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個人電影清單#180.《致命禮物》
個人評分:7.8/10
豆瓣的電影頁下面的相關電影關聯推薦感覺越來越智能了,這部電影的相關推薦排在前三的分別是《囚徒》、《副作用》以及《消失的愛人》,細想下感覺這三部與這部的相似相似點實在很多,與之相似的并非題材類型,而是懸疑氣氛的鋪設與最后揭曉的方式——不是那種讓你大呼意外的反轉,而是種將劇情緩而細致地逐層推進最后拋給觀眾一個意味深長、耐人尋味的結尾,這些結尾既會繼續拷問電影中的角色,同時又會讓觀眾深吸一口氣、去審度自己或者身邊是否遇到過類似的情況。
這部片剛在美國上映時便贏得了不俗的口碑,我覺得口碑好的原因主要是:它要比一般驚悚片多一層思考人性的思想深度,同時又比一般探討人性的劇情片多了一點驚悚懸疑的可觀賞性。
下文有劇透。
說回電影本身。全片的中心思想其實很簡單:
人善人欺天未必就不欺,人惡人怕天肯定還是不怕。
前一句“人善人欺天未必就不欺”,是套給女主角的。女主的角色形象其實十分鮮明,自始至終都是一個善良、相信人本善的女性,可以說它在這部電影里更像是個“天使”形象,面對丈夫的黑歷史和真面目,她內心毫不猶豫地讓自己站在道德這邊去批判丈夫,但同時也是這份“過度”的善良耿直,也讓她失去了對一些被羊皮包裹著的危機失去了辨識能力,所以看前半部分大家會覺得女主太過善良沒有防人之心,直到后面男主黑化后女主的這種“愚善”形象才有所減弱,但結合結尾來看,女主對人性善惡的思考還是有點失慮了。
而后一句“人惡人怕天肯定不怕”,自然就是套用給純粹的惡魔化身——我們的男主的了,他小時候欺凌弱小到了長大仍然為求目的不擇手段地將身邊弱者剔除——哪怕結果是毀了這些弱者的未來。不過這只惡魔在這部電影里尚有一點人性:起碼他是個愛妻子的人,哪怕始終自私、占有欲極強的愛,但這種愛也是偏執而純粹的。但最終,電影結尾給了他一個事業身敗名裂、喪失夫妻信任的一個結局。
有了天使和惡魔,那么片中這個核心人物Gordo呢?
在我看來,Gordo與其說是個角色,更不如說是人性善惡中的一把天秤。其實在剛遇到男主的時候,他內心可能就已經有一個報復計劃——但假如剛開始男主就顯露出真誠的悔改之心,Gordo的后面這個“報復計劃”可能就會胎死腹中,因為他開始還是相信男主已改過自身。然而男主的表現并沒讓曾經信善的Gordo滿意,反而男主的變本加厲催生并堅定了Gordo必須復仇的黑化心理,于是才有了后面的劇情發展。這就像人心在環境的影響下,即使最初能保持單純善良的赤子之心,但在一系列的事情打擊之下,信善之心便會容易走向絕望,繼而黑化且想用極端手法報復。
但如果Gordo的角色賦予電影的含義僅僅是復仇成功這么簡單的話,電影結尾就不會這么耐人尋味了。
所以有不少豆友在電影主頁討論Gordo到底有沒對女主角下手,剛開始看完電影,我的感覺也跟大部分豆友的回答一樣:應該是沒有的。但是細想一番后,我的回答則變為了:我也不知道。
相信Gordo沒有下手的原因很簡單:片尾Gordo的自述、以及Gordo隔著門審視男主痛苦蹲地的表情,感覺都暗示Gordo其實是想從心理上擊垮男主,并沒真的要對女主下手的意思。
但讓我大膽來分析下Gordo最后送給了三樣禮物:
1、鑰匙:代表我已闖進你的現實生活;
2、音頻光盤:代表讓你直視自己內心的欺凌弱小的劣根毫無改變;
3、視頻光盤。
但是再回頭看看這部電影的名字。
The Gift.
往好處想,第三份禮物可能僅僅是Gordo送給了男主一個永遠抹不掉的心結與猜忌。
但往人性陰暗面想,
再結合他末尾說的一句可從多層面理解的“Good people deserve good things”,
Gordo也許送給這個家庭的是:
種。
至于結局真相到底是“猜忌”還是“種”,這也許也是導演(即Gordo)送給觀眾的一份拷問人性的禮物了。
2 ) 罪的代價
又經過了兩天思考,我覺得把力薦改為推薦。雖然我自己挺喜歡這部電影,但是好像還不足以達到力薦的程度。(就是我不會逢人便說“你快去看這部!真的超好看!”) 但我覺得如果你喜歡心理驚悚片,比如《消失的愛人》,這部也應該和你胃口。
————————^_^————————
(碎碎念:昨天(2016年3月2日晚),看了這部電影。對抗拖延癥一萬年,從今天做起!最近看了好多好多電影,好多本書,都沒有寫評價!真感覺荒廢了時光,什么也抓不住......從這篇開始寫影評,立志不寫完影評堅決不看下一部電影!)
(滿分是十分)
總體評價:★★★★☆ 9.5分
氣氛渲染:★★★★☆
劇情:★★★★★
驚悚程度:★★☆
因為豆瓣的評分標準是:很差,較差,還行,推薦,力薦。是以推薦程度而非喜愛程度評價,所以我打算多加幾個維度,讓我可以更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感受。
(以下這一段完全是劇透!)
故事講述一對夫妻,Simon和Robyn搬到加州居住。Simon碰到了高中同學Gordo,但是時隔多年,Simon并不記得Gordo是誰。然而Gordo表示了自己熱烈的歡迎,常常探訪Simon家,送禮物。然而一切看起來并非那么簡單,Simon對Gordo的親近起疑,Robyn卻堅持認為Gordo只是有交流尷尬癥的人,對丈夫的舉動不理解,夫妻之間也因此有嫌隙。Robyn發現Simon在調查Gordo,并且Gordo確實有犯罪記錄。Robyn順藤摸瓜,找到另一位Simon的高中同學,得知了事情的真相。原來Simon在高中是個惡霸,用一個謊言幾乎毀了Gordo的人生。有機會向Gordo道歉的Simon卻又一次展現了他惡霸的本質,痛毆Gordo。最后,Gordo寄給Simon一份禮物,里面的錄像帶顯示著一個穿戴猴子面具的人在暈倒的Robyn身邊,而此時,Simon剛剛生下小嬰兒。嬰兒到底是Simon的,還是Gordo強奸了Robyn?
整個電影節奏非常緊湊,沒有任何一處我覺得有拖延時間的嫌疑,前半段的鋪墊很好的為后面的恐怖氣氛和真相的展開做了準備。環境設定非常好,Simon和Robyn的房子是一個現代建筑,四面都是玻璃,讓人有種不安全感,感覺隨時會有人在窺探。音樂和色調的渲染也無可挑剔。雖說這是一部驚悚片,但是它的驚悚程度還是很低的(對我來說)。電影里沒有鬼怪,沒有血腥鏡頭,沒有死人。這是一部心理驚悚片,但我覺得它的正面意義是我力薦它的原因。導演Joel Edgerton(也是Gordo的飾演者)很對得起觀眾,我覺得花一百多分鐘看這部電影很值。所以我覺得豆瓣目前的6.7分是有點低的,這部劇在IMDb上7.1分,我覺得還可以更高。而且它的中文名為什么要翻譯成《致命禮物》,一下變得很low誒。至于Gordo有沒有強奸Roybn,我覺得沒有。就像Gordo說的,“我可以告訴你真相,但是我不說。”他想要的,就是毀了Simon的人生,讓Simon永遠沉浸在未解的謎團中。(你也許會說Simon可以做親子鑒定,且不說到底容不容易做。如果是Gordo的孩子,他和Roybn該如何相處?如果是自己的孩子,他做親子鑒定的事情被Roybn知道了的話,又該怎么辦?對于Simon來說,做親子鑒定就意味著要面對家里分裂的可能性。)
言歸正傳,我覺得值在哪里?以下都是些感想啦。我相信很多人都看到過或者經歷過校園霸凌,實際上我完全不能理解,初中生,高中生的惡究竟來自哪里,或許這又真的是人的原罪,與年齡、經歷無關。我看到過校園霸凌,雖然最后被欺負的人的境遇究竟怎樣我不知道,但是我看到他們很多人就此消沉下去了。我自己沒有經歷過,但是言語上的攻擊和集體的排擠還是有所體會的。事情過去了很多年,我已經不恨那些曾經擠兌、攻擊我的人,然而我并沒有忘記。即便再碰到這些人,他們表現的再好,我不會有任何信任可言了。然而很多人是不會對自己的行為感到內疚的。像電影里這樣的復仇,或許只是個別的極端事件,但是謊言、霸凌對一個人傷害是不容忽視的,難道要等惡性的報復事件發生到自己身上,才能意識到自己的惡行會帶來有過嗎?
或許這個力薦我是有個人情感在里面的,但是我覺得這部劇值得所有人看。你有善待你的同學,你身邊的人嗎?趁還有機會的時候去道歉,去彌補吧。
3 ) 終極大GIFT
這部電影聽說在美國上映后大受好評,受到美國媒體力捧。排在同類型片子Prisoners, Side effects, Gone girl之后。P我還沒看,SE和GG都看過,看完后狠過癮,尤其GG,原因之前寫過影評了,女主那殺伐決斷的天才,本寶寶只有羨慕嫉妒恨的份。說回這部電影(下有劇透,慎入)。看完后會聯想到東野圭吾先生的《惡意》,劇情有點類似的反轉,不過當然沒有《惡意》看得過癮。先說女主。有人說女主就像本片的天使,一直認為全世界都是好人!啊呸,還好后來劇情反轉原來自己老公才是個大惡人,不然的話一個女人獨自在家時反復邀請一個老公不太喜歡的、不請自來的、三天兩頭亂送禮物的男人進自己家里,老公說要和這個怪男人絕交,結果她還埋怨老公太粗魯,這是善良?這根本是對自己人身安全不負責任的傻B好嗎?男主就不說了,概括他只用2句話:1. 不是大人都變壞了,而是壞人都長大了。2. 惡有惡報。再來說本片的精髓。我看豆瓣很多人覺得Gordo一開始是懷著善意去接觸Simon的。我卻不這么認為,青少年時,S編造謠言說G被人猥褻,說G是同性戀,導致他被迫離開學校,甚至差點被自己的親生爸爸放火燒死。而且從S后來在車庫對G粗暴動手可以看出來,這不過是青少年時期罪行的重演。一切的一切導致G后來竟然有對他人的猥褻傾向,甚至從軍隊中被開除。這說明S對他的惡行影響甚至毀了他的一生。試問,這樣一個人,如果是你,你再次見到他,你會帶著善意去接近他嗎?當然不會!所以我覺得G一開始就是帶著試探去接觸再次相遇的仇人,這種試探不是帶著報仇為目的的試探,而是想知道仇人究竟為什么會回來,而且是否會再次傷害自己的試探。另外,高潮部分,gift1是鑰匙,說明G可以隨意出入S家。gift2是S一家在G家做客時,乘G外出,S模擬G的口氣對女主說的一段想和女主make love的非常淫褻的話,沒想到這段話被G提前安裝的機器錄了下來---請注意,這段話非常重要。gift3則是G把女主用飲料迷暈后,G準備猥褻女主,但是視頻畫面定格在G坐在女主身上后就沒有了。對于剛剛喜得麟兒的男主S來說,這是毀滅性的打擊!你妹!這兒子到底是誰的啊?G給S打電話說自己可能做了,可能沒做,答案在寶寶的眼睛中。于是我又開始分析,S的眼睛是藍色,女主的眼睛和G的眼睛是褐色,寶寶的眼睛--作為G的扮演者且身兼編劇的導演很壞---并沒有給特寫,我看了半天也看不清寶寶眼睛的顏色。只能從邏輯上分析了。一方面我覺得G是把女主給QJ了。因為劇情前面不只一次提過,S從小就是惡霸,他說的事情別人就一定要做。所以既然他在G家模擬G猥褻自己老婆且被G偷聽到,G就會以己之道,還施彼身,真的按照S說的把他老婆QJ了---讓你再霸道,讓你再嘴賤。另一方面我又覺得G沒有QJ女主,因為在女主分娩后,G見到女主對她說good people deserve good things. 女主對他一直很善意,善人不應該遭受不好的事情,所以他不會對她下手的。---這個推測本寶寶也很糾結,沒有結論。其實如果是現實生活中,做下親子鑒定就能知道寶寶究竟是誰的兒子。但是在女主得知S從小殘害同學,現在為了職位誣陷同事,他一直沒變,還是那個惡人之后,女主已經提出分居,后面應該會離婚。所以G送給S的禮物,即本片的片名The Gift,并不是兒子究竟是誰的,而是S的身敗名裂和妻離子散,以及一輩子都要猜測自己的老婆究竟有沒有被QJ,我覺得這才是終極大gift。
4 ) 是發現老公的真面目可怕,還是被weirdo視奸可怕?
本來以為這也是一部普通的二流美國小眾電影,沒想到居然是我的摯愛系列,恐怖+懸疑+驚悚。
在探究老同學weirdo為何這么做的同時,揭露出老公真實的面目,到底哪個更讓人覺得驚悚?
受到影片名字的影響,從頭到尾其實我在猜那個致命的禮物是什么?
是老同學weirdo本人?是他給女主帶來的緊張不安感?還是發現老公的秘密?
對女主來說,受到weirdo存在的影響,精神上的緊張崩潰已經不算什么,最致命的,還是發現了老公的秘密。
發現他用一個謊言去毀了一個人的一生,發現他從來就沒有悔改之意,發現他根本就是一個自私自利為了達到自己目的不擇手段去傷害別人的人。
發現每天睡在自己身邊的人,自己毫不了解他的本性,不過是個徹頭徹尾的品性極差的人。
老公的確是愛女主的,特別是在影片前半段所演繹出的:
你可以放手去做任何事情,只要你的身體健康。
住在大房子里面,事業有成,老公疼愛自己,看起來真的很幸福。
但在這段婚姻面前,愛不愛已經不是最關鍵的了。因為最可怕的就是,你根本看不清人心。
我能想象到女主在發現她老公秘密的時候的那種恐懼感。
就像我之前跟男朋友吵架我看著他那張臉擔心他下一秒會不會打我的那種恐懼感。
感覺根本不曾了解過。不過是最熟悉的陌生人罷了。
最后女主在醫院生下孩子的時候,我真的覺得她好苦。雖然孩子是自己的孩子,還是會全心全意地愛他,但是一想到為了這樣一個人品差到極致,會為了自己傷害別人的人,生了一個孩子,就覺得很痛苦。
我本來以為生了孩子,即使發現自己老公的真面目是如此地令人可憎,她會選擇繼續在一起,守護這段婚姻。可是沒有,她毅然而然地在生產后就和老公提出了分開。果然西方人跟中國人不一樣。換做是我會怎么做呢?看清楚了真面目卻迫于孩子要繼續在一起?即使說離婚也會再考慮多一下,而不是選擇剛剛生產完自己無依無靠的時候?我敬佩女主的勇氣。
老公可以不是有錢人,可以不太帥,但不可以人品不好。
人品差,就真的沒救了。
遇到錯誤的人,最正確的,還是及時轉身離開,不要再耽誤自己的時間。
對于男主來說,或許他以為這個老同學偶爾來騷擾一下自己的老婆并沒什么大不了的,但他沒想到老同學居然有自己家的鑰匙,還拍下了可怕的視奸視頻。
最后那個視頻真的是把我嚇到了,驚悚感上升到了極值。(我以為weirdo頂多就是在男主家里裝了個攝像頭,窺視他的生活,沒想到居然真的變態到對女主下手……
至于有沒有真的下手就無從得知了,但還是很可怕,有種震碎三觀的感覺。如果最后孩子真的是weirdo強奸女主所得的,那女主真的會痛不欲生了…
其實現在想來,男主也不是真的愛女主。
他的愛很表面,會說一些空話,比如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最重要是你,你才是我的領導,他們不過是管理我公司的人(不過這句話真的很性感!),云云
You‘re my boss
但在行動上,感受不到。
女主深受weirdo精神折磨睡不著的時候,他不知道,還假定女主是嗑藥復發導致的;他不聽女主解釋,只是一味的表達自己的觀點(連自己的話都不聽完的人,還留著干啥??;他明知道weirdo是因為自己的曾經犯過的錯導致現如今的生活,有可能對自己夫妻倆不利,仍然去挑釁他,不顧女主每天獨自在家的安危;出了魚被毒死、狗狗不見這么大的事,他就應該知道女主的安全有危險,第一時間應該搬家,而不是繼續留在那里裝作事情已經結束的樣子……
如果他真的愛女主,就不會讓她深受精神的煎熬。
所以看一個男人啊,不能只看他說了什么,還要看他做了什么,他帶給你的感受。
所謂男人的嘴,騙人的鬼。
語言是最不需要成本的工具,無論是虜獲你,還是傷害你。
可是行動,才是最反映內心的。
感受不到他的愛,雖然他總是口頭上說愛你愛你愛你,但那都是假的。
因為感受不到,就如同不存在般。
感受到了,就不會質疑了。
如何提高看男人的能力呢,識別人品,看清內心,還有愛我帶來的安全感。
真的好難啊。
5 ) 讓你得尷尬癥的電影未必是爛片
豆瓣上,以六開頭打分的電影是我極愿意探索的。這是一個容易引發兩極審美的分數。相對于七分以上的公認佳作和六分以下的無他爛片,處在這一評分水平的電影總會給我帶來無限渴望。在這一片六點幾分的電影中,我找到過為其冤屈的佳作,也看到了令人惱火的爛片。
《致命游戲》在豆瓣評分6.6,觀影后,我認為它可以達到七分以上的高度,但如果簡短的評價,我會著重強調:這部電影幾乎讓我得了尬尷癌。
一部電影讓人有了“尷尬”的感受,說出去必然會得到爛片的結論。但《致命禮物》是個例外。它確鑿地讓我在一些場景因為尷尬幾乎不敢只是屏幕,卻在觀影完畢后堅定地認為這是一部好電影。并且,那些引起人心理不適的鏡頭,尷尬的恰到好處。
電影的故事不算離奇,但有誘發人前去觀影的魅力:一對夫妻從芝加哥搬到加州的別墅中居住,丈夫西蒙事業有成,妻子蘿賓美麗溫柔,看上去是令人羨慕的一對兒。剛剛搬到加州后,在商場訂購家具時,西蒙碰到了高中同學戈多,后者非常熱情,但西蒙卻對其毫無印象。幾天后,戈多不請自來地出現在西蒙家門口,并帶了小禮物,被善良的蘿賓接待。當晚三人共進午餐。西蒙對戈多的莽撞而來感到非常不愉快,幾次尷尬的聚會后,他勒令戈多不要再靠近他的家。然而,看似消失不見的戈多,卻徹底進入了蘿賓的生活。在不勝其擾的時候,蘿賓意外發現了丈夫與戈多的往事。原來,西蒙在高中時作為校霸欺凌過戈多,這種侮辱影響并徹底毀掉了他的一生。而此次成年后的密集的充當不速之客,攜帶禮物強行與夫妻二人進餐,實則是一種循序漸進的報復。
電影由一個馴化又和善的陌生人,以不通人情世故的姿態強新進入新婚夫婦的生活中,他不請自來,帶著不受歡迎的禮物,晚餐里也講不出有共鳴的話。就是這樣一個怪人,他的每一次強行聚餐都讓人尷尬到不忍直視,餐畢后觀眾忍不住長舒一口氣,卻在幾分鐘后發現這個人再一次出現,他似乎對于這種毫無友情摻雜的來往樂此不疲。
當代交往中,成年人的一點猶豫已經代表了拒絕,可是,這個人卻完全看不懂人情世故,他不斷地參與和邀請并不喜歡自己的人,進入彼此的生活中。夫妻二人就像無法攻克的堡壘,抱成一團,抗拒于外來者的入侵,很明顯,西蒙并不像和戈多成為朋友,而蘿賓的接納完全處于善良的本性。而這一切,就是電影讓人窒息的尷尬之處。
如何合理地解釋戈多的參與?這并非一件容易事。時隔近二十年的同學,對其毫無印象,對方卻用各種方式想要加入進你的生活,理由是什么?導演兼戈多的扮演者喬爾·埃哲頓給出了一個切實的答案——因為西蒙曾經欺凌過戈多。
西蒙曾經是校霸,戈多是任人宰割的可憐蟲。許多年后,戈多體魄強壯,卻在西蒙面前依舊膽戰心驚。這是無法言湮滅的恐懼陰影。可想而知,當戈多第一次在加州的商場里看到毀了自己一生的人,心里是何等恐懼。他怕這種欺侮再一次降臨,于是熱情非凡的主動與其交好,進入到他的家庭中,不斷地試探對方再一次霸凌自己的可能性。他一度以為西蒙不再是少年時代的混蛋,但當西蒙有一次用武力威脅他時,他知道一切都沒有變,西蒙依舊是個自私透頂的撒謊精。但他,已經是可以保護自己的成年人。
戈多選擇了一種徹底摧毀西蒙的方式,就像西蒙當初摧毀自己一樣。他毀了西蒙的工作,讓他摯愛的妻子離他而去,壓斷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是蘿賓腹內的孩子。
他不能確定那是自己的,亦或是戈登迷奸蘿賓后誕下的種子,于是,看著產房里的蘿賓,西蒙徹底崩潰。
許多人看完電影,也無法確定這孩子是不是戈登的。我認為是的,因為戈多最后說:“Good people deserve good things”。顯而易見,西蒙并不是個好人。蘿賓是個天使般的人物,她值得得到最好的。
公眾號:讀開花兒(readinginbloom)
6 ) If you ever imposed on your childhood pals, you got to call them to make peace!
“When the malicious rumor were circulating around,what I really wanted was for you to tell everyone that it never happened just as now what you really want is for me to tell you that everything’s okay and it didn’t happen. Unfortunately,you choose to tell the big lie,which plunged me into utter misery. Now you are in the exactly same condition as I was ,how would you feel it if i told you the thing really happened. Put yourself into my place ,what you will do with it?” In my view,considering the human kindness and natural honesty of Gondo and Robin, the thing actually did not happen,but as a liar won’t believe anybody else ,he will be casted down by constant doubtfulness, nervousness, and anxiousness inflicted on him. Don’t impose on your friend’ good nature !!!
7 ) 一些感想。
關于校園欺凌大家都一定不會陌生的,這種現象發生在任何一個學校的角落。
可是在我們國家的制度里存在著沒有辦法安全保障每一個被欺凌所受深深傷害的學生。
從古至今都是弱肉強食生物鏈的生存法則,無疑是沒法改變這一切殘忍發生悲劇的元兇就是自己和加害者們。在美國施行校園欺凌只要加害者實施暴力行為的話就是美國法律一定會讓他們受到終身監禁的嚴懲責任的。既然法律沒辦法保護我們這些受到校園欺凌深受加害的受害者們心理裂痕的話,首先我們需要學會自我保護。
說到被害者,很多可能會質疑是被害者有一定程度的自身原因導致她/他會被別人排擠,孤立,欺凌。我想說的是這些種種問題未必是ta自身導致而來造成的一系列的主觀原因的。
有一部分來自學校的帶頭人造成的。像一個圈子里總會有著1,2,3個帶頭者來對這部分群體人士進行管理和領路。所以受到傷害的被害者很大可能是得罪了帶頭人,也就是領頭者。
在成人社會里也是如此,還用說那些孩子世界里的規則不也是如此一般嘛。
其實校園欺凌的。怎么說呢,原因有很多方面。這個拿日本來打比方的話,他們造成校園欺凌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被欺負的那個人就是和別人看起來比較與眾不同,因為日本這種社會是不喜歡那種不一樣的人,所以就是那種比較出挑顯眼的人。不合群容易受到欺負。在中國也有一部分是這樣的人。還有就是在日本受到欺凌的人有一部分要么就是讀書成績很優秀,要么就是讀書成績很差運動能力不好。也有長得很難看或者長得很漂亮皆有可能的。
還有就是日本的這種集體的從眾心理只要有一個人帶頭說啊,好面的人就會跟著一起。在中國也也是一樣的啊,還有就是說就是,戳到為什么那個人要帶頭去欺負她的原因,一個就是剛才說的就是。你跟大家不一樣,所以說覺得你很礙眼,反正就是一些中二的理由,你的存在,不能讓我活得愉快舒服。
在中國的理由也很簡單,就是說你穿的比我好啊用的東西比我好啊,對吧,你是誰的兒子或者誰的女兒,誰怎么樣,怎么覺得很了不起啊,對吧,還有就是有些人就是看上去好欺負。就會怎么說就是。就會欺負她嘛,就是就是毫無理由的就是看你比較弱就是嘞,欺負你,所以說是。比較這種這種就是比較就是。純粹就是想看你好欺負想來欺負你。如果說是成年人的話,那就是那種犯罪反社會人格的心態嗎。
但是涉及到大量知識的話,生物學的就是。以前我看電視里的節目discovery探索頻道就是說道反社會的人格就是大腦的大部分就是腦細胞不是分子式突出嗎,突出和腦細胞聯接嗎,突出和細胞當中會傳遞一種化學物質叫做B羥色氨酸。
,然后這些東西。有些人這些就是傳輸的接受的。所以說他這種人就是比較容易沖動。比較容易反社會所以美國做過研究就是在說大腦細胞突出影響到ta的判斷力也就說這個化學物質的功能不好。
然后從心理學來講,有些人就是天生的那種反社會的那種升格有些。隱藏的很好,就是說他內心其實也是。那種比較煩社會比較暴力的,但是他隱藏的很好,他還是能夠按照社會的這種。致使去做事,所以說這種人雖然說心理上可能有些變態,但是這個人其實是對社會無害的。還有些人就是踏實比較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就是。他的大腦無法抑制住自己的一些行為,所以說他會去下面爆裂或者說是去犯罪,有些人就是控制不住自己。
這是先天性的,但是他一些先天性的可以被就是家庭教育和后天的這種教育給家人教得好,但是有些人有些家庭教育非常失敗,所以說。他就是會走上犯罪道路啊,對吧,會去欺負別人啊都會有的,但是有些家庭好的就是說可以馬上把他得制止住了。所以說,同樣兩個,比如說兩個比較差的家庭。比如說反父母都是那種很愚昧無知的那種,有些家庭出來的小孩就是很乖很懂事。
還有些人那大他就會自甘墮落就是會危害社會,所以說這個跟他先天的一些因素有關也和他后天的因素也有關系。這種東西是很復雜的。
=========================continue=======================================================
未完待續
8 ) 老實人發起狠來那真是…… | 禮物
from 微信訂閱號【野評人】
這部影片告訴我們一個簡單的道理:做人要老實本分,不要傷害別人,如果已經傷害了,要真誠地向對方道歉,躲避和掩蓋只會加深傷害,最后害人終害己,自己也將身敗名裂。
雖然道理簡單,但影片并不「簡單」,劇情推進穩扎穩打,線索鋪設嚴絲合縫,看得出劇本經過了嚴謹的推敲。值得一提的是,本片的導演、編劇,同時也是本片的「反角」,Joel Edgerton,曾在《了不起的蓋茨比》里飾演小李的情敵,在《勇士》里飾演湯老濕的哥哥。
他一直給人以溫厚寬容的感覺,但在本片中他給自己的角色注入了更多的內容,畢竟是自己的電影,下起手來特別狠,導致這個角色異常復雜,讓人既憐又恨,甚至害怕。
和Joel Edgerton從被侮辱和被損害,慢慢轉化成一個被報復欲控制的角色相比,男主角經歷了一個相反的過程。他用謊言和欺騙編織起來的漂亮羽毛最終沒能掩蓋住真相,24H賦閑在家的妻子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去挖掘他的任何一個骯臟秘密,全職家庭主婦是一個危險的存在。對于最后的真相,他可以選擇相信,也可以選擇不相信,但他撒謊成性,所以發自本能的不相信,而不相信導致了痛苦,成為緊緊纏住他身體的荊棘,越掙扎刺得越深。這個角色沒有什么發揮空間,基本只是按照劇本的設定運行了他的所有功能,它的意義全在于最后信與不信的選擇上,這體現了影片的終極意義。
而牽引這兩個角色產生聯系和互相轉化的,自然就是影片的女一號,男主角的老婆了。這個角色由有著長頸鹿一般優雅的脖子的麗貝卡豪爾扮演,此女屬于耐看型,所以Joel Edgerton第一眼看到她就說她漂亮純屬客氣,男主角吃醋也是小題大做。她在本片是圣母一般的存在,善良、大方,對撒謊的丈夫零容忍,雖然丈夫對她非常非常好。這樣一個道德完人同樣很難有什么發揮空間,基本上也只是按照劇本設定履行了自己的職責——當一個優質的、反角用以懲罰男主角的工具。她越善良、越單純,對她丈夫的傷害就越深。
所以影片真正的主角其實還是Joel Edgerton。自便自導的電影,一定要笑著演完,這家伙純粹是自high,好在high得很漂亮。影片的開放式結局不僅讓男主角虐心一輩子,也給觀眾敲響警鐘——那些整天對你點頭哈腰笑臉相迎的老實人,仔細想想你有沒有做對不起他的事情,比如遇見的時候板著臉、小事上面呵斥他?
總結,這是一部很穩的電影,反言之也就是沒什么大的驚喜,不過結尾很有力量,不說拷問人性吧,也能引發觀眾在待人接物上的「自檢」,值得一看。
男主沒錯是個惡霸,該,但是女主招誰惹誰了?
復仇不夠陰暗……不過癮很多細節過度提示了 感覺把觀眾當戇卵
很早就覺得 Joel Edgerton是個很牛逼的演員,現在他成了個牛逼導演,一部最好別看豆瓣劇情簡介的電影
最大的報復,破壞信任
借一個恐怖片的外殼,講一個嚴肅主題的故事,看到高潮再想想片名,有種細思極恐的感覺,挺驚艷的。對于導演處女作來說,恐怖片一直是個不錯的選擇,因為低成本的原因,氛圍營造和節奏掌控都是考驗導演能力的技術活,這片子拍的挺夠味的,而且劇本也完成的很不錯,開放式來的很漂亮。★★★☆
就是怎么說呢,常規復仇吧,沒有血腥也沒有太大懸疑,但是是那種可以發生在身邊的實實在在的事情。演技的話我覺得Jason Bateman反而把Joel Edgerton壓過了,女主演技約等于0。
Rebecca Hall 短發真美。
麗貝卡豪爾好適合這種心有旁騖的角色。
原來埃哲頓也是老樸客的粉
用謊言來懲罰說謊的人
既然討厭對方,對方給的紅包就不要拆啊!!!
我們只是小孩那句話,讓我不寒而栗!學校中的扮演小角色是否可以影響人的一生?如果你成長了也會是更壞的開始?虛偽踐踏也是一種意志?你自作聰明想擺脫過去,但過去的并不想善罷甘休,附和著你的心虛回來找你。PS:不故弄玄虛,認真在劇本上下功夫的好過多少華而不實的空架子驚悚片!
第一部長片這樣已經可以了,劇本還算有趣,喬爾·埃哲頓果然多才
A- 不錯的驚悚片,有大衛芬奇風。急轉直下的劇情,反襯著前半段有些拖沓。片子想達到細思恐極的效果,但男一沒演出來,劇本伏筆也埋淺了,最終效果一般。攝像很有看點,玻璃和鏡面增大了視野范圍。配樂存在感薄弱。
原節子去世了。我好傷心。
不能說反映多么深刻震撼的人性也沒有太多藝術上的炫技,但對“小事”如何逐漸左右人的生活與心理刻畫起來穩扎穩打,并且避免了用戰斗當作高潮這種讓我泄氣的美國片老套路,一部態度很端正的懸疑片(不驚悚吧),Joel可以的。
從套路化的驚悚逐漸過渡到《隱藏攝像機》式的道德審判,夾渣著不安與恐懼的懸念貫穿始終,與主題設置相得益彰,埃哲頓的導演處女作確實是個驚喜,掌控能力很強。結尾稍嫌拖沓了一點。
本以為是老套的不速之客的故事,沒想到故事最后轉折成了“罪與罰”的路數,看來喬爾·埃哲頓首執導筒還是有點兒想法的,要是前半段的節奏再快些可能會更好。
典型的變態跟蹤殺人狂電影的底子,硬是被武戲文拍,從頭到尾一滴血都沒流,拍成一流的懸疑片,非常贊。然后男主角用的手機是Lumia 920。
Joel Edgerton已經加入我想睡的黑名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