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拍日常生活很有一套,這就是現實版歲月的童話,也可以說動畫就是對現實的還原
日本農村人一般也比較有錢,他們的房子和街道干凈又漂亮
日本整個國土面積不大,但是地域差異還是很大。有很多獨立音樂、小說創作者,他們來自各個小城市,而正是這些小城市各具特色的生活給了他們創作源泉
我想要一個浴缸,there is nothing like a good bath
夏日到了,與不久前冬日發的五部美食電影相對,我最愛夏日海島上遼闊的藍天,低云朵朵,格外的潔白和飄逸,如果是海島上的鄉村,那視野就更為寬廣,無邊無際的原野,涼爽的清風拂來,遠處的層層白浪,蔚藍色的海。海島鄉村上發生的淡而緩的小情思,濃而不消的眷戀,安靜而緩慢發生著的一切。這是所有陸地上都不曾有的光景,海島因其特殊的地理環境,與大陸這一現代文明的正統代表若即若離,有多少不便就有多少饋贈,半隔絕于世,令外界的刺激如夏日的海風那樣舒緩地進入島上,茫茫大海令人感到安全,優良的生態環境和慢節奏的生活又讓人感到愜意......
①《出發的島歌 十五歲之春》2013 日本 導演:吉田康弘 主演:三吉彩花 小林薰
琉球群島以東的南大東島,坐落于茫茫大海中央,位置的偏遠,令這個島被棄于現代文明之外,保留了傳統民俗,也獲得了一份安然。當地的孩子們要想繼續高中學業只有乘船前往三百公里外的沖繩本島,那些十五歲便離開這個小島的孩子難得有回來的,對他們來說,南大東島是一個久遠的夢,久遠得都記不起來了......如今優奈也要面臨這樣一個選擇,留下來繼續與父親,與初戀情人一起生活,還是如眾人那般飛向遙遠的繁華世界,從此沒有把握能夠回來?因為小島閉塞的環境,也因為父親身邊的親人一個一個離去,優奈的性子沉靜而內斂。最終,優奈還是無法抵擋歷史的潮流,命運的歸宿,離開小島,盡管她說會回來,可是實現的可能性又有多少?
孩子們離開時無一不是揮手熱淚眷戀不舍,可如優奈的哥哥那樣,時間和環境會改變一個人,會讓他忘記逐漸遠去的最初,滾滾紅塵淹沒了他們,他們茫然不知。又如優奈的母親,被環境改變后的她,無法回到以前的生活,與優奈父親離婚,有惋惜,亦或有后悔,但都無法重來,只能堅定不移地走下去......優奈也只是普通人中的一個。
這固然是傳統文明和現代文明碰撞下的不幸,亦是個人的堅守與選擇。但這并不是整部影片唯一的重點,影片更多的,是緩緩釋放深厚的父女情,和眾多離別的感傷。海島風光的清新遼闊,和傳統民俗的古樸之美,也是這部影片著意添重的筆墨。優奈領隊的博羅蒂諾女孩民謠組合,低吟淺唱,清麗婉約的日本古代曲藝風格,與海島的舒緩之風相稱,非常適合夏日獨自一人靜聽。
②《練習曲》2006 中國臺灣 導演:陳懷恩 主演:東明相
這是一部單車環島日志,也是一部臺灣風情錄,更是一場心靈之旅。獨自旅行,為化情結也好,為年少時光短促不至老時后悔也好,總是離不開“心靈”二字。這一路上,自然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與事,而電影也在這些人與事中逐漸豐滿起來。蘇花公路,冷艷而寂寥的海邊,與模特萍水相逢,短暫閑聊玩鬧后便各奔南北,不知此生還能否相遇;濃厚歷史遺韻的八斗子海邊,吃海鮮和啤酒,聽當地人談論北火,慷慨激昂地祭奠過去的時光;遇到涂鴉者,都是執著于藝術追求,心性爛漫之人,隱隱生出惺惺相惜之感;遇到阿公,祖孫二人參加媽祖繞境廟會盛事,阿公跪在神轎下為了替明相祈福;也有悲傷之事,遇到混沌的家庭,不慎介入導致矛盾激化......
看完電影,感觸雖多,卻都模糊,內容太廣,均點到為止,不深入,任觀眾發散思維。只是影片受主流影響,其中的段子不少,好在與劇情銜接尚可,不至太生硬,那些零碎的話語,不經意間就成了點睛之效。
臺灣海岸線各異的風光讓人心醉,拍攝仿佛清新的海風拂面而來,最喜歡蘇花公路那一段,清冷的海,黑色粗糲的沙灘,大朵大朵低垂于天際的云,是海島特有的云朵的樣子。而沿路樸實的臺灣民風,也透著濃濃的島民特色,大陸上是沒有的。
③《后會無期》2014 中國大陸 導演:韓寒 主演:馮紹峰 陳柏霖
海島鄉村風光只在影片開頭出現,島上蒼茫的草,草下陡峭的崖,崖下洶涌的海。草間頹敗的房屋,與周圍的空曠預示著,這島上的人去樓空。又是一個離鄉背井的故事,所不同的是,這次更加決絕,斬斷與這島所有的關聯。漁船漂浮在茫茫大海上,人躺在船上遙望天空,這時略微空靈的聲音緩緩流淌而出,舒緩的旋律,有旅行者的天地遼闊,和這遼闊下聚散離別的感傷。“當一艘船,沉入海底,當一個人,成了謎,你不知道,你也不想知道......”
同樣的公路電影,同樣的各人各事,主旨卻要明確得多——人生無常、無奈,青春易逝,命運難掌握。歡樂的劇情掩蓋不住深深的悲傷,即使這悲傷中有不屈的希望,在社會中人看來,這希望多半也是要被悲傷所掩埋的。所以這海是陰雨天的海,苦著臉,海風清冷,波濤洶涌。雖然之后都與海無關,這海卻始終如影隨行,連帶它的風格也給整部影片打上了深深的烙印——主人公的精神風貌,和他碰到的人和事,那些人也跟他一樣,掙扎著掌控自己的命運,卻一次次地失敗......最終各種跡象表明的成功,也許是現實,也許只是江河老師的遐想,亦或是他書中的結局。
④《夏天協奏曲》2009 中國臺灣 導演:黃朝亮 主演:張睿家 林逸欣
比較老套的青春愛情電影,初戀、疾病、死亡、替代,劇情平庸,值得一提的是金門的海。與上述幾部電影中內斂的海不同,這里的海熱情奔放,有盛夏的熱烈。金門島上盛夏的田園風光亦是如此,到處都是明艷的色彩,到處都是歡聲笑語,過后你幾乎不會想起里面的悲傷。我們需要寧心靜氣,也需要感受生命的美好與熱烈。當這部電影只剩下勃勃向上的生命力,大概就是它的成功之處。
⑤《哪啊哪啊神去村》2014 日本 導演:矢口史靖 主演:染谷將太 長澤雅美 伊藤英明
這部電影嚴格來說不能歸為海島鄉村篇,因為是發生在密林里的。但電影頗為精彩,且清新平和之風尤甚,漏掉實在可惜,而且“日本”這個大海島也算打個擦邊球......
這部電影沒有海,有的是寧靜的密林,常年云霧繚繞,腳踩下去有落葉開裂的松脆聲音,仰頭,天空被高大的杉木包圍,直通藍天,光線透過枝葉空隙散開,也透過葉片的氣孔,將其染成通透的嫩綠,爬到樹冠,陽光普照。但清香的杉木,甘冽的山泉,暖香的陽光,和各種野生動物的氣息,并未打動初到的平野勇氣,他代表現代文明社會的人群,關心的是手機訊號和網絡。可除他之外,所有人都自得其樂,古稀老嫗在路邊擺一張桌,聚在一起打麻將,間或一起開車去兩小時車程外的集市購物,男人壯碩有力,日日扛著工具上山維護杉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當踩著夕陽回到村子里,炊煙裊裊已升起。他們用全身去接觸泥土和樹木,去聞它們的香氣,在一日勞作后坐在車尾唱繚繞于整個林子的歌。
只是平野勇氣終會理解,他骨子里依然有祖先的基因。在一年的伐木勞作之中,漸漸脫去了都市人的膚淺、輕狂與浮躁,開始展現出大山里的人,祖先身上的踏實、安靜與樸素的品質,開始享受杉樹的清香。當他爬到樹冠,看到陽光普照的景象,內心涌起喜悅與滿足,他一定是感受到了生命的質地,那樣樸素飽滿。
影評鏈接:
http://i.mtime.com/3652878/blog/7829036/
妹子漂亮得過分也懂事得過分…太完美反而有些脫戲
親情、成長、離愁、人文、傳統,亙古不變的探討話題和元素,彩花真是好看吶,年輕真好
關于鄉愁,離別,成長的煩惱,平靜的片子,彌漫著惆悵與哀傷。PS:三吉彩花妹子真美,滿臉的青春與膠原蛋白~
三吉彩花要不要這么美.
到最后好像一切都沒改變,但是好像也因電影設置的溫柔結局而改變。
琉球啊 琉球
賞心悅目
為ayaka看的,ayaka大贊!薰叔大贊!島歌大贊!
讓我想起了mud 都是以孩子的眼睛看世界 看成人間復雜的感情 試圖理解 并因此成長 比起最后戲劇性爆發的好萊塢 日本片里留給我大把思考的時間 于是面試那場戲 那間空蕩的教室 讓我想起了一些有關鄭州的記憶
片子一開始讓人喜歡上了。所有的都喜歡,尤其是父女情和三弦琴。
挺耐看的
很溫暖,加上音樂,就像那首島歌,感情融入每一個細節。
理想總是遠離現實,而現實又讓我們放棄了多少理想呢?笑著唱出的《離開》,真的不會憋出內傷么?
音樂好。
為了讀書,為了夢想,離家并不難過。
媽呀我太討厭大竹忍了,一把年紀了她是怎么做到老是演一些婊性十足的角色的。島唄不能再美了
三吉彩花美爆了
就愛Nippon這個調調
從情緒上來看,最后那首《再見》實在不像《扶桑花女孩》的結尾那么火爆,但是歌詞委實抓人,另外還有幾首一直大心的島歌,加上彩花小妹舞臺扮相美爆,所以中年大叔多給幾個私心分也算正常。btw,放學時想起的自新大陸旋律,配上小林薰,直接我就亂入到《woman》中去了
@z. 海風,島歌,15歲的青春。三吉彩花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