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空]播放記錄
視頻
講述了韓國最早的女高音尹心悳與劇作家金祐鎮之間的悲劇愛情,并展示金祐鎮的作品世界
村上春樹認為:“死并非生的對立面,而是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
“她是我生命的希望,也是絕望。”
黑暗中的光,雪中的碳,荊棘密布中的雙手;你帶我逃出絕境,卻又走入了另一個絕境,我看不到那束光,感受不到那塊碳,握不住那雙手,多希望這些溫暖從來沒有出現過,也不至于讓我觸碰到這冰冷世界的一絲溫暖后,再重重地將我打回原形。
“愛情般的痛苦,因為是不能愛的人。”
我是愛著你的吧,所以才會如此心動,你才華橫溢,與眾不同,腦海里是揮之不去你的影子,心底是抹不掉的你的位置,你有你的家庭你的妻子,我知道我不應該違背道德倫理去愛你,在這個框架下,想念你都成了一件特別痛苦可恥的事情。
金佑鎮尹心德,從來都是奢望。
所以,走向死亡,走向你,走向那個沒有名字的地方,那里有自由,有靈魂,有我們。
“你現在活著么?”“沒有,但是在等待著死,為了真正的活。”——《生死論》
我是想活著,才走向死亡,只是以另外一種方式。
你看,甚至連自殺,他們都是心照不宣的。
但在我看來“殉情”這個詞或許并不貼切,愛而不得確實是金佑鎮和尹心德自殺的一部分原因,可余下的一大部分都是源于社會的世俗、家庭的施壓和道德的譴責。在這重重地壓迫下,兩個人各自都產生了自殺的想法,愛情就像一個導火索,只是加速了兩個人的死亡。
他們是擁有著現代思想卻生活在封建的社會的人。
我們不能用我們現在所認為的出軌去衡量他們的愛情,因為他們沒有選擇,甚至沒有靈魂,我并沒有說出軌是一件正確的事情,只是在那個世俗的社會,能遇到一個能彼此理解,崇尚自由和信仰靈魂的人,就算不在一起,也難免不動心。誰都不是圣人,倒退幾十年,用現在的思想去審視當時的社會,應該沒有幾個人會安之若命吧。
雖然這并不符合倫理和道德的觀念,但這是事實。自由和道德對于那個時代的人們無疑是一個艱難的選擇題。而正是因為我們現在擁有絕對的自由,所以這種問題也就不存在了。
做法是不對的,但是可以給一些相對程度上的理解。
并且這部劇重點是在歌頌自由和靈魂,男女主的一切都只是時代的背景。可有些人“揣著明白,裝糊涂”非要糾結住那一個點不放,去弘揚自己認為的三觀和正義,操心著“美化出軌的劇”會帶壞別人。而這所謂的“美化出軌”絕對不是大部分人認為的,是一堆“三觀正”的網友引導的,打著影響不好名義,其實就是想讓別人認同自己的觀點,并且對反駁的人施以道德倫理和三觀不正的欺壓,畢竟,出軌確實是一個不正確的事情,所以,那些充當網絡上正義的使者頻繁出現了。也正是因為這部劇的歷史背景在沒有播出前就已傳的沸沸揚揚。所以其中也不乏沒有看過就來評價的人。
你可以覺得劇情不好打低分,可以因為覺得演員演技不到位給差評,畢竟每個人有自己的想法和個人思考空間,但是我不能理解也不能認同有些人所謂的弘揚和美化出軌。
(這里的話是作為三更的吐槽,我實在是看不下去有些人去故意引導這部劇的思想和觀念)
回歸正題
金佑鎮,尹心德。
作為長子長女,面對家庭長久以來的壓力,現實一次又一次地摧殘,想隨心所欲地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簡直是天方夜譚。
在昨晚播出的第三集劇情中,連續不斷發生的一系列的事情,也都在一步一步逼迫著兩個人走向自殺的道路,男主父親的絕食,來自于妻子“你要做好一個兒子的本分”的壓力,女主弟弟妹妹的學費,眾人紛壇的流言,局長的威脅和侮辱,一件件一樁樁,都在加速著致使這個悲劇的發生。
他們何嘗又不想活著呢,可是活著太累,太痛苦了。他們可以繼續堅持自己喜愛的事業,甚至可以拋棄道德和倫理和自己喜歡的人在一起,可是家人,是他們唯一的底線。
沒辦法眼睜睜地看著父親絕食,
也沒辦法放棄家人的安危于不顧。
因為在道德和心靈上,不允許我這么做。
只要我還活著,只要我知道,我就不能裝作什么都沒有發生一樣。
尹心德說,我好累,我想休息了。
金佑鎮說,那來我身邊休息吧。
只有他們懂彼此。
他們是接受過文化有著遠大報復和自己理想的人。所以沒辦法,放棄自己的夢想與自由,沒辦法放棄自己的靈魂,放棄彼此。然而也正是因為接受過良好的教育和思想,所以也沒辦法,放棄自己的家人。在這個進退兩難的問題上,永遠得不出結果。
他們都是既善良又孝順的人。
只想,能做著自己想做的事情,堅持著自己的理想和信仰,和彼此一起。我只是想為自己而活,過符合我自己想法的人生,可是就連這么一點小小的要求,都不能滿足我。
他們真的沒有做好一個兒子,女兒的本分么?他們做的還不多么,被你們操控的還不夠么,這是他們的人生啊!他們即使選擇死亡都不愿意放棄你們,為什么,為什么還在不停地逼迫著他們,為什么就不能讓她們有自己的靈魂和自由呢?
可是與其說我恨極了男女主的家庭,倒不如說恨極了那個世俗的社會。其實站在他們的角度來說,他們并沒有錯,那個時代,哪有什么追求自由和理想可言,有的只是按部就班的活著,但是他們,才是那個時代大部分的人,而像男女主這種跳出固有的封建世俗的框框,不愿意當社會的奴隸,或許就是“異類”般的存在吧。
生不逢時,我只能這么說。
我甚至也希望他們能夠死去,因為相對于死亡,活著對于他們來說更痛苦。
很難受,也很悲傷,看著他們沒有靈魂的活著。
看著他們備受折磨地活著。
或許這才是happy ending吧。
好想休息一下,想無憂無慮一點。
所以才那么淡然地走向死亡。
因為死,
即是生。
(以下為前兩集后更新,多謝評論區小可愛指正,所以改掉了一些矛盾的觀點)
先爆兩張圖,
死之詠贊播出當日熱爆了韓網NAVER,
二三集亦是
目前死之詠贊已經播出了兩集(也可以說是四集),劇情走向已經很明晰了,第二集相對第一集而言,正在逐漸趨于悲傷的一個氛圍中。
我想說,金佑鎮,尹心德,時代導致了他們這樣的悲劇。男女主雖然家庭背景天差地別,但卻都逃脫不了封建社會被安排的下場。
在我看來,金佑鎮和尹心德殉情自殺絕對不僅僅是因為愛而不得思念成疾。其實,金佑鎮自殺的想法是一直存在的,尹心德的出現,只是更加深了他的這個想法。第二集結尾,喝醉的金佑鎮終于對父親發泄了他多年以來的不滿,爭吵過后,金佑鎮面無表情地問父親,你究竟是想讓我活,還是想讓我死。父親走后,他低著頭,又重復了一遍。
我想如果一個可以選擇自己的出生,誰也不愿意過這么糟糕的人生吧。尊貴的身份,優渥的家庭,大方美麗的妻子,雖然看似夢寐以求平安順逐,但是卻都是由別人一手操控的。如果人的一生,不能選擇自己熱愛的事業,不能選擇自己所愛的妻子,不能自己主宰自己的命運,就如同一具軀殼,任人擺弄。
一個人,只有自由,才會讓那些外在的附屬變得有價值起來。
尹心德對金佑鎮說,你是個好人。沒錯,金佑鎮確實是一個好人。他孝順,懂事,理智,在第二集的開頭我們可以看出金佑鎮約束于道德和責任之間,推開了尹心德。所以他才會故意去讓尹心德見到自己的妻子,想讓她死心也想讓自己死心,并且金佑鎮一生都在受父親的擺布和安排,放棄了自己最喜愛的寫作,娶了自己不愛的女人,但即使他在崩潰邊緣跟父親大喊,也不忘記說,我永遠是爸爸的孩子,一直到死去我也是爸爸的孩子,爸爸,我是在哀求你。因此我一直覺得金佑鎮之所以一直聽從父親的安排也是源于他對父親的尊敬和孝順。
所以尹心德對金佑鎮說,無論怎樣我都希望你能抓住我的手,告訴我不要走,但是我知道你不會這么做的。
出于對尹心德的責任,也是出于對家人的責任。有的時候我甚至覺得金佑鎮和尹心德在一起的時候也會無時無刻的想,當初要是沒有認識尹心德就好了,當初要是沒有愛上尹心德就好了。因為愛上尹心德不僅會使自己遭受到道德倫理的譴責,而且他也深刻的知道,自己什么都給不了尹心德。
金佑鎮有顆自由的心,他不想被陳舊的思想給固封住,他想弘揚韓國文化,想喚醒民眾對藝術的自尊心。但是沒人能理解他,他的朋友被看作戲子,作品被看為垃圾。他問妻子,你不覺得累么,按照規定的人生軌跡活著。妻子說,我從來沒這么想過。根深蒂固的時代觀念才是最可悲的。突然間,我完全可以理解金佑鎮為什么會愛上尹心德,為什么在已經分別五年后,抱著她,對她說,忘不掉就隨它去吧,我也會這么做。對金佑鎮來說,寫作能填滿他的心,是靜默時光里寬慰他痛苦內心的一雙手,文字會融入他的生活,留下芳香,永遠不會死去。
尹心德說,佑鎮,你寫作吧,我喜歡看你的文字。
他們是惺惺相惜的人,只有他們懂得對方,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尹心德深深地懂得他的文學,可以撫平他黑暗的深淵,同他一起絕望的哭泣,他們彼此欣賞,是真正意義上的靈魂伴侶。
劇情慢慢發展,小男孩邊跑邊發著報紙,一對戀人自殺。也為此后的劇情埋下了伏筆。
總之在這個固步自封的社會,金佑鎮,尹心德,都是這個社會的犧牲品,我并不覺得金佑鎮渣,在自己的一生都被別人安排狀態下,這更像是他做出的一種反擊,一種對社會的抵觸。然而他知道這并沒什么用,只要活著,他們這段愛情永遠不能開花結果,道德倫理也一直在無限的折磨著兩個人,所以,兩個人選擇了自殺
不禁唏噓,那個時代催生了多少這樣的悲劇發生,金佑鎮,尹心德,從一開始就注定是悲劇結尾。即使金佑鎮沒有妻子,他和尹心德也是毫無可能。會不會有有另一個尹心德或者金佑鎮,在那個社會,被禁錮了一輩子…
如果他們生活在這個社會,那么就不會有出軌這一說了。
最后希望大家繼續多多支持我們李演員的作品
忘了說
還有一月份的浪漫是別冊附錄
你要是不看
我可是會很兇的哦
(看完結局再來更)
我求求你們別再帶著某三某四的肉體出軌?物質欲望的三觀來侮辱他們對愛情和自由的詮釋了好嗎?
看不懂的話請想辦法加深下自己的文學素養,增添點歷史知識順便提高下共情能力行不行再來看劇?
先說一下,正因為心德和祐鎮三觀太正才會有這樣的結局。
當心德拉著祐鎮的手讓他求自己別走的時候我哭的不能自已啊簡直,祐鎮看著心愛的女子那痛不欲生的樣子鐘碩真的詮釋的特別好,手動表揚李二碩的神演技,一秒讓觀眾入戲。
自古忠義難兩全,我想心德和祐鎮肯定都想過,假如當初沒有遇到對方就好了。如果沒有遇見,沒有在孤寂的黑暗里看到那束光,感受到那片刻溫暖,就不會產生希望,然后再墜入無邊的絕望。因為有情有義,所以不愿帶著難全的孝義和愧疚茍且偷生。因為顧念著道德人倫,所以愛的更加克制。他們都是善良的人啊,不想因為自己的愛情去傷害任何一個親人,可是他們想要毫無顧忌的愛又有哪里做錯了?如果不是沒有選擇,誰又愿意用死亡來延續他們的自尊和愛情呢?
最后放上本篇唯一的毒糖,一個充滿愛意,愧疚,安慰又欣慰的吻。。。。
只愿天堂里祐鎮能伴著心德的甜美歌聲無憂無慮的寫作。
第1計,騷氣外露。在自己齊眉的劉海留一處缺口,像一扇門,曰:我家大門常打開。給尹心德以指引。
第2計,盛氣凌人。高聲宣讀愛的信仰,將尹心德引入屋內,然后大聲斥呵斥:誰讓你進來的?你給我滾出去!給尹心德以威懾。
第3計,變化無常。讓尹心德嘗完棒子之后,馬上給個大棗,伸出不純潔的友誼之手。給尹心德以神經病印象。
第4計,不屑一顧。當尹心德用完全聽不懂的歌聲征服新劇社其他所有成員時,一直背身看書,憋死都不贊美(所以本劇叫《死之贊美》)!給尹心德以臉色。
第5計,雪中送炭。在尹心德肚子餓的咕咕叫的時候,請她吃朝鮮拉面(效果僅次于拉屎沒帶紙的時候救美人于坑位)。給尹心德以食糧。
第6計,側耳傾聽。看尹心德喝酒,聽她嘮叨,任她埋怨。等她喝多了,說幾句寬心的話,然后帶走。給尹心德以釋放。
第7計,裝病臥床。剛剛獲得尹心德好感,就開始玩消失,假裝身體不適在家修養。給尹心德以機會。
第8計,顯露詩情。在屋中地上不經意地放一首自己寫的小詩,用情頗深,句句揭示:我已經老大不小了,我還在打光棍,我很難過。給尹心德以感染。
第9計,故作呆癡。尹心德帶著稀飯來看自己,天地間“我”、“稀飯”、“你”,意圖如此之明顯,就是假裝看不懂,還說稀飯不好吃。給尹心德以情癡印象。
第10計,欲擒故縱。明明想留尹心德過夜,卻聲聲催她走。明明知道尹心德找借口說下雨沒打傘,卻直言直語拆穿。給尹心德以推感。
第11計,彰顯孝心。明月當頭,小路徜徉。不談兒女私情,只表達對母親的思念。給尹心德以孝子印象。
第12計,深藏不露。明明已經為尹心德所著迷,卻很少當面表現出來,寧可在背后看著她偷笑。給尹心德以矜持印象。
第13計,不卑不亢。面對日本警察的調查,勇敢承認自己是朝鮮人,不愿多講日本話。給尹心德以勇士印象。
第14計,暗顯財力。節衣縮食,把家里郵寄來買壽司的錢拿來補貼排戲,推動巡演。給尹心德以小開印象。
第15計,目光炯炯。當尹心德登臺演出萬分緊張時,陪在她身旁,用自己炯炯有神的小眼睛盯著她放電。給尹心德以力量。
不得不說,金佑鎮真是情場老手,這才2集,就把尹心德迷得不要不要的,佩服佩服!
~~~~~~~~~~~~~~~~~~~~~~~~~~~~~~~~~~~~~~~~~~~~~~~~
第16計,愛屋及烏。參觀完尹心德家的陋室后,稱贊她父母和藹可親,弟弟活潑,妹妹懂事。給尹心德以溫暖。
第17計,一諾千金。當熱愛舞臺的尹心德邀約來看她演出時,他毫不遲疑地答應了。給尹心德以期許。
第18計,推波助瀾。當尹心德決心為自己報仇,朝警察局里扔小石子的時候,稱之為鬧著玩,然后拿個大石頭把玻璃砸了。給尹心德以示范。
第19計,墻角壁咚。本來逃跑兩顆星就撲通撲通地狂跳,趁機把尹心德壁咚,讓她心中小鹿亂撞卻無處可逃。給尹心德以遐想。
第20計,戛然而止。當空氣開始燃燒,尹心德閉上眼睛,觀眾瞪大瞳孔,全世界都在期待一場濕吻,選擇拂袖而去。給尹心德以克制。
第21計,徹底攤牌。帶劇社全體成員到家里做客,除了證明自己是真的有錢,還展示了自己的老婆。給尹心德以選擇(做我小三,還是遠去)。
第22計,束之高閣。尹心德傷心離去,留下一頂專門為取悅自己而買的帽子,雖然口中和老婆講會親手奉還,卻始終藏在自己的抽屜里。給尹心德以位置。
第23計,兌現諾言。在尹心德公演的那一天,出現在劇場不起眼的角落,直到尹心德看見自己,才作勢離開,讓尹心德終止演出,狂追自己。給尹心德以執念。
第24計,做回自己。子承父業,封筆五年。尹心德一句“我喜歡你的文字”,重新拾起鋼筆,寫信,寫詩,寫文章。給尹心德以初心。
第25計,保持通信。雖然不能朝夕相處,但是可以把思念全部濃縮在信件,把愛留在紙間。給尹心德以纏綿。
第26計,一毛不拔。明知道尹心德可能為了改善家庭條件而嫁給有錢人,仍然為了不讓她愧疚、有為了錢當小三的感覺,在自己非常有錢的情況下不予經濟上的幫扶。給尹心德以自尊。
第27計,閉口不言。當尹心德求自己抓著她不放,對她講“卡機麻”,卻三緘其口。給尹心德以絕望。
男主愚孝,奈何計謀雖多,把妹可以,給尹心德幸福很難。所以三四集的愛情計時而有長痛不如短痛的決絕,時而有想放手卻放不開的糾結。有的計很妙,有的計很爛。面對老爹的逼迫、老婆的監督,面對敢愛敢恨主動出擊的尹心德,男主一籌莫展,想死的心都有了,看著也是難受。
~~~~~~~~~~~~~~~~~~~~~~~~~~~~~~~~~~~~~~~~~~~~~~~~
第28計,心有靈犀。接到一個沒有聲音的電話,欲掛之際,叫出尹心德的名字。給尹心德以慰藉。
第29計,遠赴他鄉。得知尹心德將去日本發展后,決定放棄所有,從此相伴。給尹心德以決心。
第30計,預知困難。在確定尹心德不需要錢,只想要純真的愛情后,坦稱以后要過窮光蛋的日子。給尹心德以準備。
第31計,靈魂交流。和尹心德一起去探討人生,探討幸福,探討生死,最后達成了共赴黃泉的共識。給尹心德以釋然。
第32計,做回自己。擺脫一切束縛,過自己想過的生活,為自己而活,哪怕只有一天。給尹心德以自由。
第33計,一起寫詩。擁抱著,停下筆,一人幾句,抒發心中的愛意,揮灑最后的才情。給尹心德以真心。
第34計,一起跳舞。在甲板上,脫掉鞋,和尹心德翩翩起舞,飄然若仙。給尹心德以浪漫。
第35計,深情一吻。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親吻自己深愛的女人。給尹心德以無悔。
第36計,告別一切。告別朝鮮,告別世界,告別煩惱,告別無奈,告別藝術,告別生命。給尹心德以永恒。
~~~~~~~~~~~~~~~~~~~~~~~~
后記:
看完第一集的開頭,就知道這是一個悲傷的結局,我一直提醒自己放松一點,放松一點,同時也爭取把劇評寫得調皮一些。可是看完三四集,情緒就完全down下來了,看完大結局,心情更是憂傷。我不贊同金佑鎮和尹心德的做法,我也可以聲嘶力竭地連問十個為什么,但是當我試圖去體會他們所遭受和面對的一切,我的心也是痛的。
而我覺得,正是因為能感受到別人的痛,所以我才要好好活著。
倆天時間很快就看完了短短三集 情節并沒有什么很新的東西 也可能因為短 常有一種悵悵然的感覺 女主非常打動到我 每次落淚時的情緒 還有最后一集的狀態 觀者也覺得生活之無奈和疲累 這部短劇是那個歷史時代背景下愛情主旋律的短劇 但又不是 感覺更多的是在表達國家被控制 不能自己做主 命運格外會開玩笑的時代里 年青人向往自由 尋找自由戀愛 自由理想 自由發聲 自由主張的生活的一個方式 愛情是雜糅在里面的 是完完整整生活里的一部分
但是我正盼望著死亡 為了能真正的活著
核心創意好浪漫:即使國家被蹂躪,也要把文化保存下來,傳播出去。
5分吧。
整體太平淡了,沒有吸引人的劇情,人設也很單薄,兩人的感情也沒有足夠的情節和細節來支撐,感覺不到亂世中蕩氣回腸的、值得殉情的愛情。
男主有點小壞,老是暗戳戳的欺負女主,但是也沒有原因。
碩碩的文藝氣質很不錯了,可還是覺得不太像藝術家,不知道為什么?
情節處理的有點簡單,女主說了兩句大家就不害怕了?
碩碩的表演沉穩了很多,但不夠精彩。
碩碩還是太干凈了,雜質太少了,還需要修煉啊,我親愛的。
臉上有疤的軍官演的真好!
被打成這樣還能瀟灑的出來可還行???
女主居然在演唱中就放棄了自己的事業,跟男人跑了……
千萬不要原諒我。我的天這種話真的太可怕了
首先,我得道歉~因為我看這部劇的初衷不純:我純粹是為了李演員的臉點開的視頻~當然,事后發現是我膚淺了~膚淺得就像有些人把這部劇簡單定性為渣男帶著小三一起為了禁忌之愛不顧家人自私殉情的狗血故事一樣。。。
這部劇是在真實歷史事件的基礎上改編的。故事發生在上世紀20年代的朝鮮,那時的朝鮮正處于被日本殖民統治時期,不了解這個時代背景去看劇會忽略很多細節,甚至無法理解主角內心的掙扎,最后可能就簡單把這部劇定性成一個愛情悲劇。但細細看完劇,你會發現,摧毀主角的從來不是愛情,至少不只是愛情。對于男主來說,他有家國抱負,空有一腔熱血卻囿于封建家庭對他的桎梏,女主對于他來說與其是愛情,更是他寂寥人生中除寫作以外唯一的光;對于女主,她深受原生家庭的影響,一開始也想在這個亂世明哲保身,但不知是男主帶給她的影響還是整個時代給她的影響,她開始理解男主的追求;自此,兩人便成長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可以說一開始男主對女主的感情是非常克制的~各種細節都看得出來,他刻意回避女主目光;女主主動拿粥去看望因為思念亡母而裝病在家的男主,他又趕女主走;甚至在快要壁咚那一刻他也沒有放棄理智,反而是邀請女主去他家做客,故意讓女主知道自己在鄉下已有妻子的事實。怎么說呢?從現代的眼光去看,這算渣男嗎?肯定算。。。但套入當時的時代背景+劇里展現出來的男主與其妻子的關系來看,我覺得不能算。首先,這個妻子和他在結婚前都沒見過面;其次,這個妻子與其說是他的妻子,不如說是他父親安插在他身邊的眼線;最后,還是男主的人設問題,男主是一個被新文化思想所引領的人啊~他怎么會喜歡一個和他那封建大家庭深深契合的女人呢?男主穿西裝,妻子一直穿的朝鮮傳統服裝。。男主整個人對于他那個家庭來說都是格格不入的。故事講述了好幾次男主與他那控制欲超強的父親的爭執,這個說法也許不準備,因為都稱不上是爭執。一開始的分歧只能說是男主父親對他的單方面碾壓。男主父親喊他回家鄉繼承家業,他說好的;男主父親喊他不要再往來京城與女主見面,他說以后都不會去了(當時女主迫于家庭壓力準備開始和富家公子相親);男主父親喊他不要寫作,看的書也不要放在桌子上,他都一一照辦了。。雖然壓抑,但是他如果沒有遇到女主的話,應該一輩子都會按照他父親的愿望就那樣如行尸走肉般活著。。。(查了現實中的金佑鎮,他親生母親是他父親的第二任妻子,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之后他父親就開始不停再娶,一共娶過8位妻子,共有10個子女。。)
私以為,女主對于他開始變得不可或缺,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女主知道他已婚以后打算和他分別時對他說的——希望他能繼續寫作。這句話使得他對女主星星點點的喜歡,變成野火燃著了整片草原~之后就隨著他對寫作的日益投入,和家庭的分裂愈演愈烈。。。直到妻子向父親告發他寫作,父親發現他和女主的那些通信,一把大火燒掉了那些書也同時燒斷了他和這個家庭的最后一絲關聯。
回到女主這邊,在我看來,這段感情但凡女主沒有那么主動那么堅持,那么也許小火苗早就被掐滅了。在那個年代里,她絕對算一個勇于追求理想勇于追求愛的新女性。這里也許有人要杠她是小三了,咋說呢。。就像我前面對于男主是否算渣男的分析,我希望大家還是不要簡單拿現代的愛情觀去分析100年前的人,那再往前推,還不是一夫一妻制呢。時代是變化的,不能用現在的道德觀去要求100年前的人。我看到的更多的是她的成長,她出生貧寒且是長女,不僅需要照顧弟妹甚至還要照顧父母。就像男主那么愛寫作一樣,她也是深愛著唱歌,本來她以為日本留學歸來可以一心靠唱歌養活一大家子。但現實是那么殘酷,甚至最后被以一大家子的性命為要挾,以逼她去做為日本侵略者歌功頌德的傳聲筒。。太苦了。在那個時代,她有得選嗎?有,那就是去死,只有她死了,她才不用做她死都不愿意做的事情;只有她死了,她全家才能活。。。
男女主是不幸的,不僅僅是因為愛而不得,更是因為那個時代給他們帶來的痛楚;男女主又是幸運的,在那樣一個時代,他們遇到了彼此,成為了彼此救贖的那道光。與其說是為了愛情舍棄生命,不如說是在那個時代下兩個窮途末路的人恰好愛上了彼此。
兩人在登上最后那艘船時,用了自己給自己起的名字。金水山,尹水仙。
年紀大了,接受不來BE。這部雖然很悲,but雙死勉強算HE吧~畢竟對于主角來說,那并不是死亡,是真正生的開始。
看完了,第二集哭成了淚人,真實故事的改編,放在現在這個時代這個故事可能會被網絡噴,認為違背道德,很多帖子會看到下面噴子比正面回答解決問題的人要多,這也是我從來不隨意評價別人的原因。金佑鎮尹心德家庭背景完全不同,在日本留學時,他們都是自由且平等的,一個處事有擔當遇事不畏懼,一個活潑且開朗,像一把鑰匙剛好打開一把鐵鎖,相互理解,互相欣賞,彼此吸引。人生海海山山而川,亂世中的情感總是多了很多無奈,改變不了、無能為力、退一步比死亡更痛苦,選擇死亡的那段日子是他們最快樂的時光,最后甲板上的一支舞流了眼淚,可能也有不舍有無奈,但佑鎮的抹眼淚有安慰到心德讓她安心,一起勇敢去面對,好像能去理解殉情死亡的悲劇了,也是剛好快一百年的故事了。
據說這是一個韓國人耳熟能詳的悲劇愛情故事,本來是可以非常出彩的題材,拍得還是差強人意了。海報和teaser都很有意境,但成片中的光線和高飽和色彩都透著一股濃濃韓國戀愛偶像劇感,很多布景廉價而假,晚上的打光亮到違和。人物從感情塑造到臺詞都不夠飽滿,完全體現不出標題中the hymn of death那種悲壯凄美的感覺。據說李鐘碩自己評論覺得劇中情感體現不夠細膩還被部分觀眾噴了?人家明明講了大實話……出彩的地方:音樂很好,有一種如詩般的感覺;以及有幾個特寫,包括身著復古西服的李鐘碩在窗邊讀詩的鏡頭,就如同春藥一般,果然韓劇在這方面還是無人能及
申惠善成名以后演戲氣場都不一樣了 另一位不說了永遠一個表情一個調調
我更喜歡《死之詠贊》這個譯名。從片名到色調,就感覺到不會是一個讓人輕松的結局。歷史,音樂與劇情,融合的很完美。一直喜歡追李鐘碩的劇,從聽你、匹諾曹、w、當你,再到這部獨幕劇,感覺李挑劇本的眼光十分獨到,每一部劇的劇情都沒有那么狗血爛大街,再加上我十分喜歡的長相和演技,真的是到了一種“啊,是李鐘碩的劇,那一定追了”的地步。
死之詠贊聽說鐘碩是義演,演技派!看過鐘碩演過VIP,戲路真是越來越寬,不在局限于偶像劇。
“你現在活著么?”“沒有,但是在等待著死,為了真正的活。”——《生死論》。兩顆無處安放的靈魂,從最初靠在愛情里尋求呼吸的片刻,到最后,水山和水仙被壓得無法喘息,選擇手拉手在死亡里獲得自由。兩個人的情感早就超越了愛情,是彼此唯一的情感寄托和出口。還有個也非常鮮明的角色是妻子,她美好得過分,配上那首詩卻是一具美好的活死人,就越發的悲涼。這個故事底子太凄美了,最后哭得稀里嘩啦。我真的還是第一次感受到當年在課堂上,語文老師跟我們講魯迅時期青年們的那些故事,他們原來真的是在絕望中活著呀,越晴朗的人越清醒的人,活得越悲慘呀。二碩腦殘粉打卡。2019.3.16 9/10
申惠善的顏真的很適合這種年代劇啊 只是女高音的那部分假唱真的看起來有一點點違和 原以為是那種濃郁的悲劇年代風 果然二碩一出場畫風就秒變偶像劇 但還是能感受到那個年代的熱烈和迫切感 ps:李鐘碩的義氣出演、結尾部分的日記片段、劇中服化道和濾鏡好評
所以說,當一個國家的文化和藝術消亡了,這個國家才會真正走向滅亡。當那些熱血的年輕人在舞臺上高喊著這片土地上十年前還擁有自由的時候,他們的國家還在。而當一個國家開始禁錮各種藝術的發展,甚至開始企圖掌控藝術的話語權的時候,這片虛假的繁榮也是終將會消散的。【李鐘碩讀詩太他媽性感了吧,這誰招架得住啊我的天】
“我很認真聆聽我命運的詛咒 在這惡魔的包圍中 只有她一個人給我心里的安慰”從第一集看似平淡的悲傷,卻給人一種步步傷痛入骨的感覺 。當自己遠大的理想因現實所迫而無法實現時,當自己被誤解為人所難進退維谷時,能給予安慰的或許唯有愛情。他們死去的不是愛情,而是那無處安放的愛國情懷,愿水山和水仙都生活如愿。[僅僅談論家庭倫理男女之愛而否認這部劇未免有點太狹隘]
別踩一捧一好嗎 雖然30我覺得女主演的很好啊 這里不喜歡誰逼你看了 有本事有女主的地方都快進唄
兩人的結局一定程度上確實是那個時代導致的,但是真正的原因并不是時代是命運,是家庭是性格,人都是不能決定自己的出生。男女主角就算沒有遇到彼此,沒有遇到愛情結局也是一樣的,說白點就是同樣的人物性格家庭放到現代,結局也是不會改變,生于悲劇,死之詠贊。不要跟我說現代是多么自由之類的。從始至今,一定程度上人類并沒有任何不同除了科技進步外,人性如此。男女主一起赴死已是最好的結局,至少彼此已不是孤單一人,對于他們生于悲劇家庭的一生中而言已經是最好的慰藉了。這不僅僅是部愛情劇,是男女主對自己一生命運的控訴!
我真的哭泣了李演員真的是什么都能駕馭的很好。
非常好,是我喜歡的那種抒情感和文藝范兒。演員的表演相當含蓄且有層次,好多場景都美得不像話。故事本身其實略嫌單薄,如果跟中國近代史上的類似故事相比的話,但人物的情感和本片如泣如訴的各種配樂都彌補了故事線的不足。
中國什么時候能拍出這樣一部愛國情懷的感情劇,不要天天炒冷飯,翻拍,觀眾們就開心了
我激烈地聽到了對自己命運的詛咒,在這惡魔般的包圍中,是她給了我心靈的安慰。——「死之詠贊」??穿西裝的二碩太帥了!不舍得虐哭唧唧……零片酬的義演啊啊啊!
二碩獨站窗邊讀詩的感覺棒呆,難怪女主一見鐘情。如果要論演技的話感覺女主更勝一籌
申惠善的顏真適合演年代劇,當然李鐘碩也是,悲劇似乎是男女主角的唯一出路,深深感受到那時候的他們的絕望與無奈……唯一的違和感大概就是口型假唱那里,其他都很完美,尤其是OST,實在是太好聽了!PS.我更喜歡《死之詠贊》這個名字,很美的意境……
所以,您這位朝鮮人為什么要去日本學英語專業?
古有梁祝,外有羅密歐與朱麗葉,富家公子貧家女。。故事其實很平凡,相似題材很多,本劇拍的比較唯美,亮點主要是兩位演員顏值在線,鐘碩太帥了。其實兩人同齡,但是鐘碩看起來要年輕,具惠善看著像姐姐。劇中申惠善唱高音的情節每次都有些違和。
開篇,哎!服兵役前的每一部都會很珍惜的,加油我哥!
尼采說過:“死并非生的對立,有時候生只是死的另一種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