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auess寫于03年10月22日(好爛的文筆:P)
【片名】 Les Yeux sans visage (法) Eyes Without a Face (英) Horror Chamber of Dr. Faustus (美) Occhi senza volto (意) <無顏之眼> (中,臺,港)
【導演】 Georges Franju
【編劇】 Pierre Boileau, Pierre Gascar
【年代】 1959
【國家/地區】 法國/意大利
【類型】 恐怖/驚栗/歌特式影片/詩意化影片
【色彩】 黑白
【片長】 95 min IMDB
【內容】由法國著名導演Georges Franju在1959年執導的<無顏之眼>是法國乃至整個世界黑白歌特電影史上的里程碑式作品.講述一個整形醫生為醫好自己本來很美麗而因為受車禍而面容盡毀的女兒,麻醉綁架其他不認識的女人,把其面皮割下補到女兒臉上,然后棄尸荒野.女兒由于不能忍受受害者痛苦的感受而深深自責,最后親手殺死了自私的父母,一個人戴著慘白的面具消失在黑暗的森林中...影片充分展現了黑白影片的巨大魅力,其攝影術運用精湛,畫面效果精致,情節離奇恐怖.影片讓人過目難忘,印象深刻的地方很多,比如女兒戴上雪白的面具后只留下的一雙清澈而憂郁的眼睛;比如醫生在割下受害者面皮的那一瞬間,血從橢圓形的傷口邊緣緩緩滲出(當然是黑白色的,如果是彩色的就太血腥了...),太有藝術性了!比如影片最后身穿一席白色睡袍,戴著雪白面具的女兒,手上停著一只白鴿,慢慢消失在黑暗無邊森林深處的背影...
2003.10.22
2 ) 變態醫生
那醫生太沒道德,未經允許把不相識的女孩的臉皮割下來。然后害女孩自殺后棄尸。活該最后被做實驗的狗群咬死。果然變態到處有,醫生特別多。
3 ) 念念不忘“戴面具的殘酷天使”
P. S. 我就說片中醫生莊園的布置與場景調度咋這么像同年出品的《驚魂記》里的旅館呢,原來找了同一支團隊啊。
克里斯蒂娜這個經典面具形象太絕了,恐怖片美學巔峰。哪怕只是小時候在看電影上驚鴻一瞥劇照,也多年都忘不了那哀傷與驚悚相結合的美麗哀怨。剛看的時候其實很不理解為什么女兒要等到第三個受害者才肯放人家逃走。或者按好萊塢編劇的路子,也許會在第二個受害者尖叫的時候,加一個克里斯蒂娜被突然出現的父親與秘書迷暈過去的鏡頭。“完美受害者”的克里斯蒂娜或許會少一點道德爭議,但這樣的話“戴面具的殘酷天使”形象就少了一絲趣味了。
本片最迷人之處不就是克里斯蒂娜充滿天真與殘酷的矛盾所帶來的驚悚美感么。她既可以是一個哀怨的籠中鳥,又是一個自私自利追求美麗的任性小孩。只因對方害怕她毀容的臉,她就可以漠視受害者死活而接受換臉手術。也能因為實在受不了整容的折磨而私自放走下一個受害者。她親手殺掉照顧自己多年的秘書,放走同樣被困的狗,間接害死了父親,出于怨氣還是出于對自由的渴望已無所謂了。然而,即使她并不是一個完全無辜的角色,即使戴著面具的她猶如無生氣的玩偶毛骨悚然,熒幕外的我們卻依舊為她那天使般的氣質與孩童似的純真而著迷。
4 ) 那個結尾,有點后怕~~~
大師就是大師,60年代就預感到科技帶來了種種弊端,困惑了。
現在變臉的手術雖然已有成功的案例了,也還是不知道那些整容醫生看了的話,晚上還會不會作噩夢的~~~~~
5 ) 丟失是非觀
這部60年代的老片子,槽點很多,亮點也不斷。
昨晚看過之后就睡覺了,夢里充斥著的全是販賣人體器官的畫面,有時候我是販賣者,有時候我是被販賣者。
對于本片帶給我的這種棱模兩可的是非觀,讓我感到有一絲奇異。
一開始希望女助理(其實是醫生幾年前對外宣稱死亡的妻子吧)野外拋尸不被發現,后來又為被騙的單純女孩捏把汗,當醫生去墓地拋尸時又怕他動靜太大被人發現,看到女主換臉后的樣子又暗自為她慶幸,當扒手作為臥底差點成為醫生手術刀下的犧牲品時我又著急得不行,但當女助理和醫生雙雙被害死心里又隱隱有些可惜。
片子毫無疑問講述的是一個罪惡的故事,但似乎它卻刻意想讓觀眾難辨是非。從每一個人的立場出發,善惡成了一個模糊的概念,讓人丟失是非觀,自發的產生對人性的思考空間。是非觀念在沖突中互相克制,最后達到一種平衡。
看影評里有人寫的這么一段:
通過詭異離奇匪夷所思的取臉事件探索世界的黑暗面,影片沒有偽飾的道德觀和明確的對錯觀,每個人都在頑固堅守自己的原則辦事,醫生的行為出于一個父親對女兒深切的愛,女助理的殘忍出于對恩人的報答,女兒放狗弒父出于對少女的同情。從正面看,這些人的行為恐怖陰暗令人發指,從背面看,卻無一不是正常甚至具備高尚人格的家伙。不過這也正是異色電影的趣味所在,大膽揭示著世界和人的多樣性,復雜性。并非旗幟鮮明的顛覆正常世界觀,大概少數人才能體會個中妙異之處吧。(也可稱個人惡趣味)
原來這是我的個人惡趣味:)
6 ) 《無臉之眼》
無臉之眼,無臉的天使。
影片將一種犯罪類型片的緊張懸念和詩意般的惆悵完美的融合一起。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影片對光影的處理。白天的外景降低到了極限,突出了室內、夜景復雜的光源設置,特別主要場景:教授的住所、手術區、醫院,甚至是車輛內部,將人物的內心、人物間關系輔助性的表達;而同樣在警局等次要場景的光線則簡單得多。
7 ) 一些簡單的想法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不幸,能承受的是幸運。 不能承受的該何去何從呢。 從來都不看黑白片,這個看完了。 本來想看看這個醫生咋變態啊 什么的。 可是看完 一怔 心酸 心痛 難受。
片子里這對夫妻 是壞人嗎,不算吧,醫生面對生重病的孩子一臉難過,面對孩子母親也是不忍傷害,他深有同感。
醫生的妻子為了女兒不惜用自己的臉做實驗,然后從此“消失"
其實這種至親至愛的人遭受最最不幸的時候 當父母的才是最痛苦的。哎,真的是可憐天下父母心。雖然用別人的臉來奪利很殘忍,心里也能理解,也許面對生命不能承受的痛的時候,理智道德都可以化為烏有吧。相比毀容的女孩,他的父母其實心里是已經不正常了。。
女孩思念未婚夫忍不住總打電話,她難過的讓媽媽成全他,我想這也許確實是她最好的解脫吧,心里不能沒陽光燦爛,久了會瘋的,就算未婚夫還愛著他 ,恐怕也不能能接受現在的她的,活著比死還痛苦。
看到最后真的很難過,女孩多美啊,心底也非常善良。他殺死母親也許也是想成全”傷痕累累“媽媽吧。
她走向黑暗的時候我知道她活不久的,一個這個需要保護的人,失去了所有,也許會變成小鳥飛到天空中去吧。。。有點語無倫次了,心里挺不舒服的。
那個最后被放走的女生有如花的美貌,確不美好
原本善良的人毀了容、。。。。。
9.0/10。①醫生中年男主不斷謀殺年輕女孩為毀容的女兒換臉(不斷換臉是因為實驗總失敗),以及女兒因不堪道德和實驗的雙重壓力而干掉父親走向自由與迷茫。②不管是很美的攝影+大量低調打光+表現主義光影、氣質儒雅/優雅的角色們+他們遭受的或實施的惡行(包括戴面具的女主)、大量疊化、絲滑的運鏡/場面調度、配樂,還是割臉手術那段,都指向一種「唯美優雅而又詭異瘆人」的氣質。③不過整體來說唯美是夠了但瘆人不夠,而且收尾有點軟;另外敘事節奏較拖。
單是片名就已經很驚悚了。吾棲之膚絕對是借鑒了這片子,但弗朗敘無論氣氛還是故事都做得更勝一籌。音樂很棒,片頭字幕的音樂已經足夠把人拉進驚悚的世界。不同環境下的聲音處理也特別細致,驚悚片要的不就是這個范兒么。Christina有著一種病態的美感,最后一個鏡頭說不清是驚恐還是自由。
帶著病態的恐怖片,克里斯蒂娜帶著面具也依然美得像一個天使。影片的配樂把時而詭異,時而童話般美好的氛圍營造的恰到好處,特別是最后一幕,兩種聲音的交疊突出,究竟是天使戰勝了惡魔,還是惡魔侵蝕了天使?
果然氣質好必需得瘦
一部非常詩意的驚悚片。我想主要詩意在女主角骨瘦如柴,又披著薄紗輕盈曼妙的步伐上。那種靜謐與典雅的氣氛與電影內容的驚悚反差強烈。手術剖皮的那個畫面雖然是五十年代的技術,還是挺不錯的,有點心理驚悚感。我想我對于導演弗朗瑞的更多敬意還是在他建立的法國電影圖書館,這個電影本身倒還覺得一般。
低于預期。題材放在當時絕對前衛,手術段落也的確駭人,可懸疑與驚悚感嚴重不足,許多劇情的交代毫無必要,場面調度方面缺乏亮點。詩意感是有,但其實可以在女主的內心挖掘上著力更多的。
雖然帶著面具,輪廓仍然很美啊,那種病態的美感,所謂詩意的恐怖,都來自于克里斯蒂娜。
制片要導演拍攝一部恐怖片。不能太血腥,否則法國電檢通不過;不能虐待動物,否則英國電檢通不過;不能有變態醫生,否則德國電檢通不過。不過據導演自己的解釋,看起來有問題的人變態那不是變態,而看起來正常的人變態起來才恐怖。電影中的詹尼西爾教授顯然屬于前者。
靜謐包裹著的冷艷恐怖;Scob帶著影史最迷人的面具,割顏手術一段在技術層面堪稱那個年代的巔峰之作
兩星半,典型的平庸之作。風格不夠強烈,沒有作者性辨識度;故事槽點太多講不圓滿更講不出深度,留給影史的無非一個創意,等敕使河原宏和阿莫多瓦去補完。
要是沒有排斥反應,多好。所以父親科學家往往是靠不住的,愛女心切往往帶來壞結果。臉蛋兒是女人的生命,只有一雙眼睛沒有臉,這不再是女人,而是怪物。確實,就算是戴著面具,那雙眼睛的氣質也沒有辦法被人忽略,殘酷于此,同樣也是一種美麗。故事本身是簡單的,和新浪潮關系也不大,感人部分恰到好處
鏡頭移動、藝術指導和音樂一流,劇中大量的留白(無對話、無背景音樂,人物的行為近于日常生活)來表現一種逼真感。愛迪絲斯考博帶上面具后的無表情表演是影史上的經典——尤其是劇終從墓穴中走出的一段。(在網路上搜其近照,真有杜拉斯所謂「被歲月摧殘得不堪」)
3.5星,不喜歡這種節奏,有些旁支根本是多余的顯得累贅,但是最后詩意的鬼魅的奇妙的無臉女孩大爆發還是相當的勁爆,手托鴿子消失在樹林中的畫面帶給人奇異的感受。。。后來的導演借鑒這部影片太多也讓它毫無疑問的占據了影史一頁。。。
大學時候看的捏。我怎么覺得這個造型很美的說。。。
故事整體太過predictable,內在邏輯不足自圓其說;但結尾一幕的氛圍異常動人,堪稱經典。
看來看去都是父親對女兒的變態控制欲(纖弱瘦小的女兒簡直就是尚無反抗能力的小女孩一枚),迷宮般一扇又一扇門的大宅子,以及,看出了特殊化妝的演變史。放狗之類的細節,用今天眼光來看,過于直白。驚悚歸驚悚,做腦電圖的妹子好美,整體人物造型設計都還不錯!
換臉的理念影響了后世諸多影片,如[他人之顏][吾棲之膚][變臉][假面][睜開你的雙眼][神圣車行][灰姑娘]等。但本片在當事人身份認同層面上未充分展開,只是講了個古典的哥特式恐怖故事。Edith Scob美得驚艷,面具也掩飾不了,致使影片代入感有所減弱。放狗弒父+手托白鴿入暗林的白衣少女。(8.5/10)
3+ 知道這變態一家子的根源何來咩? 都是他喵的大男子主義+完美主義啊! 同志們啊,害死人啊! 大夏天夜里看看,還是挺涼快的~ 女主的扁細胳臂 修長立領 日漸敗壞的精致面容 與憧憧空洞的步調 真是絕配~ Ps 其它倒一般 尤其手術情節 又臭又長......囧
好多此類電影的影子,弗朗敘對氛圍和節奏的掌控超好,剪輯處理重復事件干凈利落。斯考博(最近作品是將來的事里于佩爾的老媽)結尾露著迷茫的大眼睛帶著面具端著白鴿的形象反而比她那美麗的臉龐更加反襯出天使的感覺,沖出了家庭自身社會罪惡的那些壓迫,雖說手術有些黑科技但表現的很瘆人。法盟dcp
只有自然流露出的人性安靜,人物的語言也只有只言片語一種詭密,一種病態的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