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空]播放記錄
視頻
分類:喜劇片 美國 1983
主演:切維·切斯 比佛莉·德安姬羅 伊莫吉恩·科卡 蘭迪·奎德 安東尼·邁克爾·豪爾 Dana Barron 埃迪·布萊肯 布賴恩·道爾 米麗亞姆·福林 詹姆斯·基徹 尤金·列維 弗蘭克·麥克雷 約翰·坎迪 克里斯蒂·布林克利 簡·科拉克斯基 小約翰·P·納溫 Nathan Cook Mickey Jones 約翰·迪爾 詹姆斯·斯特利 Fritz Ford Michael Talbott 亨利·吉布森 哈羅德·雷米斯 ?
導演:哈羅德·雷米斯?
克拉克(切維·切斯 Chevy Chase 飾)帶著妻子艾倫(比佛莉·德安姬羅 Beverly D'Angelo 飾)和一雙兒女駕駛著一輛廂式貨車,踏上了前往洛杉磯的旅途。這趟旅途對于克拉克來說期待已久,他希望能夠通過此來增進同妻子之間的關系。
然而,剛剛駛到圣路易斯市,克拉克一行人便遭遇了接二連三的挫折,想干的事情一件都沒干成,不僅如此,行為古怪特立獨行的艾德娜姑媽(伊莫吉恩·科卡 Imogene Coca 飾)帶著她脾氣暴躁的寵物狗還在半道上加入了這一家人的行列。哪知道禍不單行,艾德娜姑媽和她的狗接二連三的死去了,他們必須把姑媽的尸體送到她的兒子諾米那里,但事情并沒有想象的那么簡單。
克拉克·古瑞斯伍德一家的旅游假期開始了。從置換店里置換出一輛金屬加綠色的運動箱式貨車,收拾好行李,交代好鄰居,克拉克開車,帶著妻子艾倫、兒子拉斯蒂、女兒奧德瑞,向旅游假期的目的地——洛杉磯市華利大世界出發。駛出芝加哥,奔馳在高速路上,克拉克一家歡歌笑語,充滿 對華利大世界無限的美好向往。 途經圣路易斯市,克拉克一家的旅游假期就開始出現麻煩。加油找不到油箱,問路遭地痞流氓打劫,好在有驚無險。入住旅店,不顧旅途疲勞,想要與妻子重溫舊夢,美好的舊夢卻被不諳世事的孩子攪黃。天亮起來,克拉克采納了妻子的意見,開車來到艾倫的表姐家。鄉下雖然沒有都市繁華,但鄉村的田園風光景色宜人。慷慨解囊,接濟完凱瑟琳表姐一家,克拉克的旅游假期多了兩個“客人”:怪異的艾德娜姑媽和見誰咬誰褲腿的一條狗。 從出發開始算起,出門兩天來的路上,克拉克一家的旅游假期就被接踵而來的麻煩和煩惱所困繞,艾德娜姑媽和見誰咬誰的狗更成麻煩和煩惱的直接制造者。告別凱瑟琳表姐,克拉克繼續開車上路。由于克拉克的疏忽,拴在汽車后保險杠的狗被活活脫死,得到警察的原諒,再著車出發,艾德娜姑媽什么時候死去,誰也不知道。 將姑媽的尸體用毛毯裹起來綁在車頂上,克拉克冒雨駕車,來到姑媽的兒子諾米家。恰好諾米外出,克拉克放下姑媽的尸體,敷衍了事地一番禱告后,重新上路。沒有了討厭的狗和怪異的姑媽,旅游假期重新找回最初的感覺。一路藍天、白云、青山、綠水做伴,克拉克一家來到科羅拉州,面臨沙漠迷路、身無分紋的窘迫。 現金沒有,支票不能兌現,卻擋不住克拉克對妖艷金發女郎的垂涎。洋相百出、丟人現眼之后,克拉克度過危機,驅車來到加利弗尼亞。洛杉磯就在眼前,華利大世界就在眼前。然而,麻煩一路、辛苦一路換來的結果是:華利大世界因故停止營業兩周。克拉克沒有因此而放棄,持“槍”挾持保安,強行游園后,得到華利大世界老板華利先生的原諒,在興師動眾的警察面前,暢游華利大世界,繼續歡樂的假期。
電影從這一家子取房車出bug講起,其實就已經可以猜到旅途上也不會太太平。途中夫妻兩經常斗嘴,男主有點典型的大男子主義,不過妻子是一個漂亮且有大智慧的女人。她也很愛男主。男主對途經的紅色跑車女生的激情活力性感所吸引,眼神中的迷戀是藏不住的,這也可能是男性本身欲望所驅,倒也不能證明不愛女主。途經親戚家可以看到鄉村那種原始貧困人們的生活。可以看出兩個家庭生活水平的高低與價值觀的截然不同!后面也有危險,矛盾,到最后成功體驗樂園的快樂!我是當成一個喜劇去看的。畢竟是老片子。還是覺得挺好看的!
都在評什么搞笑啊、段子啊,多少跑偏了,這部電影本質是包裝成無厘頭喜劇的尖銳社會諷刺片。打五星是為了平衡,打四星是完全夠格的:風格輕松,笑點不斷,浮夸之中細思可以“極恐”,全是赤露露的現實丑陋,回味十足。
論“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表達,《假期歷險記》(1983)還早于大衛·林奇《藍絲絨》,都是美國美好生活、繁華都市畫面之下遍地污濁,前者讓人開懷一笑、坦然直面,后者給人驚悚藍瘦、膈應神經。當然,本片也不是超脫神作,而是秉承了那個時代直面現實的潮流,延續了新好萊塢電影風格。諷刺喜劇有歷史的。
相比之下,2015年新版《假期歷險記》淪為了三俗小品,沒有你們說的更大膽更進步,慫慫地避開尖銳諷刺,靠三俗梗和賣慘制造尬笑(不乏刻意做作、尬出天際),有些靠特殊性的意外,比如廉價酒店、失戀虐狗、機械故障等,總之不再展出社會結構性矛盾。致敬的橋段模仿拙劣,放舊版的主題歌,讓舊版主演客串,大力賣情懷,挽回不了頹勢。
這系列最差勁的還是本作的續篇《歐洲假期》(1985),靈氣和趣味全無,對德國有褒有貶,英吹、辱法、黑意。不諷刺冇關系,不搞笑、枯燥乏味就沒勁了。
下面簡單分析一下1983年舊版《假期歷險記》里的各階層及人物。
低層、下層
窮人區:旅行車下錯高速,就在摩天的拱門、大廈附近的黑人貧窮街區,一邊問路一邊車轂蓋就被麻利偷走了好換點錢,街區暴力違法泛濫,自成一套管理體系,法治真空,“體面人”們連經過都不想經過。貧富懸殊,社會分裂。
荒漠區: “修理工”雖然幫了克拉克家,搶救修理了廢車,但也敲詐勒索掉全部錢財,犯罪人自己就是警長。監管不佳,基層失范。
表親農家:一家子兒女滿堂,但是小女孩吸食high藥,小男孩沉迷色情雜志,教育缺位;全家沒生計,靠老人和嬰兒獲取窮人補助維持(至今符合美國窮人現實);唯一男丁即父親越戰從部隊退役后,一直沒能取得理想職業,充滿無奈……看起來個性扭曲的奇葩家庭,誕生寄存在或許更為扭曲的社會。
中產階級
服務業:一開場,供車商的忽悠是“夢開始的地方”,碾壓粉碎舊車著象征高效的浪費力,成功推銷滑稽破車象征著消費主義下讓人們購買了大量并不需要、并不合適的商品。有錢人是重點忽悠對象。
其中有一個酒吧,迎賓員角色扮演衣鞋隨意、漫不經心,吧員態度冷漠,真槍模擬射擊,壓低成本、貪圖牟利、服務粗劣,想必全球觀眾都能會心一笑。
關于服務業的吐槽很多,包括對銀行業。
鄰居:富有種族歧視和族群偏見,提醒警惕印第安人,后來恰恰是印第安人救了克拉克家人。
女主艾倫:核心價值觀,人美三觀正,但是她始終依附、討好于克拉克,地位從屬,承擔建言和吐槽功能。(坐等女拳出擊?本片做女性主義評論也是合適的)
男主克拉克:核心推動力,出現中年危機的大叔,看似能把控全局,辦事也很賣力,但失誤頻頻。B站彈幕不斷吐槽他怎么拿的駕照、怎么做上本職工作……靈魂拷問。邁入中產,過上光鮮的生活,并一定能力很高、道德素質多好,并不比片中出現的黑人、印第安人更聰明,可能只是條件機遇更好。
必須一提的是,惡犬該不該死也許還有爭議,姨媽的死亡是不必要的悲劇。但是,克拉克和兒女極度嫌棄,人死了就當成物件,作為行李綁在車頂上挨雨淋,丟棄在親戚家后院椅子上,也不留字條,揚長而去……用極致的喜劇表現出資本異化泯滅善心,把人徹底物化,對至親以外應有的情感淡漠、消解,既“駭人聽聞”又“過于真實”,哭笑不得,發人深省。
富豪階級
著墨不多,只涉及到一個資本家即沃利樂園的沃利老板。
克拉克不顧一切,發瘋似要前往的目的地是一個樂園,用娛樂逃避一切現實不滿和矛盾的“世外桃源”。然而短暫的歡樂或許只是一種麻醉劑,所有問題解決了嗎?也許解決了一個合家融洽問題,即在兩個星期的旅途中,家庭四人增進了感情(實際也有可能激化沖突)。
從實際的角度說,制造歡樂功德無量,從文人批判的角度說,沃利老板是現實麻醉劑和階級矛盾稀泥的制造者。
其他元素
謎一樣的法拉利女郎:多次貫穿的人物,觀眾對其知之甚少,只知道是一個強大的誘惑,讓中年的克拉克神魂顛倒。這是意象,是符號,寓意在消費社會充斥在大眾媒體、街頭巷尾的性感女郎美色圖像,純粹的感官刺激,物化女色誘惑,無處不在地吸引眼球,總之消費至上,不在乎有什么節操。
總是散落的行李:象征一般家庭的夢想或者理想,打包整整齊齊,很豐滿,但輕而易舉被現實打散遺失。低矮的車庫就是上升的天花板限制,途中顛簸(震落女士箱)是社會不穩定,聽聞姨媽過世而沖出路邊行李掉落,是心緒和理想被掉落與打碎……
也可以說,我在過度解讀,掉行李不過是前后呼應的笑料罷了。但是2015年新版也過度解讀(要求符合主題和風格)看看?“舔菊花”?錘子哥的6塊腹肌?他的大雕?
最后,舊版片尾歌Dancin' Across the USA超好聽。
其實我先看的是這部的第二代續集假期歷險記 Vacation (2015),這一部里的小孩rusty已經長大成為了一個飛行員,帶著妻子和孩子踏上了同樣去親子圣地威利鹿樂園的公路旅行。影片后面還呼應了一下這一部,探訪了父母,借了1983年的這一部車開完了旅途全程。
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設定。
不過這一部的評分竟然比2015版低,有點出乎意料,大概沒有那么多人愿意看這么老的電影吧。
比起2015年fun for fun的第二部,這一版的人物其實更豐滿和有趣得多。
影片沒有特別惡搞的笑點,往往都是因為殘酷的真實讓人笑出眼淚。
聊一下幾個角色吧。
1.爸爸。爸爸帶著rusty去車行提車時發現訂的車子是錯的,而自己原來的已經被車行拖去壓扁了,沒辦法,只能帶走這一臺充滿喜感的錯車。
帶回去后妻子和女兒問起車,爸爸這個愛面子的角色就開始show time了,把售車經理的銷售術語重復了一遍給妻子,不承認這是一個尷尬的錯誤,自然也不會承認這件事超出了自己的控制。
第一次給車加油時,爸爸連油箱口都找不到,鬧了一出烏龍,但還是強裝鎮定掩蓋了過去。
兩部電影有一個同樣的情節,就是在開車途中遇到了開著紅色法拉利的辣妹,2015版的爸爸非常動心,但是想想自己的家人,對著辣妹展示了下自己的婚戒,然后搔首弄姿的辣妹就被迎面而來的大卡車撞飛了。而1983版的爸爸卻是垂涎欲滴,為了看辣妹,差點把車連帶一家人都撞死。2015的爸爸更政治「正確」,導演也很「正確」,不曉得這是進步還是退步。
83版的爸爸在差點車禍后,依然不思悔改,色欲熏心,一路看美女一路流口水。最后一場遇見,剛好當天和家人發生了互不理解的矛盾,爸爸一個人坐在酒店的pub里喝悶酒,辣妹適時出場。
辣妹和爸爸的對話簡直是這個虛榮又虛弱的中年男人制造的笑點高潮。
辣妹:你在家庭出游嗎?
爸爸:啊當然不是,那些都是我哥的家人,噢這個戒指。。也是我哥的戒指。說完就把戒指取走放口袋。
然后又接著說,其實。。。我是這一家酒店的老板,我還有很多資產。。。。
辣妹笑的一臉心領神會,接了一句,我還以為你是cia(中情局)的人呢。
爸爸說,那倒不是,不過。。。我還還真的曾經在cia工作。。。。
辣妹邀請爸爸一起去裸泳,爸爸欣然赴約。結果因為泳池水涼,爸爸被凍的鬼喊,喊醒了整個酒店的人紛紛到陽臺圍觀,媽媽和孩子也在其列。
爸爸這才覺得窘迫,跟辣妹坦白,其實我結婚了,對不起。
爸爸跑去跟媽媽道歉,媽媽接受,合家歡喜。這是很典型的出走半生,歸來驚覺家人最珍貴的橋段。
還有一段是爸爸和兒子分享一罐啤酒的對話,爸爸說,雖然這次旅途很坎坷,但我還是很開心和你們一起出游,你和。。。和。。。
兒子接上妹妹的名字,爸爸恍然大悟。啊對對對。
這里我真的笑爆了,這樣,一個自我感覺良好卻并不靠譜的爸爸,一個愛逞強又并不強的丈夫,一個有色欲又沒色膽的中年男人就此誕生了。
這么差勁的老公,為啥不離婚?
別著急,電影了還安排了一個更差勁的老公來襯托他,是媽媽妹妹的丈夫,一個退伍依賴政府補助的老兵,不工作卻想象自己能發財,老婆帶著五個娃還要打幾份工。。。
你看男主的家庭算不算很幸福。
2。媽媽。83版的媽媽篇幅很小,不像15版,第一場大戲就給了媽媽這個角色,讓她重回校園,找回自我——除了是個太太和媽媽之外,她還曾是個Debby do anything,是活在校友冊的傳奇人物。
而83年里的媽媽,最激烈反應的一次,竟然不是抓到老公差點出軌,而是老公和小孩竟然要把死去的婆婆丟在親戚不在家的院子里(這是在她妹妹家順路載去親戚家的)。她義憤填膺地指著老公說,你把一個剛去世的親人丟在大雨里,只是為了不耽誤你的假期安排,你這個自私/自我中心的混蛋。
老公說,你別說會讓自己后悔的話。
媽媽就此住嘴,雖然仍然憤怒。但可見這個男人雖然一身缺點,卻還是占著家庭的上風。
媽媽在83年里就是個媽媽和妻子,她甚至連自己都沒有機會做,她最大的功能就是照顧小孩和一路上的碎碎念。
83年的女性刻畫還是比較符號化吧。
3。小孩。15年的小孩們雖然也算不算可愛,但確實無害很多,最多就是bully一下自己的哥哥,而哥哥的反擊也像是小白兔,捏捏耳朵捏捏臉,這是兩個完全健康而中產標準的小孩。而83年的小孩,太細思恐極了。發現婆婆在身邊死去后,第一反應竟然是惡心,一個尸體竟然在我身旁坐了那么久!
而爸爸提議把尸體綁在汽車頂部,留在漆黑無人的夜雨里時,他們都站出來堅決擁護爸爸的決定。
我記得媽媽曾生氣地和爸爸說,這原本是一個很好的「生死教育」的機會,但卻被你如此漠然地做了表率!
83版里所有的角色其實都很不討人喜歡,女性都很符號化。但至少每個人都一身缺點,正是這點讓我給出比15年更高的分數。
在「正確」高于一切的年代,一個不正確的家庭,不正確的家長和孩子,太可貴了。
不是所有的生活都能找到完滿的結局,也不是所有的人都需要和自己和世界和解。
沒有什么所謂的「美好」是必須的。
被美國人奉為經典的片子, 前兩天還在新聞上看到過,我估計主要是因為片子里所展現的是比較典型的美國家庭價值觀.在comedy central看的第二部national lampoon電影....
這個片不錯 八十年代為啥有這么多 雖然是演戲 一樣的感覺 但這么好的片呢
又見Chevy Chase&Beverly D'Angelo~
如果說新版純粹是依靠各種無節操下限的笑話取勝的話,這部老版則是包裝成公路喜劇的社會諷刺片,切中要害地直指八十年代美國各個階層的矛盾與局限,被臉譜化的黑人、印第安人,生活艱辛的農民家庭,在忍俊不禁的時候又感到一絲悲哀。約翰·休斯這段時間真是創造了無數經典的喜劇范本啊。
看完最新一部之后補的這部。推薦俺看的同志說這一部要好笑很多。但是可惜臺詞有點復雜,有些情節沒怎么弄清楚,以及好多笑點都沒怎么get。相比之下還是2015版的更通俗易懂。而且兩部相比較,女性形象也有了很大變化:83版的妻子雖然也有主見,但起碼表面很溫柔很從夫;2015版的相比丈夫妻子明顯更強勢
這是真的番茄醬嗎Eddie? “nothing but the best”
不搞笑,類型問題,實際上是諷刺劇,對美國社會美國夢碎之后的社會描繪,這劇是83年的,當年估計這種小眾電影看完了大學教授市委領導不一定會愿意過去洗盤子的
法式舌吻親生父,下雨橫尸綁車頂,泳池點菜哄老媽,劫持看更過山車,so wrong,各種不對,懷念這種盡情錯誤冒犯的八十年代
Haroyd 和 Chevy Chase 拍完了高爾夫,想搞部續集,可惜沒好本子,正在此時,John hughes的劇本來了PS:I miss the 80s
不是很對我笑點,但是是部挺有趣的片子
劇本相對圓融,結構、人設是好的,具體情節尷尬,缺乏新意。結尾處有一段奔跑致敬《烈火戰車》。價值核心放在了媽媽這個角色上,逆來順受的女人,非常復古。Chevy Chase迷之高司令他爺爺。這樣看2015年的翻拍真是好多了,翻拍里老版男女主還做了長輩。這一家子的煩惱和窘迫感覺跟國內家庭差不多,比較平淡地結束了,結尾那段對樂園創始人的對話不錯。
真的不好笑,大家都睡著啦。不過找到陽光小美女的出處了,老奶奶路途中死掉,cross country旅程問題不斷
笑點密集度低了點…不過新舊版一旦聯系起來~那些有意思的細節就會讓喜劇效果成倍增加~比如新版中主角為什么說沒有好好游覽的大峽谷~又比如當見到那輛車的時候主角的表情為什么如此精彩~總之單獨看的話喜劇效果雖然一般,但是新舊兩版一起看的話效果卻好的很~其實感覺這樣的劇情設計完全可以做成一個系列!就是講述不同世代的人一段相同的路程~當然時代感要重點體現!PS:跑車美女是不是和劇組有仇啊~
很有年代感的公路喜劇片。有些橋段也只有在那個年代才能達成了。
真 人在囧途 真 沒看出來這哥們就是廢柴聯盟里的 Pierce
原版的假期歷險記原來是約翰·休斯編劇,兩年后的歐洲假期是續集
7.0/10 分。初看,藍光。切維·切斯的假期4部曲的第1部。第1部是《假期歷險記》(1983),第2部《歐洲假期》(1985),第3部《瘋狂圣誕假期》(1989),第4部《維加斯歷險記》(1997)。美國過去的老式喜劇,以今天的眼光來看,普普通通吧。八九十年的片子就是開放,各種政治不正確。黑人偷輪胎蓋,妹子隨意袒胸露乳。喜劇《廢柴聯盟》里,切維·切斯扮演了“壞脾氣青春期問題老爺子”富翁皮爾斯,我真的是沒有認出來。《我為喜劇狂》簡·科拉克斯基,小時候真的是個美人,那個下巴那么尖,我還以為她是整的。。。
Chevy Chase寶藏喜劇演員,原來新版與老版這么多呼應的地方啊。
昨天看了2015的新版。然後就忽然想起這個老早就在補劇清單上的電影。也多多少少的理解了一些新版里的梗。Beverly D'Angelo好美···
熱騰騰的八十年代中產假期,比新版好看得繞美利堅13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