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空]播放記錄
視頻
從害人不淺的發薪日貸款到尾氣排放測試作假的汽車,這部調查類劇集揭露了企業厚顏無恥的貪腐行徑。
第一集就出場過,但主要活躍在第三集,醫藥企業威朗收購愛里根那一集。可惜已經二婚了,嗚嗚嗚~
目前看到第三集,她的戲份終于多起來了,看來金融拔糞確實是她的主業。
還有第三集里面的空頭小姐姐,就是網飛另一部商戰喜劇《股票之王》里面那個做空德國電子支付巨頭的小姐姐的原型哦。
說話好溫柔鴨,軟軟的,太喜歡了,嗚嗚嗚
2.12剛看第一集講大眾,看完百味雜陳,原來保時捷創始人還曾與希特勒過往甚密…
2.13看完第2集跟第3集。看豆瓣評論,發現有豆油在攻擊這部片子的觀點,有可能被政治干預了。想說的是即使是紀錄片,拍攝方也一定存在自己想要表達的觀點跟立場,不論這些立場是否有被干預。但其價值在于,它可能揭露了一些被公眾在之前可能忽略的事實或現象。提示公眾不要摔倒在那些之前已經有人摔倒過的坑當中。或提示是否有機會從立法的角度組織這些也許存在不合理的現象。本質上這跟韓國及印度的一些電影是類似的,而且更加直接。第3集至少是目前看到拍得最好的一集。網搜Valeant發現這么一條新聞[中國資本 1.9億美元收購加拿大制藥巨頭 Valeant 旗下抗衰老護膚品牌 Obagi],不禁YY是否Valeant的把戲會換殼在中國上演,還好,收購的只是化妝品公司。而不是慢粒性白血病…
作為一個Right,也算看的津津有味吧。多年以后,netflix如果還在,回頭看看你們拍過的這部劇吧,仔細體會一下這一部所謂的紀錄片中所包含的傾向性。 E01:記錄的大眾的造假,著重展示了其中檢測部門的努力和被玩弄,最后一代而過歐盟的標準問題。歐盟向來也以標準嚴格著稱吧,不禁有個疑問,大眾是怎樣在歐盟中蒙混過關的呢。如一條彈幕所講,其實其中確實存在著歐盟的庇護和故意對歐盟外國家抬高壁壘的問題。互相的博弈吧,國際之間大額罰款屢見不鮮了,背后到底是怎樣的任人解釋吧。 E02:合同、格式條款中有義務以字體加粗等方式提示讓對方明確,片中公司明顯是在條款中模糊了這種說明。至于對出發點和目的的惡意揣測,你為什么當初又要使用呢,看明白條款的情況下用不用還是你的自由,自由交易。對孩子的做法這一點上更令人惡心吧,是不是還要連坐。 E03:最有意思的一集。一直信奉的老祖宗哈耶克不要了么。藥品價格上漲,研發經費調整,公司模式調整,請問到底是哪一點有問題呢。到底是公司有問題,還是社會保障、市場制度和法律法規一直就存在問題和漏洞呢。各位空頭們變成了這個市場對價值虛高公司的清道夫,反而站到了道德高點。且問,你們做這些的目的是什么,你們從中獲利了多少,在這過程中你們所有的手段都合規合法嗎。 E04:匯豐出來挨打。道理是不是這樣講呢,大家來排個隊。關于打擊販毒這件事上,DEA應該排在第一吧,匯豐最多排在第二,匯豐的信用評級機構等等排在匯豐后面。為什么你們要找人出來挨打的時候,偏偏要從隊伍中間找一個出來挨打呢,就因為他手里攥著的錢最多嗎。 E05:神奇的一集,可能也是最沒傾向的一集,個人感覺吧。翻譯一下的話就是,老干媽廠里5噸辣椒被盜,盜竊者尚未查明。這種事居然要拍個紀錄片,還要放到臟錢里面……勉強也算是吧,背后確實是存在聯盟和部分人的沖突。但是這個聯盟的錢和盜竊者的錢都不干凈吧。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事,聯盟提升了個體的抗沖擊能力,但是現在的聯盟是不是變成了壟斷的吸血鬼了呢。 E06:又把川普拎出來了。川普是一個大惡人,而且是一個sb,他有無數的黑歷史,講話不過腦子,欺騙了美國大眾人民。看看是不是自相矛盾了,一個sb是怎么把絕大部分人都騙過去,然后帶著這么多的黑歷史成為了總統候選人,而沒有被法律制裁的。另外一點,事實可能存在的是,Hillary可能很好,Hillary可能很差,川普可能很好,川普可能很差。為什么一邊倒的是川普很差呢,其他方面的情況到底是怎樣的呢。一個人都有兩面,為什么這里有兩個人,卻只報道一面呢。 第一集還從彈幕中認識到更深層的歐盟和美國利益關系的問題,其他的彈幕,簡直都快要讓我質疑自己的價值觀了。看最后一集的時候腦子里面突然蹦出來一個詞,后禁酒令時代。douban幾條長評還是挺讓人欣慰的。Nazism可怕,Populism更加可怕。跟猴哥聊過。這紀錄片拍的還是挺有意義的吧,鑒別一個人是否具有獨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個人的傾向吧。
總聽來說,我覺得這部片子拍的還是不錯的,里面說的有些事以前還真不知道,權當增長一些見識,但是具體對于那些時間要有一個更深入客觀的了解,顯然光憑這個騙片子是不夠的。其中第三集和第四集給我的印象最為深刻。以前對于做空這個行業知之甚少,只看到他們在金融市場里投機倒把,沒有創造什么真正的社會財富,缺分配利潤,但是drug short這集吧,的確需要做空的人來摧垮那些虛張聲勢,價值遠遠被高估的企業。前一陣子幸瑞和愛奇藝被渾水盯上,也的確引人再次審視他們的經營模式(愛奇藝不清楚,感覺在中國搞一個土生土長的咖啡品牌,沒有喝咖啡的文化傳統,定價還很高,的確很讓人懷疑這樣的公司的盈利狀況)hsbc對于這種毒梟洗錢走私的容忍既令人震驚又在情理之中,政府的罰款對他們來說九牛一毛,從毒梟的黑錢中所獲的利潤可能比這個多的多,而正如片子里說的管理者也會手下留情,因為當他們從現任的職位上退下來的時候,可能就會開個法務公司和這樣的國際銀行做合伙人,或者直接到公司做法務。可能hsbc在這些國際大銀行中不是唯一的一個吧,面對這樣的unjailable class, 像我等平民能做的只能在有限的選擇中選一個不是那么邪惡的吧。
紀錄片片名和內容非常一致。
片子很深入地探討了一些美國企業是如何賺黑心錢的,從汽車廢氣裝置數據造假到民間貸款,藥企瘋狂提高醫藥價格...
這些企業的違法斂財行為大致有這么些特點,
1.受害者范圍相當廣泛,特別是普通老百姓,醫藥這里甚至可以波及到每一個美國人,因為大家基本都得買醫保;
2.企業高層基本都知道違規行為,但是在后來被相關詢問或者調查的時候,依然抵死不認,聲稱自己是在滿足用戶需求;
3.和企業簽訂貸款合同要慎之又慎,片里的貸款公司就是利用在合同中分散重點內容迷惑借款人;
4.要么死,要么戰斗的情況,那就戰斗吧;
5.一些公司高層在公司經營嚴重違法的情況下,竟然還能逃離指控,全身而退...不知道說什么好;
6.Trump一直都是一個商人阿,正好還提到了我看過的第一季的<學徒>,他的很多決策涉及政治也涉及商業,這一點很明顯,但是以哪個為主,為優先項,這就要打個問號了。
第二集和第四集完美對應,竊鉤者誅,竊國者侯。Scott Tucker 這種網絡借貸和國內的“互聯網金融”無甚區別,只不過動了既得利益者的蛋糕而已。
就藥廠那集拍的比較引人入勝,其他平平了。
第四集是在給匯豐打廣告吧?
丑陋的真實。
套路貸,醫藥壟斷,HSBC ,川普這四集的題材比較不錯。
網飛又一神作。咱就不說資本家的嘴臉了,我要是能達到這些丑惡資本家十分之一的本事,我應該就不會花時間在這里寫豆瓣影評了。咱也不說美國人的政治正確了,我要是能有這些揭露資本家丑惡嘴臉的媒體、ngo、平民十分之一的韌勁,我應該就不會用豆瓣影評這個渠道去抒發我的感受了。哎
第一集實在無感,第二集有趣的是當事人的出場,觀眾盡最大可能直面萬惡的資本家,但我想估計他出場也能掙些錢還債吧。第三集最熱血的是小姐姐最后說她還在等那支股票跌到0,第四集無感,第五集最垃圾,第六集看完大致能了解當初為什么那么多人絕望。嗯,都是大而不能倒。
看完正片想罵人因為太貪,看完部分評論想罵人因為太蠢。希望這部的評分不會被事后諸葛亮們拉低。
都是之前多多少少了解過的故事,但這類紀錄片最大的意義是能采訪到當事人。這個題材如果一直拍下去,免不了要被和諧。
看過低分的評論后汗顏,你們真的相信trump滿口的胡言?
巨大的財富背后必然伴隨著巨大的罪惡,如今這個世界已經在巨富與赤貧的兩極化道路上越走越遠,而所謂的中間者中產階級也難逃窮人遭受的或隱或現的剝削。最后一集關于川普,通觀全集也找不出什么G點,無非加強了對他成功商人的刻板印象與左派雞蛋里挑骨頭找渣的無能。至于唯一支持他的理由—惡人必要惡人磨,這也是活在這個時代的無政治權利和諸多自由的人的悲哀吧。悲觀地來說資本主義最終只會吞噬數個世紀西方積累下來的古典政治美德,從而形成一種信息時代下的壟斷金權政治,它們披著合法的外衣干著最窮兇極惡的勾當逍遙法外。當貪婪成為唯一的指向標時,這個世界只會讓心存美好的人越來越失望且懷疑—這個世界真的值得為之奮戰嗎?
我們沒找到任何違法行為,這才是整件事可怕的地方。
Scott Tucker 這集有相反觀點所以個人覺得拍得最好,尤其是亞裔女兒的采訪,朗讀她寫的詩(?)以及之后父親一個教女有方的眼神讓人非常難忘。希望多些了解有效利他主義的資本家,甘愿做消費經濟里的西西弗斯真的太可怕了。
Payday Loan和Trump這兩集拍的最好
最喜歡的是fast cash那一集。同時采訪了federal DA和suspect兩邊。
最有趣的莫過最后一集,直接說特總是個大騙子。既然這樣,那1~5集都只是渣渣了
從“環保汽車”的背后小九九到Valeant的浮報營收、錫納羅亞販毒集團和匯豐銀行之間的千絲萬縷到楓糖漿背后的“鬧劇”...如果能夠預先傾向紀錄片所持有的立場,會對里面受訪者的各種觀點以及所表達的議題更加的理解明白;其實主要是沖著Trump集看的,結果講得挺雜,就只是把《學徒》的重要性點出來了。
幾乎每一集都能在景德鎮找出類似的案例,但景德鎮卻沒有拍出如此一陣見血的作品。不知哪一點更悲哀呢?
看過了Valean那一集講醫藥的,之前也寫過藥價高漲的報道,醫藥領域值得調查的內容實在太多了,國內的情況比美國更糟糕。
前4個故事還算不錯,第5個莫名其妙,第6個感覺很違和但看得津津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