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空]播放記錄
視頻
母親的意外去世,讓在出版社工作的亞紀子(小林聰美 飾)開始思考自己的人生。恰逢這時又遇上了公司莫名的人事調動,亞紀子于是辭掉了編輯工作,開始享受不同于以往的閑暇生活。母親留下了頗受贊譽的食堂、住宅周圍的商店街聚集著一群友善的鄰居、亞紀子在路邊邂逅了一只流浪貓……這些點滴的事情聚集在一起,讓亞紀子決定繼承母親留下的食堂。從自己擅長的事情做起,成了亞紀子當前的想法。 于是重新裝修的老店成了提供面包和湯的食堂,亞紀子和新招的高大女店員(伽奈 飾)開始了新的旅程。而這段旅程有面包、湯、貓咪、商店街的好鄰居、各色顧客,還有暖洋洋的好天氣。
《面包和湯和貓咪好天氣》,是一部短短四集的治愈系日劇。女主角小林聰美,在許多日劇迷眼中,大概早已成了一張名片。
她主演的日劇日影:《眼鏡》《西瓜》《海鷗食堂》《面包和湯和貓咪好天氣》……就像梭羅《瓦爾登湖》的當代影視版。劇中人不被消費主義的洪流裹挾,獨立于功利糾纏的人際關系之外,探索內心,嘗試更加自由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面包和湯和貓咪好天氣》的女主角——亞紀,原本是一家出版社的資深編輯,人到中年,忽然面臨兩個重大人生變化:相依為命的母親忽然去世,被迫放棄熱愛且投入多年的編輯工作。 然而她并未自此敗下陣來,陷在挫敗中郁郁寡歡,而是獲得了一個契機,去探索新的可能性。新的工作、新的生活方式、新的人際關系,一切都煥然一新,危機,成了轉機。她收獲了前所未有的自由。
尊重自己的感受,大概是亞紀最令人佩服的地方。 做編輯時,她就十分忠于自己。有一次,后輩向她請教書籍封面的事,她說:“與人合作的時候,就一定要明確自己的想法,把自己的想法傳達給對方。不過,要做到這一點,或許會多少吃點苦,但是比起什么都不做、隨波逐流要有趣得多。”
公司要換她的崗位,而她決定不能做書就辭職,哪怕是要升職也不行。不能做書的話,繼續留在這個公司也沒有意義。
開午餐店后,她也只賣固定的幾樣三明治和例湯。不做早餐、晚餐,不賣酒、咖啡。招不到合適的員工,就打算自己一個人干,絕不將就。哪怕隔壁的咖啡館老板娘一次次語重心長地教育她,必須要努力上進,否則就沒有將來了,她也依舊我行我素。
有趣的是,她做編輯時,深受合作作家的器重,贏得了晚輩的信任。開店后,也不久就有了忠實穩定的客人,還和員工以及商店街的各家店主建立了舒服清淡的友誼。
不迎合、不討好,只是真誠堅定地做自己,卻也不激烈地抗議不同的意見。“了解自己喜好的人,能享受各種各樣的力量。”劇中一位作家老師如此評價亞紀。
了解自己,尊重自己的感受,是獲得自由的第一步。真正尊重自己的人,也會尊重他人。
花店老板多次評價亞紀:“好清爽干脆啊。”
的確,無論是面對母親的突然辭世,還是不得不放棄喜愛的編輯工作時,她都沒有一絲拖泥帶水。不傾訴,不抱怨,只是接受現實,處理情緒,迎接挑戰。
她不僅懂得為自己的事情和情緒負責,也懂得體會他人的善意和難處。
店里來了一個挑剔的母親,說是不讓女兒吃奇怪的食物,要求把食材的產地和是否含農藥詳細寫給她,店員抱怨為何不干脆不要外食,她卻體諒母親因擔心女兒而過分緊張的心情。
心理學家梅蘭妮·克萊因把人的心理體驗分成“抑郁位”和“偏執分裂位”。當人處于偏執分裂位時,對人和事物的看法是分裂的,非黑即白。當處于抑郁位時,則可以相對整合地看待世界,知道愛與恨、好與壞常常彼此相伴,人是復雜的,真實世界是具體的。偏執分裂位可以將一切情緒發泄出來,歸因給外部。但人總得回到抑郁位,明白每個人都是有局限的個體,分清楚哪部分責任屬于自己,哪部分屬于別人。
在《少有人走的路》一書中,心理學家斯科特·派克總結自己多年的臨床經驗時說:“謊言是一切人類疾病的根源。”人不愿意面對真相,在逃避的過程中,顛倒是非,混淆黑白,變得瘋狂和邪惡。只有勇敢地面對真相,不逃避自己的問題,承擔該承擔的責任,我們的心靈才會成長,心智才能成熟。
亞紀的這種“清爽干脆”,正是因為她坦然接受現實,不對自己撒謊,不扭曲真相,不惡意揣測他人。如此,便可不內耗,也減少人際糾纏。內在和外在都有更大的空間,可以呼吸的自由。
咖啡館老板娘出于好心,跟亞紀提了許多建議,都得到了尊重,卻也未被采納。
“要時刻警覺,懶惰就完了。”
只賣午餐,不賣酒和咖啡,還總是休息。在咖啡館老板娘看來,簡直是神經大條得不可思議。
只是人人都有做事情的方式,又何必將自己那套強加于人呢?
反觀安安心心按自己的節奏和喜好去做事的亞紀,既不勉強,也不松懈,反倒收獲了更多忠實的客人。
亞里士多德曾定義運動和活動:運動,如跑步,重要的是到達終點;而活動,如舞蹈,關鍵是享受過程。
那么:“人生是活動,還是運動?”
日本心理學家岸見一郎在《像阿德勒一樣思考和生活》一書中說:人生自然應該是一場活動。就像一趟旅程,終點早已知曉,但不該以到達終點為目標。否則人一生下來,就死去,難道不是最高效的嗎?
那么工作呢?不也是如此嗎?不急切尋求某個結果,才能不被外界聲音綁架,找到自己的節奏,像一棵樹一樣自由地生長,盡情投入地體會過程中的點點滴滴。
就像劇中的作家老師說的:“人不管活多少年,重要的是此時此刻正在做什么。”
劇中有個場景,亞紀和同父異母的弟弟坐在寺廟的緣側(日式庭院與房間相接的走廊),喝著茶,聽著鳥鳴,觀賞著日式庭院,隨意地閑聊著。
弟弟說,是一位認識許久的園藝師幫忙打理庭院:
“比起讓人一見傾心的庭院,還是建一個讓人放松的庭院吧。如果太完美的話,植物也好,泥土也好,那些原本讓人很輕松的東西,反而會讓在這里居住進出的人,感到疲倦。”
我們總以為愛能帶給被愛的人益處,卻忽略了一個前提,給出愛的人本身必須是一個心理健康的人。一個內心扭曲的人,只會讓被愛的人痛苦煎熬。
日本人相信人與人之間是有“氣場”的。日語中把合得來叫作“気が合う”。氣場合了,人自然合得來。氣場不合,再如何勉強都無濟于事。相同氣場的人,會吸引來相似的人。所謂“物以類聚”,就是這個意思。
亞紀的食堂,吸引來的人,似乎也都有著相似的氣場。起初的客人們就像初開店的她:安靜緘默中帶些拘謹和緊張。比如面臨生產而不安的年輕媽媽,擔心孩子吃到不健康食物的媽媽,等等。
而當她真正自由了,客人似乎也有了微妙的變化。
在劇的末尾,她給作家老師寫信說:
“我覺察到,是我一直將自己束縛住了。老師,我之前太過較真了。我今后要做一名不良學生。我發現自己變自由后,與他人的時間才真正開始。媽媽肯定了解這點。今后我會按照自己所想所愛的方式繼續這家店。老師,請一定要再次光臨遲來的不良學生開的小店。您一定會發現它有所改變。”
人們常常懼怕孤獨。究其本質大約是對無人應答的恐懼。無人應答之地,就是死亡。帕斯卡爾在《思想錄》中說:“一切人類活動的本質,就是對死亡焦慮的逃避。”孤獨、挫敗、不被認可……背后通通是死亡焦慮。人們為了逃避它,制造了更多別樣的痛苦:糾纏不休的人際關系、消費主義的陷阱……
我們用太多東西逃避面對自己,與自己獨處片刻竟是如此之難。但孤獨有時是必要的,也是高貴的,治愈的。
就像劇中亞紀所說:“人悲傷的時候哭泣,開心的時候喜悅,脆弱的時候想與人相互依靠,有時候也會突然想要一個人。在日落,四周都靜下來的時候,什么都不想,就這么昏昏沉沉地睡去。”
再親密的人,都有分離的一天。就像亞紀與母親。她曾無比渴望逃離母親,最終卻像被母親推開般突然變成了一個人。
再喜歡的工作,也有不能做的一天。就像亞紀必須面臨要么接受公司的安排轉崗,要么辭職的抉擇。編輯這個工作,她是如此熱愛,投入了許多,也終究要迎來告別。
日本茶道常說的“一期一會”正是這個道理。
沒有任何一段關系,一種寄托會真正長久。臨到生命結束的時候,這世上的一切都帶不走。孤獨,伴隨著人出生,陪同人經歷生命,直到死亡,它都是最忠誠的朋友。
對這份必然的孤獨的接納,何嘗不是終極的自由呢?就像亞紀,面對時就好好面對,離開時也可以坦然接受。不糾纏,不沉湎,但可以懷念,可以帶著記憶繼續向前。
疫情當前,不知有多少人正在面臨亞紀的困擾,也許這部劇,能給我們一些重新啟程,化危機為轉機的啟發。正如劇中亞紀敬重的作家老師所說:
“人遇到某些人,經歷某些事之后,會發現自己正朝著意想不到的方向前進,所以活著真是有趣的事情。”
清泉淺井
日文譯者,日語私塾先生,閱讀喝茶寫作愛好者,重度貓奴。譯有《深夜食堂》系列等。
01
煎蛋卷三明治
材料(2套分量)
原味土司……4片
黃油……適量
芥末……適量
〈煎蛋卷〉
雞蛋……3個
鮮奶油……1大匙
鹽……1/3小匙
胡椒……少許
色拉油……適量
黃油……適量
做法
STEP 1:
在大碗中打入雞蛋,加入鮮奶油、鹽、胡椒后攪拌均勻。
在已經預熱的鍋中放入黃油和色拉油,然后倒入1/2蛋液,輕輕地整理成四方形。剩余的蛋液也用同樣的方法制作。
STEP 2:
在面包上涂上黃油和芥末,夾入方形的煎蛋卷。
切去面包邊,四等分裝盤即可。
02
火腿、奶酪和菊苣三明治
材料(2人份)
喜歡的面包……2個
黃油……適量
芥末……適量
火腿……4片
奶酪……4—6片
〈菊苣沙拉〉
菊苣……1/2個
核桃……適量
調味汁(★)……適量
鹽……少許
胡椒……少許
歐芹……適量
蒔蘿……適量
★〈調味汁/方便制作的分量〉
醋……50ml
鹽……2/3—1小勺
胡椒……少許
法式黃芥末醬……1/2大勺
橄欖油……75ml
沙拉油……50ml
糖……1小撮
做法
STEP 1:制作調味汁。
將醋、鹽和胡椒混合,慢慢地混入橄欖油和色拉油。添加法國芥末醬和糖,使其充分融合。
STEP 2:
逐片剝下菊苣,切成1cm寬。烤熟核桃之后將其弄碎。
將菊苣放入大碗中,在做好的調味汁中加入切碎的歐芹和蒔蘿拌制,然后加入鹽和胡椒調味。
最后撒上核桃末即可。
STEP 3:
將面包中間切一個開口,涂上黃油和芥末醬。
STEP 4:
在面包里夾入火腿、奶酪和菊苣沙拉,切成方便食用的大小即可。
蔬菜濃湯
材料(2人份)
培根……2片
卷心菜……1—2片
黃辣椒……1/4個
西葫蘆……1/4根
蕃茄……1/2個
芹菜……1/2個
洋蔥……1/4個
紅蕓豆(或混合豆)……100g
意面……50g
市售雞湯……400ml
番茄汁……200ml
橄欖油……1大匙
鹽……適量
胡椒……適量
帕爾馬干酪……適量
做法
STEP 1:
將卷心菜切成厚片;培根切成條狀;黃辣椒、西葫蘆、芹菜、洋蔥切絲;番茄切成1cm大小的塊狀。
STEP 2:
在鍋中加入雞湯煮沸,放入培根、黃辣椒、西葫蘆、芹菜、洋蔥、番茄后繼續煮制。
意面和卷心菜折斷后在煮制到一半的時候加入湯中。
STEP 3:
意面煮熟、蔬菜煮軟之后,加入番茄汁、鹽、胡椒調味,同時加入橄欖油。
將煮好的湯盛到容器中,撒上帕爾馬干酪即可。
03
那不勒斯式意面
材料(2人份)
意面……200g
青椒……1個
蔥……1/4個
水煮蘑菇……1罐
德國香腸……3—4根
色拉油……1/2大匙
番茄汁……200ml
番茄醬……3大匙
黃油……1/2大匙
鹽……少許
胡椒……少許
做法
STEP 1:
按照包裝袋上的指示時間把意面煮熟,倒入濾篩中去除水分。
STEP 2:
番茄汁煮制5分鐘,待湯汁熬干后和番茄醬混合。
STEP 3:
將青椒、洋蔥切成薄片,德國香腸則斜切成小段。吸干水煮蘑菇附著的水分。
STEP 4:
在煎鍋中抹上一層色拉油,將德國香腸、洋蔥、青椒、蘑菇炒制后一起裝入盤子中。
STEP 5:
在預熱過的煎鍋里融化黃油,然后炒制意面,再將4中的配料加入,一起翻炒。
最后,加入番茄醬汁、鹽和胡椒調味。
蛋包飯
材料(2人份)
雞蛋……3個
牛奶……2大匙
黃油……適量
色拉油……適量
〈雞肉炒飯〉
米飯……300g
雞胸肉……80g
洋蔥……1/4個
水煮蘑菇……1罐
番茄汁……4大匙
番茄醬……6大匙
色拉油……適量
鹽……少許
胡椒……少許
做法
STEP 1: 將雞胸肉切成1cm大小的塊狀,洋蔥切末。
吸干水煮蘑菇附著的水分。
STEP 2:
將番茄汁和番茄醬混合均勻,做成番茄醬汁。
STEP 3:
在預熱過的煎鍋里抹上一層色拉油,加入少許黃油,然后再放入雞胸肉、洋蔥、蘑菇炒制。
加入三大匙番茄醬汁混合后,再加入米飯繼續炒制,然后用鹽和胡椒調味。
STEP 4:
在大碗中打入雞蛋,將蛋液攪拌均勻后,加入牛奶混合均勻。
在預熱過的煎鍋里抹上一層色拉油,溶解黃油后,倒入一半的蛋液,攪動至半熟后,放入一半的雞肉炒飯,然后用雞蛋將其包在里面即可。
將制作好的蛋包飯盛裝到容器中,淋上番茄醬汁。另外的1人份用同樣的方法制作。
04
金槍魚、烤彩椒三明治
材料(2人份)
喜歡的面包……2個
黃油……適量
芥末……適量
金槍魚(★)……適量
烤彩椒(☆)……適量
鮮嫩蔬菜……適量
★〈金槍魚/方便制作的分量〉
旗魚(或金槍魚)……300g
鹽……1大匙
水……500ml
橄欖油……1大匙
黑胡椒(粒)……3粒
月桂皮……1片
☆〈烤彩椒 /方便制作的分量〉
紅椒……1個
黃椒……1個
橄欖油……50ml
西洋醋……25ml
鹽……適量
做法
STEP 1:
制作金槍魚。在鍋中放入所有材料,沸騰后用小火煮制10分鐘。靜置待冷卻,然后切成方便食用的大小。
STEP 2:
制作烤彩椒。去除彩椒的根部和種子,然后整個放在烤網上,烤至出現微微的焦痕,彩椒本身的水分也基本烤干。
剝去彩椒的薄皮,吸干水分,切成方便實用的大小,在橄欖油、西洋醋和鹽混合制成的調味汁中浸泡腌漬。
STEP 3:
將面包中間切一個開口,涂上黃油和芥末醬。
將1的金槍魚、2的烤彩椒和鮮嫩蔬菜加入其中,切成方便食用的大小。
依據喜好可以加入一些葡萄酒醋。
胡蘿卜濃湯
材料(3—4人份)
胡蘿卜……1/2根
蘋果……1/2個
洋蔥……1/2個
土豆……1個
番薯……1/3個
黃油……15g
雞湯……500ml
鹽……少許
胡椒……少許
牛奶……100—200ml
酸奶油……適量(依據喜好添加)
做法
STEP 1:
胡蘿卜、洋蔥、土豆、番薯切成薄片,蘋果削皮后同樣切成薄片。
STEP 2:
在預熱過的煎鍋里溶解黃油,炒制1,加入雞湯,將所有食材煮制變軟。
STEP 3:
冷卻后倒入攪拌器,攪拌至柔滑后倒回鍋中,用牛奶稀釋,用鹽、胡椒調味。
STEP 4:
盛裝到器皿中,配上幾片另外煮制的胡蘿卜(分量外)和酸奶油即可。
看似簡單平靜無波無瀾,卻是厚實堅定的處世哲學。像這樣肯普普通通踏踏實實生活的年輕人已不多了吧。亞紀最后寫信給老師說,“在媽媽生活過的地方重新開始的這段時間里,我察覺到,是我一直將自己束縛住了,我之前太過較真了,今后我要做一名不良學生。我發覺自己變自由后,與他人的時間才真正開始。”
很在意一份三明治套餐要1200日元的價格,很在意沒有電腦沒有電視的房間,很在意所有的人都要那么客氣,這樣的我是無論如何也過不上這種精分式的小清新生活的啊啊啊啊啊啊!!!!【好餓。。。
看片全程都面帶微笑,真的是超級治愈的一部片子!累倒在椅子上睡著的時候,看完竟然元氣恢復!舍不得一天看完并且打算一直留在電腦里不刪的好片!
[#04?終] 只要是小林聰美演的日系生活劇,我都喜歡
看完覺得一個人也可以好好活下去咯
“自己變自由後,與他人的時間才真正開始。”“在來來往往中產生一些新的想法,哪怕顯得狂妄自大,也比陷入泥潭徘徊不前要好得多。”果然比起追求完美得讓人一見傾心的事,能讓人放鬆的所在,才是大隱隱於市的理想狀態。變聰明,變溫柔,變果敢啊。
看前三集的時候還是在大學里,那時不覺得有多好,看第四集的時候已經開始獨自生活,也終于了解那種心情了。
刷在生活之上的……表層美好。
啊真是羨慕如此清靜孤單的生活,有面包有湯有貓咪,有閑庭花落有奇妙緣分,從一個人的好天氣到分享自由歡快起舞;貓咪的走失如同未曾揭破的身世,留一點神秘更好;頂級清新森女,溫暖治愈美食,靜好溫柔得快被融化,于是煩躁如我也終于沉靜下來。
當時看這劇的時候就是在廈門的曾厝垵環島路,一個人煮飯,一個人跑步,一個人看電影。我也曾想開個小店,不要太拼,知己若干,小聚小醉。我也曾遠走他鄉,也曾詩和遠方,也曾經歲月靜好。后來生活里只有柴米油鹽。8.4
偏愛這份閑庭信步,認同那般昂首挺胸。
讓我想起了海鷗食堂,還是很美好,哪里裝了?我倒沒覺得。
第一集很好,后面是一集比一集做作——表面掩飾得很好的那種做作。不過,在豆瓣吐槽一部大受好評的“歲月靜美”片是有很大風險的,所以
從那年看西瓜開始,我就一直在做這樣獨身生活的夢,有足夠養活自己的技能,穿著簡單舒適的衣服,慢調子的生活,身邊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談心。感謝這部劇,我最喜歡的僅僅是一群人,比如:小林聰美,罇真佐子和加瀨亮...
"自己變自由后,與他人的時間才真正開始。"
這世上,唯美食與愛不可辜負,至於貓么,它們是自由派,還是給它們自由吧~
小林聰美的片子果然都是日式溫情小清新,家長里短都那么可愛,一點都不瑣碎煩人的感覺。有貓有美食,菜單很適合獨居人士參考!那只喵好肥而且超粘人。演打工的妹紙叫伽奈,本劇里感覺和美波好般配啊!
大概也就只有在日劇里才會有這種每天只賣兩款三明治卻生意奇好的清淡小店了。驚喜的是居然請到了老牌女神岸惠子,而小林聰美總是詮釋著獨身女性最玄妙的生活狀態——我也想養貓開店。
“我曾多次想離開這個城市。覺得從未走出過家鄉的自己好沒出息,曾一度消沉。在媽媽生活過的地方重新開始的這段時間,我覺察到,是我一直將自己束縛住了。我之前太過較真了。我今后要做一名不良學生。我發現,自己變自由后,與他人的時間才真正開始。”
需要深入進去慢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