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孤獨被打開,人們聚在了一起
沒什么故事,幾個普通人的日常,像是記錄,一種旁觀的,簡單,直接的記錄。臺詞也很少。畫面瑣碎的把人的狀態,動作,表情清晰的呈現出來,這些近乎默片似的呈現里,是最直白的情緒,孤獨。老校長是一條線,慢慢的,這條線把眾人串了起來。原來他們之間是有關系的,因為一只流浪貓。
退休的老校長,小學生,中學生,大學生,上班青年,理發店的夫婦,修理工,有老年癡呆的老人。他們都有著像空氣一樣尋常而清晰的孤獨,他們的孤獨本是都藏依在一只流浪貓身上,但流浪貓有一天不見了,他們的孤獨像一扇門一樣被打開,他們都開始尋找那只貓,因此聯系在了一起。
日系總是誠懇地,直觀的,簡簡單單的來構造畫面,呈現些瑣碎的,沒頭沒腦的情緒,像什么也沒說,但要傳達的感受和意思卻是清晰的。一種純天然似的表達。就像他們一直的審美一樣,崇物,戀物,讓情緒和情感在自然的情景里,在純美的物件上找到抒發和寄托,淡淡地,又是純粹的和深刻的。
于是,越簡單,越深刻。
依山傍水的小鎮上,房院錯落,街道彎曲。清幽的環境里,住著些寧靜的人們。河水叮咚流淌。
只是。
住在福利院的小男孩逃學不去上課,一個人坐在河邊的護墻上,呆在樹葉覆蓋的樹林里,一個人孤單的玩耍。
上中學的女生,在學校里經常被人欺負,她最大的安慰就是每天放學回來走下公車去抱站牌處長椅下的流浪貓。
上大學的女生,總是在約好的時間去約定的地點去喂那只流浪貓。這成了她依賴的習慣。
工作了男生本身怕貓,但為了老年癡呆的奶奶,他也需要那只流浪貓,因為奶奶看到它會開心。
理發店的單身婦女,閑暇就是與貓為樂,她們給它的脖子上系了一個有聯系的鈴當。
孤身一人的修車工,也養成了幾只貓。
更有,退休了的老校長,孤孤單單,又無比傲嬌,連面包的用油不同都能分辨出。開始是不喜歡,不歡迎貓的。把貓的入口嚴密封死。但當貓真的不見時,他卻癡迷般的找起來。
這些人都是孤單的,或孤獨的。他們幾乎包括了我們所有的人的類型。從小孩到老人。貓在時,他們的孤獨都藏依在貓的身上,貓不見了,他們的孤獨像一扇門一樣被打開,他們都開始出動起來尋找那只貓,因此聚在了一起。而在一起時,他們彼此的善意和溫暖,似乎把被貓打開的那扇孤獨的門給堵上了。
其實,
當孤獨被動或主動的打開,就會看到或接收到新的東西。
或許,電影要說的,即是,把孤獨寄藏在某處,不若直接從孤獨中走出來。
于是,孤獨被打開,人們聚在了一起。
2 ) 超愛喵咪
《老師與流浪貓》中不茍言笑,做事一板一眼的校長,為了找貓費盡心力,還找到自己狼狽不堪,毫無交集的眾人也把這只流浪貓的出現當作理所當然,就樣過著日復一日的生活,可是當某天他們不約而同的發現,貓不見了,于是他們才逐漸感受到“某種東西被從自己身上抽離”,是那樣的不習慣。隨著他們集眾人之力開始尋找,透過各種方法,印制傳單、請人協尋、在晚上分頭去各地查看,他們意外的發現,原來這只貓的存在對他們來說有多重要。不論貓也好,或者某項事物也罷,當這些成為日常,就不能去忽視當某天這些東西消失了的之后,對自己造成的影響。
《老師與流浪貓》看似平淡無奇,也可以將它看作一部小品電影,但它就是如此淡淡的、淡淡的將溫暖傳遞出來,有著濃濃的人情味與感動。
貓是一個神奇的物種。
3 ) 是你讓我不再流浪
周末在家懶散的看電影,無意中搜到一部2015年日本上映的喜劇影片《老師和流浪貓》,給自己帶來了一種久違的淡淡感動。影片根據真實發生在日本埼玉縣的流浪貓失蹤事件改變,講述了一個簡單又充滿了脈脈溫情的故事。頑固的退休校長因為流浪貓會讓他想起亡妻而不待見這只貓咪。可當某天貓咪不見了以后,放心不下的老爺子又開始了上天入地的尋找貓咪工作,并在這個過程中和所有關心貓咪的鄰居們漸漸和睦起來。
《老師與流浪貓》是一部很典型的日式小清新電影,全篇除了貓咪失蹤外幾乎很少有情節起伏,更多的是描述普通日本民眾的平淡生活。安靜的小鎮,美麗的景色和平凡的居民,自幼生活在小鎮上的流浪貓組成了全部的角色。主角就是退休老校長和擁有N個不同名字的流浪貓小玉。因為吃百家飯的流浪貓小玉存在,亡妻的老校長、平凡的理發店長、冷淡的雜貨店一家人、無法和患有阿爾茲海默的奶奶溝通的少年、粗獷卻很愛貓咪的修車工人、默默忍受校園暴力的少女都從小玉身上看到了自身存在的價值,也在尋找失蹤貓咪的時候有了交集。空蕩蕩的街道也因為時不時跑過的貓咪而顯得活潑起來,獨自居住的空曠房屋也因為經常跑來的貓咪熱鬧起來,一切都顯得那么安靜而美好,又帶著無法言說的寂寞和黯然。
脾氣臭又頑固的退休校長不被人理解,被人暗中嘲笑,翻譯的作品找不到發表的路徑,失去妻子后就遷怒到妻子照顧的流浪貓身上。可他也在貓咪失蹤后坐立不安,上天入地爬山淌水的尋找小玉。還曾因為爬到電線桿上而被警察呵斥,生平第一次被帶進警察局,灰溜溜地等著被人來領走。一個獨居老人在空曠的小鎮里到處尋找一只貓,并在尋找的過程中和平時照顧貓咪的理發店老板和女學生有了交集,一起到處張貼尋貓啟事,還去所謂的“貓咪集會”查看。尋找的過程十分搞笑,溫馨滿滿,讓觀眾忍不住因人性的美好感到溫暖。因為找不到貓咪的焦急,得到別人幫助時的窩心,制作尋貓啟事時和志同道合的鄰居相視一笑……電影充滿了潤物細無聲的典型日式溫情,所有人都是一種普通而又溫暖柔和的存在,同時又不著痕跡的點出了老齡化、寂寞的空巢生活、無力繼續的小商鋪等社會問題,在貓與人的相處日常表達了社會問題的探討。
結尾處還給觀眾留下了一個懸念。老校長在門廊睡去,門口的風鈴響起,是貓咪回來了嗎?小玉最后是否找到了,老校長又是否悄然逝去都是留給觀眾的懸念。可它帶給我最多的,則是人與人平和相處,人與動物溫情脈脈的感動。全片幾乎沒有什么臺詞,卻處處洋溢著令人溫暖的小感動。在這個冬夜里,給了我哈哈大笑的痛快淋漓,也給我了默默流淚的小小感動。
排除歷史問題和民族矛盾,日本是我一直很想去的旅游目的地之一。我們這一代人可以說是看著日本動漫長大的,讓很多人都有一種“有生之年一定要去日本看看屏幕中那些美景吃遍美食”的雄心大志。后來慢慢長大,日本電影電視劇也成了很多人的心頭好。驚嚇了好幾代人的《午夜兇鈴》《咒怨》等恐怖片一直是存在于記憶中的驚悚片代表作,而《情書》《屬于你的我的初戀》等純愛電影則帶給了觀眾清新純美的初戀感覺,何況還有《下水道人魚》《血肉之花》等血腥恐怖無下限的地下實驗系列電影。看過大量的日本電影,總有那么一部給我難得的感動,尤其在長大以后日漸冷漠的今天。
《老師與流浪貓》就是這樣一部難得的可以給我感動的溫情電影,非常值得一看。如果你喜歡動物,非常推薦看這部溫柔的電影。
4 ) 沒有了楊絳的錢鐘書
故事的開始是那只雜色流浪的貓咪,故事的結束是那位孤獨的老校長。
老校長只有在回憶亡妻畫面的時候,才會重新展露那樣溫柔明亮的眼神。
從之前的情節并不難看出,小鎮上的居民大多不喜歡這位老人,覺得他太過教條化還有點傲慢,整天也不知道在自己的小屋里忙些什么。而老先生呢?獨自沉迷于學習,卻在小鎮上找不到可以一同言說的第二人了,他不屑與整天玩耍的老頭們為伍,圖書編輯卻也不屑與他多進行交流。"俄羅斯的文學是從19,20世紀開始分化的。。。"他一定是想和自己的老伴分享吧,唯一聽得懂,也愿意聽他說的人。他是這樣的壓抑而又克制,對著亡妻的遺像,只是沉默-我買了你最喜歡吃的面包。
老校長孤獨而驕傲,只是沒有了楊絳的錢鐘書,不見了驕傲,徒增了孤獨。
兩段時期的對比越是明顯,對那只貓咪的抵制就來的越是強烈。他自以為趕走了這只貓咪,就趕走了那段記憶會帶來的寂寞。整片中最妙的地方在于,貓咪有一天真的離開了,卻為他帶去了這么多的伙伴,不是這只貓咪,老先生是不會從那間小屋中走出來的。
至于結尾,很多人說,貓咪去世了,是小孩撿到的刀片暗示的,也有人說貓咪回來了,更有觀眾說老人和貓咪都過世了。我看見貓咪最后一天到處走,不吃也不睡的時候,我也認為是一種告別。聽聞貓咪意識到自己快要死去的時候,就會離開自己的家,一直走,一直走,到主人找不到自己的地方去。
這當然是一個開放式的結局,從我自己而言,我認為是貓咪回來了,老人開始用工人送的籠子學會了養育這只貓,之前的居民也會經常到老人家造訪探望這只貓咪。老人和貓咪,都不再孤獨了。孩子撿到的刀片什么的,就忘了他吧。
太陽升起的時候,老校長睜開了眼睛,庭院里還是破敗而又雜草叢生,唯一的不同是他聽見了籠子里發出聲響。。。。。。
5 ) 一只貓,一杯孤獨的酒。
老齡化社會、難以為繼的小型實體產業、年齡層斷代的小城鎮、空寂的街道、落寞而執著的空巢老人。。。尋找小貓的過程仿佛一條無形的紐帶將一系列的現代社會病潤物細無聲的串聯著呈現了出來。
影片結尾,鏡頭從人和貓最初的偶遇的夢境切換回了勞累了大半宿坐在玄關處打盹的老人身上,一陣飄渺的鈴聲傳來,究竟是老人于安詳的夢境中默默的離開還是貓又自個兒回來了,我寧愿是后者。不勝唏噓。
你尋找一只走失的貓,我飲下一杯孤獨的酒。恰似一種殘忍的溫柔,偽萌,與治愈系無關,但當晨曦的陽光照進了屋里,終究不會讓人絕望。
此外,《黎明的沙耶》也是這位深川栄洋執導的。
6 ) 孤獨的人,一開始,總是拒絕溫柔
孤獨的人,一開始,總是拒絕溫柔,然后,又尋找溫柔。一群孤獨的人,年老喪妻的鰥夫,小店經營困難的夫妻,獨自放學的少女,一人游蕩的孤兒,在工作和照顧奶奶之間掙扎徘徊的年輕人,面額心善的修車工...他們都是孤獨的,孤獨的他們,沒有收留那一只溫柔的流浪貓,卻又忍不住自己的喜愛,然后,當流浪貓不見了,他們尋找,尋找的是貓,也是他們自己的前方...孤獨的人,最怕生活出現變化,因為,那只能讓他們更加孤獨、難受。我覺得,最后,老師應該是死了,在天堂,又遇見了亡妻,還有流浪貓。這是一個不悲傷的悲傷故事。
愛貓之人會比較喜歡,有很多鏡頭是給了這只主角貓到處跑的慵懶生活的。校長不讓那只貓進家不僅是因為這只貓會讓他想起他過世的妻子吧,還因為這只貓到處游蕩不把愛只給他一人。他怕受傷害,所以就不養貓甚至不想親近貓,最后的到處尋覓恐怕不僅是內疚,也是怕丟失了自己對妻子懷念的維系。
貓控可能愛
貓在死之前會找地方藏起來。
與其說看了一部片子,不如說聽到了一聲蒼涼微弱的嘆息。
一看就不是什么正經喵!四個名字,四個仆人,不過這碗安利我還是吃了,誰讓我也是貓奴呢
貓似乎是一種魔物。養過才明白,即使覺得愛一無是處,在撫摸他時,總會莫名其妙的寬慰起來。。
還是借愛貓說人的孤獨,那隻貓是人們排解無法自我消化的孤獨的出口。嚴肅古板的老校長因為貓而暴露出善良、天真甚至不諳世事的一面時,好笑又很悲涼。
只有日本人才拍得出的風格,知死而物哀,安靜祥和之中淡淡的講述一個日常生活中不一樣的插曲,實在是觸動人心,適合百無聊賴的時候看的電影。盡管總覺得尾形將校長的刻板傲慢表演得太過刻意,但總體感覺還不錯,一舉一動都能流露出真誠和善良。最后的最后,這貓實在是太乖萌了,能當演員的貓都是好貓
好孤獨的電影,孤獨的我渾身起雞皮疙瘩。老人經歷過的比你多多了,記得的也多多了,所以他記得可頌用的什么黃油,也一直記得奶奶,他還在不斷看書,學新的東西。但是已經沒人在乎他了,只有貓需要他
結尾好傷感,我寧愿相信最后玉子回來了
很清淡的一部電影,日式小清晰,不能再細微的事情,卻印映著人生很多的選擇和價值觀:老爺子其實很有愛,只是因為不想自己再傷心漸漸地封閉了與別人交往的渠道,對于孩子對于貓其實是一個道理。
找的不是貓,是抵抗寂寞孤獨的藥
你以為你到處走,沖人撒嬌,就肯定有人會喜歡你、理你了嗎?我最討厭的就是你這種性子,太作!太賤!
有貓的電影就是很有愛的調調,雖然養了貓后才懂它們的腹黑。一邊看著電影,一邊和貓搶食的我覺得這才是應有的下午茶時間,有貓的日子就是幸福感滿滿。很私心的給個高分,這類的電影其實挺多的,但每看一部愛一部,我能說其實老先生一出場我就知道他是個萌貨嗎(阿列,好像哪里不對)
并非簡單用毛賣萌,而是讓人懂得生活里的樂趣
貓咪好可愛但是半部沒有看得我好困好困好困哦。#飛機上老師也不讓看手機!
片尾曲好治愈
1. 日本電影才不會去迎合你,給你一個你期待的大團圓結局,如實反應生活,關照普通的日子才更是他們的追求。
小清新的有些過頭,不是很耐看。
表面上講的是溫情,其實表現的是人的孤獨。影片中的每個人,皆是獨自一人,如浮萍一般,不知漂向何方。唯有流浪貓,將這群孤單的人連接在一起。只是拍得太瑣碎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