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空]播放記錄
視頻
講述了以文藝編導魚在藻、青年文物專家陶唐為核心的綜藝團隊為展現中華文明之美,齊心協力推出一檔文化類電視節目的故事。
目前觀感下來,這部劇立意很不錯,對于中華傳統文化的宣傳,做得也非常到位,而且小劇場還有真正的手藝人出境,讓觀眾了解到非遺文化。
還想表達一下,這部劇演員陣容好強大呀,劇美,人美,老中青三代演員都有,要實力有實力,要偶像有偶像,確實不錯,希望以后能多一些這種劇,讓中華傳統文化與年輕人能接受的影視劇相結合,讓中國文化煥發第二春。
如早春初醒
點開視頻網站,看到首頁推送這部劇, 很偶然就把這部劇下載下來,看完后真是意猶未盡,怎么說呢,這部劇是一部被劇名和題材耽誤了的好劇。
看到第二集里描寫花絲鑲嵌那段,覺得劉大師的故事里有點重男輕女的味道,這點真的第一時間讓我覺察到很不舒服,我本來想棄劇的,后來想想,還是給這部劇一個機會,先忍過了這一集再說。
看到第三集漸入佳境,故事主線繼而明朗起來。無法感知情感的魚在藻,溫潤如玉的陶唐,暴躁易怒的顧時雍,直脾氣的袁迦瑩,膽小怯弱的舒容,在傳承的這檔文化節目里組成了一個小團隊,或溫暖,或明亮,或光彩照人。
戲中戲套戲中戲的故事,另辟蹊徑的通過扮演歷史真實人物的角度,更深刻的講敘了非遺文化里最質樸的感動。如果說張楠接這部戲是公司安排,看完這部劇,我更愿意相信張博接這部劇更多的是一個人在一部劇里可以飾演多種角色,很有趣的同時,也很有挑戰性。
魚在藻給陶唐和顧時雍的手機備注好搞笑,女媧媽媽和幼兒園園長。一個無法感知情感的女主角,卻偏偏要帶著情感當編導來融入到節目中,這樣的人設真的很新穎很有趣。劇中的戲中戲真的拍得很好,古裝小劇場很有創意,是誰想出來的,完全是這部劇的點睛之筆。對傳統文化的普及,對手藝人的采訪拍的都很棒,還是用心沉下心來去制作了這部劇。單元劇的設定讓你看哪一集都可以,中間穿插了主角團們的成長和變化。
看完這部劇真的不得不說,張博的臺詞是真的好難背,不僅繞口,而且還有很多專業術語的描寫,看著那個臺詞量就覺得可怕,完全是歷史講解AI播報工具人哈哈哈哈哈。他的古裝扮相比現代妝造要強上很多,他適合永久駐扎在王侯將相組,長著一副正劇臉應該將帝王演個遍,戲中戲里飾演的乾隆一瞬間幻視當年的光緒。
看了一下幕后花絮,飾演顧時雍的鄭凱原聲很不錯啊,之前怎么沒有發現呢。劇里魚在藻和袁迦瑩的服裝穿搭都很好看,瘦高個完全可以借鑒,造型師要加雞腿,服裝搭配和配色真的很妥帖,沒有任何喧賓奪主,視覺的享受。
雙向奔赴的愛情
看劇就會發現,魚在藻×陶唐,魚在藻×顧時雍,小編導和大教授,小編導和大老板,這樣的組合和搭配兩兩合在一起都好好磕,在一部介紹非遺傳統文化和傳承的電視劇里完全就是在撿糖吃。不管是陶唐稱贊魚在藻時的摸頭,還是顧時雍坐在辦公室對著小熊玩偶來關心魚在藻,那種朦朦朧朧和若隱若現的牽絆真的很吸引人,最近看劇真的,很難找到這么好磕的CP了,磕的我很是上頭。(什么都磕只會害了我,哈哈哈哈哈哈哈)
看到后面完全迷糊,特別是劇里中后段的部分,感覺剪了很多劇情,再在網上一搜,2022年12月的時候這部劇進行過變更,從原來的備案集數36集減少到35集,減少了1集的分量,1集戲大概40分鐘,不同的片段之間這里剪一點,那里剪一點,就把1集戲給剪走了。難怪我覺得有些片段連不上,果然我沒有猜錯,只要你覺得突兀,轉場感到很快的地方,這都是剪走的部分。
這就不得不罵余征了,一部什么都想要,最終搞出來的就是這個成品,飾演魚在藻的張楠和飾演袁迦瑩的孫伊涵之前在雙鏡里的CP有水花,這次屬于二搭。同樣二搭的是張楠和鄭凱,他們在傳家這部劇里是一對,易鐘秀和陸培,這次也屬于二搭。這部劇看完就感覺什么都想要,不管哪對CP都不想放過,我可算是真心謝謝您咯……
小說一共36章,電視劇拍攝備案的時候也寫明是36集,但最終呈現的部分是35集。把陶唐的身份,從小說里的故宮宣教中心資深研究員搬到了蘇州博物館,我這里只記錄大段刪掉的片段,零星的片段就不多贅述。
電視劇里16集和17集剪了好大一塊,加在一起少說也有30分鐘,這里小說和有聲劇內容還不一樣,故事主線脈絡大差不差,只是零星的細微內容改動。其中改動最大的地方就是在16集的部分,我相信這一段是拍了的,陶唐吻過小魚也是真的??陶唐是真的愛著小魚,雖然劇里沒有放出來,但我還是磕到了,他真的愛,他好愛好愛。
這部劇開播和后面的幾場演員直播我都看過,在20230520的那場開播的直播里,當問到劇里有哪些場景讓你覺得印象深刻時,顧時雍的扮演者鄭凱說他印象最深的是在蘇州拍的那場掉到湖里的那場戲,后來在后面的直播里也提到過相關落水劇情,但是劇里被剪掉了。難怪我看完全劇都沒有看見哪里有落水的場景,真是一點都沒有。果然,連演員也很被動,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拍的戲份會不會被放出來。這里我根據小說和有聲劇,簡單跟大家來說一下電視劇里被一剪沒的戲份。我相信他們絕對都拍過,沒放出來一剪沒我真是生氣!這個有聲劇應該就是演員拿到的劇本。
1.陶唐夜半被顧時雍電話吵醒,顧時雍要陶唐出來散心被陶唐拒絕,魚在藻打電話過來要和陶唐討論第八期節目的主題,陶唐發現自己的另一個幻影(這里我個人理解為是陶唐的第二重人格),魚在藻為了逗陶唐開心,給他唱魚在藻之歌(就是那個我贏啦我贏啦,怎么辦我又贏了這首歌),陶唐越聽越清醒,魚在藻使出絕技,哼起法國童謠,陶唐昏昏睡去,夢見兒時的自己和母親一起。(小說在第15章)
2.魚在藻去找陶唐,發現他在club里做著一人樂隊表演(這段在劇中有呈現,還記得這段里切的特別快,一下子就轉場到了陶唐躺在床上,魚在藻在旁邊看著他,其實后面真的還有很大一段都被一剪沒)。魚在藻推開人群上前走去,拉著陶唐跑出了酒吧,在路上碰見了人群中間的顧時雍,顧時雍喊住陶唐的名字,魚在藻拉著陶唐的手跑向路的對面,路上人頭攢動,三人在路上你追我趕,眼見顧時雍要追上了,魚在藻拉著陶唐一起跑上游船,顧時雍大跨步向前,結果掉入水中。(這里和演員直播中說的那場戲對上了,果然,這里是拍過的,搞得我現在像個偵探一樣,一點點的摳糖)
3. 游船緩緩向前駛去,陶唐看向魚在藻,魚在藻問陶唐你記得我是誰嗎?陶唐說記得,女朋友嘛。陶唐拿出手機,指著手機上兩人的CP照(還記得之前陶唐在拍攝的時候問過他和小魚的CP名是什么,這里剛好就有了對照),魚在藻一愣,陶唐突然把人勾過去,用力在她嘴唇上親了一下,陶唐說不是你要和我私奔做我女朋友的嘛!(今夜不知是他醉了還是我醉了,盡說些言不由衷的話,他的眼里來來回回的情緒交織,濃得化不開的情感仿佛將要溢出來一樣,大概就是這樣的情愫)。魚在藻懵懵的反被將一軍惱怒不已,半天說不出話來。陶唐盯著魚在藻,兩人之間的距離越來越近,只聽得見二人的心跳聲和呼吸聲。陶唐覺得頭暈沉沉的,慢慢躺在魚在藻腿上,要魚在藻到了站后再叫他。(這里都是有聲劇的內容)
4. 陶唐突然想去游樂園,還想立馬跳船,魚在藻拗不過他只得答應。帶著陶唐去游樂園,兩人坐上海盜船,海盜船上升到最高點時兩人興奮的抱在一起大叫,坐碰碰車激烈碰撞,陶唐比魚在藻玩的好,兩人坐上旋轉木馬愉快玩耍,還拿著仙女棒跑過回廊,繼而乘上摩天輪玩泡泡槍互相對射。陶唐玩了一圈沒勁后趴在摩天輪的窗邊看向夜空,夜空升起的禮花綻放。摩天輪轉了一圈回到原點,魚在藻拍了拍陶唐的肩說回家了,這時的陶唐玩累了趴在魚在藻的腿上已然睡著。(這么一大段都一剪沒,當初真還不如不拍,拍了也不放在劇里,這不就是人心大了什么都想要么,懂得的人懂得我說這段話是什么意思)
5. (后面顧時雍來陶唐家找他,這段電視里有出現鏡頭,但不多,后面還有一段講陶唐病情的也不多說,要說下去真的說不完)。魚在藻說要留下來要照顧陶唐,顧時雍說不準,顧時雍不讓魚在藻這樣做,為了“保護”魚在藻,拉了床被褥躺在床下。顧時雍對魚在藻說,你是個女孩子怎么能躺在陌生男人身邊,魚在藻說我們是朋友,他現在是病人。顧時雍不同意,魚在藻說關你什么事。陶唐猛然驚醒發現魚在藻和顧時雍在屋子里,顧時雍勸陶唐去治療,陶唐斷然拒絕順道把顧時雍趕出房外。回過頭發現魚在藻還在屋內,正想要趕走魚在藻時,這時沒想到頭暈劇烈陣陣襲來,他回憶起兒時和母親在一起的點點滴滴,治療的歲月。魚在藻發現了陶唐的異樣,陶唐蜷縮在床的角落。她握住陶唐的手,將陶唐從背后抱住,撫平陶唐的手心和他手指交握,哼唱著童謠哄陶唐入睡。這天是中秋節,魚在藻唱著唱著沒想到倒先睡著了,陶唐望著魚在藻的睡顏,將她攬在懷中,二人沉沉睡去。(這里發現陶教授在書中的年齡是30歲哈哈哈哈。這里真是刪了大段大段的劇情,如果有這段的出現,也不會疑問陶唐和顧時雍誰是魚在藻的天生一對,氣!這里也是小說里的第16章,這一章差不多刪光了,也就是為什么備案集數從36集改到35集的原因)。
劇里很多地方都被一剪沒了,但仔細觀察你能發現他有些地方沒剪干凈。比如小魚對陶唐說你忘記澆蘭花那集,那個人可不是陶唐,而是mors,被小魚一眼就認出來了。陶唐會仔細養護蘭花,會用噴壺向蘭花澆水,在劇中前期的小魚和顧時雍的和解宴前有出現過。而mors則不會澆蘭花,任憑蘭花枯死。
看完電視劇覺得不過癮,于是找來了小說和有聲書看了一遍,在這里想多說一句,陶教授和魚在藻之間的故事線在劇中不是很明朗,但看了小說之后完全不用疑慮,也不用質疑旁的什么其他,陶教授和魚在藻就是雙向奔赴,陶教授他超愛魚在藻,他超愛!他超愛!小說和有聲書里的感情線真的很清晰,眼神里的東西是不會騙人的,魚在藻每次望著陶唐都是笑瞇瞇的,陶唐感知到小魚的內心世界,這怎么能不叫愛呢?就是天生一對無疑了,鑒定完畢。
懵懂無知的小魚游兒游,就這么游到陶唐心里去。魚在藻有情感認知障礙,但是她卻總能感知到陶唐的情緒變化,這不是真愛是什么?
小魚對陶教授:????????????
小魚對顧總:??????????????
磕CP磕的就是氛圍感和性張力,氛圍感必須要有,互相理解互相陪伴互相救贖,愛是雙向的,CP真的玄學,他倆真的甜,就是一個眼神,一個牽手,一個對視都讓我激動得要命,好好嗑。陶唐他是能治愈和拿捏小魚的人,她也只對他乖巧順從撒嬌,救贖感好磕。
他們之間的相處模式真的好舒服,溫柔教授和個性少女,第一次見到這么好的男主人設,每一次講解都如春風化雨,不是那種為了賣弄學識而讓人反感的說教,并且性格溫和情緒穩定,待人沒有偏見,責任感強,對所有人都盡可能保護,有原則又不古板,情緒穩定,博學,儒雅,沉靜溫柔,從始至終地相信和照顧女主,沒有俗套的誤會和爭執,互相信任一點隔閡都沒有,有原則有責任心,還擅長做飯,這樣好的人設在這么多劇本里可不多見也不好找。
B站有UP主將瓊華(皓瀾傳)和贏稷(大秦帝國)剪到一起,同樣的演員,完全風馬牛不相及的一對,算是兩部劇的拉郎都很好磕,果然有氛圍感就是不一樣。
看完這劇好想對張博說的話
張博同學,你演這部戲是賺到了噢,我看過這么多電視劇,就沒見過人設這么好的男主角,這個我得重點提一下。
我是真的無法把節目直播中的張博和陶唐聯系在一起,真是絕了。就是正好遇見你的播出直播,陶教授,還有緊急公關的方勵,大秦帝國中的嬴稷,蒼穹之昴的光緒這些角色聯系到一起,就演的角色很多面化,就僅僅只是共用一張臉,你腦子里根本就不會把這些聯系到一起,完全沒有,一點也無,演員真的是太多變了,張博同學,你演技是真的好好。
再寫些其他,想到哪里寫到哪里
這部劇開機的第一場戲是魚在藻和顧時雍的戲份,顧時雍吼魚在藻,認為她把汪希寧氣跑了。這段在第八集九分鐘那里。同樣也是開機第一天拍的戲,魚在藻、陶唐、袁迦瑩和顧時雍四人在竹林里找制香大師丘老的戲份。誰能想象這是第一天開拍的內容呢。殺青的戲份里,袁迦瑩和謝堯在拍攝找素材拍的香料的戲份。開機一天拍戲拍的好密集啊,開機的這兩集戲份完全風馬牛不相及,不說誰又能看出來呢。
這部劇的拍攝時間是2021.4.19~2021.8.2,2021.3.6劇組開始籌備,一共拍了106天,多次轉場,蘇州拍了好久,6.21轉場橫店拍攝,還在無錫拍過(對的,你沒看錯,這部劇在無錫拍過的,陶唐驅車去找魚在藻,那個摩天輪的場景,還有機場的戲份,蘇州可沒有機場哦,要不然彈幕里怎么會說蘇州梅友機場呢,哈哈哈哈哈)
我還看出了幾個拍攝的地點,陶教授和魚在藻在水鄉的橋上聊天尋找靈感的地方在蘇州山塘街。陶教授和魚阿姨談魚在藻故事的地方在蘇州如石小院。在九曲橋上,魚在藻奔向陶教授的那里地點在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袁迦瑩和謝堯他們攝制組一起找素材拍的香料的地點在磐安浙八味藥材城,這也是袁迦瑩的殺青戲。
這部劇明面上把男一的特別出演的位子給了郭曉東,其實都看得出來給郭曉東只是個面子問題,郭曉東在劇中的戲份真的不多,這部劇的男一號妥妥的張博,他的戲份真的多,臺詞也真的多。他自始至終沒有游離于故事主線之外,和魚在藻的人生軌跡交織,他不是男一又有誰是男一號呢?
本來想些短評的,奈何字數是真的太多,洋洋灑灑幾千字,短評根本不夠寫導致只能寫長評了,借用我很喜歡的一首歌來做這篇長評的標題:難得有情人。
明月霧里照人,情緣亦遠亦近,奈何正好遇見你。這部劇是真的好看啊~
《正好遇見你》是由高寒執導,郭曉東特別主演,張楠、李小冉、張博、鄭凱、孫伊涵、牛子藩、盛朗熙、吳千語領銜主演的非遺文化都市劇。該劇講述了以文藝編導魚在藻、青年文物專家陶唐為核心的綜藝團隊為展現中華文明之美,齊心協力推出一檔文化類電視節目的故事。
在國家文化強國的戰略指導下,一系列傳播傳統文化的電視節目、電視劇應運而生,歡娛影視出品的《正好遇見你》便是以傳承明清非遺文化作為主題的。該劇在立意、題材等方面十分新穎,沒有說教式地宣揚中國傳統文化,而是采用了綜藝節目錄制和偽紀錄片的方式,從一個電視節目攝制組的角度入手,通過鏡頭觀察非遺手藝人們的真實生活和傳承故事。
電視節目也要打出差異化,因此以文藝編導魚在藻、青年文物專家陶唐為核心的綜藝團隊也要為節目找到差異化的優勢。與《上新了·故宮》、《國家寶藏》等文化類節目不同的是,魚在藻等人制作的節目《傳承》不僅聚焦了文物和非遺工藝的制作過程,更是關注到了文物與人之間的關系,以及文物傳承人背后的故事,主打的是人文情懷和人文關照。
本劇的故事內核天然便具有戲劇性和沖突,這對于一部電視劇來說是非常必要的吸睛之處,但與此同時,如果不能平衡戲劇性與真實性之間的關系,則很容易讓一部戲變得懸浮。細品《正好遇見你》這部劇,整體上來看是新穎且有溫度的,但一些細節上的處理仍舊不到位,劇情有不少欠妥之處,沖突也有些過于刻意。不過瑕不掩瑜,《正好遇見你》仍然讓觀眾看到了不一樣的文化劇。
從《正好遇見你》的主題立意來看,該劇無疑是一部承載文化傳承深刻意蘊的電視劇。與直接拍攝非遺文化傳承的劇集不同,該劇采用了“戲中戲”的套層結構,框架故事是以魚在藻(張楠 飾)、顧時雍(鄭凱飾)、袁迦瑩(孫伊涵飾)等為代表的攝制組,他們要抓住一部非遺文化產品背后的人文故事,挖掘非遺傳承人背后的情感與堅持,嵌入故事則是非遺傳承人自身與文物的故事和情感牽扯。
無論是從電視節目的角度來說,還是從電視劇的受眾接受角度來說,這部劇“戲中戲”的處理方式都讓觀眾眼前一亮,節目中的“歷史小劇場”以及 節目組深入挖掘的人文故事都具有戲劇性和可看性。比如節目第一期拍攝了花絲鑲嵌傳承人劉大師與女兒的情感裂痕,魚在藻偷偷拍攝了劉大師的女兒劉家美(沈月 飾)偷偷學習花絲鑲嵌的技術,被劉大師發現后被劈頭蓋臉地罵了一頓,而相反,劉大師的兒子資歷平平,但是劉大師卻悉心教誨兒子,想要讓他成為接班人。于是,劉家美與劉大師大吵一架,“重男輕女”的話題再次在節目中被探討。
但是在節目組深入挖掘父女關系的時候卻發現,劉大師并非重男輕女,不讓女兒從事十分艱苦的花絲鑲嵌工作正是對女兒的溺愛,他覺得花絲鑲嵌十分辛苦,女兒纖細的手指容易受傷,不如做一些輕松的工作。通過紀錄片的形式,劉大師父女之間看到了彼此的愛,達成了裂痕的修復與父女情感的和解。
在文化傳承的背后,《傳承》這個節目也同樣達到了情感修復與共鳴的作用。對于電視劇立意和劇中制作的節目立意來說,《傳承》挖掘人性的視角都是一個打出差異化的方式。
那么從劇中的“框架故事”本身來說,這又是一部職場劇。該劇展現了節目組每一位工作人員之間的理念碰撞、競爭,以及真實反映了當代攝制組的真實生存境遇。比如魚在藻的節目創意遭到了陶教授的反對;偷拍的片段播出后沒有獲得所有被攝對象的許可;空降的A組編導袁迦瑩對魚在藻的職業造成了危機;突然定檔的同類節目卻與《傳承》擁有相同的角度和立意,使節目陷入了同質化的挑戰……
電視行業的變化與挑戰非常之多,通過制作一部非遺文化節目《傳承》,該劇將節目制作過程中會遇到的諸多問題都一一展現,同時輸出了許多備受關注的社會熱點話題。無疑,該劇找到了制作文化類電視節目和文化傳承劇的新角度。
雖然該劇的題材新穎、立意新奇,但是情節上卻有不少欠妥之處,甚至有些沖突和矛盾略顯刻意。
比如當魚在藻想要勸說陶教授回歸節目組的時候,她看到旁邊看展的小女孩通過撒嬌抱媽媽腿的方式獲得了媽媽的原諒,于是照貓畫虎地也用如此的方式請求陶教授的原諒,結果場面一度尷尬。這個情節的設計有些過分刻意了,也可能是為了喜感刻意為之,但是卻無法讓觀眾信服。
魚在藻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設?在該劇開頭,醫生說她因為家庭愛的缺失而患有心理疾病,啟動了心理防御機制,但是隨后鏡頭一轉,長大后的她十分陽光,又積極幫助別人,這段跟拍已經十分虛假了,再加上抱大腿的行為,魚在藻的人設簡直是個謎。隨后更巧合的是,魚在藻與領導顧時雍還有一段狗血關系,魚在藻的小姨是顧時雍父親的新女友,但是當顧時雍在父親的床邊看到魚在藻時竟然會以為魚在藻是自己的小媽,頓生厭惡之情。這個誤會后來已經解除了,而顧時雍仍然對魚在藻存在偏見,不僅空降了一位新的編導袁迦瑩,而且還讓魚在藻降級為編導助理。最后魚在藻用顧叔叔要挾顧時雍,這才讓顧時雍妥協,想出了AB組的方式,讓魚在藻和袁迦瑩變成平級。但是這樣一來,從劇作的角度來說,魚在藻降級這件事全然沒有必要。
另一邊,陶教授竟然私約了魚在藻的小姨,打聽魚在藻的童年往事。這是由于顧時雍曾經將自己對魚在藻的調查報告給陶教授看,顧時雍憑借魚在藻的身世就斷定魚在藻心術不正,這樣的猜測是不是有些草率了?而陶教授反對顧時雍的武斷,竟然私自調查魚在藻,這也是劇情的不合理之處。魚在藻或許是有女主光環吧,讓兩位攝制組重要角色都閑得要命,為了調查她相互奔走。
另外,劇中節目組制作的節目《傳承》所挖掘的人文故事也顯得有些刻意,比如劉大師重男輕女的反轉就比較小兒科,最后的理由無法讓觀眾信服,有點刻意煽情的嫌疑。他說自己的手藝傳男不傳女,但實際上通過閃回畫面可以看到,在女兒小時候,劉大師還是親手教過女兒,但是長大后竟然把女兒留在工作室里做一些無關緊要的工作,還不準許女兒偷學手藝。當父女倆大吵一架,劉家美離家出走之后,魚在藻竟然只是給劉大師放了一段她拍攝的劉家美鑲嵌花絲的視頻,讓劉大師頓悟了女兒劉家美對花絲鑲嵌的熱愛,于是父女倆重歸于好,甚至劉大師還說只要劉家美能夠在省比賽中獲得名次就把工作室交給她。這個轉變有點突然,感覺這部劇的整體邏輯都有點欠妥。
魚在藻的主角光環實在是太重了,不僅能夠輕松通過一些偷拍力挽狂瀾,修復父女親情,還能徒手擊暈歹徒,拯救被前男友糾纏的舒容。甚至在攝制組的選題陷入瓶頸的時候,她能夠像救世主一樣突然出現,帶來很有意思的創意,用一場女性朝代服飾秀挽救了收視危機。在得知競品節目《非遺物語》與他們幾乎前后腳播出后,所有人都陷入焦慮,只有魚在藻異常興奮。
可以說,《正好遇見你》擁有著以往于正劇的通病,那就是過于突出男女主角的光環,爽感十足的同時也有邏輯硬傷。當代觀眾對內容的要求愈發苛刻,老一套的劇作模式和套路無法讓觀眾買賬,只能不斷提升劇集的審美水平和創作水平,才能讓觀眾真正喜歡這部作品。
《正好遇見你》幾乎邀請了半個娛樂圈加盟,除了主要角色張楠、李小冉等人以外,每一集還邀請了李一桐、王茂蕾、沈月、喻恩泰、錘娜麗莎、張儷、吳謹言、曾舜希、惠英紅、秦嵐、盛一倫等明星客串,其中大部分都曾經與于正合作過。
眾星云集、立意新穎,也掩蓋不了這部劇的邏輯硬傷、情節不合理。《正好遇見你》與于正之前出品的劇集相比是退步的,但是卻是符合于正劇一直以來“傳承國潮、傳播歷史文化”的主題的。在倡導文化強國的語境下,國產劇理應多拍攝非遺文化、傳播國潮經典,也呼吁更多國風劇集被創作出來,但是在突出立意的前提下也不能忽略內容,好內容仍然是作品的根基。尊重觀眾,才能獲得理想的收視率。
網絡劇《正好遇見你》定檔0520。該劇最初的劇名叫《早安,故宮》。后變更為《一起來傳承吧》,最終確定為《正好遇見你》。陸虎演唱該劇主題曲《時間》。52位明星戲骨加盟。
他們分別是:特別主演郭曉冬。領銜主演張楠、李小冉、張博、鄭凱、孫伊涵、牛子藩、盛朗熙、吳千語、李德龍。郭曉冬飾演的穆宗沄好像是總導演,是貫穿劇集始終的靈魂人物。
張楠飾演的魚在藻,李小冉飾演的汪希寧,張博飾演的陶唐,他們仨好像是穆宗沄的助手,是負責拍攝劇中文化類電視節目的具體執行人。其中魚在藻是文藝編導,陶唐是文物專家。
特別主演惠英紅、秦嵐、佟麗婭、吳謹言、金晨、景甜、李一桐、尹正、曾舜晞、劉佳、米熱、趙晴、張壘、王艷、薛佳凝、盛一倫,他們都是該檔文化節目單元劇中的主演或主講。
特別主演鄭云龍、李晟、劉敏、程莉莎、駱文博、金緒澤、郝蕾、黃新淳。因為文物是分歷史年份和朝代的,所以這些主演會在劇中演繹不同朝代中關于相關文物來歷和寓意的故事。
友情主演沈月、王茂蕾、洪劍濤、鄭國霖、于文文、張儷、馬躍、李洪濤、海一天、何賽飛、鄭曉寧、牛飄、劉萌萌、張赫、陳雨鍶,他們其中很多人在劇中飾演非遺傳人或匠人。
友情主演三浦研一、馬小茜、康群智、張璇、侯長榮、沈保平、汪汐潮、陳博豪、高泰宇、錘娜麗莎、向夏、劉背實。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很多,角色們會在劇中施展各種才華。
該劇是在蘇州博物館拍攝的,它是國家一級博物館,館址為太平天國忠王府。總建筑面積達26500平方米,是收藏、展示、研究、傳播蘇州歷史、文化、藝術的地方性綜合性博物館。
在如此古香古色的地方實景拍攝,觀眾既能通過鏡頭看到珍藏于館中的各種文物,又能通過單元劇的形式了解文物的由來,同時欣賞到52位明星和戲骨的精彩演繹,真是一舉三得。
近些年來,涌現出不少介紹博物館和文物知識的文化類型綜藝,比如《上新了!故宮》《登場了!敦煌》等,都非常受歡迎。觀眾通過嘉賓們演故事的方式了解和學習中華文明之美。
《正好遇見你》把文化類綜藝的策劃邀約、拍攝后期等過程逐一展示在觀眾面前,彷佛在看劇中劇。既能了解綜藝拍攝團隊的工作日常,也能感受大家齊心協力推出一檔節目的不易。
除了高度還原的各種服飾妝容,還有演員們的精彩演繹。更有十余位非遺傳承人出鏡露面親自講述傳承的歷程,聽他們把非遺幕后的動人故事娓娓道來。匠人匠心,傳承手藝和文化。
(第一次劇還沒完結就寫評,主要是有些東西想說)
我其實看這部劇是為了來學習的(不加“”): 因為本劇的主框架→把綜藝制作過程影視化,這個idea是我十八九歲還在校時就一直鐘意的創意(所以我曾經超喜歡《唱戰記》hhh); 而它的核心告知要素→在電視劇中去宣傳(非遺)傳統文化,也是我一直認為的戲曲等古典技藝的出路之一。所以我真的是以翻開考研專業書一樣好奇且崇敬(依舊不加“”)的心情打開這部劇的。
但不得不說,于正就是于正,于正還是于正。
借此機會,(不正經且不專業地)回顧下“于正劇”的發展脈絡:
于正1.0:宅斗宮斗斗斗斗! 關鍵詞→抄襲+阿寶色 代表作→美人……系列+宮……系列
整體呈現出狗血浮夸風格,通常(起碼)“涉及兩代人的恩怨”。雖說“他自己搭架子(主線劇情)就基本垮塌,偷別人的再往上一件件加衣服繡花倒是蠻漂亮”的問題已經夯實,但某些影視中的部分情節卻實在獨特、有趣且動人。 可以看出,此時的于正往作品里加的“點”,是有表達的;他起碼在思考一個創作者本應思考的,有關“人”的一些問題。他在“往衣服上繡花”的時候,確實是在幫它變得更好看。
于正2.0:他變了? 關鍵詞→IP改編/原創+莫蘭迪色調 代表作→《延禧攻略》《鬢邊不是海棠紅》
視覺觀感上是質的飛升,上面提到的問題(主線拉胯)也通過購買IP與聘請編劇的方法得到有效解決。某種意義上說,當一部劇表面上看不出是于正搞的,但又確實是于正搞的,這部劇就不會難看。
但在于正味兒尚且濃郁的劇集里,為了留住觀眾且便于宣發(此階段觀眾尚被擺在前頭),打“點”變得更加密集,“出圈”的梗已有堆砌及強行之勢(即沒這段好像也行叭不過挺爽的嘿嘿嘿)。不過,“對外要話題、對上賣情懷”中的后者,起碼還隱藏在花絮之中。
于正3.0:非遺非遺新人新人…… 關鍵詞→其實就是于正2.5 代表作→這一部
客觀來講,陣容的強大、美術的精致、以及傳統文化本身的力量,導致本劇不可能差到哪里去。戲中戲中戲本身就是很容易出彩的形式,古裝也確實是于正2.5擅長的領域。臺詞中時不時出現的一些專業術語(還有為文物們做的特效),以及相關的科普解說,更體現出以編劇為代表的主創人員是真正下了功夫的。
但是(我不得不說但是),撇去過于精致不接地氣的國劇通病外,本劇所有心思都昭然若揭(真的一點彎彎繞都木得啦)。劇情上,比《延禧攻略》還刻意地反套路,結果掉進了新的套路;立意上,哪怕愛情故事與家庭矛盾基本解決一切,我在宣傳非遺誒我了不起;選角上……算了,只能說于正其實人緣真的很好。
(非得有個病的從男主換成女主,不就是隕丹升級版嘛?女主不是毫無背景但也沒有因此受男主庇護,不也成了歡喜冤家“第一次見面看你不太順眼”的開頭?)
幾乎每集都有“點”(于正你是懂營銷的):與《雙鏡》和《尚食》(包括《宮鎖心玉》)等劇的“聯動”可以說自己蹭自己,但很多問題這集才提出,下集就解決(甚至本集解決),快節奏的同時,也給人一種不是真的在思考這些社會現象,不過高高舉起輕輕放下,又想觀眾覺得深刻,又想審核看著peace的感覺。
總之呢~由于“因為這一個片段我去看了那部劇”的想法極其合理正常,于正這種從小(某個配角,某段情節,某些道具)切入的宣發方式就非常有用。可惜俺是看劇不是在沙里淘金,不管是不是真金,沙石硌牙嘛~(而且觀眾難道不會覺得被騙?要么是自己想看的演員戲份很少,要么是那段剪輯在原片里都實在不長)
哦對了,不知道大家會不會因為一部劇有太多“知識”而排斥它?我媽媽就很奇怪我看這個劇會經常暫停看那些文物及字幕,她覺得很累hhh
最后,提一嘴《一起來傳承吧》的這個本劇別名,我真的挺喜歡這個名字,一語雙關。 感覺可以說:讓我們《一起來傳承吧》!
我繼續去學習(傳承)啦!
聽說是戲中戲的形式還原一些文博歷史細節,很感興趣才看的,大失所望。非遺文化不應當是噱頭,更不應當是炒作的大旗。
運鏡方式老氣,演員演技夸張,女主演瞪眼睛裝疑惑扮無辜的表現方式讓人接受不能。順便,女主這種人放現實里建議被捶死一百次,入行靠走后門,拍片靠抱男人大腿還抱倆,出片靠偷拍,除了缺德和裝可愛啥也不會。
全劇一開篇就貢獻出以貌取人、職場私德傾軋的擦邊名場面,接著用心疼女兒鍛煉兒子的騙局美化傳統傳承觀念中傳男不傳女的陋習,看完前兩集就仿佛能聞到棺材板的臭氣。
濾鏡和調色,尤其是古裝部分,透出《延禧攻略》般華麗的簡陋,包裝上是饕餮盛宴,吃到嘴是粗茶淡飯。
粗糙的質感撐不住弘大的立意,且內容錯漏百出,比如意淫慈禧和咸豐戲臺定情那一節,蘭兒初入宮在臺上唱著《紅娘》,滑稽可笑,須知這出戲是荀慧生大師20世紀30年代才創作出來,編劇怕是沒弄清楚,昆曲《西廂記》和京劇《紅娘》雖脫胎于同一故事,卻實打實是兩碼事。
可惜了殷殷切切參與其中的非遺傳承大師們,蘇博這些年文創產業立下的口碑也快毀于一旦。
有時候真的蠻共情這種電視劇的 真的蠻可憐的 已經不是吐槽不吐槽的問題了 是某些煞筆編劇真的很奇怪 一會工匠精神 一會談戀愛 (女主和溫柔教授和毒舌總裁同時極限拉扯) 一會又職場攻心計(女主和另一個編導競爭的場面就是 女主全場最優秀最佳 另一個編導就像沙雕 專注于腦補和暴打女主場景)一會拍懸疑劇(吳謹言片段就是很懸疑,而且服化道和雙胞胎故事情節劉詩詩《深夜前的五分鐘 》也很像,有一種給吳謹言強行加戲的感覺) 一會戲中戲穿插也理解 結果你踏馬編的不像插情景劇也不是戲中戲 完全四不像
你踏馬想告訴大家什么叫工匠精神 結果你著劇本拍出來的匠人 全是和常人不同 脾氣古怪 像個神經病 就只單說吳謹言那塊情節 節目組拍攝當天 肯定提前溝通好了啊 然后呢 節目組來的時候 她演的楊綰裝沒看見旁若無人一直摔罐子裝逼 有個攝像師吐槽這不是作秀嗎 被她老公瞪了一眼 說你懂啥 我老婆是仿古瓷世家出身 一直都這樣的 笑cry 編劇你踏馬就這樣展現仿古瓷世家的工匠精神 人家可能確實是脾氣古怪 但你不能讓人家跟神經病一樣吧
以上吐槽不針對任何演員 單純想吐槽這種腦子好像被驢踢了一樣離譜的劇情
文物+的想法太牛了!一次驚艷我的創新,讓文化有溫度,讓文化傳播變的有趣味點,真真正正的為文化傳播做了點兒正經兒事兒
花絲鑲嵌的金絲翼善冠真的好美啊,由花絲鑲嵌而成,又薄如蟬翼,技藝確實高超,很難想象在古代工業不發達的情況下是如何完成的,總是驚訝于古人的智慧
開創了一種新題材,文化傳播需要多種形式,找到古今結合、人與文化之間相同的點做切入,角度奇拔 佳作
沒有什么能比文物和傳統技藝更能代表中國傳統文化的了,文物的展現和講解,成功勾起了我對歷史的興趣
年輕時候都有一顆躁動的心,而文物修復是一件拋灑青春熱血遠離塵世喧囂的累活,不敢想象文化傳承者們拒絕了多少誘惑才有今天多年沉淀后的成果。
感覺有這么一個能幫助我們了解傳統手工藝劇,真的還挺不錯的,一邊看劇一邊漲知識~
請問編劇有真正進入過職場或者編導行業工作過嘛?感覺劇情很懸浮,領導公報私仇將那么有能力的人變成編導助理,這個本身就不合理,損人不利己。還有張南的演技這么多年都沒有任何進步,還是瞪眼表演法,這是于正喜歡的風格?
像劉師傅這樣擇一物而忠一生的匠人不在少時,小小的物件背后是文化,是傳承,這劇很有意義
這新嘗試可以說非常敢了,但我要說還是挺成功的,浮躁如我紀錄片屬實很難看下去,這種結合了故事性和趣味性的電視劇更能拓寬文化傳播的路徑,最起碼這劇目前為止都是很吸引我的
文物介紹全靠紀錄片披著文化節目的皮還在輸出落后封建文化
能搞到這么多精致的仿制品和傳承人來拍攝也是真不容易,挺一下。
綜藝是現在的人、工藝是傳統文化、故事是工藝承載的情感。戲中戲的方式去做融合,這是我沒想到的,必須說想到這種新形式的人是有腦子的
之前看文物相關的綜藝和真人秀就覺得很有意思,一直期待能有文物相關的電視劇,沒想到真的等到了,這部劇真的講得很不錯。時代不一樣了,平衡文化和娛樂其實很重要
文化破圈就是要敢于創新和嘗試,我覺得這劇不錯。
已看六集,蘇州拍的支持一下,將電視劇,紀錄片,綜藝融合為一體。介紹緙絲,拉絲,旗袍時就跟舌尖美味介紹美食一樣。一個是弘揚中華美食一個是弘揚工藝手藝文化傳承。劇情就比較狗血和懸浮了。
對于這種手藝技術,看師傅們動手好像很簡單的樣子,但是自己上手就知道有多難了,看似輕松的背后是他們一遍遍練習的成果,讓我直接瑞思拜了
題材和呈現方式都蠻有新意,姑且追著看看,以及有我們微微怡笑誒!多給一顆星!
很喜歡看單元劇,有一種不斷解鎖的感覺,看完一個總想知道下一個是什么,而且一直會有一種新鮮感,夸夸文物拍攝,很精致。p.s.2023.05.20在縣城,朋友結婚。
用電視劇的形式講古文物,古代的技藝,沒想到竟然很好看,講述的是每個傳承人的故事,不僅文物拍的超級好看,高清鏡頭下看到的文物真美啊!年輕一代和老一代的故事沖突也很好看,我不愛看綜藝,沒想到這個劇倒是很好看,一邊能學習到傳統文化的知識,還能看到養眼的畫面,真的很棒啊!!
緙絲單元太觸動我了,老一輩追求手藝的突破、專注技藝工法,而女兒則著眼于宣傳、發展。母女都是為了傳統文化而努力,只是方向不同而已,雖然看著有隔閡,但心是在一起的,最后那幅雙面緙絲的作品就是情感最好的見證,這樣的底不僅有意義還很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