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空]播放記錄
視頻
HF劇場版第二部對櫻的心理描寫和行為處理的很好,但是對伊莉雅戲份的刪減和修改會造成隱患。士郎的主動換回了伊莉雅的主動才有了伊莉雅救士郎的“春天歸來”結局,電影表現得更像是伊莉雅單方面主動跑來示好。
衛宮切嗣為了當正義的伙伴,拯救無關的多數人,拋棄了自己的家人(雖然另有隱情,但愛因茲貝倫家族誤導了伊莉雅)。故而,伊莉雅對衛宮切嗣抱有復雜的感情。衛宮士郎成了衛宮切嗣的養子,還繼承了切嗣正義伙伴的理想。于是伊莉雅把這份復雜的感情也轉移到了士郎身上。士郎在伊莉雅的相處中融化伊莉雅的心,士郎在關鍵時候的抉擇讓伊莉雅感動,這才有了“春天歸來”結局伊莉雅救士郎的行動。
但是,電影里士郎跟伊莉雅的互動刪的很嚴重,電影留存的部分也改的很有問題。對比原作可以感受到,原作的士郎的積極主動和關鍵時刻的抉擇影響了伊莉雅;而電影則表現的像是士郎自顧自的哀傷,士郎的主動感被削減了,表現的像是伊莉雅單方面來跟士郎示好的感覺。
現在看不出什么,等第三部如果出春天歸來結局就會因為缺乏鋪墊而產生違和感。所以等第三部看問題會不會發作,制作組如何巧妙地解決問題。
一個補救方法,是電影版走伊莉雅沒來救士郎的“櫻之夢”路線;BD補完士郎和伊利亞的戲份,附上“春天歸來”結局。
可以說《fate stay night》里一半都是這個男人的故事,作為一款AVG(文字冒險游戲)究其根本還是一個“ boy meets girl ”的故事。
玩過原作的都知道,只有通關fate線,才能解鎖ubw線,通關ubw線,繼而解鎖hf線。
而fate線,ubw線,hf線亦是層層遞進的。
fate線的士郎是略顯平庸的(士郎淪為saber的背景板)
ubw線的士郎形象才漸趨完善(他有過怎樣的經歷,他是個怎樣的人,他的理想于自己而言有多么重要!)
而HF線中,士郎放棄了ubw里貫穿始終的“理想”,選擇了櫻!!!
簡單總結就是:
fate線自我實現,士郎成為saber的劍鞘,與saber走完圣杯戰爭。
ubw線自我認同,士郎和未來的自己紅A對決,讓紅A認同自己最初的理想。
hf線自我超越,士郎為了櫻,放棄了(堅持至今甚至視為比自己生命還重要的)“正義的伙伴”,為自己而活!
三線中,HF線里的士郎是最強的,同時圣杯戰爭也是最慘烈的。同樣HF揭開了櫻真正的神秘面紗(前面兩線,她劇情一半就沒了)
該線中,移植了紅A手臂,導致每次動用都會回歸本源,士郎本源是劍,即萬劍穿心。移植紅A的手臂后以“每投影一次精神便會被英靈的手臂吞噬”為代價(超乎一般的痛),可以使用紅A程度的投影魔術。但是由于“世界相差太大”而無法使用固有結界UBW(所以HF的士郎沒有劍詠)。由于此時的衛宮士郎已經不堅持“正義的伙伴”這條路,心像世界已經改變,故無法導出和使用“無限劍制”因此在使用紅A手臂時會被UBW反噬,最后被侵蝕而死。
士郎在HF幾條分支線戰績:投影出“射殺百頭”絕技,將黑Berserker擊殺。按照凜提供的遠坂家傳的的設計圖投影出第二魔法使魔導元帥澤爾里奇的第二魔法限定禮裝“寶石劍澤爾里奇”。在黑Saber戰的選擇支線中,以鶴翼三連絕技(干將莫邪)壓制并正面擊敗黑Saber(單挑)。投影Rule Breaker切斷了櫻與安哥拉曼紐的契約,在黑圣杯前與言峰綺禮大戰,因身體刃化和言峰綺禮被黑泥侵蝕的緣故獲勝,最終以自滅為代價投影了誓約勝利之劍轟碎了大圣杯法陣。
縱觀三線,HF線的士郎相比其他兩線更加有血有肉,形象趨于飽滿,更像一個正常的個“人”,為櫻而戰,為櫻而活,為自己而活!!!
附上某知友的看法,我很喜歡他的觀點。
(蘑菇在UBW盡力詮釋理想之后,在HF線一百八十度大轉彎,放棄了所謂理想是想表達什么呢? 我想他應該是想說: 不管理想如何遠大,如何光彩奪目,如何令人心醉。 在追求理想的路上,無論如何都不要放棄作為人該有的幸福。因為這才是人該有的樣子!)
補充下:士郎起源是劍,而體內埋有圣遺物阿瓦隆(saber Ex的劍鞘),在Saber被召喚時被激活,開始擁有不死體質。 阿瓦隆修復身體的方式為,先將人體組織轉化為劍,然后將劍修復,因此阿瓦隆生效時,身體硬度也會瞬間提升。所以到最后,即為萬劍穿心。
(二更:
幾個月前寫的影評,不時還有人點贊,感謝大家支持。
目前來說國內沒有正規渠道可以看,要等日本發售正版BD之后,我們才有機會看,畢竟國內沒有引進,估計要到四五月左右,
屆時也是真正的春之歌!!!
三更:
最近不時有人點贊,我就料到春之歌已經來了。
看完電影,特效足夠誠意,可是總感覺少了點什么,不是太燃,至少本可以很熱血的。
回歸電影本身,橫向對比UBW電影確實夠看,但是縱向對比UBW的tv版,就有些相形見拙。(UBW的tv版劇情特效足夠誠意,強推)
HF線有很多故事可以講,三部劇場版,六個小時左右,講完其實是不太夠的,總歸會遺漏細節。期待能出tv版,把這個故事完完全全呈現給觀眾。
三部劇場版都有同樣的問題,劇情節奏過于拖拉,很多重點劇情由于電影時長問題都被一筆帶過,給人云里霧里的感覺,如果沒有提前做功課,可能會看的一臉懵……
總得來說,hf劇場版三部曲落下帷幕,回歸故事本身還是很精彩的,但是三部劇場版卻并沒有講好這個故事。
我大一就在等天之杯,大二等迷途之蝶,如今大四已經實習終于等到了春之歌。或許當初過于中二,被ubw里的士郎所折服,即使是錯誤的投影魔術,每天都會練習,即使面對未來自己的對峙,英靈實力天花板金閃閃的單挑,他都未曾退步。(大戰即將開始,士郎低吟: Trace on…….)
三線各有各的精彩之處,就如同三位女主一樣,并沒有高低之分。
這應該也是這篇影評的最后一更,當然也感謝所有小伙伴們的點贊和收藏QAQ)
最后的最后分享幾張壁紙
動畫很好看,孩子很喜歡。雖然須藤還是不會做對話分鏡,每個人物中遠景的鏡頭看起來都很傻,沒玩過原作的人估計根本不知道結局在說什么,但確實粉絲福利拉滿,月味兒十足,填充了大量游戲里沒機會或沒想到要體現的細節,整體基調比游戲明朗很多,看得很愉快。
但是本篇影評的主題并不是這個電影本身怎么樣(雖然不可避免地會有一些劇透但2020年了還有人不知道HF的結局嗎),而是與觀看本片伴生的一系列奇妙體驗。想看正經影評的在這里就可以關掉了,本文和動畫本身的質量基本沒啥關系。
HF在臺灣是8月15號上線,當時沒想到能看上,結果時間拼拼湊湊竟然還成了,在臺北隔離14天之后又在新竹家里自主觀察了7天,在成為法定健康人的第二天去看了新竹最后一場HF。為了做二次元,前一天晚上熬夜把拖了一個月的論文搞了出來,人都要昏迷了,差點想說第二天醒不過來就算了,結果昏睡六小時自動醒來,我就是最強二次元。
去之前上網查院線時間和價格,新竹最后一場HF要480臺幣,一看信條才360臺幣,當時氣得渾身發抖,大熱天全身冷汗手腳冰涼,這個社會還能不能好了,我們肥宅什么時候才能站起來。本來還想體驗一下臺灣線上購票,結果一看線上買還比線下買原價高20塊手續費,臺灣這個電子商務能發展得起來嗎。
結果大中午的坐車去城里看電影(新竹公交線路突出一個三不沾,到幾個大的購物中心都要走好遠,開車3.3公里的路公交等十五分鐘坐半小時兩頭還得走1.5公里),到百貨大樓一看11點才開門,俺尋思這電影11點都開場了咋回事呢,繞大樓走了大半圈找到一個很隱蔽的小門,進去一看電梯樓層標示牌寫著1 2 3 4 5 6 7 8 9 8,電梯按鈕只到8樓,我一看谷歌地圖這電影院不是在他媽10樓嗎,是不是有點問題。(剛才想找找網上有沒有這個鬼電梯的圖片,結果看到有人問為什么這棟樓電梯里掛著風鈴外面還有八卦鐘,答案是原來是廢棄新竹省立醫院,很有幫助)
經過一番努力總算到達電影院了,買票的時候柜員就露出比較微妙的表情,提醒我這個是4DX電影。原來電影票這么貴并不是因為我被抽了肥宅稅,而是因為最新最先進的高科技技術,溫柔的世界。我之前沒看過4D電影,不過也頗聽說了一些惡評,但我們二次元沒在怕的,還是毫不猶豫購買了電影票。
進場一看就微妙了,全廳就我一個人。想想畢竟是工作日中午快下線的黃色游戲改編的凍鰻電影,也是情有可原。買票的時候柜員還提醒我要戴口罩,現在也可以堂而皇之地摘掉了,還不錯。
對原作劇情有了解的人大概都知道,HF第三部這個劇情有一大半都是動作戲,不夸張地說兩個小時的電影有一個半小時都在打,我在等電影開始放的期間里也做好了花錢包場挨揍的準備。
結果還是被4D技術戰勝了。
前10分鐘還是比較風平浪靜的,都是一些文戲(臟硯的超3D蟲群在大屏幕上看起來非常離奇),最多也就有一點視角傾斜。結果黑櫻一出場就天色大變,不過好在只是小打小鬧,只有椅子前后劇烈搖晃和脖子后頭不知為何噴出的兩股小風來體現這個運動感。現在想想還可以接受,就是當時心理上覺得非常緊張,讓我想起大學時代坐人自行車后座一轉彎被甩出去的心理創傷,搞得一直在摸索椅子附近有沒有安全帶。
后面就樂了,麻婆開車帶士郎去愛因茲貝倫城堡偷家把伊莉雅摸出來,士郎被麻婆一腳踹進窗戶里,我背后當即挨了一腳重踹,還被滋了一臉水,可能是為了表示碎玻璃的一個意思。我一想到后面在鐘乳石巖洞里大決戰,當場就按下了椅子上的water off。這個設計還挺人性化,不過一想到片頭警告說這個水可能會造成貴重物品損害和妝容發型崩壞,不知有多少血與淚在其中,有這個按鈕也就不足為奇了。但其實到后面還是搞得頭發濕濕的,你前座的按鈕管不了后座噴水呲到你,也是殃及池魚。
然后麻婆和士郎分線了,麻婆打哈桑,我可終于體會到了八極拳有多頂。麻婆每一拳都打在我身上,哈桑每一刀都從背后刺我,我感覺就像被兩個黑色高級中年人四手聯彈暴打。但同時也可以感受到這個八極拳確實是比小飛刀給勁得多,也不得不說是一種匠人精神了。哈桑被黑鍵釘在墻上的時候我背后也彈出兩個凸起,心理上有點耶穌了。麻婆把臟硯按在房頂物理凈化那段還挺好看的,不愧是HF線真女主,很靚。
士郎這邊是著名的一劍七殺橋段,開UBW的時候在沙漠里奔跑,土很大,大屏幕前面就噴出兩陣白煙來模擬這個氣氛。問題是這個白煙非常濃厚,竟然會擋字幕,等到散開一點之后又會在白煙上出現光線折射的字幕,形成一種雙重字幕的奇妙效果。士郎投影出射殺百頭之后來了個起碼五圈的大回旋斬,椅子恨不得也給你連轉五圈,是本片中最他媽暈的一個鏡頭之一。我是不暈車不暈機不暈船不暈過山車不暈3D的半規管失效體質,這輩子只對奧伯拉丁低過頭,這里也覺得快給晃吐了,不知道之前有多少人在電影院當場嘔吐。
有一說一背影男還是帥,我又能愛了。
亂用UBW的后遺癥就是劍骨頭從士郎身體里冒出來,這個4D特效做得太行了,士郎身上冒幾劍我背后挨幾刀,被椅子無呼吸連打,劍在他心痛在我身,整出三刀六洞的感覺了。
之后就比較普通地展開一些戰前會議,麻婆被掏心的時候背后突然給我一下這種甚至都快習慣了,甚至還暗笑周瑜無謀,諸葛亮少智。
結果就被伊莉雅帶士郎看記錄那段驚了。
這段劇情的畫面補完做得蠻有想法的,不過我的注意力有一半集中在瑪奇里登陸日本海岸鏡頭時傳來的奇怪海藻味。雖然能夠從理性上接受是想模擬海風,但實際聞起來就像你冷凍室里的海鮮因為冰箱門沒關好而集體解凍的產物,后調還有一股奇怪的陳舊竹席味兒。這個謎之香氛后面還出現了好幾回,不過和海都沒什么關系,什么在巖洞里也用這個香氛,我只能懷疑臟硯也是一種海藻。
投影完寶石劍就去打黑櫻啦,伊莉雅摸頭殺屬實撼動我心。為什么在最該有4D的地方沒有4D,我為什么就不能被伊莉雅摸頭,技術什么時候才能真正以人本為核心理念?肥宅,憤怒了!
從進入巖洞開始我就做好了被連打半小時的準備,現實也不出我所料。從和黑呆接戰開始就一直在不停地晃不停地轉不停地吹風不停地被打,遠坂姐妹那邊站樁輸出還好,敏捷型的Rider真是給我轉吐了。加上這段作畫本來就很勁,現在你問我怎么打的我回憶起來只有腦內大量的色塊和線條和劇烈的眩暈感……士郎一開劍骨頭我又被打一頓,密集打擊不可取。
后面的嘴炮劇情沒怎么做4D,雖然有些作畫豚又要說都是正反打,我是沒什么意見就是了,姐妹貼貼蠻好看的。直到麻婆出場我就知道干了,軍體拳格斗雖然畫得有點傻,實際打起來可比什么光炮對沖勁多了,你一拳我一拳,真是拳拳到肉,我又由衷感到八極拳真是太強大啦,身心都服了,我宣布麻婆才是本作最強戰力。
最后大圣杯崩壞部分倒沒有想象中那么暈,這個椅子好像在模擬前后晃動上特別頂,地震這種主要是上下晃動的畫面沒有什么用武之地,也不知是幸或不幸。天之杯伊莉雅超還原CG,肥宅落淚。最后結局還有一般通過橙子,不錯哦。
總體來說一個人包場被打的體驗還是很特別的,但是并不向任何人推薦這個體驗就是了。觀看本片時我的腦子里就一直縈繞著“我中彈啦!我中彈啦!臥槽我血流滿地啊!狗日的是自己人!快停火!傻逼是友軍!”誰打誰最后都是誰打我,除了saber和我沒有人受傷的世界完成了。不打的時候也是什么動作都給你搖椅子,麻婆扛起伊莉雅的鏡頭也給你一個晃動,不知道是要代入誰的視角。
希望4D技術廠家能認識到我們有些人看電影只想在屏幕外面靜靜喝可樂體會二次元的美好,而不是走進二次元被所有人暴打120分鐘。如果真的要騙肥宅的錢,希望能夠做出一些除了被打之外的觸覺體驗。哦士郎被打我被打,士郎和櫻和伊莉雅貼貼怎么沒我事呢?光看賊挨揍沒看賊吃肉,這都什么事啊。
電影本身還是很好看的,月球人必看。我想大陸大概也不會引進4D版吧,祝大家寧靜地觀影愉快。
今天《命運之夜——天之杯Ⅲ:春之歌》終于在國內 B 站上線了。21 年網上出資源時其實沒太看得進去,其實大學的時候看 FZ 和玩游戲時會覺得麻婆就是個單純被加進來攪動劇情的角色,這次重看卻聽明白了他的神神叨叨,理解了他的動機和立場。
Saber 和 Rider 的打戲真是上乘之作,飛碟桌好看的打戲每年都有,但 Rider 的打戲一直不多。游戲里 Rider 在 Fate 和 UBW 路線里是一個一出場就死的陰暗角色,HF 線路終于給了她發揮空間,從劇場版前兩部一直躲在暗處傍觀,只在關鍵時刻出手救人,到最后一部決定不讓櫻重蹈覆轍。到了對戰 Saber 時,Rider 摘下自己的眼罩,手上的鐵索在戰斗中也變成了發光的寶具,這個陰暗角色的氣場一下變得清澈正直。配樂和畫面不斷給人驚喜,而到了釋放寶具時聲優的轉變更是出色,Rider 的聲線從原先的低沉柔弱變得高昂,“Bellerophon”被喊出時,仿佛陽光劃破烏云,決定了戰斗的結果。
這次看到最后凜和櫻牽手走在街上、以及凜在賞櫻花時問櫻是否幸福時,似乎明白了角色們的心境,可能因為本人距離上次看長大了兩歲?也稍能理解 Aimer 最后的歌詞。對櫻這樣的悲劇人物而言,光是保持日常生活的平靜已經是竭盡全力了,固然她羨慕永遠是一手好牌的姐姐,表達過不滿也抗爭過,但最終和命運達成了某種和解。其實我一直覺得在 UBW 中和士郎走在一起的凜并不喜歡士郎,在她眼里發光的是那個襯托出她更加華麗和強大的 Archer,和士郎的打情罵俏對凜來說不過是成長路上的一些調味,UBW 中的愛情最終會讓他們變成更加獨立自主也更加尊重對方的兩人。而 HF 中櫻渴望的并不是士郎作為一個潛在英靈的強大,她真正在意的是和士郎一起上學、做飯、閑聊的那些柴米油鹽,最終士郎失去肉體,寄宿在人偶上,仿佛也是在說這段愛情中更重要的是兩人的靈魂。(吐槽一下櫻見到橙子也就舉個躬?人家給你男朋友重新造了個肉體你不得給她買包煙?手動狗頭)其實不管 UBW 中的郎才女貌還是 HF 中的平淡是真都是不同的選擇,當然 Fate 中的沒頭沒腦轟轟烈烈也有不同的滋味。我還記得以前玩 FHA 的時候有個情節是士郎帶著櫻去愛因茲貝倫城堡,在那里櫻換上了禮服,不知怎么得對這副畫面印象很深,在最后貼一下。
時隔兩年,終于將HF線的最后一塊拼圖完成了,櫻的故事在我的心中落幕,Fate也終是在我的青春里暫告一段落。借由此文,正式向《Fate》系列暫別。
剛開始追Fate的時候,還是在初中。學校是異地辦學、半封閉式管理,那個時候我與同學們都是來自同一個地方,同樣遠離家鄉,半個月放一次假,有大周小周。一群遠離父母的孩子周末不能出門,不能回家,于是借用教室的電腦看視頻成了我們那個時候樂此不疲的事兒。《Fate》系列、《黑子的籃球》、《閃電俠》第一季、《奔跑吧兄弟》等等,什么都看,大家喜好不同,所以想要看自己喜歡的內容,周六就必須早早到達教室占領遙控器(我們是電視電腦一體機的那種)。我印象很深刻,當那個下午,我走進教室時,屏幕上正播放著《Fate/Zero》Saber一身西服開摩托疾馳的畫面,也許是她颯爽的身姿,也許是她英氣與秀美并存的臉龐,我被吸引住了。后來,花了幾個星期的時間,將Zero和stay night追完,了解了這個故事。不得’不說,各國神話之類的故事,以及其二創改編,加上一些悲情色彩,很符合當時年少時中二病的心態,是“為賦新詞強說愁”在觀影偏好上的真實映射。但我也真心感謝那段時光,如果不是這部動漫,我也許不會對歷史,以及各國的傳統風俗文化產生比較強的興趣,盡管現在回想起來那個時候自己的一些想法有些好笑,可歡樂是真實的。現在大’學畢業正式步入社會的我,仍然喜歡《Fate》,雖然好像是“熱戀過去步入平淡時刻”,但提到《Fate》依舊會發自內心有所觸動,好似“老友久別,再見乍歡”。
《春之歌》第三部交代了大圣杯被制造出的根本原因——“超脫世界”,亦或者說“到達根源”,而實現這一目標的必要手段就是將人的一切“罪惡”剝離,讓人回歸到“至善”的狀態。在基督教神話中,只有上帝才是“至善至美”,如果想要達到“理想鄉”,只能以“超越人類的形態,全新的存在形式”,即神的姿態。
那么被“剝離”的罪惡應該如何處理呢?這份罪惡并非被消解,而是被集中轉移至一個新的載體,在圣杯戰爭系統中,以第八職階Avenger的形式顯現。本篇的核心矛盾出現,“罪惡”被視為一個被抽象出來的,獨立且客觀存在的客體,那么這個客體的“存在”是否應當存在?這個問題還可以這樣問,“罪惡”作為一個獨立且客觀存在的客體,它是否應當被消滅?衛宮士郎和言峰綺禮在大圣杯前的戰斗正是基于此展開,他們各自代表了相互對立的兩個陣營。士郎所代表的陣營認為,“罪惡”被剝離并成為一個獨立的、具體的、物質性客觀存在,應當被消滅,他否認這一客觀存在擁有獨立意識,載體(肉體)和內容(精神)具有一致性。綺禮則處于相反的立場,他所代表的陣營認為,這一客觀存在既然已經成為了一個獨立的、有生命力的個體,載體(肉體)和內容(精神)不再具有一致性,因此不應當被消滅。進一步概括梳理,可以發現二者之間的矛盾其實是就是哲學一元論和二元論的對立。
瑣羅亞斯德教的神學觀點“善惡二元論”認為,世界有兩個本原——“善”與“惡”,兩大本原從最初就開始彼此爭斗,滅惡存善是一直是斗爭的主題。但究竟什么是“善”,什么是“惡”呢,這個問題在哲學上爭論了數千年也沒有定論。每個人對善惡的認識不同,定義也有所差異,善惡存在共性,這建立在我們大多數人普遍性的價值取向和價值判斷之上。價值取向和價值判斷并非一個靜態的標準,而是一個動態的過程,處于各種變化之中。所以我們有的時候對于同一件事情的態度,在不同情境下會有所轉變。將這一點帶入看,士郎和綺禮的情感及觀點自然就明了了。
電影當中還有一個細節,櫻原本的服裝是由罪惡的力量交織而成,士郎的“懲罰”可以理解為外部世界的諒解和懲罰,將櫻變回了本來的樣子,而后來罪惡的力量再度變為她的服飾,卻沒有侵蝕她,我認為可以視作櫻對自己過去的和解,接納不完美甚至有些“討厭”的自己。
大圣杯最終破滅,剝離“罪惡”的奇跡是一個偽命題。人本身就是復雜多變的,而人的生命正因為如此才顯得獨特。櫻同自己和解走向了春天,有了新的希望,凜問櫻:“幸福嗎?”櫻回以甜甜一笑:“幸福。”無論過去有多么狼狽,無論自己之前犯下了怎樣的過錯,人都應該向前看,努力地活著,已經是一件不容易但卻幸福的事情了。
我取名標題:櫻的春天來了,我的春天落幕了。因為我的生命已經進入繽紛的夏天了呀~
一直沒看槍版,終于等到bd版了,看完以后心情復雜,印象深刻的地方很多,第一次感動是在士郎跑過紅a的身體,紅a的笑,雖然僅僅一瞬,但是卻是三線除了ubw回歸本心后對凜的正面笑以外,第一次感覺紅a笑得如此發自肺腑;第二次是saber的那聲“shirou?”,聽的人心都碎了;第三次是櫻對凜的坦白,把櫻的痛苦絕望統統壓縮到一起全部釋放出來;最后是站在小黑面前,動手前的(臨死的)猶豫,不想死的感情,害怕死的感情,讓衛宮士郎的角色徹徹底底的圓滿了,原來如此胸懷勇氣的少年也會害怕死亡,只是因為有喜歡的人,有愛的人,不舍得去死,這一切都是因為和櫻的相遇,給了一個從小便愿意為他人犧牲的人,給了一個愿意獻身抑制力,只是為了別人的人,活下去的欲望和想法。自始至終都不是櫻救了士郎還是士郎救了櫻,是他們彼此拯救了彼此,給了彼此生的意義,而我們活在這世上的無論哪一個誰又不是如此呢?或是源于幸福的家庭,或是源于友人,或是源于愛人,心中的愛總會賦予我們生的意義。也就是這一刻衛宮士郎似乎離我們沒那么遙遠了,原來衛宮士郎也是個怕死的人,是個會愛上一個女孩,愿意為了她不顧一切,舍棄理想的普通人。是了,hf本就是一個少年少女對抗宿命的故事,他們只是少年少女罷了。 最初接觸fate是14年的ubw,正是一個中二的年紀,被衛宮士郎所描繪的理想所吸引。那個時候,我有著自己的理想,有著自己最喜歡的人。那時僅僅是淡淡的了解了hf線,fate線也只是電腦上速點的過了一遍。現在想想,應該是那個時候的自己太過幸福和理想化了,在自己心中最喜歡的一定是ubw線了。直到歲月流逝,自己也放棄了自己的理想,喜歡的人也丟掉了,活的愈發麻木起來,保持著迷茫的狀態過了五年。期間斷斷續續看了hf的前兩部,感覺自己愈來能理解櫻,愈來像櫻。或者說,我們絕大多數人,本身都像櫻一樣吧,即使命運不像櫻那么悲傷,也會像櫻一樣渴望理解,也會羨慕別人,也會覺得命運如此不公,而我們在這命運面前,卻鮮能反抗一二,沒有勇氣和力量,什么都做不了,多數時候只能默默接受,在默默接受中丟掉自我。但其實,我們每個人都還擁有許多吧,只是我們本身察覺不到,又或者說我們渴望更多。自己一如既往的喜歡ubw線,但hf線已經和它頡頏上下,甚至于,相對于感動和感觸來說,hf更勝一籌。(不是不喜歡fate線,只是fate線了解不多啦,不知其貌,不予評論)就像是一場夢做了很久,我也該重拾初心,好好生活下去了。 希望大家無論何時都能像士郎一樣鼓起勇氣,在愛著身邊的人的同時,就在這里,作為自己,活著,正活著,燦爛地活著,像個普通人一樣活著,直到永遠。
劇情啥的都沒啥可說的,模板就在那,也玩不出新花樣,是好是壞我也不在乎,我只是想看大家打架。
但是這打戲……飛碟社是認真的嗎?這么多年了還不會做打戲嗎?攝影上的光污染能別帶到打戲上嗎?第一部到第三部,沒一部打戲能看的,分鏡亂成麻花,光污染嚴重,導演自己看看那打戲畫面,難道不臟不亂嗎?不,事實證明,從第二部到第三部的演變告訴我們,沒有最亂,只有更亂。
求求了,下次再做劇場版,求求把打戲外包吧……
雖然既是游戲黨也是動畫黨但是因為時間太過久遠把以前的情節都忘了,所以這次觀感還是比較新的,看完以后才知道有些情節被改了,但是觀看的時候卻并不覺得不自然,可見改的還是比較成功的(細想也覺得改的挺好,除了雖然自己是HE狂魔但是反而期望最后結局是NE并且一度以為是NE,最后還是給了TE)。HF線是當時玩的時候最喜歡的一條線,這條線必須通完前兩條線、士郎在愛情與理想之間選擇了后者以后才能出現,這時他對前者的選擇才更有意味。真正打動的我地方是對于櫻內心世界的【變化】的刻畫,不管是和凜的關系也好還是和士郎的關系也好,能深刻感染我讓我共情,這一點上同當年玩游戲的時候的感觸的不一樣的,或者說更深了一層,那時更多的是為劇情所震撼,更多的是站在男主視角上去看。相比于原作,劇場版更容易“翻車”,但是這部劇場版卻沒有讓我失望,除了劇情的改編在線以外,作畫可以說非常出色,特效炫酷打戲精彩,bgm到位。
14年后,騎英之韁繩再次劃破黑暗,這一次命運被改變了。
感情線處理的非常糟糕,最后的士郎和綺禮一邊打架一邊吐出一大堆匪夷所思的道理真的讓人看著一頭霧水…但是戰斗畫面依然很棒
個人喜歡櫻之夢結局一直勝于HF結局——畢竟櫻線的主題就是罪與責,在莫大的罪孽面前,能拿自己的命換想保全的人一條命已經很值了,你還想找零頭就太不要臉了——不過這部看到最后面對凜的問題時櫻露出的笑容,嘆口氣想想算了吧不要臉就不要臉吧
必須說,現在很難看進男性向作品(難以客觀)。土狗,依舊是年輕時代開始最討厭的世界系fw男主之一。這部延續了??男性視角各種YY,妹子打架,土狗撿漏、圣父救世,獻祭妹妹…看到伊利亞赴死,不得不說,土狗不愧是你,呵
已經可以說是hf最好的改編了,唯一讓我難受的地方就是凜救櫻那段沒有放原作的bgm,其他的都接近滿分
月廚在這里!巴薩卡是真的慘!第二集被Saber砍,第三集被土狼秒。還是我R姐最好!
后半段稍有不足。前面還是很棒的伊莉雅又又又無了
櫻才不是一個僅僅擁有黑暗的經歷, 依賴他人, 在原地打轉的家伙. 而是縱然被命運所欺凌, 縱使承受著此世全部的惡, 卻依舊在冰凍的內心深處渴求溫暖, 相信著愛, 并最終借此走出黑暗, 自我救贖的少女. 她因自己的經歷自卑, 卻從沒責怪過誰, 依然保持著單純善良, 甚至幾度愿意為他人放棄生命. 她樂觀努力隱忍并沒有對這個世界絕望, 抵抗著此世全部的惡, 只為了和自己心愛的人一起去看櫻花. 她最終靠著自身意志擺脫了黑泥. 這份意志讓她超越了自我, 和過去的自己告別. 擺脫黑暗, 走向光芒, 真正的實現了自我救贖. 講真, 從沒有一個角色讓我如此動容和喜愛, 同時卻又充滿敬意.
上映了! 去看了.. 實在不喜歡櫻 感覺無法同情她... 無法get到她的點 特效很炫酷! 紅a麻麻我愛你.......
u1s1這三部劇場版觀感真的是一部不如一部。本來第三篇讓人飚淚的情節,帶走伊莉雅,姐妹大戰,四人賞櫻……這些情節在劇場版里,看著感覺心里毫無波動,是不是飛碟社覺得文戲都在原作里演過了,他們這只負責打戲?
FSN是我看過最高級的動漫 熊熊燃燒的經費營造出來的3D打斗場面極其絢麗 關于人性的探究 言峰綺禮和衛宮切嗣的思想探究 都是非常有深度。1,本來覺得櫻那么楚楚可憐想到最后要打倒她就覺得心疼 可是開篇她直接黑了我倒覺得現在下得去手了。2,每集都貢獻一場燒經費的打斗 這次是Rider和Saber,R姐開眼了太酷了 她只是為了拖住Saber兩分鐘就幾乎耗盡自己 覺得saber厲害的同時要對R姐表示尊敬 又美又颯 對她粉轉粉了!3,開場凜被打倒 伊利雅被帶走 士郎啥都做不了 我想他那時一定很無助啊 自己太弱導致所有身邊的女人都保護不了 所以為后面紅A的手做了鋪墊 滿身刀刃都一往無前 太帥了!凜和Saber的戲份不多啊有點可惜 不過作為劇版粉很滿意!妥妥的5星!
今天全部的宅們都出來了吧,夜場都能這么爆滿也是可以了…終于也算是完結了,給幾場打斗戲的特效和ost加一星
時隔十年,終于看完了。
最后是一個姐姐保護弟弟,姐姐保護妹妹的故事。姐姐賽高!
作為這一系列最后的完結篇可以說是再合適不過了吧?舞臺挨拶的轉播里櫻和呆毛的聲優十分不舍幾度落淚,這可能就是情懷的力量吧。PS:最后黑櫻爆衣的場景好評
我只做櫻一個人的正義伙伴
太糾結了我這打分。看fsn的我當然還是延續傳統,邊罵邊看。臺詞還是那么中二那么土,櫻還是那么煩,起碼翻了10回白眼??。翻得最長的白眼出現于伊莉雅替士郎去死,絕了哥,問你想不想死你又說不想死,讓伊莉雅替你去死你好意思了,你是這個系列里最惹人討厭的主角你卻不去死,可憐我可愛的伊莉雅??。但!戰斗又是那么地好看,個個百萬分鏡,每秒都是燃燒的經費,rider打saber,哇,太爽了,太強了,ex咖喱棒太香了!總體下來比第二部好不少,fan service只有一處,克制許多了。拜托了,再做一個像fz一樣的系列吧,信女愿三年葷素搭配??
不算完美,但是作為全系列收尾已經很滿意了,姐妹對決做得不錯,我永遠喜歡遠坂凜!最后一幕一人一人偶同步邁出的腳我眼淚掉下來,fsn說到底還是個boy meets girl的故事嘛。下一步快搞FHA!給我多到爆的弓凜!!!!!!
(潑冷水預警,劇透預警,半年后想國內影院觀影的建議不要看本條評論)因為有前兩部的觀影體驗,所以對第三部只是抱著善始善終的心態,然后制作組果然沒有讓我失望,質量和前兩部一樣的平庸。篇幅限制刪戲我能理解,但是幾個經典場景做的也并不算好,說實話只有凜櫻那段讓我看到真的鼻子酸,其他的包括士郎救櫻以及伊莉雅都做的算不上到位。戰斗戲,我個人真的只覺著十二試煉那段做的精彩,其他大部分都是以光污染為主,我不懂分鏡但是我覺著這部戰斗分鏡做的真的不好。當然片子也不是沒有可取之處,梶浦和aimer的音樂依然優秀,聲優們的演出依然精彩。再次,謝謝你們帶給我感動。三部劇場版下來,到最后能真正留下來的有價值的東西,也就梶浦的音樂了。有時間的話再在影評里面細聊。
從衛宮土狼到衛宮士郎到衛宮巨俠,一路走來,中二路上,感謝有你。(2004-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