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空]播放記錄
視頻
星仔是全港知名的食神,在飲食界首屈一指。隨著在商業上越來越成功,星仔從一位名廚變成了個生意人。他過分地注重食品的包裝和宣傳,忽視了食品的味道,加之被富豪的搭檔出賣,使他最后被廚藝徒弟唐牛當眾擊敗,唐牛由此成為新食神。星仔在飲食界無法立足,淪落廟街,遇上一位古惑女。星仔在她的幫助下重新振作,發明了新的食品品種“賴尿牛丸”;在廟街古惑仔的幫助下,該食品很快推廣開來。星仔重燃壯志,為了增進廚藝,他到食林寺學藝,誤入了少林寺三十六房之一的廚房,卻由此學得一身絕世廚藝,重新奪回食神之位。
最近看了很多港片,大多數是香港90年代的喜劇片,周星馳在當時如日中天,尤其是在1992年,霸占了香港年度票房榜單前5名,那一年亦稱周星馳年,而90年代同樣也見證了港片在本土最后的輝煌。
我同時也發現了一件有趣的事實,那就是,那個時候的香港電影賊喜歡模仿好萊塢的經典橋段,例如: 88年《雨人》上映,90年《賭圣》把片中的兄弟關系換成了叔侄關系,且同樣是一方利用另一方去賭場賺錢
88年《天堂電影院》上映,90年《賭俠2》照抄了經典的假扮神父泡妞一段
92年《本能》上映,93年《逃學威龍3》照搬了劇情和結構,只有部分細節改了改
94年《這個殺手不太冷》上映,95年《回魂夜》男女主模仿惡搞了片中的服裝造型
94年《低俗小說》上映,95年《百變星君》照搬了其中舞池跳舞、OD打針等經典橋段
95年《非常嫌疑犯》上映,96年《食神》模仿了其中一排人挨個說同一句話用聲音指認犯人的經典橋段
03年《黑客帝國2上映》,04年《功夫》周星馳模仿了尼奧單挑幾十個黑衣人的動作戲
等等....
不得不感嘆當時港片的制作速度之快、汲取靈感之迅速。周星馳在當時一年上映5部電影以上是常有的事情,這背后一方面是由于港片成本低,劇本簡單,配樂之類的也是敷衍了事,和好萊塢沒法比,另一方面也反映了90年代香港本土電影制作業的成熟,定下大綱、寫劇本、導演拍攝、后期剪輯制作等一系列流程基本上一氣呵成,才能有這樣的制片效率。
說回電影《食神》,這部片子前半部分是值得上4星的,但第三幕太崩了,崩的一塌糊涂。《食神》和周星馳自導自演的其他幾部片子基本上都有一個共性的問題,就是處理不好片中的主要矛盾。
在99年《喜劇之王》中,主角尹天仇面對的主要矛盾就是自己的事業沒有起色,連找個跑龍套的角色都非常困難,處處碰壁,后來難得被某大片女主賞識,恰好負責該片男主角的演員臨時有事,女主就拉尹天仇入伙,但后來原男主演員歸隊,尹天仇又被制片方踢走,可謂走至人生低谷,亟需第三幕來一個高潮。那第三幕是怎么解決前面這個主要矛盾的呢?答案是壓根沒解決,而是繞開了這個矛盾,拍了一個非常突然的警匪臥底槍戰戲,和前兩幕的風格主題完全割裂。
在04年的《功夫》中,男主面對的矛盾是自己作為一個戰五渣的街頭混混,如何打敗大反派火云邪神,答案是讓男主開掛。盡管前面對男主的特異表現有做了一些鋪墊,但鋪墊的還是不夠多,而且這種解決主要矛盾的辦法還是過于簡單粗暴了一點。
01年的《少林足球》中,主角一行人在第三幕的決戰中受挫,面臨即將出局的危機時刻,天生神力的阿梅突然趕到救場,迎來了電影高潮。好在片子對阿梅這個角色已經做足了鋪墊,第三幕才沒有崩塌。但這樣處理依然給人有點省事的感覺。
綜合來說,上述的幾部電影,在第三幕中,要么是繞開前兩幕的問題,要么是主角開掛,要么是來一個開掛的隊友,頗有些機械降神的意味在里面。
在96年的《食神》中,同樣如此。男主面對的問題就是自己一個毫無做菜經驗的戰五渣如何一個月內將廚藝提升到爐火純青的地步,擊敗有10年廚師經驗的大反派?編劇導演給的答案是,開掛。男主被拉到少林寺跟和尚們學燒菜一個月,廚藝就突然高超無比,神擋殺神,佛擋殺佛了。最后就在評委因為接受賄賂而宣布男主落敗時,最扯的一幕來了,突然天上就來了三個神仙,其中一個甚至好像是觀音菩薩,宣布男主你就是食神轉世,現在你領悟什么什么真諦,然后就把兩個反派滅了...... 這個結尾,和前兩幕的風格極其割裂,本來是一個完全寫實的燒菜電影,結果突然插入神魔世界觀,你說突兀不突兀?總之,男主就這樣獲得了食神的稱號,可謂是真正的機械降神。第三幕算是徹底崩塌。
這種劇本問題的解決的辦法有兩個,一個就是不要把開頭的主角寫的那么差。比如《食神》里,把主角寫成了一個從來沒燒過菜的混世魔王,就這還要跟人比燒菜?編劇完全可以把主角設定成一個曾經也燒過菜,雖然廚藝不算多出彩,但至少為人真誠,后來失去初心變成了一個騙子之類的,這樣起碼起點沒那么低,后面打贏反派也沒那么突兀。另一個方法就是對于主角提升實力這一段多做一些鋪墊,主角不是不可以開掛,但編劇應該把這個掛的來龍去脈講清楚,最好作為一個線索貫穿全片。
我理解周星馳的創意初衷,把主角寫的慘一點體現小人物的卑微,這樣結尾主角獲勝會顯得更有力量,但是也應該兼顧故事的流暢度,不能因為是無厘頭喜劇就對第三幕敷衍了事。
《食神》是個很獨特的美食故事。
各色美食競逐故事,都難免從簡到繁,難度越來越高,菜式越發玄幻。
我們都熟悉的《中華一番》——即《中華小當家》——開場還麻婆豆腐、青椒肉絲,到后期,什么黃金開口笑、熊貓麻婆豆腐,甚至漫畫版什么恒河拉面、母親太陽球,玄幻之極。
如《食戟之靈》這種開始還扎實附菜譜的美食漫畫,開始還給你生蛋拌飯、青花魚漢堡肉之類做法,到后期也不免變成異能料理。
所以看《金玉滿堂》(《滿漢全席》)時,后面做大菜時,很夸張:
——熊掌灌入魚湯和魚子醬后急凍配梨上桌。
——熊掌與蜂蜜烈火烹燜后上桌。
——象鼻用蜜蠟封住后與老雞湯一起燉。
——羊腦與油爆香的天九翅烹后上桌。
但我還是心心念念,在回憶熊欣欣演的大反派,開始做的那道菜:大火烤熟牛肉,搭配肉汁炒河粉,最后加酒點火制造脆皮,炒到干身為止——這道菜看著就有溫度,我也能想象其味道。
大家都是越來越熱鬧。
《食神》卻反其道而行之。
周星馳電影的妙處,是用一個孩子異常認真的視角,打量成人世界,戳破成年人世界慣例的虛偽。
這也是他許多影迷們的愛好:看多了道貌岸然一絲不茍的樣子,他們很喜歡看到一個人,用孩子般的視角、夸張到無邏輯的形勢,來嘲弄成年人世界的荒誕。
《食神》嘲諷的,是一個造作的消費主義時代。
比如,開場,周星馳到處給廚師們挑刺。
一個花里胡哨的抄王,卻忽略了炒飯的基礎是隔夜飯來炒。
一個廚師搞個豆腐雕的金縷佛衣,被周星馳追著問:
“雕了多久啊?”
“雕了一天。”
“那你還真是屌啊,都臭了,你聞沒聞到啊?”
“聞到了,但這個菜主要是展示我快刀手的刀工嘛……”
這種造作的極致,便是周星馳被谷德昭忽悠,“斯斯文文的女學生,來給你獻花!”
周星馳還在幻想是鐘麗緹級別的校園美少女,結果遇到了如花……
商業辭藻是能騙人的。
谷德昭揭穿周星馳雜碎面那一段,是消費主義話術的巔峰對決。
在我看來,周星馳所有電影里最緊湊的一段——他自己的情緒變化,最細微最精致的一段。
周星馳:首先我要重金禮聘一堆熱戀當眾的豬,趁他們不注意抽他們的血,再用他們的血……
谷德昭:就是豬紅咯?(第一岔)
周星馳:哎?是濃情化不開的朱鴻。怎么,見到同類的血有點難過?(第一次圓場)
周星馳:然后我把它們的皮炸成金黃色。
谷德昭:就是豬皮咯。(第二岔)
周星馳:哎,是情比金堅的炸豬皮。(第二次圓場)
谷德昭:豬皮就是豬皮咯!(周星馳與谷德昭對視)
周星馳放慢語速:再將一生只戀愛一次的巴黎九棍魚起肉打成魚丸,再放在印度的感情咖喱上面……
谷德昭:咖喱魚丸?豬紅豬皮,還有咖喱魚丸,那有沒有蘿卜?(第三岔)
周星馳:你多什么嘴啊,這里用不著你了,快出去招待客人!——說起來當然少不了代表天長地久的韓國野生蘿卜,再加上一條蕩氣回腸的豬大腸,再鋪在無限纏綿的面條上面……
谷德昭:這樣一家團聚,成為一碗街邊的雜碎面!這面賣九十九塊九毛九,過不過分啊?
三翻四抖,包袱響了。情勢大逆轉。
這段極有現實意義:
給食材加上各色華麗的定語和來源,賦予各種食物之外的意義,再加上食神光環,就產生了溢價。一旦被揭穿,就是食神易位了。
當然,周星馳和谷德昭這兩代食神,一旦上了商業寶座,做派是一模一樣的。
周星馳:臺子要多窄有多窄,凳子要多小有多小,顧客要舒服就不讓他舒服,吃完了抬了屁股他就會走;吸管要多粗有多粗,冰塊要多大有多大,一杯喝完了他會再喝第二杯;你是不是新來的,這還用我教?
谷德昭:臺子要多窄有多窄,吸管要多粗有多粗,冰塊要多大放多大,薯條炸的要多老有多老,讓小朋友吃了要多渴有多渴,這些事你們應該都知道,不用我多說了!
周星馳是用廉價牛肉,搞炒作噱頭,侮慢屬下與專業人士,搞溢價,耍噱頭。
谷德昭接過他位子之后,變本加厲,還帶打的。
商業大亨到最后,都是一種嘴臉。
吳孟達則是背后,利益至上的,無情的,金錢。
題外話,《食神》也是我
私人認為,吳孟達表演最精彩的一部——尤其對比他和周星馳合作的其他電影。
他演過周星馳的爸爸、周星馳的侄子、周星馳的助手、周星馳的教練、給周星馳放盒飯的。
但這部里,演周星馳的對手,分量真是夠了。
開場對周星馳的竭力附和,笑臉燦爛。
到谷德昭亮出底牌,周星馳情知不妙時,吳孟達毫無表情地旁觀周星馳垮臺。
這個漠無表情的處理,是我在喜劇片中所見,表現邪惡的至高水平。
然后周星馳創出了最平民口味的爆漿撒尿牛丸,從谷底爬起。算是平民對商業噱頭的勝利。
吳孟達都感嘆:“怎么就讓他用這點東西,就翻身了呢?”
無他,用心,在意口味,就是了。
《食神》開頭,三姑石榴姐苑瓊丹老師往地上一跪,截住周星馳:
“先生,你額有朝天骨,眼里有靈光,仙人托世,神仙下凡,我終于等到你了!”
乍看很棒,但她后來對誰都這一套,感覺就……不那么美妙了。
但之后隨情節進展,苑瓊丹也說了:舉頭三尺有神明嘛。這頗有點“人皆可為堯舜”的味道。
周星馳自己在片尾念叨,是本片的主題:
“根本就沒有食神,或者說人人都是食神。大哥小妹,男孩女孩,只要用心,人人都可以是食神。”
最后觀音顯靈,點化食神時,雖然光影迷亂,但我們還是看得出:那觀音是莫文蔚扮的。
可謂意味深長了:周星馳食神下凡,沉淪苦海時,給他一碗叉燒飯讓他悟透道理的丑姑娘雙刀火雞,卻是觀音降世。
最真誠的道理,都在街頭巷尾的叉燒飯里。
“大哥小妹,男孩女孩,只要用心,人人都可以是食神。”
她給周星馳帶來了光,所以結尾廟街之上,也是一片燈火。
周星馳回過頭,看到莫文蔚向他走來,甜美結局。
燈火的夢幻美感,莫此為甚。
還是得說回,那碗黯然銷魂飯。
末尾谷德昭扮的唐牛做了佛跳墻,一大堆材料。而且,“超級無敵海景佛跳墻!”
我小時候初看,不懂為啥一個佛跳墻,要加那么多前綴;后來才知道,那年代,香港的房產噱頭,超級無敵海景豪宅什么的。
所以咯,谷德昭揭穿周星馳的“印度的感情咖喱”、“韓國的野生蘿卜”、“情比金堅的炸豬皮”之類騙局時,大義凜然;到自己上位,也免不了“超級無敵海景!”
周星馳上來的就是黯然銷魂飯,還被唐牛笑:“別裝模作樣了小子!黯什么然銷什么魂飯哪!最多就是一碗叉燒飯,頂多加個蛋!”
但這碗飯,出于至誠。
周星馳先問了夢遺大師,夢遺大師讓他回憶自己吃過最好吃的東西——于是周星馳做出了低谷之際,吃過的那晚叉燒飯。 最真實,也最好吃。
薛家燕老師就很浮夸地表示——太好吃了!
每塊叉燒筋絡都被內力震碎,入口極之松化,搭配火云掌的荷包蛋,簡直了……
——為什么是薛家燕老師?
1977年11月2日到3日,香港弄過一次滿漢全席。
當時的采訪,還能查得到:
“如果公司要我拍一個這樣的特輯,我寧可什么報酬都不要了,因為可以大快朵頤呀!”
——薛家燕。
對觀眾而言,也是一個絕妙的角度。并不是每個觀眾都吃過佛跳墻,但松軟的叉燒有多美妙,卻能如實反映給我們。
還是家常菜最容易貼合我們呀。
話說,黯然銷魂飯,哪兒黯然銷魂了?
周星馳自己說了,加了洋蔥,但是……
先前周星馳落魄江湖,莫文蔚一碗叉燒飯把他救活,重歸天頂。
到(以為)失去莫文蔚后,黯然落淚,一夜白頭。最后一戰時,氣定神閑,做出了樸實無華的黯然銷魂飯。
——《神雕俠侶》里,楊過年少猖狂,栽了大跟斗;去劍冢領悟了大巧不工的道理。玄鐵重劍就完全不用花式了。后來自創黯然銷魂掌,金庸明寫了,旨在返璞歸真:“不在招數變化取勝”、“厲害之處,全在內力”。在絕情谷等小龍女,等到一夜鬢邊見白發。
樸實無華的黯然銷魂掌在襄陽打倒了金輪。樸實無華的黯然銷魂飯讓薛家燕女士大呼“為什么,為什么讓我吃到這么一碗叉燒飯!我以后吃不到了怎么辦!”
自利反鈍,返璞歸真。
這個想法很傳統中國,很金庸。
所有對楊過的戲仿致敬里,我覺得,食神這碗黯然銷魂飯,最懂了。
最好吃的,不是“韓國野生蘿卜”、“情比金堅的炸豬皮”、“超級無敵海景xxx”、“印度的感情咖喱”這些辭藻,而是實實在在的:松軟入味的叉燒飯。
“請問大師,你這一生吃過最好的東西是什么?”
“施主,這個問題要問你自己才對。”
“只要用心,人人都是食神。”
道理很淺顯,甚至有點俗套。但一整部電影下來,尤其是這碗叉燒飯一放出來,就是實實在在的說服力。
當然,那個時代過去了,也就是過去了。
上周,據說,珍寶海鮮坊——也就是電影結尾那艘船,沒了。
當然,世上一切都會流逝。超級無敵海景佛跳墻,也只是過眼云煙。
但只要還有(用心的)叉燒飯和雜碎面,生活就還能繼續。
星爺作品的魅力就在于,從人小物跌宕起伏的人生中,領悟成功的真諦只有一條:把自己份內的事情做到極致,那你就離成功不遠了。
食神大概是星爺的片子中我刷的遍數最多的了。少林十八銅人,黯然銷魂飯,撒尿牛丸。每次看還是覺得搞笑啊啊啊啊啊
一直想嘗嘗可以打乒乓球的撒尿牛丸,想吃蛋炒飯
看完食神 想的不是黯然銷魂的愛情 不是丑女翻身的反轉 而是這電影太敢拍了吧!開場滿是缺點的男主 被暗算又憑撒尿牛丸起家 情節進展超快 夾雜讓人意難平的愛情線 最后居然還跑到少林 加了武功 神佛這樣“奇奇怪怪”的線 實在不敢想如果是現在的國產電影 有這么多元素能拍成什么樣子……但是食神就是這么自然 周星馳封神是有理由的
從谷底爬起的經歷也沒能壓下史提芬周的囂張氣焰,卻能為情黯然銷魂,洗心革面。食神終究是人,爭端的最后還是靠神來解決,比賽結果不是關鍵,重要的是史蒂芬領悟到開篇時他自己說過的那個“心”字。
“黯然銷魂飯”。“得罪方丈,你想走?冇咁容易”!“人人都可以係食神”。又是部大愛的經典,經典梗簡直數不勝數,最記得李兆基的“初戀”和劉以達的“夢遺”了。畢竟彼時已是周星星制作的第3部作品,導演方面已逐步成熟,當然喜劇方面也同樣如此。可能本片確實比較簡單,許多地方也還是套路化的模式,可仔細看你不難發現,星爺的作品大多都很簡單,但簡單得來它并不空洞,平淡處的細致有時反而更打動人。我第一次看這片時就很喜歡了,星星在商業片中的藝術追求一直令我敬佩。近年逐漸學會以[商業]、[藝術]雙標準進行打分,也多得這個,讓我可以更直接的表達我對一些影片的喜愛。而經過一段時間后,我發現整改最多的,就是周星星的作品。連我自己都甚是驚訝,但想來其實并不奇怪,畢竟拍出商業片而又容易讓人以藝術標準評判的人不多,周星馳算其中一個
印象最深:少林寺拾捌銅仁!
撒尿牛丸,好吃,好吃個
看完好想去香港路邊攤吃撒尿牛丸和叉燒飯啊。??
標記。中華大當家。
周星馳的電影雖說無厘頭但還是很有深意,好看,莫文蔚扮丑真的好丑啊,哈哈??
世人皆看重皮相,也只有電影才會有這樣那樣的神轉折
挺經典的,看了好幾遍,雖然還是周星馳的套路,周星馳好幾部片子都是一開始嫌棄女主,后來失去了才后悔莫及,大話西游功夫足球和食神都是這個套路,但是黯然銷魂飯還是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先生,你額有朝天骨,眼里有靈光,仙人轉世,神仙下凡,我終于等到你了,不要走,雖然我泄露天機,災怯難免,但是我命中注定,就算我要冒天大的危險,我也要給你看個全像。
黯然銷魂飯,撒尿牛丸,全是愛
星爺的電影都很好看,莫文蔚扮丑也是拼了
想嘗一口彈性好到可以打乒乓球的撒尿牛丸,想吃一碗催人淚下的黯然銷魂叉燒飯……“你肚子餓不餓 ,想不想吃東西啊”和“你肚子餓不餓,我煮碗面給你吃”有種異曲同工之妙。星爺最后白發造型是不是在向我們預示他要漸漸淡出熒幕了呢
少林寺18銅人里最前面那三個一直在凹造型……
蛋炒飯應用隔夜飯來炒
周星馳的電影每每搞笑中帶著濃情,總感覺這里的莫小姐好癡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