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火柴人中的強迫癥解析
火柴人中的強迫癥解析
電影《火柴人》講述了一名患有強迫癥的江湖詐騙犯在經歷了一場“親情騙局”之后,重新回歸正常生活的故事。“火柴人”(Matchstick Men)——美國俚語,意思是指那些騙術高超,精心編織謊言讓別人心甘情愿受騙上當的詐騙犯。即使他們手上只有一盒火柴,他們都有辦法用高段的騙術,夸張火柴的效能,讓一堆人捧著現金搶著向他們買火柴。尼古拉斯凱奇在影片中出演Roy的正是這樣一名“火柴人”。
Roy和他的伙伴Frank一起搭檔了很多年,靠著他們高超的詐騙技能,屢屢得手。但是,對于Roy來說,他的個人生活卻是一團糟。他和妻子離婚15年,整日陪伴他的就是一只塞滿的鈔票的雕塑狗。另外,Roy還患有嚴重的強迫癥。為了分析Roy的強迫癥,我先說明強迫癥的定義。強迫癥指一種以強迫癥狀為主的神經質,其特點是有意識的自我強迫和反強迫并存,二者強烈沖突使患者感到焦慮和痛苦;患者體驗到觀念或沖動系來源于自我,但違反自己意愿,雖極力抵抗,卻無法控制;患者也意識到強迫癥狀的異常性,但無法擺脫;病程遷移者要以儀式動作為主而精神痛苦減輕,但社會功能嚴重受損。
除符合神經質的診斷標準外,強迫癥的診斷標準還包括強迫思想和強迫行為兩個方面。影片中的Roy在強迫思想和強迫行為方面都有所反映。
首先,強迫思想方面:第一,Roy的主要活動空間是在室內,因為他不習慣外出,一旦外出他就會害怕自己喪失自控能力。影片中,Roy一旦不得不外出,就會擔心地面部止不住抽搐。當他突如其來的女兒要求他陪她出去玩時,Roy很苦惱地拒絕說“你知道,你的爸爸不適合戶外的生活。”
第二,Roy總是覺得周圍的環境很臟,總有抑制不住想要去打掃的觀念。Roy在一次精疲力竭的家庭大掃除之后,向他的家庭醫生訴說:“聽著,醫生,上周二我一整天都躲在家里擦地毯。每當我盯著地毯看時,我總擔心自己會嘔吐。我在想,我是個成年人了,我應該能清楚自己腦袋里有什么感覺。我越這么想,就越覺得應該飲彈自盡,一了百了。不過想到自盡,我又擔心會把我那該死的地毯弄得一塌糊涂。所以,那真是不錯的一天哪,醫生。”從Roy的訴說中,我們可以體會到強迫觀念給強迫癥患者帶來的痛苦。強迫癥患者知道強迫癥狀起源于自己的內心,不是被別人或外界影響強加的。患者認為自己的強迫觀念沒有意義,感到不快和痛苦,因此試圖抵抗,但不能奏效。
第三,Roy總是不放心家里的門是否關好。
第四,每當聽到他人數數字時,Roy總是感到特別難受,抑制不住要想接著繼續往下數。影片中有若干次Roy去超級市場購物的場景。結賬時,美國營業員果然像傳說中的那樣算術能力很差,每次都將Roy的一百美元大超換成一百張一美元的零錢,然后從中一張一張地數出Roy購物的錢數,再一邊以口報數、點清錢數,一邊把找的零錢交給顧客。營業員的數錢聲對Roy來說,是一種誘發強迫癥的刺激。每次結賬,Roy都要盡量克制自己,然后盡快逃離。
其次,強迫行為方面,Roy有如下癥狀。第一,關門必須要關三下,并且一邊在口中念叨“一、二、三”。這是強迫癥患者的常見癥狀。患者感覺自己這樣做的目的是迫于對那些強迫觀念作出回應,從而避免或減少焦慮,逃避恐懼的事件或情景。影片中,Roy這樣做的因為他總是擔心門是否關好,為了安慰自己就會不斷重復關門,并且相信只要重復幾次之后門才能確信被真的關好了。久而久之,這種重復性的關門動作就演化為Roy的日常性的儀式性的習慣。
第二,過分頻繁地洗手。影片中的Roy有潔癖,他瘋狂地尋求干凈,不能容忍任何一丁點贓物。他必須戴著手套做家務;穿鞋時要借住工具,絕不用手接觸鞋子。頻繁洗手是強迫癥患者的另一常見癥狀,只要手接觸到其他東西,患者就會認為手上有臟東西,從而瘋狂的清洗雙手。
第三,物品擺放規律,所有的東西都有固定的位置。影片中Roy的家整整齊齊,所有的東西都有固定的擺放位置,不能有一點瑕疵。他家里的東西要反復擺放多次才可以停止,為此,他反復擺放、整理房間,直到筋疲力盡。這體現了Roy人格中過分追求完美的一方面。一種流行的觀點認為,雖然大部分強迫癥患者沒有強迫性人格的歷史,但是具有強迫性人格的個體卻有可能發展成為強迫癥患者。影片中,Roy對自己反復擺放家具的行為絲毫不感到驕傲,而是感到厭惡和痛苦,想要舍棄這些,但又沒有辦法。由此可見,Roy并不是具有強迫性人格的個體,而是一名強迫癥患者。
對于個體如何罹患強迫癥,目前主要有三種不同的理論觀點:心理動力學、認知行為理論和神經科學。關于強迫癥是如何維持的,三種觀念分別認為:心理動力學觀點認為,強迫觀念和伴隨的沖動能夠維持是因為它們能成功地抵抗焦慮;認知行為理論觀點認為,患者發現儀式行為能暫時緩解焦慮,它會由于不斷地重復而得到強化;神經科學觀點認為,強迫性思維和行為指向那些被看做具有威脅性的事物和情景。綜合以上三種觀點,我將基于影片,對Roy的強迫癥得以維持的原因作出解釋。
首先,心理動力學觀點和認知行為理論都認為,強迫觀念和強迫行為得以維持是因為它們可以幫助患者暫時抵抗焦慮。影片中的很多細節都展示了Roy的焦慮和內心的不安。作為一名良心尚未泯滅的江湖詐騙犯,Roy時常會感到強烈的負罪感和不安全感。他擔心受騙的人回來找他報仇,有時騙人之后會覺得良心不安,卻又無法抵制自己對金錢膨脹的欲望。如何才能得到解脫?如何才能讓自己覺得安全?靠每天堅持剝落的粉色藥片?靠藏在雕塑狗嘴巴里的會隨時走火的那把手槍?靠鎖入保險柜里層疊不窮漸漸擁擠的無限欲望?靠雖情非得已卻欲罷不能的騙術伎倆?日益積累的物質財富并沒有使Roy得到安全感,他依舊不停焦慮、不斷告訴多年未見的女兒“你的爸爸不是一個好人。”為了緩解自己的焦慮和不安,Roy只能依靠反復來回三次的關門;只能不停地跪在狹小閉塞的出租房中在同屋驚詫的目光里擦拭家具;因為擔心外出,他的視線傾斜顛覆模糊扭曲。
其次,神經科學觀點認為,強迫性思維和行為指向的是那些被看做具有威脅性的事物和情景。這點在影片中同樣得到了充分的反映。Roy每次關門都必須關三下,并且口中數著一二三。門,對于Roy而言是具有威脅性的事物。作為一名詐騙犯,Roy不得不時刻擔心是否有受騙上當的人破門而入,闖入他家找他報仇。門,作為隔絕家與外部環境的屏障,牢固與否就顯得非常重要。所以,Roy才發展出重復性的關門動作,其目的是為了安慰自己的焦慮和不安。害怕外出也是同樣的道理。Roy所有的詐騙活動都需要在家以外的地方完成。而一切危險也都發生在戶外。因此,戶外對于Roy而言是一種具有威脅性的情景。每當不得不要外出的時候,Roy都會緊張得面部肌肉抽搐。另外,根據心理動力學的觀點,可以對于Roy的重復性洗手行為進行解釋。心理動力學觀點認為有特定無意識沖突的個體會患上強迫癥。影片中,Roy雖然是一名詐騙犯,但是他的良心并沒有泯滅,這點從后來他中了假冒的女兒的“親情陷阱”上可以看出。對于自己的職業,Roy不斷自責,他不斷向女兒說“你知道,爸爸不是好人。”從Roy的自責言論和行為中,可以看出他在無意識的層面可能存在一種希望自己是個好人而現實中自己卻是一個詐騙犯的沖突。這種沖突反映在他的生活中就是他總是覺得自己很臟,所以才要不停地洗手,以期望洗去自己的負罪感。
電影最后,Roy被他的搭檔Frank設計的圈套騙去的所有的積蓄,莫須有的女兒也作為圈套的一部分消失了。而Roy在徹底地痛過之后,終于金盆洗手,選擇了不去復仇,和快樂的收銀員生活在一起,組建了家庭。而他的強迫癥也在失去一切之后奇跡般地好了。現實生活中,人們對于強迫癥的預后,直到20世紀90年代,一直都不樂觀。但現在,行為治療和藥物治療均可被用來治療強迫癥。對強迫癥的行為治療技術主要是三種基本技術的結合:反應預防、暴露和模仿。藥物治療最明顯的效果是能夠制止5-羥色胺的重吸收,使患者受益。而在電影中,Roy的強迫癥得以好轉主要歸功于他的“冒牌女兒”和他的“金盆洗手”。之前,Roy并不知道突然出現的自稱是他的女兒的Anglia其實是一個騙子,親情的動力使他包容了Anglia的所有行為。他允許Anglia把收拾的整整齊齊的房間弄亂,允許Anglia穿著鞋子在家里的地板上亂踩,甚至對于Anglia寫在他手上的電話號碼也舍不得擦去。在某種程度上說,容忍Anglia的行為是一種暴露療法,對Roy強迫癥的好轉起到了一定作用。在Roy決定退出江湖,并且重新組建新家庭之后,他的心結終于被解開,那種無意識層面的沖突也中隨著他的隱退而消除。Roy終于重新回歸到正常人的生活狀態。
2 ) 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人吃的更好,另一種人睡的更香
看過一句話,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人吃的更好,另一種人睡的更香。但我覺得還有第三種人,吃的更好睡的也更香。
羅伊是第一種人,他聰明大膽,騙術高超,得到大量不義之財,但他心里很清楚自己是個壞人,他的內心一直承受著對自己所選擇的職業的道德譴責,即使他已經很有錢可他得不到一絲一毫的快樂,反而覺得更加孤獨和空虛,于是他得了強迫癥。
法蘭克是第三種人,確切地說他的聰明程度其實不敵羅伊,只是他比羅伊更狠心,更無情,他利用的是羅伊對他的無條件信任以及羅伊內心的孤獨,對親情、愛情的渴望。所以即使漏洞百出,羅伊卻沒有生出半點懷疑,因為他的神經根本沒有這種意識,最最信任的搭檔竟然會連自己一起騙,那么可愛的女兒竟然會是與法蘭克一伙的騙子。
法蘭克幾乎騙走了羅伊所有的錢,但慶幸的是,羅伊卻因禍得福,他失去了半生的積蓄,卻明白了真實的自己。在一無所有之后,他終于知道,自己內心中最渴望,真正想要的幸福是什么,是一個家,一個溫柔賢惠的妻子,一個活潑可愛的孩子,一份安分守己的工作,一個勤勞、友愛、善良、快樂的自己。
最后,羅伊成了第二種人,睡的更香。
被騙一年之后,羅伊與曾經冒充他女兒的女孩不期而遇,但他并不怨恨她,也沒有拆穿她,而是平和的像老朋友那樣與她交談,臨別時女孩問他:難道你不想知道我的名字嗎?羅伊說:我已經知道你的名字了。女孩先是一愣隨后又笑著對羅伊說:我還會來看你的,爸爸。
對于羅伊來說,雖然父女的關系是假的,但當初的父女情卻是真的,女孩曾讓他體會到了做父親的快樂,也讓他逐漸擺脫了自己內心的陰影和矛盾,讓他知道了人間平凡的親情是一種怎樣的幸福,如果沒有她,也許羅伊不會有現在的幸福。所以,雖然女孩騙了他但其實也救了他。
電影最后一幕,羅伊回到家,看到桌上擺滿了美味的菜肴,廚房里有正在忙碌的妻子,羅伊從背后環抱住妻子,妻子露出溫存、充滿愛意的笑,那個畫面真是美好動人!而羅伊俯身去傾聽妻子肚子里小寶寶的心跳時,他眼中的那種寧靜、幸福的神情,讓我看到了一個人靈魂的蛻變。
原來一切都是假的,只有自己的快樂、幸福是實實在在的。
上帝對一個人最大的恩賜,便是讓他成為一個平凡的好人。那場巨大的騙局,對于羅伊來說,其實是一場靈魂的救贖,他終于可以踏踏實實的做一個平凡的好人。
3 ) 無罪
從法律上來說,羅伊是個“壞蛋”,古語的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在這里印證了點什么。
所以羅伊這個壞蛋在故事到了結尾的時候并沒有讓人憎恨的感覺,因為他的心血被騙走了,他得到了某種形式的懲罰,在觀眾心里這是平衡的。所以羅伊被觀眾無罪釋放了。
羅伊的“女兒”騙術也是了得,她不僅騙走了羅伊的金錢,更騙走了羅伊的感情,要知道羅伊至從離婚后,感情方面幾乎是真空的。
這個小騙子最終沒能拿到那筆錢,而被她的同伙卷走了,所以她也被觀眾無罪釋放。
至于感情上,羅伊并沒有怪她的意思,兩個人最后一次見面的對話平淡而真實,這是兩個江湖騙子摘下面具后第一次真實的對話,她不是他的女兒,他不是她的父親。羅伊原諒了她,因此觀眾也原諒了她。
至此,兩個江湖騙子逍遙法外,而在場一干人等均宣稱此兩人無罪,編劇的偉大盡在與此。
4 ) 騙子的故事
和Y一起看了《火柴人》,Matchstick Men。小妮很久前就推薦的片子。說是我和Y或許會喜歡。果然。
是一個關于騙子的故事。看到一半時,我和Y猜測故事的結局。我說一定是14歲的女兒使騙子重新認清了自己,棄惡從良;Y猜是騙子騙騙子,連環騙。
為什么Y會想到這樣的結局,是因著他的理性還是人性的險惡,為什么,我寧愿相信這是一個溫暖的結局,壞人不再做惡,親情讓他找回了良知,從此變成了好人。
故事到最后百轉千回,女兒拿槍對準要殺父親的壞人時,我流下了淚。而到最后,故事的確就像Y說的那樣,騙子父親被他的搭檔欺騙,連女兒,也只是一個可以拿大獎的演員,所有的親情、救贖,都是虛構的。
那樣的親情,那樣可以引我流淚的親情,竟然是設計好的圈套。我難以置信。
好在導演安排的結局,在殘酷的欺騙過后,還有溫暖的偶遇,還有親切的那一句:再見了,老爸。
5 ) 一個從講故事到聽故事的男人
曾經在網上聽到一段電話錄音,某網友把他與在海南的假冒騰訊客服的通話錄了下來:原本沉著冷靜,極力控制著自己的鄉音并抑揚頓挫接受咨詢的騙子在經受不住網友的反復調戲、挑釁、調侃之后,突然之間癡笑怒罵,聽起來幾近精神崩潰、神經錯亂。
其實,當騙子,即便只是個守著電話釣魚的騙子,似乎壓力也很大。
為了讓自己好過,ROY以藝術家自居(Con artist)。除了在他的衣柜里變裝啊,他擁有的一項重要的技能就是講故事,能夠讓目標信服的故事,能夠在1秒鐘內編造出讓“客戶”不掛掉電話的故事。
廣告人一樣要學會講故事,你要告訴消費者關于個這個品牌的故事:“來自大草原”。你還要告訴消費者關于另一個消費者的故事,“誰用誰知道”。
“Advertising is legalized lying.”,廣告人可能也會被稱作名正言順的說謊者。同樣需要具備良好的“講故事能力”的廣告人,按照Michael Maynard的說法,“Advertising is the poetry of Capitalism”,他們又何嘗不是詩人?
藝術家,難免要和藝術家打交道。自從ROY的情緒被她“女兒”的故事(“你就和她的男朋友們一樣壞”)所影響后,我就知道他要栽了。
作為一個廣告人,命運可能還是和con artist一樣,即使再有創意再理智,終究還是會淪為消費者,接受廣告的洗禮,消費主義的荼毒。
參考
http://www.fx120.net/man/200512/man_124509.html 6 ) 觀后感
該片根據艾瑞克·加西亞的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了羅伊和弗蘭克的騙子生涯的故事
啼笑皆非的騙局,荒唐可笑的人性,這終究還是一部關于愛與救贖的溫情片。羅伊并沒有輸,他輸掉的不過是禁錮自己的枷鎖,他終于能夠勇敢的面對明媚的陽光,感受到了愛的溫度
電影用謊言構筑了一個完美的騙局,卻讓人在最終感受到親情的美好
7 ) 你所能擁有的,只能是真正投入過的感受
父女初見面時,凱奇說自己是一個古董商,女兒天真的笑容中藏有一絲轉瞬即逝的狡黠...
機場交貨時,“受騙者”比“行騙者”更為緊張迫切的表情...
安吉拉向“受騙者”開槍,居然向天花板放了一槍,注意看“受騙者”的表情.......
當然這些都只是細節,全片的點睛之筆在于影片結尾:
在地毯商店門口,女孩問凱奇:想知道我的名字嗎?凱奇說:我早已知道了...。女孩笑著說:再見老爹!
這世界來自無又歸于無,你所能擁有的,只能是真正投入過的感受,至于是否有其適宜的名稱,這已無所謂了。
呀呀呀!Sam和凱奇叔明明就是糾葛couple狀誒,設定啊劇情啊什么的萌翻了萌翻了萌翻了!!!
影片構思巧妙,緊緊圍繞一個“騙”字展開,其中既有親情的溫暖,也有無情的背叛。最后,在一無所有的情況下,他選擇了原諒,選擇了一種平靜安詳的生活,開始他的另一段人生~~
金融就像沒有配字幕的外國電影。
hate the ending... 為什么要從良!?應該報復社會才對啊
他最大的弱點就是他的心中對你的愛。凱奇大叔我愛你!
經常在電影里面看到說殺手有了感情就完蛋了 有了感情的騙子也一樣 然而浪子回頭永遠是最讓人溫暖的戲碼 凱奇的轉變和她與安琪拉的互動也同樣溫暖了我 即使這僅是一個騙局 凱奇平靜的說你沒有騙我什么 我心甘情愿給你的 瞬間感覺被擊中了 我早已知道了你的名字 再見爸爸 凱奇和艾莉森的演技都很贊
雷德利·斯科特的小品,相當精巧;三主角之間互相的飚戲很是過癮;這個騙局還真是夠完美的,最后的結局倒也算個Happy Ending
沒被劇透,前半部分還挺沉悶的,所以我還以為是家庭溫情片,想著強迫癥患者會被女兒一點一點治愈,或者和前妻復合也說不準!當終于迎來反轉結局,就開始佩服NicolasCage的演技,把靠扯謊演技騙錢為生的病態老千精雕細琢般刻畫!而后半部父女的互動亦溫馨祥和,但不敢恭維女孩最后出現時的穿著打扮。
意料之外的意料之內;小姑娘像極了ellen page,只是沒想到是79年的妞,再來個意外.
意外結局在哪里。。明明很好猜啊。。看到1/4就猜到結局了。。一點驚喜的感覺都沒有。。盡管Roy看起來輸了,但是他知道了什么是自己最想要的,且也得到了。結尾還是很溫情美好的,典型的塞翁失馬范兒。電影三星半,為凱奇叔的神演技加一星,這部真的是神演技。
親情 是最高超的騙術
1、2、3 nothing
人一旦有了弱點,就容易被利用和被欺騙,情節很好,結局也不錯。
【B】結局加一星,顯然斯科特意識到故事的后半段必定會被聰明的觀眾識破,于是索性將騙子的虛偽一點點拉出來給你看,并化為一出滑稽的諷刺戲碼,這個做法挺高明。遺憾的是我被劇透了,導致前三分之二觀感不佳。
“火柴人——美國俚語,是那種讓你掏心掏肺外加掏錢的騙徒……一個厲害的火柴人,即使他手上只有一盒火柴,他都有辦法用高段的騙術,誇張火柴的效能,並且讓一堆人捧著現金搶著跟他買火柴。”
又一驚為天人的騙局。再強大的勇士、再邪惡的魔王、再精明的騙子,一旦有了感情他便輸了。有時候,從頭開始,或許并不壞。尼古拉斯·凱奇在這部戲里面演得棒極了。
看到一半就猜到了結局,哪怕讓孩子她媽露個臉,都不至于被我猜到嘛。好在,片子很溫情,并且揭示了大叔和蘿莉的根源就是父女,因此,最好或者說不宜夸大自己對大叔的喜愛,否則會令人浮想聯翩。
很多電影所謂的意外結局都是套路中的“涮你一把”,但這部真的很意外。(很多號稱意外結局的電影結局如果不是主人公人格分裂的話在我這兒都能稱得上是意外結局了。)
如果這十年來凱奇只拍《戰爭之王》和《火柴人》兩部電影,如今對他的評價也不至于如此之低……正如本片,失去一切并不見得是最壞的結局,也許是一個嶄新的更美好的開始
Cage的文戲比他的動作片更出彩~~眼角神經質的抽搐很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