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橫眼看碟】之五:彭浩翔和他的《大丈夫》
http://hengge.blogbus.com/logs/2004/02/105072.html我作為港片的擁躉,絲毫不亞于那些自詡文藝青年作為歐洲電影、伊朗、印度電影的擁躉,之所以這樣說,我是想證明一下自己不陽春白雪,而是下里巴人——很是自豪的說。
之所以一直想寫一點關于導演彭浩翔和他的電影《大丈夫》的文字,是因為無意中看到《大丈夫》DVD菜單中的一段“導演的話”:
“馬照跑,舞照跳,五十年不變。”這是鄧小平在九七前開給香港人的一張期票。記得當時我還擔心:“那五十年后呢?2046時怎么辦呀?”結果,大限未過十分之一,灣仔杜老志夜總會宣告結業。
舞,再不可跳。
那是一個時代的結束,一個紙醉金迷、香港神話、延續黃金十年余輝的金色年代。就連過去小學社會科課本中經常強調的:“香港水深港闊,是國內跟海外轉口貿易的交通樞紐。”亦隨著回歸祖國及中國加入WTO而優勢頓失,東方之珠依然放光,只是已今非昔比。
我的人生,竟始于一個舞臺劇的謝幕部分,這經常教我感到不知所措。
杜老志結業,引發我寫這個故事。我沒到過杜老志,因趕不及親身體會那個年代。當然,我亦沒有趕得上香港經濟起飛、魚翅撈飯的日子;也沒有趕得上香港電影百花齊放,人人同時開幾組的歲月。對于這些,我充滿憧憬,但一切只存活于前輩們的傳頌與回憶中。
縱使素未謀面,但《大丈夫》一定程度上,是對這段黃金歲月的一份追悼。正如《文心雕龍》所言:“雖不能至,心向往之”。
——導演 彭浩翔
當你看完一部黑色的、調侃的喜劇之后忽然看到這樣一段文字的時候,你會發現:原來每個故事后面都有另一個故事——那是講故事人自己的故事。
彭浩翔今年30歲,生于七十年代初的他沒趕上香港的黃金歲月,不免時常會感慨生不逢時——雖然他對香港發展的看法也有偏頗,但是還是能明白他那種對過去時光的追憶、對現實的無奈...“雖不能至,心向往之”。所以有了這部電影,這部關于“偷情”的電影。
關于杜老志,我專門去搜了來看,原來是香港鼎鼎有名的夜場——那的確是一個時代的象征:象征一個燈紅酒綠、日日笙歌的時代;象征著一個風月無邊、一擲萬金的時代...雖然那是一個屬于少數人的時代,但卻是一個讓無數人懷念的時代。
香港的經濟近年欲振乏力,無論工商界還是市民,都多有抱怨,并把這些與“九七”聯系起來——其實指責和抱怨都沒有意義,港人對未來的努力,我想是絲毫不會有所改變的。就象彭浩翔一樣不能說是生不逢時沒有成就:年僅30歲的他以前是靠寫字為生,在做導演之前已然是圈中頗有名氣的編劇、作家,如今的導演生涯剛剛開始已是嶄露頭角,出手可謂不凡。
彭浩翔說他和夫人經常愛在飯店偷聽旁桌的人說話,以此找到很多故事,他還讓莫文蔚出演張愛玲的《半生緣》。我去搜索發現,原來很多blogger也有對彭浩翔的介紹:廣告壹玖酒吧則早有介紹他的電影和小說,而個人新聞臺的下世紀再嬉戲寫的《大丈夫》最合我心。
這部電影著實讓人喜歡,從頭至尾越看越覺得有趣——不是電影情節,而是導演處理的手法:把那些經典的橋段一一安插進去,竟是了無痕跡,配上不同電影的音樂,竟也隱喻多多。最后看到曾志偉和毛舜筠夫妻一起看曼聯對阿仙奴上半場球賽的時候(隱喻雙方斗智斗力結果不分高低),發現自己喜歡港片的原因,盡在它肆意的騰挪戲噱之中了。
2 ) 《大丈夫》:偷歡以及它背后的故事
Twitter體
很顯然,眼下已經不是《魂斷廊橋》的時代了,沒有人會等你等到天荒地老,沒有人會把持著寂寞的心壓抑自己的欲望。歐美國家現行一步,性#伴、換@妻都是人家玩剩下的了,中間或有夾雜愛情成分的,比如蘇菲瑪索的《芳芳》,只偷歡,不做愛,便被奉為很高尚和受追捧的方式了。國內起步比較晚,但加速大,一步抵人家三步,具體形式不表。你看那《山楂樹之戀》,不是張導沒拍好,實在是群眾紛紛表示純愛矯枉過正我怎么看怎么覺得不真實吶。
彭導講喜歡把夸張、荒誕的故事講得很常態化。比如《AV》以及更早的《買兇拍人》,正經地說荒誕的故事,天馬行空地玩電影,而且鎮定自若地邪氣十足。偷情這個題材更是不用說了,從《公主復仇記》到這部《大丈夫》,還有后來的《出埃及記》,各自側重劈腿、歡場以及偷情后前度女友的報復,把偷情常態到港人愛情中似有似無的一部分。另外多寫一筆,此部片的編劇之一葉念琛,后來另起爐灶獨自拍出了《十分愛》、《獨家試愛》、《我的最愛》系列,簡直把偷情這個題材做到了極致啊。
關于男人為什么會偷情,彭導借片中角色之口道出了一二。
曾志偉說:母滾母雞身臺豪(不偷情不知道身體好)
陳小春說:我很愛我老婆的,但是我每次出去玩,回來都有種負罪感,才會對老婆更好
杜汶澤說:以前我一清二白的時候,我老婆總懷疑我偷情,越解釋她越不信,我豈不是不去白不去?
賈宗超說:我要破處(orz...)
你懂的,女人不相信的三件事:男人的承諾、男人的感情、男人的借口。
片中女人的回應方法無比的高明:在捉奸之前先發條短信告訴他們老婆來了,速逃。既讓你偷不成腥,又間接告訴你你是時刻在我掌控之下。
這個片子有多正經,你能在《無間道》里看到的逼供、內鬼、反目、跟蹤、槍戰,片里都有。片名叫《大丈夫》,四個男人卻是弱勢男人,以悲壯的格局襯托小男人的偷歡,江湖大佬原來是小男人滾友,敵追我捕也只是夫妻斗法,尤其是曾志偉有幾場戲完全就是他在無間道里扮韓琛。你可以看到彭導在向杜琪峰致敬,在向吳宇森致敬,在向所有老港片的同仁致敬。
個人無端的揣測,幾個主角一直在緬懷五年前年由梁家輝扮演的九叔帶領下闖蕩歡場的風光年代。電影的時間設定在2002年,那么5年前就是1997。也就是說,男人幫的極樂時代終結于回歸之時。然后就是5年的蕭條時期,馬照跑,舞照跳?5年后,他們4個計劃的第一個就是去約老情人,是在說“情人還是老的好?”。片子結尾,男主角和女主角又生活在一起,是在說大陸與香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地維持關系?媽的,這段太邪惡了。
3 ) 當作者遇上類型——《大丈夫》兩部比較談
彭浩翔的《大丈夫》是拖到了今年才看的,當時感覺還是真是不錯,至少整個的布局是非常精到,而且一個個的小細節上把握得很到位,不經意的時候,已經影響了整個電影的動向。今年推出了《大丈夫2》,當時一看導演不是怪雞,我就已經在心里打了個折扣,看導演的名字,非常陌生,專門去查了下,發現還是為比較有名的電視導演,導過《一號法庭》、《笑看風云》等,至少應該不會太失水準。
看完了。比不上第一集是肯定的,不過這樣的比較也沒意思。至少這一部也很有趣,雖然這樣的有趣和第一部差了個檔次。比如戲仿。第一部戲仿的是《無間道》,但這不是情節上和某些場景上的追風,它有自己的風格和自己的劇情,但在大相徑庭的情節推進中,卻設置出了和《無間道》類似的語境,它的煞有介事讓本來的陰郁和壓抑瞬間得到消解。即便是一些具體場景的相似,比如開頭,同樣是曾志偉的“路怎么走”,用在這里,也一樣恰到好處——即使觀眾沒有看過《無間道》,也會為之莞爾。而那段水槍打相機的段落更是讓人拍案叫絕。再看第二部,雖然跟王晶同學的很多電影比,戲仿得還是比較聰明的,但問題在于,這只是為了商業考慮,每個類似的場景出現的時候,幾乎就明白的告訴你,我是在學誰誰誰,更重要的是,這樣的情節,還常常游走于主線之外,完全為了玩。第二部主要沿襲對象是《黑社會》、《以和為貴》、《殺破狼》,如果說模仿《黑社會》的開頭字幕還是很有點意思,那么第一個場景就太沒意思了,喝茶選話事人這個著名的橋段完全是為了炫耀自己的戲仿,跟后面的整個故事幾乎沒有關系,雖然這里面的麻將、視頻電話都做得有趣,但也只是增加敘事中間的奇觀。雖然前面說到的水槍打相機也有這樣的味道,但和敘事還是結合得比較緊。好在觀眾也不會要求太多,開頭樂呵一下,也就過去了。但后面模仿《殺破狼》的砸瓶子段落,就像一個人要說笑話,還沒開口自己先笑了,剛剛渲染出來一點氣氛——雖然大家都知道是為下一步的情緒高潮做準備,但氣氛還沒上去,就已經落入搞笑的窠臼,哪怕為了“笑”果,也應該再憋一會兒。
從上面這點我們已經可以看到了,2跟1比最大的不足就是,它的結構太松散了。1里面那群男人的計劃,嚴密、高效,當煞有介事到了一定高度,就成了風格。而2呢,只是相把1的事兒顛倒個位置說一下,甚至都不知道自己的路子該怎么走,看的時候,感覺完全是摸著石頭過河,所以造成的結果,就是情節的堆砌,而不是整一,不過它比平庸作品好一點的地方就是,無論什么情節,單個提出來,它都能做得尚可自圓其說,并且多少會閃出一些亮點,比如原子蕙的轉變過程,用一個車門袋中的破碎的安全套包裝紙作為轉礪點,非常自然,只是可惜,這樣能夠有鋪墊的設計,實在太少了。
如果要給2找優點,有沒有呢?當然是有的。雖然2的結尾說是曾志偉作品,但其實從毛舜君參與了影片的表演、編劇和監制工作來看,恐怕她才對影片的監控權更大,或許因為如此,影片中有不少有點意思的臺詞——傳著女權外衣的男性話語(這個下面再說)。像開始聚餐時候,不斷在扎堆的男人們和女人們之間轉換的鏡頭,雖然顯得有點冗長,但將很多男女在相同看法上的性別差異表現得淋漓盡致,堪稱片中最好的一段臺詞。至于作為全片片眼的那句“女人不滾,男人不緊”(滾大概是粵語鬼混的意思,用粵語說這句話非常壓韻),也算勉強的精到。
看起來,1是2的反撥,但實際上,兩部電影想要表達的東西相差非常遠。有位朋友說怪雞喜歡在電影中表達一種懷舊的意味,我想這樣的總結是很有道理的,《買兇拍人》是蕭條時代的懷舊,《AV》是對青春熱情的懷舊,《伊莎貝拉》是對澳門這個地方夾雜著父性情懷的懷舊(看俄羅斯電影《小偷》也會有類似的感覺),而《大丈夫》,諸位還記得那段大家開著車如數家珍地介紹旁邊的娛樂場所,以及梁家輝扮演的九叔一把鼻涕一把淚地為某個夜總會的關門而傷感的段落嗎?還有結尾那個360度的擁吻,呵呵,其實,還是在懷舊的。至于主題,彭其實是用種非常戲謔的語調來說的,語調戲謔不等于說的話就戲謔,其實,很嚴肅,而且很現實,從安排其中的那場曼聯和阿森納踢平的比賽,就可以看出點彭的意思,實際上,這個是一個過程,無法擺脫的過程,彭只是冷眼看著,將這些事實夸張出來,他無意去諷刺挖苦任何人,甚至還帶著同情,無論是同情苦惱的丈夫還是傷心的妻子,夸張是為了“笑”果,笑完之后,他還能讓這些沉淀下來,讓你品嘗到點苦澀和他的溫情。可以這么說吧,這其實是一部復調的電影,攙雜著他自己的懷舊情感和一貫的戲謔說事,如果誰有心,可以細細分析。
如果說1還能從類型片中超脫那么一點,2就完全是一部類型片了。幾乎明顯的一部分搞笑一部分說教,大家任務分明。等玩累了,就開始講講道理,苦口婆心,遇到神經不那么大條的,刺激出眼淚也未為可知。從這個角度講,1的味道是很香港的,而且是很長時間沒有遇到過的那種港片的味道,而2怎么都讓我覺得很韓片,特別是后來的煽情,嘔吐是直接學習《色即是空》以及某個張娜拉演的情景喜劇。有點讓我不舒服的,是2的偽女性話語。1反正就是男性話語,不做任何遮掩,但他的話語表現到了最后,還能體現出一種對女性的尊重和欣賞——當然,也是男性角度的。但2,看主題仿佛是女性話語了,可看看這片眼“女人不滾,男人不緊”,導演同學(或者說制片方,反正是影片意識形態的主導者)的良苦用心才體現出來。他(看名字我不知道導演的性別)是反對男人的出去鬼混,但并不代表他認可女性的自由,他所認可的價值觀是主流的,家庭和睦型的,而這一套價值觀本身就是建立在男權社會的基礎上的,所以,所謂的中立,其實只是不那么偏斜而已。當然,就類型片來說,它的目的,應該是達到,反正沒有哪個花心男人看完這部電影會真的收手。所以,我本來覺得拍到曾志偉的車回來,就足夠了,因為那樣的結尾已經很抒情了,但最后還是沒忘記加上那樣的戲謔,看起來,和怪雞的結尾有點像,但實際上,少了應有的氣質,只是淪為搞笑了。
ps:發現自己看電影也開始冷漠麻木了,但是不冷漠麻木又能怎樣,只是這樣能讓我看得更清楚點。雖然,看到2的某一段,花心的我還是嘆了口氣。
4 ) 我愛九叔
看完之后,滿腦子都是梁家輝在K房被發現后,淚水在眼眶里打轉的樣子。
"酒啊!","我而家就準備番屋企,你走定唔走?"
實在太酷了! 無怪乎梁家輝明明是客串,還能獲得最佳男配角
5 ) 老生常談
又是"偷食"
不過這次是由彭浩翔演義
當然不乏一貫的惡搞和黑色幽默
"偷食"這個話題這的是被人津津樂道
男人是不是總會覺得偷食是理所應當
而女人總是在不停的猜疑 不停的搜集所有蛛絲馬跡
退一步海闊天空
大家都多爲對方著想一些 多一些溝通
有些問題是可以避免的
PS:
最愛阿葛的非常客串表演
真的是見到他就忍不住會笑...
"今晚去我度睇相咯.."hahahaha...
6 ) Made In Hong Kong
四個男人,瞞著自己的老婆(女朋友)出去偷食,各有各的理由,大哥曰命中注定滾一滾身體好(四個人里最有經濟實力);二哥愛講段子,出來滾的理由是有一個強勢且疑神疑鬼的老婆;三哥是個海龜醫生,有正經工作和一個傻傻的老婆,他是四個人里道德感最重最重“愛情”的,甚至出來滾也是為了給愛情潤滑保鮮。四弟純粹是鬧太套,女朋友不給食只能出來找雞破處。從人物設定的角度上說,導演顯然是偏袒男性的,至少給每一個人都有一個出來滾的理由,而不是純粹為了性而性。
至于電影中的四個女角色,導演通過對白和動作把人物雕刻的淋漓盡致。先說大姐這個人物,她是個律師,“女警”四人組里承擔大腦的角色,外冷心熱,思路清晰,應變能力強,當然更重要的是她深愛自己的老公(秀戒指,給老公發短信)。二姐是個母夜叉(蠱惑女,紋身?),導演還輕描淡寫的用一組鏡頭表現她也有背著老公偷食。三妹就比較可愛了,呆呆傻傻無大腦,但是很有愛。四妹還是小朋友,似乎影片也無處著筆。
浩翔講段子是有一手的,這部電影貫穿的一條線就是偷食的男人和他們老婆玩的貓捉老鼠的游戲。為了滾一下,這幾個男人也算是百般受挫。
影響最深的一個場景是水槍射狗仔,借鑒了港式槍戰片的鏡頭和剪輯,生生把一場落荒逃跑的戲整出各種惡趣味。
ok,從市場的角度來說,各種串場打醬油的大牌都為這部電影的企宣增色不少,九哥(梁家輝),吳君如,洪金寶。可以看出這部商業片除了故事給力,人物真切,橋段充實之外,也是在市場這塊充滿野心的。
最后想說,從第一部戲開始,彭導就一直在塑造他自己的導演風格,我個人覺得他的風格更多來源于電影故事本身,而不是攝影和攝影(當然他的手持也算是導演風格的一部分,但不是主要)。彭導電影里的人物之所以可愛,因為他們真實,無論是買兇拍人里的殺手,大丈夫里的偷食四兄弟,低俗喜劇里無奈討生活的兼職,還是志明與春嬌,這一個個人物都和現實里的我們一樣有種種無奈與歡喜,糾纏的情欲,更重要的是他們都是鮮活的小人物,生活在香港這個魚龍混雜的欲望都市,從某個角度說,導演更像是在紀錄而不是創造他們,這是彭導電影充滿“港味”的一個重要原因。
7 ) 關于
讓我感動的是,胖子從來都沒有低估過女人的智商.
雖然他把這一點妖魔化了,不過他很清楚明白,女人遠比男人想的要聰明得多.
8 ) 暗戰
很好的片子!
搞笑的部分自不待言,可以看到很多港片經典的影子,從頭到尾對<無間道>的模仿,神秘緊張的情節,環環相扣,十分精彩!
一部成功的黑色幽默電影,彭浩翔的確沒讓人失望.每一個橋段下都似乎有著比表面的搞笑更深的故事.
男人與女人的"貓捉老鼠",丈夫與妻子的情感糾葛,讓人在大笑切緊張之余又多了一些唏噓.
婚姻的智慧,成年人的情感盡在那一個神秘的簡訊中"太太們在樓下,速走"
結尾處讓人不由得連連擊節稱贊.
肥彭你好嘢....客串陣容強大呀~阿倫和寶叔==!
大智若愚彭浩翔,洞察男性女性心里的小九九,相當細致,看透但說不透,解構生活的同時,也在解構喜劇電影,類型嵌套,思維極其跳躍,用諜戰片的脈絡,夾雜冷幽默,可謂把婚姻中那些難以啟齒的事,掏了個干干凈凈。
以警匪片程式處理男女關系(對偶制與男權社會的張力),整體做得很好,武俠音樂也很不錯。彭浩翔是男權制下男女關系的贊頌者,他善于調侃卻絕不批判,好的地方在于能夠呈現出其中的細節與微妙,而細節往往是溢出結構本身的。
不賭不知時運到,不滾不知身體好
看《情圣》想起《大丈夫》。彭浩翔在所有電影中都貫穿一種犬儒主義的愛情觀,他不相信那種理想主義的愛情,但是他的好處是他也不強迫女人去相信,始終保持一種及時行樂和當下即永恒的態度。但其實,這種態度對男人更有利,因為現實環境允許男人這樣,而女人也想如此,需要承擔大得多的成本。
彭浩翔的黑色幽默,把《無間道》、《坡豪》、《辣手神探》、《江湖》等黑幫片的情節、對白變成梁家輝掩護兄弟、偷食4人組、狗仔隊的攻防戰和陳小春與曾志偉的沖突等情節和對白都笑死我了。
開始真的驚嘆連連,但是熱情好像隨著劇終就消失了.....我也質疑手機卡的問題...而且最後毛毛阿姨親自通風報信這段怪怪的有點跳脫..我頂害怕這種堅持不下去似的折中的溫情.....相比之下Exodus就冷得比較統一..
聽到那句Too simple, too naive,我當時就噴了~
彭浩翔看到以前的自己會不會有點懷念?
第十放映室看到的,那段模仿槍戰的很有趣
彭浩翔是人情世故的高手,能把大智慧零敲碎打拍成小聰明
大男人主義十足的電影,因而港味十足。曾志偉老婆關于選擇的一通屁話猛一聽是這么回事,但最后自己通風報信乍一看意味無窮其實是敗作——它的邏輯關系要建立在女性折騰到底無法獨立終求依靠這個前提假設之下。這也許是絕大部分事件的真相,不知道女性看了這片會不會不舒服。彭好像和張達明詹瑞文關系好
跟著彭胖子永遠有好戲看!
以香港警匪片的模式來拍這么一個題材真的是個天才的想法,也不知這算致敬還算惡搞。彭浩翔的痞子幽默和美國的屎尿屁那種低級喜劇還不一樣,就喜歡這種有深度的黃段子。另,梁家輝是真影帝!
too simple too naive 讓我笑抽了
肥彭我真是服了你,大半夜的我一個人在房間笑到流淚,還好本人尚未結婚。把一個失敗未遂的偷情故事拍成如此氣勢磅礴的“革命片”,正應了那句“愛情就是革命”。看罷之后心底還有一絲后怕和心涼,男女關系到今天果真是明爭暗斗,如果智商不夠定力不足,我還能夠結婚嗎?
【A】我知道類型片能讓我癡迷,能讓我膜拜,但我從未想過會有這樣一部如此放肆的港式類型雜糅片能讓我笑的如此張狂。試問《無間道》到底供養了多少港式惡搞電影,試問彭浩翔的“直男思維”下到底潛藏了多少對香港類型片的愛,試問在兩性關系如此敏感的今天我們是否能夠繼續用純粹的眼光去體驗這部電影。但無論如何,片中滋味只有影迷才能體會:當我們看到梁家輝的“監獄風云”,仍不免從這股輕浮中獲得感動,明白自己對“電影”的愛。PS:原來最后的“世紀之吻”還有曾國祥的參與,真是辛苦了....
黑幫偷情片、“不賭不知時運到,不滾不知身體好”、用狗仔閃光燈模擬槍戰、“他們會不會只是出來吃頓飯啊”“Too simple, too naive”、“我是一個知識分子,所以我覺得我有義務出去滾”、人至賤則無敵。
彭式結局,意料中的意外的小感動。
發生在男人和女人之間看不見硝煙的戰爭!不過,最后出奇制勝的絕招,還是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