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空]播放記錄
視頻
提示:本線路為優質線路,可優先選擇。
提示:如無法播放請看其他線路
提示:如無法播放請看其他線路
提示:如無法播放請看其他線路
提示:如無法播放請看其他線路
提示:如無法播放請看其他線路
一不小心吃到了一口屎,還他媽是熱乎的。
帶著給小朋友開心下的預期進電影院,沒指望能有多好看,哪怕就是把電視上的東西放到大屏幕上也行,小朋友能喜歡,大人湊個熱鬧就好嘛。
1.發現是真人電影,納悶了一下;
2.看到朱亞文在傻樂,劉蕓手忙腳亂心神不定,小孩子悶悶不樂,感覺有點怪異了;
3.開始插入動畫:佩奇他們在過兒童節?!說好的過大年呢?覺得這片子也太敷衍了;
4.四個老人先后到齊,外婆露出一身大花棉襖的時候,還能強行搞笑下,后面剎不住了,畫風越來越陰暗,外婆和奶奶上演起鬧心的宮斗戲,同時丑化了南方人和北方人;
5.更加詭異的戲份出現了,外公拿出一個收錄音機,好像說要給大家放女兒年輕時的歌聲聽聽,結果放出來的是張蕓跟前男友的對話錄音,亞文(對,戲里面朱亞文就叫亞文)從傻樂變為尷尬,然后接著傻樂;
6.外婆cos趙薇的甜在心饅頭,還配上0押韻的freestyle快板;
罵電影沒意思,我想罵搞出這坨屎的人,有沒有人對這坨屎負責?
你們敗壞了觀眾的心情,污染了孩子的審美,糟蹋了一個現象級的IP,透支了人們對電影的期待,還想騙走小朋友的壓歲錢!
要做出好作品是不容易的,搞砸了在所難免。但是,如果你不小心搞出了一坨屎??,那就請不要把它包裝成巧克力塞到孩子手里。
你們會遭報應的。
又到了春節檔被電影塞滿的日子,我被迫在這么多大片里一個選擇了小豬佩奇的原因是——誰家沒個孩子呢?
我也真的體會到春節檔的電影圈錢是一件多么容易的事情。
我后悔沒有提前看一眼各大票務平臺的評論,有不少明眼人已經提示了這是一部“不看就知道很難看”的電影。同時也是一部“少兒不宜”的電影。
估計大家都以為《小豬佩奇過大年》肯定是以小豬佩奇為主的動畫電影,直到我看到朱亞文、方青卓、歸亞蕾這些熟悉的電視劇面孔一張張莫名其妙地蹦出來后,我才后知后覺,少兒頻道和cctv8黃金時段串臺了。
真不是我要diss這部電影,是我的孩子接二連三地詢問“小豬佩奇”呢,我也疑惑,這到底是為兒童準備的春節驚喜,還是企圖籠絡成人的八點檔婆媳連續劇?英式動畫強硬地加入中國燈籠、年畫等喜慶的春節元素,和家庭矛盾的論點切入實在是兩邊不討好。而動畫電影與真人電影切片式地粘貼在一起的行為,大概稍微會點非線性編輯軟件的人都可以做到。
回顧從我下單買票的心路歷程,主要還是被《啥是佩奇》的溫情脈脈蒙了眼,其實導演早從預告片就在提示各位了:“我們文不對題”。既然宣傳片可以跟正片完全無關,那么營銷宣傳的底線在哪?無奈還是有人前赴后繼地上當,我也是其中一個。
光《啥事佩奇》就有2.7萬人評分,真心希望這些豆友們,能看到我的文字,不要上當!
堪稱現象級的春節檔,作為一個影迷原本歡歡喜喜,萬萬沒想到,大年初一第一部片子就栽了跟頭,發誓再也不敢隨便相信宣傳片了。
因為我操勞于春節工作,全家進了電影院,就把我扔在了家里,在這兒分享一下二手觀后感。 我老婆,帶著孩子,還有丈母娘和我媽組成了標準的合家歡觀影團進了電影院。 我老婆回來之后說,簡直災難啊。其實片子也還行,但重點是!我為什么要帶著我媽和你媽去看一部講奶奶和姥姥吵架的電影?而且我坐在她們倆中間,我根本不敢看屏幕,我左看一眼又看一眼,如坐針氈啊,小心臟簡直嚇尿了。 考慮到我老婆也是影視從業人員,一貫眼高手低。而且在現場努力搶救婆媳關系,我們就放空吧,我采訪了丈母娘的意見。 丈母娘表示,哎呀,過年這個片子就是給小孩看樂子,大人就是跟著熱鬧一下,而且人家請的演員我們老人還認識,挺好的啦。丈母娘是個五線城市外科主任,每年必須要看春節聯歡晚會的那種最正常的大眾審美。 我認真問了下,媽啊,我老婆是不是從來沒有帶老娘看過電影啊?哎,虧她還是一個學電影的小白眼狼。 我媽是個北京老太太,看完了電影之后,在我家坐了兩分鐘就拍拍屁股走了。我死皮賴臉追著微信采訪了一下,奶奶說。
你們全家都是學電影搞藝術工作的,覺得好看就好看,你們覺得不好看就不好看,畢竟全家人都去了電影院,我覺得挺好的。當然作為一個退休黨干部,奶奶的話術水平一貫很高。
我趕緊追問,那你對婆媳吵架和地方文化差異的內容怎么看?畢竟親家也是個外地老太太。我媽義正言辭的說不跟你說了,手機沒電了。(半個小時之后,還從容分享了很多朋友圈,就是不回答我的問題。) 自討沒趣的我只好問問真正的觀眾,我問兩歲多的兒子,電影好看不好看?佩奇到底好不好看? 誰說兒童電影的小觀眾不會給直觀反饋的,我兒子一本正經的說: 好看,好看!好看!(手舞足蹈),但廣告太太太太長了,讓媽媽充VIP啊!
因為車里有安全座椅,爺爺坐不下,所以爺爺在家吃豬頭肉去了。 合家歡是多么難的一件事,姥姥要看真人演員電影春晚。我老婆只需要不影響婆媳關系。奶奶希望你們開心就好,別問我。兒子希望看到的就和手機里的佩奇一模一樣,在他的世界里只有佩奇和廣告。 至于我,希望換一輛7座的車,這種全家活動能帶上我。當司機也行啊。 ヾ(????)?~手機語音輸入的,就是給大家開心一下ヾ(????)?~
《小豬佩奇》的電影在農歷豬年春節的中國上映,說是萬眾期待一點也不為過。因為不知有多少中國孩子已經快把好幾季《小豬佩奇》動畫片的臺詞都背下來了,也不知有多少中國家長陪伴孩子看了全部的動畫片并對這只粉紅豬小妹產生了某種心理依賴,更不知有多少中國廠商在根本不知道為什么佩奇能這么火的情況下拿了這部影片的授權想要在衍生產品上大賺一筆。
我也很期待。我主要是期待這樣一部以學齡前兒童為目標群體的動畫片如何在大熒幕上去表現。因為在電視或者手機上的5分鐘一集的《小豬佩奇》和在大熒幕上80分鐘的《小豬佩奇》必須有很大差別。我們知道,年齡越小的小孩子,注意力持續的時間越短。這就是為什么《小豬佩奇》是5分鐘一集的原因,小孩子無法保持更長時間持續的專注。而一部電影至少要有80分鐘,它怎么吸引學齡前的小孩子全程去關注,它將怎樣講述一個故事呢?這其實是影片從技術層面最大的看點,也是它可能帶給中國動畫從業者最大的啟示。
但是當我走進影院看完影片,我還是感到不小的失落。這種用真人劇情串聯起若干同樣是5分鐘動畫片的做法,顯得非常簡陋。開頭大段的真人表演簡直讓人懷疑是不是進錯了影廳,中間的真人劇情串場跳出感強烈。開句玩笑話講,原來影片是靠真人演出時的休息狀態來讓小孩子保持對動畫部分的專注力的。
其實《小豬佩奇》2017年時在英國就推出過一部72分鐘的動畫電影。當時就是采用真人和小豬佩奇的人偶一起來串場的方式,不過效果并不好。很多觀影的家長都不買賬,認為這是一部“懶惰的”“令人反胃的”片子。觀眾所詬病的主要就是兩點,一是真人部分代入感實在太弱,二是影片的互動性并沒有其此前宣傳得那么強。
我認為在明知2017年測試失敗的基礎上,2019年仍要繼續在中國市場推出同樣類型影片的做法,真的是有損于這個優質兒童品牌的。在中國上映的這部動畫電影,甚至把英國那部電影中真人部分唯一的童趣感擔當——小豬佩奇人偶——去掉了,全部換成了真人。雖然這個真人家庭中同樣是兩個小孩,同樣是姐姐與弟弟的組合,但兩個可能是隱喻佩奇與喬治的姐弟絕對無法替代小孩子心目中真正的佩奇與喬治。
影片中動畫的部分可以用更加“懶惰”來形容,因為它們絕大部分都是此前播出過的劇集。要知道英國的那版電影插播的動畫內容是當時還沒有播出過的劇集。影片中只有最后一個動畫故事“中國春節”是新創作的。雖然這個5分鐘的小動畫很不錯,延續了此前《小豬佩奇》慣例式的快節奏,慣例式的三個知識點,慣例式的色彩及語言風格,但5分鐘和80分鐘相比還是讓觀眾在心底發出呼喊,影片有誠意的新意真是太少了。
影片特意搞成了好萊塢百老匯式的風格,時常來一段真人的唱歌,邊唱邊演。好似很高檔,實則很低級。我覺得在一部動畫電影中,讓真人來唱唱跳跳絕對是導演發錯了力。迪士尼動畫的百老匯模式是讓動畫中的人物唱唱跳跳,充滿想象力,是一種視覺和心靈的雙重陶冶。而你讓真人唱唱跳跳完全就是本末倒置。影片想讓鶯歌燕舞的百老匯觀感成為彌補動畫性缺失的一種手段,想靠這些歌曲來持續吸引小孩子的注意,這種伎倆很難得逞。
影片在劇情上最大的敗筆就是它把夫妻雙方父母匯聚到一起過年,卻調侃了婆婆與岳母之間的矛盾。這讓喜歡和重視“團圓”的中國觀眾很難接受。為什么在一個春節時期放映的動畫電影中,要刻意地去描寫夫妻兩家之間的微妙不和呢?家庭中有那么多美好的、和諧的事情不去描寫,非要在這個點上去揮毫潑墨,這一點都不幽默。我甚至覺得這個劇情設置是嚴重影響“小豬佩奇”世界觀和品牌價值的,因為它經不起影射,難道喜歡小豬佩奇的家庭都是這樣的家庭么?
所以,《小豬佩奇過大年》已經可以被認定為是一部失敗的動畫電影了。它上映三天票房還沒有過億的市場表現,并且排片持續下滑,既可以說是一種反常,也可以說是一種正常。反常在于這個票房遠遠無法反映小豬佩奇這一品牌在中國市場如今的熱度,更別提影片上映之前還有《啥是佩奇》這樣一部宣傳片在網絡上被熱炒。正常在于這個票房反映了觀眾和市場的一種自發選擇,只有品牌沒有質量的影片是無法“糊弄”市場和“騙取”觀眾的。如果多拍幾部像《小豬佩奇過大年》這樣的電影,佩奇在中國可就真的過不了大年了。
這部電影雖然沒有給予我對“低幼動畫如何拍成好的電影”這一問題以解答,但它還是能給中國動畫業者帶來一些“反面教材”般的啟示。
一是主人公必須是小孩子想看的人物。如果《小豬佩奇過大年》的主人公變成小豬佩奇,哪怕是人偶的小豬佩奇,效果也會比不知所云的兩個真人小孩要好很多。
二是要突出動畫的本體。小孩子或許在理論上分不清什么是真人影片、什么是動畫,但是在觀感上絕對是分得清的,他們走進電影院主要還是期待進入動畫所特有的那種想象出的空間,所以即使要做真人串聯動畫的劇情,也請以動畫劇情為主、真人劇情為輔。如果說個定量標準的話,動畫至少要占80%的時間以上才成。
動畫影評俱樂部 inside
上一個讓我坐下來看了十分鐘就想走的電影是小時代,看完佩奇后,我覺得之前對小時代這部電影太苛刻了。長江后浪推前浪,底線也許就是這樣一次次推低的吧
不是其他電影有多好,而是從小時代后,我已經學會了先在豆瓣上看評分和評語再決定去不去影院了,基本上沒有再踩過雷。可惜這一次,受了預告片的蠱惑,少數的幾個點評沒能及時阻止我的步伐…
一開始,我以為是藍精靈,精靈鼠小弟,捉妖記之類的模式,很好奇會怎樣將這種平面的動畫與真人結合呢?十分鐘后,就證明我純粹是想多了……整個電影就是將平時孩子在ipad上看的動畫以家人講故事的形式放給你看,而且講故事的家人行為毫無邏輯,情緒尷尬,場景還涉及到了一點婆媳矛盾?親家矛盾?再拼湊一些尬歌尬舞…如此,電影就完成了?
有多少種方式可以度過大年初一,和家人團聚,給長輩拜年,放鞭炮吃餃子吃湯圓,可我們卻偏偏選擇了帶孩子去電影院看《小豬佩奇過大年》,不單是因為那一部年前刷屏了的電影宣傳片《啥是佩奇》,更是因為佩奇是女兒最愛的動畫片。
從兩歲多看到了三歲多,因為佩奇,小家伙學會的第一種動物叫聲就是豬叫,一到雨天就要出去跳泥坑。買書包要選佩奇的,衣服要佩奇的,連最愛的毛絨玩具都和佩奇一樣,是一只棕色的泰迪。當然也是因為佩奇,小家伙知道了去游樂場要排隊,要禮讓弟弟妹妹,每每出門的時候,也總是和佩奇一樣,特別開心地跟別人介紹,這是我爸爸,這是我媽媽。
可這一次我卻不得不說,《小豬佩奇過大年》真的是我看過的一千多部電影當中最尬的一部,讓我生平第一次在電影放到一半的時候就想帶孩子走出電影院,也是生平唯一的一次在豆瓣打了一分。
甚至于在我看來,這都不能算是一部電影,只是用幾個真人的演員講述了一個尷尬無比的過年故事,南北文化差異,該回誰家過年,奶奶姥姥PK,再把小豬佩奇的動畫短片拼湊到一起,而整體的敘事結構大概就是,一家人過年團聚,然后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分別給孩子們講一個佩奇故事,就這樣把和其他短片別無二致的幾個動畫短片拼到了一起。
一會兒長頸鹿,一會兒熊貓,等到故事講完了也不知道為什么要講這個故事。
而對孩子來說,大概就相當于是一次八集佩奇連看,唯一不同的就是這中間還加上了尷尬無比的真人歌舞,對孩子來說,基本就是垃圾廣告片。
我也看了網上的一些評價,有人說,這電影原本也不是給大人看的,就是給小孩看的。確實從電影院的上座情況來看也確實是這樣,基本都是一家三口,有的還帶上了姥姥姥爺或者爺爺奶奶,連廣告自己的宣傳語都說,大年初一憑孩子入場,一個孩子至少是三張電影票,爆米花也是賣的最快的。可事實是孩子真的喜歡嗎?
為了這次看佩奇,我們特地提前幾天在網上預訂選了正中的位置,要出發之前,女兒還特地帶上了她珍愛的佩奇手表,抱著她最愛的泰迪玩偶,到電影院的路上女兒遇到KFC的甜品站要冰淇淋,我只是說了一句再晚就來不及看佩奇電影了,結果女兒二話沒說就趕緊走了。
對于一個三歲多的觀影者來說,感覺女兒絕對是帶著一種朝圣的心態走進電影院的,可后來看電影的一個多小時中,女兒至少跟我說了三次她不想看了,每次切換到真人的時候更是嚷著說我不想看這個了。
后排的小姐姐不停地問,媽媽這個什么時候演完啊?場內此起彼伏地聲音,媽媽我要尿尿!爸爸我要回家!不光是大人,連四五歲的孩子也玩起了手機。全場那么多孩子,可整個電影看下來,居然一個笑點都沒有。本來以為會是一次很熱鬧的觀影體驗,結果卻是空前的尷尬。
等到最后結束出演職人員名單的時候,感覺整場人都好像是終于盼來了解放,一個爸爸更是控制不住情緒地嚷了一句,這TM什么破玩意,這不是騙錢么!
結束之后我去查了演職人員名單,讓我難以置信的是這部電影居然和那個宣傳片《啥是佩奇》都是同一個導演張大鵬導的,那么要么是這個導演只適合拍宣傳片和廣告,要么就是這個導演真的是用心在做宣傳,但卻是用腳在拍電影。
賺錢沒錯,賺孩子的錢也沒錯,可能說誠意說良心都顯得矯情,可如果是這樣的電影便能賺的盆滿缽滿,那么以后也許我們真的沒機會看到真正優秀的少兒動畫電影了。
因為不管是對于有情懷還是沒情懷的人來說,如果拼幾個短片就能賺幾個億,誰還會用心去拍一部劇情完整的電影,誰還愿意花上幾年的時間去錘煉一個作品,就算再有追求,可誰會更錢有仇呢?
張大鵬導演說阿里影業這次給了他足夠的自由,可這所謂的自由難道就是毫無底線么?
也許對很多孩子來說,這可能是他們這輩子看的第一部電影,他們兩三歲,或者四五歲,他們都愛佩奇,因為那不僅是一只可愛的小豬,更是一個幸福家庭的縮影,在佩奇當中能看到最可愛的爸爸和媽媽,最慈祥的爺爺和奶奶,他們會在家看電視里的佩奇哈哈大笑,可在看電影的時候,他們居然都靜悄悄的。
我想他們幾乎都無法理解,為什么要講這樣幾個故事,為什么電影里真人的奶奶和姥姥老是要PK,甚至是唯一一段為電影拍的那段短片里,孩子們問羚羊老師什么是過年啊?羚羊老師說,過年就是大家在一起開Party啊!又或許是外國導演覺得,只要加上那么一段舞龍舞獅,就是中國元素,就是中國年了。
當然未來這一代孩子,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像老一輩那樣對進電影院期待幾個星期,可如果從小看到的就是這樣的電影,要么未來就徹底沒有電影這門藝術了,要么我們的孩子再也無法欣賞真正的電影了。
所以我寧可再花多一點時間也要寫這樣一篇文章,不光是為了花出去的一百多塊錢電影票,更是因為我不希望再有更多的家庭浪費時間浪費金錢去電影院看這樣一部所謂的電影,我甚至希望它能夠票房慘敗,希望導演能夠去反思,希望阿里影業能夠去反思,到底啥是佩奇?!
如果這部電影的評價也會出現兩極分化,我想那無外乎兩種情況,給十分好評的,大概是想能多坑一個是一個,給一分差評的,大概是想能多救一個救一個。
如果真的愛佩奇,那就買一套佩奇書,然后全家人在一起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一人給孩子講一本,我想這就是最好的中國年了。
最后,為了未來孩子們還能看到真正的電影,千萬別去電影院看佩奇!
作為一個男人,是合格的,作為一個爸爸深感羞愧,一年每天早晚得工作,真的很少時間陪女兒,好不容易春節長假可以帶閨女出去玩,閨女喜歡看佩奇,正好有佩奇電影上映(真后悔沒刷豆瓣就去看彡( ̄_ ̄;)彡)。結果進了影院,我了個擦,這是個什么玩意????佩奇沖破次元了嗎???尷尬的演員,尷尬的對白,尷尬的舞蹈,尷尬的轉場,尬尬尬尬尬,我TM是帶閨女看舞臺劇來了!?!?一個3周的孩子能看懂嗎???看到那幾個演員,我閨女就喊“這不是動畫片,你騙我”,編劇還算有那么點良心,好在還有那么點動畫,動畫部分看的入神,一到這些尬演我閨女就開始不停地問“啥時候佩奇出來,我不看他們”,電影還沒完閨女就拉著我走了。。眼睛里轉著淚。。。最后好不容易去寶貝王玩了半天才緩過來,不然真的是拉進父女感情的機會,反而會變得更糟。。一部電影,大人看了會沉默,小孩看了會哭泣。
中國的電影人,你們為了圈錢真是無所不用其極!借用了公眾的情懷,拍了這部所謂的佩奇,整體就是動畫的拼接,不知道在演些什么。一部大傻劇,演著演著唱起來了,想干什么呢!打著佩奇的名號把多少過年計劃陪孩子看電影的大人騙進了電影院!真的是夠了!大過年的讓人心情不好。中國電影人,請你們有點良心吧,我們這些成年人可以容忍你們的粗制濫造,但請對小朋友手下留情吧!!!
ps:
這部戲居然還有朱亞文,真是讓人失望,我不知道朱亞文是怎么接的這部傻劇了?
你說我大年初一干點啥不好。。。非給自己找不痛快。。。惡心到自己了
額。看得好尷尬。
騙錢的呀,幾集動畫片的拼湊加做作的歌舞片,大人小孩都不過癮
小豬佩奇就是給小孩看的,小孩喜歡就好
一句話觀后感:這特碼也叫電影?連我閨女都看不下去了,開場堅持了20分鐘就吵著要走了!大人不愛看就算了,連孩子都不愛看,太失敗。
繼《愛情公寓》后又一部欺詐片。本來就不覺得《啥是佩奇》有多好,結果正片比預告片更差。動畫片根本沒幾分鐘,大部分都是真人,即便是這樣總共也只有81分鐘,去掉片頭片尾就只有70分鐘了。連90分鐘的標準時長都湊不夠就強行上映來圈錢,相比之下《熊出沒》真是太良心了。真人部分還不是最尷尬的,最尷尬的是真人和動畫之間的銜接部分,“說到長頸鹿,我就想到了《小豬佩奇》有一集……”“說到雙胞胎,我就想到了《小豬佩奇》有一集……”真的是強行銜接,強行講故事,強行和小豬佩奇產生關聯。這是跟章金萊學的吧?兒童都是祖國的花朵,你們就給祖國的花朵看這個?外國小孩都是看《瘋狂動物城》《機器人總動員》《飛屋環游記》長大的,中國小孩就看欺詐片?心疼他們。
預告片比正片好看。
哈哈哈哈真是太好笑了一到動畫片了全場就安靜如雞一到真人演全場小朋友就躁動不安哭聲四起(我娃就會說“不看廣告還要看小豬佩奇”然后我就給零食來安撫她然后我環顧一下發現幾乎所有小朋友都被塞了吃的哈哈哈哈哈哈哈)
營銷過頭導致翻車
這是詐騙。。。。。
孩子一個勁地問我:“這是不是廣告?”,我無言以對。
啥是佩奇?傻子才來看佩奇!簡直可以成為繼《愛情公寓》電影版之后的又一國產電影大騙局!其實我本來挺喜歡佩奇的,覺得大人也可以看,有梗又有愛,但是如果把它割裂了,作為給爛電影臺階下的臺階,那就太惡心了……千萬不要被優秀的預告片和佩奇動畫片本身的優秀給騙了,這個根本就不是動畫片,而是利用豬年熱點,加上孩子對佩奇動畫的喜愛,而拼湊的一個尬歌尬舞國產大爛片,硬性南北差異,硬性親家不好處,硬性宣揚家庭和睦,硬性掛豬頭賣蠢肉的一個大騙局!作為一個看了好幾年《熊出沒》大電影的人來講,我覺得熊出沒比這個好看不止一百倍……要看佩奇的自己在電視上看吧,不要浪費電影票看朱亞文帶著滿臉褶子給你賣萌了……
佩奇:愛我,你怕了嗎
要么您就拍一部熱熱鬧鬧人畜無害的合家歡歌舞片,要么您就認認真真的用心做一部長篇佩奇大電影。這么無聊的拼牌,真人與動畫結合,不但大人看不下去,連孩子們都坐不住。可算把映前那波創意宣傳短片刷屏積攢的人品都敗光了。
兒童片就好好拍小孩就行了,非要扯奶奶姥姥的矛盾,南北方差異,還有啥父母的愛情故事,小孩看的懂嗎?給大人看又怎樣,大人愿意認真看這種片嗎?小豬佩奇一集短不好拍電影,但是插進去的地方我尷尬癌都犯了。最后過春節的動畫還是一如既往地可愛。總之,這種不適合拍大電影的動畫片就別來圈錢了。還有,因為佩奇很可愛去看這片的老阿姨我也是很無聊了
其實挺歡樂的,并沒有個別網評說的那么糟糕。動畫和真人結合,算是同時照顧到孩子和大人吧。2019.02.05
。。。無法稱之為電影
告訴你一個笑話,它叫《小豬佩奇過大年》!我們家六歲的孩子看完了問我,為什么不是動畫片?我也很想知道為什么,大過年的,你低幼就算了,但不帶這么騙小孩的。
豬過年,慶祝自己同伴被宰了吃嗎??
花500萬拍了部預告片,為了推出50萬元成本的正片。這是為2019年電影產業定基調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