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空]播放記錄
視頻
年近不惑的永里大介(香取慎吾 飾)在東京一家文具公司工作,他貸款終于在鬧市中央一棟高級公寓買了屬于自己的房子。擁有諸多高雅愛好的他致力于將這里打造成屬于自己的城堡,既不想接納疏遠的父親,更別提惱人的愛情和聒噪的同事。事與愿違,他的樓上住著某企業時尚單身女性熊谷葉菜子(上野樹里 飾),經常一根筋給永里公司的產品提意見的葉菜子,注定和這位鄰居關系不睦。雪上加霜的是,永里的父親陽三(西田敏行 飾)居然還帶著續弦妻子的兒子自顧自住了進來。夢幻城堡垮塌,永里盛怒之下不得不別別扭扭和“入侵者們”相處度日。 他能否奪回屬于自己的完美人生?
一個讓成年人重新審視與父母、他人以及社會的相處方式的機會。
有關生活的討論,不必急于站隊,因為本就沒有對錯,抱著開眼界刷三觀的心情追劇即可。然而就是這樣一部劇,使很多人情不自禁依照自己的生活輪廓對劇中人物進行大是大非的分辨。哪里有矛盾,哪里就有站隊,哪里有爭吵,哪里就有觀眾。爭吵越激烈,情緒被調動的越高,就越愛憎分明。我們很容易聽到“我真的是太懂男主了”以及“我真的是同情父親”兩種極端的判斷,然而我們十年如一日的毛病是,在認可自我觀點的同時無法保持對不同觀點的尊重,總是試圖改變自己以外的聲音。
EP01
曾經年少,也夢想擁有這樣一套房子。地處城市高端商圈,單價不菲,與家庭溫飽以及交通便利無關,僅僅作為一個人的獨立世界,狹窄而不局促,自由而不冷清,鬧中取靜,挑高LOFT作為私人空間,配上頂級音響,隔一個私人影院,包容各式游戲主機,下沉式沙發隨意躺,鋪滿軟墊的落地窗旁,還總有一處陰涼的角落能夠容納一座優雅而低調的酒柜。若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裝修和布置,三十平米左右正合適。
只要你也有過類似這樣的想法,骨子里也是愿意自處的人。
表面上都相安無事的千千萬萬個體,也有千千萬萬種活法,都以為自己是最惹人愛且最不討人嫌的好好青年,而人與人之間的矛盾和不暢并沒有因為誰而減少。香取慎吾和上野樹里的對手戲,日式結局顯而易見,不像某些五六七八十集電視劇,只是不停追問,然后呢,然后呢,再然后呢,誰死了誰活了誰和誰好了。畢竟讓生活在東京都市圈習慣了川流不息燈紅酒綠的人生節奏來適應你老家七大姑八大姨苦口婆心整天穿大棉襖還是小棉褲好看生男生女都一樣每天不是相親誰買單路遇摔倒老人扶不扶的三觀。
EP02
日劇的精髓在對于不同生活方式的表述方式,應該是列舉而不是勸誘。父親與大介對于人生各執一詞,雖然爭吵不斷,卻也相安無事。對觀眾情緒產生巨大波動的應該是熊谷的一巴掌,不冷靜的話,很容易對這個舉動產生誤會。熊谷可以容忍與母親共處一室,而不能容忍大介對于父親的欺騙和對浩太的不作為,并不針對大介的生活方式。畢竟,熊谷自身也并不完美,就像我們習慣指責別人,實際上自己也半斤八兩。
大介對于同事的遷就倒是耐心,雖是一臉嫌棄,總不至于說出不要隨便到閣樓上來這種話。這似乎應了曾經流行的雞湯文,我們總是對外人客氣,卻把怨氣留給最親近的人。實際上,我并不覺得編劇是在刻意往這個道理上靠,第一,大介并不必和同事在公寓朝夕相處。第二,日本人保持人際關系的原則中存在盡量不當面指責別人這種規矩,這里的別人也就是外人,而對家人則是另一番做法。
關于熱愛獨處的人,包括我在內,很多時候不說話,是因為不想說,沒必要說,懶得說。因為社會的多元化,個體就越來越自由,獨一無二就越多,價值觀的趨同也越來越不容易。所以每逢有人氣味相投,我們是不是也曾相見恨晚。大介和熊谷在不涉及原則的問題前提下,不也聊的很投機么。試想大介的身邊突然出現一個人,同樣熱愛騎行和健身,同樣熱衷啤酒與腌菜,壓根都不用設定男女,也存在把酒言歡的機會。
EP03~04
要證明命題成立,舉一萬個例也是無用。要證明命題不成立,舉一例即可。父母的苦口婆心越來越接近國劇的套路,或許對于日本觀眾來說尚為新鮮,而對于那些一直準備好忍受說教和接受尊重別人生活方式可能性的觀眾來說,想必無法保持同樣的耐心。畢竟,追劇的初衷是為了放松,而不是學道理。
之所以說是極端個例,不妨考慮浩太和大介的身份。大介對于父親的排斥,源于表面上生活差異方式下掩飾的陽三對于妻子的愧疚。作為兒子,大介有權利質疑父親對于家庭的責任,但是作為父母之間的局外人,大介并沒有權利抱怨母親的選擇。雖然道理如是,但世界上并沒有夫妻雙方投入絲毫不差的理想型平等關系,總有一方付出更多,因此同樣是成年人的大介也很明白,母親并沒有因為父親遭受任何的不幸,反而是很幸福,于是心中對于父親的怨恨漸漸緩和。
前夫君,入江夫婦,佐佐木,田中等一眾蝦兵蟹將在一旁幫襯,大介與葉菜子的人際關系小城堡瞬間土崩瓦解。田中和前夫對于困難的攻克,得益于大介和葉菜子各自家庭的親情,到目前為止,已經從嚴正拒絕到默許妥協了,然而這并非他們的初衷,而是親情向愛情能量守恒般的轉化。
獨身主義者的宿命,最終掌握在另一個人,一個相似自己的其他人手里。大介已經不可能像當初那樣不聞不問,甚至沖動地和前夫動了手。面對田中時與父親眼神的交流也是同樣,理解和包容他人也就意味著有時候需要對自己的某一部分放棄。倘若父親也能做到相同程度的退讓,這里就可以大結局。既然打出了感情牌,理性分析就變得毫無意義。
EP05
入江夫婦的結婚典禮著實讓所有人沉浸在甜蜜的氛圍,社會中人與人的羈絆被描寫的再具體不過,一旦出現紅白喜事,最興奮的也許不是當事人。想象一下自己即將舉行婚禮,于是開始時刻能收到親朋好友的各種建議。有些很靠譜,有些很奇葩。并非所有人之間都清楚彼此的底線,于是當這些細枝末節被放大到電視劇的時候,我們會不自覺對各種觸碰甚至越過底線的行為嗤之以鼻。但是有一個共同點,對這段關系保佑真心祝福的人們,總歸還是帶著善意的期待。
于是新郎新娘接受同事的建議,把結婚典禮搞成愛的大游行,接受親戚的建議,在宴會上做各種家鄉土菜給大家分享,接受死黨和閨蜜的建議,在典禮上唱歌跳舞演節目,于是最后大家都開心了。新郎新娘微笑接受大家的祝福,同事說,真是盛大的婚禮啊,親戚說,真是溫馨的宴席啊,死黨和閨蜜說,真是甜蜜的愛情啊。至于新郎新娘心里究竟是否快樂,已經沒有人在乎了。總之一切表面上的盛大和歡樂被收進錄像機里,仿佛幾十年后再播放,一切別扭會被自動過濾。有人會說,怎么可能會這么怪胎,就不能新郎新娘跟著大家一起快樂么。是啊,正是因為有這種旁觀的期待,一切的一切的關于婚禮的場面,實際上都是一種最大程度的相互妥協。
說真的,這就是大介心中的不甘。
能做到上述結果已屬不易,更何況還會出現新郎新娘雙方意見都不統一的情況。這樣才更糟糕。比如劇中是否請新郎母親參加婚禮,雙方各執一詞。新娘從小渴望得到父母親情,新郎從小始終排斥父母親情,不過是兩人成長環境的不同,都沒有問題,壓根輪不到他人來指手畫腳地談德論孝,簡直吃飽了撐的。
可是,我們結婚典禮上說的誓詞,不是要給對方幸福么,為什么到頭來做的決定都是在考慮讓自己舒服。
比起雙方的爭吵與和解,我更在意以大介為首的“不相干人士們”在整個事件中的表現。嘴上討厭參與別人繁雜瑣事的人,總是不由自主地插手別人的生活,并隨著現實交往的加深改變對別人的認識。浩太不再是沉默寡言的孤僻男孩,而是心地善良的弟弟,前夫君不再是個討厭鬼跟蹤狂,而是有品位的完美男士,葉菜子不再是胡攪蠻纏的投訴者,而是有苦難言的堅強女性。其實所有人都不曾改變,改變的是大介的內心。
說的唯心些,我們并非通過日常羈絆讓自己變得更好,而是讓別人心中的自己變得更好,這就是所謂的人際交往吧。
比起貫穿始終的入江夫婦婚禮,最令我觸動的其實是田中跟隨大介騎行的場景。畢竟是三十多歲的男性,縱使不太合群且有獨自癖好,也全然沒耽誤自己成為從容的社會人。大介應該是十分具有自知之明的,清楚的知曉自己的需求。這里可以發現,對于不太會察言觀色的田中小姐,大介和葉菜子的待人接物方式有明顯的不同。“你也沒必要去察言觀色,覺得你奇怪的人本身就跟你合不來,我和那種人只在工作上有來往。”
很值得欣賞的三觀。為什么一定要去改變別人的想法呢。為什么一定要和誰爭個對與錯呢。就是在浪費時間和體力。同理,在凡事不影響他人的前提下,我們也不必刻意為他人改變自己。真正想改變的時候,自然就會改變。正是如此,才會出現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我們才會出入不同的圈子,分享和而不同的世界。對于同事,做到工作和睦就好,對于親戚,做到有來有往就好,對于朋友,做到求同存異就好,對于愛人,做到相濡以沫就好。
于是什么辦公室生存指南和春節自救指南其實都不需要。只要你變得隨和一點,一切就都會變好。能夠最大程度簡化與世界和他人的關系,就能最大程度省出與自己相處的時間。
EP06
整集都在講大介的壓力。結論就是他對葉菜子情不自禁。
下面這個問題,不特指大介,而是泛指取向正常的奔四男性。比起社交更喜歡獨處,完全可以理解。那么問題來了,對于獨處的向往,根源在哪里呢。假設此處僅討論一個變量,即受過往的感情經歷影響,那么僅存在兩種可能,沒有過感情經歷,有過感情經歷。假設某人從來沒有感情經歷卻向往獨處,唯一的可能性是習慣,生來獨處,不能適應群體生活。然而從人類學和生理學的角度看,這種連貫性會延伸至衣食住行每天24小時的各個角落,大介并不屬于這種。假設某人有過感情經歷,甚至受傷,對感情生活死心轉而向往獨處,這是可以說通的。無論是否受傷害,至少這段感情是存在過的,至少沒有成功到最后。假設大介屬于這種,事實也的確有前女友的存在,既然存在感情經歷,得知葉菜子的秘密后,不至于竊喜,至少感受到自己的被信任也算是合乎情理啊,一定需要不能背負在意的人的隱私到這種夸張的程度么,完全絲毫察覺不到自己和葉菜子對于彼此的在意么。這里的劇情安排值得推敲。
EP07
阿惠和陽三的約定揭曉,關于這點沒必要進行道德審判,不過是小媳婦考學失敗又死撐著臉皮的笨拙而已,并不值得上綱上線到論身為人母的基本功能性。讓我感觸頗深的反倒是浩太。陽三和大介作為父子,在待人接物方面多少有些一脈相承的與眾不同,然而所有這些古怪在浩太身上都有相同的體現。雖然大介與浩太并非是血緣上的兄弟,甚至本質上他們是兩代人。于是,陽三、大介和浩太作為生活在同一空間的不同時間點,就像平行宇宙各自生長一樣與這個世界分別產生聯系。同時,他們又在縱向相互扶持相互幫助,不停對對方產生積極的影響力,確保讓每個人的人生方向都始終向前。
細節設計滿分。前夫君用完田中小姐手機后,先擦拭再歸還,接葉菜子回國在車上溫柔的撫摸,三大人談話浩太正巧在樓上彈琴天然配BGM,陽三持續三幕的咳嗽,將陽三的結婚申請書撕成碎片卻一團也沒扔進紙簍,阿惠哭花的妝明明可以喊NG最終卻直當現掛,能量石的前世今生一句臺詞非要找個地方圓回來,筆記本上對應母子喊口號時候的fight,大介探病葉菜子的一句明明是擔心你,最后一幕的旁白由大介完成無奈從頭至尾的收。
寫陽三的故事,大介安靜地在一旁若有所思。之前寫大介對于浩太的激動挽留,浩太也同樣在一旁感銘于心地注視。最好的教育方式,并不是勸說和提要求,而是以身作則的誠懇。本來都是視與人交往如糞土的主,卻在潛移默化之中逐漸都走向平和。我們是不是該反思自己人際交往中的漏洞和誤區呢。
超水準的一幕。母親既不知道葉菜子的隱私,更不知道大介已經知道秘密并為此頭疼好久,更更不明白大介和葉菜子之間的微妙。大介知道葉菜子的秘密,也知道母親不知道卻擔心的狀態,卻反而什么也不能說,葉菜子則知道兩人的所有狀態和內心活動,所以連跟二人任何的眼神交流都覺得尷尬,只能演一個背過身去的動作,卻必須表達出作為命運承受主體的無限的哀愁。一個明了卻說不得,一個說得卻不明了,還有一個,對說得的人不得說,對說不得的人說得明了,自己明了也說得,卻是毫無用處。
EP08
求婚和拒絕求婚雖然占據大量篇幅,但都是偶然事件,即使很容易判定莉奈的出局,也沒啥可以指摘。作為一名成熟男性,大介面對求婚時的淡定以及拒絕求婚時的坦誠,做法基本上妥帖。舒緩的音樂配合輕松的氛圍,但愿能最大限度減輕田中小姐內心的痛苦。莉奈對大介幾乎是一見鐘情,一個視結婚為夢想的女孩,可以為愛人放棄結婚,愛則愛矣,只是何至于此呢。
EP09
關于微笑鋪墊了很久,甚至連佐佐木情場上的意外收獲也墊了進來。如此直白而流暢的發展竟然也會演變成對于大介的質疑,有點太扯了。無論用什么形容詞,大介的反應就理所應當那樣接近現實。先不談關于年紀的設定,單說人到中年,比起下有小,也許對上有老的擔心會更多。真正經歷了親人的生離死別,任何人的三觀都會受到很大觸動。只要長輩不是十惡不赦,我相信在人性的保證下,大多數人還是會發自內心的只能用悲傷面對。
大介的臺詞令人唏噓,身邊有個人只剩短暫的生命,還有一個人仿佛要抓住幸福。真是人各有命啊。
對于強行撮合,有些自己的看法。假設我是葉菜子,看到前夫君明明打算跟我復合卻那么紳士幫我遵從內心,簡直體貼到不行,那么此刻,反倒是前夫君在暗地加分。并非是排斥大介和葉菜子的組合,只是面對生活,我們不能像劇中一樣,看到男一女一最終有情人終成眷屬就感動的熱淚盈眶仿佛現實就像看起來一樣美得像王子公主的童話。說的難聽點,親人的生離死別也好,夢想與感動也好,只是生命中的少數瞬間,大多時候,還是要考慮另一半是不是睡覺時打呼,是不是早晚都刷牙,是不是衣服勤換洗,是不是挖鼻屎會往床單上擦,是不是床事之后要去洗澡。有一種觀點是,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也許不該為其中五天的共鳴而放棄三百六十天的舒適,假設葉菜子和前夫復合,大介接受田中小姐的求婚,其實兩個人可以過上舒適的日子,盡管這里的舒適也許只是旁觀者看起來的表面。
EP10
我們需要一次聚會的其樂融融來化解陽三離去的悲傷,就像手術前的麻藥,就像苦藥外表的糖衣。我們會產生錯覺,這一切仿佛春晚般難忘今宵的和諧,并非是獨處與交際的相互尊重,擺明就是要讓你融入集體,強迫你享受與人交際的快樂。所以場面上你快樂所以我快樂,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就對了。
終究是人類的社會,只要人類存在,人與人之間的羈絆就一定會被鼓勵。
葬禮本身和家族的形式沒有必然的聯系,卻占有重要篇幅。我管不著20歲的年輕人距離親人的生離死別多么遙遠,我們一定在心里盤算過那一天的到來。也許是一個夢,醒來的時候,會覺得母親的嘮叨那么實在,廚藝那么了得,聲音那么有安全感,而當這些都突然消失,我們的人生將突然出現巨大的缺口,而人生經歷卻因此變得完整。
最后是大介的總結陳詞。先是說陽三的生平,也從側面進行點題。是啊,他也曾是不與人來往的獨行者,不如說這三個月,結識了在場的各位,用真心與各位交往,也在死后得到了所有人真心的祝福。一邊為捍衛理想主義最后的尊嚴而辯解,一邊又不得不承認身為人類無法對抗而終將陷入人類社會性洪流的宿命。
這部劇是我心中16年冬季檔的最佳,最后一集讓整部劇在我看來四顆星升到了五顆星,劇情走向是意料之內的。前面幾集有非常多讓人印象深刻的堅決不婚、不想和人多打交道的臺詞。
上面這些臺詞我都表示強烈贊同,十分感同身受,微博上也被大批新年時被家長逼婚的人民熱轉,但劇名是《家族的形式》,日劇最注重是人與人之間的羈絆,尤其是家人之間,這部劇最主要的不是男女主角的戀愛劇情,而正是這個人與人之間的羈絆。老戲骨西田敏行飾演的父親角色是聯系所有人羈絆的重要的紐帶,他的許多說教臺詞也同樣讓人印象深刻。
陽三叔聯系了他和大介的感情,還有大介和葉菜子、弟弟、同事之間的感情,以及促成大介同事入江君的婚禮和向佐佐木傳授經驗,通過一次次的家庭聚會將大家聯系到了一起,風吹純飾演的葉菜子也是同樣溫暖了整部劇。我覺得,劇中兩位長輩希望兒女結婚的目的和我們身邊的很多父母是不同的,并不是讓他們把結婚當成人生的一項任務,也從沒說過“希望快點生個孫子給我抱抱”的話,他是擔心自己走后,兒子真的只有一個人,擔心兒子繼續這樣封閉連個朋友都沒有,陽三叔早年自己也是非常不善于與人交流的人,直到看到了離世的妻子留給自己的信才恍然大悟,所以他不希望自己的兒子以及葉菜子這些后輩重蹈覆轍。
大介也是在長輩們的影響下慢慢的改編了自己的一些想法,最后兩人在一起絕對不是對現實低頭、對婚姻妥協,大介確實有非常強的精神潔癖,不對別人敞開心扉,之前一直標榜不婚,是沒有遇到那個能讓自己打開心扉的人,通過和葉菜子的不斷接觸磨合,兩人都發現對方是最合適的在一起的人,“一生中或許再也遇不到這么合拍的人了,這或許只是一個小小的奇跡”,有什么理由不去珍惜呢?原先如此封閉的兩人都可以坦誠相對,而作為觀眾的我們又何嘗不行呢,何必要封閉一直,刻意不和別人建立聯系呢?這是我覺得這部劇要表達的最重要的東西。
開頭說了我也十分贊同大介說的關于不婚享受單身的那些臺詞,非常不喜歡自己的生活被人打擾,當然我沒有那么嚴重,不會完全封閉自己不與人玩耍,甚至會主動約人,別人約我從來不會拒絕,不過也幾乎沒被人約。可能很多人都和我一樣吧,嘴巴上說不想戀愛,只想一個人,可能只是沒有喜歡自己的人,或者是沒有遇到讓自己心動的人,所以不想將就,寧缺毋濫,于是給人一種眼光高、高冷的感覺,單身的原因也可能是對自身各種的不自信,導致不主動、想逃避,畢竟現在結婚脫單的成本有點高。
可能真的有不少人信奉著不婚主義,但我覺得更多人不是不婚,是沒有遇到合適的人,不想將就,不喜歡被逼婚,不想為結婚而結婚,我所理想的是,兩個人慢慢有了感情,互相了解清楚,三觀合的來,然后發現“啊,原來是你”。當然要做到就是不封閉自己,不完全排斥別人,遇到三觀不合的人果斷放棄,遇到精神上的共鳴,就請一定要珍惜,不管友情還是愛情,畢竟能遇到與自己契合的人實在太難了,雖然概率很小,但也有可能發生奇跡。 最后送上大介的母親在臨終前寫給丈夫的信,很感人的一段,以此共勉
歡迎大家關注我的公眾號:【日劇與音樂部屋】(ID:rijuyinyue)每天推送日娛資訊和日劇推薦,以及【日劇部屋】(ID:rijubuwu),每天會推送最新的日劇資源。
好有共鳴
真的從男主角身上看到了10幾年后的自己。。潔癖強迫癥自我都幾乎一樣。同樣我同樣完全不期待結婚,沒有幻想過孩子。只希望有自己的城堡
結尾毫無例外主旋律了,畢竟制作方不想公然對抗少子化社會。然而劇本值得五星。近年漏洞不多、人物符合身份的劇作很少,本劇高明之處在于編劇深諳社交,知曉什么樣的人和什么樣的人相遇該說些什么話,劇情展開處理得恰到好處。聰明地不隨便定義別人也避開了觀眾反感。
太喜歡這部了,好多臺詞都戳心窩,我之所以喜愛與人相處,正是因為放不下他人給我的溫暖和關懷,這個春冬交替之際,它帶給我的每一次歡樂和淚水都是真實的,這樣有日劇陪伴的生活真是太好了。
目前本季看的劇里質量最高的,獨身者的領地意識,句句中的
演員劇本臺詞音樂服裝場景統統一百分~
實在非常喜歡前面的部分,因為認同一個人的堡壘不想被輕易打破之類的信條,也羨慕“夾生狂魔”們健康、自足的生活方式,還有成熟的價值觀。可是第8集之后畫風突然一變,強行組CP還讓所有人助攻,太別扭。除了這條愛情線,其他都好。親人、同事、朋友,圍坐在一起,即使死之將近,也會覺得很幸福過。
冷血動物也已哭暈在床上……
樹里超級美,著裝超級美~文具公司工作很贊呢,文具控各種愛死。精致的生活也挺美好的。當然人永遠不是一個人在生活呢。挺真實的,人與人之間的情感。
這部劇讓我終于可以看到人與人之間除了“他人即地獄”以外的理解和寬容。那種不是為了刻奇和自我滿足而表達出來的真摯感情,讓人真的特別感動。
感覺在看我自己
結尾!我真的就是想以這種分居+共同生活的形式戀愛的!
在東京,上下兩套高級公寓的日子也實在太開心了吧!!!!
害怕孤獨,更害怕熱鬧,相比身處人群的麻煩與尷尬,更善于更享受獨處的自得,擁有自由空間這個夢想在無論哪個年齡段都是彌足珍貴的,獲得大多數人認同也在情理之中;敏敏負責金句,明知雞湯,但句句說中心坎能奈何;樹里和香取慎吾的cp感并不強,強行發糖有點別扭,成為無話不談的好朋友更好。
聽說一邊外放主題曲Unpredictable Story 一邊做些日常瑣事 可收獲“我就是主角”之感(笑)
“什么時候都可以過來,你要是想看看和這里不一樣的風景,或是想找人說話的時候,隨時都可以來找我,一個人也好,和別人兩人一起來也好,我都非常歡迎。”hanako和老媽的這段對話,才是全劇最戳中我的地方。
本季最佳。在我看來劇中男女主CP感滿滿的愛情,或許是不能為那些腦子里只有“顏值、撩妹”的觀眾所理解吧...盡管因為西田敏行的受傷改變了最后幾集的劇情導致最后集體助攻略顯突兀,但總體來說劇本還是很扎實的,人物刻畫得真實又富有個性,金句也不是刻意羅列而是娓娓道來。演技全員在線,發揮自如。
日劇總是這樣,開篇提出新奇的形式或者觀念,其實結尾收得比誰都要正統。這部劇的很多設定都不太喜歡,情節也有些幼齒和拖沓。但是樹里在其中的狀態特別自在,甚至看著她都會覺得自己能再勇敢一些。追劇的同時又看了一遍《交響情人夢》,當年很想擁有她那樣的性格,未遂,現在依然渴望十年后跟她一樣。
對我這種向往鄰居CP模式的中年性冷淡婦女來說,真是一記強有力的高級狗糧。簡直理想!覺得片中男女主沒愛情火花的,那是你們不懂我們龜毛之間的愛情,能理解和被理解彼此的龜毛,沒有比這更浪漫的事了。某種大團圓但不崩人設,戲也恰到好處,演員很自然,結婚了終歸還是一個另類家庭。
我是自己的玩伴。我是自己的家人。一個人也能成為一個家族。如果一個人覺得痛苦難當,大概是因為技不如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