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空]播放記錄
視頻
一個充滿溫情,和暴力的片子。劇情比較沉重。部分配樂十分好聽,開場和結尾都有。有些場景畫面很美,有美國西部牛仔風情。
孩子應該在怎樣的環境中成長。主要是養育的人給予的愛是控制還是自由。國外國內都會有思考。
爺爺奶奶為了解救孫子,付出巨大的代價,面對現實,人往往會感到沉重和無力,為了愛的人,更多的破釜沉舟,結局悲情,但是黎明的朝霞給予希望。
此片,就是一個遲暮英雄最好的寫照,劇情慢慢發展,情節娓娓道來,高潮慢慢凸顯。
人,無論你年輕時多么英雄或者多么的風光,到了一定年齡,要不享受天倫之樂,安享晚年,就像這老兩口,兒孫滿堂,一家人其樂融融。
但是天有不測風云,兒子意外去世,兒媳帶孫子遠嫁他方,此時,一般人估計就要聽天由命,老兩口每天在悲痛愁苦中凄涼過完一生。
但是,有些人不同,他們會抗爭,所以他們踏上了尋找孫子的道路。
但是,尋找之路并不好走,另一家人十分強勢,而且暴力之極,孫子收到虐待。
此時,該怎么辦?
英雄永遠都是英雄,人老了,血性應該還在,英雄即使遲暮,也不能卑微的活著,所以有了最后的槍戰。
一對住在鄉村牧場的夫婦,兒子牧馬時意外摔死,兒媳帶著孫子遠嫁他鄉一個渣男。老兩口放心不下,決定千里迢迢去看看孫子,如果可能,接回來撫養也不錯。
最終老兩口在渣男的家鄉與渣男家族爆發沖突,結尾老太太帶回了受虐的孫子和兒媳,但是老頭也和渣男家族的人同歸于盡。這是一個悲傷的故事,不算驚悚故事。
因為剛看過《黃石》,凱文科斯特納的鄉村牧場和造型基本還是那個風格。雪山、松林、草地、牛群、遲暮的牛仔,情懷是滿滿的。自從《與狼共舞》之后,凱文對西部、對印第安部落、對西部風情一直保持著濃厚的情懷,也是幾個老派演員的共同特點,比如克林德伊斯特伍德。
女主的表演很不錯,老兩口的相依為命和曾經滄海的閱歷演得很到位,很有氣質和內涵。不禁想起如今的國內影壇,一群既無閱歷又無演技的靠張臉和流量就霸屏的小鮮肉,女演員一過四十,給小鮮肉演個媽,導演都不要。
影片整體是舒緩寫實的,最后沖突也沒有通常西部片的神勇槍戰大戲,或者蘭博獨闖龍潭虎穴。先是被惡霸家人在農場各種嘲諷和嘲笑,然后被堵在旅館剁了手指,小鎮警察也不管,限令趕緊滾蛋。最后只能獨自硬闖,一通亂戰,兒媳孫子救走了,老頭中槍,和惡霸一家人永遠留在了燃燒的農莊里。
個人感覺挺好。畢竟是老頭了,好漢不提當年勇,正常情況下只有被扁的份,也是準確表達了一種遲暮和無奈的傷感,老頭也用生命維護了家人,捍衛了逐漸逝去的西部精神。
一個中國式的故事,被西方拍出來了,在中國爺爺婆婆最愛的就是孫兒,甚至超過對自己的子女。片中2個女主都是獨斷專橫的女人,這樣的2位母親在中國可是再正常不過了,她們卻出現在西方的電影里,可見我們過去對西方的誤解有多深。但這樣的設定,也讓中國人第1時間就共情投入了電影里,只是結果讓人唏噓。結局又回到了西方式的,中國人是無法理解這樣的西部決斗。
幾位主角全是歐美老戲骨,當年讓人沉醉的戴安蓮恩和沉默寡言的性格演員凱文·科斯特納 ,演技真的不說了,唐尼母親雖然演得過火,但也符合把兒子們壟斷為私有財產的形象。還得表演下小寡婦,優柔寡斷六神無主也很到位,明知道公婆愛的只是自己的孩子,老公家只拿她當私有財產,她也只得各方委曲求全,她這個角色其實最不好演...
也得贊下導演,這個電影完全靠情感,表演,情節去推動,這10幾年歐美慣用靠虛無的心理表演來掩飾空洞的情節,這個都被拋棄。從近2.3年的電影來看,全球又回歸了靠情節故事一點點一段段耐心去推動劇情的老傳統,這是個好事。所以大家期望很高的信條為什么一敗涂地,就因為情節太過空洞,表演太過虛浮。
讓他走,故事并不復雜,但表演到位,情緒一段段上升,讓每個觀眾身同感受,一個字就是真實。電影里的那些情感,觀眾第1時間就能認同,因為那些也是我們內心所想,生活所歷。
看來世界電影回歸傳統已是大趨勢...,這部電影應該7.5分之上....
Weboy家的小兒子Donnie Weboy比較郁悶。
從小出生的家庭就不咋地,老爸是個變態猥瑣男,老媽是個蠻橫女,倆哥哥壯的跟公牛一樣,從小在家沒少挨揍。好不容易熬成年了,自己可以出來混了,娶了個外地老婆,不但是個二婚女,而且還帶了一個和前夫生的拖油瓶,小拖油瓶對自己是滿滿的敵意。世界是如此的不友好,打不過老爹老媽老哥,難道還得忍受二婚女和小拖油瓶嗎?再不聽話,只好拳頭說話了,雖然打女人和小孩可能不太光彩,可是除了他們,還敢打誰呢?結局竟然是暈死在大火的房子里,被直接火化了。但或許這就是人生吧。
Weboy家的Weboy倆兄弟更郁悶。
自己的傻慫弟弟娶了個帶娃二婚女,不但搞不定母子倆,還讓二婚女的前公公婆婆找上門來,在自己家里旁若無人的寵溺拖油瓶,自己那個廢物弟弟居然不敢阻攔。想想對方是客,自己是主,能忍還是忍了吧。結果對方老頭老太太得寸進尺,跑到二婚女上班地點去搞策反。這要是成功了,以后全家人在鎮上還不得丟死人。在英明老媽的帶領下,一起去老頭老太太住的旅館好好教訓了他們一頓,讓他們知道花兒為什么這樣紅,來別人家里搞事情有好果子吃?比較倒霉的是,老家伙也不講武德,半夜偷偷上門還帶著槍。倆人再強壯也沒練過刀槍不入的義和拳啊,砰砰兩槍就掛了。
Weboy家的Weboy老太太最郁悶。
慫貨小兒子娶了個帶拖油瓶的二婚女搞的家人再鄰居面前抬不起頭來也就罷了,二婚女的前公婆氣勢洶洶找上門來還做了豬排給他們吃,心想你們看完孫子走了咱們就當啥也沒發生。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自己韜光養晦被人當成了軟弱可欺,拿倆老頭老太太居然鼓動二婚女兒媳婦帶娃溜走。看來不收拾倆老東西,Weboy老娘幾十年白活狗身上了,家里4個大老爺們都是不帶把的嗎?帶領全家奮起反擊,本想去旅館揍倆老東西一頓出口惡氣。沒想那糟老頭子居然還敢用槍指著老娘,不把你手給剁了老娘跟你姓!但Weboy老太太還是大意了,萬沒想到那糟老頭子敢單手拿散彈槍打上門來,最后全家因此被團滅。這兒媳婦娶的!一招不慎,滿盤皆屬啊。
從此再無Weboy一家。
當Margaret開車帶著殘手的George在夕陽下開車離開西達科他時。我在想故事不會這么結束的,他們一定會帶Jimmy走的,但我想不出如何能成功達成這個結局。果然還是走上了老套路。George回去了,然后把自己留在了那里。Margaret如愿帶回了Jimmy,但卻如何也無法說出不虛此行。
影片的節奏很舒服,天空,草地,馬場,足夠緩慢,可以讓Diane Lane和Kevin Costner慢慢散發自己的魅力。他們也的確做到了,Margaret的果敢堅決,George的沉穩內斂,這兩人的個性絕不相同,卻同樣散發著吸引人的魔力。
George沒有表現出對Margaret行動的絕對支持,但依然跟隨前往。他知道Margaret決定的事情是不會改變的,就像他知道這種執拗往往會忽略可能出現的問題。所以她需要有一個收拾爛攤子的人。
George會想的更多,例如將一個孩子從她母親身邊帶走,無論出發點多么正義都是毫無道理的。例如,兩個六十多歲的人帶個三歲孩子,究竟能不能給他一個更好的人生。但Margaret不想這些,她只是知道,我愛的人,要讓他離開危險。
Lorna二婚婚禮上的神情明顯看出來她并沒有多愛Donnie。她只是想找一個依靠,而離開前夫家。是的,我認為她會盲目嫁給一個并不愛的人,就是為了能夠快點離開Margaret。
Weboy一家能扎根下來,絕不是因為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在一個經由腥風血雨奪取的土地上,在一個官方承認住滿五年就可以擁有土地所有權的地方。如何擴展自己的領地,如何擴大自己的利益。最初到這里來的人能留在最后的都不會是善男信女。所以Blanche不一定想要Jimmy,她不能允許的是在她的地盤,別人來做主。
所以我說我想不出來這個故事的結局,即便策馬奔騰時Margaret英姿颯爽,即便當了三十年警長的George名聲在外,他們依然看不到結局。這是只有史泰龍和施瓦辛格才能看到的結局,當然也許還有以前的Kevin Costner,但不是這部片子里的George Blackledge。
真正的生活里充滿了你無能為力的事情,充滿了毫無道理的事情。現實里不會有多少人選擇像George一樣拿著槍沖進對方的房子。你的電影或許就會結束在夕陽之下捧著斷手坐在副駕駛上離開西達科他。或是在山腳蓋間草屋,為了能時不時偷偷溜進城里,隔著一條街偷偷看看孫子的背影。
這片子個人覺得豆瓣目前評分7.0高了,我都不想給及格。影片前后風格很不搭,前面親情蕩漾詩情畫意,后面畫風急轉居然變成了《隔山有眼》《致命彎道》那樣的在蠻荒之地和一群怪異hillbilly浴血鏖戰的驚悚片,最終以兩敗俱傷的悲劇收場。拜托,標題不是Let him go嗎?我理解就是放手的意思啊,看了一半我覺得最終也就是超人爹媽要不到孫子,傷感寂寞地踏上歸途吧,誰想到會是這樣一個無比慘烈的結局。小說原著真是這樣寫的嗎?哪位看過原著的同學說一下?多大的矛盾呀,值得賠上幾條人命。看下來我倒是覺得沖突激化超人他爸有很大的責任,他給我的感覺像不會說話的毛頭小伙,哪里像退休的經驗豐富的老警察。
片子里已經是有汽車的年代了,看車型,貌似故事背景是五六十年代,可是北達科他州的那些hillbilly感覺像是上世紀初的西部牛仔,無法無天,隨便就剁人手,警察也拿他們沒辦法?我還以為剁一個手指,誰知一斧頭五個手指全剁了!就是剁一個手指在美國也算是重罪了吧。超人他爸也傻,當那幫人沖進賓館房間時手里的槍是干嘛的?嚇唬人嗎?你是老警察難道不知道在美國非法入侵私人領地完全可以當場擊斃而不負責嗎?結果白白被人搶了槍剁了手,還被惡人先告狀。
哎,這片子如果把背景設置在兵荒馬亂的西部大開發年代也就算了,現在這個樣怎么看都擰巴!可惜了里面優美的攝影和音樂。
在國內從小就被灌輸美國人親情淡漠,孩子長大了就搬出去自力更生,爺爺奶奶不幫帶孩子,這部片也算是顛覆三觀了。以后哪個再重復前面那套cliche的,放這片子給他看!
也算是另一種意義的“與狼共舞”吧...
揪心又氣憤,女人有時候對于孩子的執著簡直是個魔咒,兩個母親看似一個強一個弱,一個邪惡一個內斂,但實際上都一樣,對于家庭的絕對控制,對于權利的至高無上,其實一開始男人就知道結局,只是女人從來都一意孤行。
每一個“幸存者”殘破的家庭,迎著曙光預示所換來的新生;電影本意中的老西部精神(科斯特納)和新女性權利(黛安萊恩)在當下的語境下,被無心插柳的Weboy姓氏(會聯系到“We-Proud Boys”)和Weboy rules的強權觀念取代,成為遠看北達科他代表“保守”觀念的類比
7分。兩個偏執狂老婦人的戰爭。我覺得片名不應該翻譯成“讓他走”,而應該翻譯成“送他上路”。一個老婦在兒子意外死亡后非得把孫子弄回來身邊,另一個老婦也是莫名其妙對兒媳帶來的拖油瓶不放手。前者家里就是只能有一個男性,后者家里本來兒子挺多,這一作全玩完了。電影里的男人做錯了什么?一個個被女人送上了天堂,還好沒對印第安男孩下手,這哥們也太無辜了。萊絲利·曼維爾演得真好,儼然就是一個刁蠻的仗著兒子多就胡作非為的兇狠老太太。
這片子除了吃演員,哪好了,邏輯根本不成立,太結局走向了,每個人物都別別扭扭的,哪哪不對
3.5星,對于電影的結局不知道該怎么說,真不知道這樣究竟值不值得。。。黛安.蓮恩有點像荊棘鳥里的簡.西蒙斯,步入老年的科斯特納幾乎像是老年韋恩和老年伊斯特伍德的混合體,這點太有意思了。電影的結構其實和七十年代的不少西部驚悚片如出一轍,片尾更是奉上了典型的西部片大結局,那著火的大房子不得不讓人聯想到荒漠怪客里那場火。PS萊絲利.曼維爾扮演的反派女家長夠味道
很久沒看過這么好看的電影了,值得回味。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廉頗老矣,尚能飯否?謹以這十六字送給65歲的凱文·科斯特納!
開頭以為是情感劇,結果是解救婦女兒童紀實劇
這樣一部電影,才稱得上是當代的西部片。冷峻、利落、細膩,毫不拖泥帶水。晚餐對峙那場戲的張力幾近爆棚。Kevin Costner 和 Diane Lane也算得上是他們那代演員里最讓我欣賞的了。看著他們不復當年(卻魅力依舊)的滄桑容顏,再聽前者說出“Sometimes that's all life is, the list of what we've lost.”這樣的臺詞時,實在是心有戚戚焉。
老凱文拍了一輩子的西部片,有垃圾的嗎?吹就完事了!
音樂6 畫面6 導演6 故事6 表演6 印象6 平均6/10 “人生就是一個個的失去,列成清單。”
太傻逼了
黃石看的太上頭,所以西部題材+凱文叔組合的電影可以在S4之前多來點!
6.9?你們都是XX之地雇來的黑粉嗎?
窮山惡水出刁民,從家庭倫理片中變奏出的西部驚悚片,開篇對一家五口以及兒子意外死亡的輕描淡寫一度令我產生“為何要執著于尋回孫子”的不解,但這一疑問又隨著后續劇情推進而逐漸釋然,影片的重點從來就不在“尋找”這一動作上,而在兩位老人身上。凱文·科斯特納的角色簡直就像是從《黃石》里走出的一樣(甚至《黃石》里也有一場營救孫子的戲碼),他和戴安·琳恩飾演的老年伉儷很難不讓人聯想至近年銀幕上一些同樣由老牌影星出演、同樣令人感到唏噓的暮年形象,當這些曾叱咤風云的銀幕傳奇迎來遲暮之年時,給到他們的角色和故事似乎也都寫滿著某種凄涼和悲壯感。實際上后半段情節一度脫線甚至帶有幾分不切實際的浪漫主義,但飾演惡人的萊絲利·曼維爾給出了極具說服力的表演,結合單槍匹馬一心赴死的科斯特納來看,或許角色的動機和結果已不再重要。
好片分低只有一個原因:你讓觀眾不爽觀眾就得讓你不爽
3.5/5 點開影片前只看到兩人的大頭海報 以為是黃昏戀 看了一會兒以為是溫情倫理片 結果走向驚悚西部片 但不得不說 目前沒有人比Kevin更適合這種寡言西部風男主了?? PS:最初覺得反派設置有點不合情理 但轉念一想 窮山惡水出刁民 也不是沒道理的
這個女的讓我想起黃石的monica,無恥之徒的fiona
仿佛是由Kevin Costner獨立領銜的《黃石》外傳衍生電影,配搭同樣優秀的Diane Lane,用極為扎實的演繹和沉穩古樸的西部故事氣質靜靜地等待能發現它的觀眾。主題離不開“一報還一報”、“親情-家庭聯系”等等老生常談,也未曾追求太多聳動的場面,只講好George和Margaret兩人如何處理和幫助自己的親人。死去的兒子、遭受著虐待的孫子與兒媳,兩人上路,便踏上一段征程,用最平凡的故事完成了最不凡的身份撰寫—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