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空]播放記錄
視頻
一次意外,內向的哥哥大衛(托比·馬奎爾 Tobey Maguire飾)和火辣的妹妹珍妮弗(瑞茜·威瑟斯彭 Reese Witherspoon飾)來到了一片黑白的世界:歡樂谷。這里正是大衛喜愛已久的電視劇場景:沒有彩色,人們過著沒有波瀾和驚險的平靜生活。居民的人生像極了一套既定程序,每一天都過得規規矩矩毫無意外。夫妻相敬如賓,孩子乖巧聽話,沒有投不進籃框的籃球,沒有寫著故事的圖書,沒有誤點的晚餐。
兄妹的到來漸漸改變著這個黑白的世界。特別是在珍妮弗熱情奔放的性格下,人們開始驚訝的發現,他們竟然看到了彩色。彩色在歡樂谷里彌散開來,看得見的人遭到看不見的人攻擊。保守派們不能接受彩色的出現,不能看到人們打開欲望和本能這個潘多拉盒子,然而,歡樂谷還是轟烈的推進著彩色浪潮。
“不要玩火,危險!”“不要到處亂跑,有壞人!”“不要早戀,你們現在還負不起責任!” “考上哪個學校啦?”“你在哪工作啊?工資多高?”不知道為什么,這些問題從一出生就伴隨著我們長大。現在的我們不停的為了生活而奔波,當然,偶爾還是會有那么一點的閑暇時光,而在這真正屬于自己的時光里,我們常常會憧憬著那傳說中的幸福的烏托邦世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角色,沒有危險,沒有驚嚇,更不用擔心自己會吃不起飯住不起房。這美麗的世界呀,我該到哪里去尋找你呢? 影片中的大衛就找到了,雖然是只有黑白灰色的世界,但每天都是晴空萬里,夫妻恩愛,家庭和睦,就連消防員的任務都只是救貓咪而已,這樣美麗的世界卻因為大衛和他妹妹珍妮的到來而變化。
初入烏托邦,大衛總是阻止珍妮破壞這里的“規則”,監督珍妮按照原劇情發展。但慢慢的還是無形間打破“規則”,從那一朵鮮艷紅色的玫瑰花開始,這個世界慢慢被色彩包圍。烏托邦的人們不再滿足于現狀,當他們掙脫了設定的人生后,這個世界都變成了彩色。我們會發現,原來平時最討厭的害怕、焦慮、茫然等情緒,才是構成我們這個豐富多彩的人生的重要因素。
不過,其實不管是烏托邦世界,還是我們這個現實的世界,都是幸福的。若影片中的烏托邦世界沒有被大衛和珍妮闖入,生活在那里的人們永遠也不會知道還有另一種生活方式,他們會自認為很幸福的生活在烏托邦世界。可是在他們自認為很幸福的時候,突然有“外人”闖入,告訴他們還有另一種生活方式,所以他們總認為自己的現狀不好。就像如果托馬斯·莫爾沒有提出烏托邦這個世界,我們永遠也不會想象出會有這么一個世界,并充滿向往,不滿足于現狀。
所以這部反烏托邦電影就是想告訴我們,珍惜現在擁有的一切,哪怕是煩惱、憂愁、傷心,當我們實在過不去某道坎時,可以安慰自己,誰讓我們生活在一個彩色世界呢!
▲《V字仇殺隊》
假如2+2=5,世界會變成什么樣?
這顯然不合理。
▲《使女的故事》
但在反烏托邦里,它可以合理。
2+2不僅可以等于5,還可以是6,7,8,反正不是4。
《歡樂谷》便是一部典型的反烏托邦電影。
《歡樂谷》
Pleasantville
可惜它的同期兄弟要出名太多太多,它叫《楚門的世界》。
它們同樣在1998年出生,同樣是反烏托邦電影,命運卻截然不同。
《楚門的世界》在豆瓣上有六十多萬人評價,而《歡樂谷》只有區區兩千多人標記看過。
《歡樂谷》未受追捧也是不湊巧,本想打個平手,沒想到風格撞型還碰上金凱瑞轉型。
奈何有著初代蜘蛛俠托比·馬奎爾,正值小鮮肉的保羅·沃克和律政俏佳人瑞茜·威瑟斯彭的加盟也無濟于事,但它的確是一部被忽視了的佳作。
▲《饑餓游戲》
首先導演蓋瑞·羅斯就很喜歡拍反烏托邦或者個人英雄主義,像最被大家熟知的《饑餓游戲》,還有近期的《瓊斯的自由國度》。
也包括《歡樂谷》,但不難發現,它更吸引人的地方絕對是色彩的運用。
它讓我想起《辛德勒的名單》中經典的一幕:殘酷黑白下的一點女兒紅。
▲《辛德勒名單》
《大佛普拉斯》黑白影像里突然變粉的小電驢和彩色行車儀畫面。
▲《大佛普拉斯》
但這些畫面僅占全片的幾秒鐘,起到點睛作用。
而《歡樂谷》卻將此色彩風格做到極致,通過彩色現實世界的主人公兄妹穿越到50年代黑白電視劇世界,構建了一個由彩色點綴的黑白灰世界。
剛也提到了,《歡樂谷》的故事很合家歡,講的是主人公大衛與妹妹珍妮弗的一趟穿越之旅。
它完全與《楚門的世界》相反,楚門是走出去,大衛則是走進一個名為“歡樂谷”的世外桃源。
歡樂谷里的人們從不埋怨,安居樂業,無憂無慮,賽似神仙。
這等光景看似其樂融融,卻讓人慎得慌,早餐像喂豬,鄰居見面打招呼,消防隊大張旗鼓出警救貓咪,地理課只教“歡樂谷”的房子與街道,夫妻同房不同床,毫無“性”趣。
過于美好的生活包裝起烏托邦的外套,實際上卻是個反烏托邦社會。
烏托邦是指“不可能出現的理想社會和事物”(維基百科)。
而反烏托邦也不是反對烏托邦,而是烏托邦的反面,即惡托邦,通俗來說是表面像個烏托邦,實際是個糟糕的社會。
▲《一九八四》戲劇改編海報
英國作家喬治·奧威爾在反烏托邦文學代表作《一九八四》中描繪出一個“表面看來是公平有序、沒有貧困和紛爭的理想社會,實際是受到全方位管控只有自由的外表,人的尊嚴和人性受到否定”。
因此當明白人大衛與珍妮弗來到這個反烏托邦社會,試圖做出叛逆行為后,“和諧”開始被打破,導演對于色彩的設定也開始奏效。
村民們開始患上一種可以看見顏色的病,萬灰叢中一朵紅花盛放,情人巷從牽手變成野戰排根據地,無字書開始有了知識,有些人已經覺醒成彩色人群。
漸漸的黑白世界由彩色世界轉變,人們的內心已經開始改變。
其中有一個橋段,是汽水店的強森疲于工作,大衛為維護失衡解釋:“你不會永遠喜歡你做的事,有時候你就是得做,因為這是你的工作。即使你不喜歡,反正你就是得這么做。”強森說:“為什么?”
這兩句都很有意思。
大衛的話粗理不粗,完全就是現實的寫照,但現實好像也不怎樣。強森作為村民的一員,居然開始質疑了。
由此回到最初的問題,“2+2=5?”強森的質疑便是那個問號。
▲《一九八四》改編電影劇照
“2+2=5”是一個經典的比喻,出自《一九八四》,它表達的便是在極權主義下說真話的自由,是對反烏托邦社會的抨擊,所謂的自由就是可以說二加二等于四的自由。
▲《二加二等于五》劇照
這讓我想到之前看的短片《二加二等于五》,它講的是課堂上一群學生被一位新來的教師要求一遍一遍地念二加二等于五,但有人發出疑問,教師則命令他們不能提出質疑,最后那位學生被無形的槍處刑。
▲《二加二等于五》短片
短片結尾的細節是,一個遵循規矩的學生偷偷把本子上的5劃去,改成了4。
雖然有強烈的政治譏喻,但這個學生與強森無異,皆有著質疑的自由與能力。
▲《歡樂谷》劇照,logo致敬《一九八四》
而歡樂谷市長與這個新來的教師也無異,在失衡后他頒布了一系列可笑的行為準則,諸如黑白市民和彩色市民必須要用禮貌和愉悅的態度對待彼此;只能聽溫和,愉悅的音樂;不能賣雙人床等。
為了維持看起來平等美好的烏托邦社會,實際上就是反烏托邦的極權主義。
但還好《歡樂谷》不是一部陰暗的作品,沒有挖得更深,畢竟是闔家歡樂的美國家庭喜劇,有著圓滿的結局。
可即使大衛回到現實,又有誰能判定現實不是反烏托邦社會呢?
如果拋棄極權主義,反烏托邦等前提,2+2可以等于5嗎?
雖然違背真理,但如果只是單純地對這個問題提出質疑,也不是不可以吧。
誰規定2+2必須等于4或5,6,7?
反烏托邦社會固然可怕,但看似和諧的現實社會也不一定好到哪去。
如《歡樂谷》片頭現實的橋段里,教師授課所說的社會現狀:就業機會越來越少,貧富差距逐漸變大,一夫一妻制讓感染艾滋的機率爬升,全球變暖問題依舊日趨嚴峻,天災人禍也會隨之增多。
在歡樂谷作了英雄的大衛,重返現實還能否成為英雄?不能。
現實社會像極了歡樂谷,在歡樂谷中,所有街道的盡頭都會回到開頭,繞成一個閉環世界。而在現實,香飄飄奶茶不管繞地球幾圈,也都會回到原點。
假如人類不發現宇宙,大家就都是歡樂谷村民。
但正因為人類對只有一個世界提出了質疑,才發現了宇宙。拿破侖對只有一片大陸提出了質疑,才發現了新大陸,發現了世界。
▲今年馬斯克的壯舉,made on Earth by humans
當市民詢問歡樂谷外面是什么樣時,大衛是這樣描述的,“有一些地方,路不是繞成一個圈,有一些地方的路是一直延續下去。”
面對真理,我們都擁有質疑的能力與權利,面對未知,我們充滿好奇心和探索欲。
再面對“2+2=5?”這個偽命題,又有誰能定義?
○后臺回復“歡樂谷”領取支援鏈接
—End—
/素材圖片來自網絡/
/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往期回顧:
“23年前,我的電影被偷了!!!”
風頭蓋過《暗網》,這部懸疑片當真是年度最佳?
1.別具一格的反烏托邦電影,盡管現實世界與影像世界在電影中的交互源遠流長,但或點若星辰或如火如荼的色彩給影片涂抹上了別樣魅力。2.對偷食禁果這一創世神話的復現,性成為所有改變的第一粒星火,亦有專制社會(管制繪畫、音樂和文學)的微縮呈現。3.對追求改變和冒險的美國精神的再強調,對空虛守舊的家庭文化的拋棄。4.最愛上妝一段:你可以用用來化妝的粉底和口紅掩住色彩,但你無法遮蓋上眼睛。5.一種歧視:colored.
“所有事情都是一成不變的,既不會變好,也不會變壞。”“那個地方在歡樂谷的外面,沒有環形的路,只有一直向前進的路,一直向前流的河。”當灰黑色調的歡樂谷漸漸呈現出色彩,當極力用灰色粉底掩蓋真容的行為被人制止,才發現這世界需要賞心悅目,以及真正的愛到底是什么。充滿濃情蜜意的情人巷、空白的圖書、只會救貓的救火隊、從未下過雨的歡樂谷、被限制收聽的音樂類型、永遠都不會輸的籃球運動員、在櫥窗上畫了限制畫作而被砸的店鋪... ...這是則有關真實自我與壓制自我之對抗的童話故事。結尾也蠻有意思的,年輕人擁有大把時間卻目標明確,反而年長者猶猶豫豫不可做決。J.T. Walsh的大肚子,演市長角色肚子矚目。
【B】算是諷刺性很深,很成人化的合家歡電影了,歡樂谷就如同赫胥黎的“美麗新世界”。不過在“彩色”和“黑白”二者的關聯及轉變原因上顯然導演自己都沒有想明白,導致最后收尾有一些糊里糊涂。瓊艾倫對角色把握不錯。
這是一個失樂園式的故事,性、愛、知識、勇氣、自由,這些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在有些人眼中便成了壞事,虛假的幸福再美好也終究是假的,即便你是上帝也無法停下人們進步的腳步!這是中國曾經有機會成為的故事,我也相信現實總會讓故事繼續講完,希望那一天早一點到來!
剛開始那一段從現實跳到黑白電視劇,實在傻得很可愛。創意真的很棒,從黑白到彩色,從簡單到復雜,現實在改變,人在成長。只是故事呈現太PG-13,總給我一種伊斯特伍德客串Glee的錯覺
構思精巧,立意尚佳。將那個即將“解放”的彩色年代在反烏托邦的黑白語境中渲染。看到24歲的呆萌Paul開著別克出鏡時,自帶BGM響起see you again。想來一本同款《The World of Art》,但可惜只是道具。愛,讓世界有了顏色。做愛,讓世界變得多彩。
玫瑰、彩虹、顏料,用世間一切的顏色裝點黑白世界,用色彩反抗極權——這絕對是對反烏托邦主義最浪漫的解讀。電影用通俗的語言與隱喻拆解反烏托邦社會,以性解放作為民眾思想覺醒的契機,在那場不算嚴肅的審判中,歡樂谷的人民真正得到了快樂,但這又何嘗不是一種烏托邦式的理想主義(美好幻想)呢?
色彩太棒了,披上一層奇幻的外衣,講述了一個探尋真我的故事。勇于去嘗試并發現那些自己想要的,那些生活本來就可以存在的快樂。★★★★
肯真正面對自己內心的人才會有色彩
這是一部真正讓人感動的片子,雖然能看出來煽情的痕跡,但最簡單的真理,哪怕不從黑白變作彩色,也同樣打動人心。
美好的童話故事,黑白與彩色的概念很不錯,但是編劇沒能把故事講更加具有深度,不少的bug讓電影邏輯與人物上沒立住,很可惜。最諷刺的是在現實里失意的妹妹留在了快樂的電視劇里面,這里還不錯。
黑白中的彩色vs彩色中的黑白:https://www.douban.com/people/hitchitsch/status/4201328303/
和《楚門的世界》同年也有著同樣的意味卻在傳播度上有著很大差別,十分奇幻的旅程,從黑白到彩色的轉換簡直太爽了。隨著故事的發展,趣味性更豐富了性文化的開放,意識的覺醒,女權的解放。烏托邦都是虛假和被粉飾的,為了自由的意志為了給這個虛假的世界一點點顏色看看就要解放自我,結尾的審判不太好
Listen to your heart, be colorful, be alive.(原聲好棒,昨天剛看完across the universe,這部片尾曲正好也是這首歌,真巧:D)
這個反烏托邦的電影拍得真可愛,創意和顏色結合得棒。最后段落太說教了有些泄氣,但還是能打動人的。我真心不覺得托比馬奎爾和威瑟斯彭丑呃,反而一直挺喜歡這倆人的,汗
搖滾樂,意識流小說,印象派和現代派美術……向現代文明致敬!大膽、有趣、想象力豐富的一場反烏托邦之旅,表面大多溫和而另一面又不留余力的諷刺保守勢力,女性意識和自由觀念終于覺醒。色彩非常好玩,但更好玩的是,在這樣一個平行宇宙里,“有色人”被視為反派所壓迫、被隔離,導演真是太會玩了!
非常特別的反烏托邦電影,娛樂性強,象征手法通俗易懂。Let's show them some true colors!. 艾倫阿姨實在是太美了。
真正意義上的入戲,不只是走進一個新環境,反而是介入一個混沌的NPC街區,能開發的程度是有限的,人物則在規整但匱缺的邏輯下互動。直到伊甸般的世界出現了禁果,直到智慧把人進行了分撥,直到色彩有了別的意義,這小小的故事成了啟智的推演,社群的模擬,歷史的濃縮,這就從荒誕,變成了現實。結合《旺達幻視》服用,更加有意思。四星半。
原以為會是又一部對逝去的時代的美好追憶,但結果越拍越深刻,巧妙借助1958這一關鍵年份,創造性地探討了這前后十年間,美國文化的巨變期民眾的心態差異,結局雖弱且稍煽情,但相信時間不會忘記這部片的存在:蜘蛛俠在成為蜘蛛俠前選片的質量實在高得可怕
色彩欲望。另一種種族歧視/《畫中國》/秩序與統一。喜歡媽媽那一段。特別有趣的題材,可是一切展現的方式都不太感冒。brilliant idea,but dull way當年的Paul好可口!選曲優秀,片尾flona apple的across the univer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