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幸福是包括政治生活的全部
電影的主題其實是頗沉重的,因為政權被推翻而不得不滯留在美國機場九個月的人,怎么看都是悲慘到不行。不知道祖國那邊親人在戰亂中如何,也不知道自己的未來在哪里,要在美國待多久,可是在機場那些可愛的人們幫助和點綴下,整個故事是這么可愛。老斯自己顯然也沒著力去寫刻畫Tom的無奈和無助,他肯定是有的,在這種舉目無親、語言不通的情況下,我不認為Tom的人物居然會神經大條到馬上適應環境就這么在機場開始新生活的地步,只是我們所看見的他,不是那個方向而已。一直在等待的悲哀和茫然,被那些小小的幽默沖淡了。他有了朋友,他有了工作,他的聽力越來越好(雖然口語還不是這么流利XD),他戀愛了……這個機場,并不是幸福的終點站,電影里面的人們都有著自己的幸福(也許除了機場BOSS……),他們也會煩惱也會流淚也被抓著小辮子,可是他們最后都微笑著歡送著Tom出門,臉上洋溢的,是幸福。
電影中有著對美國式民主和自由的嘲諷,一個只是懷著個人目的前來美國旅游的游客,被限制了他所有的人身自由;而他在機場領導的惡意限制下,也喪失了所謂的民主。電影開頭,卻很自然的拿中國人開刷。我明白太多中國人對于美國的向往,可是這種向往在電影里卻被惡意地進行了嘲諷,中國旅游團隊在機場里開始企圖闖關,因為他們被識破了偷渡的企圖,當這幫中國人大呼小叫地跑在維克多的身后,我只是感到一種悲哀和遺憾。因為這個現象確實在西方國家中出現太多了。
人要有理想和目標!在追逐理想和目標的時候,不要把這個過程看成是勞累的!要用幸福的角度來欣賞這個過程!也許這就是人生!然而實現理想和目標后,也許就是“幸福的終點站”!但也是下一個理想和目標的開始,下一個“幸福的始發站”!人生可能就是在乘坐“幸福路”汽車的不斷的往返當中!但要用幸福的角度、感恩的角度!你才會感到這是“幸福路”!
2 ) 純正的。。小資。。
小資的真假,不是取決于血統,而是來源于下意識的生活習慣。北京胡同里的八旗子弟,流落西方的白俄貴族后裔,這些人,如果沒有一個在逆境中還喋喋不休耳提面命著正統禮儀教育的好母親,那么他或者她,跟街頭市井小混混一般無二,窩囊,貪小,窮兇極惡。由此推之,家庭教育十分之重要。
Keep the change。不用找零了。貧困的老男人拿三塊錢買二塊五的漢堡,姑娘找零錢給他,老男人慢慢推回去那枚黃色硬幣。看到這里多少中國人會笑話他啊,真矯情這么潦倒了還要裝小資。惟有我這有崇洋情結和媚外骨氣的人,始終相信,這樣的紳士是存在的。
船往下沉的時候,穿黑色燕尾服的男人大開一腳,把老人踹下水里,這,也是習慣使然。
《貓鼠游戲》的編劇,當然是有功力的,俗套歸俗套,細節從來沒有讓我失望過。就象豆瓣上一位朋友說的,“爆米花就爆米花,至少人家是認真炸的。”
對這部電影彈的贊的都有人說,好話壞話都已言盡,資源影評人草根觀影者通通舉手發言,輪不到我來說話。在豆瓣上瞄了一眼,沒有人提到這個給小費的細節,心下遺憾。
上個禮拜在家看電視,中央十套的《第十放映室》,“城市.機場”特輯,剪了這部電影三分鐘片段放出來,三分鐘,導演心目中的精華章節,居然就是這個找小費的細節,我很欣慰!高山哇。。。流水哇。。。遇知音哇。。。
趣味相投,何其難也。一部電影看下來,一堆沒搔到癢處的評論看下來,讓人懨懨地,只想扛著鋤頭去后花園葬花玩兒,忽然發現有人跟你一樣,被其中一些細微的地方撩起了春心,就象黃蓉幫主身上花朵一樣的小補丁,都被惹出了幾分歡喜,幾分快意,是否應該共同舉箸,以之下酒。
咳咳,這第十放映室的導演有人認識嗎?找個有他在的飯局帶我同去啊。。。。拜托了。。。
我很喜歡小資,讓人如沐春風的一類人,甚至有時候與“文化”“財富”可以脫節的。我很怕偽小資,害人不淺,尤其是網絡上偽裝小資資太容易了。馮唐對此有專述:
“我見過幾個以寫青春美文出名的東北糙漢,經常在《希望》、《女友》之類的時尚雜志上發文章。聽說冬天三個星期洗一次澡,夏天兩個星期洗一次澡,腋臭撲鼻,鼻毛濃重。他們張口就是:“紫色的天空上下著玫瑰色的小雨,我從單杠上摔了下來,先看見了星星,然后就看見了你。” ”
順便說下題外話,我發現一現象,北京的同志們總拿東北人說事兒,王朔的劇本《夢想照進現實》里面,徐靜蕾的臺詞:“我也很崩潰有一次,碰見一男的在嘉里中心非說我是東北人。”瞧瞧,怎么說話呢這是,我認識的幾乎所有的東北人,都還蠻不錯的呀。
最后,還要說一下題內話。《幸福終點站》開篇,一堆中國旅客雞飛狗跳地被美國人追趕,那個大反派chief正經八百地推理呢,他說,你見過中國人逛迪斯尼不帶照相機的嗎?這不是正經八百地扯淡嗎?都用數碼相機了,相機都揣包里了,誰還掛個大圓疙瘩在脖子上,下次我去美國如果不掛相機在脖子上,難道就是偷渡客了嗎。扯淡扯淡,放P放P。。。太壞了。。。
3 ) 高齡小三的愛恨情仇
故事的主角是凱瑟琳澤塔瓊斯飾演的39歲高齡的小三。小凱同志傍上大款,卻爭不過大奶,過著凄凄慘慘艾艾怨怨的生活,每天以更新博客和讀安妮寶貝的書度日。39歲,如果是當國家元首就很年輕,但是對于小三而言,就有點太大了。我認識的小三沒有超過29的。
后來,她決定不能再這樣了。她要離開大款,去尋找屬于自己的愛情。然后他就遇到了小湯同志。小湯同志有一顆火熱的心,但是沒有錢。幾經來回,小凱同志終于還是發現,愛情是個屁,穿高級西裝的男人才是她想要追求的。
小凱同志在小湯同志的悲慟的眼神注視下離去,在紐約的漫天飛雪中回眸一笑,顯然是在已婚成熟男人的滋潤下又煥發出了光彩。這濃墨重彩的最終一筆烘托出了本片的崇高主題:
小三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4 ) 幸福沒有終點
我本來沒打算寫這篇東西,這電影雖然有點意猶未盡的感覺,但并沒有特別的觸動。和Catch me if you can一樣,這完全不是一部斯皮爾博格電影的感覺,看的過程中我就一直在想,如果導演換成另一個人,我也絲毫不會懷疑,就好像同學看完catch me if you can給我打電話的時候,突然才想起來那是老斯的片子(我們都是他的fans)。在下電影之前,我就已經在mov8上看了flyerzeng為電影的花絮碟寫的文章,說老斯之所以風格大轉變,是因為他也是911癥候者,所以一掃之前史詩沉重的電影題材,改為及時行樂(汗)的富有活力的喜劇形式。我便是看了這篇花絮的花絮才決定再下一次這個電影(之前下過DVDSRC版本,沒字幕……聽了十幾分鐘還是算了= =,那Krakozhia口音英語啊……還有那清潔工的印度口音英語啊…………),當時在LJ里面寫到:老斯啊老斯,我喜歡你是沒錯D!這么一把年紀,有著如此盛名還能重新審視自己并且確定新的風格,這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呀!!!今天終于看過以后,也對他的轉型有了結論:我是喜歡他現在的風格的。我很喜歡Catch me if you can,而這部《幸福終點站》,我雖然不覺得這是一年里面看到的最好影片云云,可是確實出色,夠了。足夠了。
其實,大概是因為一邊打圍巾一邊看,本來就處于一種比較慵懶的狀態,而里面的情節,雖然有些荒誕(據說主角是真有其人?強……),卻又如此貼近。里面的機場,就是一個小小的社會,Tom Hanks從剛被拘留下來的語言不通茫然無助,到后來的用收集推車掙硬幣,又到后來的接裝修任務賺比機場BOSS還要高的工資,他與機場里的人越來越熟絡,生活在里面也越來越自如。他有錢可以買Hugo Boss的西裝,有錢請自己心儀的女人在特等席用餐,以前對他不屑一顧的機場BOSS還不得不求他幫忙,他在復印機上引下的手掌貼滿了機場的店鋪……這是喜劇,雖然不是美國派那樣的性喜劇,50次初戀這樣的輕喜劇,可是里面的笑點,完全不是故意賣笑,拼命撓癢癢的感覺,那些情節是如此的普通而親切,讓人會心一笑。清潔工老頭等著看別人走過濕地板摔交呵呵直樂也好,Tom的幾個朋友利用公務之便頻頻堵截讓Catherine美女絆坐在Tom腿上也好,在兩人用餐的時候老頭在旁邊玩雜耍也好,都是那樣的自然愉快,作為一部電影,這似乎不夠夸張也不夠爆笑,但是,生活里開心的點點滴滴,不也就是這樣嗎?
說到底,這電影的主題,其實是頗沉重的,因為政權被推翻而不得不滯留在美國機場九個月的人,怎么看都是悲慘到不行。不知道祖國那邊親人在戰亂中如何,也不知道自己的未來在哪里,要在美國待多久,可是在機場那些可愛的人們幫助和點綴下,整個故事是這么可愛。老斯自己顯然也沒著力去寫刻畫Tom的無奈和無助,他肯定是有的,在這種舉目無親、語言不通的情況下,我不認為Tom的人物居然會神經大條到馬上適應環境就這么在機場開始新生活的地步,只是我們所看見的他,不是那個方向而已。一直在等待的悲哀和茫然,被那些小小的幽默沖淡了。他有了朋友,他有了工作,他的聽力越來越好(雖然口語還不是這么流利XD),他戀愛了……這個機場,并不是幸福的終點站,電影里面的人們都有著自己的幸福(也許除了機場BOSS……),他們也會煩惱也會流淚也被抓著小辮子,可是他們最后都微笑著歡送著Tom出門,臉上洋溢的,是幸福。
片尾字幕前段,每個人的名字用手寫形式流暢的出現,微笑的看著,雖然現在的武漢零下四度,寢室里更是一個冰窟窿,但是整個人被那句“I am going home”幸福到熱淚盈眶。Tom Hanks那結巴的Krakozhia音英語,阿甘的憨厚臉龐,被融融的燈光模糊了。闌珊的紐約街頭,仍然是沒有家的溫暖。電影里面,機場boss想找機會讓Tom離開機場,讓他假裝害怕回到祖國,作為難民(?)留在美國。但是面對boss“Do you, at this time, have any fear of returning to your own country?”的問題,Tom還是做出了“No”的回答,他說用自己生澀的英語說道:“Is home.I am not afraid from my home.”
East west, home's best。對于這個在機場待了九個月的人,能夠完成父親的遺愿,然后回家,就是最大的幸福。
5 ) 生命便是等待--Life Is Waiting
一個來自東歐最小國家的Viktor,去美國幫父親實現一個未了的夙愿。從飛機起飛到在肯尼迪機場落地的這一段時間,他的國家發生政變,Viktor因此突然成為了沒有國籍的人,無法入境,也無從出境;縱然紐約和美國就在數米之遙的門外,他仍然只能等在候機大廳里,直到身份明確。
這一等,便是9個月。
在這9個月的等待中,Viktor一點沒有虛度;他在待改建的67號登機口給自己造了一個家;靠著自己的智慧,幫了一個買藥救父的俄羅斯人,撮合了一段姻緣,邂逅了一段浪漫,征服了一群原本拿他當笑話的人;當他離去的時候,這個初時語言不通的東歐人,已經讓整個機場為之感動。
138分鐘的片子, 除了最后的幾分鐘,幾乎都濃縮在極其有限的一個小空間里---肯尼迪機場候機大廳。在這個有限的空間里,形形色色的人們,把時間延展;他們做著不同的工作,卻在做著同一件事情---等待:
折騰著Viktor的海關局長Frank,等待著老局長卸任,等了17年;
Gupta,因為在印度犯了案被通緝,逃匿在機場做一個清潔工,一做23年,而他或許并沒有意識到自己在等待。
美女空姐Amelia,從18歲到39歲,等著男人的一個承諾;她總是住酒店,為的就是男人的BP響起時,能夠隨時打包起身。
開餐車的Enrique,等著一個機會向暗戀的女孩靠近;
Viktor的父親,用了40年,收集了57位爵士高手中的56個簽名,他在九泉之下,等著兒子幫他圓上最后一個簽名。
甚至連機場大廳里的背景中的各色人等,也都在各自等待....
不是每一個等待,都會很快就有結果,譬如那些在海關等著通關的人們,這個等待,只需要1分鐘而已;
也不是每一個等待,都會有美麗的結局,如同抱得美人歸的An;
即使每一個美好的結局,也都不一定都有美麗的過程,好像Viktor。
Spielberg說,我們每個人都如Viktor一樣,在這充滿變數的人生中,或許在某一個瞬間都會迷茫,然后去尋找去等待;而Tom Hanks說,“Viktor終于明白,這個世界不是按他自己的方式前進的;身處其中,只有為自己掙個好生活。”
不知道作家Andrew Niccol在寫這個小人物時,是不是想著一位叫做Viktor E Frankl的人。這位飽嘗納粹集中營種種艱辛的幸存者這樣說,“在任何特定的環境中,人們還有一種最后的自由,就是選擇自己的態度。”影片中的Viktor,不是心理學者,也不是成功學家,他只是在那樣一個無從選擇的環境里,在他那張憨厚的笑臉里,在七零八落令人捧腹的英語中,一連串令我們忍俊不禁的小事中,展現給我們如何樂天知命,如何心存良善,如何努力的讓自己離結果更近一步。而其間的深意,與Viktor Frankl的表達,異曲同工。
這部Spielberg導演,Tom Hanks和Catherine Zeta Jones主演的片子,據稱票房并不理想。老實說,這部片子的確漏洞不少,結尾也多少有點畫蛇添足;可是,這3個人的組合,卻讓這一步看似俗套的片子無限鮮活,甚至那一個個不起眼的小人物,也都刻畫得個性鮮明,令人難忘。縱然這不是你所熟悉的斯氏大片,你仍然可以從中看到清晰的斯氏烙印---天馬行空甚至滿懷童心的想象以及對人性的高調宣揚。
你或許可以覺得這是好萊塢的俗套,可是,我就是喜歡在外面刮著風的夜晚,抱著小瓜子,看一出充滿溫暖情調和輕松幽默,并充滿“個人英雄”和毫無新意的“Happy Ending”的輕喜劇。然后,笑中含淚,若有所得。
P.S.:后來在海報里,看到這部片子的TagLine是“Life Is Waiting”;禁不住會心一笑。
2011-12-27
快6年了,沒想到這部片子引發了大家如此多的感慨。或許世事充滿無奈,Life is waiting多少有了些慰藉的意味吧。 回頭再看,其實當年也未得真諦。雖然影片的tagline是Life is waiting,而所有的結果并不是空空等來的。所謂的等待,其實是指我們在努力的同時,必須付出一些patient capital(耐心資本)。貌似等待,而世事的布局在我們的心動和行動間已然轉換。新年之際,祝各位“等待”終成正果;若尚未見燈火,just hang in there: )
6 ) 破曉前的幸福
凌晨五點半看完這部電影,窗外天已經蒙蒙亮。
《幸福終點站》,斯皮爾伯格導演,湯姆漢克斯主演,等一下,這不是《拯救大兵瑞恩》的陣容嗎……
片名是有夠口水的,大概是因為這個原因才讓我一直忽略掉這部片的,另一個譯名叫做是《愛你無國界》,靠,主演必須是twins、謝霆鋒之流才配得起這片名吧
雖然每天都在給別人放電影,自己卻是幾乎快半年沒靜下心看過一部完整的片子了,每天就追著看康熙來了國光幫幫忙這種我只要負責傻笑就好的綜藝節目逗自己玩。
今晚是康熙都來完了睡意還沒來,就想隨便在迅雷上找一部電影催催一下睡意,無聊沉悶無所謂正好當枕邊片兒。
結果一看就看到了天亮……
湯哥是來自一個不知道是不是杜撰出來的小國家的旅美游客,趁著他躺在飛往美國的航班中打盹的時候,祖國遭遇軍事叛變主權易手,小湯哥一下飛機就成了無國籍人士,在紐約飛機場被及時的拒簽了。小湯哥當時的狀況和他之前在《孤島余生》里一樣尷尬,出不了飛機場,也回不了國。
小湯哥使出他在《孤島余生》中魯賓遜般的創造力和小強般的生命力,在機場里用你十輩子也想不出來的辦法存活了9個月(是9個月吧……趕快寫完睡覺去了,就不去查證啦),非但如此,還成了機場里的雷鋒、情圣和賭神,擁有一座廢登機口改裝成的豪宅,一份很有前途的裝修工作,一座金碧輝煌的噴不了水的噴泉和一眾死忠的fans團等,如果再給他半年的時間,我絕對相信他可以在紐約機場里為他的祖國復辟。
說實在的,這部片能讓我一直看下去,其中一個原因大概是因為它和臺灣的綜藝節目很像,“梗”(大陸叫包袱)超多超好笑,而它沒有成為經典的原因大概也正是因為落入這種了大眾喜劇片的套路。
但套路是套路,好笑還是非常好笑的。不然綜藝節目怎么那么多人看啊。
看完片子后我馬上就上豆瓣找了影評來看,清一色都在說片子闡述的是“等待”,人生就是等待,一票人的等待之類的……好吧,我承認,我對這個主題并不感冒。
感動到我的是小湯哥成為機場地勤之王的陽光歷程。
如果你突然間沒了國籍被困在異國他鄉的一個機場里,語言不通,進退兩難,你會怎么辦?
如果你被炒了魷魚,銀行賬戶清零,手機卡里連個打電話叫家里支援的費用都沒有,你會怎么辦?
當你連一個新疆大餅都吃不起的時候,你如何設法邀請心儀的辣妹陪你一起共進意大利紅酒晚餐?
如果你是一個每天為了能不能上班準時打卡而煩惱的白領,突然把你扔到了青藏高原那樣的驢友圣地,你是會從容的跳舞哼歌還是玩命的在稀薄的空氣中搜尋手機信號給老總打電話請假?
……
小湯哥的人生隨著祖國主權的淪喪而得以開啟另一塊堪稱詭異的舞臺,你我的人生又得需要怎樣的理由才能讓它嶄新如初?
是的,嶄新如初,而不是像現在這樣的疲憊與狼狽,逐漸老態又不見起色,日復一日千篇一律,無聊與無奈仿佛已成定局。
然而即便人生有多不如意,有多沉悶,也沒有多少人有勇氣去打破這個悶局——這樣的麻木和弱小似乎才是人生最大的悲哀。
小湯哥讓我看到了重新來過一遍的人生并不是沒有可能:只要你肯去為了一個漢堡包在機場里打雜賺錢,只要你肯為了與心愛的她共進晚餐而去做裝修工人,只要你肯為了實現父親的夙愿在機場里睡9個月的候機椅……只要你是為了你心底真正想要真正熱愛的東西去生活,脫掉白領的西裝銀行家的領帶,你過得會比現在更加快樂。
有多少人生,可以重來。
——關于這個主題,這篇文章只是一個引子,看到這里的你,我們會讓你看到更多的意想不到:)
等待讓人生更加豐厚和充滿期待,人生由無數等待組成,等待遲來的班車,等待一次機遇,等待成功,等待老去,等待死亡。幸福沒有終點站,只要活著就總會有好事發生,在逆境中仍然活的如魚得水才是一種境界。
有點過于戲劇化了,像童話故事。夸張了些。男主角明擺著是被塑造成一個聰明的人,可是影片中感覺就像阿甘啊。傻B又不傻。大智若愚的夸張。為了一個承諾,故事很美,很激勵人。PS:男女主角最終沒有掙脫世俗在一起啊。電影名可以改為幸福等待吧
【A+】雖說本質上還是“點子優先”的斯皮堡式美國夢童話,仍然在藝術創作中過于討好觀眾而脫離塵世生活。但即使在這種濃情于水的商業氛圍之中我們依舊可以一睹斯皮爾伯格那高深莫測的導演功底:一比一的航空樓攝影棚搭建,內部影像空間利用最大化,背景“控制——無意識”的演員調度。對于導演而言,這就是一個從內部窺視的“后窗”式空間,或者說,在這個空間的背景下將其賦予“美國——紐約——世界”所集合而成的小型社會體系。從這個層次上來說,斯皮爾伯格終于算是重現了好萊塢的攝影棚黃金時代,也在空間的構建上終于達到前輩希區柯克、庫布里克的水準。毫不夸張的說,斯皮爾伯格,就是當下好萊塢所有時期的精華所在。
溫馨。有愛。有味道,值得人們手捧一杯熱咖啡在雨天細細品味的電影佳片,講述了一個男人在異國他鄉的候機室成長學習的童話故事,影片所有的元素都恰到好處,一切都在不慍不火中達到電影的極致,然后觀眾的感情在最后得到最大的宣泄和舒張,大愛漢克斯!
這片子和阿甘正傳一樣經典 人性的美麗啊
能讓你笑著感動的片兒。很勵志。
人不可妄自菲薄,人應當勇敢、堅強、堅定、樂觀、積極、向上的活著。
hanks真棒。。。一個人在機場如何度過一年,還是爲了家人
觀影心理歷程:這是喜劇片!我錯了...這是浪漫喜劇片!我又錯了...這是雞湯片!我還是錯了。沒有落俗。探討了很多高于愛情的東西,甚屬難得
“Viktor終于明白,這個世界不是按他自己的方式前進的;身處其中,只有為自己掙個好生活。”
太好看了,歡笑過后大大的感動。
太好看了……五星都嫌少
我希望自己有朝一日也能成為像湯叔扮演的維克多這樣大智若愚,古道熱腸之士。一部阿甘,一部幸福終點站,像是兩碗再溫潤不過的心靈雞湯,笑到流眼淚哭到喉嚨疼的觀影體驗足夠治療一切疑難雜癥。
據說本片有真人原型,那哥們困在巴黎機場,不過被催的是困了15年,而且沒有凱瑟琳澤塔瓊斯這樣的美女賞識。
湯姆漢克斯演這種大智若愚的角色真是天然有說服力
親愛的,有時候幸福需要等一等。
人不是規則,有時候你需要學會同情。刻在盒子上的Destiny.古普塔沖向飛機的那一刻給我哭傷了…
我差點以為Tom Hanks是智障,但他其實是不抱怨,他踏實,他愿意等待。
“你沒有如期歸來,而這正是離別的意義。”五星都不夠的好電影。一個好的故事,就是這樣,內核足夠堅實,情緒逐漸爆發,人物的一舉一動不唐突,有溫度。而壞的故事,就是內核虛空,拿句子和旁白來湊。相較之下,高下立判。
我在維克多身上看到了阿甘的影子~~