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空]播放記錄
視頻
僵尸侵染的范圍持續擴大之余,人類也加緊進行針對性研究。研究員莎拉(Lori Cardille 飾)和直升機駕駛員約翰等人空降到礦道改建的地下研究中心,羅根醫生在這里研究僵尸習性,并得到了一些初步成果。負責中心安全與捕捉僵尸的軍人們對暗無天日的地下生活早已厭倦,每天面對同袍死去、消息隔絕、研究進展緩慢讓他們暴躁易怒,并在長官羅德(Joseph Pilato 飾)帶領下公然反抗項目負責人。精神瀕臨崩潰的士兵米格爾因僵尸嚙咬失去一臂,同時軍人與研究人員的矛盾全面爆發,羅德兇相畢露,將莎拉等人趕入滿布僵尸的坑道,米格爾則將僵尸放入中心,失控的局勢中,莎拉等人全力求生……
本片獲1985年加泰羅尼亞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
作為羅導三部曲的最后一部,反倒是多年前的初高中那會本人最先看的一部。如今按順序看了一遍,無論從劇情、特效還是血腥程度上,三部曲都是一個不斷提升的過程。唯一不變的是,三部曲都發生在一個相對封閉的空間,從小屋到超市再到軍方的地下掩體。連續三部導演都將黑人角色塑造成英雄,可以說是超前的政治正確了。雖然時隔幾十年,但是這部哪怕放到如今的同類電影里面,也仍是出類拔萃的佳作。
弗蘭肯斯坦(屠夫博士)話嘮般的神經質總讓我沒來由地想起羅賓威廉姆斯。從人道主義的立場出發,這貨畢竟不是什么“好人”,卻也非大奸大惡之徒,于是安排他死在大boss上尉的槍下,而非成為僵尸口下的亡魂,已屬體面。反派上尉和其手下無疑令人印象深刻---滿嘴臟話、專制蠻橫、自私惡毒,簡直是24K純人渣。當然,對應的下場也不會好到哪去—悉數被僵尸干掉。尤其大boss上尉,死在了他不屑的僵尸大兵槍下,也算是一種嘲諷。說起來,這個懂音樂、愛學習、會敬禮、槍法好的“有前途的小伙子”真心是本片最亮眼的設定。
最后說說女主的“男友“”,一個招人煩的軟蛋。最終他不惜搭上性命也要放“喪尸出籠”的舉措我不是很理解,根據影片此前的鋪墊,綜合此人的行為表現與精神狀態來看,試分析如下:1.心理崩潰,破罐破摔,反正自己也廢了,那就讓所有人陪葬。2.察覺到自己人有危險,或者預料到自己人會受軍方坑害,于是放進僵尸對付軍方,哪怕殃及自己人,至少不能放過軍方。后者顯然不如前者有說服力。有其他看法的歡迎討論。
題外話:85年喪尸出籠的血腥特效已然達到了這般高度,著實讓人敬畏。估計當時只有世界上最BT的國家所拍攝的豚鼠系列才能與之抗衡了。
《活死人之日》是羅梅羅"西方喪尸"的開山代表作之一,這部質量上乘的電影在豆瓣文藝青年的圈子里似乎乏善可陳,但是實際上背后的"理論研究者VS實用主義者"的矛盾探討可謂核心,僵尸題材在我看來只不過是它的外殼;
在一個封閉的小軍事基地,只有為數不多的幾個軍人和科學家,外面的世界是數以億計的喪尸;在這樣一個密閉環境中,猶如一個微縮的文明社會,一切矛盾都被明顯放大了:女性只有一個(象征著女性在現實權力左右中的勢微),人們被明確地劃分為實用派(軍人)和理論派(生物學家和工程師),軍人們手握武器主導話語權,但是也只能寄希望于科學家在理論上的突破來最終扭轉局面;
實用主義者覺得理論研究者不知現實疾苦,但是又不得不依賴理論研究者;理論研究者往往附帶了一些更浪漫主義的屬性,對求生目的之外的許多東西都充滿了好奇心,這和實用主義者們急于解決局面困境的迫切需求日漸沖突:
博士是個尤為出彩的角色,他是一個基礎知識扎實、思維邏輯嚴密、構想天馬行空的典型科研全才,但是漠視基本人情世故和道德約束的他,最終慘死在耐心耗失殆盡的軍人手里;
但是明顯導演還是偏愛理論研究者的,最終軍人們諷刺地慘死在不屑一顧的博士的研究成品上;
最后的新娘有沒有很黑色幽默+詭異???????
這是一部比較老的喪尸片子了。因為最近在看《行尸走肉》,所以對喪尸題材少有興趣。開看之后,才發現這是一部很老很老的片子,里面沒有旁白的時候竟然會在放音樂,竟然是有點歡快的節奏,都不覺得是恐怖片。看了一大半都沒怎么發現血腥的地方,而是幾個軍人和科學家們之間的斗爭,最后幾分鐘的瞬間,非常的血腥,喪尸們也變得異常地勇猛兇狠。 其實最震驚的地方是竟然喪尸還會有點感情,當BUB發現教授死了之后一系列的細微表現。。。 但是不知道科學家研究這些有什么用?困惑啊。就是沒有看出來導演的意圖
職場性騷擾,廢柴耍家暴,理論養尸交響樂,昔日戰友盤中餐,文武話事皆癲狂,最后生還打工人;羅梅羅過于領先時代,糟糕的是也提前領先了自己
《怪奇物語》第三季促使我補。氛圍到位,末世各路人馬的情緒才是主打戲。女主愛人挺煩的,心里承受能力脆弱而且又大男人主義。某幾個劇情點感覺太倉促了。開頭結尾的小聰明還是挺有意思的。65
人類缺乏交流導致混亂和崩潰的悲劇,即便世上幸存的人類不足十個,也依然如此。不斷地建構起新的沖突,人類與活死人的沖突、統治權之爭、求生之道的不同選擇。加入弗蘭肯斯坦的概念,科學家妄圖馴化僵尸,人失去人性,僵尸反而逆轉用人類的特有方式完成復仇。化妝技術已經進化到亂真的地步,尤其這一部是在后星戰時代,又能有新技術。粗略看了會兒幕后制作花絮,有些實拍特效是需要機械科技來輔助,比如假人頭內部安裝控制設備實現眼珠口部的運動。
原來這就是傳說中的羅梅羅啊,那只Bub最載了其實他才是主角伐!女主角蠻犀利的,她男人長得很像Sheldon的那個Leonard(- -|||),弗蘭肯斯坦前面那段完全是在演喜劇。其實我不喜歡喪尸片的,我這么說你們信嗎?可是我真的不喜歡,太惡心了!
片相當血腥。。。現在看也不錯除了血太紅太假。結尾女主在日歷上劃X說明什么呢為了和開頭呼應么= =總之覺得有些地方沒交代清楚就當一部單純的cult片享受吧……
這是85年的喪尸片啊拍的可 真是不錯啦,半夜十二點看這個比較給力,竟然看惡心了。。。
喬治·A·羅梅羅的第三部喪尸影片,與前兩部影片共同構成了喬治·羅梅羅的“僵尸”三部曲。不過這部《喪尸出籠》不僅飽受評論界的嘲諷,票房也一片慘淡。雖然這一部比較失敗,但通過科學家之口提出來僵尸也可以學習的理論。可以說為后世的喪尸片打下了一個很重要的理論基礎。
喬治·羅梅羅喪尸三部曲終章。1.以地下軍事基地中追求快準狠的實用價值的軍人集團與專注于科學實驗和理論研究的科學家團隊間的沖突為主線,恍若人類社會的局部縮影。2.探討喪尸的學習能力和記憶力,嘗試馴化喪尸,且塑造了影史首個“喪尸英雄”——愛聽貝多芬,有理性,有情感,還會反諷式敬軍禮。3.特效化妝十分驚艷,大量解剖與分食場面頗有視覺沖擊力。4.女研究員莎拉不僅扛起大梁,而且性格立體多面,兼具勇敢與智慧,又有脆弱時刻,三部曲的確在女性主義道路上越走越遠。5.三部曲中黑人男性角色都能力出眾,活到最后,這很反種族主義。6.片頭密室墻上猝然伸出無數僵尸之手的夢境場景已成經典。7.被稱作“弗蘭肯斯坦”的狂熱科學家果真不顧道德與世俗情境,訓練僵尸時提供的書竟是老金的《撒冷鎮》。8.片頭廢棄城市的速寫,末世感夠強。(8.5/10)
場景單一劇情白爛是標簽也是瓶頸
額,那個男長官不管哪部影片演的都特討厭,bt,當年的群眾演員僵尸演的很萌哈。
羅梅羅高明的地方就是讓一部80%都是文戲的僵尸片扣人心弦、毫無冷場,老爺子無意突出那種血漿帶給觀眾的視覺快感,而是用高概念展現人性、階級等方面的深層次內容。原來《僵尸世界大戰》以前就已經有這樣學術派的僵尸片了!
喪尸片,唯一一種以龍套的角色屬性冠名、只被龍套的化妝造型就耗費大量資源、龍套畫面又往往能夠非常搶鏡吸睛、但最后無論片宣還是慶功都是龍套以外的另一撥人上去風光的電影類型。
冗長枯燥的對話,確實很小成本,沒有大地圖,血漿,破碎的尸體,濃墨的拍攝了吃人的場景。把喪失訓練成寵物一樣,還有莫名其妙的感情,這一點很新穎,1985年也算尺度超級大了。
在進一步被僵化的虛無空間中,羅梅羅將興趣轉向了話語的爭斗,自然在形式上沒有前作那么亮眼,但他幾乎是在追求一種烏托邦式的愿景,因為文明與藝術始終是最激進的思想,它“只是缺乏了人民”。
和活死人黎明一比,本部地下倉庫選取的失敗之處便顯露出來了。老羅倒是挖掘出許多新的視角和內容希望有所突破,但過濃的說教意味實在沉悶乏味,光明結尾也令人不爽。首部中女性角色處于絕對劣勢甚至挖苦的對象,二三部中則開始逐漸強悍起來。
上次說錯了,這個才是羅梅羅的喪尸三部曲的最後部。太平庸了,不推薦。@Jowyer @7_domain @Doriatea @alicemomo @若凌_2012
喬治·A·羅梅羅喪尸系列電影。主旨是喪尸也可以被調教(噗~)……額……是喪尸也可以學習,也能夠回想起一些技能什么的。這種設定現在也不過時,更何況是近30年前。而且那個會學習的鮑勃喪尸簡直太有愛了哈哈哈。化妝和喪尸吃人特效碉堡了,跟30年后的《行尸走肉》也能比比啊!非常不錯~四星半
Romero 同志真是值得佩服~~
三部曲中的女性角色設定很有趣,《活死人之夜》中是弱勢的,在《活死人黎明》中則有由弱轉強的過程,這一部中的女主角相較之下是最強勢的。
看了20分鐘發現以前看過,而且俺一直把這片跟《活死人歸來》搞混了,都有軍方和科學家,但二者性質完全不同。羅梅羅“活死人三部曲”最后一部,也是娛樂性相對最低的。但導演在本片里嘗試小空間內的社會學,地下倉庫里軍政派與科學派之間的對立關系,左和右的傾向,也有明顯的諷刺和影射,而女性力量的崛起,也在該片中得以體現。片中僵尸進化出了學習能力,僵尸鮑勃的設定,也對后面的作品有著不少的影響,開場的末世氛圍和結尾的分食戲,如今看依舊不過時。但終究格局有些小,中段也顯得說教+冗長,最大的敗筆是BGM,做得像兒童片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