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空]播放記錄
視頻
「使人殘疾的是心,不是身體。」二十三歲的貴田夢馬因腦性麻痺,長年以輪椅代步,母親待她如易折的鮮花,偏執呵護,但隱藏在美少女漫畫師身份背后的她,依舊夢想著獨立自主。夢馬將作品投稿至成人漫畫編輯部,卻被批評「經驗不足」,她也因此開始探索自己的慾望。當她與專門為身障者提供性服務的舞姐相遇,性啟蒙的歡愉仿如盛開的花蕊,艷麗而張揚,而關于她生命起點的秘密,也正隱隱顯現端倪……。
以愛欲啟蒙為主軸,導演HIKARI在海選中深受零表演經驗的佳山明吸引,并以她身為大腦性癱瘓殘障人士的親身經驗重新編寫,虛實交織成這部繽紛曼妙的真摯之作。資深演員神野三鈴、渡邊真起子分別飾演保守派母親與解放派性工作者,情感張力十足,澀川清彥、石橋靜河驚喜現身更添亮點。
「人應該有無限可能,唯一的限制,只會是我們自身。」──HIKARI
當時在風俗街,夢馬問:我該去哪里?
三個變性人說:這完全由你自己決定。
性只是一把鑰匙,打開這場冒險的第一個環節,前半段說實話比后面精彩很多,但后面其實更豐滿。
夢馬的困境在于母親的控制欲和自己的自卑。她掙脫母親的控制在風俗街開啟性冒險,以性覺醒喚起了自己自我意識形態的覺醒。勇敢的邁出一步探索自我的身體,探索世界,開始打扮,第一次跟人聚會喝醉,然后第一次離家出走,第一次詢問自己的父親,第一次看到自己的姐姐。
等她完成了這一切她也就完成了這場自我意識覺醒。
她兩次直接的談論自己的殘疾,一次是浪漫主義的,喝醉酒的夢馬說自己是外星人的實驗品。
第二次是現實的,她見到了自己的雙胞胎姐姐,在深夜說,37秒是她窒息的時間,如果早出生的是她,那么現在過著正常人生活的就是她不是姐姐。但她也說,如果可以選擇,她還是選擇讓自己來承受這一切。
到這里,夢馬完完全全接受了自己殘疾的事實,發自內心真正接受了自我。
其實相比這個少女覺醒我更驚訝于日本社會,電影里的社會我不知道是不是真實的日本現狀,但很羨慕能拍出這樣的世界。
殘疾人出行多方幫助,殘疾人通道也是暢通的,除了在酒店下樓梯電梯按鈕壞掉以外,夢馬幾乎沒有遇到“物理”阻礙。
社會硬件水平之外,“軟件”方面的人際交往上,H漫畫社的大姐姐,對方也只是詢問了一下,更別說她遇到的阿舞姐姐,哪怕反派彩香也是竊取她的勞動成果而非嘲笑她的殘缺,電影里沒有任何一個人在她身體殘缺這一點嘲笑過她,唯一的人是她母親。
電影里殘疾人的困境來源于自己或者自己的家庭,只要他們敢過了自己心里這關,社會將會柔軟的擁抱你。傳達出的一種觀念是:社會已經準備好了,我們正在等待你。
媽耶,真的好正能量啊!
不是吹捧,只是覺得日本人能夠拍出這樣的電影應該很有底氣。
最后,網飛是不是看上了日本情色產業了?怎么出品的影視都繞不開風俗街,一看就知道不是什么好飛!
37秒,發生了什么?37秒,又能做什么?
導演將「37秒」定為片名,是有意讓我們帶著問題去看這部電影。這37秒的真實含義,直到影片結束時才被女主人公尤馬揭曉。
---------------------------------------------------------------------------------------------------------------------------------------
劇情介紹
尤馬(Yuma)因先天腦癱,只能在輪椅上生活,媽媽則是她生活中唯一的依靠。她給一個網紅播主Sayaka打零工畫漫畫賺錢。尤馬夢想通過自己畫漫畫的才能來改變自己的生活,由此認識了新朋友,接觸了成人漫畫和成人用品,購買了一次性愛約會。故事緩緩展開,最終尤馬發現了自己被蒙蔽多年的身世之謎
---------------------------------------------------------------------------------------------------------------------------------------
本片是典型的作者型電影,編劇和導演都由宮崎光代一人完成。尤馬的扮演者佳山明也是本色出演,完全沒有表演痕跡。當我看到片中尤馬熟練而又艱難地爬上爬下時,能感受到殘疾人的不易,因為在我的生活中也有一位身體殘疾的朋友。
電影看多了之后,我們會發現所有的電影都是“俗套”的:商業類型片的模式就是諜戰、復仇、個人英雄主義;而文藝片則是自我救贖、客服童年陰影、解決家庭關系等主題。但講述俗套主題的電影并不一定讓觀眾感覺無趣,因為導演講故事的方式有多種,影片主人公發生人性轉變的橋段也會不同。「37秒」就是這樣一部全新感受,不落俗套的文藝片。
影片是從尤馬下班,媽媽在車站接她開始的。回到家中,因為天氣炎熱,媽媽帶著尤馬一起洗澡。“你該剪頭發了”媽媽關心地說了一句,而尤馬平靜的一句“我想留長發”脫口而出。請記住這個場景,它成為促成尤馬想要改變的一個理由。
鏡頭轉到網紅播主Sayaka,她從一疊錢中數出一部分,算是尤馬的上個月工資。之后Sayaka的一句“我得買很多辦公器材,所以。。。”,我們知道尤馬可不是第一次被剝削了。
尤馬私下聯系漫畫出版商想獨立出版漫畫,但并不順利。通過對白和場景的變換,我們知道,享受著粉絲經濟的網紅Sayaka包裝著自己的人設:一位既美麗又擅長畫漫畫的天才主播。
尤馬的這些處境,全是透過劇中的人物對白和場景表演,由觀眾自己“分析”得出的。以上的戲劇沖突并沒有激烈的爭吵和對抗鏡頭。看似平淡的場景轉換,包含著豐富的信息量。這就是編劇的優秀所在。這讓我們無法錯過任何一個鏡頭。所謂的全程“無尿點”,在文藝片中,就是這么拍出來的。(電影愛好者們可以用此法再去看一遍《少年時代Boyhood》)
這里解釋一句,日本電影之所以節奏慢,是因為戲劇沖突不夠明顯,不用激烈的言語沖突和動作對抗去表現人物的情緒變化,這主要是源于真實日本人的國民性:“不給別人添麻煩”。
慢節奏和細膩表現是日本電影最大的特點(黑澤明及北野武的電影除外),同時這也是最大的缺點;因為慢節奏和細膩感讓當下的觀眾無法連續保持15分鐘以上的耐心。就連小津安二郎那么經典的《東京物語》,都曾讓我幾次想離開屏幕。
宮崎光代在這部作品中保留了日本片的特點,又極大地修復了電影敘事中令人感到枯燥的一面。她透過臺詞和場景的變化來將一個個小懸疑解開。直至結尾,觀眾才用自己的理解拼湊出主角與其他家庭成員的真實情況,并明白劇中人物之間關系的合理性。
尤馬認識了新的漫畫出版商,被勸說畫色情漫畫。沒有任何性經驗的尤馬開始上網看色情片,買情趣用品,甚至付費購買了一次性服務。
在這場戲中,帥哥性工作者來到尤馬房間開始服務之前,先給自己的生意介紹人打了一個電話,一句“你本可以提前告訴我的”,讓觀眾明白尤馬的殘疾身體被嫌棄了。
帥哥性工作者還是很敬業的,在服務過程中尤馬因為過于緊張,自己小便失禁,搞砸了這次“約會”。尤馬孤獨地在地上一直爬到浴室洗澡這場戲非常令人心酸。-顯然,那個帥哥都沒幫尤馬洗澡就收錢離開了。
片中最激烈的一次沖突也是在此之后:尤馬很晚才到家,媽媽責怪尤馬這么晚才回家并提到了社會上的壞人會侵犯尤馬。此時,尤馬用爆發的聲調說:沒有人對我有一點興趣!
這一前一后地兩個場景對比,讓觀眾更加可憐尤馬的處境。
尤馬在朋友的幫助下,按照一封舊信的地址,去找自己的爸爸。一個陌生人-也就是尤馬的叔叔-開門,告訴她爸爸在幾年前已經去世了。但她還有一個在泰國教書的雙胞胎姐姐。
本片的唯一不足之處在此出現,畫面切換到泰國時的鏡頭過于歡快跳躍,將截止前一鏡頭所累計產生的氣氛沖淡了。觀眾不得不在泰國的劇情中重新培養情緒。還好導演的“37秒”沒讓我們失望。
泰國,姐妹相認。姐姐承認一直都知道尤馬的存在,但因為無法面對殘疾的妹妹,就不曾寫信也不曾造訪。姐姐口頭上答應會去看尤馬和媽媽。
影片結尾,尤馬躺在床上,對朋友說出了這37秒的秘密:因為這37秒,尤馬因小腦缺氧造成終身殘疾,成了一位對壞人都沒有吸引力的23歲少女。但尤馬并不后悔,她很高興是自己承受了這37秒,讓姐姐成為了一個正常人。
尤馬回到日本,還是進到那個家門,還是看到媽媽,有的只是淚水和擁抱。
本片導演劇情處理得非常合理,尤馬認識新朋友或從新朋友處得到幫助,這些情節完全經得起推敲,絕不是平庸導演所處理的那種無來由的“突然造訪”。
其實本片還有很多優秀之處,比如在片中幾次反復出現的這張漫畫
片尾的平行蒙太奇剪輯:尤馬坐火車,姐姐耐心教授小朋友。
這些都有著導演的寓意交代。
宮崎光代并不是我們中國觀眾所熟知的導演。搜尋Facebook,我們才知道她是一位生活在美國洛杉磯的日本電影人。
因為長期生活在美國,也難怪宮崎光代的電影雖屬日本但絕無沉悶。能夠創作出這么入心的「37秒」,我們會好奇導演在這個真實故事中,是哪一個角色呢?
當我將這段影評和37秒的秘密講給家人聽的時候,我又哽咽了一次,因為我也有一個一直不敢去探望的人。
「37秒」教會了我很多。
夢馬是一個23 歲因為出生時候缺氧而腦源性半身癱瘓的姑娘。每天做火車去給人氣美少女up主畫漫畫。美少女up主借夢馬之才紅紅火火,而又從不公開承認夢馬的存在,給著她折扣的薪資和表面的客套。
夢馬希望在漫畫的工作中找到認同,美少女up主給不了,表面的客氣熱絡下連基本的尊重都沒給予夢馬。夢馬就想以自己之名投稿漫畫,陰差陽錯間拿到了 H 漫投稿的聯系方式,畫了一版H漫投稿之后被沒有性經驗,具體畫面不夠生動打回。從此,夢馬開始了她尋性、尋家、尋心之旅。
“殘疾人”和“性”這兩個詞匯組合起來,我第一感官想到的是臺灣手天使協會(志愿者免費為殘障人士打飛機)。總是殘疾人去祈求著,正常人施舍的態度。這部電影最令我亮眼的便是打破了“殘疾人需要正常人的施舍”這個精神弱勢的定位。夢馬主動地去報名約會網站,在紅燈區找最便宜的牛郎,利用這金錢關系逆轉著“施舍”二字(這樣也是另一次的可悲吧T.T)。約會被鴿,小便失禁被牛郎嫌棄,夢馬的尋性之旅告一段落,這時候一個殘疾人性服務團體涌出來,帶著夢馬吃喝玩樂,打開著新世界的大門。
在沒尋覓到性的時候,尋性二字便在這里告一段落。夢馬對性的答案是什么呢?在夢馬與這個團體醉酒酩酊的時候,她就意識到“真摯之情”比“刻意之性”更加適合自己,于此進入影片下半段。
下半段是主題是家庭,殘疾人的家庭中的情。母親的親情、溫情、控制欲,最親密的母親卻無法理解夢馬最實際的需求,認可她內在的價值和能力。家庭真的有趣,越親近反而會越不相信對方的能力,好像是看著一只小鳥長大,以羽翼未豐時候的樣子就斷定了一輩子都只能在窩里踽踽獨行。
而母親情感在電影中更豐富幾分,對丈夫拋家棄女的吞聲,對雙胞胎健康姐姐的又愛又憐又恨的心情。
母親發現夢馬在和陌生人鬼混之后限制了夢馬的行動。然后夢馬在一次康復訓練中出逃,離家以開啟自己的尋家之旅。
夢馬的第一站是去找父親(實際上是父親的兄弟),在那得知自己還有個健康的雙胞胎姐姐在泰國教書。出發去泰國,找父親找姐姐。在學校里遇到姐姐,姐姐在告別時自責說道:“我知道我有個殘疾人妹妹,我很想見你和媽媽,但是我想到你是殘疾人,我不敢。”
姐姐這句話代表著正常人的心智上的殘疾,恰恰是夢馬尋求的答案。夢馬在夜晚自述道:“37 秒,37 秒是我出生暫停呼吸的時間...如果是我先出生,可能就是她變成我這樣,如果我早一秒呼吸,我可能也會像她一樣自由。我很高興承受的人是我。”
到這兒,夢馬尋家、尋心之旅終結,她的答案是:“我很堅強”。
每個人都是閃光的個體,每個人都是不完美的,或是有些表現在外在而已。但愿大家不用異樣的眼光看待他們。
女主演繹的非常自然,還是很感人的,那種倔強,絕望,害羞,不甘,同時對美和自由的追求。但愿女主能找到心有所屬吧。
媽媽非常愛女兒,但是控制欲很強。為什么兩人的溝通那么差。彩香的自私壓迫,女主本可以和媽媽傾訴,這個很奇怪。
男主像隱身一樣,開始我總是期待女主能被安排上一場真正的床戲,可惜沒有。男主對女主的感情,還是可憐,幫助,根本沒有任何男女之情,非常殘酷。雖然女主很動人,可還是沒有男人愿意和她處對象,太現實了。在泰國的時候,男主睡覺都是背對著女主。連一個擁抱都沒有。
非要從電影角度評價,或許說情感不流暢,情節略生硬。
1、關于殘疾人的主題,夢馬有點內向害羞,很多人看到殘疾人會害怕或者嫌棄,這通過夢馬姐姐、牛郎的表現看出來了,因此他們害羞,膽小。
2、日本對于特殊行業確實不歧視的,扮演正義使者的就是一個特殊行業的大姐姐,她鼓勵了夢馬,一切取決于自己
3、雖然腦癱,但是夢馬成為了厲害的漫畫家,雖然一開始被人利用,但是后來勇敢得走了出來
4、缺點是劇情雖然有點慢,爸爸的設定沒有什么鋪墊,因此感覺轉折快了些
去年有一部日本電影在全球頗受歡迎。旅美導演HIKARI的《37秒》,去年從柏林國際電影節到多倫多國際電影節,這部關于殘障人士青春物語的作品感動了眾多觀眾。本片于今年2月在日本國內公映,如今已經上線Netflix!HIKARI接下來將和華納,迪斯尼合作,是2020年代最值得關注的日本導演之一。以下是去年在東京國際電影節時,HIKARI導演的采訪詳情。
HIKARI:比起說是一個項目的企劃,這次是因為有機會采訪很多人。采訪了坐在輪椅上的熊篠先生等人。大概5年多前,有一個比較朦朧的想法。那時候起開始寫,決定寫成劇本的時候去采訪了某人,然后他把熊篠先生介紹給我,然后熊篠先生又介紹了其他人。就這樣一個接一個采訪下來。本來還有別的劇本的,那個寫好之后,我覺得對男性來說會不會有點……我有朋友下半身不遂,我想起那時的事情,寫了相關的故事。里邊加入了黑社會、加入了高中生參與性交易之類的。然后又覺得這跟我想要的不一樣。就在我想不能這樣搞的時候,采訪了熊篠先生。我說自己想拍個紀錄片,問他能不能幫我翻譯一下,他欣然接受了。之后4年前,有一部叫《親密治療》的電影。可能比4年更早一點吧。這部影片主演是海倫·亨特,故事的主人公就是個殘障人士。作品的原形有一位性心理咨詢師,我采訪了那位老師。在美國,很早之前就有了為無法行性事的殘障人群解決心理問題的醫生。我覺得這點很棒。日本根本不會有這種的吧。一個國家,能有這樣的一種醫生,讓我覺得真的很棒。我在采訪他的時候,聽說即便是半身不遂的女性也可以自然分娩,可以生孩子。而且做愛時也可以高潮。聽他說只要以前做過,大腦就會記住那種感覺。下半身不遂的人,去廁所也要花很長時間,必須要有人照顧。真的是自己感覺不到要去廁所。我驚訝于即便如此還能做到,于是去采訪了很多女性。以此為契機,還去采訪了她們的家庭、她們的母親等等。采訪了很多他們周遭的人。這當中偶然被熊篠先生帶來的俊哉,他原本是專門送大保健的司機。就這樣我漸漸聽到了更多的事情,感覺這會是個很有意思的故事,以此為契機,我創作了這部電影的劇本。
HIKARI:是的。當然有當然有。在大阪和東京。東京坐了2天吧,大阪差不多也是2天。大阪和東京真的完全不一樣呢。在大阪是坐在輪椅上移動,要摔倒那一瞬間,就有大媽們圍上來跟我說“大閨女,沒事兒吧?”我就回答說沒事沒事。就這樣被很多人幫助,我就想大概大阪市不存在所謂“障礙”的吧。所謂的“無障礙”應該就是說這種情況吧,很熱情。到東京果然就沒有這種事了。不小心碰到別人,人家就會“切”一聲對我兇。在滿員電車里邊還會被側目。這些經歷其實之前在采訪中都有聽說,因此我有種原來如此的感覺。與此同時,實際坐在輪椅上,會感覺到直升電梯很少,覺得在這樣的東京沒法住。(東京的車站里各種電梯應該是都比大阪少。)很少。你去新大阪站或者大阪站的時候,會發現到處都有。東京沒有吧,都是樓梯,不知道要走去哪才找得到電梯。通過這樣的體驗,實際感受到她們的心情,有些東西通過實際去體驗才能感受到,比如在視覺上、自己目光的高度這些。我以前就想知道她們的視線是怎樣的。這要是在大阪就不成立了。不是大阪,而是在東京的這種活著不自在的感覺,還有到處都是熙熙攘攘的人群的感覺,這方面讓我選擇了東京。
HIKARI:是的。NHK每年會舉辦的。不是那種公開募集,而是推薦形式的。NHK會把圣丹斯的老師們找來,然后NHK出一個人加上一個普通人,搞一個三天工作坊形式的活動。我被叫去參加了一次。那是2017年的時候,快三年前的事情了。
HIKARI:非常早。在記憶當中,81年的時候,有一部叫做《典子的今天》的電影。現在YouTube上就能看,你一定要看看。非常棒的片子。這是一個講述失去雙臂的女孩的故事。這位女性用腳去縫東西、用腳去寫書法,可厲害了!她能用腳穿針引線,你覺得是不是超級厲害的?做不到的吧,你做不到的。那動作真的太強大了。我小學一年級左右的時候在電視上看到,點燃了我對這類題材的熱情。之前看到視頻,就感覺身邊好像也有這樣的人。之后90年代末的……2000年的時候吧,有部電影叫《遲緩者》,講的是腦麻痹。男性自己出演主人公,同時是本片的導演。這是一部真正意義上的獨立電影。雖然我沒有看這部影片,但周圍有人提過。日本電影里以殘障人士為主角的基本就這兩部吧。在日本、在整個亞洲,包括中國我聽說拍這種也很難。同樣作為人,有人可以演,自然就可能有觀眾來看。正因為是這種電影,正因為是獨立電影,所以可以聚集來有各種背景的人過來。我覺得去拍它是我的一種責任。如果沒有其他人去做,我就想主動去做。從這方面說想,這次能遇到佳山明就非常開心。
HIKARI:作為標準,首先得是坐在輪椅上生活的人。在正式開始甄選之前,我跟所有候選者說了:這里有裸戲,有床戲,要是能接受的話你再來。這是一個標準吧。其他的,諸如有沒有演過戲,這類我完全沒考慮。還有年齡問題,要在20歲以上。
HIKARI:怎么說呢,小明她也有她的表演在里邊,她當然跟主人公貴田也有不同之處。我對佳山本人的那種純潔的感覺,包括她說話的聲音,感覺到特別可愛。真的不知道怎么表達,我特別喜歡她那獨特的聲音。我希望能拍出她的那種特別聲線和她帶來的能量,能找到她我真的很開心。
HIKARI:本來片名叫做《Courting》,還有描寫馬的部分,說馬的速度這些。小明她本人是腦麻痹,跟我原本寫的劇本完全不同,因此我把故事重新寫了一下。
HIKARI:我人生的根基,可以說就是想要世界和平。這個話說出來可能會覺得很大。通過作品,能讓很多人感覺到,可以打動別人,這就是讓世界變得和平的一個方法;大家一起手牽手互相幫助也是一種讓世界和平的方法。這樣的話就沒有生存的問題了,也不會有霸凌。我自己在海外,出了國之后再去看我的母國日本,會比一直生活在日本的人們更容易看清楚。霸凌的問題是如此,自殺的問題是如此,虐待問題也是如此。有很多的問題都是這樣,在去考慮如何讓這些變好的時候,最終會得到果然還是要互相能夠理解對方這個點上。健全人和殘障人士,在語言上我們可能必須要把它分類。而實際上,“健全人”當中也會有很多比“殘障人士”心里受過更多傷的;相反地,“殘障人士”當中也有很多比“健全人”更加努力的。所以我希望能通過拍這部作品,呼吁大家攜手并進,想去傳達這樣的信息給大家。霸凌這個問題真的讓人感到很孤獨。我本人也有被霸凌的經歷,不過也正因為有那樣的經歷才有如今的我。因為有這種經歷,才拍了這樣的電影;因為有這樣的經歷,才不去欺負別人。在自己的道德標準上,考慮到這些再去做事情。我覺得因為有過很難過的經歷,所以也會變得對人更溫柔。因此希望大家能都變得更積極。
HIKARI:讓我非常高興的是,大家都很感動,而且很開心。大家的哭點和笑點都是一眼的。但是看到畫面大家可能感受到的東西有所不同。還去了埃及,去了很多國家。大家都說從作品中收獲到了能量。我真的非常感謝大家,非常開心。
HIKARI:這部電影是講述一位殘障人士、一位女性的青春故事。我想通過這部影片讓大家認識到人生漫漫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事情。在眼前發生的并不是一切,在我們自己不知道的地方,也有各種事情在發生。因此,有自己想做的事情的話,就相信自己的直覺去做。不去做不喜歡的事!這一點很重要。不去做不喜歡的,相信直覺,努力下去的話絕對會有一扇大門在你自己也不知道的地方為你打開。如果想做什么事情,中途開始猶豫想要放棄,你就去想象有人在旁邊鼓勵你告訴你可以的。我希望大家能這樣不斷前進,希望大家在觀看這部電影時也能多多少少感受到這一點。I Hope you enjoy!
主人公是殘疾人士的設定,本身就為電影注入了溫情與趣味的基因,電影在一點上也的確做得不錯,特別是前一半故事,在極具日本特色的情境下讓人看得異常舒服。只可惜后一半跑偏到了俗套甚至略帶狗血的路子上,但好在電影自始至終沒有脫離一個溫情脈脈的主軸,算是一部驚喜的作品。
后半程的走向雖然有些奇怪,但是仔細一想其實也很make sense,整體的情節驅動始終是以殘疾少女渴望自由、體驗生活為核心,在這其間包裹了關于愛、性、社會價值、自我認同以及親情和解等一系列議題,通過多面體來展現殘疾人作為普通人共性的一面,所以雖然后半程給人的感覺有些煽情有些落俗,但整體看起來仍然是清新生動且自然流暢的。女主角演的真好啊,看的過程很舒服,而且還有通過漫畫來展現情緒的段落。最重要的,它展現了一個盡力消除刻板印象的日本社會,而且處理得并沒有那么苦大仇深,舉重若輕。3.5
榴蓮電影,外表帶刺,味道怪誕,但內核又足夠柔軟。3.8
有非常非常多遺憾的佳作,但給了我好新鮮的一口空氣。雖然我更偏愛用明亮色調和uplifting的語調講故事的前三分之二,用很不同的視角寫殘障人士的性欲探索,日本紅燈區的大方直接,沒那么多影影綽綽。后三分之一的尋親和雙胞胎姐姐似乎開啟了一個不同的話題,著實有些令人疑惑。但導演解釋說這是試鏡女孩的真實經歷,哪怕原劇本不是這么寫的,也想把這一部分放進電影里。去泰國是因為她現實生活里從未出過國,想借這個機會帶她出去走一走,太溫柔了吧。拍攝的時候也是完全按照時間順序來的,可以看得出她在慢慢變得開朗可愛健談,導演說演完后她對戲劇產生了興趣,以后想往演員的方向努力,電影和現實里的故事都太美好了。哪怕37秒的由來是個挺悲傷的故事,但更多的還是想讓我們明白對我們來說極短的37秒很可能就是她的一生的故事。
前面還挺不錯的的,后面的走向太奇怪了。腦癱患者難啊
非常好,很多細膩動人真實的小細節,非常喜歡。網紅同事害怕粉絲知道她,男妓害怕服務這樣的客人,連雙胞胎姐姐也害怕她,他們都在害怕什么呢?害怕不知道如何像與正常人相處那樣和她相處,或者說是害怕暴露內心深處對殘障人士的嫌棄。但是他們也是人啊,也是有叛逆的青春期、有性需求、有被人關注和愛的渴望的人啊。公眾場合提供殘障設施讓殘障人更被人看見,只是最最基本的第一步而已,可惜國內連這一步也還沒做到呢。
英翻字幕注意。嶄新,確實是日本人才有的発想,也確實是網飛才敢拍的題材。從“殘障者的性”的入手,話題沉重但風格清新自然,如果能從這個角度一直延續下去相信整體會更有爆發力,可導演最后還是回歸了家庭和解的常規套路,也不失為一種選擇吧。
這片子真是太另類了。
本來一度非常有趣來著
37秒是夢馬出生時缺氧的時間,是導致她腦性癱瘓的原因。她不想被視作殘疾人,也想擁有正常人的自由與快樂,不愿失去對生活,對美的感知力。打醬油的護工shizuka~
殘疾人和普通人無異,或許,他們眼中的世界會更加炫目多彩。如果將主線全集中在從性愛獲得創作素材上,會是非常好的電影。后面急轉直下去尋親,給弄成了雞湯,雖然也挺受用。還是太可惜了。
另一種女性“成長”故事,盡管影片的主角已經是成年人。敘事切入點新奇,展示卻不獵奇。當觀眾以為這是一個身殘志堅女青年憑借努力實現夢想的老套故事時,導演卻不斷拋出更多的深層考慮:從殘疾人的性愛觀、獨立生存的權利,直至到敏感的身世尋根之旅,完全提升這個噱頭十足的題材深度。更難得的是,導演在處理某些情色意味的獵奇部分時,依然能保持著小清新的風趣幽默感,這似乎是日本藝術電影的傳統。
37秒原來是指出生的時候缺氧時間,直接導致了主人公的殘疾狀況。還好,通過騙子可以看到這樣一個殘疾少女的生存狀態。
#69th Berlinale# 全景。非常新鮮有趣的片子,前三分之二非常好,影片神展開地讓這個之前少女漫畫風的羞澀萌妹子180°突變地去畫H漫,并為畫H漫各種“取材”,同時也通過性意識的覺醒來完成獨立的過程,對新宿歌舞伎町的風俗店有非常有趣的描述。在這個過程中結識了一些朋友,并開始擺脫母親的控制。后三分之一又畫風突變變成尋親故事了,發現離異的父親去世且自己有個孿生姐姐,然后就跑到了泰國(????),最終變成一個和解的治愈系故事。其實如果堅持殘疾人的性權利這條線往下挖,沒準能弄出一個諸如[不要碰我]或者[綠洲]這樣的作品,加上還有漫畫這條二次元線以及日本人獨特的性心理,可以搞得妙趣橫生,有些可惜了。
#Berlinale69Panorama 后半部分這碗雞湯喝得我...
不甘心活在媽媽的累贅和別人的影子下的夢馬準備自己獨立去直面人生,而面對社會的第一個就是她沒有生活經驗,更沒有性愛經驗;別人一句半開玩笑的戲言,反而成就她的改變人生的動力,從她密集約會失敗到她花錢買春沒有效果,最后她終于在一段尋親之旅中發現了自己的人生秘密;是向命運屈服還是和家人和解,夢馬選擇了后者,她理解了媽媽長年累月照顧的負疚感,她更加不埋怨這短短的人生37秒改變的姐妹的不一樣的人生,電影給了我們一個開放和陽光的結尾,其實作為夢馬真的應該感謝她生活遇到的各種各樣的人更應該感謝那位成人漫畫出版人的“激勵”其實和真的做愛不一樣的事,人生值得去做的還有很多,成功的路是靠自己摸索和走出來的。37秒雖然改變了一生,但是也給我們帶來少女漫畫新人。日本電影在性上面,變態也可以做到極致;感動也可以世界第一
記得之前看過一個紀錄片,臺灣的一個志愿者組織,就意識到殘疾人的性欲得不到滿足,也被親友忽視,身邊親友把他們當小孩,志愿者就自愿去跟這些殘疾人發生一些接觸。看到夢馬花錢找鴨都被歧視,還好遇到社會大姐。這樣的題材真的很棒啊
于如今這個瞬息萬變的數字時代,短短的一秒鐘能夠決定很多人的命運。事實上,在呼吸暫停世界靜止的《37秒》里有太多議題值得我們冥想和思考。弱勢群體在現代社會中的處境和遭遇、男權社會對于女性形象的規范與刻畫、殘障人士自我價值的探索與實現,性產業對于性文化與性意識的影響,以及現代人對于親密關系的怕和愛。還有真實和虛擬的界限、還有藝術創作與生命體驗的關系等等等等這些議題都被作者細致地融入到了母女關系當中。宮崎光代這部講述“我是誰”的處女作由“從哪來”和“到哪去”共同繪制而成。女主角是繼《朵拉或我們父母》之后,又一位令觀眾無法將視線從她不完美的身體上移開的女性。這位漫畫家就像她筆下的超級英雄一樣,在浩瀚的宇宙中重建著自己的星球。盡管苦盡甘來的結局略顯夢幻和理想,但我們還是要恭喜她——承受住了時間的重量。
想給三星 但后半段不對了
殘忍現實,讓人有些欲哭無淚,好奇如果能在中國大熒幕上映是不是會賺到很多眼淚,起碼柏林是哭了不少人。殘疾姑娘的角色讓我想到不久前看的無名之輩里頭任素汐的角色,中國什么時候能有一部專門描寫這種人群的題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