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隆美爾不是這樣行動的
大戰前的寂靜預示著慘烈序曲的開始,我屏息注目,安靜的等待,一整揚沙的炮火 過后,不知從何處躍出百十來個德國人向陣地撲來,于是機槍、步槍、迫擊炮一起怒吼,我則是看得目瞪口呆。
史詩電影的精髓在于最大程度的還原真實的場景,讓人親臨其境的去感受那些口舌相傳的東西,但在這部片子里我卻看到了“無極”的影子。
隆美爾號稱沙漠之狐,不是因為他是德國的諸葛亮,而是因為他善于應用坦克突擊戰術,是古德里安“閃電戰術”的忠實實踐者,那百十來名地底鉆出的德國沖鋒兵,看上去倒蠻像日本的神風敢死隊。
捷克斯洛伐克到底是文青多于大師的,雖然有米蘭昆德拉這樣的大小說家,可沒有一個能拍“魔戒”的彼得杰克遜,小國寡民能留給這個世界的東西的確是比較少的。
1
太平淡了有點失望
主題都是好的,只是畫面太冗長,情節不是很緊湊。
現場感強
一部夾雜歷史沉重感的敘事作品
在學校有學不到如何生存的學生,在醫院里有醫不好的病人,就像在戰場就有戰死的士兵一樣
我喜歡的戰爭片類型,沉悶,湊滿死寂,毫無生機,這就是戰爭
還原度極高
要看大場面的請繞路,影片不過是描述小股部隊間的小范圍沖突,拿到任何歷史背景下都說得通。
有點悶,有點沉重
很寡淡平庸,不過這樣一種戰爭片,又能有什么出彩的地方呢?如果不看劇情簡介,都認不出這是二戰捷克士兵。拍得有些沒頭沒腦兒的,拼拼湊湊成了一部勉強及格的電影,最后那猶太人的眼淚是否在暗示什么,我不知道。
歷史有無數個遺忘的角落。
真正的戰爭片,沒有傳奇情節,沒有神奇英雄。面對炮火,脆弱的士兵。
這片子是我加上去的
對死亡的恐懼,對無聊生活的煩悶,士兵之間有斗爭,也有團結。全篇傳遞出了一種讓人壓抑的感覺,我想這也許才是經歷戰爭的人們內心最真實的感受吧。
最近天天都是Tobruk, Benghazi, 頭暈了。難得的好片,盡管有點沉悶。
沙漠里的戰爭
二戰北非題材幾乎沒看過幾部,二戰中捷克/斯洛伐克為主角的也幾乎沒看過幾部。
看得累死了。
戰爭從來都是殘酷的,你死我活的。這部電影沒有大場面大布局大戰略,而是從小兵小戰上去刻畫人物,反應戰爭的殘酷。捷克士兵立波曼是猶太人處處受人欺負排擠而且體能差瞄準差,與他同時入伍的波斯謝爾(用現在的話是高富帥,父親開軍工廠,瞞住母親跑來參軍)表現優良槍法準,不顧別人看法,真心與立波曼(叫他小名Jonny)交朋友。在沙漠經過枯燥訓練后,去意大利死守一個口岸,接受敵人一次次狂轟亂炸。在又一次襲擊后,Jonny去幫波斯謝爾拿彈藥,剛轉身一走,波斯受炸彈襲擊產生耳鳴,逃出戰壕,并痛心地眼看戰壕被密集炮彈轟炸,無人幸免。他在洞穴躲了一夜后,一個人在沙漠游走,終于在干道上被過路的運傷員的美軍車救了。神情恍惚錯亂的他把車上一個眼睛受傷的人當做Jonny,讓他不要離開他,會好好照顧他。車拋錨間隙,J迷糊亂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