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real game
Mona indulged in the relationship, she thought it's real.
Tamsin pretended to indulge in the relationship, she thought it's a mere game.
whatever it is, we have to wake up one day.
The love
to mona, is kind of escape from her broken stuffy family.
to tas, is a rebellion from her so-called decent family.
The End
Tas should be back to her normal track
mona was forced to be back to her lost way.
2 ) 謊言往往是中產階級用來哄騙底層的妙藥良方
這部是波蘭導演帕維烏·帕夫利科夫斯基(Pawel Pawlikowski)早期在英國拍攝的作品,要比他后來蜚聲國際影壇的作品要流暢和親密得多,沒有強迫癥的美學構圖風格,也沒有碎片化的敘事手法。影片篇幅短,情節緊湊簡潔,卻在套路情節里深藏著階級差異與宗教信仰兩個重點話題。細節的處理不俗,開場在引出兩人一見鐘情的同時就已經交待好彼此的對立關系(顛倒的目光對視,處于上方的Emily和躺在地上的Mona,駿馬和破爛摩托車)。兩人悲劇結局的導火線是謊言,這種套路在很多愛情電影里猶如家常便飯,而本片里的這一招卻暗含著政治隱喻色彩,似乎影射著英國中產用來哄騙底層階級的妙藥良方。
不過影片并沒在這個層面上深入展開,反而謊謊言這個套路在另外一條(哥哥和妹妹的)線索里再次浮現。出獄后的哥哥想透過改建酒吧成宗教狂熱分子聚集地,宣揚信仰對于心靈與精神重建的可能性,最后卻被揭穿是騙人的把戲。這種質問宗教信仰意義的諷刺口吻與方式在之后的《修女艾達》里再次出現,也許導演本身是無神論者,片中戲謔地引用了尼采的那句名言(“上帝已死”),像是夾帶私貨的小把戲。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音樂的運用。導演選了我喜愛的Goldfrapp樂隊一首Lovely Head,強烈的陰暗氣質和迷幻氛圍勾勒出女主角的精神狀態(對愛人的執著);以及法國天后Edith Piaf的La foule,這首經典先后出現兩次,前一次是兩人熱戀,另一次是結尾分道揚鑣,精準刻畫出女主角的心態。導演利用音樂來營造環境氣氛與刻畫人物心理變化的手法在去年的《冷戰》中有更為驚艷之處,導演的作者風格看來并非一時興起,而是多年累積下來的累累碩果。所以說,僅僅把本片當作是女同性戀的愛情故事來看的話,必定會喪失不少樂趣,或者乏味可陳。
3 ) 《夏日之戀》與《La Foula》
初次接觸Edith Piaf是在瑪麗昂歌迪亞主演的《玫瑰人生》,自那以后接觸了皮雅芙。僅僅是喜歡,我不懂她,看完了一部電影以后的喜歡,喜歡瑪麗昂歌迪亞的表演,喜歡皮雅芙玫瑰一樣的人生,不持久也沒有情感蘊含其中。我不懂法語,并不知道她在唱什么,是好聽的一首外文歌。
不久前我看了04年的《My Summer of Love》,片中兩次用到La Foula。隨著劇情推進,貧家女對現實生活懵懂純真的逃避與富家女對游戲和青春的肆意揮霍玩弄。文藝片唯美畫面強烈對比,嘲弄和扼殺布滿在一幀一幀的畫面里,本以為會和《夏日終曲》的懵懂純真沖動一樣,結尾譚辛幻想死去的姐姐忽然出現在莫那眼前,一巴掌抽醒了莫那心中唯一感受到的美好,也打散了短暫糜爛的夏天,畫上句號。
隨后看了《La Foula》的歌詞,發覺了導演相當契合的用心,附上《La Foula》的部分歌詞
Nous éloigne l'un de l'autre,
我們被彼此分離,
Je lutte et je me débats,
我奮力掙扎哭喊,
Mais le son de sa voix,
但他的聲音,
S'étouffe dans les rires des autres,
被人們的歡笑掩蓋,
Et je crie de douleur, de fureur et de rage,
我在痛苦和憤怒中叫著,
Et je pleure...
哭著。
4 ) 《夏日之戀》:青春殘酷物語
莫娜16歲的時候生活陷入了困境。她沒有父母,有家室的情人拋棄了她,而哥哥又陷入了對宗教的狂熱。她有著叛逆期特有的熱望,生活卻拖著她不斷下沉。當莫娜行駛在鄉間小路上時,她就像自己的摩托車一樣,想一路狂奔卻沒有發動機。
而少女塔斯明就這樣騎著白馬走進了莫娜的世界。
兩個女孩站在一起是個鮮明的對比。莫娜臉上點輟著小雀斑,野性中帶著粗獷,有著濃重的口音;而塔斯明卻出身上層社會,斯文優雅,受過良好的教育。她們身上有著一個共同點——孤獨而渴望溫暖。她們不由自主地接近了彼此, 也溫暖著彼此。
這是兩個女孩的青春期故事,卻并沒有一個美麗的結局。她們從遇見到相戀,從來都是一個人當真,一個人做在做游戲。塔斯明的故事到電影結局時被揭穿,莫娜站在大大的房子里一臉震驚。那些四目相對時的溫柔是假的、那些森林篝火中的眼淚是假的,那些想要私奔逃離的誓言更是假的。
當塔斯明“患厭食癥而死”的姐姐就活生生地站在莫娜面前問她討回衣服時,塔斯明坐在旁邊無動于衷,然后轉身就再次投入了表演。這時候,我看到莫娜的眼睛里有著恨意和絕望。她在水里死死扼住塔斯明的喉嚨,想要履行自己的誓言:如果你離開我,我就殺死你,再自殺。
真實、干凈、纖毫畢現。灰藍的天、晃動的鏡頭下,有著遮掩不住的燥動,這就是青春。青春是殘酷的成長,是無處安放的夢。那里不只有微妙的心動,還有有恃無恐的傷害。她用鋒利的真相戳向你的心,再笑眼彎彎地問你疼不疼。
我很喜歡故事里的莫娜。她的皮膚充滿光澤,頭發隨意地披散著躲在草叢中,像只無畏的小豹子。看這個故事時,我的目光一直被她吸引著。她的愛那樣坦蕩,恨也那樣鮮明。她最后拖著行李箱走上自己的路時,雖然帶著疼痛,但是也最終會成長吧。而塔斯明,她被浸在水里的恐懼,會讓她在編下一段故事時不再肆無忌憚嗎?
《夏日之戀》是一部很容易裹挾觀眾情緒的電影。在年輕的時候,我們有過一些幻想,并且試圖以那樣的身份活著。我們有時候是獵手,有時候成為獵物。后來,我們長大了,停止了游戲,并且想否認曾經。
是的,除了忘記,還有什么能抵御疼痛呢。那些荒唐任性和嬌揉造作,到最后都無法收場。它們會隨時時間腐爛,然后任由記打扮成另一副樣子。只有在某個午夜,撥開記憶的叢生荒草,你才能再次看到當初年少的模樣——沒有月亮的夜晚,被TA遺棄后的你捧著鮮血淋漓的心,倔犟地赤腳走荊棘路上。
本文首發微信公眾號:燃燒的遠征(TBC1096),歡迎關注。
5 ) 關于成長
一個英國電影,但是被贊譽為"British Film than usual".
看完之后,確實覺得不錯,不同于"Monster",這個影片雖然是寫的兩個青年女生之間的關系,但是更多的著墨于人與人之間微妙的關系變化和角色心理發展的描寫之中,從中間可以看到很多英國60年代電影的影子.甚至可以看到Woolf, Mansfield作品的風格在里面--青年從純真狀態脫離邁向現實世界的主題.當然影片原書的作者Cross也是現在英國比較著名的作家.
畫面很優美,但是不是張藝謀的那種奢華風格.
很強的文藝氣息,有尼采,有動聽的歌劇和爵士.
對白也不錯,最喜歡的一句是"the crime of passion could be forgiven."
6 ) 殘忍的夏日戀歌
我是很喜歡夏天的人,也對與之相關的事物連帶著產生好感,而名字很美的電影《夏日之戀》(My Summer of Love)卻打破了我這種感覺。雖然影片的自然環境是不折不扣的美麗夏天,但其中的味道卻像夏日的一抹鮮血,散發著殘忍的氣息。
故事圍繞著幾個主人公的暑假時光展開。一對相依為命的兄妹在小鎮上以開酒吧維生,哥哥菲爾做事總是走極端,妹妹莫娜坦誠開朗但總有點孤單。莫娜在散步的路上和一個同齡女孩——來這里度暑假的富家小姐坦希——偶遇并成為了好友。兩個背景相差甚遠的女孩相見恨晚,開始一起打發漫長而無所事事的假期。她們交流著生活中的種種不如意,用惡作劇和冒險經歷來發泄不滿,兩人都迫不及待地想體驗與平時不同的生活,而彼此的出現正像是互相打開的一扇通向新世界的窗子。坦希家寬闊的庭院、一間間神秘房間、演奏的大提琴曲都讓莫娜感到新奇,她穿著坦希的華服在鏡子前面舞動,享受醒來早餐就端到床上的愜意,這些經歷都有趣得像是做夢;坦希跟著莫娜體驗野外生活、徒步穿越樹林、在河里的一塊塊石頭上小心翼翼地挪動腳步、在小河里游泳,參加菲爾沉浸的奇怪的宗教儀式。她們都渴望關注和愛,渴望打破習慣的生活,這些渴望讓她們忽然的友誼迅速變成了曖昧不明的戀情,直到彼此說出了愛的誓言。
也許她們正在陶醉于這個過程而很難發現,這貌似互補的完美關系其實建立在不平等的根基上,在最本質的東西還沒有建筑好的時候,一個由時間和地點湊成的幻境卻徑直前行了,在這樣的條件下再親密的關系也還是沙上建塔。
雖然彼此都是對方的新窗子,但坦希在兩人的交往過程中一直懷著不由自主的優越感,她讓莫娜住到自己家里,聽自己的傷心家事,對她來說,莫娜像是她生活中的某一種調味品,是夏天的點綴。她掌握著主動權,嘗試接近,也可以隨時離開,正如她自己所說的“不要太認真了,只要開心過就好了”。社會地位不同的人之間要建立真正平等的、互相理解接納的關系,可能性是非常小的。人心中那種不自覺生長起來又埋藏很深的偏見和自以為是的優越感讓人變得傲慢冷酷。很難責備坦希有多無情,這樣的種子已經埋在了她成長的過程中,甚至她自己都不知道呢,連傷害到別人也意識不到,也絲毫不覺得自己有什么錯,這是徹底的冷漠。
她可以為博取莫娜的同情而編造謊言,因為興趣和控制欲而引誘莫娜的哥哥,卻不把這種殘酷的行為當成一回事,因為這只不過是假期游戲而已。而可憐的莫娜卻不知道,她把這個摯友加戀人當成生活中的希望之光,當成逃離沉悶匱乏生活的燈塔,當她終于反抗成功,說著“再也不會回來”,拎著箱子投奔坦希,夢想兩人一起創造新生活的時候,坦希卻已經穿回一個淑女的樣子,在屋子里等著媽媽給收拾箱子,要回學校去了,她的暑假游戲結束了。受辱的,絕望的,單薄的莫娜什么都做不了,她也只有脫下坦希送的衣服扔給她而已。
結尾坦希還是來找莫娜,在她們去游過泳的小河邊。在這里她們分享過第一個吻。坦希平靜地安慰莫娜。她只想尋找樂趣,尋找好奇心的滿足,她的心永遠是輕飄飄的,不會真的痛苦也不會真的愛。兩人像告別儀式一樣再次走入了河水,慢慢地親吻。而這一次莫娜扼住了坦希的脖子,把她的頭按向水中。其實我一直覺得結尾處莫娜會殺掉坦希,也許她會一直按著坦希的頭許久,直到坦希瞪大眼睛漂浮在水面上。但在真正的結尾里莫娜還是松開了手,留下驚恐憤怒的坦希,帶著解脫重生的、喜悅的、明亮的表情,輕松地躍上河岸走遠了。真的,也許這樣更好。
7 ) 戀之夏 夢一場
原本是為了Emily Blunt重新找出這張片子。現在確是喜歡它的。
有著各自美處的兩個女孩。Mona淡褐色的雀斑和Tamsin拉大提琴時的輪廓。
筆觸依然是一場置身事外的青春。隱形的父母,偽善的兄長,舊照片上已過世的姐姐的微笑。恣意的相愛沒有盡頭,其他一切仿佛不復存在。
彼此辛毒的約定在夏夜燃燒的光亮前,經由那樣年輕的生命訴出,年少輕狂。
If you leave me, I’m gonna kill you.
重復兩遍。各自輕佻而兀重的語氣。
即便是這樣的誓言前也終要有人背叛。這一場青春里,瘋狂也可以若無其事地退卻。
Mona在最后見到了Tamsin聲稱早已過世的姐姐。
謊言無足輕重。
高傲的女孩坐在光影的交界處,不變的語氣給出瞬間的崩潰瓦解。
告別持續一夏的愛戀。夏日冰冷而刺眼。
2007.5.
8 ) 想看
這電影讓我給整沒了。。很想很想再看一次。。
my summer of love 2007-07-25 01:11
不想把它歸為同志片,說到底,這只不過是兩個女孩面對虛無的一場戰爭或者游戲。
看到海報的那一刻,便覺欣喜,知道自己一定會愛上這部電影。一頭蓬亂金發的莫娜有狐貍般狡黠天真的眼神,烏發的坦希背著光亮,高貴氣質難掩落寞神色。背景是英格蘭青翠的草地和湛藍的天空。
花了將近1個月才下好,沒有中文字幕也只好就著英語硬看下去。
莫娜沒有家庭,唯一的哥哥除了上帝誰也不愛。莫娜在破舊的墻壁上畫畫,片刻間坦希高貴而嫵媚的臉龐浮現在墻壁上,隨之而來一場夏日情事也慢慢浮出水面。
莫娜在荒原沉睡,不能發動的摩托車丟在腳邊。刺眼的陽光中,坦希騎著高大白馬的身影倒映在她清澈的瞳仁里。她一路跟隨她,她的家不是街角邊頹敗的灰色房子,而是爬滿常春藤的古老莊園。他的爸爸開保時捷轎車,她的莊園里有白馬和網球場,而她也不是一個拿鉛筆在墻壁上作畫的女子。琴聲如訴。貴族氣的大提琴和破畫筆,天上地下的階級差距也沒能阻止莫娜的愛。
莫娜愛坦希,她把這個同樣寂寞混亂虛無的女孩子當成救贖,一如他的哥哥把上帝當成救贖一樣。兩個耀眼的女孩子,穿梭在古舊的英格蘭小鎮。奔跑,一直奔跑,在荒野里,在大路上,在小鎮中。摩托車揚起的風,風中兩張燦爛的笑臉,年輕真好,相擁起舞就可以把孤寂都忘掉。坦希告訴莫娜自己并非她看到的那么幸福,父親的外遇,死去的姐姐,同病相憐的兩個人相擁而泣。
叢林里流淌著陽光的水塘,兩個人第一次接吻。發誓不離不棄永遠相愛。
建立在謊言之上的誓言永遠不堪一擊。假如莫娜沒有被哥哥強行禁閉,一切都是謊言的坦希該如何面對莫娜的質疑。也許是繼續編造謊言,也許是悄悄離去,只是不會把好端端的姐姐給莫娜見到。可是這一切又有什么分別呢?夏天結束了,所有夢幻般的游戲都要終結。舞曲終了,兩個人默默分開,孤寂逃不開,終歸是自己需要背負的原罪。上帝不是救贖,最終哥哥的上帝離他而去,所謂虔誠換來的不過是 信仰的再一次崩塌。愛情也不是救贖,坦希的誓言再動聽,卻依舊是個美麗的謊言。
在那流光的水塘,莫娜最終還是沒有扼死坦希。也許,她已經明白,這一場幾成戀情的夏日情事,也不過只是一劑麻藥。擁有過,記住了,放手了,一如夏日流光,溫暖一時不能永駐。
這是我所看到的色彩最明艷的電影:五顏六色的花朵,清脆的森林和草地,乳白色的小鎮,閃動著陽光的溪水,女孩子的紅色衣裙和白色駿馬,連摩托車揚起的風都是陽光的顏色。大概也只有《盧西亞的情人》里面西班牙的濃烈色彩才可以比擬。英國,一直得印象都是陰雨霏霏,是《破浪》鏡頭里面搖曳的水滴和凄迷。而這部結局并不圓滿的電影,卻展示了英國濃妝艷抹的另一面,那是夏天,那是濃的化不開的夏日戀情。
想看
Emily Blunt's first on-screen love scene. Natalie Press在結尾處完勝了Emily,故事很美可惜結尾弱掉了~
"若是你拋棄我,我便殺了你""若你變心,我也會殺了你,然后自殺"只不過是富家小姐長假里消磨時光的一場游戲罷了
emily blunt就是因為這片成了拉拉偶像的吧。果然后來她再也沒有比這片更美過。素顏,皮膚曬得很黑,象個吉普賽女郎,混身有股子熱辣辣的性感,簡直是個小卡門!
“If u leave me I'll kill ya and then I 'll kill myself."~The most dangerous thing to want is more.
Nathalie Press頹廢野性、演的真好。此電影青春、大膽、感情自然。而且影片風景清新,音樂恬然。莫納用她的偏執證明愛是有尊嚴的。英國的GAY片和LES片強大
悶..
情境(情景)-影像
愛情就是騙子
故事總發生在夏天,清晨的鳥叫,歡快的音樂,潺潺流水,金色陽光,充滿綠意的小鎮,一切都很美好,都很失真。她把愛人的臉刻畫在墻上,那不過是在祭奠逝去的夏天和愛情,山頂上的十字架安靜的佇立,俯瞰一切。在一段感情里面,如果你認真,你就輸了。
有種奇怪的壓抑。
陽光透過藤葉,夏風吹透珠簾,愛情只是一瞬,花開花落侵塵。
看的這個版本的翻譯讓我一直有種結尾他一定會說“其實我不懂英語,以上都是我編的”的錯覺,可是他沒有....
Natalie Press的風頭蓋過了一切,她的表演為整部電影加了很多分。最后莫娜偏執的發泄是全片最大的亮點,有那么一刻我真以為莫娜會殺死她的戀人然后自殺,但莫娜放手離去顯然更妙。其次便是攝影,手持風格很適合這種情緒化的私人電影。
我承諾如果你離開我 我會殺了你 也會殺了我自己
拍得很美很美,激情四射的夏天,可惜美景易逝
如果我的type是叛逆少女,一定會愛上Emily Blunt. 這部片Rotten tomatoes 90,meta score82。切記愛情危險,一切好事也都如此。
下錯了,是另一部電影啊,不過還看完了,還可以吧,女同片,但還算比較暢快,ps介紹有誤啊,人家哪里祈求原諒了啊,本性就是喜歡玩弄吧
看過的版本不完整 有機會一定要重看啊… 大贊配樂!
定義成百合片也太委屈這部電影了。EB 真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