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以成年人的角度來解析電影《新世界》
此篇為本人創作,如有轉載需注明!
我喜歡把好電影的解讀聯系實際,這樣才不枉費看電影花的時間。看了幾篇高贊的影評,對情節的描述很詳細,但有個共性問題,就是心里懷著小美好來分析這部電影,比如丁青重情重義、姜科長冷血之類的,這是對角色二元化的不當理解。成年人講的是利,不僅是利益,更是利害關系。如果你單純的解讀為丁青好、姜科長差、李仲久猛,電影就算白看了。下面,我們來看看電影《新世界》從成人的角度分析是怎樣進行棋局推演的。
一、誰殺了石會長重要嗎?有許多影迷喜歡研究開頭是誰殺了石會長,其實大可不必,因為這部電影壓根就沒想給出誰殺了石會長的答案。之所以許多影迷熱衷于研究誰殺了石會長,其實是潛意識里的宿命論在作怪,就是希望一只無形的大手從頭開始就操縱著棋局,這,在此部電影里是沒有的。整部電影圍繞的就是石會長死了,接下來怎么辦?你應該看到的是一個穩定的結構打破后,各色人物是怎樣按照對自己有利的方向,最終形成一個誰也無法阻擋的漩渦!
有的人自信,有的人賭命,最終,誰也沒逃出漩渦。【石會長是誰殺的?你說是姜科長殺的,也有道理,明的不行來暗的;你說是張老二干的,也說的通,你說是李子成也對,不想再臥底下去了,你說是高達來殺的,其實也行,所以,這個就沒意義了】
二、黑幫公司原有的超穩定的組織結構你看到了嗎?石會長——張老二——丁青——李仲久,這四個人是非常穩定的政治組合,這個棋局是穩定向前推進的。
- 石會長是老大,負責全面工作,統戰需要所以對丁青格外看重,同時樹立一個競爭者(自己的小弟)李仲久緊緊跟在后面,這樣,有了競爭,石會長的位置就坐穩了。丁青不聽話就捧李仲久,李仲久也絕不敢在有丁青的情況下威脅到石會長的位置。張老二是干嘛的?負責事務性工作,就是石會長去約會了、旅游了、喝多了,主持日常工作,會見外賓等等。當然,就是個形式。
- 為什么需要張老二做門面、二把手?因為公司大了,要注重司體!合并時人家是二把,沒實力了就撤下去,容易形成不好的價值觀,不能鼓勵手下窮兵黷武,對公司長久發展不利,對石會長自己也是個威脅。
- 丁青按這個組織形式,是最有可能接班石會長的,所以丁青是不會殺石會長的,投入產出太低,大紅人能繼位干嘛要反呢?何況還是諸侯王;
- 李仲久更不會殺石會長,因為知道自己性格缺陷太大,自稱不可一世的中久。要不是石會長玩平衡,自己對付丁青吃力地很;
- 所以著急的是警方,這樣的棋局下,金月集團早晚成韓國黑手黨。
三、看似穩定的組織結構,其實風一直沒有停過囚徒困境的博弈是永遠存在的。雖然架構超穩定,但每個人的小心思都沒有停息過。這也是成人角度和年輕人角度不一樣的地方,成人看問題是動態的,年輕人看問題是靜態的。年輕人說我愛你,那就是一輩子(自己以為);成人說我愛你,那是走一步看一步(看磨合情況)。再來看影片本身,幾個人物沒有什么非黑即白,人性閃耀,都是看著整個棋局,下著對自己最有利的棋。
- 丁青,在老大被指控時,借口臥底低調的剪除老大的親信;不為別的,只是此消彼長的增加自身的實力,不老實,人性復雜的一面;
- 李仲久,對老大在位時寵愛丁青也是憋了一肚子火,沒那么忠心,只是更需要石會長罷了;
綿里藏針,你別把火發到我們身上,你怎么不去找老大說
- 張老二暗中和警方勾搭,騎驢看唱本,和汪偽政權里的漢奸差不多,萬一日本倒了還得能回到國府的懷抱;
四、石會長的突然去世造成的權力真空瞬間讓整個棋局加快了演變,每個人的博弈基礎變了
1、 張老二心動了,本來石會長的布局下超穩定的架構一下子失衡了,那么我有沒有可能在丁青、李仲久、警方三方混戰中漁翁得利呢?如果沒有警方,張是萬無可能翻身的;張得入局就是博弈導出的結果;
2、 丁青頭疼了,作為石會長在世的棋局中最穩定的受益人,這下不能穩定接班了。退路是沒有的,李仲久上臺自己不會有好果子吃,這也怪李仲久,你若是心胸寬一些,以丁青的性格也不用博弈的那么厲害,賺錢嘛,就因為知道你李仲久上位一定會干我,囚徒困境下,丁青就選擇自己必須上位;最終導致二人都死了。
3、 李仲久慌了,沒有石會長,這個平衡打破了,當丁青手下是不可能的,爭位置先!之后的事情李仲久也沒想好怎么推演。
4,姜科長的棋局博弈基礎也變了,原來首要目標是一定要弄倒石會長,因為再不阻止就成龐然大物了。現在石會長死了,演變成黑手黨的進度被石會長的死按了暫停鍵,那么姜科長下一步棋,就得朝著選出新老大、暫停鍵失效時警方怎么辦思索了,進而推出了新世界計劃。所以對李子成的承諾就失效了,因為李子成這個棋子角色變了,變成了姜科長心目中金月集團的接班人人選,可控,有檔案威脅,一勞永逸控制黑幫。
五、丁青的狡猾讓棋局再一次演變
本來的計劃很簡單,丁青李仲久成功離間一個,就能把對方干死,然后警方再揭發被離間的那個是和警方合作的,然后順利的,張當名譽老大,順便牽制真正的老大李子成。但丁青的狡猾再次讓棋局演變。
丁青這次見面,帶了錢,意思是姜科長高抬貴手,別給我下這個逃不了的圈套了,因為丁青知道他自己能識破這個囚徒困境,李仲久肯定中計!有一個信了姜科長,兩人全完!
所以在第二次見面之前,丁青提前回國立馬去監獄安撫李仲久。因為丁青知道李仲久腦子沒他自己這么靈光。姜科長一去,李仲久就中計,后來果然應驗。但丁青有一件事解釋不清!李仲久問:不是你告的密陷害我,行,我信你,那就是李子成告的密!言外之意,李子成是你的人,不還是你告的密嗎?大家注意,丁青欲言又止,表情尷尬,為什么?
看這個表情,是影帝的風范,想說,不能說,瞬間全寫在了臉上
丁青一旦說出李子成是臥底,陷害李仲久和我無關,和李仲久的大戰是免了,但他也做不成老大了,因為你最親的手下就是臥底,棋局就朝著對李仲久有利的方向演變了,丁青還當什么老大!既當不上老大,手足情的兄弟還得死,這步棋決不能這么下,所以,不要認為丁青多么講江湖道義,一切都是權衡的結果!所以,丁青不能說,不是因為維護李子成,而是博弈的結果,對自己有利的結果。就這樣,丁青站起身,做了最后的努力,我給你請律師等等,言外之意就是我真不想陷害你,但實情我還不能說,李仲久你別中計啊。然后,李仲久果然很李仲久,說不明白就滾蛋!
六、丁青唯一有希望的活棋只能是殺死所有知道他罪證的警察
之所以是有希望的活棋,是因為丁青還要頂住李仲久的最終奧義一擊,活下來,還得把罪證消滅了。你是不是疑問為什么警察不能拿著材料把他們直接都干掉?因為干掉了還會有新勢力填補進來,一切又要從頭來過。
所以丁青在球場見面后,開始了清除臥底警察的計劃。疑問在于為什么沒殺李子成?答案的一部分在結尾給出了,不知道你注意到沒有。
兩兄弟是平起平坐的,甚至李子成才是那個狠人,只是因為臥底身份,才毫不猶豫的讓了大哥的位置,是誰都喜歡這樣的兄弟
但如果你認為丁青只有單純的重感情而不殺李子成,那就大錯特錯了!兩個鏡頭說明了丁青下棋的動機:
因為李子成的舉動超出了臥底的界限(哪個臥底會去拼命保護自己要出賣的人啊),所以丁青有了這樣的思考,如果是另一個警察臥底出賣的資料和飛機時間,那豈不是錯殺了李子成。但李子成畢竟是警察,所以有了丁青的試探,注意看這個細節!
看到丁青的老辣了吧!他在等李子成先落子,如果李子成沒有反抗,那說明李子成沒出賣他,因為心里沒鬼,自己已經自動完成黑化了。丁青愿意是這個結果,人不是草木,孰能無情!但身在江湖,兩手都要硬!
生死抉擇的剎那,緊張至極。律師在身后提醒他為什么不動手
其實進行到這里,丁青也和當初的李仲久一樣,不知道下一步怎么走了,都在棋局中,艱難前行!
七、李仲久的沖動直接顛覆棋局,丁李二人的退出讓棋局再次變化!
之前是丁青李仲久pk,現在變成了張老二、李子成的對弈。而警方反而成了被動方,從主動的如撥弄老鼠般玩弄丁青、李仲久,到被動的琢磨怎么能讓張李二人上位后不脫離控制。說被動是因為棋局進行到這里,他們再也不是主動方了,主動方改成了張老二和李子成。
- 張老二,作為曾經的大哥,對黑幫政治還是非常熟稔的,沒有實力做到哪個位置都一樣,所以,若想再次翻身,必須干掉李子成,所以先出招的是張老二。
- 李子成,在最后一次和姜隊長見面,徹底黑化。使得他在棋局中拿得先手,因為槍桿子里面出政權!實力是第一位的!
那么為什么接管的是丁青的實力,輪到李子成,贏得就這么痛快呢?因為,李子成知道整個事情的真相,如庖丁解牛般,所以出手穩、準、狠!這怪誰呢,只能怪姜隊長心不夠黑,思考問題不全面,辦事不夠老道!
八、理想主義者姜科長
許多人不喜歡姜科長,認為他不近人情,不考慮他人感受。但如果你細品,姜科長是非常值得我們敬重的。第一、姜科長不愛錢,不為了錢,一心為了革命事業,置自己于危險之中;
第二、姜科長為了目標承受了巨大的壓力,但他忍住了,從來沒在李子成面前失控過,只有在和高局長的飯桌上,表露過一次,是個男人中的男人。
第三、面對來殺自己的兇手,他想到的不是怎么應對,而是嘆息任務失敗了,這樣的膽識只有李仲久能媲美!
第四、為了實現目標,姜隊長的很多事情都是不得已而為之的,比如
第五、之所以評價姜隊長為理想主義者,是因為在具體操作上面,姜隊長還有很多幼稚的地方,比如在自己人面前,愛耍小孩子脾氣:
第六、姜隊長做事不夠老辣,對極有可能黑化的李子成,戒備心不夠。
幼稚的姜科長,讓人好氣又可憐。
九、再無牽絆的李子成快刀斬亂麻,迅速上位,影片結束。
大隱者點評:《新世界》是一部批判左傾冒險主義的電影,電影中的高局長、姜科長、圍棋老師都是忠誠于事業的人,不怕犧牲,不愛金錢,組織紀律性極強。但當革命勝利即將到來的時候,他們卻發現他們沒有考慮好下一步怎么走,一個是沒考慮好怎么管理扶持上位的人,一個是沒考慮到如果扶持的人,也就是革命內部出現了叛徒怎么應對,最后造成了災難性的后果。
都讀到這里了,相信你一定會毫不猶豫的點擊贊、喜歡、收藏的按鈕。如果你愛知求真,不是把看電影僅僅當做娛樂,那么關注我吧,讓你的每一部電影都不白看,邊看電影邊進步!
當丁青拿著李子成的檔案默默端詳的時候,就知道其實這并不是一部犯罪或者黑幫片了。也知道了為什么這部所謂的臥底片為什么并沒有臥底的斗智戲,甚至連主線的正邪斗爭都做的松松散散,而不見有力的劇情沖突。
這其實是一部關于情義和生存的電影,重點表現的是情義和現實的兩難境地。
調查黑幫犯罪的姜科長的現實目標是打擊黑幫并將其納入警察的管理范圍,也就是常見的因勢利導為我所用,不得不說這個現實目標是很成熟的,因為考慮到大集團對各方面的影響,一味的鏟除未必是好的辦法,甚至可能引起連鎖的負面效應,倒不如對其實現強有力的控制,變廢為寶。
而姜科長的情義困境,是在于對李子成等一干臥底的傷害。是為了大局而犧牲局部的人性掙扎。
姜科長并不是一味的冷酷無情,只拿下屬當棋子,他給李子成未出生的孩子買禮物,給局長說完事之后辭職等細節都不動聲色的展現出了他內心的矛盾掙扎。面上的無情和步步進逼只是因為他知道這是沒有辦法的事,就如當李子成的妻子罵他是混蛋的時候,他同樣淡淡的說沒錯沒錯,可我們就是這樣的人,這就是我的工作,我干的就是這樣的事。
姜科長是劇中最為明白的人,他知道要么不干,既然干了就去承擔,解釋什么的都毫無用處。話說的再多,也不能緩解對方的痛苦,他更不打算為自己開脫。他有自己的現實目標并且異常執著。毫無疑問,他是一個優秀的警察,在體育場拒絕丁青的賄賂,就表明了他的性格立場。他有著正邪兩不立的強硬原則,也有著對現實環境的清醒認識(在審訊時說,就算把你拿掉,也會有別人頂上來),所以他在兩者之間取了一條平衡的、也是對警察和社會最有利的一條道路,對黑幫實施控制和改造。但他的死結和很多悲劇英雄一樣:為了一個好的目的,不得不采取非正常的手段。而他也知道能理解自己的人本就不多,要想僅僅依靠高度的思想覺悟就讓身為棋子,步步驚心飽受煎熬的李子成始終和自己保持同一立場,那就太幼稚了。所以他也對李子成實施強有力的控制,并且不惜用揭開其臥底身份來要挾。
他知道自己在冒險,知道很容易遭到反噬,但是他是一點辦法都沒有,這種游戲的風險和利益都是等大的。成了就好比一夜暴富,敗了就是死無葬身之地。
所以他總是一副波瀾不驚的表情,一邊布局做自己的事,一邊默默地等待結果。
他才是三個人中最為老道最為強硬但也是最為孤獨和麻木的人,因為他的行事別人難以理解,而他流露出的情義,也根本不在乎別人懂不懂了。
不能因為情義而影響工作,工作是他的第一目標。
非身處其中者,不明其艱難。
姜科長的困境始終不是他自己能解決的,他必須要仰仗外力,到了最后他只能依靠臥底的成功,前嫌盡釋,困境才會消失。
他沒等到那一天,等到的是臥底反水派來的殺手。
他的表情依然那么淡定,只是瞬間有一絲解脫的疲憊。
比起姜科長,丁青的矛盾處境顯然更為接地氣一些,也更容易被最接受。從處理內部事務來看,丁青更有道義而不是像姜科長那樣不擇手段,比如不希望警察插手幫助集團內部的爭斗,寧可冒著失敗的風險也要自己解決。至于情義上,丁青知道李子成是臥底卻默默的給其安排了后路(并非是什么最后對其在集團內發展的暗示,在這一點還沒有姜科長做的明確。真正最動人的一處是將其在警局內部的電子檔案銷毀,這樣李子成的身份就不會再因為資料再度泄露的可能而暴露,就算李子成以后遠離黑幫做回普通人,也可以沒有后顧之憂的生活下去而不必擔心黑幫的報復)。
丁青的困境,是純粹情義上的,也相對是好處理的,無非是殺了李子成保全自己和集團,或者等待自己被一網打盡。以丁青的智慧和保全集團的決心,肯定不會選擇后者,但是要說當時就打算策反,估計他也沒那么幼稚,因為身在那個位置的人,是不會用情義來冒險的。
那時的他,內心的矛盾應該是達到頂點的,對李子成的處理也在猶豫,以他的性格,大概會想等考慮清楚后來一場面對面的談話(丁青在不知道自己大禍臨頭前就把給李子成的手表和檔案一起放在保險柜里,邏輯上很像是打算最后和對方攤牌做出選擇的準備)。
所以丁青死了,這也是戲劇上常規的但是合適的處理,不然就像丁青臨死時對李子成說的,我要是活下來,那怎么辦呢(別說丁青你,編劇都頭疼,那就得再多出兩個小時拍上下集了)?
丁青臨死時對李子成唯一叮囑了兩遍的話,就是一定要狠,這樣才能活下去。這句話其實頗有深意,更像是丁青對自己的一種自嘲,因為丁青自己其實就是一個不夠狠的人,如果他對幫派里的三把手狠,對李子成狠,那么他完全還是可以活的很安逸的。他不是不明白,是因為他自己破不了這個道義和情義上的困境,所以他死了。但是他不后悔自己的選擇,只是他不希望李子成步自己的后塵,這句要李子成絕情的話,反倒成了丁青對李子成情義的一種承載和傳達(回顧前面一場碼頭時李子成槍殺圍棋老師的戲,丁青的神情很有點意思,似乎是有點那種糾結的滿意。因為之前的鏡頭里,李子成的手一直都是干凈的,而這是李子成第一次在影片中殺人,還是殺的自己人,不管出于什么動機,似乎有種狠的轉變了)。
丁青情義和現實的困境,是他自己能解決的,但是他沒有等到自己考慮清楚怎么解決的那一天。
李子成的困境,因為先天身份的設置,是最為容易刻畫的,但由于本片其實壓根沒在警匪斗爭戲上做文章,所以他的這種設置反倒成為了一種尷尬,也變得最為淺顯,缺乏深度。所以他身上基本沒什么戲,連帶他的表演也都稀松平常,無非就是刻意的依靠臺詞和表情去表現臥底的痛苦和煎熬感,并隨著姜科長和丁青等幫派人物的一舉一動而反應。編劇給他的任務很簡單,就是到了最后完成反轉,好像一顆棋子被扒拉來扒拉去,最后在雙方角力的過程中不勝其煩,終于從量變到質變,下定決心做出選擇,瞬間爆發。
他的困境是丁青和他的情義以及先天身份的現實困境,這個困境是他自己難以突破的,除了需要他做出選擇外,還有個必要條件,就是外界的壓力消失(知道他身份的人不存在),不然他個人怎么努力,都不可能從困境中解脫出來。
這部影片里有兩個半布局者,一個是姜科長,謀略深沉卻曲高和寡過于自我,對事多于對人,結果導致了對李子成的失控。一個丁青,資質略欠但情深義重,讓人覺得心里有兄弟的位置,最終使得李子成傾心倒戈。最后半個就是李子成,只是在結尾處做了點簡單的滅口工作,就異軍突起成功奪權。
所謂新世界,其實不過是把老的故事再來一遍,現代都市的舞臺上演的依舊是情義和現實激烈沖突的戲碼。感性和理性永遠是一對不可調和的矛盾,正因如此,世界有多冷酷,情義就有多動人。畢竟人的天性導致誰都不愿意像機器一樣活著,而有多少人不惜孤注一擲傾其所有,也只是為了那么一點情義。
所以到了最后,我們為姜科長嘆惋,為李子成唏噓,但真正留在心里的,卻是那個把山寨情侶手表放在保險柜里的丁青。
是那種茍富貴、勿相忘的兄弟情義。
ps:客觀地說,影片的缺點十分明顯,比如結構松散了些,有些人物的鋪墊和后續銜接有問題,對臥底的刻畫過于膚淺,多處細節明顯邏輯不對(比如最后姜科長的死簡直是兒戲),但是其優勢在于將其要表達的表達的足夠充分和透徹,攻其一點不及其余,這樣的電影不給人留下印象是很難的。另外想說的就是,近年來不少韓國大制作電影的山寨成分雖然很大(除了本片還比如高地戰、柏林),但是不得不承認其山寨的水準很高(抄都抄的這么專業),并且不乏自己的創意和思想,同時也沒有丟失東方的氣質和感覺。這種程度的拿來主義,還是很值得思考和借鑒的。
說實話,比「無間道」好看。
李政宰演這種黑化的角色真的好性感啊!
“心要狠一點,才能活下去。”當棋子意識到可以不再是棋子,棋盤又算得了什么呢?和“無間道”相比格局上就已經青出于藍了。黃政民太會搶戲,看完后對他坑坑洼洼的臉簡直揮之不去!
md,太好看了,害怕她一點點演完。雖然一開始就猜到了結局,但是拍的真帶感啊,尤其是戲骨黃的車庫突圍戲,那叫一個悲壯。棒子又一次感動了我,好電影
《麗水愛情故事》。
該片解答了我以前看香港黑幫片時的一個疑問:臥底這么厲害,干嘛不直接當老大?
想對姜科長說 做人要厚道 做警察尤其要厚道 不信抬頭看 黑道自有真情在 BGM怒贊
臥底警察的內心交戰和身不由己都不過是黑幫臥底片的常規戲碼,此片的過人之處在于其一黑到底的決絕和霸氣,不是所有電影都敢這么玩的,還有兩個男人間的越界友情,雖然狗血但著實感人。本來是香港電影擅長的東西,現在只能看韓國人玩了。
最后還是華僑統一了南棒黑社會,中國人最狠啊。。。
好偉大的愛情片,我都快哭了
李政宰演得太他媽好了。
“你知道你在干什么嗎 萬一 千萬分之一我活下來了 你該怎么辦 你也會對付我嗎?”相信結局是眾望所歸的 把你置身黑道的國家并不保護你 而你的敵人卻愿意與你同生共死 接地氣的丁青最后送給李子成的禮物 仍然是從中國帶回來的假貨。“要做出選擇 要心狠一點才能活下去阿 brother”
即便有不少不如意的地方,可看度仍然極高了。整個故事很有張力,有一個 黑社會 式的終極目的,有各路的角力以及內心的變化。節奏上不是太合理,后面走太快,尤其黃政民與李政宰的線索沒太鋪開。幾個角色找的都很對,尤其是黃政民,人物真飽滿啊。結局回憶是可預見的,不過兩段回憶并置有點怪
哈哈,延邊刀客,中國黑客
韓國電影的山寨路線中心思想就是【西巴!】——要做就做狠一點,于是,新鮮的東西就出現了。
弄巧成拙姜科長,無心插柳李子成,唯我獨尊李仲久,超長待機是丁青,壯哉天朝大黑客,實力助攻小延邊,智商不夠高局長,我沒看夠宋智孝
老想按一個粵語音軌怎么破…………………………
為了最后的回憶殺多給一顆星……
怎么辦,,,,我覺得他比吳彥祖都帥
雜糅《無間道》與《極惡非道》的宿命論,又兼具《教父》的審判意味。驚嘆李政宰的表演,那種木偶對牽線者的瘋狂反噬,成為影片絕對的高光時刻。一直被簇擁著走的人生突然跳出棋盤,伴隨著的卻是徹骨的寒意,這是新世界的陣痛,也是情義與人性的喪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