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人顯然是個危險行業,可有錢的太太們說“殺人誰不會”,“關鍵要看到仇家死的情況,才好泄憤”。于是生意清淡的的殺手阿bart和落魄的副導演阿全就組成了you shoot, I shoot的夢幻聯盟,一個負責殺人,一個負責拍攝和后期制作。大概觀眾這時多少都會覺得有些荒誕,殺人非但不隱匿,而且還留下錄像作為證據,莫不成買兇者殺人者不怕有一天這些成為“陳堂證供”?呵,有些荒誕就對,這樣彭浩翔可以更加肆意地發揮他的想象了,觀眾也可以更輕松地看下去。阿bart和阿全一個為了錢,一個為了有一天能拍自己的電影完美搭檔,常常有著各種的巧思。直到最后去殺一個黑社會大佬“雙槍雄”,更如音樂里面的華彩一般,各色人物紛紛出場,頗令人眩目,把這部戲推向高潮。后面的高潮戲有種狂歡感,殺“雙槍雄”早已不重要,各個人凸現自己的意志才是要緊,因此標哥要殺人時模仿周潤發的《碟血雙雄》飛出一些白鴿,才顯得“好凄美”,后來把又要拍出他“親自手刃”才“快意”。其他人物也是如此,補拍扮演“雙槍雄”的那個替身偏又有藝術追求,真個片場喋喋不休。真是戲里戲外,看著荒誕,卻又有熟識感。
殺人成了如此“娛樂化”的職業,似乎看著“荒誕”,但想想卻符合市場經濟的運作規律,“顧客是上帝”,誰說買兇者不能有這樣的要求呢?既然有這樣的要求“買兇拍人”應運而生就多么自然了。這個題材情節看則奇詭,但內里卻是落了實的。借著這個題材,彭浩翔在電影里“世紀末”一把,阿bart的岳母因為一盤麻將打輸了就讓他去報復殺人(老婆也在旁邊吹風),阿bart的岳父則因為深圳的姘頭要來央托他幫干掉岳母。人心叵測,家里亦如此。片尾的主題歌“you shoot, I shoot”唱出的就是這樣的一種世紀末狂歡。
葛民輝就是很多人理想的那種自由人,跟彭浩翔玩出花兒來情理之中
2001,導演:彭浩翔(港),28歲。彭浩翔以約50萬美元低成本快速完成的首部導演處女作《買兇拍人》讓他一鳴驚人,這是他第一次也是最轟動的一次掃蕩,對于華語電影來說,他把能搞的都搞了個遍,將香港無厘頭與殺手文化發揮的極為精彩,詭異的手法讓人很是懷疑這是否是新導演的作為。《買兇拍人》的
太好笑、太荒誕了!那時候的彭浩翔是有夢想的!香港喜劇未死。
那時候,彭浩翔不管好壞,把自己所有的想象和才華發泄出來。才會有這種暢快淋漓又天馬行空的寫意。只是要拍出來,把所有點子拍出來,懷有的應該就是這種迫切的想法吧。
“我覺得這個電影很好,尤其殺人場面很逼真,但也有過度模仿馬丁斯科塞斯的嫌疑”??????
只有黑幫和電影同樣盛行的香港,才能拍出《買兇拍人》這樣才華橫溢搞怪離奇的影片。這部影片是對香港黑幫電影的一次突圍,也是電影人的境遇自況,還是將“殺手”作為一個普通職業的描述。影像時代的到來,改變了所有行業的命運。
彭導太有趣了 他總能把以為會很扯的故事講的頭頭是道
你開槍,我開拍
其實并不是很好笑的喜劇片,就是會心一笑那種冷幽默。構思出來就贏了一半了。色情和血漿是表象,彭胖藏不住的是那份迷影情懷和小處男般的純愛之心。從頭到尾解構電影,嘲笑港片,也在嘲笑那個對電影不死心的自己。
一堆賤人組合的化學反應~
這就是我心目中理想的拍片境界!
紅星彪哥讓我來殺你的
彭胖子的處女作,半部好片,結尾~蛇了。不會聽粵語的朋友請繞道彭氏電影!你懂“丟~~you!”嗎?
實在對彭導的意圖理解無能,影片的節奏慢得我一度昏昏欲睡。各種段子和包袱抖得也很刻意,處于那種,想笑卻又笑不出來的狀態,硬坳的感覺~
夢想總令人感動
肥彭,你還是好好地做你專欄作家這份很有前途的職業去吧。
太失望了,這根本算不上黑色幽默,只是殺人框架構設在常理之上,一種新鮮模式下的奇妙百態,我還以為真能有環環相扣、頭尾相連,有個獵奇且耐人尋味的故事呢
惡趣味也能講得熱血沸騰熱淚盈眶。那些慘綠青年們的理想與執著,套在荒謬的職業與背景中,煞是有趣與心酸。葛民輝等老熟臉真是不錯,殺人成品也頗有心機,但這電影真是敗在后面俗套冗長的敘述上了。
2001年以來看的最新奇的電影
you see一朝入夢終身不醒常事來的,搞電影的人始終都對拍電影的事耿耿於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