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空]播放記錄
視頻
本片gmd方面的人物塑造的都很不錯,之所以選軍統三劍客,是因為讀過沈醉回憶錄。
談軍統三劍客之前,必須說明的一點是沈醉、徐遠舉、周養浩在昆明關著的時候就已經鬧掰了。
三劍客以及宋希濂等人是1956年才到功德林,本片顯然對軍統三劍客的關系做了改編。
另外需要說明的一點是沈醉和徐遠舉交待問題是比較徹底的,因為他們認為要是根據過去的行為來判罪,殺一個是死罪,殺一百個還是死罪,不如痛痛快快全部交待。周養浩是學法律的,交待問題的時候就非常喜歡推卸責任,反而給自己添了不少麻煩。
就改造而言,沈醉和徐遠舉都是較為積極的,周養浩就差一點了,由于他不老實交待問題,還喜歡擺出律師派頭和提審人員爭辯,管理人員認為他堅持反動立場,后來周養浩干脆破罐破摔,不求特赦,隨別人怎么講。估計,周養浩是萬萬沒想到自己居然有刑滿釋放的一天。他被釋放后,反而主動找媒體交待清楚了過去的罪行,比如楊虎城將軍被害始末。
值得注意的是,特殊時期(wenge),在某些別有用心的人的威逼利誘下,他們并沒有陷害他人的舉動。
可能有不少人以為關在功德林里面反而好,可以躲過劫難。這樣想就圖樣圖森破了,事實上功德林同樣受到沖擊。
通常,我們想起功德林最頑固的戰犯,一般會想起黃維。其實比黃維還固執的,大有人在。比如,楊文瑔,73年死的時候還大呼蔣介石萬歲呢。
還有更過分的,比如段克文。此人被特赦后,赴美生活,出書污蔑戰犯政策。當時,在美國定居的周養浩主動站出來澄清事實,反駁段克文(周養浩在美國低調生活,一向是不愿意接受媒體采訪,因為當時美國媒體找上門來大部分是不懷好意想要抹黑中gong)
所以,雖然三劍客改造效果各有不同,但總體上是成功的。
———————————————————————————————————————
首先談談本劇沈醉。
沈醉是三人中心態最好的一個,剛剛到白公館的時候,他和徐遠舉一起大發感慨,懷古傷今。但當宋希濂出現的時候,沈醉迅速的收拾好了心情迎來上去,又是敬禮又是問好。從宋希濂的反應,可以看出他根本沒認出沈醉,但是伸手不打笑臉人,宋希濂也就順著沈醉的話往下說。
這個時候徐遠舉和周養浩在干啥呢?周養浩自顧自躺著,徐遠舉雖然站在沈醉旁邊,但是整個人木木愣愣。沈醉則是又幫宋希濂提箱子又招呼他坐下。
之后兩天,周和徐一個哭一個睡。沈醉已經從宋希濂口中得到了有用的情報。一是gcd不會殺戰犯,二是重要戰犯要押送功德林。
到了功德林,周徐二人依然木楞,沈醉已然放正態度。他到了功德林就向所方申訴起義情況,此處與陳長捷形成鮮明對比,面對冤情,沈醉始終保持冷靜,應對自如。陳長捷則是怨聲載道。
沈醉的申訴固然有澄清冤情,期望釋放的因素存在。但是更多的是要向所方表明自己的投共親共態度。第一印象非常重要,沈醉的誠懇態度,就算沒刷到所長和政委的好感,也絕不會給他們留下壞印象。
這里的壞印象指的是特務,特務是非常招人恨的職業,容易給人不好的第一印象。比如,胡大樹一聽來的大多數軍統特務就覺得這些人不老實。押送的小戰士也表示一路上嚴防死守,幸虧沒出事兒。特務在那個時代是非常招人恨的職業。
除了表現合作態度外,沈醉還特別擅長抓住機會。陳長捷鬧絕食,所長指定杜建時去勸。但是沈醉中間橫插一杠子,成功的在所長和政委那里刷到了好感,所以,當所長要求會議記錄時,沈醉站出來承擔工作,所長表示就以你的記錄為準,這是一種信任的體現。沈醉還借此還和陳長捷搞好了關系。李仙洲被氣跑,他也跟上去安慰。
蔡守元安排接待名單里面沒有沈醉,這件事其實老蔡做的有點不地道,沈醉和陳瑞章是老鄉,關系一向很好,陳夫人沒死的消息也是沈醉帶來的。沈醉想要列席迎接陳夫人,主要是想打聽一下自己夫人的情況,因為老婆是和陳夫人一起去的香港。探視名單里沒他,還被人diss是因為特務身份。所以不能出席,沈醉氣的掉頭就走,但當徐遠舉和老蔡發生沖突的時候,他還是站出來攔著徐遠舉,事后還幫忙看護老蔡。當時屋子里一共四個人,沈醉很輕松的擺脫了氣暈老蔡的嫌疑,完全沒給所方和同學留下壞印象,黃維找人算賬找的也是周養浩和徐遠舉,所方在意的也是徐遠舉的舉報。30集所方召集同學給蔡守元治病,沈醉也位列其中,這充分說明所方和同學并不認為沈醉涉嫌氣病蔡守元。
宋希濂是黃埔一期生,國共雙方均有交情,和陳賡關系特好。陳長捷雖然被傅作義坑了,但是老傅在外頭可沒少為他奔走說話。李仙洲也是黃埔一期生,雖然作戰不利落埋怨,人緣可不差。蔡守元和黃埔同學關系好,西南解放還立過功,和所方關系好。從履歷來看,和這些人打好關系是絕對不會吃虧的。
除了以上這些人,王耀武、陳瑞章等人和沈醉以前就有較好的關系,沈醉過去人緣就不錯。
反觀一下周養浩和徐遠舉,嘴里吃著陳賡送的蘋果,居然還在宋希濂面前咒陳賡被美國飛機打下來,這不是作死嘛。
現在說說周養浩和徐遠舉,周養浩陰險,徐遠舉暴躁。
得知gcd的戰犯政策,這倆人滿血復活,不再是一開始渾渾噩噩的樣子。行為模式恢復到特務狀態,鬼鬼祟祟,聽個軍情分析都探頭探腦。人家沈醉和康澤可是光明正大坐在那里聽的,也沒見將軍們趕人。
將軍們為什么討厭特務。因為他們情報工作做不好,報喜不報憂,提供不了有用情報,共諜都潛伏到國防部了,他們還蒙在鼓里。他們最擅長的不是情報分析,而是顛倒黑白、指鹿為馬、煽風點火。
周養浩抱怨功德林同學分三六九等,他們特務是最下流的。徐遠舉抱怨別人不把他們當人看。
反正怪天怪地怪空氣,就是不怪自己。
其實將軍們也沒那么排斥特務,比如沈醉,將軍們可以和他一起做美軍材料,一起做炒面。
康澤被排斥,主要是因為他成天陰沉著臉,別人給他提意見他就瞪眼,對志愿軍取得的成績不以為然。但是,他沒有鬼鬼祟祟的特務行徑,所以王耀武愿意勸他改惡從善,葉立三拉他一起為燈泡廠做貢獻。
但是,周養浩和徐遠舉呢?周養浩是唯一一個所長和政委一致覺得,這人需要另行關押,清算罪行。他們行事準則是:我不好,你們也別想好。這樣的報社心態顯然是不受歡迎。所以基本上好事兒輪不到他們,壞事兒大家第一時間就想起他們。做人做到這份上也是夠可以了。
其實,政工系統和特務系統。例如,劉安國、沈醉、康澤、周養浩、徐遠舉。他們都已經認識到軍事系統的人將來肯定能出去,但是都覺得自己將來可能要老死在這里了。
面對這種情況,他們的應對方案各不相同。
沈醉積極改造,和同學打好關系,即便將來真的出不去,良好的人際關系也能幫他在功德林里混的如魚得水。雖然,沈醉注重和軍事系統同學搞好關系,但他并沒有因此和特務系統成員撇清關系。
第一,出身是難以改變的,萬一將來真要老死功德林。陪他到最后的搞不好就是這些特務系統成員,31集末,他與康澤聊天時順口說出“要是將來你們都出去了,就留我和康澤在這兒過”這句話說明了沈醉是完全有這個心理準備。
第二,長期干特務,彼此都清楚底細,不能鬧得太僵,以免周徐破罐破摔,翻舊賬。仔細論起來,gmd不少將軍可都是干過一些不地道的事情。比如黃維使用毒氣彈突圍,陳長捷下令燒毀民房等等。拋開劇不談,在真實情況中,沈醉雖然和周徐鬧掰了,但也盡量不招惹他們。
康澤態度正在發生轉變。他是真覺得自己要老死功德林,所以態度消極。但是遇到轉機,他還是愿意做出改變的。
周養浩和徐遠舉被動改造,他們其實也在參加勞動和學習。但屬于被環境影響那種。
劉安國四處挑事兒扎心,主要是他身份特殊。有叛徒嫌疑,實際上,劉安國是所有人里內心最不安惶恐的。
—————————————————————————————————————————————
2019年8月21日更新老蔡事件
老蔡事件一開始給人的感覺是徐遠舉誣陷,比如胡大樹就是這么想的。然而,后續劇情告訴我們這還真不是徐遠舉瞎編,而是確有其事。劇里設定老蔡的上峰是何應欽。何應欽與腳盆簽訂《 塘沽協定 》《 何梅協定 》,gmd在和腳盆妥協方面可謂是非常熟練。抗戰勝利后,常凱申還雇傭崗村寧次、 富田直亮 等人幫助他打仗。白團大家可以自行百度。
軍統在搞軍事分析方面雖然不行,但是搞暗殺是很在行。抗戰時期,三劍客負責組織鋤奸工作,殺掉不少漢奸。所以,特務四人組一聽就來勁了。
劉安國要徐遠舉說清楚情況,徐遠舉說明了時間、地點以及協議內容。因為鬼子沒有上將軍銜,但是汪偽政府有。劉安國是誤以為老蔡要投身汪偽政府了,所以他認為老蔡的行為是十足的漢奸。這里補充一下,劉安國的原型表弟,抗戰時期負責對偽軍的策反工作,曾經遭到偽軍情報機構追捕,參與過對日作戰,并成功策反日偽軍隊。另外,表弟還曾經負責預防軍隊可能出現的投日傾向,但是這支軍隊依然投日了,表弟差點因此死掉。此處,劉安國一聽老蔡是漢奸,反應最大,是較為合理的。
周養浩初聽挺激動,很快就冷靜下來,反問“你怎么知道的呀”?這一方面是質疑情報的真實性,另一方面就是在懷疑徐遠舉了,因為徐遠舉這條情報太詳細了,時間、地點、連秘密協議的內容都一清二楚。當時,軍統叛變投靠腳盆的人不少,有些人雖然明著沒有投敵,暗地里卻和汪偽勾勾搭搭,給軍統造成嚴重傷害。雖然,老蔡的事情的確是個把柄,但是周養浩并不想搞出漢奸舉報漢奸的情況。
于是,徐遠舉補述了情報來源。第一,他當時負責蘇北情報,第二,他有內線。
沈醉聽完情報來源質疑徐遠舉為什么不上報,既然知道的這么清楚,不上報就太奇怪了。沈醉的話其實就是再問徐遠舉,這個情報有沒有經過核實,內線提供的情報是真是假?情報工作不能聽風就是雨,老蔡雖然是雜牌部隊,但大小也是統領一軍的人。不能隨便就認定他是漢奸。
徐遠舉又說明了不上報的原因。第一,日本投降。第二,戴笠意外去世,軍統局權力交接的混亂時刻。
周養浩和沈醉的發問實際上是從情報的來源、情報的核實兩方面來質疑老蔡是否是漢奸。徐遠舉均給出了合理的解釋。
因此,周養浩聽到這里認為蔡守元和鬼子簽訂秘密協定,所以他絕對是漢奸。送糧送菜不一定有記錄,但是簽秘密協定是會有存檔備份的,的確可以作為證據。
換言之,這個事情確實存在,有搞頭。周養浩和徐遠舉向所方承認的錯誤是言語失當,口無遮攔,而不是簽秘密協議這事兒從不存在。所方調查的結果是同樣也是秘密協議存在,只是主要責任人不是老蔡。
所以,所長雖然很生周養浩和徐遠舉的氣,但是也沒辦法更一步處理他們了。周養浩所料不差。
gmd內部派系林立,就是是軍統局內部也是同樣存在派系。所以徐遠舉不清楚蔡守元是受命而為,是非常正常的情況。
當時不清楚,現在估計也都猜到老蔡是受命而為。所以沈醉一言不發,周養浩勸徐遠舉向所方認錯,后來聽到蔡守元大喊我不是漢奸徐遠舉也沒有特別驚訝。他們或多或少都猜到老蔡只是個背鍋的。
—————————————————————————————————————————————
2019年9月1日更新沈醉的另一面
從大部分劇情來看,沈醉已經成功打入軍事體系成員內部,和他們相處融洽。
但是,有幾件事卻顯示出沈醉的小心思。
第一件事:軍統三劍客一唱一和的嘲諷軍事系統成員。
這件事起因是葉立三懟徐遠舉,當徐遠舉向周沈抱怨葉立三等人看不起他們時。沈醉表示“他會說,他打的敗仗就是因為你的情報工作沒搞好”
沈醉和軍官們混的很熟,對葉立三等人的觀點非常了解,當他礙于情面沒法光明正大的懟回去,說給徐周聽,一方面是發泄一下壓抑的情緒,另一方面也是在給自己找平衡感。軍官們把戰敗的鍋甩給情報人員,沈醉其實心里非常反感,不好明著發作,但是可以暗地里說給徐周聽,借他們的反擊給自己出口氣。
第二件事:周養浩威脅葉立三
這件事起因是三劍客看見黃維撕掉材料,周養浩嘲諷黃維拍馬屁拍到馬蹄子上,引得沈徐發笑。沈醉發笑證明他認同周養浩的觀點,內心對黃維受挫挺高興的。當他笑過后隨即又提醒徐周少說兩句,小心些檢查。這說明他意識到嘲諷黃維寫美軍材料,無論有用與否都是支持志愿軍的體現,嘲諷黃維搞不好會被人認為是幸災樂禍。
周養浩去撿紙的時候,沈醉并未阻止。沈醉覺得黃維寫這么多,撕掉非常可惜。周養浩于是決定把這些東西拼起來。這一舉動引起了葉立三等人的警覺。在二人的沖突過程中,沈醉一直在外圍望風,周養浩說出葉立三害了幾個重要干部的時候,徐遠舉得意的笑了,沈醉也有偷笑的表情。這說明沈醉對于周養浩能壓葉立三一頭覺得非常解氣。當胡大樹出現的時候,沈醉迅速收起了笑容。
當黃維來找他們算賬,沈醉對周養浩說“那天你去撿紙,我就告訴過你小心寫檢查”。這純屬事后諸葛亮,沈醉提醒徐周小心寫檢查是為了讓他倆少說兩句,周養浩去撿紙的時候,他可什么都沒說。周養浩聽了他這番話,身體姿勢沒有變化,眼神快速掃過沈醉,直到沈醉離開,哼了一聲,才和徐遠舉說話。心理學上,如果在談話中被激怒了,一個常見的下意識動作就是快速掃過對方。
這說明周養浩對沈醉這種事后諸葛亮的行為很不以為然,但是他不想和沈醉糾纏,所以只是不以為然的哼了一聲。然后,周養浩發表了自己的觀點“在他們眼里功德林的同學分三六九等”。這個他們是把沈醉包括進去的。然后,他看了一眼黃維和沈醉離開的方向,又說“他們黃埔的,是最高級的”說到說到這里,他指著徐遠舉說“當然你例外,你和我們一樣,都是最下流的”。這里補充一個知識點,徐遠舉是黃埔第七期。
康澤和徐遠舉的情況有點類似,他們都是黃埔出身,但是從事情報工作。康澤念念不忘強調自己的軍官出身,黃埔出身。徐遠舉從沒主動提起黃埔出身,他在意的是被罵特務。這里徐遠舉聽到周養浩說起黃埔出身最高級,明顯想要反駁。當周養浩把他例外出去時,他低下頭嘆氣,然后表示“他看不起我們。我們還看不起他呢”。徐遠舉低下頭嘆氣,說明他心里也很無奈。雖然,他是黃埔出身,但是一直從事情報工作,不像康澤,至少還帶過兵。
第三件事:木工坊失火事件
其實,沈醉是清楚知道邱行湘鎖門的,作為情報人員,他記憶力出眾,在管理人員問起他是否知道起火原因時,沈醉一推三五六。其實,他完全可以站出來證明邱行湘確實鎖門了。不過,這也可以理解,畢竟沈醉只能確定鎖門,無法確定門內的情況,他的明哲保身并不算過分,事后,他也有安慰邱行湘。
關于三劍客撿紙拼圖事件的小猜想。
一開始,我的猜想是抄襲,周養浩打算抄襲黃維的材料。但是,這一類軍事材料都是有底稿的,整個寫作過程不是一蹴而就,貿貿然抄襲絕對討不了好。然后,我又覺得他們可能是想粘起來嘲諷黃維,但是要嘲諷黃維,直接拿出那些碎紙就可以了,沒必要全部拼起來,如果真是為了嘲諷黃維,沈醉不太可能一言不發。現在回顧一下整個事件。
沈醉覺得黃維寫這么多撕了怪可惜的,徐遠舉提議拼起來,周養浩主動承擔了這項任務,又回憶了曾經的工作經歷。當胡大樹要求他交出碎紙的時候,周養浩明顯不情愿,臨走的時候還不忘撇一眼碎紙。所以,基本能排除周養浩打算粘好上交的可能。
綜上所述,周養浩拼圖的初衷可能真的是好奇,屬于他的職業習慣。黃維寫材料的時候,周養浩就圍觀過,曾經把材料拿在手中,后被黃維奪回。
講國民黨戰犯改造的心路歷程的劇第一次看,很特別,美中不足劇情較為平淡,缺少一些沖突。
歷史是由成功者書寫的,這句話就是馬后炮,是唯心主義。成功自有他成功的原因和道理,過程和結果息息相關,一手好牌可以贏得盆滿缽滿,也可以打的稀爛,看你怎么打。
質疑特赦有沒有的人,不配看這部劇,更不配留下評論。無知者無畏,不是褒義詞。
1.我們的康澤同志總算硬氣了一回,當年襄陽失守差點自殺,這會總算在漢江邊上找回了自我。那一刻,康澤曾澤生附體,五十軍精神永存! 2.葉立三同志果然是學霸,不僅精通軍事電氣制造,還精通德語英語朝鮮語三門外語。在被秘密派往朝鮮支持大胖的民族解放事業中,化名南日,成為朝鮮談判代表。在談判中,發揮了語言的優勢,與聯合國軍唇槍舌戰,與志愿軍談笑風生。 3.寵妻狂魔陳瑞章因為軍事測繪等作業工作非常出色,破格被彭老總留在志司擔任參謀,也算發揮了自己的老本行作用,總算不用天天對著地圖發愁打敗仗了,跟著彭老總,有勝仗打!有肉吃! 4.沈醉還是有兩下子,不僅武藝高強指揮、抗寒能力都很出色。在他的指揮下九兵團各個都是宋時輪附體,在冰雪長津湖大敗美騎一師,為中華民族掙了口氣,也讓葉立三這狂小子徹底服了。 5.邱行湘同志不僅字寫得好,打仗也打出了邱老虎的作風。十九兵團救志愿軍為難于水火,下屬63軍能聚能散,打出了可歌可泣的鐵原阻擊戰。戰后總結會上,彭老總等志司首長及全體指戰員向楊得志這位邱老虎起立敬禮。 6.周養浩估計要氣瘋了,沈醉去了九兵團,徐遠舉也化名汪洋去了116師當師長。軍統三本槍就他一個人留在了功德林。估計當他看到徐遠舉在臨津江邊縱橫捭闔指揮若定時,會大罵徐遠舉,你這個賊眉鼠眼的居然也參加革命了!?
正在央視熱播的電視劇《特赦1959》,無疑為即將開始的重點電視劇“百日展播”活動開了個好頭。
作為一部根正苗紅的主旋律劇,在當下的輿論生態中,《特赦1959》的聲量和這部劇的質量不相匹配。截至目前,該劇在豆瓣上也只有680人參與評分,比起動輒招引來幾十萬人打分的商業劇,這部講述建國后國民黨戰犯改造的電視劇實在有些冷清了。
對于不少人而言,講述建國后戰犯改造最知名的影視作品可能是傳記片《末代皇帝》,這部電影刻畫了溥儀在撫順戰犯管理所接受思想改造的故事。在影片中,溥儀于1959年收到了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特赦令,從一個封建王朝的皇帝蛻變為新中國的公民。
事實上,1959年新中國特赦的戰犯共計33名,除了末代皇帝溥儀之外,還有王耀武、杜聿明、鄭庭笈、陳長捷、宋希濂等國民黨高級軍官。他們都曾經在北京功德林戰犯管理所接受改造,這也是劇名《特赦1959》的含義。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1949年,解放戰爭三大戰役全面勝利,共殲滅國民黨軍隊150余萬,俘獲高級軍官1000余名,一場改造國民黨高級戰犯的攻心之戰,由此拉開序幕。
事實上,早在1991年,西安電影制片廠就拍過一版功德林戰犯改造的電影——《決戰之后》,這是一部建黨70周年的獻禮片。所謂“決戰之后”,指的就是“大決戰”之后那些被俘的國民黨將領的后續故事。
對于現在的觀眾而言,這部28年前的老片唯一的親切之處在于,葛優在片中扮演了國民黨徐州“剿總”中將副參謀長文強。從《決戰之后》到《特赦1959》,我們還是可以清晰看到時代的變遷和人們價值觀的變化。
與《決戰之后》相比,《特赦1959》至少有兩大不同。
第一,除了真實歷史人物之外,《特赦1959》虛構了一些戰犯。本劇出場的人物很多,但是主要劇情圍繞幾個戰犯展開,除了杜聿明、王耀武、黃維、康澤之外,其他的主要戰犯陳瑞章、劉安國、葉立三、蔡守元都是虛構人物。
這些虛構的人物,有些很容易辨識到原型。比如,紅軍時期變節的“劉安國”和文強的履歷十分相似,酷愛易經和占卜的“蔡守元”與“羅盤將軍”張淦十分相像。但是陳瑞章、葉立三無疑是把發生在不少戰犯身上的故事濃縮到一個人身上,其中也不乏藝術加工。
這樣的處理方式有利于搭建戲劇結構,避免走入文獻紀錄片的窠臼,既遵守了藝術創作規律,也無愧于歷史真實。事實上,在張黎執導的《人間正道是滄桑》中,就采用了類似的創作手法。對于主旋律作品而言,這是個出好戲的好法子。
第二,《特赦1959》淡化了敵我矛盾,更加突出“人道主義”精神。根據中央的政策,功德林對于戰犯的政策是“有病的治病,有傷的養傷,給予人道主義待遇,再組織政治學習,參加勞動改造。”用劇中副所長的話來講,功德林不像是一座監獄,解放軍更像是戰犯的“保姆”。
盡管《決戰之后》也體現了對于戰俘的人道主義待遇,但是濃烈度顯然和《特赦1959》不是一個量級。在《決戰之后》中,為了表現解放軍和戰犯之間的矛盾沖突,還有一場抽耳光的戲,這樣的情節不會出現在《特赦1959》之中。
所有影視劇都反映了拍攝所處時代的精神。《決戰之后》和“大決戰”三部曲屬于同一時期,它們共同建構起了新中國的“創世紀”,更加突出勝利者改朝換代的風云激蕩。
《特赦1959》則有一種用“制度自信”從精神上徹底征服敵人的勇氣和毅力。由于劇中的國民黨軍官和臺灣方面有不少人際往來,更加“積極友好”的態度也有利于開戰今天的統戰工作。對于兩岸的觀眾而言,功德林往事都是一段“秘史”,溫故可知新。
由于講述的是一段“秘史”,《特赦1959》有一種天然的獵奇性。但是這部電視劇并沒有止于題材的稀缺性,它在人物塑造、戲劇沖突設置、歷史精神的表達上都十分講究,稱得上是一部佳作。
這部劇中的人物眾多,關系也極為復雜。不僅解放軍對待戰俘的態度不同,戰俘對待思想改造的態度也大相徑庭。農民出身的副所長有一種樸素的階級立場,對于戰俘的態度一度比較粗暴,與講究春風化雨的所長形成鮮明對比。
而在戰俘內部,由于個性不同,也呈現出不同烈度的戲劇張力,“明白人”王耀武和“頑固份子”黃維形成了對比。除此之外,從事特務工作的戰俘與將官出身的戰俘也存在一種“鄙視鏈”,兩波人也時常斗智斗勇,展現了監獄生態的多維風貌。
從類型上來看,《特赦1959》可以當做是一部監獄片,很多場景會讓人聯想起《肖申克的救贖》。但是這部劇表現的內容并不僅限于圍墻之內,通過戰犯的回溯,本劇展現了不少中國革命戰爭的場景,這些場景有的是抗戰英豪的高光時刻,有的則是“兄弟鬩于墻”的慘烈內戰,表現出中國革命的復雜性。
而通過功德林與外界的互動,新中國第一個十年的建設成就也做了不少展現。劇中著重刻畫了抗美援朝戰爭對于功德林戰犯改造的影響。
一開始,朝鮮戰爭的爆發讓不少戰犯蠢蠢欲動,他們認定志愿軍打不過美軍,像黃維這樣的頑固份子已經開始鍛煉身體“喜迎王師”。而隨著朝鮮戰場戰局的變化,這批在解放戰爭被打敗的國民黨高級軍官徹底服氣了,他們甚至開始給志愿軍寫自己熟悉的美軍作戰資料。
得民心者得天下,人間正道是滄桑。《特赦1959》正是從戰犯思想改造的角度,側面表現這些主旋律電視劇一直在表達的樸素的道理,但是毫無疑問這樣的視角具有很強的新鮮感。
在今天的歷史節點,觀看《特赦1959》這樣一部電視劇,不僅是了解一段不為人知的歷史,更是展望兩岸和平統一的圖景。
文/楊文山
好多年了,很少看全一部電視劇,現在的戰爭劇一大票都在糊弄事,三大牛叉雷打不動:劇情瞎編,對話穿越,道具穿幫。打開一個,抗日戰爭、解放戰爭那會兒的事,一定會在步槍上加個狙擊鏡,又是這個炒餿了的噱頭,好像非用什么狙擊步槍,才顯得專業,也不知道是哪門子的專業,那時中國軍隊從沒有引進或使用過這種“寶貝”,神劇為了吸引眼球,不惜糊弄觀眾,我一看就換臺。
再打開一個,鬼子拿著日軍投降后才進入中國的斯登沖鋒槍,南方的游擊隊拿著蘇式43式沖鋒槍,弄不明白是咋搞來的,看不下去,換臺。吃瓜群眾看個歷史戰爭劇,不就是圖個像那么回事么。這些劇已經形成規律,凡是在道具上瞎糊弄的,劇情一定更爛,不是搞笑就是神劇,基本如此,沒有例外。
這次例外來了。 前幾天,看網上有部劇評價很高,看了第一集,不由自主就追了下去,《特赦1959》:
兩個國軍潰兵拿著蓋德式沖鋒槍,旁邊拿步槍的,上邊沒加那個瞄準鏡,質地粗劣的軍服,軟塌塌的帽檐,臉上蹭著灰,這個景很久不見了,是幾十年前看黑白老電影的感覺,改造國軍高級將領,是大題材,這次終于回歸正道了,導演下了功夫。曾幾何時,屏幕上的國軍,都是行軍于泥濘中卻軍裝筆挺,招搖在硝煙里而面如敷粉,一個個裝腔作勢,矯揉造作,把普遍受過軍校教育的國軍中上級軍官演的不像個軍人,連基本的儀容風紀都沒有,怎一個扯淡了得。
拿軍裝來說,去臺前的國民黨軍都是中山裝式立領軍服,根本就沒有西裝領打領帶的式樣,小鮮肉們卻穿著滿屏幕亂竄,還帶著將花,可是解放戰爭時期的歷史照片大把大把的,國共兩軍穿什么衣戴什么帽,有大量真實的依據來參照:
神似的前提總要形似不是,歷史該是什么樣,還原出來很簡單,還能省成本,就是粗布軍裝,又何必畫蛇添足,最簡單的最真實,黃維和老照片多像:
黃維在劇里整天面無表情,說話生硬,到了后面鉆研永動機,心態在潛移默化的發生變化,把態度頑固、抗拒改造的形象表現的相當到位,堂堂的十二兵團司令,帶著土木系的主力十八軍,五大主力之一,不服、有傲氣是必然的,換上士兵的衣服準備突圍時被俘,很真實,黃維的個性,沒必要軍服筆挺勛章閃耀才能體現。吃瓜的老少爺們兒就愛看這種真實,俺們都知道,國共將領沒一個是靠軍裝鮮亮出名的,在淮海,國民黨軍的重兵集團敗在這些人手下:
供給制時代,有什么穿什么,不土還能叫土八路,可打起仗來,你80萬靠空投吃不飽,餓的頭昏眼花,我60萬卻有200萬老百姓推小車踴躍支前,一邊是官兵一致,一邊是喝兵血吃空餉,不僅在軍隊數量上、質量上超過你,陳官莊前線,這邊天天燉肉,大餅卷雞蛋,硝煙散去,炊香飄來,弟兄們不過來更待何時。
再看這個細節:
軍服的細節表現官兵關系:戰犯管理所副所長,上任之前是軍區教導大隊大隊長,是帶隊干部,不是扛大包的,右肩卻縫著一塊大補丁,明白了,這是要反映,解放軍里干部替戰士背槍是傳統,好情節都是通過細節處理,讓觀眾去聯想。 解放軍這邊,王英光所長一個月津貼是六塊,陳賡是十二塊。被俘的最高軍銜的王陵基,曾花了十幾萬光洋買了一批文物,主動要捐獻給國家,結果鑒定全是假的。國軍將領有錢,解放軍沒錢,初心不同,這就是時代背景。
被俘的國軍高級將領都曾帶兵征戰多年,他們的經歷,在每一集里都通過對話講出來,這一部分挖掘的很到位,引人入勝。 現在一提整編74師就是張靈甫,抗戰時74軍是老軍長王耀武帶出來的,兵帶的好,抗戰打得硬,要說抗日戰功,必須先排上人家老王,張是到抗戰末期才晉升的少將,什么都有個先來后到,更何況級別和資歷差一大截。劇里王耀武的戲份最多,從地位、戰功和改造表現上說,合情合理,也實屬難得。
國軍中有一說,三李不如一王,說的是同為山東籍將領,李仙洲,李延年,李玉堂,在個人軍事才具上,都不如老王。王耀武這個人不貪污,但會做生意,在漢口、上海、香港都有買賣,為人圓通,送禮手大,方方面面關系處的都很好。萊蕪戰役中,王耀武曾命令李仙洲回撤,李不聽,結果全軍覆沒,“就是五萬頭豬,共軍一天也抓不完吧。”就是老王的名言,功德林里還在說,李仙洲只能一聲不吭。
王耀武還有一句名言,濟南城破在即,他提醒部下:諸位,抗戰是民族戰爭,國共內戰不同抗戰,各位好自為之。這句話是要部下保全生命,不做無謂犧牲,敗局已定的情況下,王識大局,負責任,有思想。
主席讓羅瑞卿給王耀武帶話:王耀武抗日有功,功是功,過是過。王耀武非常感動,在功德林表現好,59年第一批特赦。 《特赦1959》確實有突破,在道具和歷史背景上,導演在努力追求真實,讓給耳目一新。不足之處也有,主要是人物對話用了太多現在的口語,但瑕不掩瑜,贊一聲:好劇 。
公眾號:陽光燦爛照天山
第六集胡副所長押解蔡守元去川渝勸降起義遇襲那一段,爆炸是用真實炸藥的效果,我就知道這部劇值得一看。
追了看下去直到大結局,果然沒讓我失望!沒有流量明星和花瓶,也沒有手撕鬼子褲襠藏雷等雷人劇情,有的是老戲骨們恰到好處拿捏分寸的傾力出演,難得的國產好劇,良心劇!
看了以后,也感覺學到不少東西,受到了一定教育。有的片段甚至已經情景代入,或者情不自禁。
如果對那段歷史有點了解,或者是感興趣的話,會更有助于觀看和理解這部劇,也有助于更好地了解過去那段歷史。
//20200212-20200214,騰訊視頻。疫情期間。
//看此劇,主要是在B站上看了部分片段不錯,想為反思這幾年自己的選擇、做事、為人等方面作參考。
//關于王、胡、董、高四人在劇中的高級黑表現就不說了。
本來還挺期待會拍成什么樣子,太讓人失望了,把人民軍隊拍的土匪氣質,增加莫名其妙的突兀故事分線,看到第二集居然在北京一天驢車范圍內會有國民黨殘軍?編劇要么是腦子不好,要么是是導演壓根沒看劇本,最重要的是為什么要掩蓋黃維使用化學武器的罪證,制作組是果粉?求求你們快點放過那些可笑的民國浪漫吧,要拍正史劇就好好研究研究歷史吧,一些劇情甚至直接照搬老前輩的創意,我猜猜你們又要說什么,“致敬”?你們的創意難道和你們的馬桶一樣都堵住了嗎?全劇充斥著各種莫名其妙匪夷所思的奇葩邏輯,還有你們那創新的愛情故事快拿到別的題材講吧,別來霍霍這些已經寫在歷史書上的人了,求求編劇收了神通吧??
但凡配音和口型差太多的都是爛片
很少一部正面宣傳gcd思想的片子能讓人看的著迷,沒有刻板的感覺,也沒有那些沙雕劇情,特別喜歡所長和政委,他們教育戰犯時的話也讓人聽著順耳,希望以后那些正面的革命戰爭影片也能拍的像這部一樣
什么叫打著紅旗反紅旗,這就是了
自央一高分劇《原鄉》以來,自己接觸的當年學習中沒有觸碰到的第二段冷門歷史。不要看不慣太偉光正的演繹,社會還是需要多一點正能量去詮釋國家發展的希望。此劇對于各種細節的拿捏呈現非常出色到位。視角的切換是新穎的亮點,格調嚴肅冷峻又不乏人文關懷氣息。以全新的立場更加客觀去看待一段歷史,會從中解讀出更多有深層含義的事物。還有那些說“劇本太假,像念教科書似的”各位,上世紀的人說話方式基本上都是這樣的,因為當時思想潮流的影響巨大。
我覺得豆瓣上面的反動勢力智商真的都有問題,凡事遇到這種劇張口就來“假的!” “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的!”你那么拽倒是拿出證據來證明啊,根據史料和當事人自傳寫成的劇本就是假的,那你倒是說說什么是真的?其實就是遇紅便反的弱智罷了。是啊,勝利者書寫歷史,而失敗者,只配編纂歷史....
這些一星評論真的太辣眼睛了,明明有參考資料有回憶錄還是要憑著自己對tg的厭惡講p話,真的厲害,一部好好的劇就被糟蹋了。
挺好的,好多熟面孔的老演員!
最難忘劉安國以一己之力把所有人輪流說進了醫院……
作為一個常年守著央一黃金時段的媒體環境研究人員 這劇讓我感到了滿滿的惡意和智商侮辱 都9012年了 劇中還可以通過算卦來驗證權力的合理性
第一集的記者是傻吧,哪有這么做采訪的
有些事你只看到該看到的,這些人有很多死于1967.1968,這些人的一生就像總理說的,中國革命100年來很復雜
奶奶看的時候瞄了一眼。。。
除了豐厚的政治色彩,真的很驚艷。好久沒看中央臺的電視了
我覺得挺有意思,昔日的大將,今天的階下囚,刨去那場瘋了一樣的文革,我黨算是對失敗者最公平的對待了
越看越覺得有意思。很多人一開始覺得解放軍臉譜化、一副正義的憤怒臉,那就是當年的實際情況,不了解的人自然覺得夸張。可能是我對題材很感興趣,演員完成度也挺好,所以我第一次認真追劇,以至于8月27日已經首播結束好幾天了,我還停留在劇情里面舍不得抽身。第一次覺得合唱版的片尾曲很燃,已經轉錄了片尾曲并導入手機。周日在家下載了全集,這周再重看一遍。
莫名覺得挺好看的的*^_^*軍統被關進了自己設計的監獄;被軍事耽誤的電氣工程師……最神奇的是,每次我都覺得女主和政委很搭!政委大叔太可以了⊙▽⊙
有戲劇,有思想,把國民黨在政治上的問題說得清清楚楚,更重要的是還拍出了共情。你們喜歡給一星,我愿意給五星。
昨天一下看了四集,推薦,準備追央視日更。不少熟面孔,他們對各位敗軍之將的心理把握還是到位的
評論區里那些無知、無恥的蒼蠅真是讓人討厭啊
評論里有些人把反對政治正確當做了新的政治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