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空]播放記錄
視頻
實不相瞞,本來是沖著男女主角曹駿安悅溪來的,沒想到卻猝不及防的被羅鋼老師飾演的李世濤局長給圈粉。不為別的,主要是這個局長簡直太“人間清醒”了!各種經典發言,每一句都說到了我的心坎兒里~
首先在“局長見面大會”上,剛來到教育局的李世濤發表講話的時候直接就說“大家平時工作也都挺忙的,一般沒事兒我不愛開會~”我感覺當代社畜聽到這句話,內心應該都會免不了陣陣躁動吧?!~這樣不愛走形式主義的領導簡直太愛了~!
緊接著,大哥又說“平時見到我呢,也不用打招呼,我走路愛思考,你們跟我打招呼容易打斷我“。言簡意賅的兩句話,一下子就把這個領導的形象立住了。很明顯,這個局長不愛官僚主義,更不愛形式主義,更喜歡認認真真干實事兒的人。所以他一眼就相中了為爛尾樓小學勇敢發聲的張楠,而且還不惜自掏腰包花重金把張楠請回來參與鄉村振興工作,愛賢之心,清晰明了。
在初回到這個小鄉鎮的時候,李世濤和夫人在山間公路上看著連綿不絕的高山。局長夫人問他為什么放著好好的高職不干,非要回來掛職做這個教育局局長,圖的是什么?李世濤是這樣回答的——“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一句經典詩詞,既表明了他堅定的心聲,也道出了他不凡的格局。
而回來之后的李世濤,也真的是這樣去做的。不論面對前任領導留下的爛攤子,還是面對鄉村振興工作中的重重困難,他都沒有退縮過,也沒有想過放棄。當李夫人吃飯的時候提醒他逢年過節也跟領導象征性的走動走動的時候,他不屑一笑,一本正經的說著“不用送禮走動整那些虛的,我要是把教育局和鄉村振興弄好了,他還得感謝我!”一句賊接地氣的心里話,把這個人物剛正不阿的性格表述的淋漓盡致。雖然語言簡單粗暴,但所傳達出來的道理卻是三觀極正。
總的來說,看完了前幾集感覺這部劇中除了鄉村振興工作之外,還有很多可看性。比如年輕人們的熱血成長和身心蛻變、當代鄉村領導的工作日常、甚至田野村民們的生活剪影等等,都是不同的看點。很適合一家人一起看的一部劇,值得安利。
成年人的世界,真的好難。
最近看曹駿這部新劇,整體感受就是真實且扎心。
雖然是一部聚焦鄉村振興的主旋律劇集,但是在劇中,幾個年輕人的成長線,也是很精彩的看點。一開場就以“灰色面揭露者”身份出現的張楠,一腔熱情,像極了年輕時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我們。
但成長的道路總是這樣布滿荊棘,不知哪一刻,人生的第一道坎就會橫亙在面前。對于張楠來說,這一道坎兒來的格外氣勢洶洶......人都說成年人的崩潰瞬間,一個是父母生病,一個是四處借錢,而這兩樣,張楠恰恰都經歷了。為了籌錢,不僅要放下尊嚴放低姿態,還要忍受各種白眼,其中滋味或許只有經歷過的人才懂。
命運的轉折,讓張楠放棄了大都市高薪工作,回到家鄉發展鄉村振興,振興鄉村對于張楠來說,可能是心之所向,但是要回去白果村,卻是他不愿觸及的過往。因為從小對白果村有種種不那么美好的回憶,所以張楠對于回到這個鄉村,內心存有抵觸情緒。而與此同時,他作為“全村的希望”,唯一的大學生,發小眼中好不容易走出大山的楷模,發小家孩子的目標......在好不容易學成畢業后,卻要再次折返這片大山,被許多人不理解,也因此與朋友關系鬧僵,不得已跟喜歡的女孩分手。
雖然做選擇會很糾結,需要舍棄很多東西,但真正回來后,張楠又很快的調整好心態,堅定了自己所做工作的意義。
這部劇中張楠身上,關于命運開的玩笑、工作選擇,還有畢業就跟女友分手等等經歷,相信會有很多人有共鳴,總是讓人忍不住回憶“當年”自己所作出的選擇。后續張楠回鄉,既要直面內心的傷痛,也要迎接各種鄉村振興難題,還是很期待后面的劇情,不僅是對駐村小分隊對白果村改造的期待,更是對張楠個人成長線的期待。
劇中對農村很多描述都很真實,非常好的一部劇。曹駿演技全程在線,有淚點,有歡樂,有勵志,有正能量,非常值得推薦。
比其他一些鬧騰的扶貧劇真的好的不是一點半點。沒有狗血,沒有雞肋,所有劇情都沒跳戲。從教育扶貧、產業扶貧、志氣扶貧多角度演繹,完美呈現了一個村官的成長和一個農村的振興。
就是可惜不太火,在2021年中,絕對稱得上好劇一詞。真的希望多看到這樣的劇。
第一次在豆瓣里評分,這部劇場景寫的都是農村真實情況,各種細節都拍的跟細致,可以看出來這部劇經過了很多次的打磨,鄉村振興是國家發的戰略方針,騎牛,農村茅坑,農村泥巴路,等等,真實的還原了農村的生活!可能自己也是出生自農村,所以看到各個場景感覺格外親切,還有演員為了拍劇,當地方言說的賊溜賊溜的??
從來沒有真的想過要在豆瓣寫評或打分,所以的劇,看看就算了。但這部劇,真的讓我覺得不能看看就算了,而是想要極力推薦給大家。
這個劇,我就是隨便打開一看,看到青山綠水,漂亮!
再看時,沒想到被劇情深深吸引。
因為,太真實,又滑稽,是真實的農村群相。
(目前看到第10集,一分鐘快進都沒有。其他劇,我一般是1.25或1.5倍,無一例外。)
干旱的鄉村,在我的家鄉也有。一般是山里,山上的村莊。夏季飲水困難,田里沒水,水井里出水也少了。人畜用水都難,洗澡水變成了奢侈。所以,總會有外人會有些嫌山里的人身上臭,這是事實。很多學生外出求學,常常也因此受到歧視。窮的地方來的人,總覺得他還會偷東西。我上學那會兒,宿舍里掉了東西,第一懷疑的就是山里最窮的同學。而那同學也不怎么和大家玩,所以更沒有了辯白的機會。說來說去,沒有證據的事也好像變成了真的。只有天長日久,大家熟了,知道其人本性之后,這種懷疑還能改觀。但對孩子來說,這就是童年陰影。
像張楠這種母親殺過人的,注定從一開始到最后都會受到小伙伴們的排斥,合情合理。不是因為小伙伴有多壞,而是對犯罪的一種原始排斥。這種排斥,會隨著小伙伴們漸漸長大而明白過來,因此多數會為自己小時候做過的事愧疚。
1.該用方言的時候用方言,該用普通話的時候用普通話。
中國幅員遼闊,語系豐富。現如今,無論是農村的外來媳婦或城市里來自全國各地的同事,都決定了語系的豐富多彩。因此,我覺得我們應該采用最真實的語言對話。如果有聽不懂的,那自然需要配合字幕君。
劇里的方言,除了少量發音外,可以說相當地道了。
2.村民妝發,服飾,言行符合實際。
乍一看那些村民,不覺得是在演戲,而是真真實實的農村現場,原原本本的農村就是這個樣子(除了三天兩頭開會這點)。不高興了出臟話,開會的時候順道干點農活,田間地頭聊個天,盤算自家的利益等,呈現得非常真實。
撒沷的婦女鬼吼鬼叫,倒地打滾,簡直演得不要太好。給下面這兩位的演技打CALL!把農村婦女的精髓都演出來了。
3.打架鬧事的時候兇得很,一說報警就慫。
很多偏遠地方的農村人都怕“官府”,怕當差的。就算是現在這個時代,那種懼怕也和古代差別不大。這一點,一言難盡。
但這種地方的人,對老師,非常敬重。(這點目前我還沒有劇里看到)
4.劉副局,連所長。
許多年輕人看到這兩位的時候義憤填膺,看彈幕就能看出來了。我只想說,這兩個人也很真實。可以說在鄉村單位,這樣的人遍地都是。對他們來說,只是一份工作,并沒有什么崇高的精神境界,不過是混個飯吃,養家糊口而已。能幫的幫一手,幫不了的,就算了。你要說他本身有多壞,那也不至于,要是在不影響他本身利益的時候,能幫忙的,一定會幫。但有時候為自身利益干起狠事來 ,那也不帶多想的。
5.為評貧困戶藏家里值錢的東西,張志華帶頭指點。
這點不用多說,全國范圍內應該是普遍存在的吧?有些村里貧困戶名額還是村官親屬,有些真正貧困的人根本撈不著。
張志華這種滑頭,大把。
6.真實的偏遠農村就是這樣,甚至有更慘,貧窮才是關鍵原因。所以,脫貧致富才是重點。但,偏遠地區脫貧,太難太難。看《山海情》幾十年。希望看到張楠帶領大家走向富裕之路。
語無倫次說了一些,主要就是想說,這劇真好!值得一看。我評5顆星。
這部劇年輕隊伍加上“接地氣”的故事,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主旋律劇慣有的年代感和沉悶感。而仔細看看劇情,會發現這部劇年輕化、“新鮮化”絕不僅僅是演員那么簡單。在故事發展過程中,很多重要節點也都融入了一些新潮元素。
就拿一開始讓張楠“名聲大噪”的新聞事件說起。故事中張楠之所以會被銅江市的領導們關注,是因為他以自己的名義發布了一篇揭露當地爛尾樓小學事件的新聞,隨后這則新聞迅速受到關注,短短一兩天已經發酵到不可控的地步,這也引申出了這部劇融合進的第一個當代新潮元素——萬物互聯。
作為一部鄉村振興題材劇集,完美與時代接軌,張楠的一篇文章,讓全國數以萬計的人迅速關注到爛尾樓里上課的學生,與此同時,當地領導也得以通過網絡這個媒介,順藤摸瓜快速找到了張楠的位置所在。還有后來王京生老人大鬧領導檢查現場的時候,幾張現場“喊冤”照片在眾人都不曾察覺的情況下,快速登上了當地報紙的頭版頭條。這一系列劇情也說明了當代社會信息傳播速度有多快,傳播過程有多透明。
看到這里就覺得這些故事不僅起到了很好的警示作用——在這樣一個信息高度發達、人人自媒體的時代,沒有人能夠做到只手遮天,更沒有人能砌出一堵不透風的墻,同時也可以看到,這部劇與時代接軌,融入新鮮元素,真實展現當下鄉村振興中會出現的一些問題,總結來說就是劇情真實可感,人物故事很鮮活,作為年輕人,也不自覺被這部劇吸引。
這部劇,許多內容扎心現實,但駐村小隊以及各方領導們團結一心、共同解決問題的過程,也是極其溫暖的。真實有看點,個人感覺這是一部非常治愈的鄉村振興題材劇,反正我是“陷”進去了。
3.5!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張楠說:我這是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說的還蠻有詩意的,雖然還是回到了自己的家鄉,但是這次是帶著知識回去的。
題材挺好,扶貧工作真的是事無巨細五花八門的狀況,基層工作真不容易。但是整個劇就不是很有意思,而且家長里短的看著也很沒吸引力,很多地方還很尷尬。
張楠和卞筱悅的校園愛情的確令人向往的,但是好擔心陷入“畢業季分手”的魔咒~
之前主旋律劇看的比較少,但自從山海情之后我就喜歡上這個題材了,看看這些也能憶苦思甜,得到些治愈。
安悅溪真的長得很好看,很精致;看過她演的不少劇,都比較出彩,在這部劇里面的表現也是可圈可點,很不錯。
一個良師,足以改變一個孩子的一生。
這劇好吃的也太多了吧,每一樣都好誘人,想吃ing
天下父母真的都一樣,怕拖累孩子,得病也不想治,張楠的母親讓人淚目了~
白果村的風景絕美,綠水青山的好治愈!好想親眼去看看,感受一下自然風光……
張楠看到自己家鄉的落后和孩子們上學難的問題,他還是毅然堅持了鄉村振興這條路,因為他想讓更多孩子走出大山。
拍的好真實,喜歡這種接地氣的主旋律題材
這部劇真的有太多真理性的話了,比方這句:人,不可能一輩子倒霉,也不可能一輩子走運。
煽情給我煽麻了
安悅溪,演員都是我比較喜歡的,聽說演情侶,cp感也是有的,雙人下鄉的設定還是不多見的
那個鍋巴飯!!!也是我小時候的味道,以前外婆老是給我做,只是長大了之后再也吃不到了,親切又想哭。
看了兩集感覺還行。攝影真的很棒,畫面很有感覺。
林青青和耿一鳴讓我知道了什么是新時代知識青年,從車厘子果苗培育到利潤測算,整的明明白白的!
在畢業的時候要承受這么多的壓力和責任,張楠真的太“南”了。他選擇拒絕筱悅也是下了很大的決心吧,畢竟他不想女友跟他一起吃苦。
這個劇立意是好的,也反映出基層存在的問題,但劇情還是太理想化了點,教育局長親自去賠禮道歉還執意請研究生回來工作,感覺也太假了,這個局長的人設還要求見面別跟他打招呼,現實生活中還能有這種領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