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各種奇葩以你想不到的腦殘方式作死 各種不和邏輯的劇情
我只看了半個多小時就看不下去了...我只能說說我看的部分
1.古天樂爬樓后用繩子拉人 天生神力啊 繩子掛肩膀 直接用手拉 連個引體向上都做得吃力的人 一定是剛才砸玻璃打通了任督二脈
2.那個女孩的母親真是個大腦殘 出火災在那發瘋這個不能忍...這種事肯定有賠償 就算沒有在那發瘋就有用了 而且一個母親出現這種情況下先想的不是自己女兒而是店?還有那個傻逼女孩"我保證不會離開"真逗 那個父親 為什么留女孩在那里 拉著手跑不行 背都要背起來啊
3.能吊以噸做單位的吊塔上幾個人就搖搖晃晃....
4.還真有人敢從樓上跳到吊塔桿上...
2 ) 兄弟并肩,穿越火線
災難片和科幻片一樣,是華語片領域的稀缺品種,其中災難片更是十年難得一遇(請無視《超強臺風》之類東東),即使技術最成熟的火災題材,嚴格來說也只有1996年的《十萬火急》。成龍那部《重案組》勉強可算半部,剩下無線電視劇《烈火雄心》,規模不大,夠不上災難。這幾部作品都是港產,大陸尚沒有此類嘗試,不過想象一下,大陸若拍火災大片,估計會出現領導高度重視、召開緊急會議、現場指揮若定、幸存者感恩戴德、政府表彰大會,為了襯托消防員機智英勇,生命財產的損失越小越好,最好能把火災扼殺在萌芽……得了,沒法看了。
所以最早聽聞《逃出生天》是部合拍片,我很是擔心,會不會出于某些荒唐的審核標準,把好端端一部災難救險片拍成上述那個情形。直到坐進影院,我慢慢放了心,影片雖然頌揚廣州消防局,還指名道姓的把火災放在一個真實的地址,卻并未有主旋律電影那些生硬造作的歌功頌德。其“港味”,是近年來合拍片里最濃的,這不僅有賴于一眾港星熟臉大唱主角,更因為無論從人物塑造、場景調度、劇作起承轉合,都看得出浸淫港片多年的彭氏兄弟的看家本領。也難怪,我早該想到,他們又不是第一次搞合拍片,如何在港產風味和合拍規則間取得均衡,他們早已輕車熟路。要不是消防車上的廣州字樣不時閃現,《逃出生天》完全可以冠名《十萬火急2》,以一部純港片的面貌出現。
劉青云和古天樂在大銀幕上有過幾次交集?怕是資深港片迷也要扳一扳手指才能答上來。按理說,讓這對好基友演起親兄弟,別扭是難免的。好在影片要突出的是兩兄弟的性格相沖,以此鍛造張力。劉青云外冷內熱,恪守命令,處處職責當先,又不擅表達親情,觀眾和李心潔一樣,一開始多半覺得他冷漠無情,直到劫后余生時才能觸碰到他飽含人性的一面。古天樂更通曉人情,懂得變通,更像一個動作英雄,從西裝革履步下跑車的青年才俊,到身陷巨災重拾本領仗義救人的絕地悍將,有幾分漫畫大俠般的感染力和親和力。如此角色定位,也和兩人此前諸多銀幕形象重疊,常看港片的觀眾,大概會沉浸在這份熟悉感里,沖淡了兄弟關系帶來的些許不適應。更何況,兩人都長這么黑,倒也真有幾分兄弟相啦。
作為“首部華語3D災難大片”,技術上不會令人失望。3D是真3D,火舌灼人,煙霧彌漫,高空攀爬,地板塌陷,電梯驚魂,動作掌控力足夠,彭兄弟當年一鳴驚人時的功力猶在,景深也來助一把力。其實,真要毀掉什么標志性建筑,技術肯定不是問題,彭兄弟十多年前就在《見鬼》上演過城市災難。我相信他們預想過更壯觀的天際爆破、飛機遇難、大廈傾塌,只是囿于合拍片審查制度。可喜的是他們沒有被縛住手腳,借用了動作片保持新鮮感的技法,幾個驚險段落除開視覺沖擊力,更像一場場和觀眾的腦力比賽:開篇強調消防系統無懈可擊,巨災從何而生?眾人逃到隔火層,眼看大難已去,火魔從何侵入?大吊車逃生井然有序,怎樣再生枝節?消防公司里看似固若金湯,又從何處生出波瀾?誰都知道一馳之后必要一張,接下來要上演另一場人火大戰,智力的角力引發懸念,真相又多半叫人猜不到,避免了災難片炫耀特效之余易陷入的麻木可期。
有人說本片抄襲了韓國的《摩天樓》,此話真不知從何說起。兩片除了都是大廈火災題材,都是群戲(嚴格來說這幾乎是災難片標配),起火的緣由、逃生的路徑、遇襲的情狀、主要角色的聚散離合,到高潮處的大拯救策略,均沒有一處重合,甚至連兩座大廈的職能(公寓樓和寫字樓)都截然不同,非但沒有抄襲,反而應該是彭兄弟刻意回避《摩天樓》才對。而且《摩天樓》敘述權貴逃脫、窮人喪生、英雄壯烈捐軀,有針砭時弊的諷刺和一抹悲劇氛圍,《逃出生天》重視家庭親情,令人厭惡的貪婪鬼遭報應不爽,雖有犧牲者,最終眾人也都能得到相應圓滿。觀察結尾逃生者的身份,有父子、母女、兄弟、夫妻和一個(疑似)單身漢,幾乎囊括了所有觀眾群身份,典型的合家歡電影。我原本還擔心,彭兄弟會把多年拍鬼片的技巧用進災難片里,但實際上,除了第一個爆炸之外,既沒有一驚一乍的驚嚇,也沒有血肉模糊的駭人,在親情掛帥下,演奏了一段壯闊但不爆烈、殘酷中洋溢溫馨的英雄樂章。(文/方聿南)
3 ) 號召大家都加入“踩煙頭”行動
我從來沒有請求過別人分享我寫的東西,這一次,我請求。
之前我和朋友一直默默地在路上踩滅遇到的煙頭,但是今天在看《逃出生天》這部電影的過程中,我就一直在想,我應該再多做些什么。是不是應該讓更多的人去做這件事情。我特想號召一場“踩煙頭”行動,呼吁小伙伴們,碰見沒熄滅的煙頭,就去踩滅吧,減少火災隱患,從小做起,從我做起。
這部以消防為題材的作品,講述了一個曾經身為消防隊員現在致力于研發高科技消防系統以保護更多人不受火災之難的弟弟和一個永遠以救人為己任負責能力強守規矩的消防隊員哥哥如何聯手從一場由一個沒踩滅的煙頭引起的大火中救出被困者的故事。故事驚險刺激,而起因僅僅是一個被扔在地上沒有熄滅的煙頭。看的過程中就一直在想,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任何形式的火種都是具有危險性的,實在大意不得,違章真的很可惡,最讓小伙伴驚呆的是在隔火層打開一箱箱的礦泉水箱子發現里面竟然全是易燃易爆化學藥品的時候,那是怎樣一種憤怒絕望無奈的復雜心情。而在突發狀況面前,高科技顯得那么脆弱無力,而最有效的方法便是理性自救以及消防員搭救,這兩種方式都離不開“人”,人在絕望之境是會爆發出驚人的力量和毅力,只有人會更加靈活的掌握和使用求生和救人的方法,也只有人會一直堅持到最后不會放棄,為了自己,為了親人,為了責任。。。
說來也巧,九十年代的兩部消防題材作品,《十萬火急》和《烈火雄心》,主角正是這兩位好基友,劉青云和古天樂。而《逃出生天》更適合作為安全教育片普及一下:不要抱著僥幸心理留有任何形式的火種在任何環境;在發生火災的時候,千萬不要留戀財物一定首先選擇逃命;保持鎮靜,不要驚慌,理性自救;聽到報警,應該用手背去接觸房門,試一試房門是否已變熱,如果是熱的,打開門煙和火可能就會沖出來將你吞噬掉;準確判斷逃生方向,注意防止吸入過多濃煙,這點我認為比較困難。
最后再次呼吁吸煙的小伙伴們,不要亂扔煙頭,保證煙頭離開自己的時候是熄滅狀態。不吸煙的小伙伴們遇到沒有熄滅的煙頭,主動去踩滅它。大火的威力不經歷是無法想象得到,經歷的時候往往再后悔就一切為遲已晚。
愿大家平安。
4 ) 影評
?逃出生天?,講述一場高樓大火使倆兄弟情誼回歸正軌,并一起與生還者們展開驚心動魄求生之路的故事。彭氏兄弟能將驚悚與災難完美結合,并使觀眾被劇情吸引同時還會被嚇一跳,加上緊張刺激的觀影體驗構成這部驚險災難巨制,3D效果為其加分;同時也再次展現消防員的了不起和英勇偉大。總之,值得一看。
5 ) 評論逃出生天
很有美式大片范的電影,港片一直都是以劇情或情節取勝,要是玩特效就會玩的不倫不類,要不就是特效超好但是劇情垃圾,比如劉帥哥拍過的那個什么警察。而這部電影簡直就是一部標準的美式災難片,有特效,有感動,有最后一秒營救,有個人英雄主義,而且因為故事發生在中國,又顯得特別有代入感。當然,美式大片也不是完美的電影,但至少非常好看。兩位影帝級的主演也很出彩,喜歡。
6 ) 國產災難片的生天難逃
看這部也片子也蠻意外的,畢竟在災難片這一塊是很不好拍的,加上國內大導演搞的《巨型臺風》之類,更是讓我徹底倒了胃口。當然,有人說《唐山大地震》,你非要說這是災難片,我也無話可說。所以在國內能看到這樣的災難片,我還是蠻驚喜的!加之3D之類的噱頭,看起來挺抓人。
火之一題材,加之劉青云的老戲骨,不能不讓人聯想起銀河的老電影《十萬火急》,雖然早就看了記憶中很模糊,但依稀還記得劉青云帶來大家都地下逃脫的驚心動魄。看的時候也就把他當成《十萬火急2》。香港的戲骨,泰國的導演,合起來拍國內的災難片,這組合很新鮮。
不過看過之后就冷靜多了,打分的話,這部電影也就剛過及格線,三顆星半,其象征意義仍然很大。說起來這兩年香港電影人北上之后給國內市場帶來不少的變化,老杜的《毒戰》尺度堪稱國內警匪片之最,災難片類型片的拓展,還有同類題材的正宗港片《救火英雄》也在最近來襲,難道說真的有數量才有質量,只有經歷過眾多爛片的洗禮,我們才能在國內的大銀幕上看到有質量有誠意的電影。
首先是劇情的硬傷多多,不合理的比比皆是,有的是劇本的毛病,上下邏輯性說不通。電影中對兩兄弟的親情交代太少,決裂的時候也是講不通的。還有兄弟兩個人都從幾十層高的電梯井中掉下去都能滿血復活,這也說不通吧。以及里面爆炸毒氣的作用也是了了,純粹是為了順延當時的劇情,對后面的情節推動毫無作用。有的是導演的毛病,彭氏兄弟拍鬼片是不錯,但都是小格局的,后來導的郭富城偵探系列第一部和鬼有關還不錯,續集沒鬼拍的就是差強人意了。在這部戲中也是這樣,人物都是扁平化,群像不突出,就是兩兄弟的感情歷程也說不通順,配角更是毫無個性,不是幾個人相互推動著劇情,而像是劇情拉扯著各位走。整部電影全靠兩位男主角撐起來,其他演員從選角到演戲,都沒有進去,海清啦,陳思成啦,還有幾個新人,尤其是小女孩,應該是戲中的淚點,結果我都看到其的笑場。至于宣傳中的3D噱頭,說坑爹是重了,說坑人是輕了。特效畫面真心說趕不上某些游戲畫面,尤其是幾個全景的火場圖,看的時候我直接就笑了,回去查查《風云2》的特效團隊是不是一家的,那部電影更是彭氏兄弟的奇葩片。看過片頭的幾家投資方就會對戲里面的擰巴有點理解,泰國的導演團隊,香港的本地演員,大陸的花瓶女配角,以及在國內審查范圍內的輾轉騰挪,怪不得電影呈現出四不像的情況,明顯感覺里面的演員表演還是氣場不搭,對,就是違和感,不能入戲。
不過還是應該感謝這部電影,很多時候電影本來沒啥意思,但其象征意義很多,比如《見過大爺》,里面的演員表比劇情好玩多了,尤其是國籍。
7 ) 魯智深的主角光環
當大軍拽起跌到地上的傷者,而不顧自己的老婆的時候,他從一個人升華到了英雄的位置。中國自古定義忠孝不兩全。那些為國鞠躬盡瘁,赴湯蹈火的文臣武將在家都是甩手掌柜。而那些能養尊處優,搖著洋扇看戲聽曲的多是奸佞之臣的八十三房姨太太。
大軍和阿強一奶同胞,又是相同職業,但不同的是,一個是人,一個不是人,不是,一個是英雄。
我很敬佩三國家門不入,大義滅親,留下趙氏血脈交上自己兒子的大英雄們,但我不會想要成為他。在我看來最重要的就是自己的家人,我會盡力的幫助所有需要幫助的人,但永遠存在優先級別。
陳思成扮演的醫生在金巧巧詢問女兒時候的隱瞞以及之后看李心潔的眼神,讓我很是厭惡。性命攸關之際求自保并不丟人,如果所有人都值得你舍命相救,那你的命也過于廉價了。
影片上來先通過一個情節交代兄弟之間的有嫌隙,然后就是舅舅來獵頭。哥哥拒絕,弟弟應允,本來一樣的生命曲線開始兵分兩頭。
4年后哥哥悶悶不樂的(當然他全篇都是此表情)送太太孕檢,弟弟紅色跑車亮相公司開業慶典(不是幫舅舅嗎?自己開公司?腦補一個養虎為患的故事)。哥哥女人是不斷抱怨的孕婦,弟弟女人是美麗開朗的千金。然后一場大火讓兩條生命線重新交匯。
弟弟疏散人員,然后聽到呼救趕去救人,我要是他女友就死活拉著不讓去,一哭二鬧三上吊。男人都覺得自己無所不能,女人的存在是讓他們正視現實。不是誰都有主角光環護體,當然古天樂還是有的,雖然對比劉青云的要小得多,這是后話了。
好死不死呼救的就是自己大嫂,那更沒有不救的道理了。在一個難度很大的爬樓之后,又徒手砸開大廈玻璃,這個貌似真沒這么容易,不過主角是有怒槽攢滿發大招的能力的,所以不用深究。我一致認為繩子拋下,古天樂會利用滑輪原理拉人比較省力,結果就是直接拉,好吧,我們工人有力量。陳思成將套子套住腦袋后我腦補的是他會被勒住脖子,要不掉下摔死,要不活活勒死,然后我老婆提醒我,這樣的情節一般都會留個醫生,以后有用。好吧,他比我更適合當編劇。
吊車救人一場戲,在隔火層沒有危險的情況下,阿浩非要搶跳,這和之后推古天樂下電梯井同樣毫無道理,事情遠沒到十萬火急的不搶不行。(此情節中一個搞笑的彩蛋,大軍和阿浩抓住繩索后眾人拉他們回來,最后一下是依靠魯智深倒拔垂楊柳。)
當然這還沒有化學藥品扯,空氣接觸致死,碰上毒氣的全身潰爛,當場斃命。這是在拍生化危機嗎?這已經不是化學品的范疇了吧,這是生化武器啊。
然后就是一系列的主角光環,古天樂被推下40層高的電梯井,不是從正上方跳下啊,是從門推下去的,40層樓啊,電梯井啊,即便是專業跳水隊員自己跳,估計也沒有十分的把握徑直入水沒有和任何障礙物碰撞。但是主角能。然后就是大家紛紛跳下,只留大軍一個人拆電梯。因為大家知道,他們的主角光環只夠跳水不死的,只有大軍的,下面是一堆鐵,他依然能安全下來。
最后一直因為丈夫工作危險,希望有了孩子之后他能辭職的妻子,在看了丈夫這都不死的光環后,終于松口讓他繼續留任。而作為一個消防系統公司,第一天開張,就把整個大樓燒了。你給我一個在這行還混得下去的理由。如無意外,兄弟二人的生命交匯后,又會一起走下去。獨留下插著喉管還帶氧氣面罩,還能潛水逃生的魯智深的傳說。
用塔吊救人的那段戲,是我看#逃出生天#時最過癮的時刻。因為那個高空扶著吊臂脫險的過程,既有強烈的視覺感,又有知名的緊張感。果然,導演在此處設計了驚險的段落,比007的動作戲都精彩。
廣州消防隊宣傳片
這種題材要是讓大陸拍估計又會拍成歌功頌德的,看的居然是3D中穿插的2D,但是還是很震撼
一部披著災難片外衣的消防安全教育片,蠻有警示作用的:現代化高層建筑更應該注意消防安全。影片節奏緊湊,看似安全中一次次突如其來的危機還是蠻嚇人的;災難中人性惡的凸顯與批判算是老生常談了;結尾沒把幾個火災肇事的修理工處理成臨時工,就不了了之了,我挺意外的。
《火燒摩天樓》的再演繹,符合災難片基本模式:環環相扣的災難、相得益彰的群戲(愛情/兄弟情/親情),強調人們面對火災的反應和自救,弱化主旋律(消防隊還是跳戲)。角色也略扁平,編導有意將雙雄分別塑造成“防范”和“救災”,但沖突到共識的轉變被弱化,結局也牽強附會。災難+防范+真火真3D達標。
廣州市消防大隊宣傳片+1
黃金三人組少了一個去生孩子了的吳彥祖
沒用的配角,多余的群戲,不是人多就能撐起一部大戲,壯觀而震懾的火災場面幾乎不可見,電影沒拍出任何恐懼和緊張感,節奏斷層,逃生顯得動力不強、有氣無力。若不是香港制造,在內地怕是要淪為一部主旋律惡俗片了…
獵德橋,小蠻腰,車陂BRT,西塔…廣州實景城拍薈。3D賣點淪為純噱頭,場景特效水準參差不齊,好在劇情自身過硬;由其他角兒一哭二鬧三上吊所引起的不適,都能在大黑這里找到慰藉。片尾浮出“謹以此片獻給編劇司徒錦源先生”,瞬間傷感。
逃得出算生還,逃不出才升天。
人物塑造啊臺詞啥的太不自然寫實了,還有硬插入的回憶過于刻意,不能像國外那樣諷刺一下社會問題,只能將反面角色安排給兩個農民工,這不是激化社會矛盾嗎?好在災難場景的設計還算合格,廣州背景看著比《形影不離》啥的自然多了,給一顆感情鼓勵星吧
可能是我不看災難片要求不高,個人感受劉青云太man了!!!
不管是否出于緩解矛盾之意圖,總之好萊塢災難片中,通常小人物是被拔高的,權貴是被鞭撻,至少也是被諷刺的。但到了某國產片,大火一起,奪寶殺人的是底層小人物;美韓版本中圖利的大樓主人的反面形象被徹底砍掉;醫生(中產階層)見死不救也有了動容托詞,且女孩真就未死,然后他又額外救了別人的命!
合格的災難片,3D無大必要,很多時候拿下眼鏡也無妨;逃生團體中人物配置合理,基本符合模式,有利于情節推動;角色性格略扁平,完成既定任務之感,無法達到很深共鳴;節奏把握不錯,煽情戲太多;如港劇一樣,對特定類型的題材開發值得贊賞;現在都流行雙男主了~
我想說,中國終于有一部像樣的災難片了,從這一點上來講,《逃出生天》功不可沒,無論是演員表演、特效制作、場景搭建還是節奏把握,彭氏兄弟都奉獻了一場驚險的火災現場。
火勢特效做得挺好卻不夠真,部分驚險段落設計得讓人有臨場緊張感,意料之中的劇情顯得很弱,人物基本就是兩家獨大了。
超預期的電影,雖然存在著不少刻意的轉折和bug,但是算得上是一部完成度很高的災難片,有那么幾場戲拍得非常驚心動魄,以至于讓人可以無視故事的乏善可陳。特效方面的問題和同期的《狄仁杰》一樣,CG味道太濃了一點,不過,值得鼓勵。整體觀感好于《狄仁杰》。
應該算是國產災難片吧,故事還是蠻扎實的,角色都很飽滿,實景拍攝以及特效的烘托,作品還算是良心品質吧。
作為災難片,場面還不錯,各方面都顧及到了,但又沒有做到位,特別是劇作上,人物做得很無趣,先救老婆還是先救路人的糾結很矯情,,也缺了一個強力反派。NPC色彩不夠,其實這種極致狀況下,三言兩語就勾勒出一個人物,看看泰坦尼克怎么做的。香港人搞主旋律我看著總是覺得累得慌。
真火真3D,就是有火的地方才有3D……幸好有火的戲份還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