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空]播放記錄
視頻
兩年前,一部喪甜神劇風靡全網,圈粉無數。 非但一舉拿下2017年度豆瓣評分最高英美新劇的頭銜,而且迄今保持著9.1分的成績,居高不下。
兩年來,忠實粉絲們一邊興致勃勃地憧憬著續作,一邊憂心忡忡地掛念著詹姆斯的死活。 甚至有人放出狠話,表示如果第二季沒有男主就果斷棄劇! 在這里,小編負責任地告訴大家,第二季完全可以放心追。 因為我們的小可愛詹姆斯,和這部自帶消音的神劇,一起回歸了——
The End of the F***ing World 導演:露西·福布斯 編劇:查理·科維爾/ 查爾斯·S·福爾曼 主演:杰西卡·巴登/ 埃里克斯·勞瑟/ 娜奧米·阿基 / 喬納森·阿里斯 首播:2019-11-04(英國) / 2019-11-05(美國)
本季表現依舊不俗,目前豆瓣評分9.2,略勝前作一籌。 先來簡單回顧一下第一季的劇情。 認定自己精神變態的詹姆斯,和出口成“臟”、囂張跋扈的艾麗莎一同踏上了一場說(離)走(家)就(出)走的旅程。
途中不斷惹是生非,所到之處一片狼藉。
但情愫也在朝夕相處中悄然萌生。
逃亡到了最后,為保護艾麗莎免于刑罰,詹姆斯把過失殺人的罪責全部攬下。 面對警方的追擊,他孤身一人,拼命地向大海跑去。 伴隨著一聲槍響,第一季正式宣告完結。
這無疑是一個震撼人心的結局,但也難免讓觀眾感到困惑和遺憾。 關于詹姆斯究竟是死是活,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 誰也不知道,第二季編劇是會讓他“復活”,續寫未完的故事,還是引入另外的主人公,開啟全新的故事線。 就這樣,這個讓人牽腸掛肚的懸念,一直延續到了第二季第二集的第二部分,才終于被揭開。
一切正如詹姆斯回歸后的第一句內心獨白所言—— “那是一個恰到好處的結局,一個命中注定會失敗的愛情故事,一個完美的悲劇。”
“然而,我沒有死。”
那么,就讓我們把時間線往回倒一倒,看看過去的兩年里都發生了些什么。 在海邊被捕后,艾麗莎和詹姆斯被迫分開,天各一方。 因為這出鬧劇,艾麗莎的媽媽被丈夫拋棄,變得神經質。 于是,孤兒寡母決定搬去鄉下,和姨媽同住。
住在姨媽家的這一年,艾麗莎的生活逐漸歸于平靜: 得到了穩定的工作,認識了溫柔的男孩,很快就發展到了談婚論嫁的程度。
與此同時,詹姆斯那邊的情況卻壞極了。 海邊的那一槍沒有奪去他的性命,但使他患上了性功能障礙。 法庭判他無罪釋放,可艾麗莎的媽媽已不準他再和女兒見面,還逼他寫了封絕情的親筆信。
此時的詹姆斯只剩樂天的老爸陪在身邊。 但好日子沒持續多久,老爸也因心臟病突發而離世。
一無所有的詹姆斯再沒有勇氣回到家里。 從那天開始,他就抱著爸爸的骨灰,在二手車里頹廢地度日。
但該相遇的人總會相遇,叛逆少年的生活也自然不會永遠波瀾不驚。 兩顆神秘子彈的出現,讓艾麗莎和詹姆斯的命運再度交纏在一起。
子彈是邦妮寄出的。 邦妮恨透了艾麗莎和詹姆斯。 因為他們“謀殺”了她的“男朋友”——那個試圖侵犯艾麗莎的變態教授。 和艾麗莎、詹姆斯相似,邦妮也有著無比灰暗的童年。 她的媽媽是一個嚴苛的女人。
年輕時因為懷上了邦妮而沒能實現讀大學的理想,只好寄希望于孩子,打小就對她苛刻至極。 后來,失業的丈夫也被妻子的壓力擊垮,默默離家。 她開始變本加厲地懲罰邦妮。
高中畢業,邦妮沒考上大學,但找了一份大學圖書館的工作。 就是在那里,她迷上了哲學(PUA)教(大)授(師)克萊夫。
在后者的誘導下,兩人建立起長期的性關系。
對于邦妮來說,克萊夫當然是她的全部,她的唯一。 可在克萊夫的眼里,邦妮不過是他諸多獵物中的一個。 這段不對等的關系讓她的內心日益扭曲。 當克萊夫被殺的消息傳來,她徹底崩潰了。 她發誓要為克萊夫報仇,她一定要親手殺掉艾麗莎和詹姆斯。
懷著憤恨和陰謀,邦妮給兩人分別寄出了刻有名字的子彈。 詹姆斯察覺事有蹊蹺,遂來到艾麗莎的住處。 在無邊的黑夜里,兩人終于以一種尷尬而不失浪漫的方式重逢。
時機很巧,也很不巧:第二天剛好是艾麗莎舉行婚禮的日子。 可想而知,艾麗莎在婚禮上落跑了。 她身著一襲白紗,跳進詹姆斯的二手車。
跟上次一樣,兩個年輕的孩子一起,開始了新的流浪。 他們的冒險依舊意外連連,這一回,邦妮就是那個最難纏的意外。 帶著一把匕首和一支手槍,邦妮搭上了他們的車。 兩人渾然不覺,危險正在逼近。
至于接下來又發生了哪些稀奇古怪的事情,小編就不多劇透了。 但可以肯定的是,這一季的結局絕對不會讓大家傷心。 總體來講,第二季算是不錯的續寫。 一方面繼承了前作的亮眼風格——懷舊金曲不斷,喪中淌著甜蜜。
另一方面,值得一提的是,本季重新審視了艾麗莎和詹姆斯之間的感情。 自從第一季播出之后,關于本劇是否有必要制作續集的爭論就未曾停息。 因為就故事本身而言,艾麗莎和詹姆斯的青春、反叛,以及身份認知、自我解構,其實已經在第一季的最后一聲槍響中正式宣告完成了。 逝者無需復活,冒險不必繼續,糟糕的原生家庭帶給心靈的創傷,往往直到最后也等不來一場有效的救治。 事實上,從來沒人能夠真正將其救治。 詹姆斯的死已然傳達了以上所有,在藝術創作的層面上,這亦是一個再驚艷不過的結局。
可是對于由衷喜愛兩位主人公的觀眾而言,這些似乎還不夠。 在戲劇的世界里,人們想看到的終究是一幅美好的圖景。 哪怕必須經歷許多波折,但只要他們還活著,能相愛,會成長,再怎么折騰都沒關系。 所以,不出所料,新一季的畫風“正常”了很多。 艾麗莎不再像當初那樣暴躁,詹姆斯也徹底顯露出軟萌的本質。
同時劇情更多地聚焦于對兩人情感的刻畫。 關于他們如何測定對方在自己生命中的位置,以及如何接受自己有理由被愛,亦有能力去愛的事實。 從再次見到艾麗莎的那一刻起,詹姆斯就打算表白。
他早已不是最初那個一心想著殺人的“變態”。 艾麗莎喚醒了他對世界的感知,讓他想要試著愛一個人。 但是問題在于,他不知道怎樣把愛說出口。 更何況,對象還是艾麗莎這種硬核少女。 艾麗莎根本不給他表白的機會。
事實上,詹姆斯慘歸慘,但在這段關系里,反倒是艾麗莎的處境更艱難。 一來,詹姆斯手刃強奸犯的場面在她的腦海里揮之不去。 二來,那封莫得感情的分手信始終讓她心懷芥蒂。 三來,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她畢竟已經嫁為人妻了。
在重重顧慮的撕扯下,艾麗莎搖擺不定。 所以她會突發奇想和詹姆斯接吻,等回過神來又把他關進廁所。
所以她心里明明喜歡,卻偏要兇他,讓他傷心。 這樣執拗的艾麗莎,即便是在詹姆斯說出那封信的實情后,依然嘴硬。
兔子急了都咬人,詹姆斯再溫柔也會生氣。
于是,兩個口是心非的人最后還是談崩了。 他們又一次分開了。
有時候,分手僅僅是句點;但有時候,分手卻是契機,讓人更清醒,更珍惜。 對于艾麗莎和詹姆斯這種別扭的小孩來說,短暫的分手其實是好事。 回到家里,艾麗莎開始整理自己的內心。 她和托德提出了離婚的請求。 她當然不忍心看托德難過,但此刻她非常確信,這是對的事情。
詹姆斯的氣也消得快,一見神秘的邦妮驅車往艾麗莎的方向開,就立馬掉過頭跟了上去。 到了晚上,剛剛分手沒幾個鐘頭的倆人又在艾麗莎工作的咖啡館相遇了。 這一次,詹姆斯幫艾麗莎報了警,艾麗莎保護了詹姆斯。
危機解除后,和死神擦肩而過的兩人終于卸下了包袱。 詹姆斯緊緊抱住了艾麗莎,艾麗莎也難得地說出了“對不起”。 在夢魘開始的地方——那幢豪宅,他們迎來了與過往、與彼此、與自己的和解。
如果說第一季之所以能夠封神,是因為它抨擊了普世價值對自由靈魂的無情傾軋,讓已被社會規訓的觀眾好好地放縱、發泄了一把。 那么,第二季確實相對保守,卻也更加貼合實際。 它讓我們相信,破碎的心靈可以重塑,殘酷的成長歷程也未必非得以毀滅作終。
大概正是由于此,不少粉絲認為這一季相較于前作不夠“原汁原味”,好像艾麗莎和詹姆斯已經變得和平常人家的乖孩子沒什么兩樣。 但,再酷的小孩也得長大,不是嗎? 長大的過程固然充滿煎熬,可也并不總是導向消極的結果。 是成長讓詹姆斯學會接受爸爸的親近,明白愛是值得守護的。
也是成長,讓艾麗莎懂得在適當的場合控制情緒。
她甚至知道了,不該因為一時的膽怯而偽裝出一顆真心,用虛假的承諾把無辜的男孩蒙蔽。
雖然看上去沒有以前瀟灑、狂妄,離經叛道,但我卻覺得,如今的他們更可愛,也更完整了。 看透了這個世界的冷漠和無趣,仍舊有的可掛念,有的可留戀,還有誰比他們更幸運呢? 所以,不必太過抗拒“妥協”或是“和解”這類悲傷的字眼。 笑瞇瞇的詹姆斯和不罵人的艾麗莎一點都不懦弱。 長大后能夠和所愛的人攜手對抗全世界,明明才是最酷的事。
我不想苛責第二季的溫和、正統和許多人口中的“循規蹈矩”。 我由衷地為最后艾麗莎和詹姆斯面對彼此、面對未來、面對過去遺留的諸多問題的那份坦誠和勇敢感到開心。 長大了的他們,依然保有憤怒的權利,也依然可以跟這個**的世界,一杠到底。
*本文作者:kiwi
同大多數《TEOTFW》的劇迷一樣,我信奉著「續作必翻車」的定論,但當花了一整個晚上看完后,盡管沒有了第一季時帶給我的驚艷。但不可否認,它仍是對的起劇迷兩年等待的的佳作。
本季的最大亮點是男主James并未身亡,而在此之前官方在宣發過程中似乎刻意“雪藏”男主的形象,以及海報中女主面前的骨灰盒更是吊足了劇迷們的好奇心。
另一個亮點則是加入了新角色邦妮(娜奧米·阿基 飾)與第一季中反派教授的感情線,而本季James與Alyssa的故事也圍繞著這條感情線進行展開。
相信大家看完后都會發覺,James的性格相較于第一季有了很大的改變。那個對凡事不以為然,臉上永遠只掛著一副表情的男孩兒不見了。他開始擁有更多的情緒,他會在車里對Alyssa大吼,會在得知Alyssa即將嫁人時低落,會抱著Alyssa放肆哭泣,會在回憶起死去的父親時失意,會開始讓臉上掛滿笑容,會在Alyssa身邊勇敢地說出“我愛你”。會在給Alyssa寫信時,還不忘在一大推的責備后,倔強地加上一句“萬事順利”。
變化的只有James嗎?當然不是,盡管Alyssa還是那個“一言不合就做出瘋狂舉動”的狠女孩,但當她和James去吃快餐時,已經不像第一季那樣盤算著如何逃單,而是懂得了服務員會因客人逃單而受到懲罰。在森林公路初次遇見邦妮時,擔心她遇見壞人。在旅館老板騷擾邦妮時,為邦妮解圍。她開始卸下堅硬的外殼,流露出柔軟。
還記得第一季最后,James奔跑在海岸上時的那句獨白嗎?“我剛滿18歲,我想我明白了人對彼此的意義。”
這一切的變化,都因“我”變成了“彼此”。每一對“彼此”,都曾想讓對方懂得自己的苦楚、在乎、努力和心意。而與此同時,每一份情緒都將身不由己。一切都伴隨著歡喜或揪心,但比什么都更加真實和溫暖。他們不再“酷”,他們在變好。
而作為推動情節的重要角色,邦妮如同第一季的Alyssa一般,骨子里透著反叛,掙扎于厭惡的生活里。而她更是眾多受害者的縮影,對教授施以義無反顧的愛,甚至為此策劃了一場“復仇”。在教授初次登場的那堂課上,一個細節是不可忽視的:教授將教學課本扔出門外。作為在原聲家庭里遭受批判試教育的邦妮來說,教授不安于墨守陳規的性格深得邦妮的喜愛。乃至于教授對邦妮的贊美“像一條鮭魚”,“你很好看”等,更是讓邦妮體驗到了在家庭中所缺失的鼓勵。這就不難理解為何邦妮選擇去“復仇”,對她而言,失去的不僅僅是一個愛人,也是為數不多認可自己的人,哪怕那一切都是謊言。
在劇中Alyssa的回憶里,也時常閃回著第一季教授對自己未遂的強奸。不難看出,此時的Alyssa已患有Rape trauma syndrome(強奸創傷綜合癥)。而她最終也選擇回到那座公寓,去直面纏繞已久的夢魘。
是啊,這個世界里有太多令他們憤怒和痛心的事了。
去他*的,不負責任的家庭。
去他*的,未遂的強奸。
去他*的,萬惡的資本。
去他*的,無趣的生活。
去他*的,世界。
不,它們不是世界的一切。
逆流而上的鮭魚,遍體鱗傷,卻心中無恙。因為世界不是野獸的尖牙和利爪,是河流與海洋。
寫到這時,我莫名想起了樸樹的《平凡之路》:
我曾經跨過山和大海
也穿過人山人海
我曾經問遍整個世界
從來沒得到答案
我不過像你像他像那野草野花
冥冥中這是我 唯一要走的路啊
……
山和大海,你們跨過了。
我便不再奢求有第三季。
在世界擁抱你們之前,
好好擁抱這個世界吧。
James & Alyssa,我愛你們。
第二季比較第一季給我最直觀的感覺就是流暢了不少,臺詞和鏡頭有一種奇妙的和諧和如出一轍的幽默,鏡頭和各種設置堪稱絕妙,及其能渲染氣氛。
比如Alyssa穿著婚紗和James在跑來跑去,這一段真的很好,不論在人生的什么時候,我都可以永葆赤誠陪你到天涯海角。 還有Alyssa一邊說忘記了James寫給她的”分手信“的內容,一邊在心里默背,背到氣憤處表情還有變化,James在旁邊小心的看著她,眼中滿是柔和。
?James
這一季的James真的變了好多,我都快不認識他了。看到這一季常常溫暖的笑著的他,有誰能想到這是上一季開頭,殺了無數動物的反社會少年呢? 誰能想到,最初他只是在等待一個謀殺她的時機,最后他卻在等待一個說“我愛你”的機會呢?我想,第一季是Alyssa治愈了他,她教會了他什么是愛;而第二季康復期父親給他的陪伴。 尤其是“自從發生了那件事以后,父親開始學習如何做好父親的網課”,則二次深深治愈了他,雖然命運捉弄,父親突然病發去世了。但是那份愛還在,就像那個James走哪都帶著的骨灰, 愛和希望都還在。 看到James這樣的變化,我真的為他感到開心。我希望James真的幸福。
?Alyssa Alyssa穿著婚紗攔下James,尤其James也是穿著黑白正裝還打著領帶。這一季基本Alyssa就這一套衣服,于是走哪都被調侃和James是新婚夫婦。Alyssa這一季不按套路出牌可謂達到了巔峰,可以說這一季所有的反轉都來自于Alyssa了。
① 前一秒準備結婚,后一秒逃婚,再下一秒又確實結了婚,親了James,又對James很mean。 ② 非要回去,回去后找到丈夫道歉下一秒卻又要求離婚。 ③ 結局一切風平浪靜之時,又留下紙條,突然消失…這一切的一切,如果光是看表面,真的很神經質。
急的連James都喊了一句,“你不能親了別人又對他不好!這樣別人會摸不著頭腦!”(心疼James) 但是她最后也坦白了,自己真的需要得到心理治療,她也真的不懂自己的心。在面對太快,太多,太殘酷的現實時,在尋找自己該如何活著如何抉擇的一切努力中。 她原本就敏感,多愁的心,幾乎快被揉碎了。
收到那封狠絕的分手信時,不知道Alyssa是怎么度過那段時光的。只是后來她的生活中不斷的強調“麻木”,“不再敏銳”這樣的字眼。 就好像失去了James如同失去了靈魂,只剩軀殼一般,什么都無所謂了。 看著Alyssa欺騙著James不再記得那封信里寫了什么,又在心里無比熟練地一字不差地背出所有內容,這種滋味可不好受。Alyssa的成長真的不易,所以我也理解這一路上她所有的糾結與徘徊,迷茫與恐懼。
當然,這一季中,也少不了Alyssa讓我驚喜的變化。 她不再對誰都出口成臟并且吃霸王餐,因為自己的打工經歷,她了解了服務員的不易(逃單會從服務員工資里扣),會要求James一定要付款; 逃婚后回去的第一件事便是給Bonder道歉,給他一個交代,這是她更有責任感的體現; 一切事情結束后,甚至回到了夢魘發生的地方,盡管她是如此的恐懼,或許是被Bonnie觸動,她決定嘗試努力去面對,而不再僅僅只是回避。 我想Alyssa身上真的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雖然看起來是個暴躁的野丫頭,但是內心多么善良又溫暖。 她很喪,卻也很可愛。
影片主要圍繞男主James和Alyssa出逃各自的原生家庭為背景,在路上他們相互了解,面對危險,體驗愛情。隨著第一季結尾的一聲槍響,James的死活尚不得知,足足地吊著觀眾的胃口。觀眾這一等,就等了兩年。
劇情其實并不復雜,加起來兩三個小時也就是一部長篇電影的體量。 第一個重要的點就是James沒有死,受傷住院,判了緩刑,被Alyssa媽媽逼迫寫了訣別信,痊愈之后他的父親心臟病發作去世,孤單一人的James決定去找Alyssa。 而Alyssa收到信心灰意冷,決定忘了他開始新生活,認識了托德,準備結婚,結婚前一天陰差陽錯又遇見了James,第二天兩個人踏上了又一場奇幻之旅。
整個故事還是延續第一季頹喪陰郁又帶著一絲甜的氛圍,Alyssa還是那個面對任何情況都一副臭臉滿嘴fuck和shit的陰冷少女,James也還是那個不善言辭,有點優柔寡斷的小男生。但還是有些變化,兩個薄情寡義的家伙因為對彼此產生依賴也變得溫柔起來。 印象很深的是James悄悄觀察Alyssa有一段時間了,因為看見她有新的戀情就忍住沒有打擾。開車在她工作的咖啡店附近轉悠,Alyssa某天晚上又看見他,忍無可忍就氣沖沖去砸門,結果車門一開發現是James,第一句是OMG,第二句就是fuck。
James本來滿懷期待的準備和Alyssa見面,結果看見她和新男友,笑容逐漸消失,抿著嘴唇灰溜溜轉身回去的樣子太讓人心疼了。
另一個記憶深刻的場景是兩個人逃出來后在拖車廠后面的山坡上,Alyssa穿著婚紗,James穿著西裝,兩個人坐在荒山野地的破沙發里。Alyssa睡著了(其實沒有),James把自己的西裝披在她身上,悄悄練習說我愛你的時候。
再有就是兩個人的互動,從拖車廠偷車出來笑的像回到了第一季。Alyssa掏出那個扳手的時候真的有那種“她又開始了”的熟悉感。兩個人在旅館的那一吻,雖然之后又鬧別扭了。
第二天早上兩個人在議論邦妮和旅館老板睡了的相視一笑。當然兩個人也有吵架鬧別扭和邦妮三個人在咖啡館的最后對峙這些一波三折的插曲。最后Alyssa一個人跑回那個教授家去解開心結,James憂心忡忡的追去找她,兩個人的默契程度倒是天造地設的絕配。
“缺少愛的人的問題在于,他們不知道愛是什么樣的。所以他們很容易被騙,容易看到并不存在的東西。” 這句Alyssa的內心獨白,是在為Bonnie的行為注解,同時也是這三個缺愛的孩子的心聲。
或許有人覺得,上一季那濃墨重彩的轟轟烈烈,才是屬于Alyssa和James最好的結局。但我覺得,這一季的回歸,雖然情節略顯平淡,卻是更加有力量的存在。 不管不顧的張狂,是很多人共有的青春的遺憾,畢竟誰不曾做過一個與愛的人亡命天涯的夢呢?
相比常規的懸疑劇,它多了一份詩意。喜歡這部劇,不僅僅是因為兩顆叛逆孤獨的靈魂越走近越溫暖,更是因為他們在看清世界的糟糕和不如意之后,仍舊摸爬著前行。 這部劇治愈了他們三個人,同時也治愈了我們。
有一個細節,第一季在餐廳Alyssa第一次握住James的手,握住的是燒傷的左手,那時候她第一反應說“不是這只奇怪的手”,James就乖乖換成右手。這一次Alyssa直接握住了左手,奇怪的燒傷的左手,她打心里真的接受了James。
他們逃離了那令人窒息的現實,一輛車,兩個人,只要在一起就好像擁有了永遠。而那聲槍響并不意味著結束,它紀念著他們的愛情, 莽撞、青澀,卻純粹、濃烈。 第一季的故事里,寄托了太多未完待續的夢。
但殘忍的是,只要是夢,總歸有醒來的那天。 度過最初的迷茫,我們總還是要長大。成長是可惡的嗎?是剝奪生命,愛和自由的元兇嗎? 第二季,Alyssa和James其實也在用他們的實際行動,告訴我們關于這個問題,他們的答案。 做夢何其容易,醒來總是不易。磨去棱角便是妥協嗎?就如變得溫柔的Alyssa和變得溫暖的James,誰能說這只是妥協,而不是經由生命的打磨,露出了內層更本真的璞玉?
故事的結尾,兩個人在山坡上解開誤會,Alyssa說她聽見了那句話,James回答了一句我也愛你,兩個人最終重歸于好。并且還在第一季的基礎上進行了升華,由一輛車開始,由一輛車結束。在那棟房子里開始的故事最終在那棟房子里畫上句號,從覺得自己有病,到找回自我,再到正視自我,一切都以一個圓圈串聯在一起,并在互相告白的圓滿結局中向前發展。
不管你有多么喪,這個世界上總會有一個人,他可以拯救你。最后的鏡頭一改以往灰暗的基調,此刻的鏡頭是陽光明媚。兩個喪到谷底的人終于說出了“I love you”,開始在這個世界互相依偎。
人們始終在成長,每個人都帶著原生家庭給予的創傷。我們都曾深信不疑,永遠孤獨,不值得被愛,恐懼擁抱,恐懼付出,恐懼真心。 但幸運的是,新的經歷不一定總是給予更深的傷痕,它也有可能是一劑解藥,一方“期待已久,你終于到來”的良藥。 讓我們看見他們的幸福,她輕輕握著那滿是傷痕的手,身前是群山與朝陽,而身后卻還有一個關于愛與救贖的故事。
為別人穿上婚紗,卻對我的分手信倒背如流。
下定決心繼續生活,卻對你的危險義無反顧。
被母親強迫學習的乖乖女做不了學霸,
精通存在主義的教授可能是人渣。
缺愛的人大多曾經犯錯,因為不知道愛的模樣而被渣男騙,但更可怕的,是自我欺騙。
相愛的人難免羞澀,因為恐懼不能讓對方幸福而默默放手注視,但最甜蜜的,是終成眷屬。
為你殺人,為你挨槍子,為你逃婚,為你私奔,和你撒下骨灰,和你共生死。
你不能親了一個人,又對他不好。
我從沒有因為見到一個人,而這樣又開心又難過。
人生到最后,不過是燒成一團稀泥,骨灰撒在父母愛情開始的地方。
這個世界不需要我們這樣的垃圾。 所以,去他媽的世界,我只愛你。
我是俊俊,電影/文學優質答主,連續更新優質內容已經超過800天沒有斷更。
僅影評內容在知乎已經超過200K贊。多次寫出微信10w+和豆瓣官方轉載。
看完記得點贊+關注,禁止抄襲轉載。謝謝。
若把女男主分別看成是真我與表我:真我桀驁卻只能默默忍受,表我看似怯懦卻一直在練習虐殺。真我與表我一見如故,真我想通過表我實現沖動的成熟,表我想暗中毀滅真我,在互相了解的過程中,表我替真我掃清了外在兇險也找到了自己釋放殘暴的出口,真我逐漸感化了表我,只是因為缺愛讓ta們成為17歲的這個樣子,實際上兩個都是小天使,并發現已經無法離開彼此。沾染過鮮血的表我不得不被迫放棄離開真我,而真我也開始想讓自己變得正常,但真正面對自己的PTSD,以及19歲的成熟與準備要進入正常生活時,表我又出現在她面前,一直默默關注著她,讓她意識到,只有原來的那個表我才真正吸引自己,于是在婚禮上逃出,又經過一系列波瀾終于能夠直視自己內心的陰霾,最終選擇與表我攜手相伴今后,共賞一路的風景。
個人看法。可能有劇透。
看劇的時候,被彈幕帶節奏,帶得很煩很煩。我知道大家想看什么,仍然像第一季那樣,又喪又甜的少年少女,依然滿口真相,與世界為敵,來填補和滿足我們生活中不敢做的空虛,出于我們自己的私心,希望這兩個小獸互相舔舐傷口,卻永遠不要被治愈。
現在的評論常常這樣,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為了反套路而反常理,簡直忽視了看待一部劇的時候應該抱有的態度。有時候會拒絕覺得俗氣的溫暖,有時候會拒絕成長的話題,有時候還會討厭那些看上去永遠樂觀積極的人。
很多人只在關注第一季中槍的空白,卻忘記了James的那句話:“我想我明白了人對彼此的意義。”所以James為什么還要折騰他笨拙地努力著的爸爸?這是你們想看的嗎?這是所謂“落入俗套的劇情”,但是這是我們想要的真實。
真相就是,經歷傷痛的我們,永遠不會輕易忘記。我們試著戲謔,試著逃避,我們建立了自己的小天地。但是這些終究是幼稚的。沒有人可以用這種方式永遠地生活下去。小天地崩塌了不是世界末日,我們被拖拽出來,無法抗拒地去面對這冗長的人生,以及無法預料的還能更cao蛋的事,這才是這世界最cao蛋的地方。我們看著人渣被殺了覺得痛快,我們覺得他們沒有錯,但是這樣他們就能心安理得了嗎?他們就能回到從前,以為自己是個小變態,想殺個人的時候了嗎?邦尼一開始有點點像第一季的James,酒館老板可憐兮兮說了好話,她就放下了槍,真正面對的時候,一切都變了。和James不同的是,有了第一次,在心中重新燃起了復仇的火焰后,她就更容易地走向了黑暗。而james早在第一季就已經不是個小變態,他變得溫柔,像個天使。
殺人不是他想的那么無關痛癢的事,他發現了,上帝視角的我們,哪怕電影看得再多,也必須也意識到這點。他們不可能回到過去了,不可能輕易地在重逢之后就相擁然后再愛上彼此,他們殺了人,不管那個人怎么樣。然后一個人差點死掉,又失去了所有親人,另一個人帶著差點被強和滿身是血的陰影,試著融合,尋找真實的存在感。
而且這不是他們僅有的傷疤,能看出來,深深影響著男主的還有媽媽的離開,他也想方設法從女主那里找安慰,不僅是他因為愛她而為她挨槍子的安慰,還有他失去所有親人后心里還有一個人要牢牢守住的安慰,還有媽媽離開留下的深刻影響的安慰,他渴望女主明確的回應,讓他知道他還有一個存在的意義,他想把女主變回事前那樣,那個改變了他的女孩,他試著溫柔,結果卻用力過猛,無視了女主的成長(所以不要再總是說女主然后心疼男主了,男主也不是完全純情的,不然就不是英劇了,后面兩個人都說出來而且互相道歉了,雖然一開始我也覺得虐男主虐的我心疼,但是看著看著都懂了)。而女主想要填補看著愛的人中槍的心痛,在這之中還有男主一封信甩掉她就音信全無的誤會,這使她產生了難以抗拒的矛盾。她想要忙一點來讓自己從無法拒絕的陰影圖像中抽離出來,而且她不自覺地仍然反抗著媽媽,想要快速結婚來給自己找存在感,但是聽到媽媽說這男孩真好的時候,她想到媽媽失敗的婚姻,她害怕了,不止因為心里還有James,而且因為她發現這根本行不通。女主回到James身邊后,也自顧自地開始放縱,不再假笑,沒有克制地發泄,只想找回適合自己的棱角,卻傷害了同樣還沒有痊愈的男主。這兩個人從第一季其實就開始從對方身上找答案,他們早就開始改變。我們總是向愛的人發泄,自顧自地寄托希望在他們身上,卻不知道他們有多么累,忘記了他們也有傷。當兩個人發現對方都變了的時候,不止是得不到愛的確定的誤會,還有一種依賴幻想的破滅,于是他們都爆發了,然后分開。直到男主返回去找女主,女主看到廚房里的男主,這時候,他們才真的找回了真心,對彼此的感情變得純粹,我的心放下了。
Plus,本來以為跟女主結婚的那個男生是個美劇典型的下半身思考憨憨,結果沒想到他是認真的,對女主也很好。但是事實是,他肯定承受不了女主的傷痕,也不是每個受傷的心靈都是需要一個老實踏實平淡的人來治愈的。愛情是真實存在的,也確有它的神奇之處。我看彈幕里有人這里說女主真幸運,不得不說,懷疑彈幕里的人抱著看韓劇的心態在看這部劇,男女主吵架了就求和好,經歷過這些,難道都是說翻過就翻過的嗎,因為有男主和一個好人愛著所以說女主就是幸運的嗎?她自愈的屏障就是作嗎?雖然有時候我看著也生氣,不過男主視角的女主真的閃閃發光,就覺得她值得,然后反思生氣可能是來自我這只單身狗的嫉妒吧哈哈。
邦妮,從小就接受畸形教育,遇到了一個看起來不同于世俗的教授,我覺得首先是他對死板教育體制表現出的鄙視吸引了她,這滿足了她內心深處從媽媽教育的影響下逃脫的心態,然后病態地愛上了他。沒有上帝視角的話,被教授蒙蔽雙眼是可以理解的。大家都在罵她,她也是受害者,因為教授打醬油,所以就沒有人罵他了嗎?其實這種事情也挺普遍的,仿佛那個男人死了就脫罪了,深受影響的可憐的女人,卻成了變態。想起五十度*里面(忘了哪一部了),男主之前的一個奴隸,要傷害女主,彈幕里說這個女人恐怖變態精神病,只有很少幾個人脫去男主的主角光環責怪他。看到他們救贖了邦妮,肯定有人失望極了,可是不然呢?想讓他們怎么做?再讓邦妮死掉嗎?如果第一部就是從邦妮的傷痕視角為主角開始演就不會這么想了吧。反套路是需要底線的,想一直出乎意料的話,可以去看惡搞。
不管怎么貼上喪甜愛情的標簽,這部劇從一開始就帶著家庭影響這條重要的線,我們不可能合上眼睛磕糖然后避而不談。
年輕的時候,以為自己有什么不得了的經歷,所以給自己披上了刺猬的外衣,就像那些爭著說自己有抑郁癥的孩子。直到突如其來地撞上這世界無比cao蛋的一面,才發現自己之前幼稚爆了。曾經不入世俗的怪胎,最后會被生活折騰成失敗者,抽點時間懷念懷念從前那個自己。(還在期待著的無恥之徒因為更長,所以更仔細地表現了這一點。他們家老二,到最后完全失去了天賦,被生活逼成了找雞湯喝的疲憊的家伙。一家人成年前后完全反轉的生活狀態也很真實。)未成年和成年,這兩個世界不一樣的。可能因為這樣,所以第一第二季的風格也不一樣了。第一季色彩什么的非常大膽,配樂也都很刺激,有點夢幻,是我們喜歡的少年少女,是我們想要的青春。而第二季整個都是暗淡的,氣氛低沉郁悶,兩個人很難正常溝通,憋不出什么讓人舒服的話來。Alyssa結婚,逃跑之后又回去上班,做她討厭的事,面對她討厭的人。這些都是成年人的故事了。我在看的時候也不自覺地把他們當做成年人看待,而不是那兩個在校園里無畏冷漠,特立獨行的孩子。我們能永遠逃跑嗎?就算閉上眼假裝不知道,我們也不可能脫離這一切,人生比你想象的短,但是卻很漫長。
喜歡第二季,因為給我的感覺太真實了。記得高中學校被人縱火,有的同學去世了。消防演練用處不大,因為突發情況手頭根本沒有手絹或者毛巾,把一大瓶水分給好幾個同學灌在袖子上,冒著大煙跑出來,心里并沒有什么特別的感覺,回宿舍才慢慢后怕,就像面對重擊,卻表現得十分冷淡的男女主,實在是一片空白。晚上坐在廣場上等待通知,看著天空,覺得自己什么都不會怕了。其實呢,以后還是連抽血都怕的要死。后來上了大學,因為理想和家里起了沖突,家庭對我的束縛和個性的忽略第一次讓我感受到恐怖,冬天光著腳在宿舍樓下的秋千上差點哭到斷氣,突然覺得自己作為人存在的毫無意義,完全喪成女主。然后掛了幾科,回家發現我最愛的姥姥得了絕癥,干巴巴地躺在床上期待著我,父母也被折騰得心力交瘁,那時我覺得我的靈魂都被撕碎了。可又能怎么樣呢?還是要爬起來,用別的方法向我的理想靠近,還是要迎合著家里的想法,用力地討好他們,不想再自私地對他們殘忍。跟小時候相比,性格已經發生了180度的轉變,而且并不是有益于自己的方向。有時候想起來,那些艱難地爬行著的時候,我并不是看開了,我沒有主動積極,我好討厭這樣的自己,好像自己低下了倔強的頭顱,有一種被灌了雞湯的難受。可事實是,沒人灌我雞湯,但是無法抗拒的,我們要往前走,再不低頭,就是愚蠢。這世界是個有心機的家伙,他知道怎么利用我們愛的人,來打壓我們的反抗。
James被打中的時候,18歲,他們再相遇的時候,Alyssa19歲。我執著地想突破世俗的時候,18歲,一個巴掌打醒,精神破碎的時候,19歲。一季的時間,我看第一季的時候沒追,正好18歲,第二季緊跟著追了,現在19歲。然而跟他們兩個一樣,我們好像都老了30歲。
The end of the f***ing world. 世界不是一下子完結的,而是一杯不斷給你續命的慢性毒藥。
我覺得 The end 已經不是世界末日的意思,而是我們在這個f*** ing world中,走向怎樣的結局。
但是能遇到一個,可以這樣靠近的人,成為彼此破破爛爛的天使,是多么難得的幸運啊!因為相愛了,所以不再是孤僻的小孩,靈魂變得柔軟,身邊總是留著一個空落落的位置給彼此,雖然有時候很笨,看起來也變得庸俗,但是跌跌撞撞的人生,看起來好走了很多。
第二季真的愛了,james太天使太心動了~?_?希望他們好好的。雖然第二季有人覺得邦妮是個敗筆,這個見仁見智吧。也許第二季沒那么爽了,但是我覺得能夠放棄那種爽法,這樣自然地用完全相反的風格把兩季合適地串聯起來,讓我覺得更舒服一些。也別在第一季戛然而止,盡管悲劇有悲劇的偉大之處,但個人覺得第二季的結局最好。據說沒有第三季,那這樣不是最好的結果嗎?對他們放下心來,對這部劇這就可以安心地放手了。要是再爽一部,然后最后沒了第三季,我真怕我吊得難受哈哈哈。氣氛up了是需要降落的呀。
2019.11.5,最愛的英劇打卡結束。開始等無恥之徒啦~追劇什么的果然是人生之光嘎嘎嘎(*?︶?*).?.:*?
第一次好好寫長的耶,中間調過內容,所以邏輯可能亂了,還是滿足噠~(′-ω-`)~抓緊滾去寫作業了
Alyssa經典語錄
第二集
1
“You know Finland?Doesnt actually exist.Its a lie made by Russians.”
Alyssa:“right”
2
“ive kicked Tony out.”
Alyssa in silence “she hadnt”
3
“isthis a date”
Alyssa:“yeah”
4
…………
“shit”
Alyssa:“yeah”
5
Alyssa:“do you wanna get married?”
6
Alyssa:“o my god”
7
“Are you gonna eat that?”
James:“no”
“Dododoyoudo you mind?”
James:“no”
8
“would you like your dad?”
James:“no”
9
“you neeto breakup with her.”
James 拿回酸奶
10
老爸上完育兒課
“I really value us spending time together.”
James:“yeah”
“I’m proud of you.”
James:“thank you”
“I think we should do more activities tog…”
James:“okey”
老爸被三連連掛了。
11
James:“watched out for her”
Alyssa:“for fuck sake”
第三集
1
Alyssa:“to take a shower”
James:“yeah”
終于兩個能好好說話的人站在一起了哈哈哈
2
Alyssa in silence “he looks old”
James:“my dad died”
Alyssa:“shit”
Alyssa:“sorry”
3
“James”
“yeah?”
“tomorrow ull leave willnt u ?”
“umyeah”
“you shouldnt come here”
“im sorry”
“im sorry about your dad”
日 我被虐哭了。
不更了不更了。 shit
4
Alyssa:“lets getout here”
5
我和James in silence 還好沒撞死她…
重啟第一季~
好了結更 大家晚安??
第五集
J:“I nearly died!”
A:“I know,I was there.”
哎 好傷心
這倆人就是,不能因為她媽媽的秘密說出來之后就這樣合乎邏輯重新擁抱在一起,這倆就是不能。這倆人就是不能接受這種東西。有時候愛就是這樣,就是不想這樣合乎邏輯,就是不能接受這樣的…正常。It is weird。
或許終極的愛一個人和終極的愛世界存在著矛盾。而終極的相愛,太美了,以至于去他媽的世界。
第六集
新郎:“house…i build it for u…balabala…” Alyssa:“wow”
新郎:“do u want come in?”
Alyssa:“no”
日 為todd哭三秒 為愛情嚎啕大哭
第七集 3號氣球太暖了。
James還打電話?打尼瑪呀。你的愛人快要被殺了!快點呀!救人救人!
1
Alyssa:“maybe both”
2
警察:“holy shit,shit shit shit”
3
fuck???
我不接受!
日 還好 第八集繼續
淚目淚目
第八集 1
男人該有男人的樣子。暫停,心痛Todd三分鐘。
2
直面。成長。
我想起好早看的一部日本鬼片,迷宮一樣的封閉鬼屋,女主最后被鬼追到最后一個房間了,門外鬼一直在撞門。最后她回憶起在坐在草地上和小男朋友的談話,迎面打開門,逃出了鬼屋。
你想要極致的愛情那就跟進鬼屋是一樣的。恐懼,迷宮,出口在你最恐懼的地方。
3
不是啊,游泳池不能自殺吧?啊?沒理由啊
???
4
“Alyssa?”
“James”
我:555
5
Alyssa:“its still him”
小艾這句真的愛情哲學了。
穿洛麗塔的女孩在樓梯角落抽煙。她忘了自己的名字。如果沒人替她記得。這個名字就永遠漂泊在海上了。
Alyssa:“thats shit to be died,isnt it?”
這倆倒骨灰很好笑,最后一集了還逗觀眾們樂樂,這句好笑的話卻也真的很切題了, “the end of the fucking world”,迎接陽光。
6
像絕命毒師“breaking bad”倒是像把黑暗帶到地府里去的意味。相比之下去他媽的世界“the end of the fucking world”倒是有種陽光消散黑暗的意味。
有第八集太好了。還好沒有第七集就結束。
James這句sorry,一下把我拉回到第一季第一集那個想要隨便找個人殺就湊巧碰到了Alyssa的那個小男孩。如果不是Alyssa真的無法引導James“結束這操蛋的世界”,換任何一個陽光的女孩,James大概都會待在監獄里了。
7
Alyssa:“but i need a lot of time”
James搶答:“okey”
Alyssa:“and some psychological help”
James:“okey”
8
i love u too
從頭到尾一直在心疼邦尼,她從來沒有感受過真的幸福。雖然知道劇情是虛構的,我還是一直想為她祈禱,希望她出來之后可以遇到真正愛她的人,不像她媽媽和那個人渣。
不過在現實中不太可能會發生,因為她已經基本喪失愛的能力了,健康的那種愛。
有些孩子往往一出生就被不合格的父母推到了窮途末路。
真正的輸在起跑線上。
可就是這么殘酷。從小體會過被愛感覺的人才能習得幸福的能力。
往往幸福的人會一直幸福,不幸的人會一直不幸。
前者比后者優越在,他們自尊水平高,有培養自己社交網的能力,人際關系健康,懂得主動尋找援助,也懂得自己要怎么做才能讓局勢好轉。他們很積極,因為從小就習慣了,這是他們在正常的家庭中,在程度適中的挫折中鍛煉出來的。首先從小被寵愛的女孩不會輕易被一個男人的一點欣賞沖昏頭腦,單獨去他家里。有自尊的女孩在發現這個男人欺騙自己還在跟別的女生在一起的話,肯定二話不說踹走他,而不是開車把別的女孩撞死把自己送到監獄。無論如何她們絕不會落到邦尼那個地步。有些女孩還真是渣男吸鐵石,想做個社會調查看看她們的共性在哪。為什么會明知道是火坑,還拖著自己往里跳呢。
不幸的人很多是在心理尚未成熟的時候遭受了當時無法承受的傷害。就像樹苗還沒長成大樹就被一陣大風折斷了。其后在成長過程中一直試圖解決,用麻痹自己,放逐自己甚至傷害自己的方式。
就像James目睹了母親自殺后,把手放進油鍋,其后又隔絕自己的真實感受,本質是很溫暖的人,但他17歲的時候想象自己是個冷酷無情的殺手。
17歲的Alyssa則是用一種顯性的叛逆和自我放逐去擺脫父母離異和繼父騷擾。在收到James的那封信,遭遇人渣強奸后她開始麻痹自己了。后來甚至還稀里糊涂結了個婚。
寫到這里突然想到了柯本。
解決以前的痛苦太難了,自己最近在體會,我感覺到這個過程絕不會比劇里展現的容易。
有的人死了,有的人幸運一點解脫了。
其實任何的解脫都是向內的,只有自己才能幫助自己,就像Alyssa最后的反思,她回到那個房間,自己去感受。
這絕對是好現象,因為她不再選擇麻痹自己了。
畢竟事情已經發生了,能做的只是接受它。
停止麻痹自己,發現自己的狀態不對,并主動向外敞開自己,尋求心理援助,我知道Alyssa一定可以的。
第二部確實沒有第一部好看,當時第一部也是熬到凌晨看完,淚流滿面。有人說第二部不夠喪了,不夠味了,確實。
第一部更像是呈現問題,第二部是去發展它解決它。
這部劇作為一部青春劇已經有了相當的教育意義。我相信很多人會從這里得到一些啟發和一些力量。
我不同意熱評里打三星的那位哥說這就是一部簡單的快消劇。它顯然有它自己的價值。
不信拿出國內青春劇對比一下看看。我們是不是還停留在半吊子叛逆,本質還是膚淺又媚俗的,宣揚畸形價值觀并且毫無意義。
這里沒有針對性,不過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搜索一下甜蜜暴擊等。
跑題了,扯回來。
第二部的主旨大概就是James說的。??
于Alyssa和James他們兩個,他們好幸運,沒有因為自己的痛苦而推開對方,在操蛋的生活里還能好好在一起。
確實往往對一個人產生信任和依戀之后,自己內心的傷痛會慢慢解凍,會想要吐訴,然后傷口在溫暖干凈的環境中慢慢愈合,但這個過程非常艱難。
想想看,自己心理失衡的時候,會把所有的丑陋面展示給對方,就像Alyssa對James忍不住大喊大叫,忽冷忽熱那樣。
James也會受傷,會退縮,想放棄,但是他沒有。
對比一下第一季那個畏畏縮縮的弱雞和現在這個勇敢保護Alyssa的男人,簡直是兩個人。愛情果真讓男人成熟。
但是很多情況下,不成熟的兩人相愛,James代表的另一方會受傷,溫暖的環境消失了,兩個人憤恨分手,帶著自己未解決的傷痛去找下一個人。運氣好找到了,運氣不好就繼續在紅塵里打滾或者麻麻木木碰到條件合適的就嫁了。
事實上自己的傷痛都是自己解決的,伴侶沒有義務也不能幫你。
James也是獨自消化掉父親去世以及一切,轉身把所有的溫暖都留給Alyssa。包括最后Alyssa也是自己去面對自己的陰影。
這個道理我也是最近才懂的。伴侶的角色是燈塔而不是水手。
愛情是也許辣雞生活中所能發生的最好的事之一了,對于失去父母的James來說也許還可以去掉之一。
愛情應當成為一束光,自己灰暗的生活全部由自己承擔,但生活再糟糕,也會有好的事可以關注。
苦中作樂可能是大部分的狀態。
James作為一個經過洗禮的真男人或許為我們提供了榜樣。
—我也愛你。 —嗯,別再嘮叨了。
馬丁靴已經買了,第二季也終于來了~
James是我會愛上的那個男孩
兩年前看這劇,寫短評的時候,不知道是因為剛分手,喪的一逼,還是骨子里天生的悲觀和叛逆,滿腦子F this ,F that,F the world。但看到James和Alyssa置之死地而后生,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鏡頭,總覺得這個世界可能會好一些,會多一絲溫柔。兩年后,當你,我逐漸被現實五次三番壓住頭,在地上摩擦摩擦的時候,當你,我認識到這該死的時代越發崩壞的時候,希望我們即便帶著滿嘴的血水,仍舊可以對這個世界和更多人嘶吼出:F!U!C!K!
“缺少愛的人的問題在于他們不知道愛是什么樣的,所以他們很容易被騙,很容易看到并不存在的東西,但是,大概我們都會常常騙自己。”有的愛不浪漫但足夠堅定,有的愛是“你賦無形的我以有形,將我淹沒又還我自由。”有的愛是對方沒有目的地地想要離開,而你只是不問緣由地陪伴。誰的人生不是麻煩不斷又一塌糊涂,但就像Allysa對于James那樣,總有一個人會成為你所有問題的終極答案,不管發生什么,不要放棄,找到這個人就對了(可這也太難了??)。
等了2年了??????終于上線了,簡直炸裂!
全劇最戳我的是Alyssa說出服務員要扣工資,拒絕逃單的時候。突然感受到,曾經對整個世界豎中指的少年時代總會過去,我們只能在滾滾而來的時間和無法躲避的經歷中被打磨,被成長。
—Let's get out of here.—Okay.
“第一季,找個機會殺了她”“第二季,找個機會說愛她” lld
“你不能親了別人 又對他不好”
小天使只要沒死就給五星!!!!我可以一直做一個單身狗,但是我磕的Cp要一直在一起!!!??死!!!還是要大喊一聲:“James是什么溫柔可愛的小天使啊啊啊!!!!”??
最初詹姆斯在等一個謀殺她的時機,后來詹姆斯在等一個說愛她的時機。經歷那么多事情之后,詹姆斯也不再那么變態,艾麗莎也不再那么叛逆。倆人互相了解,互相安慰,在這個操蛋的世界彼此守護著對方。“I love you too” ,《去他媽的世界》就到此為止吧。不能見艾麗莎,知道她要和別人結婚,一直躲在背后默默關注;父子關系終于有好轉,然而父親卻突發心臟病死去;一直抱著父親的骨灰壇…詹姆斯這季出場時太讓人心疼了。比起第一季感覺要差一點,看完沒了第一季那種刺激爽快感。少了些喪,總體上多了溫情,變成兩人的情感和自我成長認知、和解、救贖。但我依舊愛這部又浪又喪而且還有點甜的劇。PS:“那是一個恰到好處的結局,一個命中注定會失敗的愛情故事。一個完美的悲劇,然而我沒有死。”詹姆斯這回歸臺詞簡直太優秀了。
猛虎落淚,2019年完整了。
你一直不知道如何說出口的話,其實她早已聽到了。
A。結局太喜歡了,雖然Alyssa和James還沒有結婚,但是最后的鏡頭我覺得他倆可以天長地久!這真的是一場負負得正的愛情,兩個又喪又叛逆的人,在“私奔”的路上互相治愈。曾經犯過的錯誤會成為噩夢,但也終于會擺脫夢魘,更美好的是他們解脫了自己也幫助Bonnie解脫,他們都是一類人啊。
救我!!他們撒的糖快齁死我了!!!!!
“我原本拿著一把刀,可遇見你之后我手里捧著一簇小黃花。”哪里還有比James更甜的男孩子
評論都在誇,但是我真覺得沒有第一季好。
為別人穿上婚紗,卻對我的分手信倒背如流。下定決心繼續生活,卻對你的危險義無反顧。缺愛的人大多曾經犯錯,因為不知道愛的模樣而被渣男騙,但更可怕的,是自我欺騙。相愛的人難免羞澀,因為恐懼不能讓對方幸福而默默放手注視,但最甜蜜的,是終成眷屬。為你殺人,為你挨槍子,為你逃婚,為你私奔,和你撒下骨灰,和你共生死。我從沒有因為見到一個人,而這樣又開心又難過。人生到最后不過是燒成一團稀泥,骨灰撒在父母愛情開始的地方,所以,去他媽的世界,我只愛你。
-I am sorry. - For what? - I shouldn't have made you my answer. 愛和恨的糾葛,大多源自于把對方看成是自己唯一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