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空]播放記錄
視頻
分類:歐美劇 美國 2023
主演:蒂姆·羅賓斯 萊斯利·曼恩 約翰·雷吉扎莫 奧麗伊·卡瓦洛 尼科·希拉加 丹妮拉·維加 雷恩·威爾森 蕾婭·斯密特洛維茲 拉塞爾·巴洛格 錢斯·赫斯菲爾德 Heather Agyepong Halle Bush Toheeb Jimoh Emeka Sesay JayR Tinaco ?
導演:瑞德·穆拉諾?
Reed Morano及Jane Featherstone將聯手制作Amazon 10集劇《電擊女孩 The Power》,該劇改編自Naomi Alderman的同名小說,曾被前總統Barack Obama列為17年最愛書藉之一。《電擊女孩》講述全球各地的少女突然可以在手上發出電擊,而且她們還能用接觸的方式為成年女子喚醒能力,于是一下子男女地位完全逆轉。在首季中將包括倫敦﹑亞利桑那﹑尼日利亞及摩爾多瓦等地的角色。
很復雜的感受
片子拍得非常真實,走在大街上的感受,走上充滿男性的公交車的感覺,以及我們說的男性凝視。這些不安全感,都不是那些以為自己被誤解被誤會的男性所能理解的。他們無法理解這種從出生就戴枷鎖的感覺,甚至覺得自己作為“保護者”多么偉大,即便沒有那些“傷害者”或許女性并不需要這些保護。直到他們突然成為了弱勢一方
而這種不安全感,大概從7、8歲,意識到自己是個女孩就開始了,深入骨髓,跟隨著女性一生
但很絕望,這種情況似乎無法改變,曾經以為隨著科技進步,體能差距的影響會逐漸減弱。但看起來似乎很難,只要走一點差距,就會讓區分強弱,壓迫就會成為理所應當的傳統
除非體能上的差距并不存在——女性也以擁有肌肉力量為自信,或者男性也以裝扮羸弱為美。可能無論在科技多進步的將來,身體的直接力量依然是人類安全感的初始來源吧
另一方面又覺得,壓迫與反抗是不會停止的,因為人類就是會不停地劃分你我。當下男性更強勢所以是男性強權社會,如果女性真的擁有力量那應該也會變成女性強權社會。似乎不存在一個和諧友愛的大家庭,只是斗爭的激烈程度不同,和平好像永遠不會到來啊
在#THEPOWER 的科幻設定下,未成年女性獲得了放電能力,以此掀起了一場關于兩性地位的顛覆性變革——女孩們不再懼怕走夜路有人尾隨,不再一味忍受異性隨便開的“玩笑”,可以徒手制服比自己體型大上一倍的異性,可以隔空擊倒兩米開外的鐵皮桶。
擁有超能力的她們,終于有了“如果對方讓你感到不適,你可以給對方點顏色瞧瞧”的底氣。 超能力的出現,顛覆了以往男女因體型差距而普遍存在的強弱屬性,也終于使得男性感受到了某種“威脅”與“不安”。 比起男權KOL“城市毒素”的發言,讓人更有感觸的是,平權男與他朋友的對話——
相愛十年即將成婚,卻因為女友擁有了超能力,感知家庭地位即將反轉而想要悔婚的男性反問平權男:“我們當中有個人能隨時放電,這怎么能平等?”“誰說我們現在不平等?” 平權男反駁:“看看你的塊頭,你一拳過去,女孩就完了…” 朋友說:“我會那樣做嗎?” 平權男反問:“那她會電你嗎?” 事實就是如此,既得利益者不會感受到性別結構的不平等。因為社會資源向他的世界傾斜,唾手可得的便利與權益,長此以往的“理所應當”,使得他者對她者的不便與痛苦視若無睹。 如果性別結構真的平等,就不必特地把“女性領導占比要求”寫進選拔的硬性規定里;(《中縣干部》) 如果性別結構真的平等,就不必特地強調,這是女作者、女學者、女導演、女編劇;(戴錦華:“我不要女字,只有少數派才需要被強調”) 如果性別結構真的平等,那平臺就不必讓用戶勾選性別,在優待某一性別的基礎上,對另一性別加以限制;(可以嘗試把用戶性別改為“男”,言論是何其自由) 如果性別結構真的平等,人事招聘時,就不會針對某一性別提問,“是否婚育?”“如何平衡家庭與工作?” 結構的不平等,隱藏在性別對立的表象下,把性別意識高高舉起,用個體代表群體、打壓群體、讓人只見性別差異,不見人格差異。
S1ep10,男政客與女議員對辯時,女議員一語中的,點破詭計:作為男性,或許只能把此能力理解為“潛在威脅”,而非是一種能力補給,一種對長期因雙方體型差異造成的直觀威懾的意識補給。 沒人會比他們更畏懼“女性覺醒”帶來的變數,擔憂“女性力量”帶來的挑戰。
或許,比起女性,男性更害怕建構勢均力敵的較量環境——畢竟,擁有絕對優勢,都未能贏得漂亮的群體,在平等的世界里,又該如何保全“贏面”?
Power提供了一種未來,女性不必再害怕暴力,不必再害怕天黑晚歸,她們高呼自由,因為她們就正義的行刑者本身,那是沖破一切禁錮的自由,那是我們從未呼吸過的新鮮空氣,隨著女人們爆發出巨大力量電死守衛沖出牢房,戰歌在她們的背后適時響起“I am no mother, I am no bride, I am the king."
———
我從來沒看過Power這么有力量的女性群像劇,它不光拍出了female onle superpower的爽快過癮,又拍出了女性之間的緊密聯結的友情親情。狠狠爽到又數度爆哭,甚至為了強迫自己別一下子看完來寫影評(bushi
印象很深刻的一段,當市長女兒順利催化了市長體內電擊的能力,當總統夫人被喚醒電擊的能力,當被圈禁在牢房的女人一個接一個在指尖生出火花,這都讓我想到——天下婦女,姊妹一家。
聊完感動的,再來聊聊讓人特別爽的。目前市面上現存的大部分大女主劇都不夠爽,大女主爽劇的核心不是起點男頻的鏡像, which is 無腦開后宮,而是首先擁有保護自己的暴力,然后通過暴力掌握權力。
大部分大女主劇都離不開男的,還指望男的保護呢更別提掌握暴力,充其量也就是披著大女主皮的瑪麗蘇,一點都不爽,反而愚蠢又可笑。但是我在這部劇里看到了真正的大女主們,勇于反抗并且成功反抗的sheroes。
肯定有人會想,這只不過是電視劇里才會出現的超能力,沒有現實意義,但我認為,恰恰相反,如果你連想都不敢想又如何真的能擁有它?舉個例子,起點男頻有邏輯嗎?有現實意義嗎?對女性友好嗎?不還是一直大行其道并且滋養了很多惡臭男嗎。所以說Power只是爽劇而已,爽到是首先,其次才是被激勵和在生活中真正做出改變。
而Power跟男頻爽劇的最大區別就是,這個改變不是以物化、傷害、發泄私欲為目的的改變,而是真的把這個社會變成一個更珍惜生命和更美好的社會。
Power提供了一種未來,女性不必再害怕暴力,不必再害怕天黑晚歸,她們高呼自由,因為她們就正義的行刑者本身,那是沖破一切禁錮的自由,那是我們從未呼吸過的新鮮空氣,隨著女人們爆發出巨大力量電死守衛沖出牢房,戰歌在她們的背后適時響起“I am no mother, I am no bride, I am the king."
我向來不贊同影視作品在性別沖突的闡述上,只基于單一性別視角去闡述。
性別沖突本身就是男女之間的沖突,如果你只站在女性視角去講女權,那不叫女權劇,那叫爽劇或者YY劇。
女權也從來不是可以剔除男性視角,去闡述的一種主張,當然女性占據絕對主導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但女權不是一味踩高捧低,或者說鼓吹女性多么多么偉大而男性如何如何一文不值。
女權的本質就是呼吁性別平等,只是因為女性遭受了很長時間的壓迫和控制,女性一直處于弱勢群體,所以爭取性別平等就相當于是為女性爭取和男性的同等權利。
回到這部劇上來,在前幾集的劇情里,我以為這就是個受眾群體為女性的YY爽劇,但看到發現并不是,這部劇里同樣塑造了優秀的男性角色。
比如市長的丈夫,一個幽默風趣而具有家庭責任感的拉丁裔醫生。
再比如后期選擇為女性發聲的尼日利亞記者。
還有些配角也頗有意思,比如黑幫私生女的一個哥哥,他最后死在了妹妹的復仇路上。
當然這部劇里反面男性角色也很多,比如總統、州長等人。
女性爭取權利從來就不單單是女性的事情,人類是靠兩個性別去交互繁衍的,人類群體也是通過男女協作而發展至今的,哪個性別也不應當凌駕于另一個性別之上。
女性會放電就如同男性的力氣大,同樣是具有碾壓的特質,這些特質并不能成為欺壓另一個性別的理由,長久以來因為女性生理上的弱勢,導致我們被忽視,被利用,哪怕經歷了漫長的斗爭,現在的生活中還是會遇到很多性別歧視。
所以類似這樣的劇才會出現,一方面出于娛樂目的,一方面也是呼吁女性的覺醒和團結,而一部優秀的女性劇不應當有優秀男性角色的缺位,因為優秀的男性會使女性爭取權利的道路更加寬廣,也會使這條路上少一些流血和爭斗。
正如沙特那一集中,那個母親站起來向兒子喊話,兒子選擇放下了手中的槍,而很多女性也向他伸出雙手。
性別沖突是雙向的,解決這種沖突也需要雙向。
所以我佩服這部劇敢于塑造優秀的男性角色,甚至塑造一些有性格反轉的男性角色。
至于認為這是雷點的,詛咒男性都被電死的,或者說把這劇只當個爽文看的人。
你們隨便。
只是別標榜自己是覺醒女權,真的很丟臉。
PS:我也不是女權,我到現在也不敢說自己是。
[改變自同名小說《the power》,有機會一定讀一讀原著,還有第二季gkd!]
這部劇可以說是目前為止,看過最喜歡最合胃口的劇了。每個人都優缺點并存,人物塑造得很真實很鮮活。
開始最看好的是夏娃,她是一個從厄運牢籠中沖出的領導者,很強。但我比較迷惑的是,一直在講的是“上蒂”“信仰”etc.對現實沒有參考價值的,給人一種神權的感覺(神叨叨)。她內心有最深層的反抗精神,只是缺乏一些方法,成功殺死養父是她自己就可以做到的,為什么不相信自己呢?反復提到信仰的力量,也是一種洗腦,洗腦自己的followers。天選之女給她加了buff,但那個聲音一定是對的嗎?那就是上蒂嗎?好宗教??而且我感覺她對自己并不是那么自信,也不太相信自己。我當然欣賞她的勇敢和善良,但即使她沒有這種信仰她也能成為一個好領導者。
變革總會發生,這不是烏托邦,不喜歡這種神權。很看好夏娃,希望她第二季能做出抉擇。大結局也留夠了懸念——Roxy強大的力量擊倒了她,兩人攜手共進。這里真的好感動好喜歡!
市長和Jos母女情!開始有點討厭Jos在網上貶低媽媽,還有談戀愛什么的(好恨,那個男好討厭啊什么時候下線)最后談心了感覺還可以,她也更堅定了,喜歡這個情節。
左拉好鎮定!她與黑男的對話很印象深刻,讓我想起了目前流行的哭喪文學(什么攝影界影視界)是為了滿足誰的幻想? 跟姐姐Tatiana強強聯手,期待第二季的媎妹倆。
很真實的人物塑造,但Tatiana殺化妝師那里我屬實有些不適啊啊。還有結尾市長突然放電,未免有點太沖動了,連測試都順利通過的她控制不住情緒,拜托!有點男里男氣的。。
夸夸全女制作!原著作者師從《使女的故事》作者,兩個都很喜歡,只能說,使女的故事不是完全虛構的,這部劇也不是烏托邦……
女性是一種性別,不是處境。失權才是一種處境!
權力是什么?
一種使人服從的力量。
當代生活中權力無處不在,父母在小孩面前,領導在員工面前,老師在學生面前,當然還有一些不可說的。
本文想探討的,是男人在女人面前。
冠姓權就是男性權力的體現,因為孩子跟男人姓好像天經地義,但要想讓小孩跟女人姓,就好像要革命一樣的艱難。
哪怕父親并不介意小孩跟誰姓,但母親總要考慮很多社會眼光,比如小孩以后面對別人問為什么不跟爸爸姓要怎么回答等等諸如此類的問題。
這種幾千年來一直默認執行著的權力叫男權。
女權主義者想追求的,就是一個小孩想跟誰姓就跟誰姓不需要被任何人質問為什么不跟爸爸姓的社會。
美劇《The Power》脫開了以往女權劇里女強人在男權社會苦苦抗爭的窠臼,給所有女人賦予了一種天賜的武器,電擊能力。
任何女人都可以輕易殺死一個身強體壯的男人。
想象一下,這會變成什么社會?
起碼,夏天不穿內衣直接穿吊帶出門不會再有人敢當面進行眼光式的無聲蕩婦羞辱了,因為如果有人用下流的眼光凝視你,你可以直接一個雷擊甩過去炸死他。
夏天不需要穿內衣的生活真是太fxxking爽了。
劇水平一般,支線太多,可能很多人會不愛看,但就這個女人“因為長期被壓迫所以上帝都看不下去了所以讓女人天然進化出了一個能用來電擊的器官以抗衡男權“的設定就足夠讓人拍案叫絕。
搜了一下,劇翻拍自同名小說The Power,中文譯名《力量》
小說作者是娜奧米·阿爾德曼,師從瑪格麗特·阿特伍德,也就是那本著名的《使女的故事》的作者。
如果說《使女的故事》講的是女性完全淪為奴隸被徹底物化之后的故事,那《力量》所想探討的,就是權力本身。
它不是想說權力應該由女性來掌握,因為無論是誰,一旦掌握了絕對的權力,那不濫用幾乎不可能,它想討論的,是權力本身。
作者曾經說:“這部小說的核心是對權力的追問:是誰擁有權力?如何得到權力?當你得到權力,權力又對你做了什么?當你手握權力的時候,距離你被權力掌控,又有多久?”
本書語言精彩刺激,故事引人入勝,探討權力如何腐蝕每個人:包括那些新獲得權力的人和拼命維持權力的人。奧爾德曼認為,歷史的恐怖是不可避免的——權力的濫用總會出現,宇宙的發展弧線不會向正義偏移,也無法繞過正義。The Power 書評 --紐約時報 2017
在一份采訪中,作者明確表示她不認為女人是天生弱者,需要被男人呵護,女人得到電擊能力之后做的會是報復還是公平?沒人知道。
“對我來說,女性地位的進步離不開平等觀念的普及。我們不需要被認為是需要被特殊照顧的一群人,我們本身就和男性擁有同樣的力量。”
//www.youtube.com/watch?v=Haxmediwv0g
The Power不是一本女權主義的小說,更多的是通過一種對想象中的女人完全占據上風的極限社會形態描述,來探討平權的意義。
英國女作家2016年能寫出這樣的作品,足以證明21世紀英國女權運動已經占據了部分高地。
我想起前幾天有網友po的貼在英國地鐵的照片:
“侵犯性的凝視也是性騷擾。”
比較起來,不說非禮勿視了,前幾天某地還有女導游因為穿了一件貼身的防曬褲而被人拍了三角區的照片舉報說不雅呢。
說真的,很多人說中國女性地位已經很高了,各地網民從諸如彩禮啊,買房啊,家里經濟大權等等各個角度說明男人也不容易。
也不能怪這些網民,他們從小經受的教育接觸的信息告訴他們女人應該是什么地位。
從小看著家里父親說一不二動輒打罵母親,從小被教育老婆不是處女丟人,從小參加婚禮都要鬧伴娘,從小被教育姐姐要讓著自己,在這種文化下長大的小孩,又怎么指望他們能尊重女性呢?
不僅僅是男性,就算是女性,在這種話語權體系下長大,又怎么能不把當一個順從的賢妻良母作為自己的人生目標呢?
這種話語體系,就是權力的體現。
說一句,比起什么《電擊少女》這種不用腦袋翻譯出來的敷衍標題,我更喜歡原來的劇名《The Power》。它所代表的意義更質樸,涵蓋的更多,更廣,更深。事實上,力量是真實不分性別不分年齡的。長久以來,在性別壓制的環境下,所產生不可調和、不可再退卻的困境中,女性作為所遭受的主要群體,成為這部劇集的敘事主體,以此來傳遞一種集體意識的覺醒和進化的信息與力量。議題是共通的,困境是不分性別的。同等困境下,女性、男性、性少數群體、乃至所有生命都是一樣。我想這就是我想說的。
全女團隊創作的劇(單這一點就很值得一看),在里面能看到很多女性議題,比如女性市長三番五次被男領導pua,明明是正常訴求但被多次提醒“控制一下你的情緒”“冷靜一點”,使圖通過給女性打上“你的情緒不穩定”的標簽從而進行打壓;還有黑幫老大的女兒Roxy明明有很強的能力,卻因為性別而不受重視,甚至不能被承認;包括最開始所有掌權男性對這個事件的看法:“不過是女孩們的惡作劇”。整部劇節奏很快,但絕不缺乏細節的打磨,因為是全女團隊創作,所以整部劇對女性困境可以說觀察的細致入微,劇情爽的同時也有暗喻包含在其中,可以傳遞的電擊能力不正是“女權主義”思想么,女權思想和理論我們通過書籍、網絡和口口相傳影響著更多女性,girls help girls的理念也讓我們團結在一起變得更強大,總得來說值得所有媎妹一看!是真的女本位好劇,在整個觀劇過程中都沒有被冒犯的感覺,觀看體驗非常舒適!
幾個女主的線加起來還不如女市長的線好看。—又看了幾集,有點兒漸入佳境的意思了。這劇屬于慢熱型。
就是女權爽劇怎么了,原著主打的就是一個愛男就得死。看小說時就很有畫面感,拍出來和想象中的很一致了,希望后面不要爛尾
只要是女性力量相關題材我就會打高分
想破防的人不論怎么樣都會破防。因為他們只想接受一種能夠受他們控制的二等公民-女人。人腦子里的大清朝死的很慢。但終有一天,它會死透,蕩然無存??清朝離我們并不遠,但總有一天它會離未來的人類很遠。或者更妙一點,那個現代人類無法預測的未來里,人類并不存在。??
這是目前為止看過最合我口味的女性群像劇!我之前就思考過:女性為什么在靈性層面比y染更有感知力,這是否是一種進化?如果女性進化到一定程度,是否就能引起變革?這是我一直想要看到的題材,所以第一集剛開始就從頭哭到尾。第二集剛講了職場困境,第三集就開始獵巫,期間還夾雜了一些基本盤常規操作,例如濫用暴力、猥褻女性,以及y染是如何偷走女性勞動成果的。再往后倀鬼的厭女情節也詮釋得相當到位,以及革命一定會流血這一點也很好地展現出來了。所有的細節都非常棒。對了,修女支持男同、市長在采訪中表示她需要男性同盟(或許是她基于政治策略的反諷)這兩個雷點目前看來只是角色的立場,基本不算什么問題,激女都給我看起來
女生們,看到這部劇,就要開始在現實里爭氣,爭奪屬于你的權利,哪怕是一點點小事做起,哪怕是一點點的推移,你都是偉大的。
……………………我只能說接下來最強勁最徹底的女權運動必不可能產生于歐美國家,真想把美國電影行業這些年產的shit全煮沸了灌給現任總統老白男吃。
女性力量,與女性崛起
群像,母系,電鰻集體狩獵,我還挺喜歡“新器官”設定的,就像女人擁有男人沒有器官,并且子宮很可能是繼腸腦之后的第三大腦。雷點:支持男同
建議劇名譯為《電嫚》。或者,東瀛風《電娘》,網絡風《會放電的小姐姐們》,央視風《電亮人生》。
譯名凝視感太重
雖然不是我特別喜歡的影視風格,還是為這個設定打上五星,大概看了兩集半,故事的開頭并不是什么爽劇,有幾個主角也還是在性緣關系里,但是女性有電擊能力,反殺男的也太爽了吧,前三集死的男的也真是該死了,這幾個女性角色確實是看到男性對她們打壓,希望后幾集能劇情能爽片一點,多亖點刁子助助興,真的希望關于這樣的女性題材能越拍越多。
短評都有男破防,可見劇情多有意思????
題材設定超棒的女性劇并且很明顯雖然女主角們來自天南地北但有關女性團結,女孩們的超能力是厭女環境下逼迫她們進化出來的,只是又是亞馬遜的又是全女性陣容?lgbt,看看被砍的the wilds、aloto、paper girls就不禁為本劇的未來擔憂……你們這些大平臺要是不續訂這些節目的話干嘛要買版權改編????恨死了,趕緊給我續訂這些好劇別太愛那些丑白男了!
看到中東女孩一個個也擁有了電擊能力,很爽!
分享一個冷知識,這部劇的導演、編劇和制作人都是女性,是真正的全女團隊。不知道你們怎么想,但是我真的非常感動。只有女性才能寫出來對女性友好度這么高的劇,女性創作為女性。
線上都市毒素,線下破防短評,嘿嘿,互聯網真有意思
確實是烏托邦 難道今年開始紫薇星真的照女人了嗎 好多女性覺醒的劇 哈哈哈 挺好的
略顯無聊
女的,爽片,女同,我就很寬容(bu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