚毀也宣告了輝煌的維多利亞時代結束。”百度百科如是說。
男主角請女主來到水晶宮參觀,兩人中途走失,最后男主角回到噴泉這處標志性地點時找到了女主。男主問女主為何知道他會回到這里,女主說“你說過你小時候你迷失時你家人就是在這里找到你”。兩人就是這么靜靜地相處,淡淡地相愛。由于最后兩人錯過了出館的時間,只好晚上也逗留在館內。恰好滿月,飽滿的月光通過玻璃屋頂透進來,灑落在寬廣的展廳里。他們坐在噴泉邊,女主摘下眼鏡,她清澈的眼神透露著寧靜,兩人終于在水晶宮里互表心扉。這部動漫簡單而劇情較為老套,但卻有著屬于她本身的淡淡的味道。
看的很糾結。。。兩個人彼此有好感地太快了。
超棒的原聲
Silhouette of A Breeze太美了,總覺得為ウィリアム?ジョーンズ配音的川島得愛和wa聲音好像
很有古典文學意味的一部愛情劇,故事傳統但不庸俗,敘述風格樸實毫不做作。本片講述的不但是愛情本身,也包括愛情對周圍所產生的各種影響。全劇24集(分成2季播出)。
古典英倫風啊
很純美
和原作比有改的好的有多此一舉甚至不能自圓其說的……艾瑪應該是更堅毅的,而威廉也不會像這季結尾那么楞……環境和背景很好!
愛情愛情愛情
愛瑪的存在像是浮在黑咖上的奶油,那種細膩在眼鏡夢娘和女僕裝的映襯下尤其華貴,梁彥邦的音樂和十九世紀的悠然氣氛相得益彰,只是比起威廉,我更加傾心于哈齊姆。
王子撒麻心疼
很有點理智與情感里面大姐的意思~愛死了
比較特別的一個設定 還挺有自己的特色的~
我喜歡的。我覺得音樂什么做的好好。
真的有點沉悶,雖然我一向很喜歡英倫風的日本動畫,但是劇情太弱是硬傷
音樂不錯,英倫質雅氣息很濃。
續集爛的一塌糊涂
鈴蘭
故事一般,畫風很贊
有一股悠長連綿的溫柔
梁邦彥的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