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空]播放記錄
視頻
從害人不淺的發薪日貸款到尾氣排放測試作假的汽車,這部調查類劇集揭露了企業厚顏無恥的貪腐行徑。
從昨天開始,朋友圈就被假疫苗事件刷了屏。
這件事的起因是,上周,國家藥監局發現長春長生公司一批狂犬病疫苗存在記錄造假問題。
大家都知道,狂犬病發病的致死率是100%。
一旦被犬咬傷,第一時間應該去醫院注射狂犬病疫苗。
但如果狂犬病疫苗存在造假問題呢?
曾經,以及最近,就發生過多起注射狂犬病疫苗之后,仍然病發身亡的新聞。
在發現狂犬病疫苗存在記錄造假之后,緊接著又發現百白破疫苗也存在問題。
百白破疫苗,主要是為嬰幼兒接種的,因此輿論嘩然,「連孩子的疫苗都不肯放過」。
所有人都在憤怒——
錢掙了那么多,為什么還要害人?
25萬支問題疫苗進入兒童體內,為什么只罰了300萬?
這些憤怒更造成了全國性恐慌。
有些家長擔心自己的孩子被注射問題疫苗,以致于放棄給孩子打疫苗。這將造成更嚴重的后果。
然而,這個世界的黑暗是你想象不到的。
除了假疫苗,還有更多的社會黑幕——
黑錢
Dirty Money
這是Netflix新出的紀錄片,又一良心之作。
看過的人不多,豆瓣評分8.5,預計還會上漲。
《黑錢》,劇如其名,就是講述各大企業的貪腐行為。
簡言之,巨頭企業是如何賺黑心錢的。
每一集對準一項尖銳的社會黑幕。
每個黑幕,與衣食住行息息相關。
第一集,揭露大眾汽車欺騙消費者,在尾氣排放測試中作假。
第二集,講述發薪日放貸企業,利用障眼法,賺取借貸人高額利息。
第三集,就講述了藥企售賣天價藥的故事。
著重來聊聊第三集。
開篇就是一場聽證會。
藥企CEO將一款藥品的價格,從每粒13.5美元提到了750美元。
盡管,媒體抨擊這是「美國最令人痛恨的男人」,但是,這位CEO面對鏡頭,依然露出得意的笑容。
不過最終,他因為證券詐騙罪被捕。
然而,這個男人還只是個小蝦米。
這集的主人公,則是威朗的CEO,邁克·皮爾森。
2008年,威朗是加州一家艱難運營的制藥公司。
市值21億美元。
當邁克·皮爾森開始接管威朗時,股價還不到15美元。
但是2015年,在最高點,股價達到了262美元。這是華爾街有史以來最賺錢的機會之一。
在外界看來,他的手段只有一個,瘋狂并購。
然而,一些調查者發現,事情并不簡單。
一般情況下,制藥公司花費18%的收入,用于新藥的研發。而威朗只用了3%。它找到了其他增長方式。
邁克認為,研究新藥浪費錢,回報率低。
而資本更好的利用方式,是購買那些有認證產品的公司。
但是,威朗在收購這些公司之后,卻大幅度提高價格。
在病人看來,這是致命的。
一位被采訪者患有威爾森氏癥,一種銅代謝障礙疾病。過去,她每個月花30美元買藥,付錢吃藥,日子繼續。
盡管有病,還是能好好活著。
然而,突然有一天,她發現,每片藥竟然漲到了200多美元,這樣下去,一年就要花二十八萬美元。
如果停藥,她就會死。
如果繼續吃藥,她總有一天會買不到醫療保險。
如果自費買藥,那不用多久就會拖垮整個家庭。
采訪過程中,她堅持匿名。因為她害怕,一旦公司發現她醫保花費過高,就會成為公司裁員的對象。
一旦失去現在的工作,以她的醫療保險狀況,很難再找到新工作。
威朗公司將這款藥品的每月價格,從650提升到21000美元,
請注意,與此同時,威朗的市值,從23億增加到780億。
在威朗給投資人的季度報表中,腳注里顯示,「罕見藥物銷量增加」。
但是用腳趾頭想想也知道,怎么可能是銷量增加,難道是得罕見病的人突然增加了嗎?
其實是,他們大幅度提高了價格。
CEO操縱數據,讓投資者產生錯覺,產生虛假繁榮的假象。
2016年,希拉里盯上了威朗制藥。
她當眾念了封信,某位患者從八十年代開始一直在注射某品牌的藥。
當時,每十針,180美元。
現在,同樣十針,14700美元。
希拉里當眾說,「這是掠奪性的價格,我們要確保它被阻止」。
這是個觸發點。
接下來發生了一系列事件,導致一個月內,威朗股票下跌了59%,損失了260億美元市值。
在聽證會上,參議員步步緊逼拷問,看得人十分過癮。
買了其他公司后,你會維持藥品原價?
你能找出一種威朗沒有提價的藥嗎?說出一種就行。
CEO邁克·皮爾森說不出話。
這是一種商業模式,利用規則而無視道德的賺錢方式。
他們找到能壟斷市場的藥品,買下這家制藥公司,完全拋棄研發部分,對藥物不做任何改變,然后翻倍漲價。
當藥品漲價時,制藥公司就會說,有保險,可以免費。
但事實并非如此。
保險公司的錢是全民繳納的,所以,每個美國人都在買單。
再說明白些,高昂的醫療費用,轉嫁到了每個人頭上。
而且,并不是威朗一家公司這樣做,其他公司也是也一樣。
比如胰島素價格,十年翻了三倍多。
十五種癌癥新藥,每月花費超過一萬。
腎上腺素價格,從08年來漲了四倍。
這些數據背后,人們發現,所有生物制藥公司的利潤增長,都來自藥品價格增長。
針對威朗公司的聽證會結束之后,紀錄片采訪了參議員,有一個提問讓人絕望:
「威朗公司的行為,有多少是合法的,多少是非法的。」
回答讓人絕望。
「我們沒找到任何違法行為,這才是整件事可怕的地方。」
很多公司都游走在法律與道德的邊界。從道德層面來看,不少大企業都賺著「黑錢」。
就像第二集中的發薪日貸款公司。
所謂發薪日貸款,指的是一至兩周的短期貸款,借款人承諾在自己發薪水后即償還貸款——百度百科
這是一個圍繞窮人發展起來的產業,僅僅是線上發薪日貸款,一年成交量就100億美元。
全國發薪日貸款的平均利率,450%-500%。
盡管如此,但對于普通人來說,這是個逃不開的誘惑陷阱。
畢竟誰都有周轉不開的時候,在網上輕松填好個人信息,就能借來幾百塊現金,到了下個發薪日,分期還款,簡單愉快。
看上去是小額貸款,但因為借貸陷阱,雪球可能越滾越大。
2016年,一家發薪日貸款巨頭斯考特塔克,面臨聯邦刑事罪起訴。
有人認為,這是個徹頭徹尾的犯罪企業。
他收取的費用,是紐約黑手黨貸款集團利息的兩三倍。
但他自己卻說,我只是個創業的生意人。他憑借發薪日貸款,至少賺了4億美元。
先解釋下發薪日貸款的規則。
假設你借了300塊。另外還需要支付手續費,90塊。
所以一共欠了390塊。
兩周后,你會發現賬戶被自動扣款90塊。再兩周,又扣了90。四周后,扣費超過了欠款總額。
這時你意識到不對勁,聯系客服后,對方會告訴你,還款必須手動操作,因為你沒能在第一次發薪日全額還清貸款,所以每隔兩周,貸款就會不斷更新。
所以,你的自動扣款,根本不是本金,而是手續費。
按照這個規則,300塊貸款,能滾到975塊。
公司內部的培訓文件顯示,所有員工都十分清楚這個規則。
他們只是不愿意事前將之告訴貸款者。
而貸款者看到的合同文件,則是另一番模樣。
措辭令人困惑,句子冗長,還有很多與貸款無關的內容。任何一個理性消費者,都會感到困惑。
雖然這部紀錄片的政治傾向十分明顯。
比如第六集即最后一集,圍繞川普展開,具體就不說了,大家可以自己去看。
暫且撇開政治傾向不談,《黑錢》中每一集聚焦的巨頭產業黑幕,都讓人瞠目結舌。
看完,我們小老百姓簡直驚掉了下巴,原來,錢是這么賺的。
特別是第三集,制藥巨頭威朗企業售賣天價藥,拍得十分精彩刺激。
不敢想象,哪天要是拍一個中國版,那得有多轟動。
就像這位豆友說的,
醫藥領域值得調查的內容實在太多了,國內的情況比美國更糟糕。
這次假疫苗事件的爆發,更能說明問題。
最近,《我不是藥神》,刷爆了朋友圈。
因為它戳中了中國人的痛點:看病難,看病貴,誰能保證自己和家人一輩子不生病呢。
但是別忘了,真正的現實,遠比影視作品更殘酷。
剪輯,敘事,每一個畫面都充斥著無處不在的政治站隊,還要站在道德高地,讓人真是生理不適。
第一集:
罔顧事實、歷史背景和動機,強行把大眾的一個尾氣實驗里考慮過的用真人來做實驗的設想跟希特勒的毒氣實驗相互聯系。指向什么?
緊接著出來的是床破退出巴黎協定。
當一個紀錄片在宣揚誠實的重要性的時候,這種無時無刻不在,又從來沒有挑明,因此不接受辯駁的道德審判,訴諸感情,speculation,無處不在。
與此同時,美國是一個,人人都恨不能有一輛SUV,一個家庭有兩輛三輛大排量車司空見慣的國家;是一個,一個小姑娘去五百米外的星巴克買個咖啡也要發動她的SUV的國家。是一個,在高速公路上,只要一輛車里裝了不止一個人就可以走最左邊快速通道的地方。
面對著如此大的習慣性浪費和不加節制的污染,完全沒有反思,反而在一味責怪汽車生產商沒有生產出完全無污染的柴油汽車。
沒錯,大眾是造假該罰,然而把大眾造假完全講成一個壞人們合謀的故事,一個歐洲國家為了就業率明知故犯的故事,卻完全把美國人民塑造成無辜,美國聯邦政府塑造成正義化身(大眾可也在美國買地造廠來的喏)。
真的有點讓人惡心了。
第一集就出場過,但主要活躍在第三集,醫藥企業威朗收購愛里根那一集。可惜已經二婚了,嗚嗚嗚~
目前看到第三集,她的戲份終于多起來了,看來金融拔糞確實是她的主業。
還有第三集里面的空頭小姐姐,就是網飛另一部商戰喜劇《股票之王》里面那個做空德國電子支付巨頭的小姐姐的原型哦。
說話好溫柔鴨,軟軟的,太喜歡了,嗚嗚嗚
/紀錄片就是 揭露事實也給你狡辯的機會
1.我被猴子扒著玻璃的場景給嚇到了 嚇得渾身冷汗 嚇的掉眼淚
2.終于體會到了紀錄片要從多個人的角度切入看問題 才能得到相對全面的結論 借貸公司對某些員工是溫暖的大家庭 對有些借貸者卻是通向地獄的媒介
從借貸者那里奪來的錢 卻被用于資助土地建設和幫助他人 諷刺至極
失去一切是糟糕透頂的 可是如果非要站在人性的高點去評判這一切的話 也很難說這一切對那個成立公司的賽車手和他的律師是公平的
資本家支配人民-人民和資本被government支配
he's a innocent man
(其實我真的覺得前段時間的“演員是高危職業”的言論跟這個也有一拼 雖然那個沒有間接造成太多傷害 也許有吧…只是我不知道 感覺是大同小異的)
3.美國版《我是藥神》的局
小姐姐好颯 擁有足夠的知識讓她在我心里帥起來了
4.好喜歡每個人說完話停頓的那些片段 表情很真實 很能看明白人的特質
紀錄片=展示真實 盡管世界各地還有很大一部分人活在夢里或是活在虛假里(就是 事實可能無力被改變 但人們值得了解真相 我覺得這是紀錄片的意義)
5.沒看太懂,只是彈幕很多人都在罵聯盟,但我覺得這一整集我沒有感受到偏向,攝像只是站在中立的角度去說的。可能因為我沒有仔細看吧…總之就是個人與體制的對抗,誰贏誰輸一目了然的現狀。想起來之前全國發生到牛奶事件,雖然好像沒什么大的關聯。
6.活在自己夢里的男人。用名聲賺錢,用演戲續航人生。
“是我的錯,事實上是很多人的錯,you know what?甚至是政府的錯。”
forcode:《黑錢》制作水準極高!第一季第三集,空頭藥物,講的是valeant凡利亞藥品國際VRX的吸血故事,看完這個片子,你會理解美國藥價和醫保為何如此之貴!醫藥利益集團如果不受約束,會吸血到何種程度!
valeant的策略很簡單,找到一些冷門病的壟斷藥,其他公司都不生產,買過來后五倍十倍甚至幾十倍地漲價,原來藥費幾十塊錢一個月,漲到一萬多美元一個月,基本上普通美國中產家庭都負擔不起藥價了,一輩子勞動的所有收入,都被制藥公司給搜刮走了,我感覺,這些病人存活于這個世界的唯一目的,就是為制藥公司創造利潤,每日辛苦勞作,就是為了給制藥公司交保護費,完全成了制藥公司的奴隸!真正意義上的奴隸!
問題是,美國的醫藥利益集團,搞的這種現代奴隸制,完全合法!參議院質詢也無法改變結果!藥價還是降不下來!
比爾阿克曼,據說是頂尖聰明的babybuffet,也栽在這個公司上,虧了40億美元!
從這一集中,我的體會是,再聰明的投資者,就算你再有錢,都不要過度重倉一家公司,更不要把倉位買到超過5%需要披露的程度,也不要介入經營,投資人就做財務投資好了,你不具備經營能力和行業專才的,萬一公司管理層搞非法的事情,你可能因為股份太多而惹上麻煩,比爾阿克曼就被迫要去接受質詢。作為一個純粹財務投資者,才能與這個世界保持足夠超脫的距離!
《黑錢》制作精良,每一集都給人震撼,看到資本主義的各種陷阱和殘酷!
================
forcode:我甚至懷疑,《黑錢》是不是我國贊助拍攝的?揭露資本主義的腐朽、殘酷?
全球最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無法解決醫療利益集團綁架全民的頑疾,也無法解決負債消費的陷阱,甚至無法解決簡簡單單的毒品問題,甚至還要將某些軟毒品合法化,吸食大麻難道不是吸食海洛因的前奏嗎?
就算大麻沒有成癮性、危害不如香煙,也沒有什么好處,沒必要解禁又一個類似香煙的軟毒品。我覺得,人太容易被操控、容易上癮,不能給人嘗試毒品的自由,那只會把人變成奴隸……
純粹由資本控制的國家,照樣有各種各樣無法解決的頑疾、黑暗和殘酷!
再加上上周看的湯姆克魯斯和妮可基德曼主演的《大開眼戒》,據說揭露的是美國上流社會秘密宗教社團的淫扒,導演庫布里克在此片公映前離奇死亡。加上前幾年美國富豪愛潑斯坦性奴島事件曝光,印證了《大開眼戒》的真實性……
資本控制的國家,各種變相的奴隸制也并不少見!腐朽、墮落、殘酷、黑暗!
================
forcode:《黑錢》不比《黑鏡》差!第一季第四集,販毒集團的銀行,匯豐銀行,為墨西哥毒販和恐怖組織洗錢很多年,美國司法機構也有足夠證據可以讓該公司高管坐牢,卻每一次都以罰款結束,這就好像你殺了人卻只需要交點罰款就能過關一樣荒謬!
為什么會這樣?
一方面,匯豐銀行這樣的公司已經大而不能倒,成為了英國金融系統的支柱之一,一旦大動干戈,會削弱英國的財政穩定,英國政府向美國司法部門施壓,阻止調查匯豐銀行的洗錢問題。
另一方面,美國司法部的人實際上都來自各大律所,他們離開司法部之后,還是要回到律所賺錢的,如果真的徹底調查匯豐銀行,那律所會丟掉匯豐銀行這樣的大客戶,這些司法部的人就賺不到四五百萬年薪了。
所以,你發現了沒有?美國政界從普通的司法部官員來自律所、財政部官員來自高盛、總統接受企業界的資助,總統退休后可以給咨詢機構做顧問,可以跟出版社簽約賺千萬級稿費演講費……
美國政界擺明了就是商界的利益代表,赤裸裸的維護大公司利益的,被收買的。按照我國的標準,美國的政客都是公開在行賄受賄……
所以,為什么美國的毒品總是禁不徹底、愈演愈烈?
從根本上來講,匯豐銀行這樣的大公司是毒品經濟的直接受益者,他們在政界扶植了代理人,維護毒品利益集團的利益!
所以,并不是美國沒能力徹底禁毒,壓根就沒真想禁毒,做做樣子給選民看看罷了!
美國整個權力就是被各種資本家、利益集團把持控制的:毒品資本家(毒販)、金融資本家(高利貸)、醫藥資本家(黑心藥廠)、石油巨頭(污染源)……
資本家控制權力,真的是人類的終極最佳模式嗎?
未必!
================
forcode:為何不要投資不道德的公司?比如veleant這樣的吸血制藥公司,砍掉研發費用,不做創新,而是收購冷門病種的壟斷藥物,不斷提價來獲取暴利,這樣做是合法的,但非常不道德。為何不應該投資這樣的公司?除了出于道德良心的考慮之外,還因為這種引起公憤的公司,遲早會要被輿論攻擊、引發政策制裁,最終利潤是不可持續的……
================
forcode:下載《默克家庭診療手冊》,請進訂閱號“forcode奇想錄”,發消息“健康”,將返回下載鏈接。
《中國高尿酸血癥與痛風診療指南(2019)》,上傳到了百度網盤。在本訂閱號“forcode奇想錄”發消息“痛風”,返回的鏈接包含此文件。
================
本文首發訂閱號:forcode奇想錄
未來新技術與新趨勢的種種可能……
最有趣的莫過最后一集,直接說特總是個大騙子
不義之財,也可以理解為應有之財。
所謂氣候變暖因素,現在更應該知道人類活動影響,微乎其微。一個副高的壓制就可以讓廣大華南、西南地區迎來缺電的60年一遇酷暑。
汽車尾氣造成的?
1、德國大眾,尾氣排放造假,不了了之!
2、小額無抵押高利貸,中外皆然,只不過放貸的自我包裝成體育運動家、受害的印度部落等!
3、先說了十分鐘科普你啥叫股票做空。這個威朗制藥很像“安然”。
4、匯豐的洗錢,最后以和解付款形式結束。但,一切還是如初,撒旦的依然歸于其!
看過了Valean那一集講醫藥的,之前也寫過藥價高漲的報道,醫藥領域值得調查的內容實在太多了,國內的情況比美國更糟糕。
網飛又一神作。咱就不說資本家的嘴臉了,我要是能達到這些丑惡資本家十分之一的本事,我應該就不會花時間在這里寫豆瓣影評了。咱也不說美國人的政治正確了,我要是能有這些揭露資本家丑惡嘴臉的媒體、ngo、平民十分之一的韌勁,我應該就不會用豆瓣影評這個渠道去抒發我的感受了。哎
Payday Loan和Trump這兩集拍的最好
看完正片想罵人因為太貪,看完部分評論想罵人因為太蠢。希望這部的評分不會被事后諸葛亮們拉低。
看過低分的評論后汗顏,你們真的相信trump滿口的胡言?
就藥廠那集拍的比較引人入勝,其他平平了。
第一集實在無感,第二集有趣的是當事人的出場,觀眾盡最大可能直面萬惡的資本家,但我想估計他出場也能掙些錢還債吧。第三集最熱血的是小姐姐最后說她還在等那支股票跌到0,第四集無感,第五集最垃圾,第六集看完大致能了解當初為什么那么多人絕望。嗯,都是大而不能倒。
最有趣的莫過最后一集,直接說特總是個大騙子。既然這樣,那1~5集都只是渣渣了
最喜歡的是fast cash那一集。同時采訪了federal DA和suspect兩邊。
前4個故事還算不錯,第5個莫名其妙,第6個感覺很違和但看得津津有味
Scott Tucker 這集有相反觀點所以個人覺得拍得最好,尤其是亞裔女兒的采訪,朗讀她寫的詩(?)以及之后父親一個教女有方的眼神讓人非常難忘。希望多些了解有效利他主義的資本家,甘愿做消費經濟里的西西弗斯真的太可怕了。
從“環保汽車”的背后小九九到Valeant的浮報營收、錫納羅亞販毒集團和匯豐銀行之間的千絲萬縷到楓糖漿背后的“鬧劇”...如果能夠預先傾向紀錄片所持有的立場,會對里面受訪者的各種觀點以及所表達的議題更加的理解明白;其實主要是沖著Trump集看的,結果講得挺雜,就只是把《學徒》的重要性點出來了。
套路貸,醫藥壟斷,HSBC ,川普這四集的題材比較不錯。
巨大的財富背后必然伴隨著巨大的罪惡,如今這個世界已經在巨富與赤貧的兩極化道路上越走越遠,而所謂的中間者中產階級也難逃窮人遭受的或隱或現的剝削。最后一集關于川普,通觀全集也找不出什么G點,無非加強了對他成功商人的刻板印象與左派雞蛋里挑骨頭找渣的無能。至于唯一支持他的理由—惡人必要惡人磨,這也是活在這個時代的無政治權利和諸多自由的人的悲哀吧。悲觀地來說資本主義最終只會吞噬數個世紀西方積累下來的古典政治美德,從而形成一種信息時代下的壟斷金權政治,它們披著合法的外衣干著最窮兇極惡的勾當逍遙法外。當貪婪成為唯一的指向標時,這個世界只會讓心存美好的人越來越失望且懷疑—這個世界真的值得為之奮戰嗎?
都是之前多多少少了解過的故事,但這類紀錄片最大的意義是能采訪到當事人。這個題材如果一直拍下去,免不了要被和諧。
幾乎每一集都能在景德鎮找出類似的案例,但景德鎮卻沒有拍出如此一陣見血的作品。不知哪一點更悲哀呢?
我們沒找到任何違法行為,這才是整件事可怕的地方。
第二集和第四集完美對應,竊鉤者誅,竊國者侯。Scott Tucker 這種網絡借貸和國內的“互聯網金融”無甚區別,只不過動了既得利益者的蛋糕而已。
第四集是在給匯豐打廣告吧?
丑陋的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