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空]播放記錄
視頻
BBC、FX將聯合打造劇集版《遠大前程》。斯蒂文·奈特(《浴血黑幫》)操刀劇本,雷德利·斯科特、湯姆·哈迪擔任執行制作人,劇集共6集。該劇改編自查爾斯·狄更斯創作的同名經典小說,故事背景為1812年圣誕節前夕至1840年冬天,主角孤兒皮普(Pip)以自傳式手法,敘述從7歲開始的三個人生階段。
與其做鐵匠,我更想成為一個接近紳士的人。歡迎來到永恒的冬天。極度腐敗之前的純真時刻。社會行為文明行為的初級教育。彬彬有禮的儀態。使人類與低等生物有所區別。文明教育使我們學會溝通。培養有條不紊的處事態度。不像野生動物相互攻擊。禮貌需要建立在獎勵制度之上。若非如此,一切都是白費的功夫。 只有走在崎嶇不平的路上。紳士才能挽起女士的胳膊。紳士不能在公共場合主動跟女士打招呼。除非女士先開口招呼。紳士不會主動采取行動。在女士面前,先行行為會被視為粗俗。相反如果女士采取行動。紳士應該主動協助。女士不座紳士就不能座。紳士應該毫不膽怯的進入一個房間。對任何問題都沒有準備好答案,簡直是荒謬至極。給松鼠剝皮的最好辦法是什么?觀察,吸收,改進。 道德是留給周日早上做懺悔的。貞操是留給圣誕節的。紳士只需要觀察他自己階層里那些成員的良好行為。下等階層供你使用。 行為舉止,教育程度。把這個男孩扔進這個城市的野獸之中,讓他們像吞噬牡蠣一樣,吞噬他的青春,然后再把它空蕩的軀殼,扔回他原來的河里。 漂亮的社交舞廳,靠的是販賣鴉片,染料和奴隸獲得的收益。紳士最后一課,大門鑰匙必須永遠掌握在自己手里,否則你永遠都會失望。 教你先成為一只老鼠,然后是一條蛇,再變成禿鷹。然后鮮血從你的喙滴下時,我會教你如何成為一個紳士。為什么你適合做我的監護人呢?因為我行事邪惡,以此著稱。倫敦這樣的城市,留有美德將是致命的。 你看看有沒有所謂厄運這回事?只有那些沒有想象力的,可憐的傻瓜們。只有缺乏想象力的悲慘傻瓜,才無法利用命運的陰謀。 愛情像水銀一樣有毒。 在一段感情里誰愛的最多誰就輸,誰愛的最少誰就贏,有什么在婚姻里面做一個根本不愛的人才會占優勢,如果你走進婚姻最好保持冷漠。媽媽同意,我應該嫁給一個愛我而我不愛的人。 被鎖在盒子里一年又一年,這是違反自然規律的,就像一個女人在無人問津的房子里面腐爛一樣。 毫無價值,這是違背自然規律的。 誰會贏,貪婪還是自我保護? 你說過你對愛免疫。 你需要的是一個與你想法相當,一個被人類放逐的人。
思想有深度,很現實,但是拍夜戲的燈光太暗了,影響觀看感受。夜戲過多了
【Warning:有時真的會被無端轉載搞得appalled,未經許可禁止任何形式的轉載,未經許可禁止任何形式的轉載,未經許可禁止任何形式的轉載,請自重,請自重,請自重】
23年的新版遠大前程終于在昨天完結了,我也終于追完了。從這部劇去年2月宣布選角開始,我就一直很關注和期待它,每次有新的動態和訪談都會第一時間追看,在距離開播一周左右的時候我還又把原著拿出來讀了一遍,劇開播以后我也每周日都準時觀看了。其實我倒也不是遠大前程的忠實粉絲,只是讀過原著并看過三個版本(算上這版)的影視改編,對于這次的新版本,其實我有很多期待,但看完整部劇之后,只能說我最大的感想就是:不要帶著great expectations看這版great expectations。
這個版本的遠大前程應該是史上篇幅最長的影視改編,一共6集,每集1小時左右的時長,是上一個劇版的2倍,比各種影版更是長了很多。鑒于原著是四五十章的大部頭,按理說這次的篇幅能塞進更多原著的細節,使改編更生動詳實,再加上開播前的訪談里編劇也提到原作懸念迭起使他很容易改編,而且他想要加入更多時代背景,甚至彌補狄更斯本人沒有寫到的細節……這些都讓人不免感到期待。然而最終的成片效果并不讓人驚喜,甚至會想劇組對遠大前程這部作品的理解是不是出了什么偏差。
想說的方面很多,一點一點說起吧。
首先是整部劇的結構,這大概是最讓人頭大的一點。前面也提到了編劇自己就說狄更斯這本原著本身就跌宕起伏、環環相扣,很容易影視化,然而這部改編劇的劇情卻非常凌亂,基本上是“東一耙子、西一掃帚”。第一集還算能看出原作的影子,不論了不了解原著應該都能明白大概的人物關系和劇情走向。但從第二集開始,劇情就向著蓋不住狄更斯棺材板的方向狂奔,諸如S/M play、招/妓、opium還有暴力打斗、臟話等等元素也跟著出現了,一個浴血黑幫版的遠大前程浮現出來,但即便有了這么多讓人眼花繚亂的元素堆疊在一起,劇情的進展仍然很緩慢。中間這幾集不論了不了解原著的觀眾應該都搞不清楚接下來到底要發生什么,登場人物們沒有很明確立體的形象,基本都是在不斷重復“sex/drug/crime”這些符號化臺詞。編劇將原著的世界完全拆解了,摘取里面的部分內容構筑了自己的大舞臺,但是舞臺也許鋪得太大也太漫無目的了,所以有些照顧不過來,整部劇沒有原著那樣的敘事中心,也沒有自己的重心。你會看到在倫敦酒吧的打斗、在澳大利亞荒野的打斗、在這個酒吧開槍、在那個辦公室開槍、在甲角落有性/交/易、在乙角落有偷運交易、在這有S/M女王拿鞭子抽老頭屁股、在那有禿頂商人拿鞭子抽桌子……這些都和原作沒什么關系,也和這部劇劇情本身沒什么關系,但它們大篇幅地出現了,同時劇情在混亂中迎來了最后一集。最后一集倒是突然和原作有了一些聯系,也就是說,如果沒看過原著,可能一下子就被山路十八彎的人物關系搞懵了。接下來的展開比起前面幾集堪稱飛速,同時也給每個人物都安排了與原著不同的結局,給人的感覺像是讀完原著半夜從床上跳起來寫的if線同人,而不是相對結構嚴謹的改編劇劇本。
結合人物性格塑造來說應該更加直觀,下面我想一一說起。
Pip:匹普是原著的敘事中心,整個故事都是從他的視角展開的,全書的懸念大抵都與他知道或不知道整件事有關,比如郝薇香小姐的往事、他的捐贈人之謎、艾斯黛拉身世之謎等等。跟著匹普的視角走,讀者能體會到他經歷的一切,人生恍然如夢,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歸來仍見英倫群島迷霧繚繞。初登場的匹普是一個7歲的孩子,淳樸善良同時膽小沒有安全感,所以Magwitch很容易嚇住了他。他幫助了囚犯,囚犯也被他的善良打動。小時候的匹普覺得能成為Joe那樣的打鐵匠就是最好的,畢竟他也不了解別的行當、別的生活。而有機會去了一次郝薇香小姐的莊園,見到了上流人,邂逅了美麗的艾斯黛拉之后,他的心開始轉變了,他有了great expectations,于是他開始學習知識,開始想著出人頭地,得到一筆神秘捐贈后更是變本加厲。前述是原作大概的線索,而這版匹普登場時就是十幾歲的倔強少年,一邊打鐵一邊背誦莎士比亞,想著做運輸大生意,自己腦袋瓜里有很多主意。這個設定其實讓后面很多東西都說不通了。他已經是個大孩子了,還有那么多主意,性格也不是溫順膽小的,那Magwitch的三言兩語是怎么嚇住他的呢?整整一晚其實他有很多時間可以想辦法應付這個嚇人的家伙,而不是在床上默默躺到天亮然后乖乖幫忙。同時這個設定本身也經不起推敲,那是19世紀上半葉的英國,社會的流動性和交通的便利程度遠遠沒有今天這么強,偏僻山村鐵匠鋪里的小男孩對倫敦紳士的生活即使聽說過也大抵靠想象,再加上古代人(姑且稱為古代人)的職業觀念和人生理想都和我們現代人非常不同,他會天天背莎士比亞并且執著于去倫敦做紳士這件事顯得非常懸浮,是很現代的一種思維邏輯,再想想編劇在訪談中說他做了大量的考證,要讓整部劇比狄更斯的原著更還原時代,我真是滿頭問號。狄更斯本人就生活在書里那個時代,他寫自己當代的事情即便有藝術加工也不會在邏輯上不通順,就像我們現在去讀當代小說,如果主人公二十年前就習慣微信支付,我們一定會有違和感,所以我并不認為這種大刀闊斧的改編是在從那個年代本身出發,不如說這更接近于現代人從自己的時代出發產生的想象。
匹普后來的形象就更單薄了。稀里糊涂地就接受了捐贈并被連夜帶到倫敦,Jaggers讓他干嘛他就干嘛,讓他作假簽字他就簽字,讓他把自己的錢全投資他就投資,讓他忽悠Drummle他就忽悠……而他本人的性格、動機還有個性都非常模糊以至于沒有,那個開篇一肚子主意的倔強少年變成了壞脾氣的沒頭蒼蠅。更重要的是,匹普本來擔負著故事的敘述者的使命,這樣一改,匹普的個性沒了,故事的線索也沒了,亂就一個字,它拍一萬次。
Mr.Jaggers:賈格斯先生真是和原作判若兩人,這個角色的巨大改動也直接改變了整個情節的走向。原著中完全照章辦事一板一眼的NPC律師變成了一肚子餿主意的法外狂徒,存在感直線升高(一開始看定妝照時我以為文米克是賈格斯,還覺得這個造型挺符合原著中的印象)。Again,這個設定本身也經不起推敲。如果他這么目無法紀,又整天打各種鬼主意,怎么會成為備受信賴前呼后擁的律師呢?原著里郝薇香小姐和Magwitch都把重要的事情托付給他就是因為他辦事一板一眼不講情面,拿多少錢就辦多少事,絕不多問也絕不多嘴。同理,那些民眾愿意天天守在門口求他找他辦案也是因為這一點。劇里他成了走路帶風的酷哥,陰謀詭計信手拈來,講話措辭很像知音故事會看多了,還天天帶著匹普體驗這個sex那個drug的,多少有點懸浮到離譜了。同時,也正因為他變成這樣的性格,整個劇情變成了以他為主導,他和郝薇香小姐聯手忽悠匹普、他出主意讓匹普投資灰色生意同時忽悠Drummle、他在Havisham、Molly、Magwitch和Compeyson的愛恨情仇里周旋,甚至全劇結尾他還和Estella一起親密跳舞(我很費解,難道要暗示他們兩個有感情戲嗎),劇版的Jaggers完全是原作的反義詞。而且把這么多能量都集中在單獨一個非主人公的角色身上,劇情亂展不開也是無可避免了。如果說原著是種種線索互相交錯勾連最終產生了一個簡單又綿長的故事,劇版則變成了以Jaggers為中心展開的蜘蛛網,顯得刻意而不真實,人物關系也比較唐突。
Estella:看到第四五集左右的時候,我一度有點看不下去了,實際上這版Estella可以說是支撐我看完這部劇的重要力量。倒也不是說這版Estella在劇本方面有什么突破,大概是演員的演繹很加分吧。開播之前我讀了很多主創訪談,其中一篇是Estella演員的專訪,她提到很多有意思的點。接這部劇之前,演員本人在中學讀過原著,當時沒有很多感想,從事戲劇行業之后機緣巧合又讀了一遍,這次有了很大觸動。我想劇中這版的Estella體現出來的層次感大概就源自演員本人對原作的理解,使角色在這個相對扁平的劇本里有了延伸。她提到有的鏡頭會拍好幾個不同的版本,有的版本里Estella愛著Pip,有的則不然,演員之間也討論過她到底愛不愛他的問題。雖然最后劇情的呈現有點迷惑,但表演還是很動人的,看樣子至少前面幾集制作組選擇了Estella愛Pip的版本。在告訴Pip他的課程到此結束之前,Estella在窗前一邊望著樓下傻傻等待的Pip一邊默默用戴著蕾絲手套的手抹眼淚那里真的很動人:書里完全是Pip視角,我們從來不知道Estella到底是怎么想的,而這一幕則試著去想象了,也許Estella不是像她自己說的那樣沒有心的女孩,她也有這樣柔軟動人的一面,也許她就是一個受養育方式影響而不允許自己表露感情的孤獨女孩。
說到這里,有個題外話,這版和11劇版的Estella選角都很符合我對Estella的印象:美麗、清冷、倔強。而前段時間看了46影版,讓我對這個角色又有了新的認識。46影版里長大后的Estella在人前總是笑著的,笑得非常明艷動人,我一開始有點詫異,因為在我的印象里她總是冷冷的、倔強的,但看到后面我發現這個版本的處理也很妙,因為Estella是作為傷男人心的工具被Miss Havisham養大的,她的使命就是做一個“玩弄人心于股掌”的工具人,因此當然是在社交場合時常笑容滿面更吸引人與她交往。書中畢竟是Pip視角,所以不會看到這一面。這樣一來,Estella的人物形象更豐滿了,人物命運也更令人唏噓,大概這就是現實主義文學的力量,很值得反復咂摸。
說到這里,就不得不說說23年這版的Estella的服裝。演員在訪談中提到了服裝制作得很用心,特意做出破敗的質感,讓Estella看起來像個“rotten princess”。說實話,Miss Havisham的服裝做得破敗很合理,而Estella也如法炮制就有點怪了。Miss Havisham將她養大就是要讓她報復男人,在Miss Havisham眼里這就是最大的意義,所以Estella的存在要千方百計時時刻刻迎合父權制對美麗女性的印象。46影版讓她巧笑倩兮就很符合這個邏輯,23劇版讓她穿破衣爛衫就說不通了,也讓人疑惑劇組對原著的理解(好在后面她離開家后的服裝都不是這個風格的)。
Miss Havisham:怎么說呢,能讓Olivia Colman都難以發揮的劇也是不多了。這版的Miss Havisham更加讓人疑惑劇組對原著的理解。在我看來,Miss Havisham和Estella都是“死”在了那個時代的悲劇女性形象。Miss Havisham和Satis莊園的突出特點就是毫無生機和停滯,她們被婚禮、被儀式、被時代和結構編織的牢籠和幻覺狠狠困住并殺死了。Miss Havisham是莊園的幽靈,是 “浪漫愛”幻象的犧牲品,她所到之處都毫無生機,她將死亡內化于心外化于形。她被牢牢困住了,不僅自己動彈不得,還不惜搭上一個小女孩的一生去延續她的死亡束縛,直到最后她那顆仍舊跳動的心才艱難地從牢籠的厚厚灰塵中露出一角,何等令人唏噓的悲劇。然而這一版Miss Havisham則太有活力了,沒有那種很強烈的荒涼氣息。原著中她幾十年都不見日光,一直穿著婚紗把自己關在黑暗的屋子里,她已經“死”了,就因為那場沒舉辦的婚禮,她的時間不再流動,她也什么都感覺不到、什么都不做。而劇版Miss Havisham不僅一開始就可以在有日光照射的屋子里走動,還興致勃勃地蒙起Pip的眼睛戲弄他,主動說起自己的往事(原著里Pip是從Herbert口中才側面得知的),又讓孩子們跳舞,給Pip招/妓,又給Estella牽線搭橋安排婚事,親手給她做發型,同時她還是個癮君子。這一切太不符合Miss Havisham這個角色的形象了,如果她還這么有勁頭奔走,她干嘛要幾十年都穿著婚紗把自己困在莊園里?如果她連時間都停滯了什么都不想感受了,為什么還沉迷于吞云吐霧?花里胡哨的設定使得角色形象頓時變得矛盾起來,經不起推敲,這也是這部劇里人物性格的通病。
其他人物也有很多可以說說的地方,比如Herbert在原著中是承擔了比較重要的角色的,他是Pip非常重要的朋友,幫了他很多忙,在推進情節方面起了很多作用,而這版卻把他的作用削減到趨近于0,故事結構多少也因此塌陷了。畢竟有他這個天天陪在主人公身邊的人在的話,很多情節都可以順理成章,而劇中的Pip是基本被Jaggers牽著走的,很多事情都是被命令或者突然發生的,相對而言就不夠通順。
Magwitch這個角色也變得比較神奇,他一直都知道自己的女兒還活著并且知道她在哪生活(所以不就成了明知道Miss Havisham的狀態還把親閨女送給她當復仇工具),他對Pip也沒有原著中那種深情(那為什么還給他一筆錢呢,單純為了感謝嗎,這樣一來整個故事最初始的驅動力都沒了不是嗎;更神奇的是,原著中最震撼的捐贈人身份之謎在劇中以一句話一筆帶過了,兩人相見的場面非常淡定,要知道原本Pip的那副不可一世和自信就來自于他對捐贈人身份的誤解,如果他早已淡定得知并接受那筆錢來自于他幫助過的囚犯,原書大概寫不了10章)。
Compeyson則變成了比較刻板的大壞蛋形象。原著中他是個很狡猾很善于偽裝的人,表面上看起來是體面的紳士,實際上有著蠱惑人心的危險魅力,是個不擇手段的自私自利者,所以他才能騙到那么多人。而劇中他基本上都是很狂野的造型,也沒有那么老謀深算,用的計策比原著直白很多。下面這一幕只看過原作的人大概都不能理解我在說什么:最后一集他去找Miss Havisham要金幣,Miss Havisham在金幣箱旁邊點了火要燒房子,而他還跪在那里往口袋里面一下一下地裝金幣。為什么你知道二十年過去了金幣還在原處呢?為什么你不能抱著金幣箱直接走呢?為什么非要在火場里一把一把拿呢?大家費了6集的力氣對付的就是這么個大BOSS嗎?
Biddy這個角色可能變得比原著還要被動了。原著里面Pip回家時還想著委屈自己一下娶Biddy過日子吧,殊不知人家已經嫁給了Joe,這個事實也算是狠狠打了自說自話的Pip一耳光。但劇版的Biddy比這還要被動,基本上就是為Pip付出的工具人,Estella還去找過她說她應該嫁給Pip。一方面,這種女性之間關系的描寫算是編劇的局限性吧;另一方面,為什么她就要圍著Pip轉呢?Pip說走就可以走,說回家就可以讓她回心轉意嫁給她,只要稍微給她點甜頭她就滿足了,這樣未免太被動太低自尊了太卑微了,主動權完全掌握在Pip的手里,Biddy簡直是隨時待命又很容易滿足的工具人,她自己的人生在哪呢?
再來說說主題。看到最后可以發現,整部劇講了這樣一件事情:鄉下小伙被城里人忽悠用全部家當投資了一筆灰色生意,一開始自負爆棚,最后血本無歸,小伙跳海自殺未遂,被救起來后決定回鄉下踏實過日子,從此告別城里的浮華。也就是說,這部劇頂著原著遠大前程的標題,但拆解了原著所有的情節,同時把人物壓扁,最后卻用另一個更倉促的故事講了和原著想表達的類似的主題。不禁讓人好奇:這是在折騰啥呢?
不知不覺寫了好長,還有想說但沒提到的地方也許以后補充吧。
【Precaution:請不要在我的評論區發表任何對角色和演員的拉踩和外貌攻擊言論】
魔改到這份上,兩顆星給武德充沛的哈薇香老姨!
只想說:Bitty確實挺好的~
孩子你是對的,任何時代,人們都想成為一名紳士而不是一個鐵匠,即使這個詞出現的頻率已經高到讓人惡心的程度。
舊版電影《孤星血淚》太深入人心,所以怎么翻拍我都不滿意。而且小時候女孩應該比男孩高,這里并沒有。
艾絲黛拉是黑人混血嗎?你倒是匹普也找個黑人來演吧。
可愛又迷人的危險
就一點,Pip怎么可能是是邊打鐵邊背莎士比亞的憤世嫉俗鄉村鐵匠學徒?原著里pip原本就是能認得幾個字的質樸鄉村男孩,對upper class的向往以及對自己階層的自卑完全是遇到了Havisham小姐后發生的心態轉變。劇里刻畫得連大家在姐姐家的晚餐都像在唐頓晚宴一樣彬彬有禮,完全看不出來原著最核心主題是對難以逾越的社會等級的批判和對淳樸人性的贊美。
是真的替狄更斯這樣偉大的作家感到難過??
第一集還是很棒的。看見有人已經開始介意用有色人種了,何必呢,演技在線就行。
倫敦紳士有什么高貴可言,邊遠小鎮做一名鐵匠未嘗不是一種幸福。
英國人每隔若干年,就要把自己文學寶庫里的經典敘事,以影視形式循環翻拍一次,以傳播文化軟實力。從狄更斯、簡·奧斯汀、勃朗特姐妹,到柯南道爾、阿加莎·克里斯蒂、JK羅琳……等等等等。狄更斯的《遠大前程》,在基本人物建置,戲劇關系勾連,結構節奏安排,人性主題深度等等方面,都是編劇和導演們學習復雜敘事技巧深入讀解分析的范本。2023版BBC的《遠大前程》劇集又來了,看了第一集,雖然故事早已爛熟,但質感節奏都非常吸引人。結束的時候,艾斯黛拉出場了,竟然選了位沒氣質矮個子的黑人演員……我真TMD的見了鬼了!
為了某種正確,遠大前程只有在最后一幕婚禮時,才讓人覺得不那么突兀,究竟是時代的進步還是?
一向支持選角diversity并且鄙視anti-PC的人,但對于有特定歷史背景的年代劇還是有所保留的,尤其是原著有明確描寫的角色。拋開這點不談,就算男主的選角也不怎么樣,要不要這么普,演技也很一般。不理解Olivia Colman為什么要出演,完全沒有發揮的空間還給糊人抬轎。除了BBC一貫還算精致的服道化之外一無是處,節奏稀爛、劇情離譜、演員差勁,非常難看。倒是該把原著找來看看了。
埃斯特拉是黑人也就罷了,但好歹也找個好看的啊,都tm長胡子辣眼睛了
女主演技確實ok, 整部劇不論細節還是節奏,還原度極高。 就是艾斯黛拉在狄更斯在原著里寫的是金發碧眼白種貴族小姐的樣子,而且是拉滿期待值出場的,這一幕的女主出場的時候把男主給驚艷傻了,但影視劇女主出場就很震懾。。連瞎子都看得出來是刻意為之了。不得不佩服劇組為了政治正確付出的努力!!!佩服佩服
制作水平不錯,演技也都在線。
所以就連狄更斯的遠大前程也終于要遭到那個啥的毒手了嗎
三星半 一般般好看 ,就第一集和第三集結尾好看點,其他非常枯燥
悔童年系列,導演編劇花樣作死,不是說把每一部戲都用上各種膚色做主角就是民族大團結,不是把每一部戲都放進各種取向就是開放包容,不是把每個人心里都裝進心魔就是深邃宏大。第一集勉強可以看,第二集更加沒下限,把這個成語反過來說可以恰如其分形容這劇,那就是“瑜不掩瑕”。
第一集開篇不錯,對女主膚色和相貌唧唧歪歪的,也不是剛開始看英美劇,說點兒新鮮的吧。遠大前程雖然是一百多年前的故事,但是放在之后的不同社會語境依然具有普遍性。身處社會底層的年輕人希望擺脫命運實現階級越遷,不同于菲茨杰拉德的蓋茨比,狄更斯給了皮普一個更加美好的結局,其實無論身處哪個階層或者群體,也許我們更應該希望自己成為喬和赫伯特那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