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空]播放記錄
視頻
寅次郎是個行走江湖的小攤販,成日里到處流浪。聽說父親已經去世,家里只剩下了妹妹櫻花一個人,他便趕回了家中。這天寅次郎來到叔父家,參加給妹妹櫻花介紹對象的相親之宴。由于寅次郎的談話和舉止都顯得比較粗魯,對方的印象非常糟糕,親事也就只好告吹。寅次郎無奈地再次走上流浪之路。在奈良的一個寺廟,寅次郎碰到了帝釋天寺的住持和其女兒冬子。冬子的美麗將寅次郎深深吸引,此時妹妹和一個工廠的職員戀愛并順利結婚,這讓寅次郎更深地感到了自己生活的寂寞。寅次郎鼓起勇氣告訴冬子自己喜歡她,冬子卻告訴他自己已經有情人了,寅次郎只好離開,繼續走向漫漫的江湖之路。
今天,我帶父母造訪寅さん的紀念館。 解說著寅さん電影里的故事,也感覺, 像是在對父母提報自己所崇拜的故事。 說著說著,感覺自己像寅さん一樣地, 對父母有種難以回報養育之恩的心情。 寅さん一生遇過,喜歡過許多女人, 而從沒想過去佔過任何女人便宜。 一年有360天不在故鄉, 但時時惦念著家人朋友。 任性,自嘲,易怒,愛人勝過愛自己。 是寅さん令人氣與淚,卻迷人的性格。 "男はつらいよ"是一部經典, 寅さん令人哭笑不得的演技, 令我自己省思我十年的流浪。 我的出差,我的家人, 我的朋友,我的工作, 漸漸明白,我不重要, 我以外的世界才是我關心的。 看電影,反芻人生。 50部寅さん的電影看完太難, 可以看第一部,第四部當作體驗。 布魯斯 楊
前言
“我生長在東京的葛飾柴又,是帝釋天的水把我養大,姓車名寅次郎,人們都叫我瘋瘋癲癲的阿寅!”,這個開場白再加上經典音樂一響,喜歡阿寅的人們必定周身發燒,熱淚盈眶。
這究竟是部什么電影,簡單來說,這是部神奇的喜劇,人們愛它,因為它就像一面鏡子,每個人都能從中看到自己。其中的每一個角色都真誠質樸,樂于助人充滿了煙火氣,讓人感到無比親切,仿佛有一種家的感覺。
寅次郎的故事是日本人民家喻戶曉的一個電影系列,從1969年一直拍到1995年,因飾演寅次郎(tora桑)的演員渥美清1996年逝世而終結,一共48部,被稱作史上“最長壽電影系列”。電影平均一年上映兩部,分別是日本的盂盆蘭節(我們說的中元節)和大年初一,在日本,去影院看寅次郎一度成為過年必備項目,因此,寅次郎的故事其實相當于中國的春晚。
中國人民對寅次郎也不陌生,該片于1981年引入中國,就在大陸風靡,到了現在,如果去寅次郎的故事貼吧看的話,其實喜歡寅次郎的80、90后還蠻多的,我覺得原因是2002年央視六套,重新譯制了48集寅次郎,從2002年開始每周四晚在央視六套播出,因此,比我們大個7、8歲以上的,都在各種感嘆自己的童年回憶,想起當年觀影的細節。(這里插一個有意思的小細節。央視的版本,我在優酷上也看過。其中有一集出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小細節。我們知道央視六套放電影的中途會有插播廣告。上傳者沒有把插播的廣告剪掉。我就很有幸的看到了2002年的廣告。真的是讓我感慨萬千吶。其中的三個廣告真是耐人尋味,第一個是2002年中國足球隊進入韓國世界杯,一個廣告就是說如果什么抽獎就可以有幸去韓國看世界杯,第二個廣告就是三鹿純牛奶的廣告。第三個是柯達金膠卷的廣告。只能感慨時間真殘酷呀!)
首先這是一部喜劇。是可以從頭笑到尾的那種。所以減壓效果還是挺好的。但是網上有網友戲稱它為洗腦游戲,說的可能就是看上去就停不下來。。其實我也有這樣的困擾,我也曾熬夜到晚上四點多去追,但其實這中間是經過了27年之久的,這么多年的時光,全都濃縮在了48部電影之中。寅次郎有固定的模式一般都是阿寅負責搞笑,然后每集請一位當時日本應該。應該說是當紅的女明星來和阿寅談戀愛。最后的結局往往都是阿寅被別人甩了。但也有阿寅甩別人的時候。其實阿銀是極富魅力的。雖然它是一張四方臉,小眼睛。但所有的女性和他都談得來,阿寅總是幫他們排憂解難,帶給他們快樂,然后最后默默離開,有人就說這是導演山田洋次為了使寅次郎系列繼續拍下去的詭計。并說如果阿寅結不了婚,那么地球上的女人將至少減少一半。
第一篇 阿寅和“寅女郎”
寅次郎的行頭也很特別。帶一頂禮帽,穿格子西裝。無領的襯衫不打領帶,從不穿鞋,一年四季都是木屐,腰帶護腰,脖挎護身符,手提皮箱,屬于60年代日本黑社會行頭。沒有固定職業,靠街頭擺地攤為生,賣的大多是劣質商品,但是因為其絕活叫賣,把人們逗樂了,人們都心甘情愿的上他的當。
阿寅是一個喜歡享樂的人,他最喜歡的事情就是一天叫賣之后在異地的必須有溫泉的小酒館里泡溫泉,然后喝上幾杯。它夏天怕熱,就去北方做買賣。冬天怕冷,就到南方做生意。多年以來,他的足跡走遍了整個日本,人們都羨慕她是一個無憂無慮的旅行家。他又是一個樂天的人,因此也很喜歡自己的生活方式,但在內心深處,自己位于柴又的家,一直讓他魂牽夢縈,櫻花妹妹也一直牽動著他的心。當他途經異國他鄉,特別是在在夜晚見到小村莊暖黃色的燈光,他就無比的傷感地想到了自己的家,叔叔嬸嬸,櫻花,阿博還有人送外號章魚的廠長。是啊,多么穩定的家呀,因為有家,因此寅次郎才可以安心去流浪。
阿寅是一個善良的人。他無私的幫助別人。會為斷了木屐帶的老人榜木屐。請流浪漢喝酒。為不相識的人排憂解難,因此在阿銀的旅途中結識了日本第一畫家,日本第一陶瓷家和日本第一歌手。他們都與阿銀做朋友。他的心中沒有世俗的觀念。他總是打破常規,畫家的杰作,陶瓷家的作品,也不過像自己所販賣的那些廉價商品罷了。畫家陶瓷家在他心中也沒什么了不起,他還是插科打諢般的與他們開玩笑。這些名人還就是喜歡阿寅這一點,他們也愿意被人以平常人相待。
叔叔嬸嬸沒有子女,所以叔叔嬸嬸在柴又的飯團店繼承人是阿寅,然而,阿寅是一個喜歡享樂的人。他不愿意去做固定的工作不愿賣力氣。所以在叔叔嬸嬸的眼中,阿銀既可憐又可恨。可憐是他長期漂泊在外。皮包里總是幾千日元,窮困潦倒,沒有錢了,就在車站的小板凳上湊合一晚。可恨是阿寅不能承擔起家庭的重任,繼承飯團店的生意。是啊,阿姨的生活是多么的理想啊!它不受一切社會秩序的約束,生活的法則在他身上完全失效了。他只是隨心所欲,用他那不靈光的腦袋過自己想過的生活,不受任何約束。電影名直譯為男人之苦。其實最不苦的就是阿寅了。而反觀日本社會,正處在經濟迅速騰飛的時期,人們的生活壓力極其之大。因此在這個時候,這樣的人物形象多少給人們心中留有了慰藉。人們都喜歡這樣的人物,都向往這樣的生活,哪怕只有幾天,或是電影院的一個多小時也好呀。
家是阿寅心中美好的棲息地。每次,生意過后,阿寅都會回到柴又的家,即上述所說的叔叔嬸嬸的飯團店。而每次阿寅都會在這里邂逅美好的愛情。電影的女主角除了櫻花都不固定,每一集都會邀請當時日本當紅的女演員來出演。其中,吉永小百合栗原小卷。松坂慶子。大原麗子。分別飾演了兩集。竹下景子和淺丘琉璃子分別是演了三集。其中后者被認為是最有可能與阿寅結為夫妻的人。還有很多其他當紅的明星都非常漂亮,中國觀眾可能并不熟悉,他們有些可能是紅極一時,還有松竹電影公司栽培的新人。日本所有當紅的女演員都愿意在系列中出演。人們都笑談,如果沒演過寅次郎,說明你還不夠紅。他們飾演的角色會在旅途或者是柴又與阿寅相遇。他們或身世凄苦或煩惱重重。然而一見到阿寅都渴望將所有的心事向其傾訴。之后就會被阿寅逗樂忘掉一切煩心事。阿寅雖然其貌不揚,然而卻是真正的男子漢,在幫助這些美麗的女子之后,阿寅往往選擇安靜的離開,因為。因為他知道自己算是一個流浪的人,他沒有錢,沒有固定收入,它不能帶給他們幸福(自己認為罷了,為什么總是逃避?)。就像外甥滿男所說。阿寅和大家不一樣,總是呵護鮮花開放,卻不愿摘花。
另外,值得一提的就是日本影史,甚至是世界影史都數得上名字的名演員的友情客串。其中就包括被認為是日本演技標桿的田中絹代。在黑澤明電影中,大放異彩的志村喬和三船敏郎。以及在小津安二郎電影之中代替小津安二郎出現的父親形象代言人笠志眾。很多客串角色都是在日本數得上名字的演員出演。
第二篇 寅次郎的化身——渥美清
渥美清在日本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塑造的寅次郎形象在日本人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被稱為東方卓別林,是日本的“喜神”。
寅次郎的故事很多都是渥美清早年生活的經歷所重現。山田洋次也是因為聽了渥美清叫賣絕活才決心拍攝此部電影。因此,在日本人心中,渥美清就是寅次郎,寅次郎就是渥美清。在公共場合,人們都叫他寅次郎。在同事眼中,他是渥美清(藝名)。而在家人心中,他叫田所康雄(本名)。 渥美清生于1928年。早年生活貧困。父母在其十歲左右相繼離世。哥哥也因結核病去世。孤身一人的渥美清貧困潦倒,忍饑挨餓。。因患多種疾病而常年休學。休學在家的他通過聽電臺學會了一種叫落語的節目。類似于對于事件的評述。每次在學校趕上下雨的體育課。老師都會要求渥美清上臺表演落語,他的表演總能引起臺下熱烈的掌聲。 渥美清是天生的喜劇演員。是天造之才。應該是從16歲開始,渥美清開始在東京淺草的戲劇團表演。說他是天才,因為他能把悲劇故事劇本表演為喜劇,并通過喜劇的形式讓觀眾感受到悲。進入位于淺草法國座的戲劇團。看到渥美清的表演。人們根本就停不下來笑。渥美清喜劇化的表演與他早年貧困生活經歷,以及他所結識到的流浪漢賣藝人都密切相關。他總是善于觀察生活,將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的一舉一動都融入到自己的表演之中。人們在他的表演之中感受到的是同感,他的表演是來自于生活的,所以人們會發笑。
應該是1952年。渥美清再次經歷了地獄般的煉獄。他得了肺結核,當時的日本還沒有像鏈霉素這樣的藥物治療肺結核,肺結核唯一的治療手段就是切肺。這種手術危險度極大,而且并不能保證療效。渥美清也被切去了一側肺臟。在經歷了兩年的煉獄之后,渥美清活了過來。這兩年中他感受到了很多很多,對于生活,對于人生。 康復之后的渥美清繼續回到淺草表演。之后由于電視在日本的普及渥美清轉戰電影界。在經歷了幾年配角生涯之后,渥美清的表演得到了更多人的肯定和發現。幾家日本影視公司都想爭相捧紅他,直到他遇到了寅次郎,他的一生,再沒有離開過。
與寅次郎相遇后的28年間,渥美清都已笑星的形象示人。他逐漸成為了日本人心中的喜神。他的表演夸張而不變形。同時有著東方人特有的含蓄內斂。喜劇之外,渥美清在山田洋次,1986年的電影《電影天地》之中。向人們展示了驚天動地,出神入化的演技。山田洋次說他被高倉健和沃美清的魅力所吸引,而兩人所具有的是近乎相反的魅力。渥美清將小人物刻畫的細致入微,他是天生的喜劇演員。
渥美清1991年被查出患有肝癌。可他直到去世之前都對所有人隱瞞,只有自己的家人的知道自己的病情。他說過,即使自己不想演社會也會推動著他去演,這不是他所能決定的。 作為一名在日本享有盛名的演員渥美清選擇低調的離開,他告訴家人,火化后再通知他人,只在家庭舉行小型葬禮,不接受任何人吊唁,不接受任何香火紙錢。最后埋葬在無人問津的小角落里。因為他希望自己的形象在人們心中永遠是笑著的。可是日本人又怎能忘記這樣一位偉人?在渥美清去世后,松竹公司舉行了悼念會。全國各地趕來悼唁的人達幾萬人。每年都會有很多寅次郎的影迷經多方周折,找到渥美清位于新宿的墓地獻上一束鮮花。渥美清于80年代獲紫勛授帶,去世后追贈國民榮譽獎。
第三篇 聊聊柴又的美食
出了東京葛飾柴又的車站就會看到阿寅的塑像,他走向車站,臉扭過去,深情的望著送行的妹妹櫻花。可以說是影片很好的詮釋了。人們還為寅次郎建造了一座博物館,同時包括山田洋次的博物館。管中很好地保留了阿寅家的飯團店即寅屋的拍攝場景。
有幸去東京,一定要去柴又啊!東京的葛飾柴又其實就是東京的郊區啊,相當于北京五環之外吧!葛飾柴又帝釋天參拜大道,有很多賣食品的店鋪。其中一家是有250年歷史的高木屋老店。這家店鋪與寅次郎家一樣,也是買糕團的。這種糕團是用艾草和糯米混合而制成,再抹上紅豆醬。據說是混合著青草和泥土的芬芳的。250年的老店呀。我想日本人真的是把匠人精神很好的詮釋出來。還有100多年的鰻魚店。日本人是真的喜歡鰻魚飯呀。山田洋次也是喜歡鰻魚飯的,而且每次都要吐槽鰻魚飯太貴,在他近期的電影系列家族之苦之中,就多次出現了鰻魚飯。鰻魚飯的最大特點就是貴。柴油的鰻魚飯老店一碗鰻魚飯需要2800日元。折合人民幣160多塊。日本人是不經常吃鰻魚飯的,在寅次郎的故事之中,阿寅唯一一次吃到一份是在去沖繩島之后,三天三夜沒吃飯,嬸嬸給他買了一碗鰻魚飯。還有阿寅常去的那家烤雞肉串店。,據說味道非常不錯。當然還有其他很多的食品店,這里就不再詳說了,包括什么天婦羅老店,還有叉燒面店,歷史都很悠久,有幸的話,一定要嘗一嘗。
第四篇 從寅次郎的故事看歲月流轉、時代變遷
寅次郎的故事是屬于昭和時代的。看過它的人們一定會為其中的。角色質樸純真,浪漫熱情所打動。被其中的煙火氣所感染,有一種家的感覺。28年間,劇中的演員從年輕到中年,再到慢慢衰老的過程都被電影如實地記錄了下來。在觀看的過程中,時間是慢慢流淌的,驚異地發現這個慢慢的過程我們是感受不到,也感受不到變化,當你看完最后一集再回頭看第一集,你會發現時間真是一個小偷啊,他真的悄悄走過了。
電影也在不斷地變幻著不同的創意,從開始的寅次郎被別人甩,再到后來阿銀不愿接受別人的求愛。影片開頭漸漸地固定為以阿銀夢境開始。開頭固定以默片式搞笑,歡送阿寅回家。再到后來寅次郎中年之后談戀愛的戲份就慢慢減少,而轉為外甥滿男的視角開展。
時代的變遷也在影片的不斷拍攝之中,被很好的體現出來,從60年代末的黑白電視,到70年代的彩色電視,再到80年代初的家庭式電腦出現。再到90年代的手機出現。都被很好地記錄了出來。新干線的開通代替了原有蒸汽式列車。列車旁的熱咖啡售賣機。以及那些形形色色的廣告。可口可樂,麥當勞,宅急送,彪馬,,。
結語:這部電影讓幾代人傾注了很多的感情,我覺得寅次郎的精神是不會消失的,在各個時代都會出現寅次郎式的人物。
這兩天,“東方電影”頻道每天都要放一部日本故事片《男人難當·寅次郎的故事》,弄得我天天追看,這套馬拉松片子曾申報過吉尼斯世界記錄,下周可能還要繼續放下去,唉,真讓人欲罷不能。 山田洋次導演的這套電影,從1969年8月開始,至1995年12月為止,一共演繹了48部,通常都在盂蘭盆節和元旦時每年上映兩部,深受日本觀眾喜愛。我上大學時第一次看到這套電影中的一部,是在電影院里看的,也一下就喜歡上了。20多年里,電視里經常會播出這套電影,可能是都翻譯過來了,我斷斷續續看了不少,不過還沒看齊過。有了DVD后,我夢想過能淘到全套的“寅次郎”,但至今還未找到過。今天在網上查到竟有不少和我一樣的寅次郎迷,還有個“《寅次郎的故事》社區” ,總訪問量已有270多萬人次,那些盜版商真是對市場太不敏感了。 “我生長在東京的葛飾柴又,是帝釋天的水把我養大,姓車,名寅次郎,人們都叫我瘋瘋顛顛的阿寅。”第一次看,我就記住了這個開場白。48部片子,情節其實大同小異,每集里阿寅都要離家出走,又會突然回到柴又的魚丸店,辦一些溫暖人心的好事,鬧一些哭笑不得的笑話,和隔壁的廠長吵架,讓妹妹落淚,每集里阿寅都會邂逅一位美女,但永遠不會有結果,寺院的鐘聲總會在暮色中敲響,而柴又的老方丈見人會說:“上帝保佑你”。 人情味、生活氣息、美麗的風景、鄉愁、禪意……山田洋次真是個偉大的導演,渥美清和蓓賞千慧子也是我最喜歡的日本演員。阿寅是個平凡的小人物,但依稀又有點羅漢或菩薩的影子。山田洋次參禪不露痕跡,其實他也露了太多痕跡,但羅漢和菩薩缺點就是那么多,有什么辦法。禪意的生活,在這個日本導演手中活靈活現,而我卻從未在中國電影里看到過如此精彩的演繹。唉,今天的中國人,還有多少人知道“盂蘭盆節”?上大學時喜歡的山田洋次的另一部影片,是高倉健和蓓賞千慧子主演的《遠山的呼喚》,去年淘到DVD,給趙川看后把他鎮住了。日本現在是拍不出這樣大氣的“現實主義”片子了。去年的東京電影節上,山田洋次攜《黃昏清兵衛》受到最高禮遇。但《黃昏清兵衛》精致得有點無奈,就像它的名字,山田試圖守衛的精神在21世紀顯得落寞和不合時宜,已沒有了上世紀80年代《遠山的呼喚》、《寅次郎的故事》里那種鮮活和生機。電視機前,再次聽見《寅次郎的故事》里那明媚的主題音樂,不禁讓人平添惆悵。
扮演寅次郎的渥美清長得和我的一個姑父很像,腔調也很像。姑父姓顧,一生并無所成,但為人風趣幽默,從小我和妹妹就喜歡聽他講笑話。我爸和我媽當年是姑父介紹認識的,我媽死時,我敬的挽聯是“落葉盡隨溪雨去,只留秋色滿空山”。其實這是我忘了從哪看來的一句古詩,媽名字叫“靜秋”,臨去之時,也正是下了一場暴雨。她第一次動癌癥手術時,我讀給她聽這句詩,她就很喜歡。后來有一次我陪她在同濟校園里晨練,媽突然對我說:“看著秋天樹葉落下,我開始明白人的生命也像這樹葉,到時就會落下,而春天又會長出新的嫩葉。” 不少人認為我用這句詩作挽聯根本不對仗,但是姑父卻非常欣賞,認為我有點佛性。后來他心肌梗塞住院時,我和妹妹去看他,見他在看佛經,他謙虛地說還不大懂,但認為“這是真有道理的”。第二次心肌梗塞發作時他沒被救過來,據說他最后的遺言是對載他去醫院搶救的出租車司機說:“你別管紅綠燈了,我都快死了……” 黃梅天還沒到,上海的天氣雖已悶熱,但還不算酷暑,在家拉上窗簾看電影,特別悠閑安靜。電影讓我歡笑,讓我回憶,也讓我領悟。 錄一首唐末詩僧齊已的《寄顧蟾處士》,轉贈我非常喜歡的寅次郎兄: 久聞為客過蒼梧,休說攜家歸鏡湖。山水顛狂應盡在,鬢毛凋落免貧無?和僧搶入云中峭,帶鶴驅成澗底孤。春醉醒來有馀興,因人乞與武陵圖。
日式小人物的生活,因為真實所以可愛。畫面展開,一股鄉土氣息迎面撲來,難免喚起舊日一些回憶。系列第一部,渥美清飾演的這個阿寅還真是讓人印象深刻。倍賞千惠子女神范十足!
世界最長的系列電影,全長48部,1969年-1995年,松竹映畫出品。記錄了日本國社會和文化的發展變遷,飲食、衣著、建筑、宗教、民間習俗與慶典。“我生長在東京的葛飾柴又,是帝釋天的水把我養大,姓車,名寅次郎,人們都叫我瘋瘋癲癲的阿寅” 四方臉、小眼睛的寅次郎,形象出眾的讓人過目難忘,渥美清不愧是日本人心目中的喜神。善良單純、豪放直率、追求愛情,又窮困潦倒、一事無成、脾氣暴躁。第一集,吾妹出嫁記。
第一部故事類似于小津電影,都是以女性出嫁為主線,不過山田洋次更接地氣,喜劇成分占主導,當然也和渥美清的出色表演分不開,除了庶民喜劇的標簽外,本片最大的亮點是室內戲的調度上,有限的空間內利用多人做出很漂亮的結構,也能看出山田洋次的巧思了。
40年后山田洋次還拍了部叫《弟弟》的電影 感覺是他換了種方式又詮釋了一遍寅次郎的故事 只是這次僅僅用了一集 就講完了他的一生
三俗喜劇,若不是三俗怎能如此受歡迎呢……山田洋次拍到《弟弟》真沒什么長進。渥美清的肢體語言好豐富,好喜感。笠智眾的醬油打得也好喜感。
2B青年歡樂多,又鬧又傻,但好溫暖啊!
像看了3集東京版《老娘舅》 聒噪和浮夸的嬉笑怒罵之下 是超越時代的質樸人情味 大概就是庶民喜劇的魅力所在吧 / SIFF第8場
盛開的櫻花使我想起了故鄉………開頭音樂起來,加上阿寅的獨白就能讓人落淚。失戀時好難過,瘋癲時很快樂,偶爾討喜,經常犯錯。人情冷暖漂泊不斷,嘻鬧風塵化作苦澀笑顏,卻又擔心青年的未來道遠獨孤。 “盛開的櫻花使我想起了故鄉”,這不正是那歌兒里唱的“我多想回到故鄉,再回到她的身旁……”嗎?望鄉情最深,游子多淚痕。或許,正因共同生活在這平凡的世界,才有了這許多相似感觸。
那個年代的東京下町風情,和現在的日本真不一樣。想把系列48部看完是不是不能完成的任務?!
“較之小津對中產階級題材的偏愛,山田洋次更多地把視線投向社會中的邊緣和底層人群。”……可更多視線就代表立場轉移嗎?未必!一開場導演就通過寅次郎的兩個“小動作”作性格定調:一把抄起就要進洞的高爾夫球、旁若無人擦身而過耳鬢廝磨的戀人。反映此公:樂觀熱情卻又總愛誤人好事!后續情節證明果然如此。先看妹妹的相親。假如山田是要站在底層立場溫諷中產嫌貧,他會讓哥哥的餐桌禮儀比較得體,可得體未換來好感親近,屢遭針對嫌棄于是婚事告吹。實際劇情剛好相反,讓觀眾感到越界出格甚至無禮的反而是寅次郎(當然要以喜劇風格去平衡)!再看男主自己的愛情線。原以為與主持女兒冬子情投意合,誰曾想人家只把他當作徐志勝,且那未婚夫無論身份背景還是身材儀表都非常的都會白領俊男感。導演在暗示真正的問題并非階層偏見而在于你自個的性格長相!
可以說是下料非常重的人物喜劇片了,又或者是丑角片,當然酸甜苦辣味道夠勁,就像是潑水節一樣,渾身的爽快,是充分調動感官的另一種電影,所以也證明可以一拍再拍的不停拍下去。渥美清令這個角色躍然紙上,注入了靈魂。電影雖無法面面俱到的呈現影片的優點,但也有不去遮掩的誠實,就像寅次郎一樣,很真實的存在。
最偉大系列電影的開始。傳統日本家庭劇的模式下突然幾個超級無厘頭臺詞一閃而過。20年后再看到以前的相親第一句話竟然是。你是不是還那么傻啊。重情重義的寅次郎長輩眼里冥頑不化的寅次郎一事無成吊兒郎當的寅次郎居然也是個會哭會失戀會替別人著想的寅次郎。笠智眾志村橋以及年輕美麗的倍賞千恵子。
第一部就高開高走,奠定了本系列悲喜劇的基本格調,渥美清過于突出,倍賞千惠子都淪為陪襯,真是不簡單吶
山田洋次畢竟只是個一流導演,一年又一年的嘮叨著那些下層人物生活中的瑣事,偶爾感發一下都市人行走中的孤獨
1. 小吃驚,1969年拍攝的。2. 動不動就離家出走可是這系列劇的一個必然情節?3. 真實不做作,本身就是藝術的重要力量和生命力來源。4.化妝有些粗糙,女演員的粉白過了自身肌膚,浮在表面。
Siff第三天,影城1廳,50周年4k修復版,8.4分。1,將電影拍成如生活般笑中帶淚,如日月般星移斗轉,這可能是電影所能到達的最高境界之一了。片頭記錄式的黑白影像仿佛模糊了生活與電影的邊界2,阿博對小櫻的告白(告別),是最讓人感動的段落3,終于明白渥美清在日本男演員中具有如此崇高地位的原因了4,大家一起觀賞大熒幕的歡笑(和淚水),是影院存在的真正意義
所以松竹是打算今年把前四十九部全4K修好嗎
從頭看寅次郎,第一集未有往後的好看,但依然人情味濃郁真摯。從前就寫過山田洋次的《弟弟》是懷念渥美清,再看這第一集,婚宴的場面不又變奏地在《弟弟》重現了嗎?那種真與不矯飾,現在的導演真拍不來
打落牙齒肚里吞的浪子寅次郎~渥美清演得好極了,這樣的電影中國可能拍得比較少,人情味太足了。
隨著風四處漂泊,居無定所,旅行箱中裝著的要賣的便宜貨,就是下一餐的飯票。在錯誤的時間回家,說出錯誤的話,和家人鄰居打打鬧鬧,讓美麗的妹妹經常落淚,悔恨不已的再次離家出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